传承传统金融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金融文化研究现状
(一)金融文化历史与内涵研究。我国具有千年的货币金融历史,自西周以来逐渐形成了比较繁荣的城市工商业,使得金融货币流通、金融借贷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汉唐时期早已形成的区域性商品集散地的都市及其周边地区早熟的商品货币经济,特别是在商业发达的中心城市,完全成为中外商品的荟萃地,货币信用活动超常发展。因之,汉唐金融思想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直到产业革命之后,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西方金融学说才占据垄断地位。在金融发展历史上,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王莽的利息说,沈括的货币流通速度说,周行己的纸币发行无须十足准备说,叶适、袁燮沦劣币驱逐良币,邱浚的劳动价值说,管子轻重理论等理论观点中可证实中国古代金融思想遥居世界领先。如子母相权、轻重理论和称提之术(南宋防止纸币贬值的金融措施,如收兑、限制发行量、限界、发行准备等)、官营借贷,这些都是我国具有的独特的金融概念,是金融思想民族性的典型例证。金融文化发源于金融思想,学者们对传统金融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孔祥熙认为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主要成型于明清金融业繁荣时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包括关公崇拜的金融理论、不囿传统的创新精神、严格谨慎的管理之道、东伙和谐的人本理念、执两用中的中和思想、博大兼容的发展内力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我国金融业在明清时期发展迅速,然而鸦片战争后,落后战败使社会陷入民族自卑中,开始全面向外国学习。西方的各种金融思想及金融制度等被引入中国,我国也按照西法开始设立新式金融机构。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机构—票号等却日渐衰落,钱庄成为外资银行的买办。在西方金融文化的挤压下,传统金融文化开始逐渐沉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国有化金融体制成为当时金融业的典型特征,传统金融业退出历史舞台。在这样的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文化作用微弱,加速了传统金融文化的沉没。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学习西方特别是欧美的金融理念、理论、制度等,并在金融业中大力实践,也导致中国传统金融文化日渐式微。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传统金融文化来填补这些空白,这也为我们传承传统金融文化提供了契机。要加强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要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
二、传承传统金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一)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以弥补当今西方金融文化缺陷。在长期实践中,国际金融业形成了自己的主流正面文化,应当为我所学所用。与此同时,当前国际金融文化亦存在诸多弊端,如利信问题、虚实问题、王霸问题等。中国金融文化的问题既蕴含着国际金融文化问题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形式如重技轻道、重法轻德、重物轻人、重利轻义、重快轻“度”等,特别是信仰文化、信用文化和内修文化从一定层面看严重欠缺,导致一些金融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道德修养严重缺失。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强调诚信义利的金融伦理,金融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要讲究诚信,先义后利,以义取利。因此,注重对员工培养,
传承传统金融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崔红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
[提要]本文论述传统金融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传承传统金融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传承传统金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和建议。要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文化充满自信,结合西方金融文化,延伸发展,细化于生活,针对具体实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并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金融文化;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15日
金融/投资《合作经济与科技》No.10s2018 60--
恪守诚信义利的金融伦理,珍视自己的信誉,这对当前西方金融文化中重视财富追求、忽视道德约束的缺陷形成了很好的弥补。传统金融文化强调严格审慎地管理之道,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执两用中的中和思想,讲究和气生财,注重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与当前西方金融文化为了追求利润,不顾经营风险的自由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有利于克服当前西方金融文化重物轻人的弊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二)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以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和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中国金融文化孕育的地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传统金融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优秀金融文化,是增强金融软实力,提升中国金融业形象,体现中国金融业价值,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文化自信,提振民族信心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迈向了金融大国,但还不能称为金融强国,金融软实力不足就是一大短板。而金融文化就是最重要的金融软实力,是金融业的“魂”。在金融行业,“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抓好根本,打好根基,加强金融文化建设,从而提升金融软实力。
(三)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心。对传统金融文化越自信,就越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就越顺畅。民族自信心的逐渐提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呼吁,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重提,这些都是顺应中国民族自信心提升的需要。金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传统金融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提升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其核心精神和内在驱力。因此,传承和发展传统金融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和有效方式。有了金融文化自信,金融业的发展才有定力,金融改革才更加自信,更能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挑战,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
三、传承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
一方面金融文化建设不能仅局限于金融行业本身,应将其深入开展到与金融相关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金融文化建设要向生活靠近,细化于生活中,让人安全、自由、快乐。金融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要落到实处,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比如,因为有了保险,当人
们遭遇无妄之灾的时候人生有了保障;有了移动支付,生活更加便利。归根结底,金融文化建设是要让人感觉到更安全、更自由和更快乐。要和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和人的体验连在一块儿,把这些观念引入创新业务中,才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金融文化。
(一)在思想上确立传统金融文化自信。要破除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偏见,确立中国金融思想在世界金融思想史上应占一席之地,并取得过辉煌成就的观念,在思想上确立传统金融文化自信。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宣传和强化信用文化,使人人都能尊重信用、遵守信用。只有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有效避免道德风险。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民中普及金融文化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进行金融法规、金融风险的教育,将金融理念、金融风险和金融知识引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让人们感知、接受、传承金融文化。
(三)注重制度文化建设。特别是在金融改革背景下,要实现金融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是业务稳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无论是宏观的行业规则,还是微观的某一金融机构,都要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本行业、本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既能督促金融企业自律,又能切实维护客户的利益,从而维护金融企业自身的利益。
(四)培养一批勇于担当的金融人才。中国金融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对社会负责、勇于担当的、具有真正政治家素养的“金融家”。他们要以社会为己任,以行业长远发展为己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在乎一时的利益得失,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利禄。传统金融文化建设,继往开来,关键在此。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擎.荀况的金融伦理思想研析[J].会计之友,2016.4.
[2]姚遂.中西古代金融思想比较初探[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5.3.
[3]孔祥熙.金融票号史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
[4]王巍.尚待启蒙的金融文化[J].金融博览,2016(1).
[5]戴小平.借世博契机推动金融文化的发展[J].中国金融,2009(11).
[6]陈志武.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1).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