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储蓄意识逐渐增强,储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然而,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并不简单,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就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房地产市场等多个方面。
1. 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我国1979-2014年家庭储蓄率与家庭收入的统计结果的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即居民收入越高,储蓄率越高。
这是因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少,能够更好地满足生活必需品需求后,将多余的收入用于储蓄。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水平的因素之一。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存款利率时,储蓄会受到抑制,因为通货膨胀会使储蓄的实际价值下降。
同时,高通货膨胀也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导致储蓄率降低。
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我国2001-2012年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存款利率水平增加时,会促进居民储蓄;当贷款利率水平增加时,会抑制居民储蓄。
这是因为较高的存款利率能为居民提供较高的储蓄收益,从而促进储蓄,而高贷款利率则会导致居民借款成本过高,抑制储蓄。
4. 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之一。
对我国2004-2014年的数据统计发现,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与居民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当房地产市场热度增加时,居民储蓄率下降。
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热度的增加会导致房价上涨,需要更多的私人资本去购房,从而减少了储蓄的机会。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社会消费习惯、教育资历等多个方面。
1. 社会消费习惯社会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社会消费习惯的改变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抑制储蓄水平。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储蓄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居民储蓄率则是反映居民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以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与中国的储蓄文化、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住房、教育等需求相对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系发展等宏观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许多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而非进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利率水平上升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当利率下降时,居民则更愿意进行消费,从而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1.2 政府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储蓄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升高,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
1.3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时,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更为乐观,因此更愿意进行消费,储蓄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储蓄率较高。
二、微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2.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的增长通常会带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2.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人口较多、年龄较大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家庭结构对居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
2.3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观念较为保守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而消费观念较为开放的家庭则更愿意进行消费,因此消费观念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是指居民家庭储蓄量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储蓄率也有所变化,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储蓄政策。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和数据,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影响因素一: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首要因素。
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与居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
从2001年到2019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2%,相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从20.3%提高到35.4%。
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利好消息会促使居民增加储蓄。
影响因素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能够增加居民的储蓄动机和渠道选择,同时降低风险,让居民更加愿意储蓄。
例如,金融市场工具越多样化与丰富化,居民的储蓄便不仅仅局限于存款,而能够涵盖基金、股票与债券等投资方式。
因此,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居民的储蓄率也就越高。
影响因素三: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储蓄的认识不同,储蓄率就会不同。
例如,通常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立身以诚、立业以信、立家以和”,把金钱视为家庭的本钱以及未来孩子的幸福保障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促使居民储蓄。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个人追求享乐主义,会转化为消费导向的生活方式,缺乏对未来利益的考虑,从而减少其储蓄率。
影响因素四:政府政策政府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率。
例如,国家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对居民储蓄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减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居民储蓄。
而货币政策则直接影响储蓄收益率。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学院:国贸班级:国贸(4)班姓名:杨德庆学号:一问题的提出1979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增长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储蓄是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为居民储蓄使银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贷款,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但是居民储蓄如果达到适度的点后依然高居不下,说明国家居民的消费欲望和能力不强,需求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1991年到2021年的18年间,居民储蓄存款率增长率达到25倍多。
1998到2000年期间由于中央银行的连续降息、政府开征利息所得税、储蓄实名制的实行等因素,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进入2001年后,储蓄存款增长势头再次加快,到20xx你12 月末17.25万亿元,20xx年到20xx年我国虽然经历了一轮巨大的牛市,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是总量依然高居不下。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储蓄从80年代以来,一直列居世界前列,这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因为伴随着储蓄的高速增长,消费的持续低迷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但成效均不明显。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存款额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二理论综述近代人们关于储蓄的研究主要是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推到而来:凯恩斯认为,消费是限期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处在着以下的关系:(1)在短期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可以反映我国居民个人储蓄行为的状况,也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宏观储蓄情况的变迁。
因此,研究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收入水平。
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高收入群体由于具备更高的储蓄能力,所以其储蓄率相对较高。
而低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则较低,因为他们的收入相对较少,并且更多的收入被用于基本生活费用。
其次,储蓄率也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有关。
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储蓄渠道和理财工具,使得储蓄更加便利和灵活。
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能带动居民的储蓄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提高。
第三,政策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制定的各种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个人所得税调控政策,可以通过调节个人储蓄意愿来影响储蓄水平;而社会保障政策则可以为居民提供不同程度的风险保障,从而降低居民储蓄的压力。
最后,文化习惯也是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历史和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储蓄的认知和储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居民,中国的居民更注重储蓄和积蓄,这与中华民族崇尚“存而不泄”的传统精神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收入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政策因素和文化习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全面考虑上述因素,以促进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持续提高。
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论文
影响居民储蓄因素的实证分析41026103 朱研天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一个黄金的发展期。
为了维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控制居民储蓄是非常重要的。
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
居民储蓄的产生,是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
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居民储蓄的增长是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储蓄也不例外。
如果居民储蓄的增长不能转化为投资,过度的居民储蓄将抑制现期的消费,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效率低下,那么居民储蓄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居民高储蓄现象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那么如何有效操控居民储蓄的比例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居民储蓄究竟由那些因素决定呢,这些因素对于居民储蓄的变化又有什么样的影响,知道了这些影响又能给我们调节居民储蓄产生什么启示,这就是我的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
二、理论综述根据西方经典理论,与居民储蓄有关的主要有:1( 古典理论:S=Y-c*(Y-T)-G2( 货币需求理论:S与持有货币的成本r正相关3( 跨期替代理论:r上升,闲暇成本上升,收入Y上升,于是消费成本上升,c 下降,s上升。
所以S与r正相关4( 索洛模型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选择居民可支配收入、利率、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债券价值应作为影响变量,城乡居民的储蓄增量作为因变量,运用Eview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希望从中得出以上4个变量均对储蓄增量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希望得到一个最接近的理论。
三、模型假定1、收入水平(X) 1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素。
按照经典经济学的理论,收入是影响储蓄的第一位的因素。
只有当收入超过最低的需求之后,储蓄才成为可能,在此之前都是负储蓄。
而且储蓄应该与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储蓄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意外事件,实现个人投资,提高家庭安全感等。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储蓄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解当前储蓄现状,指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讲,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水平会相应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家庭有更多的余钱可以用于储蓄。
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可能面临更多的消费压力,因此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而高收入家庭可能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和储蓄。
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储蓄水平的差异。
通过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储蓄行为。
二、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和职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更有可能进行储蓄。
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难以进行储蓄。
职业类型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金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有可能进行投资储蓄。
通过实证分析教育水平和职业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职业选择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三、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
有一项研究显示,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长期储蓄,以应对孩子的教育、养老等需求。
而无子女家庭则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短期储蓄,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单身、双职工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家庭结构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储蓄方面的行为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居民储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居民储蓄存款的理论基础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关于个人消费——储蓄的理论函数不胜枚举。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斯密西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和莫迪里亚尼的“储蓄生命周期论”。
凡此种种,各有千秋。
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经济学大师的个人消费——储蓄的理论函数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环境基础之上的,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生搬硬套。
现代经济理论的精髓在于,首先对某一时空的经济运行环境(即前提假设)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建立与该时空的属性贴近的、反映某一经济现象内在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论函数。
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现实,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额一直持续且迅速的增长。
据报道,2003年2月末,我国国内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03万亿元;2003年9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又创10万亿元新高。
10万亿元储蓄大体上相当于我国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2001年我国居民存款余额的年增长率达17.8%。
这种储蓄增量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表明储蓄增量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
居民“超储蓄”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在增强。
随着我国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人们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防患意识明显提高。
为应对不确定性,许多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
而且我国目前的投资市场还并不健全,因此很多居民选择了保守,即传统的储蓄。
近来,居民储蓄存款的迅猛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
2004年一季度,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
而2003年一至四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20.1%、19.5%、19.9%、19.2%。
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储蓄增幅同比再度下降,当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683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924亿元,以百分比来算,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12月末下降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8.6个百分点之多。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储蓄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未来的消费和投资而进行的一种金融行为。
在我国,居民储蓄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蓄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的关注。
那么,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之一是收入水平。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能力也越强。
因为高收入家庭能够有更多的剩余收入进行储蓄。
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于生活压力大,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进行储蓄。
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
在我国,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从而影响到储蓄。
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以保障家庭的经济稳定,有利于储蓄;而没有稳定工作的家庭可能会更加注重日常消费而忽视储蓄。
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也可以为居民提供一定的保障,减少其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从而更加愿意进行储蓄。
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市场良好的情况下,居民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进行储蓄,因为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储蓄工具。
而当利率较高时,居民也更愿意进行储蓄,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储蓄收益。
相反,当金融市场不稳定,或者利率水平较低时,居民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消费或者其他投资,而不愿意进行储蓄。
家庭结构和文化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稳定、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家庭更容易储蓄。
而文化习惯也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储蓄意识,比如一些传统的文化习惯会鼓励居民进行储蓄。
家庭结构和文化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家庭结构以及文化习惯等。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模型的设定1影响因素的分析(1)收入水平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收入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只有当收入超过最低的需求后储蓄才能成为可能,在此之前都是负储蓄,而其储蓄应该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但是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真正对居民储蓄有影响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支付所得税后所剩余的全部现金收入。
在考虑到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居民可支配收入(X1)作为解释变量。
(2)利率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但是在考虑到利率时,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即:收入效应是指当利率增加时,人民会认为收入增加,进而扩大消费,导致储蓄减少;替代效应是指当利率增加时,人们会认为当期消费成本的增加,就会相应的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这两种效应相反并且交织在一起,只有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降低利率才能减少储蓄。
但是由于居民具有“货币幻觉”,所以本文采用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作为解释变量。
(3) 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对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商品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商品来说,物价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对居民的储蓄存款也有一定的影响。
文章利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代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将其作为解释变量。
(4) 证券市场对资金的吸纳程度由于居民储蓄是作为剩余资金的一种投资渠道,当有其他的能获得更多收益的投资渠道时,理论上居民储蓄必然下降。
在这里,本文选取股票筹资额作为解释变量。
而对于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我国债券和票据发行量比较大,但是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而且对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发行,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并且大部分居民也缺少金融理财意识,很少能够想到去投资债券,故在此不考虑债券和票据发行量为解释变量。
(5)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家庭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宏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稳增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储蓄以支持国家的投资和建设。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金融政策,例如适时地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储蓄意愿也相应增强。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
而一旦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人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应下降。
二、微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收入水平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主要微观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率往往也越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可以储蓄。
相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不能够有足够的余钱进行储蓄,因此其储蓄率相对较低。
2.消费观念个人家庭的消费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其储蓄率。
在传统的理念下,人们更倾向于实现“节约致富”,把更多的钱财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愿意通过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直接导致个人家庭的储蓄率的变化。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较大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报告
学号08050133班级08金融1班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 2008 级金融学院题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学生庄梦琦学号08050133专业金融学班级 1班2010年 6 月8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08050133 08金融一班庄梦琦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多次采用利率政策调节居民储蓄与消费,但收效甚微。
本文通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四个指标,基于1980年至2009年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四个变量对于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并提出了四个政策建议: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慎重使用利率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税收财政体制。
关键词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元回归一、引言居民储蓄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
通过储蓄而累积的巨大资本对于卓有成效的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其他两架马车尤其是消费扮演的角色却无足轻重,而过高的储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此,我国曾多次采用利率政策以期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但这对于数千年传统思维根深蒂固的消费和储蓄观的冲击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1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60772亿元,增幅达1237倍之多,而2008年至2009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0%,这种大额度、高增长的居民储蓄情况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转型。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拉动需、加大投资力度更是成了各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
我国也投放了4万亿人民币用于救助市场。
随着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而来的问题是各个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我国截至2011年4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近一年的最高值5.3%。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09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1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居民储蓄率是指居民部门储蓄总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居民储蓄率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从而储蓄率相对较高。
要提高居民储蓄率,就需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居民更倾向于消费,那么储蓄率就会相对较低;相反,如果居民更倾向于储蓄,储蓄率就会相对较高。
需要通过培养居民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来调整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金融市场状况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发达,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居民更愿意将闲置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从而降低储蓄率。
相反,如果金融市场不发达,居民的储蓄需求会相对更高,储蓄率也会相对较高。
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储蓄需求和提高储蓄率。
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和福利支持,从而减少居民的储蓄需求。
通过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的经济压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金融市场状况以及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为提高我国居民储蓄率,需要通过多种路径,如提高收入水平、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发展金融市场和实施合理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相关理论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家庭财富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医疗保健制度等;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业、家庭状况等。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进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实证分析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1.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以有更多的储蓄选择,因此储蓄率会相对较高。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收入水平提高,储蓄率相应提高。
这也说明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与收入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从而减少储蓄需求。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居民储蓄率越低。
4.教育水平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居民储蓄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居民收入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与居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等与居民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教育水平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 2009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 _ 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11年 12 月 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 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实际利率。
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响。
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微妙: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消费支出增加了,可以用来储蓄的资金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也受到收入的影响,所以,把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同时引进回归方程时,会引起复共线性;最后,居民消费支出还受到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影响。
总而言之,把居民消费支出引进方程时,要十分谨慎。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居民消费支出。
关于金融投资渠道及收益,一方面,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如股票、国债以及多种多样的基金等金融资产不断进入居民的资产组合之中。
本文选取相应期间股票指数来反映金融投资对储蓄存款的影响。
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我国评价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总量指标,它与许多宏观经济指标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为了解释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有必要引进居民储蓄函数,从数量上分析相关变量对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的不可获得性,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
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进行储蓄,而且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消费越少,储蓄越多。
2.利率水平: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增加储蓄。
反之,利率水平越低,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小,当前消费就会增加,储蓄就会减少。
本文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作为指标。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也可以影响储蓄和消费,物价水平越高,相同消费水平所支出的货币就越多,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能供储蓄的货币就越少。
同时,物价水平决定了实际利率,既定的名义利率下,物价水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4.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
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5.其他投资渠道: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而除了银行储蓄外还有其他投资渠道,由于数据原因,本文只将股票市值作为其他投资渠道发达程度的衡量指标。
本文采用的是1995年-2009年的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虽然现在已经2011年底,但是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数据大多只更新到2009年,所以只截取到09年。
介于中国的股市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是1991年成立,成立初期的股票市值未必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的情况,因而选取1995年以后的数据。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结合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居民储蓄函数可以表示为:SAV = f (GDP ,Rate, RPI, CPI ,SMV , Ut )其中, SAV为居民储蓄总额, 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Rate为一年期存款利率,RPI为零售物价指数,CPI 为消费物价指数, SMV为各期股市市值, U为随机扰动项, t表示时期.所建立模型也可以表示为:SAV =C+ β1 GDP+ β2 Rate+ β3 RPI+ β4 CPI+ β5 SMV+ Ut五、模型的求解和检验本人利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对模型进行了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7/11 Time: 19:47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477192.6 108262.4 4.407741 0.0017GDP 1.106747 0.076510 14.46538 0.0000RATE 1802.841 1148.691 1.569474 0.1510RPI -2191.498 568.8353 -3.852605 0.0039CPI -696.7002 167.9047 -4.149378 0.0025SMV -0.108527 0.023094 -4.699316 0.0011R-squared 0.997406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995964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S.E. of regression 4404.90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90800 Sum squared resid 1.75E+08 Schwarz criterion 20.19122Log likelihood -143.3100 F-statistic 691.9768 Durbin-Watson stat 1.707178 Prob(F-statistic) 0.000000SAV =477192.6 +1.106747GDP +1802.841Rate -2191.498RPI -696.7002CPI -0.108527SMV+Ut (108262.4)(0.076510)(1148.691)(568.8353)(167.9047)(0.023094)t =(4.407741) (14.46538) (1.569474) (-3.852605) (-4.149378) (-4.699316)R2=0.997406 F=691.9768 DW=1.707178(1)相关性检验:R2=0.997406表明方程拟和度很高,F统计量也明显显著表明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2)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由β1=1.106747,β2=1802.841,β3=-2191.498,β4=-696.7002β5=-0.108527可以看出,模型符合经济意义。
(3)显著性检验:根据查询t分布表得:t0.025(13)=2.160,可见GDP,RPI,CPI,SMV的t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2.160,但是Rate的t 统计量绝对值小于2.160。
所以推断模型中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多重共线性检验:利用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通过Eviews构建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如下:由表易见,除了GDP和CPI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可以推定多重共线性并不严重。
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第一步:分别求SAV对GDP、RATE、RPI、CPI、SMV的一元回归。
①SAV对GDP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9/11 Time: 14:13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710.388 4807.492 -1.603827 0.1328GDP 0.748920 0.026874 27.86785 0.0000 R-squared 0.983536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982270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 S.E. of regression 9232.588 Akaike info criterion 21.22243 Sum squared resid 1.11E+09 Schwarz criterion 21.31684 Log likelihood -157.1682 F-statistic 776.6169 Durbin-Watson stat 1.258600 Prob(F-statistic) 0.000000②SAV对RATE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9/11 Time: 14:17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60342.0 31779.97 5.045380 0.0002RATE -14159.00 7448.175 -1.901003 0.0797R-squared 0.217519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157328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 S.E. of regression 63649.80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08375 Sum squared resid 5.27E+10 Schwarz criterion 25.17815 Log likelihood -186.1281 F-statistic 3.613813 Durbin-Watson stat 0.135596 Prob(F-statistic) 0.079700 ③SAV对RPI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9/11 Time: 14:20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253307.4 425251.5 0.595665 0.5616RPI -1422.557 4177.473 -0.340531 0.7389R-squared 0.008841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067402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 S.E. of regression 71636.05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32015 Sum squared resid 6.67E+10 Schwarz criterion 25.41456 Log likelihood -187.9011 F-statistic 0.115961 Durbin-Watson stat 0.082701 Prob(F-statistic) 0.738897④SAV对CPI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9/11 Time: 14:23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49501.0 79407.69 -9.438645 0.0000CPI 1890.552 174.4649 10.83629 0.0000 R-squared 0.900326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892659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 S.E. of regression 22716.99 Akaike info criterion 23.02318 Sum squared resid 6.71E+09 Schwarz criterion 23.11759 Log likelihood -170.6738 F-statistic 117.4253Durbin-Watson stat 1.192764 Prob(F-statistic) 0.000000⑤SAV对SMV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SAV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9/11 Time: 14:24Sample: 1995 2009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66814.17 15599.26 4.283163 0.0009SMV 0.569972 0.134874 4.225954 0.0010 R-squared 0.578725 Mean dependent var 108633.3 Adjusted R-squared 0.546319 S.D. dependent var 69337.42 S.E. of regression 46702.81 Akaike info criterion 24.46456 Sum squared resid 2.84E+10 Schwarz criterion 24.55897 Log likelihood -181.4842 F-statistic 17.85869 Durbin-Watson stat 1.570359 Prob(F-statistic) 0.000991 通过比较各个调整可决系数,选择GDP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形成一元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