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及实现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及实现途径

作者:李霓黄宽王虎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5期

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江苏经济总量突破3.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今天,其活力和动力正在逐步衰减,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面对新的形势,江苏经济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目标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这是江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型经济圈已成为今后江苏经济发展的主脉络。

创新型经济的内涵

创新型经济给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研究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非常重要。近些年来,国内学界对创新型经济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吴晓波教授主持编写的《2006-2007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一书构架了创新型经济评价体系。洪银兴(2010)认为所谓创新型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物质投入(资本、劳动、土地)推动转向创新(知识、技术、制度)驱动,依托创新型经济进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介入技术创新体系。“经济圈”的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提出。他认为,经济圈是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与其经济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圈发展现状与评价

一、从创新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的有利条件。

第一,自主创新的科研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条件得到改善。“十五”以来,全省高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0多万人,目前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多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的高层次人才22.5万人,归国留学人员3万多人。来自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等方面的科技大军,遍布各主要学科技术领域,构成了江苏省的科研体系。同时,“十五”期间,江苏省的自主创新条件得到了改善,江苏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类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和软件园,装备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第二,创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不断增强。2008年,江苏省人均GDP达到3.3万元人民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总量快速积聚增长,已接近向工业

化高级阶段迈进的拐点。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就已达到了5.49万元人民币,远远超出5000美元(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跃升分界线)的临界点,可以说已率先进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江苏经济发展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时期,资本要素和创新要素共同推动,创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在不断增强。

第三,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很大。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当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2.3%。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江苏新兴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实现产值8782亿元,分别增长31.15%、33.07%、17.55%、26.07%,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9.94%,创新投入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江苏创新能力的增强。

二、从发展方式转变角度来看,存在的不足。

第一,消费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应用的推动作用。消费、投资、出口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江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23∶41.44%∶14.34%。可以看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消费能力不强,使得为消费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江苏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一直位列全国第二,但2008年全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8.1%,分别比上海、广东、浙江低15.6、4.87和2.9个百分点。

第二,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江苏经济外贸依存度达90.654%,其中出口依存度达

55.1%。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922.7亿美元,其中出口2380.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2%和16.9%。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占比超过全国的1/4,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外商投资是江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外贸依存度高也会使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外向型经济基本都是依赖低级生产要素和丰富便宜的劳动力,以低廉的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技术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高,必须依赖外国企业提供经验与技术。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江苏制造业发达众人皆知,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一是科技投入总量不足,200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活动支出(R&D)5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绝对值不少,但远低于2003年美国、韩国、日本2.6%、2.6%、3.2%的水平;二是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不高,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达60%至70%之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许多企业的科技创新都是重视引进而忽略消化吸收,重视模仿而轻视创新,没有做到吸引消化再创新。

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发展创新型经济主要有三个动力:一是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依赖于消费驱动的内需的增长,三是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表1),可以看到江苏省在科技研发能力上,江苏发明专利授权数大幅增长;从教育创新看,江苏万名大学生中研究生人数增长较快,年均增长4. 4%;从高新技术产业化角度来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在消费需求上、服务业发展水平上,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总之,近年来江苏创新经济能力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发明专利授权数(件)科技进步贡

献率(%)研发经费与支出

(亿元)研究生人数

(万人)

2009 30.04 87286 53.2 451.96 13.34

2008 27.14 44595 50.7 409.02 12.66

2007 27.55 31770 49.0 321.85 10.20

2006 24.89 19352 45.9 238.77 8.89

2005 24.24 13580 45.4 175.84 6.45

江苏省创新经济圈的实现途径

一、经济圈内新知识的产生——交流——外溢——扩散。新知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机构的存在。区域中能否拥有高水平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以及能否充分发挥这些行为主体在参与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保证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系统能否有效运转和学习层次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因子。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增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

二、经济圈内产业结构的整合。地区之间产业的融合是构建创新型经济圈的关键,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经济单元,同时也是创新网络中参与组织间学习的最为基本的行为主体。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间学习是实现知识增值、提升网络创新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