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人教版教案】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撰写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撰写关于软体动物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学校报纸或班级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
- 制作PPT: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软体动物的PPT,进行班级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软体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 实验室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软体动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软体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软体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软体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
软体动物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一大类群,本节知识点包括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教材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双壳类动物——缢蛏作为代表动物,安排一个观察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并且在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后,让学生思考: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捕食的?由此又紧扣了贯穿本章各类群动物的重要线索——运动和捕食。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后,教材详细介绍了双壳类如何运动、如何捕食,之后,再提供一组其他软体动物——石憋(海洋环境)、蜗牛(陆地环境)、乌贼(海洋环境)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供学生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符合课标的理念——提供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为形成重要概念做支撑,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形成。
最后教材从有益(珍珠养殖、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和有害(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两个方面来介绍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体现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人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生态学观点。
因此,本节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2、学生情况(1)能力方面: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解剖工具,有对比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知识方面:通过对前面腔肠、扁形、线形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如何取食、各种动物形态结构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等知识。
还有在七年级(下)《生物圈中的人》学习过的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呼吸等内容,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软体动物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软体动物类海产品如缢蛏、花蛤、乌贼、鱿鱼等同学们常常食用(有些同学还吃过鲍鱼、扇贝等),很多同学假期经常到海边去玩,带回很多的贝壳,还有买回很多的珍珠项链等,而蜗牛在同学们唱的歌、画的画里都经常出现,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道了它们的主要特征。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类群的动物以外还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等。
目前生物圈中已命名的动物大约150万种,其中节肢动物占120万种以上,软体动物占10万多种,分别成为动物界的第一、第二大类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两类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知,水到渠成。
明确目标,引起重视授新展示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软体动物,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你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进一步提问:坚硬的贝壳会影响它们运动吗?乌贼、章鱼等体外不具有坚硬的贝壳,为什么它们还属于软体动物呢?指导阅读P12“观察与思考”,出示河蚌的挂图,讨论: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果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3、河蚌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进一步提问:河蚌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有怎样关系?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具有坚硬的贝壳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列举曾接触过的软体动物贝壳会使它们运动变缓慢,它们身体都教柔软。
阅读,观察,讨论,回答:1、保护柔软的身体。
2、河蚌靠斧足缓慢运动。
用鳃呼吸。
3、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亢奋点,满足学习需求。
促使学生质疑,产生求知欲。
改为学生更熟悉河蚌进行学习,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生活化。
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概念,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认同生学过程么作用?2、蝗虫的触角、足、翅分别着生在什么位置,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结合下图实验结果,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及其呼吸方式?一段时间后,甲蝗虫活着,乙死亡。
4、体表坚硬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功能?这与其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提问: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其身体的长大而生长,那它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指导阅读P14“观察与思考”,讨论:1、比较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列表格:阅读,观察,讨论,回答: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3.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不同(科学思维),体会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结构上更复杂,进化上更高等,认同生物是进化发展的(生命观念)。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命观念),认同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以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辩证的对待软体动物(态度责任)。
教学重点: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 观察与解剖缢蛏,说出缢蛏的结构特点。
2.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步了解软体动物。
同学们,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对,是贝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壳吗?是的,是软体动物的壳。
摸一摸这些贝壳,感觉很坚硬,为什么壳如此坚硬,它们却叫软体动物呢?这些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信你一定对软体动物充满了好奇。
(设计意图:看图片,感知软体动物坚硬的贝壳,与其名称“软体动物”有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
)二、软体动物(一)代表动物——缢蛏以缢蛏为例来了解软体动物。
指导学生一起来观察并解剖缢蛏,完成学习任务一,并思考下列问题:1、贝壳有什么作用?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外套膜可以有效的保护缢蛏的内脏团,同时在外套膜中还含有丰富的腺细胞,腺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所以,随着缢蛏的生长,它的贝壳也会逐渐长大。
3、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和呼吸?缢蛏靠柱状足来运动。
缢蛏靠鳃来进行呼吸。
当水从入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时,水流过鳃丝,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
多而密的鳃丝增大了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特点及生活习性;2.能够初步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懂得如何观察、实验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特点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适应。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一)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表现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习方式1.介绍法: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点和习性;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外部结构的观察和实验,体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命特征,加深认识;3.思考法:通过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1.通过现实图片和视频,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重要性;2.引导学生回想六年级时学过的“节肢动物与环境适应”,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环节1.知识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表现特征、种类介绍;2.知识点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3.知识点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践体验环节1.观察并绘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部解剖结构;2.自行设计实验,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命特征;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演化关系。
(四)归纳总结环节1.指导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进行总结;2.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功能。
五、教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学生需自评,对本次学习的收获、疑问、问题和教学意见进行反馈。
六、教学参考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维基百科。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性与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
2.学会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河蚌、蜗牛、虾、蟹、蝴蝶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掌握生物学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加深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巩固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解答,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
-提问:“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提问,激发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贝壳等,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相应的例子。
-介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同样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讲解。
5.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与孩子一起探索身边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增强亲子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上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一、软体动物
1、双壳类贝壳外套膜
2.足运动鳃呼吸吸入和排除的过程中取食
3.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昆虫—蝗虫结构特征
2、昆虫的主要特征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后反思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后分组展示。最后教师点拨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动物的结构特征,培养观察和总结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节肢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蝗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同时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让学生总结双壳类动物身体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2)
12min
扁形动物
课件出示问题:
1、1.哪些动物是节肢动物?
2、看P14观察与思考中的动物,填写P15表格,试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蝗虫的结构特征?
4.昆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屏幕显示蜗牛和蜜蜂的图片。
教师进一步指出: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几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这两类动物。
师出示大屏,并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明确目标
12min
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哪些动物是软体动物?
2、双壳类动物的外套膜与贝壳又什么关系?
3、双壳类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又靠什么结构呼吸?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人教版八上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2.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式与蝗虫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与软体动物的贝壳相比,蝗虫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这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问:昆虫的外骨骼尽管对昆虫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昆虫的生长。
昆虫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展示蝉的蜕皮过程(图片或视频,还可以到药店找一些蝉蜕)。
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介绍家蚕蜕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之后安排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有保护作用。
它是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也是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
二、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通过阅读分析,提升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4)通过列表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展示鱿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软体动物。
(二)软体动物——明确教学目标1.图片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并进行简介(PPT展示)蜗牛、扇贝、花蛤,并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
2.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课件出示缢蛏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答:具保护作用。
(2)缢蛏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答:缢蛏可以用足缓慢运动;用鳃呼吸。
(3)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答: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收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
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三)节肢动物——明确教学目标1.PPT展示图片各种节肢动物: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
2.昆虫(以蝗虫为例)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本节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它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
根据缢蛏、蝗虫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个性带共性,进而归纳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已掌握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河蚌、扇贝、缢蛏等软体动物和蝗虫、龙虾、螃蟹等节肢动物,可让学生自己列举他们所知道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述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准备相关课件、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学生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蜗牛。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否有相似性?学生观察、思考、作出假设。
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例找到答案。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软体动物1.实验——观察缢蛏。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
(也可播放解剖缢蛏的视频)教师提问: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提示:①依据经验推测其具有保护作用。
②靠足缓慢运动。
③用鳃呼吸。
④推测: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4)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蜘蛛、蜈蚣、虾等;
(5)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6)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2.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生物现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2)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
(2)强调重点、难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教学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
(1)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群?今天我们将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生长发育等特征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节肢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比较等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节肢动物存在恐惧、排斥等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举例说明:介绍节肢动物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观察、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节肢动物的认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2.熟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3.能够简单地分类和鉴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2.熟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难点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2.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3.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4.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5.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3.教师和学生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和鉴别方法;4.名词解释:软体动物的壳、软体动物的足、软体动物的腹足等。
第二课时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描绘和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3.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观察和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4.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语言和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2.结合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和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物学习语言;3.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分类表,帮助学生快速地分类和鉴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4.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实验探究其他底栖动物的生物学习语言、生活方式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估1.根据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自学、参与讨论、实验设计和实验表现等;2.根据考试结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认识和分类能力等。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组织更多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加强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提高课堂互动性:增加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互助成长。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2、其他软体动物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2、外骨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首先请大家观看几幅图片,大家认识这些动物吗?(生:齐说;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这些属于软体动物,如果大家到海边旅游的话,到处可以见到这些动物的贝壳。
接着再看一类动物:……你们上树捉过知了吗?这一类是节肢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板书课题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本节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并围绕课题和目标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⑴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⑵与人类的关系?
⑶结构?功能?等等
(大家提出的问题属于本节的重点,也很全面。
根据教材内容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投影】自探要求: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P12缢蛏的内部结构并回答讨论题。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常见的节肢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P14的图片并回答讨论题。
5、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各有什么功能?外骨骼有什么作用?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认真对照插图、观察与思考和小资料进行自学圈记。
(约8分钟 )
二、解疑合探
(学困生回答,中优等生补充评价)
【师】:下面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缢蛏、田螺、乌贼、扇贝等等
讨论题:⑴贝壳的作用: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
⑵依靠足运动;依靠鳃呼吸。
⑶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排出食物残渣。
(结合插图:给学生讲述摄食过程)
2、【师】:这些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谁愿意总结一下?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呢?(结合插图让学生看资料了解)
3、【师】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那么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有利的方面:
⑴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所有可以食用;
⑵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以药用;
⑶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不利的方面: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提问】有谁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
4、【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类动物,节肢动物,你熟知的节肢动物有哪些呢?
节肢动物是最大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多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种数的80%以上。
包括大家熟知的蝉、蟋蟀、蝴蝶、蜻蜓、蜜蜂、蝗虫、七星瓢虫、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
节肢动物在水体、陆地、空中都可生活。
讨论题:⑴图表略
⑵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
共同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⑶、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5、【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说说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⑴.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⑵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⑶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此外,体表的气门用于呼吸。
昆虫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⑵防止水分蒸发
6、【师】谁愿意总结一下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实节肢动物可以分为:昆虫纲、珠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每一种包括(投影)这些动物。
而在四个纲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包括(投影)这些动物,几乎遍布了海陆空的各个角落。
7、【师】节肢动物分布这么广泛,与人类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愿意总结一下: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的方面:⑴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动物蛋白;⑵蜜蜂等昆虫为开花植物传粉;⑶蝎、蜈蚣、蝉蜕可入药,治疗疾病;⑷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
不利方面: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
请大家回头来看一下,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熟记本节知识2分钟是的时间。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本节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讨论解决等等)
四、运用拓展
勇敢展现自己!我一定最棒!富有激情的评价,你最给力!加油!同学们,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们!(下面给大家带来几道题目,来检测一下本节的学习情况)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鲍鱼、河蚌、蜗牛、水母
B、缢蛏、田螺、乌贼、扇贝
C、扇贝、河蚌、鲤鱼、海马
D、文蛤、田螺、蝗虫、鲍鱼
2、关于外套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外套膜包裹着内脏器官,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B、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C、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会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D、外套膜除了保护和分泌功能外,还能够完成呼吸
3、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4、中药材“蝉蜕”是蝉的()
A、外骨骼
B、外套膜
C、翅
D、足
接着大家请看书本P17练习: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适时进行评价和讨论)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出示小结,学生读背)
2.在今天的课上,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进步?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建议?
作业布置:
家庭小实验:纸片诱蝶(菜粉蝶)
注意:把白色纸片做成粉蝶大小的样子,用线吊住,然后在菜园里不断挥舞,会有雄蝶飞来追赶,把它误认为雌蝶,前来求爱。
这个实验说明,雄性菜粉蝶是通过视觉来发现雌蝶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