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标准及规范(2017.1.14)
微课制作标准及方法
微课制作标准及方法A、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以5—10分钟。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教室、录播室等授课现场。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数字音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法及设备(详见“孝感市第一届微课原创作品大赛”平台)1.录屏软件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1)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软件(2)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2.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1)工具与软件:便携式录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2)方法:对教学过程摄像。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录播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3、数码手机拍摄(手机+白纸)(1)工具与软件: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相关主题的教案。
(2)方法:使用便携摄像工具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第三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微课制作要求
微课制作标准作品规范10分一、材料完整(5分)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课件、习题、动画、视频、图片、答案、总结等。
辅助扩展资料以单个文件夹形式上传提供。
二、技术规范(5分)1.?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微课标题、作者、单位。
2・演示文稿: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需单独文件提交;其他拓展资料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3・教学方案设计表内应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大类专业(2位代码)、专业(4位代码)、课程名称、知识点(技能点)名称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教学安排40分一、选题价值(10分)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训实验类、活动类。
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
二、教学设计与组织(15分)1.?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3.?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的结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5分)1.教学策略选择正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辅助效果好。
2.鼓励参赛教师采用多元设计理念、方法、手段设计微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使用但不限于:把图片、动画、视频、田皿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技术标准
微课制作技术标准微课制作技术标准(试行)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根据制作工具的不同,在制作方式上包括数码设备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多媒体软件制作类型、混合方式制作,但最终输出的格式为视频Mp4格式,适合网络上使用。
一、内容标准:1.微课视频长度在5至8分钟,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
2.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
3.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
4.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
5.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
6.能够包含相应的扩展学习资源,如: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测题,微课范例的源文件、微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微课内容相关的其它学习资料等。
7.在同一课程中,各讲之间要有整体性,内容容量和时间长短基本一致,技术参数统一。
二、技术标准:(一)视频资源总体要求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二)音频信号源总体要求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它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微课的制作要求及一般流程
微课的制作要求及一般流程制作微课注意以下要求: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步骤:确定选题——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视频录制——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1)确定选题:确定课题是制作微课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点选取一般是一节课中的重难点,且知识点必须足够细,5-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2)撰写教案:根据选题及教学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
(3)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结合微课程知识点,充分运用图、形、声、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制作相应的课件,配合讲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辅助教师现场讲授。
(4)视频录制: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录制可以选择计算机屏幕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
对于摄像工具录制、视频摄像工具拍摄可以选择手机、数码相机、DV摄像机、视频摄像头等一切具备摄录功能的设备。
如果使用屏幕录制软件,要调整摄像头距离确保至少能看到整个头部。
在视频后期处理过程中要保证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画面字幕同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注意镜头,与摄像头或者摄像机有眼神交流。
特别是采用屏幕录制的时候,要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配合解说,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知识点、题目等讲解不照本宣科,表述应有自己的见解。
(5)后期制作:对已经录制好的视频进行编辑和美化以及保存,包括把视频片头和片尾的空白部分分割移除,并为视频的片头和片尾,配上背景音乐等。
最后生成导出MP4或FLV高清视频格式设置,确保视频画面导出后不变形设置。
(6)教学反思:微反思也是微课程的一部分,及时听取学生观看后的感受和反馈,对于学生不满意的方面要和学生多交流,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也可以和爱好微课的同行多切磋交流,多观摩同行的优秀微课作品,找出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借鉴,以期不断改进微课制作水平。
微型视频课制作标准
微型视频课制作标准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参赛教师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内容依据,自选内容(所选内容应在参赛课程总目录中),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5-10分钟左右的微型视频。
1.内容要求
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各学科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的微型视频课。
从课程目录中选,不在课程目录的学科自己定目录。
2.格式要求
时间:5-10分钟
大小:不大于200M
分辨率:480 * 360
比特率:300 kbps
帧速率:15 fps
3.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
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优秀微课的设计、制作以及要求
优秀微课的设计、制作以及要求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一、认识微课1.透彻理解微课功能:解惑而非授业;即微课的功能是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微课作者不能以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来制作微课,没有听过课的同学来听微课是毫无意义的。
2.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原因:(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2)学生课程多,疑问多,每门课看一个视频的话,微课时间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Ta想看的微课;(3)五分钟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要么是讲的太罗嗦。
3.知识点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需另设一节微课讲解。
4.微课与视频课区别:(1)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课堂教学,既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更注重学生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不但要避免黑板搬家,而要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的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2)传统视频课:更注重教师教,但时间长、容量大、不易传播、制作难度高(需专业人士配合)、精彩教学环节不易搜索,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和观摩交流学习。
微课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5.微课制作流程: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6.选题标准: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微课件制作标准规范
微课件制作标准规范为实现我院精品微课程建设目标,服务职工继续教育,特制定标准规范。
本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开发流程、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规范。
一、课程基本要求(一)服务对象我院科研、管理、支撑人员。
(二)课程时长与形式10-20分钟时长的视频。
(三)课程导向针对科研或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问题不宜多,最多不超过5个。
(四)内容要求1.完整教学设计与脚本2.课件标题:20个(含)汉字以内3.课程简介(200字以内)4.出品团队简介,200字以内5.注明适用对象6.列出课程大纲7.片头片尾:添加我院统一片头片尾注:除添加我院统一片头片尾外,还需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助单位、发布单位、制作单位等信息。
8知识产权保证涉及内容以及所应用素材无侵害知识产权问题。
二、微课件制作流程规范为保障微课件能够满足我院职工需求,保障微课件质量,需按照微课程制作流程规范建设。
(一)选题与主讲确认按照微课件建设的“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针对选题,凝练5-10个问题,面向我院青促会会员开展调查,参照调查结果,确认最终选题和微课件建设重点。
选择有创作热情的主讲教师,参与微课程建设。
(二)形成思维导图依据最终确认的选题和主讲教师,形成思维导图,4级以内,帮助职工从整体把握和理解微课程。
(三)演讲PPT按照简化原则,形成30页以内PPT,图文并茂。
细化分配各知识点所需要的时间。
(四)形成详细制作脚本以演讲PPT为基础,对应每一画面,形成动画、图片等具体脚本。
请参考文后的脚本模板。
准备后期制作所需要的素材,图片与动画尽可能丰富,辅助表达。
(五)形成电子阅读以演讲PPT为基础,依据实际解说词/演讲词,形成高质、可阅读的电子文档。
(六)拍摄要求1.录制场地:现场光线充足(光线不足需进行现场布光)、环境安静、整洁,尽量对环境进行布景构图设计,同时需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微课程制作标准与制作步骤
微课程制作标准与制作步骤第一部分:微课程标准1.微课程:是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易错点)的精准讲解2.时间:微课程一般5-15分钟3.微课程一般不出现讲解的教师,只是对讲解知识的录制(教育闪光点“我的教育思想”要制作教师讲解过程)4.避免讲解文字全部出现在PPT上,PPT只是对解说词的形象直观呈现5.可带有反思讨论题或视频检测6.微课程结束要有简短总结7.微课视频的设计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设计、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 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4个环节。
附件:什么是好的微课程?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8.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9.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0.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1.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2.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微课的制作标准
微课的制作标准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根据制作工具的不同,在制作方式上包括数码设备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多媒体软件制作类型、混合方式制作,但最终输出的格式为视频Mp4格式,适合网络上使用。
一、内容标准:1.微课视频长度在5至8分钟,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
2.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
3.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
4.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
5.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
6.可以包含相应的扩展学习资源,如: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测题,微课范例的源文件、微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微课内容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料等。
7.在同一课程中,各讲之间要有整体性,内容容量和时间长短基本一致,技术参数统一。
二、技术标准:(一)视频资源总体要求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二)音频信号源总体要求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云课堂视频(微课程)录制标准和要求
云课堂视频(微课程)录制标准和要求一、录制标准1、声音:(1)吐字清楚、音量适中;(2)声音不失真、音质清晰明亮;(3)无电流杂音、回声及麦克风震动声;(4)无喘气声、提示音等外部环境嘈杂声;(5)如配有背景音乐,应轻微体现。
2、时长:(1)微课程时长5~12分钟,最高上限15分钟;(2)如某个“考点”(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无法在一节微课程中讲完讲透,可以分为若干节,但是应在片头同一题目中标注(上)(中)(下)或(一)(二)(三)……且每节之间要有个过渡语句。
3、画面:(1)画面清晰,微课程背景无特别限制,但色调不宜太强烈,避免用眼疲劳;(2)微课程片头应有课程名称和老师姓名,必要时添加专题名称,如“高考地理八大热点分析”等;(3)PPT背景模板不能出现与微众教育无关的任何商业标志或图案以及网址信息、老师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QQ、微信、msn等;(4)无录制到电脑下方的任务栏、白板栏等工具栏,以及QQ、360安全卫士、屏幕保护、对话窗口等弹出框;(5)板书字迹工整,无潦草不清;板书颜色以黑色为主,标注重点或批注的板书也可采用其他颜色,建议颜色采用墨绿、深蓝、浅红等;(6)板书及文字不要太靠边,四周应预留约1cm距离;(7)如果老师提交的不是Camrec格式的微课程,如出现变焦,画面中的内容不能发生遮蔽丢失。
建议直接提交Camrec格式的微课程。
4、开头和结尾(1)每节微课程的开始,应有开场白,如:“同学们,这一节我们主要讲。
”,或是“同学们好,上一节我们讲的是。
,这一节我们主要讲/接着讲。
”;(2)每节微课程结束时,应有结束语,如“同学们,这一节我们就讲到这里”,或是“同学们,这一节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主要讲。
”5、文件名每节微课程影片均要有相符的文件名,文件名取名要求严格按照如下格式:姓名+版本+科目+年级(上册或下册,或必修)+所在单元(专题、中高考冲刺)+课程影片题目(系列号);6、表格填写云课堂部负责视频表格相关内容的填写完整,表格的具体内容及填写要求详见附件一。
微课制作要求
微课制作要求一、微课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
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二、微课内容要求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传道解惑而非授业;微课的功能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2、知识点足够细,10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中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若是PPT,正文最多建议5~6页;4、受众定位明确,其知识基础如何;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基础,采用适合该基础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等讲解不照本宣科;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有视觉美感,如常用的PPT;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微课画质清晰;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0、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11、仪表得体;12、语言通俗易懂;口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13、讲解是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三、微课时间要求1、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原因:(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2)学生课程多,疑问多,若每科看一个微课,而每个微课时间过长,那么学生则没有时间看完他(她)想看的微课;(3)10分钟左右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要么是讲的太罗嗦。
微课设计制作作品标准
附件三:微课设计、制作作品标准微课作品主要以摄像机拍摄为主要技术手段;统一片头片尾,由录屏、PPT、照片、板书、字幕、特效、音效等组成。
一、设计制作原则:1.教学性微课是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学性在此不再赘述。
2.科学性科学性即内容是科学的,没有科学性的错误。
甲方所提供素材包括:文本、录音、录像、PPT等文件没有科学性错误;乙方严格按照甲方所出素材及脚本、稿本进行拍摄、编辑、合成等。
3.技术性微课在设计制作中,需要借助到录像机拍摄、Power point 、Camtasia Studio 8、PPT屏幕录制、Photoshop处理图片、Word文档、Camtasia Studio 8处理视频、音频、Edius视频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制作、After Effect软件制作片头片尾等;4.系统性乙方所设计制作的微课必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作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拍摄脚本、编辑稿本,所设计的微课结构完整,逻辑流畅;二、时间调度以及人员安排以一个微课作品为计量单位进行调度,后期进行统筹规划;三、人力统筹主要人员规划为甲方和乙方。
甲方主要负责知识点提取,前期素材整理(拍摄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安排等);乙方在甲方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编写拍摄脚本,进行拍摄、录制,并且整理材料进行后期编辑,最终合成一个完整的微课;微课作品完成后,交由甲方进行审核,乙方根据甲方所提的合理要求进行修缮,最终完善微课,形成成品。
四、作品标准作品标准主要包含拍摄画面、音质音效、后期编辑、片头片尾等。
拍摄画面:画面清晰、稳定,布局合理;音质音效:拍摄音质摄入清晰,如有噪音,可进行降噪处理;音效符合场景,不突兀;后期编辑:符合逻辑,播放流畅,微课重在教学,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并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片头片尾:以二维片头片尾为主,片头片尾中有背景音乐,包含微课的名称、系属的学科类别、教师信息、学校学院等信息。
在整个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甲方与乙方需要积极展开沟通,答疑解难,友好合作。
微课制作标准
微课制作标准一、微课制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1.时长:10到15分钟之内。
2.形式:动画(2D、3D、交互)、视频(录屏、录制PPT、录像)、互动多媒体、音频。
3.内容:第一阶段:重点、难点、易错点第二阶段:全部知识点第三阶段: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场景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包括练习型、实验型、复习型、游戏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等。
二、微课设计流程1.准备(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
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
(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
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
可以围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也就是说录制前要先对实验的操作进行详实的语言组织。
比如要录制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实验,要提前组织好下一步的操作语言,是成功录制的前提。
2.录制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
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
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
3.编辑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附件一、微课设计模板附件二、微课制作的方法比较1.录屏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为例,里面需要大量对软件使用的讲解,因此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录屏软件,将对软件使用的操作进行录制,录制的同时还可配上语音讲解,甚至还可以添加字幕。
2.录制对PPT的讲解教师可对自己的PPT内容进行讲解,使用PPT自带的录制功能,可将语音讲解和荧光笔画出的内容同时录制下来。
3.录制手写内容教师可通过手写板或是iPad把大量书写记录下来,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可以将边画边说的过程全部自动记录。
(完整版)微课制作要求及“微课”评审标准
微课制作要求及“微课”评审标准一、什么是微课微课:是赐教师环绕单调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解说、教课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施、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
主要形式能够是解说视频,也能够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绘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标注解说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不超出10 分钟。
总大小不超过 100MB。
二、上报微课作品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调有声视频文件,要讨教课目的清楚、主题突出、内容完好、声画质量好。
1、功能理解透辟微课的功能是经验的沟通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指导,而不是取代讲堂教课。
2、知识点足够细一个微课只解说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在10 分钟左右能够解说透辟,假如该知识点牵涉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尽解说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构造完好课件中要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
4、受众定位明确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基础,采纳适合该基础的有关定理、定律、词汇解说。
5、情形定位明确微课是一对一的教课而非一对多,所以解说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正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同意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绘。
7、解说不可以照本宣科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排列书上的知识,不然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拥有有视觉美感如制作常用的PPT课件时,可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成效,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画质清楚影响视频画质的要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致使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致使视频画面变形。
10、其余要求在录制微课时要保证外面环境寂静无噪音;主讲人仪表得体;解说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尽可能少地使用死板、乏味的书面语,解说平常易懂。
五、课件制作要求课件的字体一定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简单辨识、辨别,以下为课件制作建议:1、图文并茂图版率在 50%-90%;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对比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
微课拍摄制作操作规范及技术经验标准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及技术标准根据微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微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平方实训课及其他课程录制场地根据课程需求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录制地点。
录制地点面积要给录制设备留够空间,预留面积大小约在录制目标半径五米以上。
录制环境均要求可外部或内部接入电源。
电源接入口不少于两个。
(三)教学材料1.脚本准备脚本包含教师上课时用的文本材料、PPT、教学图片等,不同上课环境各类材料有相应的规则要求,教师应按以下规范进行准备。
情况的教学器具应提前进行处理。
二、实拍现场要求(一)仪容仪表1.着装问题: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着统一的教师工装,若学校未配备工装,教师需着衣色尽量不要穿与黑板、周围颜色相近的衣服,避免录出像来背景与老师不容易分辨。
教师工装内尽量不要穿细条纹衣服,避免产生条纹扭曲现象,也尽量不要穿大课程引入。
(三)肢体语言教师在录制前应进行课程预讲,保证讲课流畅、语言通顺,尽量避免口头语的使用(例如:嗯、哦、啊)及一句话多次重复的语病。
可邀请其他教师听课指出自己上课的语言缺点,录制前改掉相应语病及错误。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媒体,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
但是,光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音来传递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音的有效补个课堂的气氛,让课堂不显得呆板单一,使学生不因索然无味而情绪低落。
(四)实拍场地拍摄光源:在实际拍摄微课时,光线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课程录制要做到色温统一,只留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保证足够照度,室内灯光光源按需开启。
环境卫生:录制现场环境保持安静、整洁,校方应提前安排打扫录制现场的卫生,理论课要求投影幕布无污渍、讲台无灰尘、黑板无无关内容、教室地面无扬尘。
实操课要求教学器具无污渍、灰尘,场地干净卫生,背景避免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微课制作要求及“微课”评审标准
報送の微課作品應是單一有聲視頻檔,要求教學目標清晰、主題突出、內容完整、聲畫品質優秀。
1、功能理解透徹微課の功能是經驗の交流及對一些上課沒聽懂の同學進行課後の解惑輔導,而不是代替課堂教學。
2、知識點足夠細一個微課只講解一個特定の知識點,在10分鐘左右能夠講解透徹,如果該知識點牽扯到另一個知識點,需詳細講解時應另設一個微課。
3、課件結構完整課件中要有介紹微課(如微課名稱、作者姓名等資訊)和謝幕の版塊。
4、受眾定位明確微課作者需清楚本個微課受眾の知識基礎,採用適合該基礎の相關定理、定律、詞彙講解。
5、情景定位明確微課是一對一の教學而非一對多,因此講解時不得出現“你們”、“大家”、“同學們”等詞彙。
6、知識準確無誤在微課裡不允許有文字上、語言上、圖片上の知識性の錯誤或有誤導性の描述。
7、講解不能照本宣科對現有の知識以及課本上對該知識の表述應有自己の理解,而不是羅列書上の知識,否則微課起不到“解惑”の作用。
8、課件具有有視覺美感如製作常用のPPT課件時,可多角度地應用PPT現有の功能帶來の視覺效果,如自訂動作、PPT切換、顏色搭配、字體搭配等。
9、畫質清晰影響視頻畫質の因素有:顯卡驅動未更新導致螢幕圖元低;匯出視頻時未設置與螢幕解析度相一致の視頻長寬尺寸導致視頻畫面變形。
10、其他要求在錄製微課時要保證外部環境安靜無噪音;主講人儀錶得體;講解聲音響亮,節奏感強,盡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の書面語,講解通俗易懂。
五、課件製作要求課件の字體必須足夠大,以保證微課裡の字容易辨認、識別,以下為課件製作建議:1、圖文並茂圖版率在50%-90%;插圖表現出の親和力要比照片優秀,照片表現出の專業性要比插圖優秀。
2、圖片合適表現力最強の圖片:如臉部圖片,適合表現主題,但不適合做背景。
表現力最弱の圖片:如雲海,適合做背景,但不適合做主題。
3、字體搭配微軟雅黑(標題)+宋體(正文),黑體(標題)+楷體(正文),藝術字不亂用。
微课制作方法
微课制作方法(一)微课的标准一节“好”的微课要达到下面几点要求:1、微脚本: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2、微容量: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3、微干扰: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如不要出现教师头像、不必要的字幕等)4、有情境: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5、有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6、有效果:清晰而小巧;视频无抖动;声音清晰、干净(二)微课的类型有哪些?1、讲授知识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例《二次函数》、《长方体的表面积》2、习题解答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例《因式分解》3、故事讲述型:围绕学科问题,以故事情景来进行讲述;例《这是什么车》4、实验操作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例《会变形的文字》、《春天的畅想》5、综合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例《改变成态瓶》《难忘九一八》(三)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要将众多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库”。
作为“资源/媒体”的用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可供教师参考,丰富教法要做到微课与日常教学相融合,需配合教学模式/流程的变革!(四)微课的前景要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1、必须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由教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2、单纯的微课资源/媒体必须要向“在线课程”(学习环境)进化。
3、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必然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相适应,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变革。
(五)从“微课”到“微课程”的演进过程(一)微课的标准一节“好”的微课要达到下面几点要求:1、微脚本: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2、微容量: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3、微干扰: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如不要出现教师头像、不必要的字幕等)4、有情境: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5、有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6、有效果:清晰而小巧;视频无抖动;声音清晰、干净(二)微课的类型有哪些?1、讲授知识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例《二次函数》、《长方体的表面积》2、习题解答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例《因式分解》3、故事讲述型:围绕学科问题,以故事情景来进行讲述;例《这是什么车》4、实验操作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例《会变形的文字》、《春天的畅想》5、综合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例《改变成态瓶》《难忘九一八》(三)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要将众多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制作标准及规范
一、制作内容
知识点类微课视频应包括导入、讲解、总结、练习等基本形式。
专题、典型例题、作业题类微课视频应包含对例题、作业题的解读,考查知识点的解读,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视频中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方法。
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或相关工具,由教师讲解知识内容。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关键点教学环节微视频的教学时间短,应快速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题目、问题、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等引入主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
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
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
在微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
在微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
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二、制作工具
1.录屏软件:推荐Camtasia Studio (破解汉化版),如果使用其他录屏
软件,不要出现试用版水印或多余的标志,保证录制画面的清晰;
2.课件制作:教学平台、PPT
3.手写:笔纸、微课手写笔。
三、作品提交内容
每个作品以文件夹形式提交,文件夹内包括以下内容:
1. 微课制作相关资源(包括基础素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等);
2. 微课设计脚本;
3. 微课微视频(包括源文件、工程文件、输出文件);
4. 微课讲解知识内容相关典型习题(word);
四、微视频制作方式
微课的制作可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行录制:
1.外部视频工具拍摄(摄像机、黑板、电子白板、粉笔、教学演示工具)
2.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相机、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
3.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五、视频制作标准
1.时长要求:微视频时长控制在5-10分钟。
2.片头要求:片头中需要写明微课标题、主讲人、制作团队等信息。
3.视频质量要求
应保证视频画面的稳定性,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如为多机拍摄,则镜头衔接处应无明显色差。
配音清晰,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语音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视频的输出质量应保证视频播放窗口放大到全屏时仍能保证画面清晰,在同一视频中不得多种分辨率混用。
4.视频输出格式要求
建议使用MP4、WMV格式,如制作视频不是这两种格式的,请使用“格式工厂”或“狸窝转换器”等工具软件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