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二中高三适应性考试(三)理科综合卷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二中201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
理科综合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Br:80 I:127 Na:23 Mg:24 Al:27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核蛋白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有关亲核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亲核蛋白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没有选择性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属于亲核蛋白
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正确的是( )
A.向稀释的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显现砖红色
B.活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时发现,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
3、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
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
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光合
速率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
4、地区发生了新传染病。
一个月内,患病人数与易感病人数变化的曲线见右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d相比,b处更易爆发该传染病的流行
B.b处患者病愈后,取其血清接种到易感者体内,使其得到免疫
力的方法属于被动免疫
C.患者人数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有抵抗该病抗体的人数增多
D.第10天时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比第5天时患者的低
5、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
统(见下图)。
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 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 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A.COD、BOD值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人工设计的该湿地中,群落只有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D.该湿地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比自然湿地的高
6、水稻是一种自花传粉植物。
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
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再让F1自交产生F2。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取F2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约为3:1
B.用F1的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后代某一植株上粳米与糯米的比例约为1:1
C.让F2中的高茎粳稻自由交配,后代F3中高茎粳稻占总数的25/36
D.在F2中任取一株高茎粳稻和一株高茎糯稻杂交,后代有可能表现出4种不同的性状分离比7.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后可变为清洁能源,这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等都能在人体内水解并提供能量
C.利用风能发电、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无氟制冷剂均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8.把图二的碎纸片补充到图一,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离子方程式,对该离子方程式说法正确的是()
A.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3、1、2、6、3
B.若有1mol的S被氧化,则生成2mol S2-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2mol的S参加反应有3mol的电子转移
9.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
下列关于该有机
物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A.分子式为C3H7O2N
图一
图二
B .该有机物能跟NaOH 溶液反应,也能和盐酸反应
C .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10.已检测出pH=1的某未知溶掖中含有Al 3+和NO 3-,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
①ClO - ②NH 4+
③Fe 2+
④K +
⑤HCO 3- ⑥Cl -
,其中不必检验就能加以否定的离子是( )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11.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 3OH +3O 2+4KOH =2K 2CO 3+6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 .甲池通入CH 3OH 的电极反应为CH 3OH -6e -+2H 2O =CO 32-+8H +
C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 (OH )2固体,能使CuSO 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 .甲池中消耗280 mL (标准状况下)O 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析出1.45g 固体 12.下列现象或反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1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将
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化学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B .已知某温度下,K W =l ×10-13
,若将pH=8的NaOH 溶液与pH=5的H 2SO 4溶液混合,保持温度
不变,欲使混合溶液pH=7,则NaOH 溶液与H 2SO 4溶液的体积比为11:9 C .已知:K SP (AgCl )=1.8×10-10
,,将0.001 mol ·L -1
的AgNO 3
溶液滴入0.001mol ·L -1 KCl 和0.001 mol ·L -1
K 2CrO 4的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Cl 沉淀 D .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N。
则CO 2通入NaCN 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N+H 2O+CO 2=2HCN+Na 2CO 3
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下面四种组合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F 1=7N F 2=8N F 3=9N
B .F 1=8N F 2=2N F 3=11N
C .F 1=7N F 2=1N F 3=5N
D .F 1=10N F 2=10N F 3=1N
15.地球的卫星由离地高度为200 km 圆轨道变换为更远的343 km 圆轨道上稳定运行,则( )
A .速度变小,周期变长,角速度变小
B .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
C .速度变小,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小
D .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
16.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17.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B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D .惯性总是有害的,我们应设法防止其不利影响 18.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而产生交变电流的过程中,当线圈平面转
到与中性面重合时( )
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19.某次实验中对一辆玩具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现将小车的运动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 —t 图象,如图所示,除2~10s 内的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均为直线,已知小车运动过程中,2~12s 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2s 末关闭小车的
发动机,小车的质量为2kg 。
若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s 内小车的牵引力大小为3N
B .小车所受阻力大小为3N
C .小车减速的位移为12m
选项 现象或反应 解释
A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Al 2O 3熔点高于Al 单质 C 将氯化银溶于水,向其中加入KI 生成黄色沉淀
K sp (AgI)<K sp (AgCl) D
2CO=2C+O 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该反应 △H>0, △S<0
D .小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为10s
20.空间中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一个带正电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 B .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 C .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小于重力
D .小球在p 点的动能小于Q 点动能
21. 如图所示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 和E .平板S 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 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 1A 2.平板S 下方有强度为B 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 .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 .能通过狭缝P 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
D .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 ,粒子的比荷越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
22.(6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 = 200 g 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
O 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 、B 、C 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 = 0.02 s 打一个点,当地
的重力加速度为g = 9.8 m/s 2
,那么
(1)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此他计算
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 m/s 2
,从而计算出阻力f = N 。
(2)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OA 之间扯断,他仅利用A 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 。
(填“能”或“不能”)
23.(9分)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其标称功率值为0.75 W ,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
他们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 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20.75V 1.22V U PR =
=⨯=。
他们怀疑所
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再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
根据测量数据已绘出灯泡的U –I 图线,如图所示。
A .电压表V(量程3 V ,内阻约3 kΩ)
B .电流表A 1(量程150 mA ,内阻约2Ω)
C .电流表A 2(量程500 mA ,内阻约0.6Ω)
D .滑动变阻器R 1(0~20Ω)
E .滑动变阻器R 2(0~100Ω)
F .电源E (电动势4.0 V ,内阻不计)
G .开关S 和导线若干
H .待测灯泡L (额定功率0.75 W ,额定电压未知)
(1)在下面所给定的虚线框中画出他们进行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指出上述器材中, 电流表选择 (填“A 1”或“A 2”);滑动变阻器选择 (填“R 1”或“R 2”)。
(2)从图线上分析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 V ;这一结果大于开始时的计算结果,原因是
24.(13分) 在一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
动.10s 后撤去拉力,该物体的v-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m/s 2
)求: (1)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 的大小.
25.(19分) 在磁感强度B=5T 的匀强磁场中,放置两根间距d=0.1m 的平行光滑直导轨,一端接有电阻R=9Ω,以及电键S 和理想电压表.垂直导轨搁置一根电阻r=1Ω的金属棒ab ,棒与导轨良好接触.现使金属棒以速度v=10m/s 匀速向右移动,试求:
(1)电键S 闭合前、后电压表的示数;
(2)闭合电键S ,沿导轨方向应施加多大的拉力
26.(14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D同主族;C
与E同主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A是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F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
A、B、C、D、E形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丁的组成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甲乙丙丁
化学式A2C A2C2D2C2D2E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 ;指出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为。
(2)化合物丙的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丁的形成过
程。
(3)写出丙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O2- 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Pt电极a、b分别是气体C2、A2的载体。
①该电池的负极为(填a或b);O2-流向极(填“正极”或
“负极”)
②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
为。
27.(14分)氮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的吃、穿、住、行、健康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高中化学
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1N2和6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QkJ热量,生成NH3的浓度为0.5mol/L,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支l0mL的试管,充满NO后倒置于水槽中,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待试管内液面稳定时,剩余气体2mL。
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为。
(3)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
起始浓度
(mol. L-
1)
c( NH3)c( O2)c( NO)c( H2O)
甲 1 2 0 0
乙 2 4 0 0
丙0.5 x y z
①恒温恒容下,平衡时NH3的转化率甲乙。
(填“>”、“=”或“<”)
②恒温恒容下,若要使丙与甲平衡时各组分浓度相同,则x=_____,y=_____,z=_____。
(4)标况下,将干燥纯净的氨和二氧化氮气体分别完成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c(NO3-)>c(NH4+)>c(H+)> c(OH-)
B.c(NH4+)+c(NH3.H2O)=1.5c(NO3-)
C.c(H+)=c(OH-) +c(NH3.H2O)
D.c(NH4+)+ c(H+)=c(NO3-)+c(OH-)
28.(15分)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1890g·L-1(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
请回答有关问题。
(1)1890g·L-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NO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3)当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时,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4)该实验中,若去掉B装置,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5)将a mol铁与含b mol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反应后Fe和HNO3均无剩余,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6)完全反应后,A装置烧杯里含铁的化合价可能是。
29、(9分)中国沙棘能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
黄土高原地区生长,有显著的保持水土、改善生
态的功能。
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
(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
面)的中国沙棘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
中6:00—18: 00间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
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
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Ⅱ中,6:00 -10: 00之间净光合速率明显加快,这是因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反应产生的不断增多,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2)曲线I中,叶肉细胞中的C3含量在8:00-12: 00之间的变化趋势为____ 。
比较8:00和12: 00两个时刻,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制造的有机物总量___ (一定/不一定)相等。
14: 00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原因是____ 。
(3)12: 00 -14: 00之间,I、Ⅱ两条曲线都在下降,导致I、Ⅱ两条曲线下降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____ 、____ 。
(4)由图中数据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中国沙棘(填“雄株”或“雌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填“雄株”或“雌株”)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存。
(5)在其他条件相同且较适宜的情况下,
(填“雄株”或“雌株”)更耐高温。
30、(12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
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
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合理,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
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俩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B组不做处理。
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天数0 1 2 3 4 5 6 7 8 9
平均值(个/
mm3)
207 124 656 694 743 768 753 630 663 420
据表分析,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31、(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问题。
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
(1)从图2可知,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2)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
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
32、(10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IAA和GA分处理相同的茎切段,结果如下图1所示;
实验二: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黑色浅黑
灰色杂色
主要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IAA 理想浓度应为______。
若想进一步研究IAA 和GA 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 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 和GA 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
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______ 现象,则表明IAA 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_____ 现象,则表明GA 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二)选考题
33.(15分)[物理3—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第二类永动机和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 .自然界中的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有的能量便于利用,有的不便于利用,故要节约能源
C .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 .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
(2)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把水平放置的导热气缸分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封
闭着A 、B 两部分理想气体:A 部分气体压强为P A0 = 2.5×105
Pa ,B 部分气体压强为P B0 =
1.5×105
Pa 。
现拔去销钉,待活塞重新稳定后,(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气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发生)
①求此时A 部分气体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
②判断此过程中A 部分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理由。
34.(15分)[物理3—4]
(1)(6分)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选对一个给3分,选
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4s 末速度为零,加速度负向最大 B .4s 末振子的位移为0.02m C .振动周期是4s ,振幅是0.02m
D .1s 末,振动物体的速度为正向最大
E .3s 末,振动物体的速度为负向最大
(2) (9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沿与玻璃球直径AB 成60°角的方向射入。
已知玻璃球的折射率为3,直径为D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
求进入玻璃球后光线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
(不考虑光的反射)
35.(15分)[物理3—5]
(1)(6分)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
112H H He x +→+。
若已知
21
H 的质量为m 1;3
1H 的质量为m 2,42He 的质量为m 3,x 的质量为m 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x 是中子 B .21H 和3
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
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 = (m 1 + m 2 – m 3 – m 4)c 2
D .日本福岛核电站就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E .原子弹就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2) (9分)质量为m B = 2 kg 的平板车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为m A = 2 kg 的物体A ,一颗质量为m 0 = 0.01 kg 的子弹v 0 = 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 后,速度变为v = 100 m/s ,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A 与B 最终达到相对静止。
求:平板车B 的最大速度v B 。
36. 【化学—化学与技术】(15分)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 2o 5、voso 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回收率达91.7%以上。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该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工业上由V 2O 5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 反应①的目的是 。
(3) 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写出该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
(4) 用已知浓度的硫酸酸化的H 2C 2O 4溶液,滴定(VO 2)2SO 4溶液,以测定反应②后溶液中含钒
量:X为。
(写化学式)
(5) 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4VO3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
(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则NH4VO3在分解过程
中。
(填字母)
A. 先分解失去H2O,再分解失去NH3
B. 先分解失去NH3,再分解失去H2O
C. 同时分解失去H2O和NH3
D. 同时分解失去H2、N2和H2O
37.【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单位质量的A和B单质燃烧时均放出大量热,可用作燃料。
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
(kJ/mol)
I1 I2I3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2)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
(3)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已知金刚石中的C -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
由。
(4)科学家把C60和钾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
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
写出基态钾原
子的价电子排布式,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
个数比为。
(5)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NCl3分子的VSEPR模型为。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38.【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氯贝特是临床上一种降脂抗血栓药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提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氯贝特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8.8gA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24L CO2(标准状况),且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为。
(3)要实现反应①所示的转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NaOH b.Na2CO3 c NaHCO3 d.CH3COONa
(4)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其产物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判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X有种。
①1,3, 5—三取代苯;
②属于酯类且既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1molX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39.(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找和使用替代能源,利用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生产乙醇则是众多替代能源的来源之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_______的土壤中,该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不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的是______。
⑵要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碳源的____(填功能)培养基。
⑶要想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别与计数,使用________(填接种方法)将待鉴微生物接种到加有____(填染料名称)的培养基中,在形成菌落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微生物是否属于纤维素分解菌及其分解能力的强弱。
⑷利用酵母菌发酵可将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获得的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鉴定乙醇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s 2p
2s
3s 3p
C60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