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科
芍药科

多数种类的根、根皮供药用,有镇痉、止痛、凉血散瘀之效,牡丹(Psuffruticosa)、芍药(P. lactiflora) 为我国主要药材之一。
植物学史
牡丹(40张)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Garl von Linne)于1935年根据原产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培奥尼亚地方的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建立了芍药属Paeonia,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恩格勒系统(Engler)、边沁系统(Bentham)、 虎克系统(Hooker)等分类系统都把芍药属置于毛茛科中。到了20世纪初,1908年英国学者Worsdell发现芍药 属植物的雄蕊群离心发育与毛茛科不同,并将其分离出来。
近种区别
牡丹
特产中国,小灌木,高1~2米,二回三出复叶很大,小叶三浅裂,花单生茎顶端,直径20~30厘米,有黄、 紫、红白等颜色,花盘杯状,把4~5个心皮完全包住。根皮称为丹皮,通常用作通经药和强健剂。花美丽,为庭 园珍品,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等地培育的品种最多。
芍药
芍药科分布于中国陕西、山西和河北北部,内蒙古和黑龙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是具根状茎的多年 生草本,二回三出复叶的小叶呈披针形,边缘有骨质小齿,花顶生和腋生,直径10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紫色, 花盘环状,仅包围心皮群的基部。芍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根皮称白芍,有镇痛和解热的功效。
分布范围
仅芍药属1属,约35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少数产北美洲西部。中国有11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中、 华北和东北。木本的牡丹组为中国特产。
主要价值
芍药科本科植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仅在《伤寒论》方中用芍药者就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桂枝汤、葛根汤、 四逆散、当归四逆汤、芍药甘草汤等,这些方中芍药的运用随配伍不同而适用于不同的病症。临床上利用芍药及 其复方的活血化瘀功效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和血栓性疾病等。
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进化生物学研究和牡丹传统栽培品种的起源

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进化生物学研究和牡丹传统栽
培品种的起源
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是一个重要的亚组,其包括了许多美丽的花卉,牡丹就是其中的一员。
进化生物学研究和牡丹传统栽培品种的起源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花卉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进化生物学研究通过对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花粉和种子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揭示了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这些研究表明,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祖先可能是来自非洲的某种植物,之后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和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牡丹。
牡丹传统栽培品种的起源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牡丹花种的来源和演化历史的调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有关牡丹传统栽培品种起源的秘密。
例如,有些牡丹栽培品种是通过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而培育出来的,这些品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人工栽培和育种历史。
综上所述,进化生物学研究和牡丹传统栽培品种的起源都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牡丹的演化历史和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芍药

• 观赏价值
•
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 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 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 药构成专类花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 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 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茎丛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 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粉、玫瑰 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 芍药花大而艳丽,有单瓣或重瓣,花型多变,花色 娇艳,十分动人,花色或红或白或黄或紫,十分动人,常作为花坛、庭园的主要花卉。 如配置以各类奇花异草,更能增强气氛,很多品种散发芳香,令人心醉,花期5-8个月。
• 其他价值
•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 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 芍药与牡丹的区别 • 1.芍药是宿根块根草本植物;牡丹是落叶灌 木,是木本植物。 • 2.芍药叶片较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牡丹 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 • 3.芍药的花多生于枝顶,叶腋处所生的较小 花蕾一般不能正常开花,但少数稀有品种却能开 花,花径在10—30厘米左右;牡丹的花朵着生 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15—30厘米 左右;4.花期不同: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 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15天 左右。
芍药和大丽花区别

芍药和大丽花区别芍药别名将离、离草等,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大丽花别名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大丽菊、地瓜花等,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芍药和大丽花区别有哪些吧!芍药和大丽花科属区别1、芍药:芍药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亚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大丽花:大丽花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向日葵族、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芍药和大丽花形态区别1、芍药:芍药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芽丛生在根颈上,茎由根部簇生,高约50~110厘米,花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蓇葖果呈纺锤形、椭圆形、瓶形等,种子黑色或黑褐色,大型,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花期5~6月。
2、大丽花:大丽花有巨大棒状块根,茎直立,多分枝,高1.5-2米,叶1-3回羽状全裂,头状花序大,有长花序梗,常下垂,瘦果长圆形,花期6月-12月,果期9月-10月。
芍药和大丽花分布不同1、芍药:芍药别称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中国分布于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东北分布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2、大丽花:大丽花别称大理花、天竺牡丹、东洋菊、大丽菊、西番莲、地瓜花等,原产墨西哥,是全世界栽培最广的观赏植物,20世纪初引入中国,现在多个省区均有栽培。
芍药和大丽花功效不同1、芍药: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虚汗、脘腹急痛、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
2、大丽花:大丽花味辛、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等症。
芍药的养护须知!

芍药的养护须知!芍药又名将离、离草,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呗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并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
在红楼梦中,芍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花,现在也被称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芍药的花语是“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单瓣芍药的修剪和养护鲜切花收到时,是蛋蛋状,不是花朵,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花苞和花杆都会有轻微脱水,因此要去掉蓄水绵进行醒花(点击查看方法)。
经过4-6小时的深水醒花,芍药补充水分后,恢复生机,叶子和花杆明显硬挺很多,然后进行修剪,去掉花苞以下的叶子,可留一两片,根部斜剪,然后进行造型插瓶。
插瓶标准:花头高出花瓶5-10厘米即可;水位不要低于花瓶的2/3。
每天换水剪根,及时加保鲜剂,尤其天气炎热,不经常换水会大大缩短花期,且换水时不仅要清洗干净花瓶,还要将根茎不的粘液清洗干净,并对腐烂的部分进行修剪,以保证清洁的养花水环境和干净健康的进水口。
细心养护,3天左右蛋蛋会陆续开放,花期为一周左右,具体看个人养护情况。
重瓣芍药的修剪和养护整个醒花、修剪和插瓶标准与单瓣一样,和单瓣芍药不同的是,重瓣芍药会发生“死球”,超过2天的花苞仍未打开很容易形成永远打不开的花苞。
所以在购买回来后,需第一时间查看花托和最外层的花瓣是否有坏死或已无法展开。
此刻将花瓣最外层和花托去掉。
如果发现盛开的花朵已将外层的坏死花瓣挤到最下面,则无需去掉,它可以很好的将芍药托起塑形,如碗状为最佳。
芍药成半球形时则为盛花期,一般花开时间为2-3天。
正是这份稍纵即逝的美,让爱花者更加珍爱。
切勿给花朵喷水,会造成植物细菌性腐烂。
无论是否使用保鲜剂,都需每天剪根换水。
注意事项:如果芍药花球上有黏着的花蜜,不要擦去,没有花蜜可以往花球上适量喷水,不要在晚上喷,如果有开花的迹象,就不要再喷水了。
花球快要开却一直不开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扒开花球的绿萼,注意是扒开,而不是群补拔掉,最好是让花瓣自然地顶开,顶不开的可以用这个方法。
被子植物---紫茉莉科、芍药科、木兰科 教案--内页

被子植物---紫茉莉科、芍药科、木兰科一、紫茉莉科形态特征:▪草本或木本;▪单叶对生或互生,全缘;▪花两性,稀单性;花序聚伞状或簇生;单被花,花萼花瓣状,钟状、管状或高脚蝶形;雄蕊3~多数;子房1室,1胚珠;▪痩果;种子具胚乳。
分类:30属300种;中国1属4种。
地理分布:主产美洲热带。
木本植物: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引种)▪叶子花(三角花、三角梅)▪常绿攀缘灌木,茎枝和叶片密生柔毛。
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花苞片椭圆形,叶状,鲜红、砖红、浅紫色。
花期甚长,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可常年开花。
▪①白叶子花:苞片白色。
②红叶子花:苞片鲜红色。
③砖红叶子花:苞片砖红色。
二、芍药科(一)芍药科的主要特征▪宿根性草本或落叶灌木。
芽大,芽鳞数枚。
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或羽状分裂。
花大,单生或数朵束生于枝顶,红色、白色或黄色,萼片5;雄蕊多数。
果大型,成熟时沿一侧开裂,具数枚大粒种子。
▪仅1属,30余种;我国12种,多数种花大而美丽,为著名的植物,兼药用。
(二)榆科主要属、种芍药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嫩枝含挥发油细胞;▪叶互生,单叶或二回羽状复叶,全缘或掌状、羽状分裂;托叶大型;▪花大,顶生,两性;萼片5,宿存;花瓣5或10;雄蕊多数;心皮1~5,离生,基部具花盘或无;子房上位,1室;▪蓇葖果;种子大,具发达的珠柄发育形成的假种皮,胚乳丰富。
分类:40种;中国12种。
地理分布:北温带。
木本植物仅有牡丹组。
芍药属代表种: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1、牡丹:▪落叶灌木,高2m。
分枝多而粗壮。
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宽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裂,基部全缘,光滑无毛。
花单生枝顶,径10~30cm,花型多样,花色丰富,雄蕊多数,有花盘。
花期4~5月;果9月成熟。
2.紫斑牡丹.▪与牡丹主要区别点:小叶片长2.5~4cm,顶生小叶不裂,叶背面沿脉疏生黄褐色毛;花瓣内面基部有紫红色斑点。
芍药的种植技巧

芍药的种植技巧芍药又叫别离草,是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植物,属于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芍药还可以制作成粥、饼及茶等食物,并且还有着镇痛通经、利尿防晕的药效。
芍药种植在我国有一定的面积,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芍药的种植技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土壤选择每种作物对于土壤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芍药的生长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大。
但是想要芍药健壮生长,外观良好,那么我们在种植前还是要选择肥力充足、松软通透的生长。
这种土壤有利于芍药根部的营养吸收与呼吸,可促进芍药的生长。
并且我们要注意种植穴的大小,太小不利于芍药植株的生长,太大消耗过多人力,通常直径在28-30厘米左右。
2、控制光照光照是保证芍药健壮生长的关键,芍药的生长对光照有着较大需求。
如果生长过程中光照不足的话,芍药生长受阻,枝叶花萎焉无力,黯淡无光,因此我们在种植芍药的时候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
不过光照也不可太强,要防止太阳直射过长时间。
在开花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降温増湿,防止阳光灼伤芍药叶片,降低商品观赏价值,影响种植效益。
3、水分管理当芍药出苗或者是定植成功后,要做好水分管理,定期浇水。
这个阶段的水分是为了保证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如果水分不足的话,芍药根部缺水,扎根发芽受阻。
成活之后可适当降低浇水频率,大约2-3天浇一次水即可。
并且绝对不可多浇,成活后水分过多反而还会影响芍药的生长,降低芍药的开花率,缩短花期,导致降低观赏价值,种植效益也会因此下降。
4、病虫防治芍药的抗病性较强,因此病害发病率低,但是收到的虫害威胁是比较大的。
害虫会啃食芍药花,并且还会吸食芍药根茎的营养物质,导致植株瘦弱干瘪,营养不良,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病虫的防治工作。
可适当使用杀虫剂,市场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杀虫剂,我们在选杀虫剂的时候既要保证可有效杀虫,又不会影响芍药的生长,降低芍药的开花率。
喷洒杀虫剂后不能浇水,防止水将药水冲掉,降低药效,从而无法有效杀虫,尽量在害虫死掉之后浇水。
芍药

芍药一芍药的定义图1中文学名:芍药别称: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二名法:P aeonia lactiflor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虎耳草目Saxifragales科:芍药科 Paeoniaceae 属:芍药属 Paeonia 种:芍药 P. lactiflora二芍药的简介图2三芍药的生长习性图3芍药喜凉爽气侯,适宜载培的地区为暖温带至亚热带,年平均相对湿度应为70%~80%,但在为45%的干旱地区也能生长。
具有春发芽、秋生根的特性,而夏季高温炎热时,植株呈半休眠状态。
性耐寒,在我国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
积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
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厩肥。
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稍阴处生长也良好,因此林边也宜种植。
不过,当光线过暗时,芍药花色就会变浅变淡。
四中国芍药观赏胜地洛阳沈阳市植物园牡丹芍药园茱萸湾风景名胜区曹州百花园甘肃牡丹芍药园北京芍药扬州仪征芍药园五有关芍药的诗词《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白居易(唐)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钱起(唐)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芍药歌》韩愈(唐)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
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
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戏题阶前芍药》柳宗元(唐)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芍药形态特征及园林应用

芍药形态特征及园林应用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以下形态特征:
1. 根:芍药的根由 3 部分组成,根颈、块根、须根。
根颈是根的最上部,颜色较深,着生有芽;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须根主要从块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
2. 茎:芍药的茎由根部簇生,高约 50-110 厘米,茎秆光滑无毛。
3. 叶:芍药的叶子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有长柄,小叶通常 3-5 枚,小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4. 花:芍药的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大且美丽,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多种颜色,花瓣倒卵形。
5. 果:芍药的果实为蓇葖果,呈纺锤形或椭圆形,成熟时果实裂开,露出黑色的种子。
芍药在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花坛、花境:芍药花大色艳,常被用于花坛、花境的布置,能够营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2. 庭院、公园:芍药可以单独种植在庭院或公园中,也可以与其他花卉搭配种植,形成花坛或花带。
3. 盆栽:芍药也可以作为盆栽花卉,摆放在室内或阳台上,增添生活情趣。
4. 切花:芍药的花朵可以作为切花材料,用于制作花束、花篮等。
5. 药用:芍药的根可以入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的功效。
总之,芍药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园林应用方面也有很多用途。
芍药的种植方法_芍药怎么种植

芍药的种植方法_芍药怎么种植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花卉要如何种植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芍药的种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芍药的种植方法1。
种子采收当蓇葖果变黄时即可采收,过早种子不成热,过晚种皮变黑、变硬不易出苗。
果实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采收,果皮开裂散出种子,即可播种,切勿曝晒种子,使种皮变硬,影响出苗。
如果不能及时播种,可行沙藏保湿处理,但必须于种子发根前取出播种。
2。
播种时间芍药须当年采种即及时播种,如荷泽地区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若迟于9月下旬,则当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发芽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发达,难于抵抗春季的干旱,容易死亡。
所以,荷泽几次进行春播试验,均告失败。
3。
播种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将待播的种子除去瘪粒和杂质,再用水选法去掉不充实的种子。
芍药种子种皮虽较牡丹薄,较易吸水萌芽,但播种前若行种子处理,则发芽更加整齐,发芽率大为提高,常达80%以上。
方法是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后即播。
整畦播种:播种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深翻整平若土壤较为湿润适于播种,可直接做畦播种;若墒情较差,应充分灌水,然后再做畦播种。
畦宽约50厘米,畦间距离30厘米,种子按行距6厘米、粒距3厘米点播;若种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于3厘米;播后用湿土覆盖,厚度约2厘米。
每666。
7平方米用种约50千克,撒播约100千克。
播种后盖上地膜,于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后撤去。
也可行条播,条距40厘米,粒距3厘米,覆土5~6厘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厘米,每穴放种子4~5粒,播后堆土10~20厘米,以利防寒保墒。
于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
芍药的种植管理1。
用地要求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
在盐碱较重的地段种植,需要换土;在地势较低处种植,要筑高台,应有充足的清洁的灌概水源。
芍药忌连作。
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否则长势减弱,病虫危害严重。
芍药 (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

1.4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由外向内渐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退化变小或完全消失。
2.楼子亚类: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
2.1金蕊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花药增大,花丝变粗,雄蕊群呈鲜丽的金黄色;雌蕊正常。
生长发育特性
1.花芽结构和生命周期:芍药的芽为混合芽,属地下芽类型,萌发后伸出地面既抽桂长叶,又展蕾开花。混合芽是多种原基的复合体,由顶端生长点、芽鳞、芽鳞腋内的腋芽原基、叶原基、叶原羞腋内的腋芽尿原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等组成。这芽称之为母代芽,则芽鳞和叶原基腋内的腋芽原基就是子代芽的原始体。叶原基腋内的及其腋芽原基不产生芽鳞为裸芽;而鳞片腋内的腋芽原基有芽鳞,形成鳞芽。春天鳞芽萌发,子代裸芽随母代混合芽的节间伸长而伸出地面,形成主干上的花枝或分枝;其子代鳞芽不露出地面。待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位于芍药根颈部最上端的子代鳞芽就成了“顶芽”。实际上芍药的顶芽只有一个,就是种子萌发后,实生苗的顶芽。次年,这子代鳞芽就萌发出土,伸枝、展叶、开花。所以,裸芽的生命周期为2年,而鳞芽的生命周期为3年。
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药产区的苗木生产,基本采用此法繁殖。其优点有三:一是比播种法提早开花,播种苗4~5年开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开花;二是分株操作简便易行,管理省工,利于广泛应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缺点是繁殖系数低,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的母株,只能分3~5个子株,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大生产及不断飞速增长的国内外花卉市场的需要[5]。
茎:由根部簇生,高约50~110厘米,草本,茎基部圆柱形,上端多棱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向阳部分多呈紫红晕。
芍药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种植深度
芍药的根系较浅,因此要将芍 药的种子轻轻放入土壤中,不 要深埋。
选择合适的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 性,选择适合的芍药品种。
种植时间
芍药的最佳种植时间是秋季或 春季,这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 生长。
浇水
在种植后要立即浇水,并确保 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芍药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
2023-10-27
目录
• 芍药的基本介绍 • 芍药的栽培技术 • 芍药的病虫害防治 • 芍药的应用与价值 • 芍药栽培与管理的实际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芍药的基本介绍
芍药的定义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 草本植物,也被称为别离草、 花中宰相。
芍药的花朵大而鲜艳,通常是 红色、粉红色、白色或黄色等 颜色,具有浓郁的香气。
场所的绿化。
药用价值
02
芍药具有药用价值,其根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推广价值
03
芍药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可以帮助更多的
人了解和掌握芍药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06
总结与展望
芍药栽培与管理的总结
1 2 3
芍药栽培历史
芍药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拥有丰富的品种和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芍药的栽培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掌握 播种、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以及科学的水 肥管理、修剪和花期调控等。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病花。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 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洒一次 症状:芍药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 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黄褐色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芍药花

芍药花
导读:生活小常识芍药花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拉丁文名:PaeonialactifloraPall。
毛茛目、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
根粗壮,分枝黑褐色。
茎高40-70厘米,无毛。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耐寒冷,喜冷凉气候,不耐水湿,与花中之王牡丹齐名。
芍药的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观赏价值高,是园林应用和切花的优良花卉植物种类。
此外,芍药含有芍药苷和芍药甙等多种药物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压镇痛、清热解痉的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
芍药花,性味苦酸、凉,含有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鞣质、除虫菊素、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成分。
1、具有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的功效。
2、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的功效。
3、具有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的功效。
4、此外,常喝芍药花茶,还可以使人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每天都很有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芍药

谢谢观看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 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 叶脉疏生短柔毛。 芍药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近顶端叶腋处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11.5厘米;苞片 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长3.5-6 厘米,宽1.5-4.5厘米,花瓣各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 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2),无毛。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 果期8月。
在10月上、中旬,日均温14-17℃,若低至10℃时上面要覆黑色地膜,直至萌芽。定植时的株行距视品种而 异,穴宽约30厘米,深20厘米。放入种苗时要边覆土边踏实,并检查芽是否与地面相平,低于地面者要上提至齐 平,再覆土至满穴,捣实,再覆土8-10厘米做成小土堆,达到保温保湿、防止人畜践踏的目的。盆栽时覆±厚度 以能盖住芽为准。
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 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以至于芍药还带着个“药”字。
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 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 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 种至毒之花。
芍药属芍药组的变异与进化:形态、染色体和分子证据

芍药属芍药组的变异与进化:形态、染色体和分子证据芍药属Paeonia是芍药科Paeoniacea内唯一的一个属。
包括大约35个种,间断性的分布于北温带地区。
其内三个组分别是牡丹组(sect. Moutan)、北美芍药组(sect. Onaepia)和芍药组(sect. Paeonia)。
芍药组是芍药属中最大,也是唯一具有染色体倍性变化的一个组,现有大约25个种。
其中,大约半数的种是四倍体(2n=20),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
虽然有证据表明四倍体类群大多为异源起源,但芍药属内一致的核型、相似的形态和重叠的地理分布使得它们的起源和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研究利用了4个细胞核DNA片段(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和Adh2;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GPAT)和4个叶绿体DNA片段(matK基因;基因间隔区trnL-trnF、psbA-trnH和rps16-trnQ)对芍药组的网状进化进行部分重建。
并在此基础上,对推测为杂交起源的P. anomala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发生的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芍药组的系统学利用多个DNA分子标记(cpDNA: matK, rps16-trnQ; nrDNA: ITS, Adh1, Adh2),芍药组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类群的系统发育被部分重建。
基于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除P. tenuifolia之外,所有地中海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类群构成一个单系分支。
该支与亚洲分布的二倍体类群以及P. tenuifolia成并系关系。
(b)核和叶绿体DNA系统发育树的不一致,以及ITS、Adh基因的多态性的分析,表明部分二倍体类群间和四倍体类群间都存在杂交事件。
这些类群包括: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种P. anomala和P.intermedia(杂种个体XJ053);高加索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种P. tenuifolia和P. daurica(杂种个体H9933);土耳其分布的四倍体种P. mascula和P. kesrouanensis(杂交个体在两个居群中检测到)。
芍药-养殖技术

芍药芍药芍药简介:属植物界属被子植物门属双子叶植物纲属五桠果目属芍药科属芍药亚科属芍药属又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
芍药芍药特征:芍药根由3部分组成:根颈、块根、须根。
芍药根颈头是根的最上部,颜色较深,着生有芽;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厘米,外表浅黄褐色或灰紫色,内部白色,富有营养,块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断裂后却可萌生较小的新芽,因此秋季收集5厘米以上的断根也可繁殖;须根主要从块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并可逐渐演化成块根。
芍药根可入药。
芍药根按外观形状不同,一般又可分为三型:粗根型、坡根型、匀根型。
粗根型:根较稀疏,粗大直伸。
坡根型:根向四周伸展,粗细不匀。
匀根型:根条疏密适宜,粗细均匀等。
芍药芽丛生在根颈上,肉质,冬季在地下越冬,春初随气温上升,萌芽出土,初生时水红色至浅紫红色,也有黄色的,长出地面后,颜色加深,一般成为深紫红色,外有鳞片保护。
芍药的芽为混合芽,芍药萌芽前,芽长为2.5~4厘米。
芽生出地面之后的颜色与形态也因品种不同会有所差异,颜色从深紫红色到黄褐色不等,芍药芽形则可分为3型:即短圆型、竹笋型、笔尖型。
短圆型:芽体较短,端部钝圆形。
竹笋型:芽体较长,端部急尖,呈竹笋状。
笔尖型:芽体较长,端部渐尖,状如毛笔的笔尖。
芍药发芽是最壮观的场面之一,因为它体现了生命的萌发与活力,因此具有价高的欣赏价值。
芍药茎由根部簇生,草本,茎基部圆柱形,上端多棱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向阳部分多呈紫红晕。
芍药叶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叶的末端由3片小叶组成一束叶,两侧又各有一束叶,两侧的每一束叶通常情况下由4片小叶组成,中部的复叶,末端的3片小叶不变,两侧的小叶片数开始减少,由原先的4片逐渐减为3片、2片或1片,甚至消失,当消失时,末端只有3片小叶构成,这时叫做三回羽状复叶,上方的叶片是单叶。
小叶有椭圆形、狭卵形、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全缘微波,叶缘密生白色骨质细齿,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叶背多粉绿色,有毛或无毛。
观赏芍药及品种分类

观赏芍药及品种分类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毛茛目、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有"花仙"、"花相"之誉。
芍药和牡丹是同科同属植物。
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很好区别:牡丹为多年生灌木,为木本植物;花期4月。
(下图为牡丹)芍药为多年生草本,花期在5月。
一般牡丹花凋谢,芍药始花。
(下图为芍药)自古以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能与牡丹相提并论的仅有芍药而已。
我国曾被誉为世界"芍药之母"。
从夏朝开始栽培,至今长达4000年之久。
而且分布极广,遍植大江南北。
根据历史记载:宋代已有31个品种,明代39种,淸代《花镜》记载88种。
如今芍药品种已达数百种。
芍药按花型、花瓣形状可分为五类、10型、若干种。
第一类:单瓣类花瓣约为1-3轮,5-15枚花瓣。
雌蕊、雄蕊正常,此类接近野生种,有单瓣型,如:紫玉双、粉绒莲、紫蝶献金等。
第二类:千层亚类花瓣呈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到内逐渐变小,花形是扁平的。
有正常发育的雌蕊雄蕊,并雌雄同株同体。
第三类:千层类:此类花瓣多轮,层层排列,逐渐变小,雄蕊仅出于雌蕊周围,不散生于花瓣之间,雌蕊正常或瓣化,全花扁平。
有如下花型。
1.荷花型:荷花型芍药花瓣4-5轮,瓣形宽大,雄蕊瓣化形成碎瓣,雌蕊正常,花瓣宽大,大小差异不明显。
如:荷花红、乌龙捧盛、大叶粉等。
2.菊花型菊花型芍药花瓣在6轮以上,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雌蕊正常,雄蕊数量较少,雌蕊通常退化变小。
如:红云映日、朱砂盘、向阳红等。
3·蔷薇型:上图:贵妃出浴蔷薇型芍药花瓣极度增多,向外向内变小,雌蕊、雄蕊消失。
如:白渔水,大富贵、沙白、冠群芳、贵妃出浴等。
第四类:楼子类楼子类一有显著的外瓣,通常为1-3轮,雄蕊均有部分瓣化,或渐变成完全花瓣,雌蕊正常或部分瓣化,花扁平或逐渐高起。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金蕊型:金蕊型一外瓣明显,花药增大,但仍具有药外型,生长期间雄蕊会增大,花丝变粗,雄蕊呈现出明显的金黄色,花丝加粗,青岛和日本有此类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芍药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5,而毛茛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6~9。 4、芍药科的维管束为周韧性维管束。
Page 11
区别
毛茛科 草本或木质藤本
芍药科 草本或灌木
叶互生,少数对生
叶互生,多二回Leabharlann 状复叶雄蕊多数,心皮离生,3~多 数
花被形态变异很大,单被、重 被,花瓣退化为蜜腺叶均有, 3、4、5基数均有,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均有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后者 羽毛状花柱常宿存
P特age 有12 成份为毛茛甙、木兰花碱
雄蕊多数,离心发育,心皮离 生,2~5,有花盘 萼片常5枚,花瓣5或10枚
聚合蓇葖果,萼片宿存 特有成份为芍药甙、牡丹酚甙
Page 3
芍药花盘
Page 4
代表种1:牡丹
Page 5
牡丹
Page 6
牡丹
【产地及分布】:可能由产我国陕西延安一带的矮牡丹P.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引种而来。目前全国 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国外。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生长习性】:喜干恶湿,宜冷畏热
【繁殖方法】:分株 或 播种
【园林用途】: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
Page 7
代表种2:芍药
Page 8
芍药
Page 9
芍药
芍药花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为多年生宿根草 本植物,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十一疏松 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只要环境适宜,称年期间持续二三十年,然后进 入衰老期直至死。
芍药科
Paeoniaceae
发展起源
芍药科原先只是毛茛科的一个属,但其外部形 态和内部构造均与显著区别,因此多数学者把 芍药属Paeonia提升为芍药科Paeoniaceae。
Page 2
基本资料
芍药科属于被子植物门植物,灌木或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少数产北美洲西部。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 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 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 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 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 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 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 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 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一小科。灌木或具根状茎的多年生 草本。叶互生,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托叶。花大,常单独顶生, 两性,辐射对称,通常由甲虫传粉。萼片5枚,宿存。
花瓣5~10片,覆瓦状排列,白色,粉红色,紫色或黄色。雄 蕊多数,离心发育,花药外向,长圆形。花盘肉质,环状或杯 状。心皮2~5枚,分生,子房沿腹缝线有2列胚珠,受精后形成 具革质果皮的蓇葖果。种子大,红紫色,有假种皮和丰富的胚乳 。仅芍药属1属,约35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少数产北美 洲西部。中国有11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和东北 。木本的牡丹组为中国特产。
芍药花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 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为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 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Page 10
芍药科与毛茛科的区别
1、芍药科植物的花大且美丽;花粉粒大;有花盘;聚合蓇葖果 ;而毛茛科 植物的花小且无花盘;果实为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