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芍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胜湿汤配方剂量

柴胡胜湿汤配方剂量引言柴胡胜湿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治疗湿热、寒湿等病症。
该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并根据病情不同而进行调配。
本文将介绍柴胡胜湿汤的配方和剂量,以及其主要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项。
方剂组成柴胡胜湿汤的方剂组成如下:•柴胡:6克•黄芩:9克•泽泻:6克•白术:6克•升麻:6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方剂功效柴胡胜湿汤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功效。
通过调和人体湿热、寒湿等不正常情况,达到恢复身体健康平衡的目的。
具体功效如下:1.清热解毒:其中的柴胡和黄芩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消除人体内部的湿热物质。
2.祛湿利水:方剂中的泽泻和茯苓具有祛湿利水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改善湿热导致的不适症状。
3.调和气血:升麻和白术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助于舒缓人体内部的不适感。
用法和剂量将上述各药材洗净,生姜切片备用。
具体制剂方法如下:1.先将柴胡、黄芩、泽泻、白术、升麻、茯苓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2.中小火慢煎煮约30分钟左右,直至药液呈现浅黄色。
3.加入甘草和生姜继续煎煮10分钟。
4.关火后滤出药液,分为2-3次温服。
成人一剂量一般为上述药材总量的1/2~1/3。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在使用柴胡胜湿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方剂,不可擅自更改剂量和使用方法。
2.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慎用。
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安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4.本方剂仅限于病症为湿热、寒湿等情况的人群使用,不适用于其他疾病。
结论柴胡胜湿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功效。
通过适当的配方和剂量调整,它能够调和人体湿热、寒湿等不正常情况,从而恢复身体健康平衡。
在使用时应注意医生的指导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本方剂。
李氏奇效汤: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柴胡12克,桂枝,芍药,炙甘草,陈皮,茯苓,半夏,白术,香附,牡丹皮,地黄,杏仁,何首乌各10克。
奇效汤基础方内含桂枝汤,能疏风散寒,通阳化气,调和营卫(卫气营血,也就是调理阴阳气血的主方),又为解表之通剂。
实是立乾坤之位,宣通阳气于上,强心阳使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离阳当空,阴霾乃散,无论乌云雾霾多重,只要太阳一出,所有的阴气湿浊就都消失了,人体因为这颗太阳不明亮了,所以君主昏庸,外邪才敢趁虚而入,危害身国,身体才会被阴浊痰瘀所困。
《黄帝内经》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不通,形乃大伤。
心安则五脏皆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桂枝汤强心阳,而心主全身之血脉,所以桂枝汤温通经脉而调营卫,经络为生命之根本,是五脏之根,气血之源,筋骨之所,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经脉通畅,气血调和无阻,津液输布正常,则痰不生,瘀不成,脏腑机能日趋正常,正气足,邪气除,病何从生焉?纵观针灸推拿、刮痧拔罐、中药等,何不以经络学说为根基?“经络不通,百病生焉,经络一通,百病可除”,从此可知“经脉者,唯求一通”的重要性了。
阴阳气血,升降出入,五脏生克,全赖于气机的周流运行,经络一通则大气运行无阻,“大气一转,百病自散”。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首方,也是《伤寒论》中论述最多,使用频率最多的方剂,所以桂枝汤为中医群方之祖,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伤寒诸方之魁,群方之冠。
桂枝汤加减不但能够治疗外感病、传染病,也能够治疗内伤杂病,不仅能够治疗急性病,也能够治疗慢性病,火神派的郑钦安,卢崇汉等,就是把桂枝汤加减原理方法等进行总结,而成为火神派立足之绝技,所以后人称桂枝汤为“调理阴阳之圣方”“天下第一方”,说桂枝汤加减治万病也实不为过。
让桂枝汤立于胜算之妙,内安外攘,有者去之,无者安之,桂枝汤者,调和阴阳气血营卫者,乃我身之阴液与阳津是也。
《内经》曰: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阴阳之天地也。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组方介绍小柴胡汤,又称为柴胡汤,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柴胡、黄芩、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采用一定比例的煎煮方法制成。
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组方成分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1.柴胡 - 具有疏肝解郁、解热镇痛的作用。
2.黄芩 -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3.干姜 - 具有温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
4.大枣 - 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5.枳实 - 具有燥湿止泻、行气了滞的作用。
6.茯苓 - 具有利尿健脾、安神补心的作用。
7.泽泻 -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8.牡蛎 -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9.甘草 - 具有和中除烦、调和各药性的作用。
以上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并煎煮而成。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主治:1.疏肝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干姜等成分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痛、烦躁易怒等。
2.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大枣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3.犯胃生痰:小柴胡汤中的茯苓、泽泻等成分能够健脾胃、化痰化饮,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脘腹胀满、痰饮停滞等症状。
4.治疗肝胆湿热证: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如黄疸、脾胃湿热等症状。
5.调整气血运行:小柴胡汤中的牡蛎、茯苓等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适用于湿热、热病、痰饮及肝郁气滞等病症,但对于虚寒、气虚、脾虚等病症慎用。
以上是对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及功能主治进行的简要介绍,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柴胡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组成:•桂枝4.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炙甘草3克•半夏7.5克•芍药4.5克•大枣6枚•生姜4.5克•柴胡6克柴胡桂枝汤功效与作用和解少阳,解肌发表。
柴胡桂枝汤主治少阳病兼太阳表证,发热,微恶风寒,肢体关节烦疼,轻微呕吐,心下支撑闷结,舌苔白,脉浮弦。
柴胡桂枝汤用法水煎服。
柴胡桂枝汤方解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之轻剂,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制成。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柴胡桂枝汤按语主要用于治疗伤寒邪入少阳,以及妇女热人血室、产后郁冒等证。
方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芩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可以直从外解,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其辨证要点。
只要抓住其中一二个主症,便可应用本方,不必待其证候悉俱。
临床如见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肉桂;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此处,妇人热入血室、热伤阴血,加生地、丹皮;瘀血内结、少腹满痛,去人参、甘草、大枣,加延胡索、归尾、桃仁;兼寒者,加肉桂;气滞者,加香附、郁金。
外感病邪在表或已入里,一般不宜用本方。
如需应用,则应酌情加减。
疟疾需用本方时,宜加抗疟药物同用。
柴胡桂枝汤附方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棟子茴香木香汤(《温病条辨》),本方加吴茱萸、小茴香、川棟子、木香构成。
功能解肌散表,疏达肝气,通络慎痛。
主治秋燥,身寒热,头痛,胸脉痛,甚则疝瘕痛者。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关于《芍药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芍药是一个很普遍的中药材,那样的中药材对疾病治疗上,也是拥有非常好的功效,尤其是对它的操作方法,也是全是非常简单,依据病人本身需要,能够挑选不一样的操作方法,那的作用和功效也是不一样,那芍药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对这一点也是很多人不太掌握的,因而在挑选它的情况下,也是能够开展详尽咨询。
对芍药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下边就详尽的详细介绍下,促使对它拥有大量的掌握,芍药在挑选的情况下,也是要留意,不可以随便的滥用,尽管它的好处许多,随便滥用,对人体也是很不太好。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益气养血敛阴,柔肝止疼,调控肝阳。
中药白芍水煎剂给小白鼠饲喂腹部巨噬百分比和吞食指数值均较对照实验有明显增强。
赤芍能推动小白鼠腹部巨噬细胞的吞食作用。
赤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白鼠颈静脉T淋巴细胞的抑制效果,使之恢复过来水准,说明赤芍可使处在不高情况的免疫细胞作用恢复过来。
赤芍提取液对大白鼠鸡蛋清性炎症反应水肿有显著抑制效果,对药棉肉芽肿有抑止增生功效。
赤芍对冰醋酸造成的扭体反映有显著的止痛实际效果,与甘草的乙醇一氧化氮合酶共用,二者对冰醋酸扭体反映有协作止痛功效。
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备不错的解痉功效。
芍药的运用1.肝血亏虚及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本品位酸,收敛性肝阴以益气养血,常与熟地、川芎等同于用,用治肝血亏虚,脸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落下,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若气血两虚有热,月经不调,可搭配柴胡、黄柏、续断等药,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月经崩漏,可与阿胶糕、艾草叶等同于用。
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
本产品酸敛肝阴,益气养血柔肝而止疼,常配黄芩、川芎、赤芍等,医治气血两虚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如逍遥散(《和剂局方》);还可以本产品调肝理脾,柔肝止疼,与白术茯苓、防风、茯苓同用;医治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与甘松、黄芩等同于用,可医治痢疾腹痛,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阴气血两虚筋络虚损而导致手脚挛急隐隐作痛,常配甘草轻重缓急止疼,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方剂,属中药类,源自《伤寒杂病论》。
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一、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二、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三、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主治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五、加减1、呕逆加生姜、陈皮。
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
5、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6、虚烦加竹叶、粳米。
7、齿燥无津加石膏。
8、痰多加栝蒌、贝母。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10、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11、心下痛,加青皮、芍药。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3、本经头痛加川芎。
14、发黄疸加茵陈。
六、方义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七、变化方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
2、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
3、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4、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5、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祛病良方小柴胡汤

龙源期刊网 祛病良方小柴胡汤作者:范峥来源:《大众健康》2017年第12期有歌诀云: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组方虽简,然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实属一张“解百病之良方”。
小柴胡汤乃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清代伤寒学家柯琴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列为和解诸方之首,千百年来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诸多。
貌不惊人,出奇制胜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可谓“貌不惊人”。
但在《伤寒杂病论》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
此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之相比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柴胡湯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抗感染等药理作用,能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等。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实属一张“解百病之良方”。
邪气得解,少阳得和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治疗感冒发热者,柴胡应取大量,并可根据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而治疗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宜过大。
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功效,治疗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全方配伍,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在《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共见21处,其中最经典的为96条所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简言之,其主治有三。
1.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万能的小柴胡汤

万能的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有疏肝作用,也有缓下的作用,他既是解热剂,又可以健胃安中(因有人参),柴胡要大量用,柴胡有疏泄作用,也能通大便,《本经》上说“推陈致新”,所以胸胁满,大便不通,与小柴胡汤,这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临床上治疗感冒日久不了了,就是不爱吃东西,发热,这就是表和里,既有半表半里证,又有柴胡证,遇到这种病,脑袋出汗,恶寒很轻,微恶寒,手足冷,易看成是阳虚,但底下又有大便硬,故要全面看问题,可与小柴胡汤。
亦可加大黄,或少量调胃承气汤,“得屎而解”。
.陈亦人总结出小柴胡汤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1.能治胃肠升降机能紊乱,呕吐,二便失调等证。
2.能治肝胆疏泄不利,胁部、腹部胀痛。
3.能治小便短少,对慢性肾炎,腹水、少尿,肾功能严重破坏,因伴有柴胡证,投小柴胡汤加味,收到显著效果。
4.能治心悸,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效。
5.能治长期低热及其他发热待查,特别是寒热间歇发作有效。
6.能治胆经郁热之鼻渊与风火上扰之耳聋以及木火犯肺之咳嗽。
据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年)时行咳嗽,无论长幼,服此皆愈。
7.能治热入血室及其他血分瘀热证,可加生地、丹皮、地骨皮之类。
“老妈有眩晕、偏头疼的毛病十几年了,以前不知道小柴胡颗粒能治,现在我用一盒小柴胡就能让她清醒”“我家孩子有一次高烧、嗜睡、不吃不喝,我问了守正医生,她们让我给孩子喂小柴胡颗粒。
喝了三天的小柴胡,孩子终于醒了,而且一觉醒来就是活蹦乱跳的,病都好了!”“长麦粒肿不用害怕,耳尖放血同时喝小柴胡颗粒就行,百试百灵!”“口腔溃疡吃小柴胡颗粒,特好用!不会反反复复的发作”“我在哺乳期的时候,高烧39度,伴有头疼,4包小柴胡喝下去,一个晚上就退烧!”“我老公有慢性咽炎,还经常抽烟,以前就吃嗓子消炎药,后来我让他改喝小柴胡颗粒,4袋就起效”“我姑娘10岁,有急性淋巴结炎,在咨询了守正医生后,我开始给孩子喝小柴胡颗粒。
一次4袋,一天2次,喝了两天左右,我姑娘的症状减轻了很多”以上对小柴胡颗粒的评价还有很多,都是这些年我们的医友们亲身体验过的。
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大柴胡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处方】柴胡(二钱半)大黄(三钱)枳实(一钱)赤芍药(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半赤芍药、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功能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柴胡15克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一方有大黄6克【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摘录】《伤寒论》【处方】柴胡2两,半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枳实半两,大黄1两。
和解方之加味逍遥散(又名八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方源】:《内科摘要》【组成】:当归9克,芍药9克,茯苓9克,白术9克,柴胡9克,牡丹皮9克,山栀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清热。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坠胀,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方解】:本方用逍遥散健脾养血,疏肝解郁;丹皮泻血中伏火,山栀泻三焦郁火,导热下行,兼利水道,二药皆入营血,故治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
诸药配伍,共奏养血清热,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之功。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化热的病症。
方用逍遥散疏理肝气,合以丹皮、山栀清泄肝火,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胁腹胀痛、月经不调,兼见烦躁、尿涩、舌红苔黄,为其辩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肝经血虚有热,疏泄失常,以致小便涩痛者,加车前子;经前头痛者,加川芎等;胃脘疼痛、呕吐泛酸者,加左金丸、瓦楞子等;经前紧张症,加紫石英、郁金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作用,并有降低血中转氨酶活力的效能。
尤其是方中的茯苓、当归作用最为显著,能使肝细胞内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
【同名方】:1、《医学入门》加味逍遥散,由白芍、茯苓、白术、麦冬、生地、甘草、桔梗、地骨皮、当归、山栀仁、黄柏构成功能滋阴养血,清热散结。
主治潮热咳嗽。
2、《外科正宗》加味逍遥散,本方加陈皮、贝母、红花、天花粉、羚羊角组成。
功能清肝泻火,消肿散结。
主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焮痛者。
3、《证治准绳》加味逍遥散,由当归、干葛、白芍、生地、川芎、黄芩、人参、柴胡、麦冬、乌梅、甘草构成。
功能解肌清热,滋阴养血。
主治产后发热,唇裂生疮,口干作渴。
【附方】1、解郁合欢汤(《医醇剩义》),由合欢花、沉香、郁金、当归、白芍、丹参、柏子仁、柴胡、山栀、薄荷、红枣、茯神、橘饼构成。
功能清火除郁,养血宁神。
主治所欲不遂,心烦意乱,郁极生火,身热而燥。
舒肝解郁药方

1、四逆散【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痉、抗溃疡、抗病毒、诱生干扰素、镇静、降体温、升血压、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强心、抗缺氧、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作用,降低胆固醇、纤维蛋白和血液黏度,抗疲劳、防止利多卡因中毒、保肝、抗炎、镇痛等作用。
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
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化裁】若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
【注意事项】肝血虚者不宜用,阳虚寒厥者禁用。
2、加味逍遥丸也叫丹栀逍遥丸,是由逍遥丸方剂中的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干姜、薄荷等中药加入牡丹皮、栀子二味中药组成的。
当归和白芍能养血补肝;当归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药为方剂中君药。
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和中为方剂中臣药,柴胡能疏肝解郁为佐药,薄荷清肝散郁除热、干姜温胃而和中为使药。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为常用中药。
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芍药。
白芍是一种药物,样子看上去很像圆柱形的干燥根,那么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别名:芍药、杭芍、毫芍、川芍。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多为人工栽培。
产地:杭白芍,主产于浙江省东阳、临安、余姚等地。
毫白芍,主产于安徽省毫县、涡阳等地。
川白芍,主产于四川省中江、渠县、垫江等地。
此外湖南、山东、河南、河北、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均有生产。
主要成分:含白芍素,即芍药甙,又含兴奋子宫的成分,此外尚含苯甲酸、β-固甾醇、鞣质、挥发油、脂肪油。
功效与作用:养血、缓急止痛。
其作用为:1、解痉镇痛。
对实验家兔的离体肠管和大鼠在体胃子宫的平滑肌,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2、镇静。
芍药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3、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4、抗真菌。
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实验还初步证明,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病的.发生;临床观察白芍还有止汗、利尿等作用。
炮制:横切三毫米片。
分清炒、土炒、炒焦、醋炙、酒炙。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补血敛阴,平肝止痛。
主治: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孪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
1、用于治疗腹痛,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如溃疡病、肠胃炎时的肠胃痉孪痛,以及肝炎时的肝区疼痛等),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前人称这一作用为“柔肝”,有热者配柴胡清肝解郁,镇痛效果更好,方如四逆散。
对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槟榔等以理气解痉,再加黄芩、川连等药加强抑菌作用以清热燥湿,方如芍药汤。
治疗沉脉的药方

治疗沉脉的药方一、概述沉脉是中医脉象的一种表现,通常与内伤、慢性疾病有关。
沉脉表示病邪深入脏腑,病情较重。
针对沉脉的治疗,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篇将介绍治疗沉脉的药方,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祛寒温里药、利水渗湿药以及其他药物。
二、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具有疏通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脉瘀阻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方:1.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2.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三、行气止痛药行气止痛药具有疏通气机、消除疼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行气止痛药方:1.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芍药、枳壳、甘草、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2. 逍遥散:由柴胡、芍药、茯苓、白术、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
四、祛寒温里药祛寒温里药具有温中散寒、消除寒邪的作用,适用于寒邪内侵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祛寒温里药方:1.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泻的功效。
2.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功效。
五、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尿排湿、消除水邪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沉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方:1.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等药物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
2. 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除湿、益气固表的功效。
六、其他药物除以上四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可用于治疗沉脉,如化痰止咳药、清热解毒药等。
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药和配伍。
总之,针对沉脉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选用中药方剂。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作息,加强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

【小柴胡汤】运用之感悟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 0克、黄苓10〜2 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 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1 5枚。
【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着。
【适用病症】(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3)以咳嗽、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6)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7)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桥本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与合方】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小柴胡汤 它的组成和功效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柴胡汤它的组成和功效是什么
导语: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秘方是小柴胡汤。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柴胡,因为它可以治感冒,小柴胡汤就是以柴胡为主制成的方剂。
那么,小柴胡汤组成...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秘方是小柴胡汤。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柴胡,因为它可以治感冒,小柴胡汤就是以柴胡为主制成的方剂。
那么,小柴胡汤组成是什么?小柴胡汤的功效是什么呢?柴胡的作用又有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柴胡汤
材料
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用法
上面所有材料,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
把所有的材料用水煎服。
功效
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主治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临床应用
1、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
2、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小柴胡汤的基本信息:【方名】小柴胡汤。
【汉语拼音】Xiao Chai Hu Tang。
【处方】柴胡 12克;黄芩 9克;人参 6克;半夏 9克;炙甘草 5克;生姜 9克;大枣 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是什么?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汤【处方】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论》: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

50个常用方剂的对比--经方方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配伍可谓变化多端。
但疾病的证候群错综复杂,同病异症,异症同病之现象多有出现,医师用药就要细心分析,灵活辨证,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效。
本文就中医常用方剂的配伍运用作一对比浅述,仅供同仁参考。
1.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小柴胡汤又配伍了人参、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其和解与补虚同用,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
而大柴胡汤又配合了大黄、枳实、芍药,又有导滞泄热、缓急止痛作用,其和解与攻下并用、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同病,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胸腹胀满、下利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者。
2.蒿芩清胆汤与温胆汤温胆汤组成药物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菇,具有化痰、降逆、和胃作用,其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主治痰热扰胆、虚烦不眠之症。
本方加青蒿、滑石、青黛、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其清热除湿作用较温胆汤为强,为清胆泄热、和胃化湿之剂;主治外感湿热之邪,邪留气分,热重于湿,热重寒轻的病证。
主要临床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肢倦、胸痞呕恶、舌苔腻、脉濡数等。
3.四逆散与小柴胡汤两方都用柴胡清疏肝胆、和解表里。
所不同者,小柴胡汤用黄芩,略为偏寒,故以口苦、咽干为主症之一,而四逆散用芍药、甘草,着重于里缓急止痛,以里急腹痛为主症之一。
小柴胡汤又用人参、半夏,和胃止呕;四逆散用枳实,行气破结。
4.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它与半夏泻心汤都是调和肠胃,治疗肠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病症的方剂。
不同点是黄连汤所治是上热下寒症状较突出者,上热则见胸烦,下寒则见腹痛。
故黄连汤增加黄连用量以清心胃之火,除去黄芩,而加桂枝以温经散寒。
在临床应用时,如腹痛较重,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则温里止痛的功效更强。
柴胡丸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丸的功效与作用用过或者听说过柴胡丸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
其实柴胡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知母(焙)赤芍药龙胆黄芩(去黑心)地骨皮麦门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30克槟榔(锉)22克。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下,不拘时。
【摘录】【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胡黄连1两半,龙胆1两半,桃胶(干者)1两半,升麻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地骨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芍药1两半,大黄(锉,焙)1两半,知母(锉,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龙齿1两半,犀角(镑)1两半,玄参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桔梗(炒)1两半,丹砂2两(别研入药)。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热劳,心烦闷,手足背膊酸疼,四肢沉重,食不作肌肤,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熟水送下。
【摘录】【处方】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葳蕤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知母1两,羚羊角屑1两,大麻仁1两半(锉如膏),生干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入大麻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心肺,除烦热,利大肠。
主热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莱、鲤鱼、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处方】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鳖甲半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中医治疗痛经效方12首 你是几级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效方12首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发生腹部及腰骰部疼痛或不适,甚至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病症。
痛经大致分为原发性痛经、膜样性痛经、充血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四种。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发生在初潮或初潮后2~3年;膜样性痛经可发生于育龄期任何1次月经,或数月至1年以上发生1次;充血性痛经平时症状不明显,或类似盆腔炎,在行经前及经期症状严重,盆腔部检查无实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是因盆腔疾患所诱发。
对痛经的治疗原则上是对症治疗。
原发性痛经以止痛为主;继发性痛经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不论何种性质的痛经均以药物治疗为好。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等,主要发病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
活血行瘀,理气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中医治疗痛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选介痛经口服液、芍药甘草汤、加味没竭汤等治疗痛经的有效方剂12首,以供临床参考选用。
1.痛经口服液【处方组成】当归、芍药、地黄、川芎、丹参、红花、五灵脂、益母草、青皮、木香、香附、炮姜、肉桂各等分。
【治疗方法】上药制成口服液,于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10ml,连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养血行血,祛瘀止痛。
主治原发性痛经。
【临床运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近期临床治愈37例,显效4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83%。
【经验体会】血虚则血海空虚,冲任失于濡润,再加瘀血阻滞,则经前、经后均可出现疼痛。
方用当归、芍药、地黄、炮姜、肉桂温经散寒,养血;川芎、丹参、红花、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青皮、木香、香附调经止痛。
本方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其标本兼治,攻补同用,以补血为主,血足则胞宫得养;祛瘀则疼痛能除。
2.芍药甘草汤【处方组成】炒白芍60~90g,炙甘草30g。
加减变化:气滞血瘀型炒白芍量用60g,并加赤芍30g;寒凝血滞型者炒白芍量用90g,并加肉桂10g。
柴胡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柴胡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如今药品的类型比较多,在挑选时最好是不必随便开展,应当先向药品开展一定的掌握,那麼你对黄芩地黄汤这类中医药方有掌握吗?
牙周药方牙龈
黄芩8两,山参3两,柴胡3两,甘草3两,生地黄3两,半夏2两。
牙周制作方法牙龈
上为粗末。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产妇恶露方下,忽尔断决,热入血室,昼日一目了然,暮则谵语,寒热往来,如撞鬼状。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每服5钱,水2盏,加姜片3片,红枣1个,煎至1盏,去滓温服。
牙周摘抄牙龈
《鸡峰》卷五
牙周药方牙龈
黄芩、柴胡、羌活、归须、生地、山参、甘草、香附、茯苓、黄耆、半夏、丹皮、童便、红枣、白芍。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清热解毒行血。
主产妇恶露方下,突然一断,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妄言谵语,如见神鬼。
牙周每家阐述牙龈
黄芩、柴胡、山参、半夏、甘草,小柴胡也;生地、羌活、白芍、川芎,四物汤;半夏、茯苓,二陈汤也,佐以丹皮、童便散血清热解毒,加耆、枣,佐参、甘以养血除热,痰化热退,结血消而自无妄言撞鬼之病矣。
牙周摘抄牙龈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牙周药方牙龈
黄芩3钱,柴胡3钱,甘草2钱,芍药3钱,丹皮3钱,生地黄3钱。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热入血室,胸胁痞满,状如结胸,語言谵妄,神识不清。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水煎大半杯,温服。
牙周摘抄牙龈
《四圣心源》卷十
以上便是文中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有关黄芩地黄汤的一些小知识,期待大伙儿能够在平常日常生活应用起來,也不必忘记了共享朋友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芍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芍药茯苓汤在中医学上属于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中药方剂。
根据相关的一些医学研究上认为,这样的中药试剂十分的安全、有效,适合很多疾病的症状,下面就去认识下柴胡芍药茯苓汤这种方剂吧。
【处方】
芍药3钱,柴胡2钱,茯苓3钱,半夏3钱,甘草2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
耳内热肿疼痛。
【用法用量】
煎半杯,热服。
【摘录】
《四圣心源》卷八
看了上文对柴胡芍药茯苓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
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
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