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以小柴胡汤为例,揭秘「伤寒」与「本经」
刘渡舟:以小柴胡汤为例,揭秘「伤寒」与「本经」小柴胡汤在仲景方中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方剂,后人对此评价很高,同时位列中医“七大名方”,而且在此方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不少的有效方剂。
中医泰斗刘渡舟教授认为仲景用小柴胡汤参考了《神农本草经》。
此话何以见得,且听参加过北京“全国高级中医研究班”的著名医家朱炼之娓娓道来!我参加北京“全国高级中医研究班”,听北京中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讲学。
在一个星期内,共听了八位专家的学术演讲。
最使我感兴趣和最受启发的是刘渡舟教授主讲的一课——小柴胡汤的机理和作用。
他把小柴胡汤联系《神农本草经》,讲了两个半小时,真有点神化了。
日本医生说:“刘教授得仲圣的精髓。
他在日本讲这堂课时,听者满座,掌声不绝。
”他对我们讲这个课时,删去了夸张之词。
重点讲了两大部分,现简介如下:1.《伤寒论》的药物和方剂源于《本经》和《汤液经》刘老说,《本经》的成书早在秦汉时期,它是在《内经》学说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药性理论,全面总结了秦汉及以前的用药经验。
仲景自序说“撰用《胎胪药录》”,而文献记载只有《桐君药录》。
可能《胎胪》是指古代妇科、儿科之书,《药录》是指《桐君药录》(古书无标点,后人误解)。
而这部《药录》,后人未引用其名,可能《药录》与《本经》是同书异名的传本。
仲景对外感热病(指“伤寒”部分),提出辨证规律并参考《汤液经》而使用复方治疗,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
《伤寒论》有方剂113方,刘老认为:张氏是继承历史,这些方剂多数来源于《汤液经》《伊尹汤液经》。
从文献中看到,二书成书于《伤寒论》之前。
史籍告诉我们,西汉时期不仅已出现了《汤液经》的最早注本,叫《汤液经注》,而且卷数达32卷之多(见《汉书·艺文志》)。
实际上这本《汤液经》已是我国方剂学的雏形。
张仲景就是学习了汉以前的著作,特别是《内经》《本经》,加之临床实践而写成这部伟大著作的。
《伤寒论》用药94种,其中76种主要药物均为《本经》所载。
窥探刘渡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消渴
窥探刘渡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消渴发布时间:2021-03-22T09:24:04.6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作者:袁志健[导读]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原文指因伤寒误治,令邪传少阳,袁志健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原文指因伤寒误治,令邪传少阳,从而出现气化功能、津液输布功能失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刘渡舟先生言此方用以治疗有少阳病机,兼口渴、心烦、口渴欲饮的糖尿病效果很好。
中医学的消渴证与西医学糖尿病在临床上存有相同点——“三多一少”。
所以想通过这一次的探讨,来认识糖尿病与消渴的关系,让我们日后对此有更深厚的思考。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 糖尿病;消渴;伤寒论正文1.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出处与方解1.1原文柴胡桂枝干姜汤此方出自于《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文是: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 在《伤寒论讲解》一书中对此条文的解释是,“胸胁满微结”,是因为邪传至少阳,而少阳之邪所结甚微,所以胸胁胀满的症状不太严重,而“往来寒热”,“心烦”等,都是少阳病的主证。
“小便不利”是由于少阳的气机郁滞,三焦决渎之功不力所至。
少阳相火内郁,津液受伤便见口渴。
“但头汗出”是因为少阳气郁,三焦不畅,阳气不能宣达,津液不布。
此证属于少阳不和,三焦不利,津液被伤。
[2]1.2方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认为此方为小柴胡汤的加减,既能助阳气亦有养津液之功,同时亦能兼和解少阳。
[3]清代医家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也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而且他认为“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
刘渡舟小柴胡汤合四逆
篇一:《四逆散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为A.黄苓、半夏B.枳实、白芍C.人参、》—、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 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 "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爰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看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65 )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大枣二十五个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遍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论述了血虚寒厥的当归四逆汤的方证。
手足厥寒是证候,如果脉微欲绝属于阳虚,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都可以,是四逆汤证。
因为微为阳微,微脉主于阳气微。
小柴胡汤症_刘渡舟
小柴胡汤症_刘渡舟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通过三十余年的临床体会,方知所谓“小柴胡证”乃现代西医之慢性或亚急性炎性证候群,此证候群之共同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
大凡慢性、亚急性炎症性疾患均具小柴胡证之特点,临床上皆可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笔者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慢性、亚急性胆囊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肝炎、胃炎、胸膜炎、关节炎、阑尾炎、咽炎、中耳炎、鼻窦炎等。
凡属全身任何部位之慢性或亚急性炎症,皆可投小柴胡汤加减奏效,当然在用药加减方面则必须掌握严格导向,才能有疗效的。
如胆囊疾病患者可加大黄、黄连、金钱草;盆腔炎则加桂枝、丹皮、桃仁、银花、连翘;泌尿系感染可加木通、车前草、篇蓄、瞿麦;肝脏疾患可加当归、白芍、秦艽、板蓝根、丹参、茵陈;慢性胃炎则加丹参、木香、草豆蔻、黄连;胸膜炎加瓜蒌、黄连;有水者可以十枣汤伴服;关节炎可加桂枝、附子、桑枝;阑尾炎可加败酱草、薏苡仁、五味消毒饮;咽炎加生地、玄参、麦冬、浙贝母、山豆根;中耳炎加五味消毒饮、白花蛇舌草;鼻窦炎则加枳实、苍耳子、公英、白芷、羌活、防风。
小柴胡汤除治疗上述亚急性、慢性炎症证候群之外,尚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尤其擅长调节慢性或亚急性炎症病变引致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之紊乱,此紊乱之主要证候为“胸满烦惊”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主证,鉴于凡具此证之患者,在其近期病史中,皆可问及全身某处曾有慢性或亚急性炎症之病史,因此“胸满烦惊”一证仍为超越前述炎性证候群之范畴。
再看看《伤寒论》之原文,该条首先冠以“伤寒五六日中风”字样,说明外感伤寒已五六日之久,急性期已过,似仍含亚急性或慢性之寓意。
小柴胡汤证(1)低热案张某,男,36岁。
患低热(37.5℃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
胁脘痞满不舒,纳少而口苦,舌质红、苔白润,脉弦细。
柴胡12克黄芩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大枣7枚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口不苦,饮食增进,体温降至37.2℃。
张保伟研究刘渡舟教授使用小柴胡汤原则:刘渡舟教授在应用小柴胡汤时
张保伟研究刘渡舟教授使用小柴胡汤原则:刘渡舟教授在应用
小柴胡汤时
张保伟研究刘渡舟教授使用小柴胡汤原则:刘渡舟教授在应用小柴胡汤时,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的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
《伤寒论》266条:“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可见“脉沉紧”,沉则提示太阳表证已解,紧虽非少阳之脉,然紧之甚者,有似弦之意,脉弦属肝胆之病,病在少阳,可予小柴胡汤。
亦有脉浮者,则为太阳少阳并症。
太阳病不解既可传入阳明,亦可传入少阳,传少阳者多因素体脾弱气虚,或少阳抗邪无力之故。
现代人多有熬夜、压力过大、过食肥甘厚腻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脾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故多为“脉沉弦”。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总结:感受外邪、数日不愈的患者,查咽色红,脉象多为沉弦,此时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减。
亦有脉浮患者考虑太阳少阳并病。
疾病由外邪侵入而来,外感初起,或已传经,邪气未去表证未解,脉沉为正气不足,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符合小柴胡汤证病机,故可使用小柴胡汤,所见咽红,加板蓝根、连翘、射干、桔梗等解毒祛邪利咽,再根据舌诊及症状进一步辨证施治。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应 用探讨 如下.以飧同遭。 1 论j冉机 主张胆热脾寒
荆渡舟教授 认 为,(9/寒论)中步 阳为半表半 里,是 表里 传变的枢机,步阳为枢 .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 ,也是三 阳病
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 口苦便溏为主 证。思之,方悟 其机理所在。既然是步 阳兼太阴之 证,当然应 该有一个步 阳 主证.作为病在步阳的证据 .又有~个太 阴主证 .作为病在太 阴 的 证 据 ,方 能 放 胆 使 用 本 方 。
关于本 方的临床应用 .刘渡舟教授 在(gS寒 论十 四讲 )中 写道 :“余 在临床上 用本方治疗慢性肝 炎,证 见胁痛 、腹胀 、便
收稿 日期 :2001一l0 2l。 作 者简介 :张保伟 (1964一)男,河南 滑县人 。博士 、副教授 。
搪 、泄泻 、口干 者.往 往有效 。若 糖尿病 见有步 阳病证 者,本
维普资讯
2002年 1月第 20卷 第 1期
中 医 药 学 刊
9
刘 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的 内涵与应用
张 保 伟 (河 南 中 医学 院,河 南 郑 州 450008)
关 键 词 :刘 渡 舟 中圉分类号 :R252
柴 胡桂 枝 干 姜 汤 文 献 标 识 码 :A
研 究
文章编号 :1009—5276(2002)01 0009 02
刘渡舟教授 (1917-2001),为我国 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 .也反 映 了刘老悟性 极 高,不 愧为 中 医
已故著 名 中 医学家 ,北京 中医药大 学 之大家。接髓 热脾寒对本方 主证进行解释 .则顺理成 章。胸
刘老判断病在步阳.以口苦为准 。这也 是他 临床应用 柴 胡类方的主要依 据。刘老 曾经 说过 .火 之味苦 ,然他经之 火 甚步 口苦 ,惟肝 胆之火 .则多见 口苦.故 口苦 反映步 阳的邪热 有现实意义 所 张 仲景把 口苦作 为(gS寒论)步 阳病提纲 证 的第 一证
刘渡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
刘渡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古方),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今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
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证见发则寒热,一身尽痛,脉濡,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湿困脾运,停食而滞的病机,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颇有疗效。
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只要符合以上病机,均可应用。
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简介如下。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痞证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伤胃及禀赋不足等,病变机理多认为是脾气虚弱、胃阴受损、肝气犯胃和脾胃湿热等,治疗多采用健脾益气、滋养胃阴、清热化湿、疏肝和胃等方法。
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而胃病的致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情志。
因胃为水谷之海,故饮食因素就成了胃病的第一致病因素。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脾胃之病由是而生。
而情志因素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脾为之虚,肝为之实,肝气乘脾犯胃,发为本病。
据临床所见,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多与情绪关系密切。
从中医理论讲,肝主疏泄,脾胃的受纳消化食物的功能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条畅,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但影响脾的升清,而且也能影响胃的降浊;另一方面,肝能生成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而胆汁的分泌又直接受肝之疏泄功能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肝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而各种疾病均与情志有密切关系。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对情绪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乃能使气血和调,心情舒畅,百病不生。
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医案zt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小半夏加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笔者有机会随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侍诊多年,见刘老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治疗多种疾患而获出奇之效,使我们对小半夏加茯苓汤本身及仲景关于痰饮水气的理论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病例:刘某,女,42岁。
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气、心下痞闷、纳食不馨,曾服用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药后稍缓。
其后病情如故,伴口苦咽干,胸闷心悸头晕,月经2~3月一行,月水量少色暗,呈酱油色,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属水饮停于胃脘之证。
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
二诊:述服药后第2天,恶心、嗳气、心下痞闷均明显好转,胸隔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头晕心悸若失,值月经来潮,月水颜色转红,量亦增多,苔腻已减,治疗有效继宗上法: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泽泻15g,白术6g,7剂。
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
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桂枝10g,7剂。
按:针对这一病例,刘老分析到,根据病人的症状,最先想到的是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证,因为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主证,又有心下痞闷,纳食不馨、嗳气等肝气犯胃的症状,但仔细分析,舒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不在少数,病人一定服过,详问果然多次服过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服后稍有好转,但其后病情如故,若是木郁克土之证,症状定会明显减轻,可患者至今未愈,考虑其中该有其他缘由,脾胃主运化受盛,运化不及时,痰浊水饮最易生成,基于此再问诊,病人述胃脘部总有水汪汪、凉凉的感觉,自觉胸腹之间气不通畅,胸隔部似有物阻隔其间,平日口干不欲饮水,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的描述十分相象,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经云沉潜水蓄是也,沉脉主水饮,弦亦为阴脉,这样辨证便从肝胃不和之证转为水饮停于胃院之证,那又如何解释肝气不畅的少阳证及月经量少的血瘀证呢?水饮阻隔于心下膈间,势必影响肝气的运行,服用和胃理气中药后,肝气稍有顺畅,但水饮未去,肝气复又阻滞如初,所以见病情稍有好转复又如故。
刘渡舟讲小柴胡汤与临证应用
刘渡舟讲小柴胡汤与临证应用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北柴胡24、半夏(洗)9、人参9、炙甘草6、黄芩9、生姜9、大枣4枚。
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功用:和解少阳,解表退热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
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zytl365(可复制粘贴)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
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临证运用:本方用于伤寒少阳证,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四大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
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
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
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
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
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
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
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导读:本文论述了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并收集了多个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医案。
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经方。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
本方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历代医者认为此方的临床运用最为广泛,凡病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即可投治。
笔者临床30余年常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黄疸、头痛、胃肠道疾患等多种疾病,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本文目录 [hide]•o 1.1 视频讲座:养生堂专家陈明讲解小柴胡汤的功效o 1.2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2 小柴胡汤的配伍特点•3 小柴胡汤医案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运用善治感冒,适应广泛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
)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
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
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
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
刘渡舟: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下)
刘渡舟: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下)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顽疾选萃接上文:四、治疗四肢疾病所谓四肢疾病,是指四肢麻木、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可见于西医学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病引起的手足麻木。
这些症状临床治疗都是非常棘手的,尤其是类风湿引起的手足小关节的疼痛,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刘老经过数十年的临证探索,根据《伤寒论》原文柴胡桂枝汤主治症状有“支节烦疼”的论述,运用该方取得了一定疗效,可谓独树一帜。
临床应用时,当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则效果更好。
五、治疗脾胃疾病目前,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临床报道较多,但对其机理阐述较少。
刘老认为,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于活泼,必将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
张仲景在小柴胡汤的主治证中,较多的叙述了脾胃症状,如“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在其或然证中也提到了“或腹中痛”。
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机理,《伤寒论》第230条有明确的论述,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虽然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但由于其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作用,也适用于太阴病的治疗。
治疗太阴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就是由本方倍芍药而成。
在柴胡桂枝汤的主治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
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疗脾胃疾病的方剂。
临证之时,需加入白及、三七等活血止痛药。
六、治疗体虚感冒体虚感冒,《中医内科学》中有阴虚、气虚、血虚、阳虚之分。
证之临床,多数体虚感冒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太明显,仅仅自觉体倦困乏,稍受风寒,就会出现感冒症状,但多数病人只是打喷嚏、流鼻涕,稍觉恶寒,少见发热症状。
往往是一次感冒未愈,下一次感冒又起,长年累月,反复发作。
对于这种感冒,单纯发汗,则正气愈伤,病必不愈。
刘老根据伤寒六经辨证理论,认为体虚感冒为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健,其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正气已现不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之病,治疗当两经兼顾,方能取得良好效果,柴胡桂枝汤为正治之方。
刘渡舟小柴胡汤合四逆
篇一:《四逆散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为A.黄苓、半夏B.枳实、白芍C.人参、》—、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 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 "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爰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看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65 )当归四逆汤方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大枣二十五个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遍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论述了血虚寒厥的当归四逆汤的方证。
手足厥寒是证候,如果脉微欲绝属于阳虚,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都可以,是四逆汤证。
因为微为阳微,微脉主于阳气微。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纯干货!悦读中医2017-08-18凡是对中医有点了解的朋友,都对“小柴胡汤”不陌生吧?《伤寒论》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而小柴胡汤为此六方的基础。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之广泛,可算所有经方的翘楚。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小柴胡汤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刘渡舟老先生总结的“小柴胡汤加减16法”。
太实用了,一起去看吧——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物所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祛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
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
此方治疗范围较广,既适用于伤寒,又适用于杂病,一般地讲,它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苔白滑等症。
《苏沈良方》总结此方,有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瘥后更发热…—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验之临床,此说不可忽视。
《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个人认为“一证”和“不必悉具”应对照来体会,着眼点在于“不必悉具”。
如呕而发热,或胁下痞硬,或往来寒热,但见少阳主证,使人确信不疑,便宜与柴胡汤,不必待其证候全见。
使用柴胡汤应以此说为准。
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下述各证:01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时,于本方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得解。
这个方子叫柴胡加桂枝汤,除治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证。
02若兼见腹中痛,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肝脾不和,肌肉与血脉拘挛,应减去黄芩的苦寒,而加芍药以平肝缓急而利血脉。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浅议
关键词 :小柴 胡汤;经期外感 ;月经 不调
0 I 1 . 9 9 j i s . 0 5 5 0 . 0 1 0 . 4 0 : 36 /. n 1 0— 4 2 1. 9 0 4 0 S 3
中图分类号 :R 4 . 2 9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3 42 1)90 9 — l 0 55 0 (0 10 —0 00 其 内郁之火热 , 佐半夏兼 消其 中阻之水饮, 配参草 兼护其 已衰
邪 解 。 ”
生姜 、 半夏 宣散和 中降浊 而通 阴阳, 生姜 能宣发助阳散邪 , 半夏 可降浊和 中散 结, 此不亢不卑也 。人参 、甘草守 士温 中益气而 斡旋上下 内外之枢 转, 大枣甘缓和调辛燥 , 寒凉熔 f一炉 , 此居 中和之 。于是 , 近表之邪有柴 胡、生姜 解之 促其 向表 出上 ;近 里之邪有人参 、半夏降逆 散之 由里趋下。无论是清解散邪还是 降逆化浊都是在和顺 的基础上进 行的。 一是柴胡 、 黄芩 、 生姜、 半夏均非 峻猛之 品;二是大枣甘缓和之 ;最重要 的是人 参、甘 草温 中守土, 益气养津 。真乃 清热散外邪, 温和 化里浊, 缓 中
少 阳, 则升降不利, 胡味薄气清, 柴 专舒肝 胆之郁, 以升 少阳之
气, 黄芩 味薄苦降, 凉而解 热, 同半夏 从肺 胃散逆之 呕, 此三味 通调 阴阳, 以利升降之气 也。人参 甘草补中, 姜枣 调营 卫, 上下
表 里 之 气 皆 调达 , 为 少 阳 和 解 之 主 方 。 凡 见 一 证 属 少 阳 者 , 故
之元 气) 故Leabharlann 里寒热虚实并调, , 又无偏颇遗漏之虑 。这种 “ 至
和” 之法, 以丰富多样而并行不悖 的配伍机制, 为灵活的加减化 裁留备了广阔的延伸空间 。 试论之:柴胡 、黄芩疏解肌腠 散邪而清热, 既可 生发少阳
经方大家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
经方大家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
经方大家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柴胡加芍药汤
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
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
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
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 赤白芍各6 甘草6 党参6 生姜10 半夏10 当归尾
10 泽兰6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中医##健康养生#。
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
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
张某,女,59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
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
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
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
服三剂则诸证得安。
(二)柴胡加芍药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
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
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
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当归尾10克泽兰6克。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三)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
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
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
1.治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
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
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
刘渡舟小柴胡汤合越鞠丸治疗肝气郁结医案经验
刘渡舟小柴胡汤合越鞠丸治疗肝气郁结医案经验
陈××,女,47岁。
因其父卒然病逝,悲恸不能自拔,渐觉胸中满闷、时发太息、饮食不化、时有吞酸、腹中胀满、矢气则减。
头目眩晕、神情恍惚。
观其表情默默、舌苔薄白、六脉皆沉。
辨为情志不舒,肝胆气郁,枢机不利之所致。
刘老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之法,调气解郁,疏利肝胆。
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4g、党参6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川芎10g、香附10g、栀子10g、苍术6g、神曲10g。
服药六剂,心胸畅快,胃和能食,诸症若失。
继用加味逍遥散疏肝理脾,调和气血而愈。
[按语]本案所述诸症,其本在于气机郁勃。
气郁为众病之源,如化火、生湿、动痰等证,不一而足,故治疗当疏肝为先。
刘老将经方小柴胡汤和时方越鞠丸古今接轨,使其功用互助,相得益彰。
俾气机一开,则肝胆出入、脾胃升降,一身之气血周流,邪气不得积聚,从而阴阳调和而病愈。
肋胁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烦满者,加栀子、淡豆豉;失眠者,加酸枣仁、合欢皮;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实。
虽未明言,法则其中矣。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颗粒应用举隅写于2023-2-23新冠疫情防控放开之初,药店里的小柴胡颗粒也被抢购一空。
但据我观察,抢购者并不真正懂得这个药该怎么用,只是以为发热、感冒或感染了新冠就可以服。
其实并不是这样。
小柴胡颗粒是根据《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制成的中成药。
由于将原方的生半夏改成了制半夏(姜半夏),其防呕止呕的功效减弱,但作为成药,用起来方便很多。
《伤寒论》中列举了小柴胡汤的多种应用场景。
不过,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情形主要是“呕而发热”,其次是“往来寒热”。
虽然这二者只占小柴胡汤所有应用场景的一小部分,但已多次给我神奇的感觉,以至于小柴胡汤成了我最喜欢的经方之一。
关于“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郝万山在他的《伤寒论》讲座视频第11讲(第13分钟开始)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河北某保密工厂发生一起化学品中毒事件,中毒者有60多人,症状相似。
此化学品尚无解毒药,西医只能作些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听说北京名中医刘渡舟和其学生郝万山等人在附近给“西学中”班的学员上课,便把他们请去会诊。
刘渡舟一行到现场看了一会后,刘对着茫无头绪的郝万山念了张仲景的两个句子作为治疗原则:“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郝根据刘的指点,给患者开了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中毒者的情况很快好转,一个个痊愈了。
中医从无治疗此类化学品中毒的经验,但呕而发热的症状符合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胸脘疼痛和按痛符合小陷胸汤的适用范围,故能很快取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的应用,下面再列举几个我个人这些年的治验。
1.病友家属A,5岁,感冒去医院治疗,迁延不愈,咳嗽,偶尔呕吐,夜间盗汗严重,一夜需换衣服数次。
其亲属跟我通话时顺便问我该服什么药,我回答说:“感冒已迁延多日,还伴有呕吐,试试小柴胡颗粒吧!”当时是傍晚,家长给小孩服了小柴胡颗粒,当夜盗汗即停止,其他症状也减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
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
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
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
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
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
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
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
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
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
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
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
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
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
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
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
”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
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
《内经》说:‘火之味苦’。
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
”所以,以笔者之见,刘渡舟教授论“但见一证”,当以口苦为先。
刘渡舟教授常用之小柴胡汤加减系列方甚多,如治疗外感发热的柴胡石膏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石膏、连翘、枳壳、桔梗、生姜、大枣),本方退热其效如神,3剂之内多能热退病愈,刘老称之为中药的“阿司匹林”。
而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其应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汤加减出了一系列治疗肝炎的方剂,如治疗肝病气分湿热毒邪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半夏、土鳖虫、茜草、苍术、海螵蛸、叶下珠),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治疗肝脾肿大的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鳖虫)等,均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体现了刘渡舟教授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的学术思想。
3 倡合方创古今接轨尽柴胡之功
刘渡舟教授于《伤寒论》研究方面,颇具功底,堪称当今研究仲景学说的泰斗。
晚年有古今接轨论、方证相对论、火证论、水证论、湿证论问世,被称为其老年五大论。
以余之见,五论之中,以古今接轨论为其最得意之作,其临床实践也最成功,尤其是柴胡类古今接轨方甚多。
与后世方的接轨应用,大大扩展了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使本方的临床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刘老深研仲景学悦,境界之所至。
现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3.1 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证。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
能治疗气、血、痰、火、食所致之郁结,消化不良,胸脘痛闷等证。
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能疏理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越鞠丸畅气舒胃,善治胸脘痛闷,而侧重于“纵”。
两方接轨,则互相为援,而有纵横捭开,疏肝和胃,解郁开结,畅行三焦滞结,无往而不利,为接轨方最理想之法也。
临床用于治疗郁证、胃病疗效惊人。
3.2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
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
3.3 小柴胡汤与霍香正气散接轨
霍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霍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桔梗、半夏、生姜、大枣。
本方治疗风寒暑湿杂邪,山岚瘴气,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满腹胀,痰嗽气喘,霍乱吐泻,疟痢,不服水土等证。
两方合
用,对于肝胆气郁而见舌苔异常厚腻,湿浊胶着者,有立竿见影之效。
临床治疗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机者。
3.4 小柴胡汤与温胆汤接轨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组成。
本方清胆和胃,除痰止呕,治痰热扰动之心烦不寐、胸满、口苦、惊悸等证。
两方接轨,既能疏解气郁,又能清热化痰,对于气郁痰火所致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5 小柴胡汤与黛蛤散接轨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间验方:服壳蛤、青黛研成细末,每服9-15g,布包,水煎服。
此方治疗木火刑金,咳痰带血,咽喉不利,头晕耳鸣,胸胁作痛,每见于妇女,服之多效。
木火者,肝胆之郁火也,小柴胡汤疏肝利胆,肝胆舒畅则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泄肝肺二经之火,为治标之法也。
两方接轨,则标本兼顾。
3.6 小柴胡汤与三甲散接轨
三甲散,出自《瘟疫论》方:鳖甲、龟板、穿山甲、蝉蜕、牡蛎、当归、白芍、甘草、土鳖虫。
此方脱胎于《金匮要略》之鳖甲煎丸,具有软坚消百,治疗肝脾肿大,两胁痞坚,络脉瘀阻,气血瘀滞等证,须久服而方有效。
两方接轨,一者理气郁而畅肝气,一者行血瘀而消百瘕,合用则对肝病由气及血,肝脾肿大有明显疗效。
本方也是刘老柴胡鳖甲汤之前身,临床多用于治疗肝硬化。
3.7 小柴胡汤与四磨饮子接轨
四磨饮子,出自《济生方》: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此方功能下降逆气,顺气扶正,治疗正气素虚,而又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见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等证。
导师治疗肝胆气郁疾患,又见气之上逆甚为猛烈,或呃、或喘、或呕、或胸满不食等证,乃用“柴磨接轨”之法,用之多效。
3.8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此方有补血养肝作用,治疗妇女血虚造成的月经不调,头目眩晕,偏头作痛,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
如果属于肝胆气郁,气郁火生的口苦胸满则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在气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气及血,而出现阴血不足的手麻头晕,腰腿酸软,心烦少寐,下午低烧,脉来弦细等证。
导师每用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疏肝解郁,以顺其阳用,补血柔肝以滋其体阴,用之则每获良效。
临床用于治疗经期感冒、月经不调属于肝郁血虚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汤与启膈散接轨治疗肝胆气郁,胸胁苦满,而又饮食堵塞,噎嗝难下,如梗如阻,憋闷难堪。
与颠倒木金散接轨治疗气病及血胸痛连胁之病;与三仁汤接轨,治疗少阳合并湿邪之发热,也有立杆见影之效。
本方与经方合用者,如治疗肝胆气机不利,痰气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疗湿热蕴郁肝胆所致黄疽的柴胡茵陈蒿汤等,均为刘老临床常用
之效方。
以上只是刘老使用小柴胡汤经验中的九牛一毛,限于论文篇幅,不能详述。
能否反映导师学术思想,权作窥管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