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规模国际比较
关于债务问题之争的思考:债务界限在哪
债务水平应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匹配,确保基本的社会福利得到保障,避免因债 务过高而损害社会福利。
公共服务的提供
适度的债务可以支持公共服务的提供,如教育、医疗等,但过高的债务可能对 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产生负面影响。
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稳定性
债务问题可能涉及政治因素,适度的债务水平有助于维护政 治的稳定性,避免因债务问题引发政治危机。
国际法律和标准制定
国际社会需加强法律和标准制定,建立统一的债 务市场规则和监管标准,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债务 市场的健康发展。
06
结论
债务界限的确定因素
经济状况
债务水平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过高的债务可能会对经济增
长产生负面影响。
财政可持续性
债务应保持在财政可承受的范 围内,避免出现财政危机。
社会福利保障
债务水平应考虑到社会福利保 障体系的需要,避免因债务过 高而影响社会福利保障的提供 。
外部环境
债务水平还应考虑到外部经济 环境的影响,如国际贸易环境
、汇率波动等。
政策建议与展望
加强债务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加强 债务监管,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 风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于 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提 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存 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企业债务
中国企业债务水平较高,部分企业 债务风险加大。
外债风险
中国外债规模和结构需要关注,短 期外债风险较为突出。
欧洲债务状况
希腊债务危机
希腊债务危机曾一度引发市场恐 慌,欧洲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问
题。
欧元区财政纪律
我国债市券种结构的国际比较与调整方向
.
4
%
,
保
进 入 新 建 立 的银 行 间债券 市 场
。
我 国债 券 市 场
9
持 了 白 2 0 0 5 年 以来企 业 债务工 具 发 行量 和 发 行次 数
de el v opmen s o h on m aret Ac or n o h ri e,l alg er m en on t ft e b d k . c dig t t e a t cl oc ov n tb ds, n cilbo s a on na i o p a e i f an a nd nd n  ̄ ncalc r or t
由人 民 银 行核 准 发 行
380
。
.
短 期 融 资券 和 中期 票 据 则
成为
199 5
年
。
5
月的
327 6
国债 期 货 风 波
.
国债期 货
20 0 8
年三 种债务 工 具 共 发 行
.
市场被 关闭 市场
,
19 9 7
年
月
商业 银 行 退 出 交 易 所 债 券
,
次
,
发行 量
8435 4
.
亿元
同 比 增长 6 6
( 一)债券的券种结 构
18 年 .国务院决定每年发行一次 国库券 ,标志 1 9 着我 国债券发行重新恢复 。18 年开始 ,国内一些企 4 9 业 向社会和内部职工发行企业债券 。18 5年 ,中国工 9
商银 行
、
中国 农 业 银 行 发 行 人 民 币 金 融 债 券
、
。
此后 国
i f an ig f it sw i b hef ses o ig e n cn acli l e t a t t ie l grw n elmen si t n Chia’ nd mare Go e me t o d l t eama r atb t ss ae n Sbo kt v r n n swi si b j r u h r n b l l l op , i t
最新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精品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一)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
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国民,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第二阶段:1958—1980年。
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1993年。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
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1997年。
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
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
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7%.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
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二)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
1998年一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 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
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0%、1.7%、1.8%、1.8%.如果没有国债投资的支持,我国不会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
国债贡献率是从动态上衡量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一个指标,它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表示。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6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2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提示] 相对于前一题来说,范围要小一些,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论述.可以参考东欧、前苏联国家的经验教训.3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示]主要针对中国转轨时期的特点,提出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传导机制、对传导体的要求等),可供选择的主要工具,对目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4 、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提示]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引言国债是指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国家财政支出和项目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债规模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我国国债规模在国际上的地位。
国债规模概述中国国债是指由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分为国内债和国际债两种形式。
国内债是指发行给国内投资者的债券,而国际债则是指发行给国际投资者的债券。
国债规模通常以发行量为衡量标准。
国债规模国际比较1. 中国国债规模的发展历程中国国债规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债规模较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需求的增加,国债规模开始逐年增长。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国债规模迅速扩大。
到2019年,中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 国际上的国债规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国债规模在国际上属于较高水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国债规模在世界上排名前列。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
3. 国债规模对经济的影响国债规模的扩大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国债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国债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负债的风险。
当国债规模过大时,可能会增加国家负债风险,对经济稳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 国际债务管理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债务国家,面临着国际债务管理的挑战。
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债务,防范风险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债规模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
国债规模的扩大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负债的风险。
中国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确保国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财政支持。
参考资料:无。
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南 、 .2 1 年第 4 荔 01 云 期
效 率 , 高 市 场 流 动 性 , 进 市 场 价 格 发 现 和 稳 定 市 场 运 提 促
行 。 20 自 0 1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确 定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做 市 商
场 发展 与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建 立的 关 系研 究 》
( YJ 0 9 O 2号 ) KT 2 0 一 0
( ) 券 市 场 交 易 制 度— — 做 市 商 制度 的 比较 一 债
市 场 微 观结 构 理论 认 为 ,交 易 制 度 的选 择 对 债 券 市
收稿 日期 :01 — 2 2 2 0 1— 6
二、 中美 两 国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的 国 际 比较
中央 国债 登 记 公 司 的 数 据 显 示 ,0 9年 中 国 债 券 市 场 发 20 行 量 、 易 量 分 别 为 8 3万 亿 元 、2 . 亿 元 , 末 托 交 . 7 15 9万 年 管 量 达 到 1. 亿 元 ,分 别 较 19 7 7万 9 7年 增 长 了 2 倍 、 l 2 7
充 分 、 券 市场 监 管 权 力 分 割 、 息披 露 制度 执 行 不 力 、 用评 级 体 系建 设 滞 后 等 问题 。 通 过 完善 做 市商 准入 与 考 评 债 信 信 体 系、 塑 债 券 市场 监 管体 系 、 全 信 息披 露 法律 法规 等 措 施 , 有 效 破 除 我 国债 券 市 场发 展 的 制 度 性 障 碍 , 进 其 重 健 能 促
一
、
引 言
倍 和 3 倍 。截至 2 1 3 0 0年 1 0月末 ,市场发行量达到 82 . 万亿元 , 比增长 2 %; 同 5 托管量达 2 .万亿元 , 比增长 05 同
我国国债规模控制及国际比较
债规模 的扩张, 国债偿还高峰期的借 新 在没有 国债发行 时, 而 国债规模 为零 , 也就 国家综合负担率监控债 务规模 , 提议将该
还 旧压 力 则 进 一 步 加 剧 了这 一扩 张 趋 势 。 不存 在 国债 的 外在 影 响 或效 应 。 随着 国债 控 制 线 定 为 7 %  ̄7 % 。财 政 部 国 库 司 0 5 面 对 这 种 情 况 , 些 人 感 到 忧 虑 , 为 我 的发行及其规模的扩大 , 曲线达到拐点 (o 4 通过研究发现, 一 认 在 20) 许多 国家 已超 出了
、
国 债 的 适 度 规模 理 论 分 析
经 营 对 资 金 的 需 要 , 应 影 响居 民 消 费水 债 效 应 的 关 系 , 际上 体 现 的 是 国债 规模 便 是 在 上 述情 况 下 , 些 国 家 的 财 政 支 付 不 实 这
平 的逐步提高, 即要尽量避免国债 发行对 与 经 济 增 长 的关 系 , 因为 国债 规 模 过 大 导 能力和经济运行状 况也未 出现大 的问题 。
企 业 投 资 或 居 民 消 费 的挤 出 , 障 市场 体 致 经济 的 衰 退 。许 多 经 验 性 材 料 告 诉 我 因此 , 于国债规模 的警 戒性指标 , 保 关 只是 系 的正 常运 行 ; 二) ( 国债 发行 额 应 与财 政 们 ,越 过 A 点 之 后 国 债 正 效 应 的下 滑 曲 起 警 戒 作 用 的一 般 性 经 验 指 标 , 不 一 定 并 承 债 能 力 相 适应 , 免 损 害财 政 收支 的长 线 是相 当 陡 峭 的 , 快 便 是 落 入“ 务 陷 与其 他 各 国 的 具体 情 况 吻 合 , 别 是 难 以 避 很 债 特 期均衡 , 防止财政 陷入债务危机。一般 来 阱 ” 阶段 。 的 适应 对各 国某个特 定时期 国债 适度 规模 说, 国债 规模超过合 理的限度 , 是不利 于 二、 国债 规 模指 标 分 析 的判 断。 单从某一指标不足 以得 出国债规 经 济 增 长 或 发 展 的 。 对此 , 多 人 都对 此 许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现状分析【摘要】我国中期票据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监管政策以及国际比较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中期票据市场,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和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以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市场与企业的共赢。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为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现状分析,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监管政策,国际比较,发展前景,挑战,机遇,应对策略。
1. 引言1.1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现状分析我国中期票据市场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融资和投资的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期票据市场也日益壮大。
通过对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发行额和交易额逐年增加。
各类主体纷纷发行中期票据,投资者对中期票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品种日趋丰富,包括政府中期票据、金融机构中期票据、企业中期票据等。
不同品种的中期票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促使发行主体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推动市场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选择和服务。
2. 正文2.1 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基本情况一、市场规模:我国中期票据市场规模庞大,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之外的第三大债券市场。
截至目前,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数万亿元人民币。
二、市场主体:我国中期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等。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
增税 、 预算 盈余 或 举借 新 债等 方 式来 筹借 的。 由于
我 国 财 政 收 支 状 况 一 直 未 出 现 根 本 好 转 , 够 用 于 能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9520 年 《 19 、05
1 影 响 国 债 规 模 的 因 素
偿还债 务本息 的手段 大体只剩下 借新债 还 旧债一种 办法 了 。特别 是 在 19 9 4年 开 始 不 再 向银 行 借 款 或 透支后 。 国中央政府债 务本 息的偿还 , 我 都是 以借新
Oc. 0 7 t2 0
我 国国债规模 国际比较 分析
乔 伟
000) 10 0 (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 要 : 章 在 分 析 影 响 国 债 规 模 因素 的 基 础 上 , 出 国 债 的 发 行 规 模 要 适 度 , 时 给 出衡 量 国 债 文 提 同 适 度规 模 的 主 要 指 标 , 且 进 行 了 国 际 指 标 分 析 。 并 关键词 : 国 ; 中 国债 规 模 ; 际 比较 ; 国 国债 发 行 中 图 分 类 号 : 8 0. 1 F 3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 9 1 2 0 ) 9 0 0 — 0 1 0 -- 2 ( o 7 1 — 0 6 3 6 在信 用经济 高 度发 展 的今 天 , 某 种 需要 而 举 为 债 已成 为 十 分 普 遍 的 经 济 现 象 。 与 此 同 时 , 国 在 各 实施财政 政策 的过 程 中证 明 了 国债 具有 经 济 效应 , 而且 , 财 政政 策 实施 中具 有重 要 的功 能。其 表 现 在 为 国债 具 有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集 建 设 资 金 和 调 节 经 筹 济 的 功 能 。通 过 发 行 国 债 来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政 府 同 采 用 增 税 和 向银 行 透 支 的 方 式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比较 而 言, 以发 行 国债 的 方 式 弥 补 财 政 赤 字 , 般 不 会 影 响 一 经 济 发 展 , 能 产 生 的 副 作 用 也 较 小 。举 借 国 债 弥 可 补 赤 字 只 是 临 时 性 的 , 大 建 设 规 模 才 是 国 债 发 行 扩 的 主 要 目的 , 当经 济 处 于 萧 条 时 期 , 项 功 能 的作 用 这 就越 来 越 明 显 了 。 事 实 上 , 债 是 对 GDP 的 再 分 国 配 , 映 了 社 会 资 源 的重 新 配 置 , 财 政 调 节 的一 种 反 是 重 要 手 段 。 另 外 , 债 不 仅 是 财 政 政 策 手 段 , 是 金 国 也
第八章 国债原理 《财政学教程》PPT课件
• 四是公募招标方式。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二) 柜台国债交易 (三) 银行间国债交易
二、国债的流通
(一)交易所国债交易 • 交易所采用自动撮合、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不同于一对
基本协调。 (3)调节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四、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三)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 (四)我国的国债规模与评价
(一)国债负担
• 一是认购人的负担。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 际负担能力。
• 二是政府负担,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 力而行
• 二是到期一次支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 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这种方式则多适用于期限 短或超过一定期限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评论 (二) 国债的效应 (三) 国债的功能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评论
•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书中的第17章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政府 无论使用债券还是税收的方式为政府筹集资 金,其对居民消费、资本生成、财富积累的 影响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二)国债的效应
• 二是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本章只介绍内债。
• 三是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 转让国债。
• 四是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 国债。
• 五是以国债债务期限的不同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透析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透析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摘要: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
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
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
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国债风险防范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被各国用以调节经济。
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国债的发行力度。
事实表明,近几年的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债对GDP增长贡献如下:1998~2002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1.5%、2%、1.7%、1.8%和2.0%.与此同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使得国债规模迅速扩大,5年来我国累计发行国债22577.6亿元(加上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总量达到29177.6亿元),平均每年发行4515.5亿元,年均增长28.56%,2002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更是创下5946.30亿元的历史新高。
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
一、国债规模现状分析从世界各国管理国债规模的实践来看,一般都采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国债负担率来判断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
(一)国债依存度(二)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是否相适应。
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以前所发国债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国国债偿债率分别为:6.65%、12.56%、17.09%、21.04%、22.74%、1566%、11.59%、11.74%和13.05%.很多学者都主张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应控制在8~10%,可见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已经超过了公认的安全线。
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国际比较及影响
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国际比较及影响摘要:今年以来,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的步伐开始加速。
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的进程和现状,分析了境外机构在境内的债券投资行为,然后将我国债市开放度分别与美国、日本和韩国债市进行比较,最后探讨了债市开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境外机构资产配置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显著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收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
2015年以来,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开放的步伐开始加速。
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境外机构在境内的债券投资有何特点?对外开放对我国债市有何影响?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
债市开放进程:历史与现状(一)债券市场开放步伐加快回顾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见表1)。
2010年8月,人民银行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投资试点,打开了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大门。
2010―2014年间,债市开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后允许RQFII和QFII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不断放宽其投资范围和产品比例限制。
期间比较重要的节点有:2011年底,证监会、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推出RQFII制度,投资范围覆盖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2013年3月,人民银行允许QFII机构在获批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201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步伐显著加快。
6月3日,人民银行宣布允许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开展债券回购交易,且回购资金可调出境外使用,为离岸市场开拓了新的跨境人民币输出渠道,方便海外投资者从在岸市场融资。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布,大幅放开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投资额度限制和投资范围,将审核制改为备案制。
境外主要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_魏玺
【市场研究】境外主要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魏 玺摘 要:本文着重比较探讨了三个金融制度具有较大差异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市场规模、发行制度、发行方式、交易机制和监管制度框架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到若干启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展的必然要求;继续完善双边报价机制,推动电子交易系统的更新以及推进核准制到注册制发行方式的转换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简化监管架构,重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作用是采用立法监管模式的国家需要汲取的经验。
关键词:债券市场 比较 启示近几年来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种主要融资工具的融资活动相当活跃。
其中国际负债证券(包括债券和票据)2005年末的净发行额达到18694亿美元;国际银团贷款签约额也在2005年末达到22296亿美元;而同期国际股权融资公布的发行额在2005年仅为2137亿美元(见表1)。
如果仅仅从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来区分的话,由国际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者组成的直接融资和以国际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几乎平分秋色,而单单从直接融资两种方式看来,国际债券融资则一直占据明显的优势份额(见图1和图2)。
表1 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资本融资规模(单位:亿美元)融资方式20022003200420052006Q1国际负债证券(净发额)101141439416067186946921国际银团贷款(签约额)129691241418069222964177国际股权融资(公布额)1029121921912137705 资料来源:BIS统计数据整理图1 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资本融资份额百分比图2 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资本融资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BIS统计数据整理具体到全球债券市场中的国别情况,由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债券市场大体相似,所以这里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的债券市场来进行考察。
选择这三个国家的理由一是因为他们的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突出。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及对政府的启示
浅析我国国债规模及对政府的启示【摘要】自1981年我国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
本文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各个时期国债规模,经过分析看出我国政府偿债能力日趋下滑,由此提出两点简要的政策建议,政府可以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合理调整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以此来改善政府的偿债能力。
【关键词】国债,国债规模一、国债规模的含义国债是中央政府通过国家信用的形式,并以债务人的身份从本国或从国外取得的债务收入。
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者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一种手段,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
我们所说的国债规模通常包含三层含义:1、历年累计的国债规模;2、当年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3、当年新增发行的国债总额现代经济是“负债经济”,发行国债是国家调整经济的重要手段。
如果简单地从以上三个层面看,我国的国债规模绝对数是与日俱增并且可以说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但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并不能简单地由绝对数来说明问题,相对数更能准确地衡量一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
二、国债规模的衡量标准及我国国债规模目前,国际上经常采用一些指标和经验数据来确定债务的合理规模,我国理论界衡量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也采用了这些指标,主要的指标有如下三个: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到计算期为止,一国历年发行国债尚未偿还的累积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当年gdp×100%国债负担率又称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一国的gdp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
总体而言,我国国债负担率在25%左右低于国际警戒线45%。
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发行国债的时间较短,国债余额的规模还相对较小,但就目前国民经济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2、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额的比例关系,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及国际比较
财政收入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财政收入 40000 20000 0
500000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GDP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及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概况 2011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情况 我国财政收入的国际比较
1980年以来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在经济总量不 断扩大的同时,财政收入总量也随之扩大。财政收入1980年仅 为1159.93亿元,;1999年就突破了10000亿元,达到11444.08亿 元;2009年上升到68518.30亿元,是1978年的60.5倍;其中财政 收入年均增长17.28%,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0%。可 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额从1980-1994年较为缓慢,一是国 内生产总值基础较小;二是财政收入增长率较低,除少数几年 财政收入增长率在20%以上,其余各年都在20%一下。1994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额度呈现出明显的放大,尤其是1998年以 来,在明确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之后,随着财政税收管 理能力的加强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财政收入保持 了一个较快的增长,与上年相比,财政收入1998年增长了32.4%, 2008年增长了20.0%,2009年增长了19.6%。从总量上看,我国 财政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
9854
8777 10030 12464 14732
46.6
40.3 20.1 25.4 29.6
美国国债问题透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选择
美国国债问题透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选择王晓丹;喻一文【摘要】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债市场,而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减持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或者由于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由于缺乏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在实际中并不可行;相反地,为了实现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增持美国国债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中国政府若要改变当前巨量持有美国国债的局面,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期刊名称】《南京审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2)001【总页数】10页(P95-104)【关键词】美国国债;经济影响;国债资产管理;经济结构;增持;减持;国家经济利益;投资回报率;政府债务;外汇储备;美国债务危机【作者】王晓丹;喻一文【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南京审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中心,江苏南京2118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1一、引言2008年9月,中国以6182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自此以后,中国一直牢牢占据这个位置,至2014年9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已经高达12663亿美元[1]①当然,中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到底为多少,目前尚存有争议。
比如,2014年4月1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访美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有一半用于购买美国国债,2014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9480.97亿美元,依此推算,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为19740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字则为12721亿美元,两者相差约7000亿美元[2]。
当然,由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目前尚未对外公布外汇储备的具体构成,本文中中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额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字为准。
,占中国2013年GDP 9.18万亿美元[3]的13.79%。
对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而言,如何有效管理这样一笔巨额资产,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是其面临的一大课题。
我国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的关系
我国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的关系摘要:国债作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和宏观调控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但如果国债发行规模不当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财政风险。
对此,应从优化国债结构、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等方面规避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财政风险;国债依存度;国债偿还率;国债负担率一、国债及财政风险国债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其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运用国债这一调控工具会带来拉动效用,表现在,政府将通过国债融资进行投资,通过乘数效应达到数倍于投资额的收入增长,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
同时也伴随着挤出效应,表现在,政府将国债融资进行投资,如果介入了私人投资进入的部门,就会挤压私人投资的空间,将私人投资从这些投资项目中挤出。
财政风险是指国家财政出现资不抵债和无力支付,给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带来负面作用的可能性的风险。
财政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是由国债引起的风险,国债如果规模失控,会使财政风险加剧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国债政策这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但如果出现偏差,则会产生危机,带来财政风险。
二、从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看财政风险(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1.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量占该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
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国债依存度分别为:82.93%、87.15%、80.24%、88.91%、66.74%、63.92%,而国际上对该指标的警戒线是25%-30%,这说明我国国债依存度非常高,财政支出很大部分资金依靠发行国债,这其中就蕴含了潜在的风险。
2.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人是否相适应。
1995年到2002年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分别是:12.56%、17.09%、21.04%、22.74%、15.66%、11.59%、11.74%和13.05%,而国际上对该指标的警戒线是8%-10%,我国国债偿债率已超过警戒线,这会使得政府偿还国债的压力增大,从而不得不靠“发新债、还旧债”来还本付息,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财政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规模国际比较
一、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及其国际比较
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1)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年度GDP;(2)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GDP;(3)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4)偿债率=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
前两个指标是着眼于国民大局,而后两个指标则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来考察国债规模。
(一)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比较中外国债规模
1.国债负担率。
从上讲,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居民的收入和储蓄水平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和国债的收益率高低都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但这些因素集中在一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
国债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考察国债的相对规模最有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债负担率。
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扩大,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国债负担率)都几乎翻了一倍,不过,在发达程度相近的国家中,债务规模则有着很大的差别。
有的国家的债务规模只相当于GDP的22.5%(如1995年的瑞士),而有的国家超过了120%(如意大利和比利时)。
家的国债负担率则大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国债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
毕业论文
正确判断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并对这一指标作国际比较时,不能只看
数量上的对比关系,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要点,否则有可能对我国的国债政策取向产生误导:其一,随着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债负担率亦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1980年仅为1%,1990年为4.8%,1995年为5.6%,到1998年已上升到8.2%,增长的势头非常迅猛。
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是建立在雄厚的财政基础上的,整个国家对债务的应债能力较强。
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与国外比较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1999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2.6%,即使加上政府部门的各种预算外收入,也仅为20%左右。
因此,总体上看,我国的债务承受能力要相对弱一些,债务负担率不能简单地和国外攀比。
其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国债的累计规模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高水平,是100多年时间累计下来的结果,而我国举债不长,从1981年发行第一批国债至今,也不过才20来年的历史。
其四,各个国家的政府债务规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经济结构、制度和债务管理机制等因素制约。
因此,在进行债务规模的国际比较时,要充分考虑其经济结构、法律制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等方面的因素。
证券市场越发达,对国债规模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大。
例如,1995年美国国债余额约为3.6万亿美元,国债负担率达51.4%,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债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美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一直较为通畅。
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债券是证券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商品,大多数证券中介机构和美国居民都青睐政府债券,而不是其他金融工具。
毕业论文
2.国债借债率。
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即债务收入)与当年GDP的比率。
它反映了当年GDP对当年国债增量的利用程度。
西方发达国家的借债率一般在3~10%,中国国债借债率1994年是2.5%,1998年是4.09%,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即使与借债率相对较低的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在3~5%)相比,也要低2~3个百分点。
这说明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中国的年度国债发行规模还存在着一定空间。
但是,也应该看到另一个事实,从1994年起,中国的国债借债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度国债发行量的增长速度大体上保持在25~30%,远远超过GDP8%左右的增长速度,所以借债率这一指标肯定还将不断攀升。
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十多年来基本上保持较稳定的状况,维持在8%左右,只有日本、英国、西班牙等少数财政陷入困境和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在90年代初出现过较快的增长。
(二)从财政应债能力来比较中外国债规模
1.债务依存度。
指财政支出依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
就法律或制度的意义看,至今为止我国国债发行只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不能打赤字也无权发行地方公债的。
这样,依靠国债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只能是中央政府。
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中,国债依存度这一经济指标对中央财政才是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在作比较时,实际上是用中国的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与西方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来作对比。
我国的债务依存度是非常之高的,1998年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高达71.12%,几乎高出日本、美国和英国的3~10倍。
目前各发达国家的
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23%之间,日本政府即使在财政最困难时期,债务依存度最高的年份也不过是37.5%。
显然,我国以满足“公共需要”为主体格局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2/3要依赖发行国债来支撑,不仅与政府本身的性质不符,而且孕育着潜在的风险。
毕业论文
在对国债依存度作国际比较时也要注意其可比性。
否则,无条件的比较将导致政策判断的偏差与操作的失误。
下面两点尤其需要注意:第一,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这个公式中,“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仅包括政府预算内支出,而在当前政府收支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占相当大比重的政府收支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而且中央预算在全部政府预算中的比重也偏低。
因此,中央财政支出这一指标是被低估了,那么,计算出来的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则被高估、被扭曲了。
第二,我国财政预算编制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比如债务利息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但尚未编列在预算支出中,使账面上的中央财政支出小一块。
这就意味着,当前针对国债依存度进行横向对比时,应作相应的调整。
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中央债务依存度严重偏高得出要立即压缩国债规模的结论。
但不管这个指标怎么被高估,中央债务依存度偏高则是不争的事实。
应引起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