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结构)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结构)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 设计文件
(1)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意见书(编号:2002-01)
(2)用地红线图及1:500勘测地形图
(3)批准方案设计图
(4)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5)国家规划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
1.1.2 水、电、气能源供应状况
(1)水源:给水水源运用城市自来水、引水管接自滨江路上φ200供水干管,其供水量满足要求,供水水压0.3MPa,符合工程接管要求。

(2)电源:本工程10kV高压电源由就近开闭所提供一回10kV专用电源线路,供大楼照明、动力用电。

(3)气源:小区支路上的燃气管。

1.2 工程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2.1 设计规模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0991m2,高69.9m,23层。

包括:住宅、宾馆、办公,商业用房及地下车库设备房等。

1.2.
2 工程设计范围
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设计,室外绿化及精装修不包括在本设计范围。

1.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内江市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满足建设方要求下,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并兼顾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注重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使用合理、环境条件良好、建筑造型风格独特并与环境相协调的居住空间。

1.4 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 6270.81 m2
总建筑面积: 20991 m2
二、总图
2.1 场地概述
建地位于xxxx市xxxxxxxx,西临xxxx,可观xxxx,西北角为著名古建筑── xxxx,东南面为一住宅区。

用地高差较大、景观条件好、地理位置重要。

2.2 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沿石刻堡坎由一栋住宅(23层)和宾馆(9层)呈双楼布局,中间由2层裙房连接。

为保护石刻等文物故迹,建筑后退石刻堡坎15米左右。

建筑西面为商业、宾馆主入口,东面为住宅入口,沿东侧小区支路设地下车库出入口和消防车出入口。

建筑四周空地均作绿化用地设计。

2.3 竖向设计
地表雨水和生活污水采用分流排放。

雨水均为暗管有组织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2.4 建筑指标
总用地面积: 6270.81 m2
总建筑面积: 20991 m2
建筑占地面积: 1498 m2
容积率: 3.3
密度: 23.9 %
绿化率: 41%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295 m2 地下建筑面积:4696 m2
商业裙房: 3131 m2
宾馆: 3066 m2
住宅: 10098 m2 总户数:38
地下车位: 83 辆
三、建筑
3.1 建筑平面设计
本工程由一栋高级住宅楼(23层)和一栋宾馆(9层)组成,经两层商业裙房(一层餐饮、二层茶楼)连接。

地下有二层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住宅楼为每层二户,顶层为跃层住宅,户型均为四室二厅带工人房。

平面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功能分区明确,主要卧室及客厅均为江景房,餐厅通过错层也可观江景。

宽敞的景观阳台、客厅、主卧室大面积的落地玻窗为居住者创造了优美而舒适的居住空间。

住宅层高3米,设两台电梯和两座疏散楼梯。

宾馆为单走廊,每个客房也都可观看江景。

三层为办公,四至八层为客房,九层为大会议室,
设一台电梯及两座疏散楼梯。

住宅为家用中央空调,宾馆和裙房各自为独立中央空调。

3.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突出该建筑的特点,线条明晰、简洁、色彩明快、主楼为方形仿铝板小面砖贴面、带形窗、塑钢栏杆,裙房为花岗岩贴面、无骨架白玻。

立面整洁洗炼,顶部造型别致,夜间辅助泛光照明,通体透亮,具标志性。

3.3 装修标准及用料(宾馆及裙房精装修另行设计)
屋面、裙房架空屋面、宾馆屋面及住宅跃下层屋面均为上人屋面
构造层由上至下为:面层为12厚缸砖贴面
结合层
防水涂膜
找平层
加气砼隔离层
水泥基防水涂料
找平层
结构层
(1)顶棚、内墙
均作水泥砂浆抹面,公共卫生间作铝合金龙骨铝质天花吊顶,内墙面砖贴至吊顶。

(2)踢脚线
均作150高防水水泥砂浆暗踢脚线。

(3)楼地面
公用厨房、卫生间作防滑地砖,其它均为水泥砂浆地面。

(4)门角
外墙为塑钢窗,住宅楼内为木质夹板门。

(5)外墙
主楼为方形仿铝板小面砖贴面,裙房为花岗岩饰面。

(6)防火门为木质甲、乙、丙级防火门。

(7)室外广场为彩色广场砖铺面。

四、结构设计
xxxx位于xxxx,北临xxxx,西侧临已建xxxx。

主体建筑由两栋组成,一栋主楼地上23层(高约72.90米),地下2层(深7.20米);另一栋地上2层,地下2层。

4.1设计依据:
4.1.1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有关法规、资料:
1、《建筑结构统一标准》(GB68—84)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94)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12、《xxxx市xxxx岩土工程勘察资料》(xxxx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4.1.2 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既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4.1.3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概括: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xxxx左岸一近南北向延伸浅丘之西侧斜坡地带,原始地形高程在315.0~325.0米。

按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15.20米)平场后,场地大部分地段基岩已出露。

场地地层分为两层。

上部填土层仅分布在场地北侧表层,层厚约1.5米。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上压组地层,属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之砂、泥岩,并夹与之呈过度相变关系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并具有透镜体、尖灭等构造特征,呈互层状产出,岩层产状略向北东倾斜,倾伏角3度左右。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地勘揭露范围内主要为巨厚层棕色~灰绿色细砂岩及棕红色~棕紫色泥岩(含砂岩)互层状产出。

在高层300.0~301.00米以上为巨厚层棕色~灰绿色细砂层,该层砂层厚度5~7米,多为泥质胶结,岩芯多呈长柱状,局部有少量竖向闭合状裂隙发育,岩性坚硬,较完整,在层高300.00~ 301.00米以下主要为厚层状泥岩夹厚~中厚层砂岩,岩芯多呈短柱状,表面较粗糙,岩石质地较坚硬完整。

经削坡平整场地后,出露基岩已为中等分化岩层,地下室基坑开挖后已达基岩微分化层,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场地土类别为一类。

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序正常,无滑坡、崩塌、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及地基稳定,适宜建筑。

4.1.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本工程所在地区(xxxx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建筑物抗震分类标准为丙类。

故本工程按6度抗震设防。

4.1.5地下室设计时应考虑防渗防潮的要求,地下室侧墙及底板均为自防水混凝土。

4.1.6施工要求:本工程为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4.2 设计荷载:
4.2.1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D:基本风压值W0=0.40KN/m2(五十年一遇)。

4.2.2楼、屋面使用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 1)取用。

其主要荷载取值如下:
地下车库:4.0kN/m2
消防车道:20.0kN/m2
餐厅、茶楼:2.5kN/m2
办公室、住宅:2.0kN/m2
屋顶花园:8.0kN/m2
4.3结构设计
4.3.1结构选型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及建筑平面布置,本工程住宅部分采用底部大空间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宾馆部分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住宅部分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三级,宾馆部分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4.3.2地基基础及边坡
根据xxxx建筑勘察设计院提供的《xxxx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本工程基底持力层为微风化泥岩及微风化细砂岩。

基础置于微风化泥岩部分,柱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电梯间及楼梯间部分采用伐板基础;基础置于微风化细砂岩部分,柱下采用独立基础,电梯间及楼梯间部分钢筋混凝土墙采用带型基础。

所有地下室外墙均采用带型基础。

基坑边坡的地层为中等风化基础,基岩完整性好。

开挖时考虑
自然放坡,地下部分有地下室外墙支护,高出地下室部分台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支护。

4.3.3伸缩缝、沉降缝及抗震缝的设置:
本工程在宾馆与住宅楼间(轴)处设置伸缩缝兼作抗震缝。

因地质条件良好,本工程不设置沉降缝。

4.3.4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50
钢筋:HPB235、HRB335
4.4其他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在场地北侧附楼场地中部地下分布有一条南西~北东方向防空洞,洞室围岩为微风化的较完整砂岩,洞顶板岩体厚度大于5米。

在施工图设计前,地堪部门需进一步落实洞顶、洞底标高和洞跨尺寸,以确保上部建筑物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