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内部结构_IC

合集下载

USB接口芯片CH375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CH375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CH375的原理及应用CH375是一款USB接口芯片,由深圳迅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USB主机设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接口和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USB相关的开发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CH375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CH375芯片的工作原理CH375芯片是一款集成了USB控制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它可以通过片内的USB控制器与外部USB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CH375芯片的工作流程如下:1.初始化:通过片内的控制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USB速度、端点地址、传输模式等。

2.数据传输:CH375芯片通过USB总线与外部USB设备进行通信,可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在读取数据时,CH375芯片从外部设备的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存储到片内的数据存储器中,用户可以通过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来获取外部设备传输的数据。

在写入数据时,用户将数据写入到片内的数据存储器中,CH375芯片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的缓冲区。

3.中断处理:CH375芯片支持中断,当数据传输完成时,芯片会触发中断信号,通知主控器处理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中断处理程序来处理中断,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4.错误处理:CH375芯片还提供了错误处理机制,可以监测和处理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如数据包出错、超时等。

二、CH375芯片的应用CH375芯片广泛应用于USB接口模块、USB通信模块、USB存储器接口、USB打印模块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CH375芯片的应用案例:B接口模块:CH375芯片可以实现将串口等其他接口转换为USB 接口,方便用户将不同接口的设备接入到计算机中。

例如,通过将CH375芯片和串口芯片相连,可以将串口设备转换为USB设备,实现串口设备的USB连接。

B通信模块:CH375芯片还可以实现USB主机设备与外部USB设备之间的通信。

例如,用户可以将CH375芯片与单片机相连,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USB Type-C-HDMI接口内部结构

USB Type-C-HDMI接口内部结构

USB Type-C/HDMI接口内部结构
实际的实现方法
HDMI 可选模式(Alt Mode)规范是全新的,因此专门为这类应用而设计的芯片仍然还在开发过程中,不过很快就可以使用了,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HDMI转换器。

图6显示的是同时支持USB、HDMI可选模式以及全USB PD规范的USB Type-C接口的完整结构。

图6:USB Type-C/HDMI接口内部结构
两款器件是这样设计的基础:第一个是TI的TPS65982 USB Type-C接口以及PD控制器,用于执行多种操作需求:
●检测USB Type-C线缆的插入以及插头的方向
●协商功率传输等级,通过I2C协议将信息传递给微控制器单元,从而决定采用哪种操作模式
●配置多路复用器的可选模式,将USB或HDMI信号正常传输
●在操作运行过程中TPS65982还管理USB的功率使用
第二个是TI的HD3SS460高速双向无源的4X6多路复用器,可以在可选模式和USB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同时支持连接器接头的翻转。

最后一个组件是视频转换器,实现DisplayPort与HDMI格式的转换。

设计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讨论的主要模块外,还有三项需要特别仔细考虑的:前两个是两款保护组件防止受到电磁脉冲的影响,第三个是帮助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注意保护方面的设计
由于USB接口是暴露在外面的,所以当用户插入和拔出线缆时必须能够提供防止潜在ESD (静电释放)破坏的发生,但是不同的管脚可能需要不同的ESD解决方案,在千兆数据传输速率下,设计者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来保持信号的完整性,任何添加到高速数据通道的额外电路,比如ESD保护电路,必须要增加电容保护,此外还必须在整个信号回。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因为每个 USB 接口能够向外设提供+ 5V500MA 的电流,当我们在连接板载 USB 接口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主板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绝对不能出错,否则将烧毁主板或者外设。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连接前置 USB 插线时也发生过类似的“ 冒烟事见“ 。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判别前置 USB 线的排列顺序如果我们晓得 USB 接口的基本布线结构,那问题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吗。

USB 接口图解主机端:接线图:VCCData -Data +GND实物图:设备端:接线图:VCCGNDData -Data +三、市面上常见的 USB 接口的布线结构这两年市面上销售的主板,板载的前置 USB 接口,使用的都是标准的九针USB 接口,第九针是空的,比较容易判断。

但是多数品牌电脑使用的都是厂家定制的主板,我们维修的时候根本没有使用说明书;还有像以前的 815 主板,440BX , 440VX 主板等,前置 USB 的接法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当我们维修此类机器时,如何判断其接法呢?现在,把市面上的比较常见的主板前置 USB 接法进行汇总,供大家参考。

( 说明:■ 代表有插针,□ 代表有针位但无插针。

)1 、六针双排这种接口不常用,这种类型的 USB 插针排列方式见于精英 P6STP -FL(REV : 1.1) 主板,用于海尔小超人 766 主机。

其电源正和电源负为两个前置 USB 接口共用,因此前置的两个 USB 接口需要 6 根线与主板连接,布线如下表所示。

■DATA1+■ VCC■DATA2-■DATA2+■ GND2 、八针双排这种接口最常见,实际上占用了十针的位置,只不过有两个针的位置是空着的,如精英的 P4VXMS(REV : 1.0) 主板等。

该主板还提供了标准的九针接法,这种作是为了方便 DIY 在组装电脑时连接容易。

■ VCC■DATA -■DATA +□NUL■ GND■ GND□NUL■DATA +■DATA -■ VCC微星 MS-5156 主板采用的前置 USB 接口是八针互反接法。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USB接口芯片的核心是USB控制器,它包含了USB通信协议的处理逻辑和数据缓存功能。

USB接口芯片通过与主机(如计算机)建立通信通道,根据USB规范指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USB接口芯片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USB设备,如USB存储设备、打印机、键盘、鼠标等,并按照设备类型的要求进行数据交换。

USB接口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USB接口芯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围设备的连接,如通过USB接口将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音频设备等连接到计算机,实现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其次,USB接口芯片也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相机等。

这些设备通过USB接口芯片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充电。

此外,USB接口芯片还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USB接口芯片的应用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USB接口芯片具有通用性,可以与各种USB设备进行兼容。

其次,USB接口芯片的数据传输速度较快,最高可达到5Gbps,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满足大部分设备的需求。

此外,USB接口芯片还支持热插拔功能,用户可以在设备工作的情况下插拔设备,无需重新启动设备,方便实用。

另外,USB接口芯片还可以提供电源供给功能,为USB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USB接口芯片也在不断进化和改进。

随着USB3.0和USB3.1等新一代USB接口的出现,USB接口芯片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USB接口芯片的功耗和尺寸也得到了优化,适应了各种小型化设备的需求。

综上所述,USB接口芯片作为一种通信接口芯片,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实现USB协议和电气特性,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电源供给功能。

USB接口芯片的应用优势包括通用性、高速传输、热插拔和电源供给功能等。

随着新一代USB接口的推出,USB接口芯片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为各种设备的连接和通信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脑和外部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它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电源供应方式。

USB的成功在于其简单的结构和灵活的接口规范,使得它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中最主要的外部接口之一一、USB的结构1. USB连接器:USB连接器是连接USB设备和计算机的接口,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器类型进行物理连接,如Type-A、Type-B、Micro-USB、Type-C等。

B电缆:USB电缆用于传输数据和提供电源,它通常由四条线构成:两条用于数据传输(D+和D-),一条用于电源供应(VCC),一条用于地线(GND)。

数据线采用差分传输技术,通过D+和D-线上的电压差异来传输数据。

B控制器:USB控制器是连接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的接口芯片,负责数据的传输、电源的管理和设备的管理。

它能够识别连接的设备,并通过控制传输协议进行数据的交换。

二、USB的工作原理USB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源管理、设备识别、配置和数据传输。

1.电源管理:当设备插入USB接口时,USB控制器会为设备提供电源。

USB设备通过使用插入和拔出的电流来检测计算机是否连接了USB电缆。

一旦检测到电流,设备可以从总线上获取电源。

2.设备识别:USB控制器会通过发送特定的电压或电流模式来识别连接的USB设备。

这些模式由USB设备使用的芯片来解码,设备可以向USB控制器提供设备的标识信息。

3.配置:一旦设备被识别,USB控制器会通过请求和应答的方式与设备进行通信,以确定设备的属性和功能。

USB设备会在接收到配置指令后进行初始化,并向USB控制器报告设备的信息和功能。

4.数据传输:一旦设备被配置完毕,USB控制器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USB使用主从模式,即USB控制器作为主机发送数据,设备作为从机接收数据。

数据传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控制传输、中断传输和批量传输。

控制传输用于设备的配置和控制,中断传输用于传输实时数据,批量传输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

USB接口内部结构_IC

USB接口内部结构_IC

一、USB接口电路1、USB1.1协议对IO口直流特性的要求:2、Virtex-5 IO:1)LVTTL 直流特性2)LVCMOS、LVDCI 和 LVDCI_DV2 直流特性:4、USB1T11芯片:通过查找资料在FPGA中用LVCMOS类型的IO口进行USB接口电路的代替。

二、TSMC IO Library中IO口的分析:TSMC IO库中有许多IO口类型,选择符合接口电路对IO进行版图提取并分析仿真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是分析一下IO library中的PRB24SDGZ IO口电路,PRB24SDGZ的结构图如下:PRB24SDGZ采用schmitt输入和三态输出结构,并且具有耐高压性能。

根据其所提供的版图提取出其电路原理图:1 输入电路:由上原理图左半部分可知,输入采用施密特输入结构,施密特输入结构可以提高噪声容限,PAD输入经过施密特后接3个非门结构,该结构的目的主要是讲PAD点的3.3v电平转化成芯片内部的供电电压1.8v,同时也起到提高驱动能力的作用。

为了能够耐高压,该IO口电路采用了一种floating N-well结构:上图中下半部分是输出驱动管,上半部分是Floating N-well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当PAD 点输入电压超过3.3+Vth时,M191和M192管子会反向导通,而M193管子截止,此时节点F_Nwell就会跟随PAD点的电压变化,与此同时,M194管子也会导通,是A节点的电压与PAD点的一样,保证了输出驱动管子M188的截止;但PAD电压小于3.3v,N-well又偏置在3.3v,所以该结构具有耐高压的作用。

2 输出电路:由于芯片内部的core voltage是1.8v 输出的电平是3.3v,故IO电路采用了一种差动级联逻辑(DCVSL)设计的结构作为电平转换,其结构如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两个输入为两个相反的输入电平,当IN=1时,OUT_n被拉低,使得M48管子导通,把V out拉高,同时,M88和M49两个管子都是截止的,这样两个输入端就会达到0 V(低电平)和3.3 V(高电平)。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连接标准,它能够实现外部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

USB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复杂,涉及许多不同的组件和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USB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B的结构(1)USB总线:USB总线是一个用于传输数据的电缆系统,它连接了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负责数据的传输和电源的供给。

(2)主机:主机是USB连接的计算机,它控制着USB系统中的数据流,负责管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外设:外设是指连接在USB总线上的各种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外设通过USB总线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4)器件:USB系统中的各种电子器件,如主控芯片、集线器、接口等。

B的工作原理USB使用一种称为“主从构架”(Master-Slave Architecture)的工作方式。

主设备是负责整个USB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它决定数据的流动和设备的操作;而从设备是根据主设备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USB的工作原理如下:(1) 握手(Handshaking):当外设连接到USB总线上时,它会发送一个握手信号给主机,以示连接状态。

主机接收到握手信号后,会发送一个响应信号给外设。

(2) 枚举(Enumeration):握手成功后,主机将会对外设进行枚举,也就是检测外设的存在和识别。

主机会通过发送一系列的命令和查询,来确定外设的类型和配置信息。

(3) 配置(Configuration):在枚举完成后,主机会根据外设的配置信息来进行设备的初始化和设置。

主机会与外设进行通信,确认设备的功能和所需的资源。

(4)数据传输:一旦设备配置完成,主机和外设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控制传输、中断传输和批量传输。

不同的传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数据。

USB的数据传输采用了一种称为“主伺服传输协议”(Master-Slave Token Protocol)的协议。

USB 总线接口芯片CH372

USB 总线接口芯片CH372

USB总线接口芯片CH372中文手册版本:3D1、概述CH372是一个USB总线的通用设备接口芯片,是CH371的升级产品,是CH375芯片的功能简化版。

在本地端,CH372具有8位数据总线和读、写、片选控制线以及中断输出,可以方便地挂接到单片机/DSP/MCU/MPU等控制器的系统总线上;在计算机系统中,CH372的配套软件提供了简洁易用的操作接口,与本地端的单片机通讯就如同读写文件。

CH372内置了USB通讯中的底层协议,具有省事的内置固件模式和灵活的外置固件模式。

在内置固件模式下,CH372自动处理默认端点0的所有事务,本地端单片机只要负责数据交换,所以单片机程序非常简洁。

在外置固件模式下,由外部单片机根据需要自行处理各种USB请求,从而可以实现符合各种USB类规范的设备。

2、特点●全速USB设备接口,兼容USB V2.0,即插即用,外围元器件只需要晶体和电容。

●提供一对主端点和一对辅助端点,支持控制传输、批量传输、中断传输。

●具有省事的内置固件模式和灵活的外部固件模式。

●内置固件模式下屏蔽了相关的USB协议,自动完成标准的USB枚举配置过程,完全不需要本地端控制器作任何处理,简化了单片机的固件编程。

●通用Windows驱动程序提供设备级接口,通过DLL提供API应用层接口。

●产品制造商可以自定义厂商标识(Vendor ID)和产品标识(Product ID)。

●通用的本地8位数据总线,4线控制:读选通、写选通、片选输入、中断输出。

●主端点上传下传缓冲区各64字节,辅助端点上传下传缓冲区各8字节。

●支持5V电源电压和3.3V电源电压,支持低功耗模式。

●CH372芯片是CH375芯片的功能简化版,CH372在CH375基础上减少了USB主机方式和串口通讯方式等功能,所以硬件成本更低,但是其它功能完全兼容CH375,可以直接使用CH375的WDM驱动程序和DLL动态链接库。

●采用SSOP-20封装,并可以提供兼容RoHS的无铅封装,引脚兼容CH374芯片。

U盘电路板结构图解说明及简单维修

U盘电路板结构图解说明及简单维修

U盘电路板结构图解说明及简单维修U盘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由USB插头、主控芯片、稳压IC(LDO)、晶振、闪存(FLASH)、PCB板、帖片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LED)等组成。

USB插头:容易出现和电路板虚焊,造成U盘无法被电脑识别,如果是电源脚虚焊,会使U盘插上电脑无任何反映。

有时将U盘摇动一下电脑上又可以识别,就可以判断USB插口接触不良。

只要将其补焊即可解决问题。

稳压IC:又称LDO,其输入端5V,输出3V,有些劣质U盘的稳压IC很小,容易过热而烧毁。

还有USB电源接反也会造成稳压IC烧毁。

维修时可以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

如无3V输出,可能就是稳压IC坏了。

但有一种情况,输出电压偏低,且主控发烫,这时就是主控烧了。

还有些U盘会在USB+5V和稳压IC之间串一个0欧姆的保护电阻,此时稳压IC没有5V输入电压就是它坏了。

现在许多主控都将LDO集成到主控内部了,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U盘都没有外置LDO了,它们都是USB+5V电压直接输入。

这种情况就要换主控了。

晶振:早期的U盘大多都是用6M的晶振,现在的U盘则普遍采用12M晶振。

晶振不耐摔,所以它是U盘上的易损件,最好的维修方法就是用相同频率的晶振直接代换。

主控芯片:主控制芯片负责闪存与USB连接,是U盘的核心,我们一般所说的U盘方案就是指主控芯片的型号。

量产工具也是与它对应的。

有些主控芯片还要输入3V的电压给FLASH供电,保证闪存的正常工作。

FLASH焊盘:它的作用是固定闪存,使闪存与主控连接。

受外力挤压后容易使闪存与焊盘接触不良,这时会造成电脑上的U盘打不开,无法存储文件等。

只要将闪存的引脚补焊一下就可以修复,也即我们常说的拖焊。

U盘维修详细教程以下故障在维修时,首先要排除USB接口损坏及PCB板虚焊、及USB延长线正常的情况下,再维修判断。

1、U盘插到机器上没有任何反应维修思路:根据故障现象判断,U盘整机没有工作,而U盘工作所要具备的条件也就是我们维修的重点。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

它是由英特尔、微软、康柏、NEC和IBM等公司于1996年共同开发,并在同一年推出。

USB接口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取代传统的串口、并口、PS/2接口等,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方便的插拔功能。

USB接口的结构:USB接口由电缆、连接器和协议组成。

1.电缆:USB电缆是一根用于传输数据和供电的线缆,通常采用双绞线结构。

USB2.0及之前的标准使用4根导线,分别是两根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线(D+和D-),一根用于供电的VCC线,一根用于地线的GND。

USB3.0及之后的标准引入了多根用于数据传输的超高速差分传输线。

2.连接器:USB连接器有多种类型,分别用于不同的设备。

常见的连接器有标准型A型和B型,小型型A型和B型,迷你型A型和B型等。

USB连接器的设计兼容性强,可以插入任意方向而无需区分正反面。

3.协议:USB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和顺序。

USB传输使用基于主机—设备模式的异步通信方式,主机在需要的时候发起数据传输请求,设备响应并传输数据。

USB协议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包括控制传输、批量传输、中断传输和等时传输。

USB接口的工作原理:USB接口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主机和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

1.枚举:当一个设备连接到USB接口时,主机会对其进行枚举,即识别设备并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

枚举过程包括设备插入检测、速度检测、地址分配和配置。

2.控制传输:控制传输用于主机和设备之间的命令和控制信息交换。

主机通过发送请求包来向设备发送命令,设备通过发送响应包来回应。

控制传输用于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3.批量传输:批量传输用于较大数据量的传输,如打印机的数据传输。

批量传输允许出错和重传,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4.中断传输:中断传输用于传输时间敏感的数据,如鼠标和键盘的输入数据。

中断传输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数据传输率。

USB工作原理

USB工作原理

USB工作原理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标准接口。

USB接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打印机、相机等各种设备中,提供了方便的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功能。

USB接口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

1. 物理层:USB接口的物理层主要由四根线组成,分别是VCC(电源线)、D+(数据线正极)、D-(数据线负极)和GND(地线)。

其中,VCC提供电力供应,D+和D-用于数据传输,GND用于接地。

2. 数据链路层:USB接口的数据链路层使用一种称为差分信号传输的方式。

在差分信号传输中,D+和D-线上的电压差表示不同的数据状态。

当D+线上的电压高于D-线时,表示逻辑1;当D+线上的电压低于D-线时,表示逻辑0。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3. 应用层:USB接口的应用层定义了一系列的协议,用于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其中,最常见的是USB HID(Human Interface Device)协议,用于键盘、鼠标等人机交互设备的通信;USB Mass Storage协议,用于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USB Audio协议,用于音频设备的通信等。

在USB接口的工作过程中,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如计算机)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如打印机、相机)之间进行通信。

主设备通过发送控制命令和数据包来控制从设备的工作。

从设备则根据主设备发送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主设备。

USB接口还支持热插拔功能,即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插入或拔出USB设备。

这是因为USB接口在物理层上使用了自我识别的机制,插入设备后会自动进行设备识别和驱动程序加载。

总结:USB接口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

它的优点包括方便、高速、可靠性强等特点,使得USB成为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通用接口。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

主板USB接口电路结构图解因为每个 USB 接口能够向外设提供+ 5V500MA 的电流,当我们在连接板载USB 接口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主板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绝对不能出错,否则将烧毁主板或者外设。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连接前置 USB 插线时也发生过类似的“冒烟事见“。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判别前置 USB 线的排列顺序如果我们晓得 USB 接口的基本布线结构,那问题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吗。

USB接口图解主机端:接线图:VCCData-Data+GND实物图:设备端:接线图:VCCGNDData-Data+三、市面上常见的USB接口的布线结构这两年市面上销售的主板,板载的前置 USB 接口,使用的都是标准的九针 USB 接口,第九针是空的,比较容易判断。

但是多数品牌电脑使用的都是厂家定制的主板,我们维修的时候根本没有使用说明书;还有像以前的 815 主板,440BX , 440VX 主板等,前置 USB 的接法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当我们维修此类机器时,如何判断其接法呢?现在,把市面上的比较常见的主板前置 USB 接法进行汇总,供大家参考。

( 说明:■代表有插针,□代表有针位但无插针。

)1、六针双排这种接口不常用,这种类型的 USB 插针排列方式见于精英 P6STP -FL(REV : 1.1) 主板,用于海尔小超人 766 主机。

其电源正和电源负为两个前置 USB 接口共用,因此前置的两个 USB 接口需要 6 根线与主板连接,布线如下表所示。

■DATA1+■DATA1-■ VCC■DATA2+■ GND2、八针双排这种接口最常见,实际上占用了十针的位置,只不过有两个针的位置是空着的,如精英的 P4VXMS(REV : 1.0) 主板等。

该主板还提供了标准的九针接法,这种作是为了方便 DIY 在组装电脑时连接容易。

■ VCC■DATA -■DATA +□NUL■ GND■ GND□NUL■DATA +■DATA -■ VCC微星 MS-5156 主板采用的前置 USB 接口是八针互反接法。

usb芯片

usb芯片

usb芯片USB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实现通用串行总线(USB)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USB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摄像头、键盘等。

USB芯片在计算机硬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USB芯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USB芯片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控制器、收发器、电源管理等。

控制器是USB芯片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控制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收发器是用来将电子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数据。

电源管理模块则管理电源供应和功耗,确保USB设备正常工作。

其次,USB芯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进行通信。

USB使用“主-从”架构,主设备通常是计算机,从设备则是连接在计算机上的外部设备。

主设备负责控制数据传输和管理连接的外部设备,从设备则负责响应主设备的指令并传输数据。

USB芯片支持多种数据传输速度,例如USB 2.0、USB 3.0和USB 3.1等。

USB 2.0是目前最常见的USB标准,传输速度为480Mbps,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的外部设备。

USB 3.0是USB2.0的升级版,传输速度提升至5Gbps,适用于需要高带宽的设备,如高清摄像头和外部硬盘。

USB 3.1是最新的USB标准,传输速度可达10Gbps,为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USB芯片还支持不同的USB插口类型,常见的有USB-A、USB-B和USB-C。

USB-A是最常见的插口类型,适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USB-B主要用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和扫描仪。

USB-C是最新的插口类型,具有反插性能和更高的传输速度,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USB芯片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例如,一些新型USB芯片支持快速充电功能,可以通过USB接口为移动设备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

此外,USB-C接口还支持视频输出和音频传输,使得连接外部显示器和音频设备更加方便。

usb 芯片

usb 芯片

usb 芯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连接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

USB接口具有以下特点:简单易用、广泛适用、支持热插拔和自动配置。

USB芯片是实现USB接口功能的核心组件。

USB芯片包含了一系列电路,用于实现USB协议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其主要功能包括:USB逻辑控制、数据缓存、时钟和电源管理、电压调节、数据加密解密、电流保护、信号滤波等。

USB芯片的工作原理如下:当USB设备插入计算机或其他主机设备时,芯片会检测到设备的插入,并向主机发送插入信号。

主机在接收到插入信号后,会发送设备识别请求,芯片会根据请求返回设备的信息。

之后,主机和设备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芯片会负责处理和管理这些数据。

当设备被拔出时,芯片会向主机发送拔出信号,主机会断开与设备的连接。

USB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大多数计算机主板都会集成USB控制器芯片,用于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等外部设备。

此外,许多移动设备也会采用USB芯片,用于连接充电器、数据线和电脑进行数据传输。

USB芯片在消费电子产品、嵌入式系统、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USB芯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功耗、噪声抑制、抗干扰能力、传输速度、兼容性等。

制造商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开发不同规格和性能的USB芯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总而言之,USB芯片是实现USB接口功能的核心组件,具有简单易用、广泛适用、支持热插拔和自动配置等特点。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USB芯片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高,为人们的数据传输和连接的需求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USB接口定义及USB接口外形图 - 电子元器件

USB接口定义及USB接口外形图 - 电子元器件

USB接口定义及USB接口外形图 - 电子元
器件
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如下图.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

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
USB接口定义图
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
黑线:gnd
红线:vcc
绿线:data+
白线:data-
USB引脚定义
PinNameDescription1VCC+5 VDC2D-Data -3D+Data +4GNDGround 一般而言:
红(Vcc),白(D-),绿(D+),黑(GND)
mini usb引脚定义
引脚功能颜色备注1V BUS红电源+5V2DATA-白数据-3DATA+绿数据+4IDA型:与地相连
B型:不接地(空)5GND黑地其中ID脚在OTG功能中才使用。

由于Mini-USB接口分Mini-A、B和AB接口。

如果你的系统仅仅是用做Slave,那么就使用B接口。

系统控制器会判断ID脚的电平判断是什么样的设备插入,如果是高电平,则是B接头插入,此时系统就做主模式(master mode)
如果ID为低,则是A接口插入,然后系统就会使用HNP对话协议来决定哪个做Master,哪个做Slave。

从左往右依次为:miniUSB公口(A型插头)、miniUSB公口(B型插头)、USB公口(B型)、USB母口(A型插座)、USB公口(A型插头)。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USB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在一些需要转存数据的设备、仪器上使用USB移动存储设备接口的芯片便相继产生了,CH375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USB总线的通用接口芯片,支持HOST主机方式和SLAVE设备方式。

在本地端,CH375具有8位数据总线和读、写、片选控制线以及中断输出,可以方便地挂接到单片机/DSP/MCU等控制器的系统总线上。

在USB主机方式下,CH375还提供了串行通信方式,通过串行输入、串行输出和中断输出与单片机/DSP/MCU等相连接。

CH375的USB主机方式支持各种常用的USB全速设备,外部单片机/DSP/MCU可以通过CH375按照相应的USB协议与USB设备通信。

CH375芯片内部结构1 内部结构CH375芯片内部集成了PLL倍频器、主从USB接口SIE、数据缓冲区、被动并行接口、异步串行接口、命令解释器、控制传输的协议处理器、通用的固件程序等。

CH375芯片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

图1 CH375芯片引脚排列2 内部物理端点CH375芯片内部具有7个物理端点。

端点0是默认端点,支持上传和下传,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8B;端点1包括上传端点和下传端点,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8B,上传端点的端点号是81H,下传端点的端点号是01H;端点2包括上传端点和下传端点,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64B,上传端点的端点号是82H,下传端点的端点号是02H。

主机端点包括输出端点和输入端点,输出和输入缓冲区各是64B,主机端点与端点2合用同一组缓冲区,主机端点的输出缓冲区就是端点2的上传缓冲区,主机端点的输入缓冲区就是端点2的下传缓冲区。

其中,CH375的端点0、端点1、端点2只用于USB设备方式,在USB主机方式下只需要用到主机端点。

软件接口对于USB存储设备的应用,CH375直接提供了数据块的读写接口,以512b的物理扇区为基本读写单位,从而将USB存储设备简化为一种外部数据存储器,单片机可以自由读写USB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也可以自由定义其数据结构。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US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USB的结构及通讯原理?为什么现在的USB才4条线就可以代替打印机口(25针)?USB 的优点缺点?还有,有什么控件可以进行USB通讯(VB)?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1995年Microsoft、Compaq、IBM等公司联合制定的一种新的PC串行通信协议。

USB协议出台后得到各PC厂商、芯片制造商和PC外设厂商的广泛支持。

USB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从当初的0.7、0.8到现在广泛采用的1.0、1.1版本到即将被采用的2.0版本。

USB外设在国外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迄今为止,各种USB的外设已经有上千种。

那么,USB为什么如此受亲睐呢?这要从它自身所具有的很多优点谈起。

1. PC为什么急需USBUSB 的出现就能够为您完全解决掉上面提到的这些尴尬,每台PC通过USB端口最多可以接127个外设!把您所有的东西全接上来吧,没问题!还有,USB完全是PNP的,在您第一次安装完成以后,加减设备只需要拔出或插上USB插头就一切OK了,不必理会机器是开还是关,就这么简单。

可不要因为慢得象蜗牛的232而使你联想到串行就代表慢。

USB有快速和慢速工作方式,传输速率分别为12Mbps和1.5Mbps,比232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2. USB的结构框架root hu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b hub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 | | | |d1 d2 d3 h1 h2 d4 d5 d6d* 外设h* hub上图显示了USB的拓扑结构。

PC主板上的那两个插口,就是root hub。

root hub是一个USB系统的总控制端口。

它既可以直接接外设,也可以通过hub控制更多的外设。

USB hub结构类似通常的网络集线器,有一个upper link和很多子端口,每个子端口可以接一个外设,也可以再通过一个hub接入更多外设,直到所有外设加起来到127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B接口电路OESPEEDVMQFSEOVPO D +RCV<二VPVM1、USB1.1协议对IO 口直流特性的要求:2、Virtex-5 10 :1) LVTTL直流特性2)LVCMOSLVDCI 和LVDCI_DV2 直流特性:4、USB1T11 芯片:DC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耐小注阿苗)Over fnflCTFTiiiTiflniiKil wnflfl d auppty vottaga and Gparw^ng frw air %rnpBrdtuni (urisw rtti-wvwB noted} *匸匚■ NOV so 3,6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Symbol PsirBTiMtr T*it Conn hie n<unnr*mp = -4(rC m -SIXMiin Typl^ul LEV5L*v L L6/J L B/el input Volta ja0-S-VT7Hl G 1 L G el li p ut '/□! Icy u2J0dT»ur LEJEL S L畑L3# Led Output wbr^ge g . 4 F A0.^V1= 2C II A0 1 HI Gd L6百1 OLtput 伽比日ga I QH■斗mA v丫工-Cl 1通过查找资料在FPGA中用LVCMOS类型的10 口进行USB接口电路的代替。

二、TSMC IO Library 中10 口的分析:TSMC I0库中有许多10 口类型,选择符合接口电路对10进行版图提取并分析仿真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是分析一下10 library中的PRB24SDGZ I0 口电路,PRB24SDGZ的结构图如下:"Lii-State Output Pad with Schmitt Irij^ger Input aiid Limiied Rate High-\'olt "LoleramPRB24SDGZ采用schmitt输入和三态输出结构,并且具有耐高压性能。

根据其所提供的版图提取出其电路原理图:1输入电路:由上原理图左半部分可知,输入采用施密特输入结构,施密特输入结构可以提高噪声容限,PAD 输入经过施密特后接 3个非门结构,该结构的目的主要是讲 PAD 点的3.3v 电平转化成 芯片内部的供电电压 1.8v ,同时也起到提高驱动能力的作用。

为了能够耐高压,该 10 口电路采用了一种floati ng N-well上图中下半部分是输出驱动管,上半部分是 Floating N-well 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当 PAD点输入电压超过 3.3+Vth 时,M191和M192管子会反向导通,而 M193管子截止,此时节 点F_Nwell就会跟随PAD 点的电压变化,与此同时, M194管子也会导通,是 A 节点的电压与PAD 点的一样,保证了输出驱动管子 M188的截止;但 PAD 电压小于3.3v ,N-well 又偏置在3.3v ,所以该结构具有耐高压的作用。

2输出电路:由于芯片内部的core voltage 是1.8v 输出的电平是3.3v ,故10电路采用了一种差动级联逻 辑(DCVSL )设计的结构作为电平转换,其结构如下:r mlpoly ~F Nwell "EP (J 仙"「一竺副n”4ZEL 血sumL-9.2u p ■ milr^3= '52 J 7^prniosSv I =4B(8n 伽技崗1 I ..m;1 T7: : : |[M pchJ rrRAD ■l =33 国 u • • r j.n Rch ; ” w —26.t uI =40曲na :i .■ 400n 1rwers :l ni; T *ro ... .pmdsJvro:l=350,0n-?'”■3 工I=4£!0nifrigcrs:T 卜1…rr pch3"' :F出删訓|=43Cn prnoe^ t in 口导「目:1 rn :rifts-127.53 m :l ..., aumL=7.7liJ SumW=42G.0nnmoH37firiaensJ:1 '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两个输入为两个相反的输入电平,当IN=1时,OUT_n被拉低,使得M48管子导通,把Vout拉高,同时,M88和M49两个管子都是截止的,这样两个输入端就会达到0 V (低电平)和3.3 V (高电平)。

IN*1 ?r pc.h3': fV;fin*E:K181 •w=10upw=10u---- ■H=■■ 'Ta&nv |i |p" i V3^*| il 靡-■IIfinders'll fintferati『"" "T ln=2 m=2 ¥■II i e ■r ill ■r s i ■= +00n l=40gd输出三态控制:输出三态控制OEN经过一个非门然后分别与I进行与非和或非,最后驱动输出管子达到三态输出的功能,原理图的最后一部分是ESD保护,采用反偏的二极管和栅接地的MOS管进行ESD保护。

上面是对IO电路各个模块的分析,下面给出其功能仿真:上图中的4个波形分别是:I、C、PAD、OEN。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OEN有效时(OEN=O),PAD点的波形随I的变化而变化,此时C的信号也与PAD 一样;而当OEN无效时(OEN=1),PAD点得波形不再随I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高阻的状态。

Truth TableINPUT OUTPUT0E51PAD PAD c00-00f)1-1110/10-010/11-110/1z■X从仿真结果与PRB24SDGZ datasheet的真值表对比可知所提取的原理图的功能是正确的。

3 POC电路:POC是用来防止IO输出不定态(当VD33上电而VDD还未上电时,IO可能输出不定态, 这时POC为高电平,则可以使IO输出高阻)。

POC的工作原理是:当VDD未上电时,POC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10 口电路,使其输出保持高阻状态避免不定态的出现。

其仿真结果如下:3和1*]刿F#胃冲红色---3.3 V 绿色---POC 橘红---1.8 V由仿真图可以看出在 1.8 V电压未供电时POC输出是高电平,当1.8 V供电时,POC输出是低电平。

PRB24SDGZ IO电路后仿结果:(图中曲线分别为Voen Vi Vpad Vc)OEN低电平有效时:TT工艺角:芯片核心输入 I至U PAD 的延时为 Tdelay_max = 7.3436ns ; Tdelay_min=7.2034ns 。

PAD 的上升时间:T_rise_min=4.615ns T_rise_max=4.8167ns 下降时间:T_fall_mi n=4.523ns T_fall_max=4.5845ns SS 工艺角:芯片核心输入I 至U PAD 的延时为 Tdelay_max = 8.2737ns ; Tdelay_min=8.091 ns 。

PAD 的上升时间:T_rise_min=5.1581 ns T_rise_max=5.4275ns 下降时间:T_fall_mi n=4.5317 ns T_fall_max=4.5603ns FF 工艺角:芯片核心输入I 至U PAD 的延时为 Tdelay_max = 6.4762ns ; Tdelay_min=6.4488ns 。

PAD 的上升时间:T_rise_min=4.2995ns T_rise_max=4.3308ns 下降时间:T_fall_mi n=4.5816 ns T_fall_max=4.6021 ns SF 工艺角:芯片核心输入 I 至U PAD 的延时为 Tdelay_max = 7.1599ns ; Tdelay_min=7.0748ns 。

PAD 的上升时间:T_rise_min=4.4384ns T_rise_max=4.7419ns下降时间:T_fall_mi n=4.8384ns T_fall_max=4.8806nsFS 工艺角:芯片核心输入I 至U PAD 的延时为Tdelay_max = 7.5038ns ; Tdelay_min=7.3721 ns 。

PAD的上升时间:T_rise_mi n=4.8061 nsT_rise_max=5.0495ns下降时间:T fall min=4.2686ns T fall max=4.2886ns三态输出(OEN为高电平)G-tiapn?由上图可以看出输出PAD不随输入I变化,表现为三态。

输入状态:正常3.3v输入:Vpad Vc Voen Vi输入PAD 到输出 C 的延时:Tdelay_max = 1.6142ns ; Tdelay_min=1.4832ns。

5v输入:由上图中Vpad Vc曲线可以看出在输入达到5v时10电路还是可以工作的。

不同负载下输出延时情况:(TT工艺角下)扫描电容值从 50pF 到150pF 延时在7.2034~9.608ns 。

三、对模拟乘法器进行分析:CMOS 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有三种: (1)基于MOS 管在饱和区工作时的平方法则;(2)基于三极管在线性区工作时的电流电压法则;(3)采用Gillbert 单元实现的模拟乘法器。

主要对师兄论文中得基于MOS 管在饱和区工作时的平方法则进行仿真分析:out电流模式的乘法/除法器原理框图:out由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以看出,lx 、ly 为电路的输入电流,Iz 保持为常数时,电路可 以实现一个电流模式乘法器,当Iz 为输入电流,lx 、ly 任意一个为输入电流,而另外一个保持为常数时,可以得到一个电流模式除法器。

因此,该电路在拓扑结构和元件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选择,可以实现模拟乘法器和除法器。

图1跨导线性环电路根据上述分析,要实现一个电流模式的乘法/除法器,必须设计一个电流模式的平方根电路和平方/除法电路。

根据图 4.10所示的跨导线性环电路,可以得到:VGSVGScwccw当场效应管工作在饱和区,且忽略所有的2阶效应时,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可以表示为:lD2(VGS V TH)2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代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