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作业
测量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水下及空间点位的科学。
测定:测定是指测量仪器对被测点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从而得到被测点的位置坐标,或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测设: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测量在实地标定出来。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地球椭球面:测量学中把拟合地球总形体的旋转椭球面称为地球椭球面。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 表示。
相对高程: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如果引测绝对高程有困难时,也可以选定一个任意的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这时地面点至此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用H′表示。
6°带:为了控制从球面投影到平面引起较大的长度变形,高斯投影采取分带投影的方法,使每带内最大变形能够控制在测量精度允许的范围内。
它采取6°分带,即从格林尼治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划分为一个投影带,由西向东将椭球与其带号N的面等分为60个带,并依次号N,显然,6°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关系为L=6N-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经高斯投影后为一条直线,以此直线作为纵轴,即X轴;赤道经高斯投影后是一条与中央子午线相垂直的直线,将它作为横轴,即Y轴;两直线的交点作为原点,则组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椭球中心不位于地球质心)为基准面而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参心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以地球椭球面(椭球中心位于地球质心)为基准面而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地心坐标系。
正高: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高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或称为该点的正高,用H表示。
大地高:地面点沿法线至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采用GPS所测得的地面点的高程,即为该点的大地高。
2、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两部分内容?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答:测量学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测定和测设。
东大22春《测量学》在线平时作业3满分

(单选题)1:今利用高程为418.302m的水准点测设设计标高418.000m的点,设后视读数为1.302,则前视读数应为()
A:0.302m
B:0.604m
C:1.604m
正确答案:C
(单选题)2: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的方法。
A:距离和高差
B:水平距离和高差
C:距离和高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采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时,其偏角应等于相应弧长所对圆心角的()。
A:2倍
B:1/2倍
C:2/3倍
正确答案:B
(单选题)4: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A: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正确答案:C
(单选题)5: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来判断。
A:助曲线
B:首曲线
C:高程注记
正确答案:C
(单选题)6:公路中线测量中,设置转点的作用是()。
A:传递高程
B:传递方向
C:加快观测速度
正确答案:B
(单选题)7: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正确答案:A。
测量学作业及答案

测量学作业及答案(公选)(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测量学作业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有(测图、测设、用图)。
3、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通过任何高度的一个点都有一个水准面,因而水准面有(无数)个。
4、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6、名词解释:高程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
7、一般而言,普通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测定地球表面的地形并绘制成图)8、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9、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10、简答: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测量的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第二章水准测量1、简答: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叫做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2、简答:水准测量核心、目的、关键分别是什么水准测量核心是测定高差,目的是推算高程,关键是视线水平。
3、DS3型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
4、简答:水准仪使用的步骤水准仪使用的步骤为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5、简答:水准路线有那几种(1)闭合水准路线(2)附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6、简答: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与两尺距离大致相等处进行观测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曲面,只有当水准仪的视线与之水平时,才能测出两点间的真正高差。
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采取前后视线距离大致相等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
《测量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C. 地面两点之间的距离
D. 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答案:B
7. 在测量工作中,下列哪个属于平面控制测量?
A. 三角测量
B. 水准测量
C. 精密工程测量
D. 地形测量
答案:A
8. 下列哪个是测量误差?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
2. 简述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原理。
答案:三角测量原理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原理,通过测量三角形内的角度和边长,计算出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从而得到地面点的位置。
3. 简述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答案: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包括:①系统误差的消除或削弱;②随机误差的估计;③粗大误差的剔除;④误差的综合。
四、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
答案:米、秒、弧度
4. 下列仪器中,用于测量高程的仪器有:____、____。
答案:水准仪、全站仪
5. 下列仪器中,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有:____、____。
答案:钢尺、全站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测量学中的水准测量原理。
答案:水准测量原理是根据水平线原理,通过水准仪将水准尺立于两点之间,调整水准仪使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测得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C. 测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差
D. 测量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答案:A
9. 下列哪个是测量工作中的绝对误差?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B. 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
C. 测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差
D. 测量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答案:A
10. 下列哪个是测量工作中的相对误差?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测量学作业及答案(公选)

测量学作业及答案(公选)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量学作业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测量学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有(测图、测设、用图)。
3、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通过任何高度的一个点都有一个水准面,因而水准面有(无数)个。
4、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6、名词解释:高程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
7、一般而言,普通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测定地球表面的地形并绘制成图)8、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9、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10、简答: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测量的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第二章水准测量1、简答: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叫做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2、简答:水准测量核心、目的、关键分别是什么水准测量核心是测定高差,目的是推算高程,关键是视线水平。
3、DS3型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
4、简答:水准仪使用的步骤水准仪使用的步骤为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5、简答:水准路线有那几种(1)闭合水准路线(2)附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6、简答: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与两尺距离大致相等处进行观测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曲面,只有当水准仪的视线与之水平时,才能测出两点间的真正高差。
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采取前后视线距离大致相等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
地大《测量学》在线作业一.2B8E6787

地大《测量学》在线作业一
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3″,现要使该角的观测结果精度达到±1.4″,则需观测( )个测回。
A:2
B:3
C:4
D:5
答案:D
全站仪坐标放样法与()非常相似
A:极坐标法
B:角度交会法
C:直角坐标法
D:距离交会法
答案:A
平板仪的安置对中允许误差为()。
A:0.05M(mm)
B:0.8M(mm)
C:1M(mm)
D:1.5M(mm)
答案:A
等精度观测是指下列中的哪种条件下的观测()
A:允许误差相同
B:系统误差相同
C:观测条件相同
D:偶然误差相同
答案:C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1.水平角2.坡度3.水平距离4.坐标值5.方位角6.高差
A:123
B:125
C:136
D:246
答案:C
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
答案:C
由于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答案:B
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
A:0.05米
B:0.1米。
测量学习题附标准答案

一、测量学概述1.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2.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如何确定地面点位?4.已知某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P=2050442.5m,YP=18523775.2m,则该点位于6度带的第几带内?位于该6度带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5.上题中,P点所在6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当采用3?分带时,P点所在3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6.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标高?7.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9.水准面曲率对观测量有何影响?10.设有500m长、250m宽的矩形场地,其面积有多少公顷?合多少市亩?11.在半径R=50m的圆周上有一段125m长的圆弧,其所对圆心角为多少弧度?用360°的度分秒制表示时,应为多少?12.有一小角度α=30",设半径R=124m,其所对圆弧的弧长(算至毫米)为多少?13.图1-1中,当β愈小时,直角边b与弧L愈接近。
现设S=100m,要求b与L之差≤1mm,则角度β应≤多少?二、水准测量1.何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测量分哪些等级?2.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3.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 = 1124,前视水准尺读数b = 1428,则A,B两点的高差h AB=?设已知A点的高程H A=20.016m,则B点的高程H B=?4.水准仪由哪些主要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5.用测量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为什么会产生视差?如何消除视差?6.试述使用水准仪时的操作步骤。
7.何为水准路线?何为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容许的高差闭合差?8.图2-54 所示为某一附合水准路线的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1-BM.4为高程待定的水准点。
已知点的高程、各点间的路线长度及高差观测值注明于图中。
试计算高差闭合差和允许高差闭合差,进行高差改正,最后计算各待定水准点的高程。
测量学作业

作业一1、测量与地图学是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及地面点的点位的?2、试述高斯投影规律?3、水准仪的构造应满足哪些条件?4、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前、后尺大概等距处?是否一定要安置在前、后尺的连线上?5、高差计算(单站)已知:H A =37.624m, a = 1.318m,b = 2.657m计算:H B6、高差计算(设转点),已知H A =37.624m,观测时在A、B点之间设了两个转点,读数分别如下:a1 = 1.348m, b1 = 1.627m;a2 = 1.082m, b2 = 2.631m;a3 = 0.947m, b3 = 1.465m;计算:H B7、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并予以改正。
点号距离(km) 实测高差改正值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m)(mm)BM1 1545.350闭合差为:1.02 +1.98510.70 -1.72921.05 -1.89631.23 +1.670BM1Σ1、什么是水平角?根据下面观测值计算水平角?盘左:A 0 03 24 B 79 20 30盘右:A 180 03 36 B 259 20 482、什么是竖直角?根据下面观测计算竖直角。
盘左:A 85 04 36盘右:A 274 55 363、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水平距离,AB的往测为226.780m,返测值为226.735m;CD的往测值457.235m,返测值为457.190m。
问这两段距离哪一段的丈量结果更精确?为什么?4、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325.63米,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2000,则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5、什么是直线定向?什么是坐标方位角?已知:αAB=76˚20΄,βB=183˚48΄,β1=211˚06΄,β2=151˚42΄求:αB1、α12、α231、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什么最可靠?2、中误差计算公式 与 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3、何谓极限误差?为何选用3m 代表极限误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相对中误差?4、用J6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四个测回,其观测值为:168°32´12″、168°31´54″、 168°31´48″、 168°32´00″,试求观测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1、测量与地图学是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及地面点的点位的?
2、试述高斯投影规律?
3、什么是水平角?根据下面观测值计算水平角?
盘左:A 0 03 24 B 79 20 30
盘右:A 180 03 36 B 259 20 48
4、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水平距离,AB的往测为226.780m,返测值
为226.735m;CD的往测值457.235m,返测值为457.190m。
问这两段距离哪一段的丈量结果更精确?为什么?
5、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325.63米,要求量距的相对误
差为1/2000,则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作业二
1、水准仪的构造应满足哪些条件?
2、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前、后尺大概等距处?是否一定要安置在前、后尺的连线上?
3、高差计算(单站)
已知:H A =37.624m, a = 1.318m,b = 2.657m
计算:H B
4 高差计算(设转点),已知H A =37.624m,观测时在A、B点之间设了两个转点,读数分别如下:
a1 = 1.348m, b1 = 1.627m;
a2 = 1.082m, b2 = 2.631m;
a3 = 0.947m, b3 = 1.465m;
计算:H B
5、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并予以改正。
作业三
1、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什么最可靠?
2、中误差计算公式 与 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何谓极限误差?为何选用3m 代表极限误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相对中误差?
4、用J6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四个测回,其观测值为:168°32´12″、168°31´54″、 168°31´48″、 168°32´00″,试求观测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在三角形ABC 中,直接观测了∠A 和∠B ,其中误差M A =±3″,M B =±4″。
求由∠A 、∠B 计算∠C 值的中误差?
6、设对某个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精度分别对它进行了10次观测,求得每次观测所得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为
第一组:+3″,-2″,-4″,+2″,0″,-4″,+3″,+2″,-3″,-1″; 第二组:0″,-1″,-7″,+2″,+1″,+1″,-8″,0″,+3″,-1″; 试求这两组观测值各自的中误差,并指明哪组观测值精度更高?
n m ][∆∆±=1
][-±=n v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