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三节.docx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第三节.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1.图1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图1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________,它们打点的方式________,电磁打点计时器靠振针和复写纸打点,电火花计时器靠________________打点.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因而实验误差________.3.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打过点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2根据量出A、D间的距离s和时间间隔t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v=st.用这个速度代表纸带经过B点时的__________,如果t再小一些(如A、C之间或A、B之间)用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会________.4.数字计时器也是记录时间的仪器,数字计时器与________连接组成计时装置.光电门一边安装________装置,另一边安装光线________装置,当光线被挡住时,数字计时器______计时,当物体离开光线时________计时.5.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6.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这些小点不能表示出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打点计时器的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________内发生________的仪器,它使用______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______ 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_____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________再把套在定位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______.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______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______上下振动.如果物体带动纸带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______.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________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________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接在______电源上,电压为______ V,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时间打一次点,并且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____,实验误差较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周期决定于()A.交变电压的高低B.交变电流的频率C.永久性磁铁磁性的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知识点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3.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的事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将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方法技巧练】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4.如图3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_ m/s,v C=________m/s,v D=________m/s.图31.(双选)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可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前后两次打点之间,只要时间间隔很短,完全可以在前一次打完点后不关闭电源B.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打点计时器每打两次点的时间间隔相等C.纸带通过电火花计时器时,不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D.电火花计时器是一种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先进的计时器,因此,使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结果一定比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基本一样B.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压一样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频率是一样的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3.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错误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4.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T=0.1 s,t=NTB.T=0.05 s,t=(N-1)TC.T=0.02 s,t=(N-1)TD.T=0.02 s,t=NT5.(双选)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从第一个点开始选取整条纸带B.根据情况选取点迹清晰的部分纸带C.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 sD.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1) s题号12345答案6.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4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图47.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 V,当电源的工作频率是50 Hz时,它打点间隔是________ s.一个同学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测出相邻各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99 cm,BC=3.01 cm,CD=4.00 cm,DE=4.00 cm,EF=4.01 cm,FG=4.98 cm,GH=6.01 cm,HI=3.98 cm,由以上数据可知该小车的运动特点是(需说明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8.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6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图6(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课前预习练1.①接线柱②线圈③永久磁铁④振片⑤振针⑥限位孔⑦复写纸⑧纸带2.相同不同电火花和墨粉较小较小3.瞬时速度更精确4.光电门发光接收开始停止5.C 6.C7.B课堂探究练1.时间位移交流60.02 s限位孔上面振片振针位移电火花纸盘轴交流2200.02 s小小2.B3.A[A选项中,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但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是把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而电火花计时器,是把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若用一条纸带时,是把墨粉纸盘放在纸带的上面).B选项中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这样可以保证让尽可能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能较好地控制实验进行,B正确.C选项中拉动纸带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能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C 正确.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计时器的移动,实验前都要先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4.0.26 0.30 0.34解析 v B =s AC 2T =52.00×10-32×0.1m/s =0.26 m/sv C =s AD -s AB 2T =(84.00-24.00)×10-32×0.1m/s =0.30 m/sv D =s AE -s AC 2T =(120.00-52.00)×10-32×0.1m/s =0.34 m/s课后巩固练 1.BD 2.B3.C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的位置,而点的个数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点间的距离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4.C [电源频率f =50 Hz ,则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 =1f =150s =0.02 s ,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有N -1个时间间隔即t =(N -1)T ,C 正确.] 5.BD6.0.10 m/s 0.27 m/s解析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1=d Δt 1=0.03 m0.29 s=0.10 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2=d Δt 2=0.03 m0.11 s=0.27 m/s.7.交流220 0.02①小车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②小车在CF 段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运动,因在同样的计时间隔内的位移近似相等. 8.(1)0.68 m/s (2)0.83 m/s解析 (1)0到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 =s t =2.80+4.40+5.96+7.57+9.10+10.716×(0.02×5)×10-2 m/s =0.676 m /s≈0.68 m/s(2)当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3~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v 4=s 35t 35=7.57+9.102×(0.02×5)×10-2 m/s =0.834 m /s≈0.83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教课目】1.理解点的观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物体在什么状况下能够看作点,知道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广泛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照系的观点.知道同一物体不同的参照系,察的果可能不同,往常参照系,要考研究的方便。

3.学会在参照系上成立坐系来定量确立物体地点以及地点的化。

【要点点】要点:点观点的理解,物体能够看作点的条件;研究,如何取参照系。

点:什么状况下能够将物体看作点。

【教课程】自然界的全部物体都在不断地运,江河奔腾不息,儿自由翔,高速行,火箭射,天体运,子核运⋯⋯物体的空地点随的化,称机械运,称运。

按物体上各部分的运状况能否同样可以将运分平(物体上各点的运状况都同样)和(物体上各点以某一点运);依据物体的运迹又能够将运分直运和曲运。

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律的分支叫做力学。

了描绘物体的运,我第一要来学几个有关的观点。

(板)(一)物体和点“ 点”的引入: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的运是比复的。

比方:子在天空中翔,身体各部分的运状况其实不一,身体向前行,翅膀在上下拍;人在向前奔跑的候,不躯干在向前运,手臂也在前后。

要正确地描绘些物体的运得比困。

但我必定要将物体各部分运状况都描绘清楚?不必定。

当我要研究子或人的运快慢的候,能够忽视翅膀和手臂的运,将它“ ” 一个只有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而我所要研究的并无太大的影响。

了使研究的化,能够,将物体当作一个只有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1.点:用来取代物体的有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2.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其实不存在。

但不同于几何中的点(本P11左下角)3.作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所研究的的影响可忽视不。

例 1:在下述中,能把研究象看作点的是()A.研究地球太阳公一周所需的B.研究地球的自运C.研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的速度D.研究火通江大所需的E.正在行花滑冰的运F.研究比球的旋例 2:以下对于点的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假如体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B.只假如量很小的物体都可当作点C.只有低速运的物体才可当作点,高速运的物体不行看做点D.因为所研究的不同,同一物体有能够看做点,有不可以看做点(例:研究地球公,能够把地球点;而研究地球的自,就不可以将地球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3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3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3 动量守恒定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动量守恒的判断1.(经典题)(2024江苏无锡期中联考)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 A∶m B=4∶3,它们原来静止在足够长的平板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地面光滑。

当弹簧被突然释放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则有()A.A、B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B.A、B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否相等不确定C.最终稳定时小车向右运动D.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2.(2024江苏苏州期中)如图所示,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着绳的小球拉开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A.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也向左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C.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的速度不为零D.在任意时刻,小球和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都为零)3.(2024山东济南普高联考)如图所示,A、B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C以一定的速度v0向右从A的左端射入,穿过木块A后进入木块B,最后从B的右端射出,在此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子弹C在木块A中运动时,A、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当子弹C在木块B中运动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当子弹C在木块A中运动时,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D.当子弹C在木块B中运动时,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4.(2024广东深圳期中)建筑工地上常用打桩机把桩打入地下。

电动机先把重锤吊起一定的高度,然后由静止释放,重锤打在桩上,接着随桩一起向下运动直到停止。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锤与桩的撞击过程中,重锤和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重锤随桩一起向下运动过程中,重锤和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整个运动过程中,重锤和桩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整个运动过程中,重锤所受合外力冲量为零题组二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5.(2024河北邢台四校联考)如图所示,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一辆质量为km的滑板车上,小孩与滑板车一起在光滑的水平路面上以速度v0匀速运动,突然小孩相对地面以速度1110v0向前跳离滑板车,滑板车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10,但方向不变,则k为()A.15B.16C.19D.1116.(2024浙江温州期中)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A、B,小球A以速度v0向右运动时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A球速度反向,大小为v04,B球的速率为v02,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A.3∶8B.8∶3C.2∶5D.5∶27.(教材习题改编)甲、乙两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突然两人掌心相碰互推对方,互推过程中两人相互作用力远大于冰面对人的摩擦力,若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以下正确的是() A.若m甲>m乙,则在互推的过程中,甲对乙的冲量大于乙对甲的冲量B.无论甲、乙质量关系如何,在互推过程中,甲、乙两人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C.若m甲>m乙,则分开瞬间甲的速率比乙的大D.若m甲>m乙,则分开后乙先停下来8.(多选题)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其右端固定有一立柱。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1.在平直的公路上,两辆汽车并排行驶。

甲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而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

根据大地为参照物,可以得出甲车向西运动,而乙车不动。

2.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指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无论物体的大小都可以看作质点。

3.正确的说法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物体的位移大小与路程大小不一定相同。

4.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而路程是10m。

5.正确的说法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不一定越大。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不一定越大。

6.正确的说法是: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7.正确的说法是: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并不意味着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并不意味着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8.正确的说法是: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则76km/h是火车经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而600m/s是子弹的瞬时速度。

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11.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1+v2)/2.12.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向,位移和路程都是10m。

13.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是不正确的。

14.t=2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15.图3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16.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17.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

18.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

19.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B。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2019人教统编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单元章节测试卷(1-4章)含答案解析

2019人教统编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单元章节测试卷(1-4章)含答案解析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章节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019人教统编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章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炮艇在湖面上匀速行驶,突然从船头和船尾同时向前和向后各发射一发炮弹,设两炮弹的质量相同,相对于地的速率相同,牵引力、阻力均不变,则船(不包含炮弹)的动量及船的速度在发射前后的变化情况是()A.动量不变,速度增大B.动量不变,速度不变C.动量增大,速度增大D.动量减小,速度增大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 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3.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个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的速率关系是()A.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v甲>v乙B.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甲>v乙C.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甲>v乙D.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都是v甲>v乙4.质量相等的三个物体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排成一直线,且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如图,具有初动能E0的第一号物块向右运动,一次与其余两个静止物块发生碰撞,最后这三个物体粘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动能等于()A.E0B.E0C.E0D.E05.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人分别站在车的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运动时()A.若小车不动,两人速率一定相等B.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C.若小车向左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D.若小车向右运动,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6.我国古代力学的发展较为完善.例如,《淮南子》中记载“物之功,动而有益,则损随之”.这里的“功”已初步具备现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下列单位分别是四位同学用来表示功的单位,其中正确的是()A.N•m•s﹣1B.kg•m2•s﹣2C.C•V•s D.V•Ω•s7.一炮艇总质量为M,以速度v0匀速行驶,从船上以相对海岸的水平速度v沿前进方向射出一质量为m的炮弹,发射炮弹后艇的速度为v′,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Mv0=(M﹣m)v′+mv B.Mv0=(M﹣m)v′+m(v+v0)C.Mv0=(M﹣m)v′+m(v+v′)D.Mv0=Mv′+mv8.A、B两球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图示的x﹣t图象记录了它们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其中a、b分别为A、B碰撞前的x﹣t图线,c为碰撞后它们的x﹣t 图线.若A球质量为1kg,则B球质量是()A.0.17kg B.0.34kg C.0.67kg D.1.00kg9.在同一匀强磁场中,α粒子(He)和质子(H)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则α粒子和质子()A.运动半径之比是2:1B.运动周期之比是2:1C.运动速度大小之比是4:1D.受到的洛伦兹力之比是2:110.“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11.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0﹣π﹣,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本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1:1B.1:2C.1:3D.1:612.一炮弹质量为m,以一定的倾角斜向上发射,达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方向水平.炮弹在最高点爆炸成两块,其中一块恰好做自由落体运动,质量为,则爆炸后另一块瞬时速度大小为()A.v B.C.D.0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0.39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块正上方有一个固定悬点O,在悬点O和木块之间连接一根长度为0.4m 的轻绳(轻绳不可伸长且刚好被拉直).有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g取10m/s2,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14.如图所示,光滑的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θ,长为L,质量为m小物块从斜面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运动的位移?15.如图所示,一砂袋用无弹性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砂袋处于静止状态,此后用弹丸以水平速度击中砂袋后均未穿出.第一次弹丸的速度为v0,打入砂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θ(θ<90°),当其第一次返回图示位置时,第二粒弹丸以另一水平速度v又击中砂袋,使砂袋向右摆动且最大摆角仍为θ.若弹丸质量均为m,砂袋质量为5m,弹丸和砂袋形状大小忽略不计,求两粒弹丸的水平速度之比为多少?1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m、长为L的木板右端紧靠竖直墙壁,与墙壁不粘连;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滑到木板左端,滑到木板右端时速度恰好为零;现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滑上木板左端,滑到木板右端时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以原速率弹回,刚好能够滑到木板左端而不从木板上落下,求的值.17.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A、B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A球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B球不带电,两球相距为L.从t=0时刻开始,在两小球所在的水平空间内加一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与A、B两球的连线平行向右,如图所示.A球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并与B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设两球间碰撞力远大于电场力且作用时间极短,每次碰撞过程中A、B之间没有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1)小球A经多长时间与小球B发生第一次碰撞?(2)小球A与小球B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B两球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3)第二次碰撞后,又经多长时间发生第三次碰撞?18.如图所示,在高1.25m的水平桌面上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木块,质量为0.1kg 的橡皮泥以30m/s的水平速度粘到木块上(粘合过程时间极短).木块在桌面上滑行1.5m后离开桌子落到离桌边2m 的地方.求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取10m/s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以炮弹和炮艇为系统进行分析,由动量守恒可知船的动量及速度的变化.【解答】解:因船受到的牵引力及阻力不变,且开始时船匀速运动,故整个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设炮弹质量为m,船(不包括两炮弹)的质量为M,炮艇原来的速度为v0,发射炮弹的瞬间船的速度为v.设v0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可得:(M+2m)v0=Mv+mv1﹣mv1可得,v>v0可得发射炮弹后瞬间船的动量不变,速度增大;故选:A2.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 两球在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可根据两球质量关系,碰前的动量大小及碰后A的动量增量可得出A 球在哪边,及碰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解答】解:光滑水平面上大小相同A、B 两球在发生碰撞,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P A=﹣△P B由于碰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负值,所以右边不可能是A球的,若是A球则动量的增量应该是正值,因此碰后A球的动量为2kg•m/s所以碰后B球的动量是增加的,为10kg•m/s.由于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那么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2:5故选:A3.【考点】动量定理.【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守恒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析:因系统动量守恒,故最终甲、乙动量大小必相等.谁最后接球谁的质量中包含了球的质量,即质量大,根据动量守恒:m1v1=m2v2,因此最终谁接球谁的速度小.答案:B4.【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三个物体粘成一个整体后共同体的速度,即可得到整体的动能.【解答】解:取向右为正方向,设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第一号物体的初动量大小为P0,最终三个物体的共同速度为v.以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于整个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0=3mv又P0=mv0,E0=联立得:=3mv则得:v=整体的动能为E k===故选:C5.【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AB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可求解.【解答】解:AB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 B+m车v车=0,A、若小车不动,则m A v A+m B v B=0,由于不知道AB质量的关系,所以两人速率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若小车向左运动,则AB的动量和必须向右,而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所以A的动量一定比B的大,故B错误,C正确;D、若小车向右运动,则AB的动量和必须向左,而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所以A的动量一定比B的小,故D错误.故选C6.【考点】功的计算.【分析】功的单位是焦耳,可以根据功的定义来解答.【解答】解:A、功的单位是焦耳,根据功的定义W=FL可知:1J=1N•m==kg•m2•s﹣2.故A错误,B正确;C、根据电功的公式:W=Pt=UIt,电压的单位是V,电流的单位是A,时间的单位是s,所以:1J=1V•A•s=1V•C.故C错误;D、根据电热的公式:Q=所以:1J=.故D错误.故选:B7.【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发射炮弹过程中动量守恒,注意根据动量守恒列方程时,要选择同一参照物,注意方程的矢量性、【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炮弹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有:,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8.【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x﹣t图象得到A、B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然后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注意矢量性.【解答】解: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碰撞前A球速度为:v1===﹣3m/s,B球速度为:v2=2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m/s;规定B球初速度方向为正,AB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解得:m2==0.67kg;故选:C.9.【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质子H和α粒子以相同的动量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均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可求得比较r、速度v及T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可以得到半径以及周期之比.【解答】解:C、两个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质量之比是4:1,所以:.故C错误;A、质子H和α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均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得轨道半径:R==,根据质子质子(H)和α(He)粒子的电荷量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1:4,则得:R He:R H=,故A错误;B、粒子运动的周期:,所以:.故B正确;D、根据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f=qvB,得:.故D错误.故选:B10.【考点】动量定理;功能关系.【分析】从绳子绷紧到人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开始时人的重力大于弹力,人向下加速;然后再减速,直至速度为零;再反向弹回;根据动量及功的知识可明确动量、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由于绳对人的作用力一直向上,故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由于人在下降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动量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B、在该过程中,拉力与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绳子的力一直做负功;但由分析可知,人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C、绳子恰好伸直时,绳子的形变量为零,弹性势能为零;但此时人的动能不是最大,故C错误;D、人在最低点时,绳子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受到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A.11.【考点】动量定理;洛仑兹力.【分析】曲线运动中,粒子的速度方向沿着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Kˉ介子衰变过程中,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故可知衰变后,π﹣介子反向飞出,π0介子沿原方向飞出,再根据介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可以列式求出Kˉ介子与π﹣介子的动量之比,再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分析.【解答】解:Kˉ介子与π﹣介子均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eBv=m,粒子动量为:P=mv=eBR,则有:P Kˉ:Pπ﹣=2:1,以K﹣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 Kˉ=Pπ0﹣Pπ﹣解得:Pπ0=3Pπ﹣,则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3;故选:C.12.【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炮弹在最高点水平,爆炸时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爆炸后另一块弹片的速度大小.【解答】解: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爆炸前动量为mv,设爆炸后另一块瞬时速度大小为v′,取炮弹到最高点未爆炸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爆炸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v= m•v′,解得:v′=v;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分析】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在木块从水平面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块在最低点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求出最小速度.【解答】解:当木块恰好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时,在最高点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M+m)代入数据解得:v1=2m/s,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得:(M+m)v2=(M+m)v12+(M+m)g•2L代入数据解得:v=2m/s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代入数据解得:v0=80m/s;答: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为80m/s.14.【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以小物块、斜面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动量守恒.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列式求解斜面体运动的位移.【解答】解:以小物块、斜面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因而水平动量守恒,到达最低点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水平动量守恒有:Mv﹣mv′=0且在任意时刻或位置v与v′均满足这一关系,加之时间相同,公式中的v和v′可分别用其水平位移替代,则上式可写为:M=m又由于l+l′=Lcosθ可得:斜面体运动的位移为l=Lcosθ.答:斜面体运动的位移为Lcosθ.15.【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子弹射入沙袋过程,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子弹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当他们第1次返回图示位置时,速度大小等于子弹射入沙袋后瞬间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结合求解.【解答】解:弹丸击中砂袋瞬间,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设碰后弹丸和砂袋的共同速度为v1,细绳长为L,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5m)v1,砂袋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6mgL(1﹣cosθ)设第二粒弹丸击中砂袋后弹丸和砂袋的共同速度为v2,同理有:mv﹣(m+5m)v1=(m+6m)v2=7mgL(1﹣cosθ),联解上述方程得=答:两粒弹丸的水平速度之比为.16.【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功能关系.【分析】小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先研究滑块在木块上向右滑动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到滑块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滑块与墙壁碰撞后,原速率反弹,之后,向左运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木板也向左运动,两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再对这个过程,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联立即可求解的值.【解答】解: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右滑时,由动能定理有:﹣fL=0﹣小滑块以速度v滑上木板到运动至碰墙时速度为v1,则由动能定理有:﹣fL=﹣滑块与墙碰后至向左运动到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选取向左为正方向、木板的共同速度为v2,则有mv1=(m+4m)v2由总能量守恒可得:fL=﹣(m+4m)上述四式联立,解得=答:物块刚好能够滑到木板左端而不从木板上落下应满足为.17.【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A与B碰撞的时间.(2)两球间碰撞力远大于电场力且作用时间极短,知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A与小球B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B两球的速度大小.(3)第一次碰撞后,小球A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B以v B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条件是:两小球位移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两球第二次碰撞后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发生第三次碰撞的时间.【解答】解:(1)小球A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L=a=解得:.(2)小球A与小球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设A球碰前速度为v A1,碰后速度为v A1',B球碰前速度为0,碰后速度为v B1',m v A1=m v A1'+m v B1'联立得:v A1'=0v B1'=v A1v A1=at1=所以:v A1'=0,v B1'=(3)第一次碰撞后,小球A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B以v B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条件是:两小球位移相等.设第二次碰撞A球碰前速度为v A2,碰后速度为v A2',B球碰前速度为v B2,碰后速度为v B2',v A2=at2=v B2=v B1'=.解得:v A2=at2=.m v A2+m v B2=m v A2'+m v B2'联立得:v A2'=v B2v B2'=v A2所以:v A2'=v B2'=第二次碰撞后,小球A做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B以v B2'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发生第三次碰撞的条件是:两小球位移相等.设第三次碰撞A球碰前速度为v A3,碰后速度为v A3',B球碰前速度为v B3,碰后速度为v B3',v B3=v B2'=2解得:即完成第二次碰撞后,又经的时间发生第三次碰撞,该时间不再发生变化.答:(1)小球A与小球B发生第一次碰撞所需的时间为.(2)小球A与小球B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B两球的速度大小分别是0,.(3)第二次碰撞后,又经发生第三次碰撞.18.【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分析】木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可以求出木块离开桌面时的速度;橡皮泥击中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块的速度;木块与橡皮泥一起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解答】解:木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s=v′t,在竖直方向:h=gt2,代入数据解得:v′=4m/s,橡皮泥击中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代入数据解得:v=5m/s,木块在桌面上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m)gx=(M+m)v′2﹣(M+m)v2,代入数据解得:μ=0.3;答: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2019人教统编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振动》测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00分。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

ν0-νt ν0+νt 2 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7.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当质点由A 点运动到B 点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C )
A .R R
B .2R 2R π
C .2R 2R π
D .R 2R π
8. 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 末的速度为9.3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5.5m/s ,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C )
A 、12.2m/s
B 、11.8m/s
C 、10m/s
D 、10.2m/s
9.关于速度、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CD )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加
B 、加速度增大,速度也一定增大
C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D 、物体加速度值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10.汽车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则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BC )
A 、 C 、s /t
B 、 D 、 1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 AD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νt -ν0 2。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姓名: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D .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 .位移是5mB .路程是5mC .位移大小是3mD .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由B 到C 的速度为,若,1v 2v BC AB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B .C .D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 .位移变化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 .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 2/)(21v v -2/)(21v v +)/()(2121v v v v +-)/(22121v v v v +1=t 2=t 2=t 4=t 2m/s 2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与答案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望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觉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探讨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确定不同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行能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确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确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确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确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确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确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动身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确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v1,由B到C的速度为v2,若AB 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2 B.(v1v2)/2 C.(v1v2)/(v1v2)D.2v1v2/(v1v2)12.如图是A、B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运动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方向C.物体B在最初3s内位移是10mD.物体B在最初3s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B.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相等C.平均速度改变量相等 D.位移改变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0起先由原点动身,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t1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t2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t2s时,质点回到原点D.t4s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未速度确定比初速度大2m/s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加速度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改变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确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确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确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确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该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改变率越来越小D.速度确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及第4小节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及第4小节

5.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而美国 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60 Hz,同样的纸带实 验,纸带长度、拉动纸带的速度完全相同,在 我国和美国两地区所得到的纸带上被打点的个 数( B ) A.一样多 B.在美国多 C.在我国多 D.不能确定
6.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则该质点( ) BD
答案 0.35
0.42 0.35
二、实验误差分析
例2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 纸带如图所示,这可能是因为( D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的电压不稳 C.电源的频率不稳 D.振针压得过紧
三、用图象表示速度
1.v-t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图象中的任一点表示某时刻的速度,得到速度-时间图象 (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一、纸带的处理方法
例1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 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 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 离为25 mm=0.025 m. 由公式v=得,vAC= m/s=0.35 m/s vAD= m/s≈0.42 m/s 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
答案
A-甲,B-丙,C-乙
v甲>v乙>v丙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打点计时器
1、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中所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 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3)

1.以下几个速度中,指刹时速度的是()A .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D.飞机腾飞时的速度为300 m/s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 3- 8 所示的限速标记,这是劝告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图 2- 3-8A .均匀速度的大小不得超出这一规定数值B.刹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出这一规定数值C.一定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仍是能够超出这一规定值的3.短跑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以8 m/s 的速度快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9 m/s,10 s 末抵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图 2- 3-9A . 9 m/sB . 10.2 m/sC.10 m/s D . 9.1 m/s4.2012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 3 分 40 秒 14 的成绩,夺得男子400 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 3.90 m/s,则他在400 米运动过程中的均匀速率约为()图 2- 3-6A . 2.10 m/sB . 3.90 m/sC.1.67 m/s D . 1.82 m/s5. (2013 ·高一中高一检测临)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依据照片所示情形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迫刹车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 秒 15!刘翔出人预料达成复出之战图 2-3-10A.当点燃火药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时,炮弹的加快度必定为零B.轿车紧迫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快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快度可能为零D.依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 栏竞赛中随意时辰的速度6.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 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 0,加快度a> 0,当加快度不停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A.速度不停减小,位移不停减小B.速度不停减小,位移不停增大C.速度不停增大,当a= 0 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停增大D.速度不停增大,当a= 0 时,位移达到最大值7.一个物体以恒定加快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辰速度的大小为 4 m/s,1 s 后的速度大小为 10 m/s,在这 1 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 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快度的大小可能小于 4 m/s2D.加快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8.(2012 郑·州高一检测 )物体做加快直线运动,已知第 1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6 m/s,第 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10 m/s,则该物体的加快度可能是()A . 2 m/s2B . 4 m/s2C.- 4 m/s2 D .- 2 m/s29.(2013 福·州三中高一检测)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 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刹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2- 3- 11 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地点由静止开释,获取了以下几组实验数据.图 2-3-11实验次数不一样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s-1) 速度 /(m ·s第一次Ⅰ0.230 44第二次Ⅱ0.174 64第三次Ⅲ0.116 62第四次Ⅳ0.058 50则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靠近小车车头抵达光电门时的刹时速度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靠近小车车头抵达光电门时的刹时速度A .①③B .②③C.①④ D .②④10.如图 2- 3- 12 龟的加快度是 ________.图 2-3-1211. 2012 年 8 月 25 日,在伦敦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中国队以3∶ 2 击败韩国队,夺得小组赛亚军.中国队与韩国队交手时,若是从韩国队飞来的排球拥有水平方向上的20 m/s 的速度,被击后球以原速率水平返回,球与王一梅的手接触时间为0.2 s,设 0.2 s 内排球的速度均匀变化,求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加快度.图 2-3-1312.小型轿车的“百公里加快的时间”是指轿车从静止开始加快到100 km/h 所用的最少时间,它与发动机的功率、车体的质量、传动机构的般配等要素相关,是反应汽车性能的重要参数.某种型号的轿车的百公里加快时间为13.2 s,则它的均匀加快度为多少?1、【分析】 因为刹时速度是对应于某一时辰或某一地点的,A 中对应行驶过程,不是 刹时速度;B 中对应于扣球时,则 B 正确;C 对应于枪膛内的过程,C 错误;D 中对应于飞机腾飞的时辰,故D 正确.【答案】BD2、【分析】 限速标记上注明的是该路段所同意的最大速度,此时指的是刹时速度,故B 项正确.【答案】 Bs 1003、【分析】 由均匀速度的定义知 v = t = 10 m/s = 10 m/s ,故 C 项正确. 【答案】 C行程,即 v =4004、【分析】均匀速率 v = 时间220.14m/s= 1.82 m/s.【答案】D5、【分析】 当点燃火药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时,炮弹的速度为零,但炮弹的加快度不等于零,选项 A 错误;轿车紧迫刹车时,速度很快减小到零,速度变化很快,加快度很大,选项 B 正确;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但速度可能没有发生变化, 速度变化量可能等于零. 加速度便可能等于零,选项C 正确;图中数据是刘翔达成110 m 栏运动所用的时间,可得出刘翔在 110 m 栏运动过程中的均匀速度,其实不可以获取随意时辰的速度,选项D 错误.【答案】BC6、【分析】 因为加快度减小到零的过程中, 物体加快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同样, 所以物体做加快运动,速度愈来愈大.当加快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位移愈来愈大.故C 项正确.【答案】C7、【分析】 当两速度方向同样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 v 0 =4 m/s ,v t = 10 m/s ,则 a =v t - v0= 10- 4 m/s 2 =6 m/s 2;当两速度方向相反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 v 0= 4 m/s , t 1v t =- 10 m/s ,则 a = v t - v 0 -10- 4 2 2t = m/s =- 14 m/s .1【答案】 BD8、【分析】 物体做加快直线运动,固然初、末速度的方向不知道,但方向必定是同样的.若 v 0= 6 m/s , v t = 10 m/s ,则 a = v t - v 0 2= 2 m/s ;若 v 0=- 6 m/s , v t =- 10 m/s ,则 at= v t - v 0 2 .故 A 、D 项正确. t =- 2 m/s【答案】 AD9、【分析】因为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 那么抵达光电门处的速度同样,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来看, 挡光片Ⅳ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最短,则它的宽度最小, 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也就越靠近小车车头抵达光电门处的刹时速度,所以D 正确.【答案】 Dv10、【分析】 由 a = t 知,v 2- v 1 - 2a = × 10 - 0t=m/s 2= 0.05 m/s 2.【答案】 0.05 m/s211、【分析】轿车的初速度 = 0,百公里加快测试的末速度v = 100 km/h =250m/s ,v 0t9所以,该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v = v t - v 0= 250 m/s ,由加快度定义式a = v 2509 得:a =9tm/s 2= 2.1 m/s 2【答案】2.1 m/s 2【答案】20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分析】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对排球有初速度 v 0= 20 m/s ,末速度 v =- 20 m/s ,时间 t =0.2 s ,排球被击打过程的加快度a = v -v 0=- 20- 20 m/s 2t=- 200 m/s 2.即击球过程中,加快度大小为 200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人教版最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3-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3-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2.【答案】C3.【答案】D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2()R r v t+=,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 →C ,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R r s R r v t t tπππ++===,是标量,无方向。

4.【答案】C 5.【答案】B【解析】设2AB x =,4BC x =,AB 的前、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t 和2t ,BC 段所用的时间是32t ,则13x t =,20.6x t =,33264t t x +=;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平均速度为1232AB BC v t t t +=++,联立方程,整理得 2 m/s v =,故选项B 正确。

6.【答案】C【解析】x 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所取时间段越短,其平均速度越接近P 点瞬时速度,则P 点的速度0.0221 m/s=2.21 m/s 0.01v =。

故选项C 正确。

7.【答案】C8.【答案】BD9.【答案】ACD【解析】A 对,B 错:若图中x 表示位移,纵坐标往复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置往复变化。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不为0。

C 、D 对:若图中x 表示速度,则2 s 末的纵坐标为0表示物体的速度为0,前2 s 纵坐标为正值表示速度沿正方向。

10.【答案】AC【解析】A 对:由所给图像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

B 错: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22126 m/s 3 m/s 2a -==。

C 对:6~7 s 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

D 错:10~12 s 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

11.【答案】(1)位置 时间 220 V 0.02(2)B C【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源,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要点解析及训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个点就是质点。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 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题目:1. 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 能不能能不能不能参考系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 以及怎样变化, 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2.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 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节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是时间轴上的一点, 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 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3. 以下各种说法中, 哪些指时间, 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 3秒末第3秒初第3秒内解析: 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 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 0 400米第三节速度速度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

解析: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指子弹经过枪口这个位置时的 速度,是瞬时速度,击中目标的速度也是和某一位置相对应, 是瞬时速度,A 错误;小球第 3 s 末的速度是指第 3 s 末这个时 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 错误;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 指从甲站到乙站这个过程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C 正确;某 运动员冲过终点的速度和终点位置相对应,所以是瞬时速度,D 错误。 答案:C
2.速度方向的表示方法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沿运动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物体的 速度就可用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取 正值,相反时取负值。
[典例1] [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
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 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 10 s 后甲、乙两
质点相距 60 m [解析]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故 A、
C 正确,B 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
10 s 内甲运动了 20 m,乙运动了 40 m,故 10 s 后甲、乙相距 60 m,
3.[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 v=ΔΔxt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 v 与运动的位移 Δx 成正比, 与运动时间 Δt 成反比 B.速度 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 Δx 和时间 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v=ΔΔxt 是计算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 正确;此 式说明速度可用位移 Δx 与时间 Δt 的比值来获得,并不能说速度 v 与位移 Δx 成正比,与时间 Δt 成反比,A 错误,B 正确;速度的 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D 正确。 答案:BCD

(人教版最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3

(人教版最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3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7小题为单选,8~10小题为多选。

多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落月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发送指令,“玉兔二号”顺利从着陆器登陆到月球表面进行探月工作。

利用着陆器可拍摄到“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的运动轨迹。

在研究“玉兔二号”运动轨迹时选择的参考系是()A.月球表面B.太阳C.中继星D.地球2.一种高速飞行列车利用磁悬浮技术及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阻力,并具有强大的加速能力及高速巡航能力,其最大运行速度可能达4 000 km/h。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 km,只要11.4 min就可到达,真是“嗖”的一声,人就到了。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A.“11.4 min”是时刻B.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 km,这个“路程”是个矢量C.可以求得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约为3 650 km/hD.若研究飞行列车经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3.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1-2所示。

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图1-2A.2()R rt+;()R rtπ+B.2()R rt+,向东;2()R rt+C.2()R rt+,向东;()R rtπ+,向东D.2()R rt+,向东;()R rtπ+4.如图1-3为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1-3A .1t ,时刻B 的速度比A 的速度小 B .2t ,时刻A 、B 速度方向相同C .12~t t ,这段时间,A 的平均速率小于B 的平均速率D .12~t t ,这段时间,A 的平均速度小于B 的平均速度5.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A 点经过B 点运动到C 点,如图1-4所示,已知2BC AB ,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 m/s 、0.6 m/s ,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 m/s 、6 m/s ,则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平均速度为( )图 1-4A .1 m/sB .2 m/sC .3 m/sD .5.9 m/s6.如图1-5所示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 点的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含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Δx Δt 可知 (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3.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火车以76 km/h 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路段B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 km/hC .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 km/h 注意车速”字样D .足球以12 m/s 的速度射入球门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图1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6.三个质点A、B、C,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且均无往返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方法技巧题组]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8.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9 m/s B.10.2 m/sC.10 m/s D.9.1 m/s9.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取金牌.叶诗文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她在比赛中()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C .平均速率大D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10.有一身高为1.70 m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 m 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动作,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60 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像高度为1.7×10-2 m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 m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冲刺时160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冲刺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11.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两地之间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20+302m/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12.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 ,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 ,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创新应用]13.如图3所示,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计指针在图中左图所示位置附近左右摆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3(1)图中A 、B 两处相距多远?其值是指A 、B 两处的路程还是位移大小?(2)图中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其值为多大?(3)假设汽车在A 、B 间按速度计中指针所指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由图中信息求出汽车从A 处行驶到B 处,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AD 2.BC 3.A4.ACD 5.D6.A7.CD8.C9.C10.0.2 m12 m/s11.见解析解析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则有:v=2x t=2xx20+x30=24 m/s.12.见解析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x,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x215 km/h=x30 km/h,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x2v=x2v,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需满足30 km/h=xt1+t2=xx30 km/h+x2v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13.(1)80 km路程(2)瞬时速度100 km/h(3)0.8 h。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一章第三节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一章第三节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它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D.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为瞬时速度的平均值B.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程,v是指瞬时速度C.瞬时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3.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3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是3mB.它在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是3m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3m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3m4.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

“金牌”一昼夜行500里,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金牌”的平均速度是()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5.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6.如图所示,表示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是()7.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 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m/s8.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度为v1,则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度v2=____________11.9某一施工队执行爆破任务,已知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 m远的安全地方去,导火索需要m才行。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答案.docx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第1节答案:1.BCD 2.D 3.CD 4.D 5.ABC 6.BD 7.ABC 8.ABC9.由于列车长度相对于大桥不能忽略不计,因此火车不能视为质点,解题时应计算车长.过桥的时间:t =L 1+L 2v =60 m +100 m 20 m/s =8 s .10.答案与解析:(1)如图所示.(2)t =4 s 时离坐标原点最远,距离为7 m.11.:0.5 m1.2时间位移1.C2.C3.AD4.B5.A6.D7.D8.D9.C 10.(1)7 cm O →A 7 cm (2)7 cmO →A 13 cm (3)0 20 cm (4)7 cm O →C 27 cm 11.-7 m -7 m12.(1)-20 m 0 30 m (2)20 m 30 m 50 m 方向都与x 轴正方向相同1.3运动描述答案:1.BCD 2.AB 3.BC 4.A 5.D 6.AB 7.瞬时 平均 8.12.5 14 14 9.变 π2 1 0 10.(1)0~1 h 内,客车沿正方向匀速前进40 km. 1~1.5 h 内,客车静止在40 km 处.1.5~3 h 内,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原出发点.(2)在0~1 h 内客车的速度为v 1=Δx 1Δt 1=40 km/h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1.5 h 内客车静止,故速度为v 2=0.1.5~3 h 内客车的速度为v 3=Δx 3Δt 3=0-403-1.5km/h =-26.7 km/h ,负号表示此时客车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整个过程中客车的总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为v =s t =2×403km/h =26.7 km/h.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0 26.7 km/h1.4 打点计时器答案:1.AB 2.AB 3.BC 4.AB 5.AC 6.C 7.0.10m/s 0.27m/s 8.答案:(1)ABDEC(2)纸盘轴 墨粉纸盘9.14.0s 2.1410.(1)v B =x AC 2T =52.0×10-32×0.1m/s =0.26 m/s (2)v C =x BD 2T =(84.0-24.0)×10-32×0.1m/s =0.30 m/s v D =x CE 2T =(120.0-52.0)×10-32×0.1m/s =0.34 m/s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0.26 m/s (2)见解析图1.5加速度答案1.A 2.CD 3.BD 4.C 5.AC 6.BCD 7.ACD 8.D 9.1 m/s 2 向西 1 m/s 2向东10.(1)6.61m/s 2 (2)9.26s11.加速度大小为2m/s 2或3m/s 2 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解析: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末速度v 可能与v 0方向相同,也可能与v 0方向相反, 当v 与v 0同向时a 1=v -v 0t =1-52m/s 2=-2m/s 2; 当v 与v 0反向时,a 2=v -v 0t =-1-52m/s 2=-3m/s 2, 所以加速度可能为-2m/s 2也可能为-3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下。

人教版本物理必修一试卷试题第一章第3节

人教版本物理必修一试卷试题第一章第3节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1.如图1所示,一辆小汽车从地点A 运动到地点B ,坐标系已成立好,则这辆小汽车在A 点的地点坐标为________m ,在B 点的地点坐标为________m ,从A 到B 的过程中坐标的 变化为________m. 图12.在x 轴上,质点的位移能够用坐标变化量 x 来表示, 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________,x的________表示位移的方向.3.速度是物体发生的________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________的比值,其公式为x,速v =t度的大小反响了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4.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t 或位移x 内的A __________.其公式为: ______.均匀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大略地描绘物体 ______________.均匀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 t 内发生的________相关.5.运动物体经过 ________的速度,叫刹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刹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__.刹时速度:__________的描绘物体的运动快慢. 刹时速度是矢量, 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地点时的 __________同样.6.以下速度中,指均匀速度的是 ( ).汽车经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B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由公式 v = xt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必定越大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8.以下对于刹时速度和刹时速率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刹时速度能精准地描绘质点运动的快慢B.刹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辰或某一地点的速度C.刹时速度的大小叫刹时速率D.刹时速率等于行程与时间的比值9.相关刹时速度、均匀速度、均匀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刹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地点或某一时辰的速度B.均匀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均匀速率就是均匀速度的大小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均匀速度是指物体经过的行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知识点一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观点规律练】.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均匀速度就是速度的均匀值,它只有大小没有1.以下对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方向,是标量C.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口射出,v1和v2均指均匀速度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辰(或某一地点)的速度,叫刹时速度,它是矢量2.以下对于刹时速度和均匀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辰的刹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必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辰的刹时速度必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随意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辰的刹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随意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必定不等于它某一时辰的刹时速度3.平时生活中,对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我们都称“速度”.以下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刹时速度?()A.网球竞赛中发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罗迪克曾在戴维斯杯半决赛中发球时速达到249km/h千米,近几年还没有人超越B.经加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C.因为堵车,在地道内的车速仅为m/sD.返回地面的“神舟七号”飞船以4m/s的速度落地E.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知识点二均匀速度的计算4.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在某一时辰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必定运动了3mB.物体在某1s内的均匀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必定是3mC.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必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均匀速度是3m/s,则物体在发生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必定也是3m/s5.某同学在百米竞赛中,以6m/s的速度快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m/s,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辰即t1=s时的速度为m/s,最后以m/s的速度冲过终点,他在百米竞赛中均匀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知识点三速度和速率6.对于各样速度和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速率是刹时速度的大小B.均匀速率是均匀速度的大小C.速度是矢量,均匀速度是标量D.均匀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7.甲、乙两质点在同向来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址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方法技巧练】一、均匀速度大小的计算方法8.某人登山,从山脚爬到山顶,而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均匀速度为v1,下山的均匀速度为v2,则来回的均匀速度的大小和均匀速率是()A.v1+v2v1+v2B.v1-v2v1-v2,22,22 v1-v2D.0,2v1v2C.0,v1+v2v1+v29.一辆汽车沿笔挺的公路行驶,第1s内经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经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经过15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先2s内的均匀速度和这4s内的均匀速度各是多少?二、应用位移—时间关系图象剖析物体的运动10.图2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在同向来线上运动的x-t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即为计时的起点,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同时出发B.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方x0处C.甲、乙运动方向不一样D.甲在途中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1.图3如图3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1.对于速度的说法,以下各项中正确的选项是().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速度描绘物体的地点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地点变化大C.速度越大,地点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只需每秒位移同样,必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等于刹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行程相等3.在以下各样速度中表示均匀速度的是()A.赛车飞腾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m/s4.对于均匀速度的以下说法中,含义正确的选项是()A.汽车出发后10s末的均匀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间的均匀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必定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和的一半5.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辰的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辰以后的s内的位移必定是1mB.在这一时辰以前的s内的位移必定是1mC.在这一时辰以前的1s内的位移可能是10mD.从这一时辰起此后的10s内的位移可能是80m6.图4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抵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4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度同样B.B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度方向与随意时辰刹时速度方向同样C.抵达M点的瞬时速率必定是 A的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率同样7.如图5所示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s和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取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5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均匀速度约为m/sC.100m决赛中的均匀速度约为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m/s8.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获取的照片如图6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均匀速度是()图6A.m/sB.m/sC.m/s D.没法确立9.图7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向来线上运动,则必定会相遇C.t1时辰甲、乙相遇D.t2时辰甲、乙相遇题号123456789答案10.图8某同学礼拜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见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见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8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v2=_________,v3=________.11.世博会观光者估计有7000万人次,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重点.当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结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如图9所示.它的时速可达432km/h,能在7min行家驶31km的全程.则该车的均匀速率约为多少?图912.图10如图10所示,一修路工在长x=100m的地道中,忽然发现一列火车出此刻距右地道口200m处,修路工所处的地点恰幸亏不论向左仍是向右均能安全离开危险的地点,问这个地点离地道右出口的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起码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13.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均匀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20+30m/s=25m/s,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何?应当如2何解?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课前预习练1.100-200-3002.大小正负3.位移时间-4.均匀速度v=x均匀快慢程度运动的快慢位移t5.某个地点速率能够正确运动方向6.A7.C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但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可以误以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确.]8.C、D正讲堂研究练1.AD [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均匀速度指质点运动的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绘变速直线运 动的均匀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均匀值,它也是矢量,故B 不对;C 中v 1、v 2对应某一位 置,为刹时速度,故C 不对;D 为刹时速度的定义,正确.] 2.AC [因为各时辰的刹时速度都等于零,即物体静止,所以均匀速度也必定等于零,故A 正确;物体从某点沿一曲线运动又回到原出发点,则均匀速度为零,但各个时辰的刹时速度 不为零,故B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包含大小、方向),均匀速度与刹时速度相等, 故C 正确;因为运动状况不确立,一段时间的均匀速度可能等于某时辰的刹时速度,故D 错误.] 评论(1)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辰的速度称为刹时速度,刹时速度与地点、时辰对应;均匀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对应. 3.BC ADE4.B5.8分析 此题中隐含条件是“百米竞赛”,所以x =100m .“全程的中间时辰t 1=s ”,所以全程时间 t =2×s =s .所以均匀速度 v = x = 100t m/s =8m/s.评论(1)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求均匀速度时,重要扣定义找位移及该位移对应的时间,不要仅凭想自然来假造公式;均匀速度与时间相关,不一样时间内的均匀速度一般不同样,所以,对均匀速度要明确指 出是哪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当质点在各区段以不一样速度运动时,全程的均匀速度一般不等于各区段上速度的算术均匀值.6.A[速率是刹时速度的大小,但均匀速率其实不是均匀速度的大小,它是行程跟时间的比值,均匀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而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刹时速度的方向一致. ] 7.ACD9.m/s 15m/s分析前2s 时间为2s ,位移为(5+20)m ,前4s 时间为 4s ,位移为(5+20+20+15)m.依据均匀速度的定义式得x 1+x 2 5+20v 1=t 1+t 2 = 1+1 m/s =m/s , x 1+x 2+x 3+x 4 5+20+20+15 m/s =15m/s.v 2= =1+1+1+1t 1+t 2+t 3+t 4-xv =方法总结 计算均匀速度的大小重要扣均匀速度的计算公式 t ,计算中只需找到位移的大小和所对应的时间,即可代入公式进行求解.10.C[在x -t 图象中,图象开始时的横坐标表示初始时辰,纵坐标表示初始地点,甲、乙从计时开始同时出发,A 对;甲出发时在原点,乙出发时在距原点的正方向x 0处,B 对;斜率表示速度,乙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0~t 1和t 2~t 3沿正方向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但t 1~t 2斜率为零,即在途中停止了一会儿, D 对,只有C 不正确.]11.ACD [剖析题图可知:AB 段表示汽车静止;BC 段表示汽车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8m ,v BC =x 1=12-4m/s =4m/s ;CD 段表示汽车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t 13-1 发生的位移为-12m ,v CD =x 2=0-12m/s =-6m/s ,负号表示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t 2 5-3方法总结 在x -t 图象中,图线反应了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t 轴上方的位移 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同样;t 轴下方向移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 向相反.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为正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 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课后稳固练 1.AD2.BCD[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每秒位移同样,但反过来每秒位移同样,却不必定速度一直不变,不必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 项错误;因为匀速直线 运动是单向的直线运动,且速度恒定,所以B 、C 、D 正确.] 3.BD[均匀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腾某栏杆时的速度为 80m/s ,对应的是某一时辰的速度不是均匀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 快车的速度 可达100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是均匀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000m/s ,对应的是某一时辰的速度不是均匀速度;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是均匀速度.] 4.C1AD5×10 -2=8.C [小球从A 到D 的位移AD =5cm ,时间t =3×10s ,所以v =t3 m/s10m/s.]9.ABC [从图象能够看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方向相反,若二者在同向来线上运动,二者必定会相遇,在t 1时辰,甲、乙走开参照点的位移(矢量)同样,即二者在同一地点上,所以二者相遇,应选A 、B 、C.]10.15km/h 15km/h -30km/h.分析 由x -t 图象知第一阶段的速度x 1v 1= =15km/h第二阶段的速度 v 2=v 1=15km/h第三阶段的速度 -30km/h =-30km/h. v 3=x 3=1 t 311.m/s3分析均匀速率v =s =31×10m/s =m/st7×6012.40ms ,火车速度设为 v ,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设为nv分析 设这个地点离地道右出口的距离为 当他向左跑时,依据时间相等列出的方程为:300=100-sv nv当他向右跑时,依据时间相等列出的方程为:200=sv nv 联立解得:s =40m ,n = 13.看法析 分析 从均匀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剖析, 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犯了均匀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均匀速度 (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而是速度的均匀值.正 2x=x 2x确的解法应当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 ,则有:v =t+x =24m/s2030。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2018年2月4日晚,台湾花莲1小时内发生12起地震,其中7起达到4级以上。

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钻井平台正上方,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直升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伤病员B.直升机C.钻井平台D.直升机驾驶员答案 A解析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救生员抱着的伤病员,直升机、钻井平台、直升机驾驶员都相对于救生员向下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2.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答案 A解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滑冰的快慢时,运动员的形状对研究的问题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能看成质点,A正确;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时,运动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C错误;同理,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花样动作时,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D错误。

3.金丽温高铁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时空距离。

金华到温州线路全长188千米,从丽水乘坐动车到杭州只需要1小时34分,最高时速可达30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小时34分是指时刻B.全长188千米指位移C.300 km/h指瞬时速度D.300 km/h指平均速度答案 C解析1小时34分是时间间隔,A错误;全长188千米是铁路线的长度,是路程,B错误;最高时速可达30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C正确,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1.图1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图1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________,它们打点的方式________,电磁打点计时器靠振针和复写纸打点,电火花计时器靠________________打点.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因而实验误差________.3.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打过点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2根据量出A、D间的距离s和时间间隔t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v=st.用这个速度代表纸带经过B点时的__________,如果t再小一些(如A、C之间或A、B之间)用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会________.4.数字计时器也是记录时间的仪器,数字计时器与________连接组成计时装置.光电门一边安装________装置,另一边安装光线________装置,当光线被挡住时,数字计时器______计时,当物体离开光线时________计时.5.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6.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这些小点不能表示出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打点计时器的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________内发生________的仪器,它使用______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______ 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_____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________再把套在定位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______.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______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______上下振动.如果物体带动纸带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______.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________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________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接在______电源上,电压为______ V,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时间打一次点,并且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____,实验误差较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周期决定于()A.交变电压的高低B.交变电流的频率C.永久性磁铁磁性的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知识点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3.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的事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将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方法技巧练】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4.如图3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_ m/s,v C=________m/s,v D=________m/s.图31.(双选)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可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前后两次打点之间,只要时间间隔很短,完全可以在前一次打完点后不关闭电源B.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打点计时器每打两次点的时间间隔相等C.纸带通过电火花计时器时,不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D.电火花计时器是一种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先进的计时器,因此,使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结果一定比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基本一样B.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压一样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频率是一样的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3.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错误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4.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T=0.1 s,t=NTB.T=0.05 s,t=(N-1)TC.T=0.02 s,t=(N-1)TD.T=0.02 s,t=NT5.(双选)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从第一个点开始选取整条纸带B.根据情况选取点迹清晰的部分纸带C.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 sD.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1) s题号12345答案6.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4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图47.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 V,当电源的工作频率是50 Hz时,它打点间隔是________ s.一个同学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测出相邻各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99 cm,BC=3.01 cm,CD=4.00 cm,DE=4.00 cm,EF=4.01 cm,FG=4.98 cm,GH=6.01 cm,HI=3.98 cm,由以上数据可知该小车的运动特点是(需说明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8.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6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图6(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课前预习练1.①接线柱②线圈③永久磁铁④振片⑤振针⑥限位孔⑦复写纸⑧纸带2.相同不同电火花和墨粉较小较小3.瞬时速度更精确4.光电门发光接收开始停止5.C 6.C7.B课堂探究练1.时间位移交流60.02 s限位孔上面振片振针位移电火花纸盘轴交流2200.02 s小小2.B3.A[A选项中,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但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是把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而电火花计时器,是把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若用一条纸带时,是把墨粉纸盘放在纸带的上面).B选项中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这样可以保证让尽可能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能较好地控制实验进行,B正确.C选项中拉动纸带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能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C正确.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计时器的移动,实验前都要先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4.0.26 0.30 0.34解析 v B =s AC 2T =52.00×10-32×0.1m/s =0.26 m/sv C =s AD -s AB 2T =(84.00-24.00)×10-32×0.1m/s =0.30 m/sv D =s AE -s AC 2T =(120.00-52.00)×10-32×0.1m/s =0.34 m/s课后巩固练 1.BD 2.B3.C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的位置,而点的个数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点间的距离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4.C [电源频率f =50 Hz ,则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T =1f =150s =0.02 s ,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有N -1个时间间隔即t =(N -1)T ,C 正确.] 5.BD6.0.10 m/s 0.27 m/s解析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1=d Δt 1=0.03 m0.29 s=0.10 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2=d Δt 2=0.03 m0.11 s=0.27 m/s.7.交流220 0.02①小车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②小车在CF 段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运动,因在同样的计时间隔内的位移近似相等. 8.(1)0.68 m/s (2)0.83 m/s解析 (1)0到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 =s t =2.80+4.40+5.96+7.57+9.10+10.716×(0.02×5)×10-2 m/s =0.676 m /s≈0.68 m/s(2)当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3~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v 4=s 35t 35=7.57+9.102×(0.02×5)×10-2 m/s =0.834 m /s≈0.83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