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idworks三维造型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造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三维造型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11级本科五班
学号 201115310258
指导教师
目录
任务一: 麦克风基座成型模具的建模 (3)
1、设计题目 (3)
2、设计分析 (3)
3、零件的建模 (3)
3.1麦克风基座零件的建模 (3)
3.2话筒基座上模零件的建模 (8)
3.3话筒基座下模零件的建模 (11)
4、装配体建模 (12)
任务二: 三通接头设计 (14)
1、设计题目 (14)
2、设计分析 (14)
3、零件的建模 (14)
任务三: 千斤顶的零件、装配以及工程图设计 (16)
1、设计题目 (16)
2、设计分析 (16)
3、零件的建模 (16)
3.1底座零件建模 (17)
3.2螺旋杆零件的建模 (20)
3.3铰杠零件的建模 (22)
3.4螺钉零件的建模 (22)
3.5顶垫零件的建模 (22)
4、装配体建模 (24)
5. 千斤顶工程图设计 (25)
致谢 (27)
任务一: 麦克风基座成型模具的建模
1. 任务说明
1、分析装配体或装配图;
2、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零件和装配体进行建模;
3、用软件生成零件图,设计分析、零件建模分析和过程。
2. 任务分析
首先生成麦克风基座零件,然后再做模具,先做下模,再做上模。
3. 零件建模
3.1 麦克风基座零件的建模
步骤1:确定话筒基座轮廓草图,分别画出R22的圆弧,直线长度分别为竖直15,水平22。
步骤2:旋转成实体
步骤3:绘制倾斜直线,主要参数如图所示
步骤4:对实体进行切除拉伸,完全贯穿,反侧切除
步骤5:倒圆角,半径为2mm,选择圆角边线,切线延伸
步骤6:绘制草图,选择草图基准面,两侧对称切除拉伸50mm,形成话筒槽
步骤7:对实体进行抽壳,厚度为10mm,选择移除面,进行多厚度设定
步骤8:选择基准平面,进行草图绘制,画直径为10mm的圆,绘制其他图形,具体尺寸见图
步骤9:草绘图为基准,两侧对称切除拉伸50mm,形成实体
步骤10:绘制底圆直径20mm,形成成筋,设置参数,厚度为1mm,拉伸方向垂直于草图,其余默认
步骤11:绘制小圆,并进行拉伸,形成凸台,再绘制最小圆,进行切除拉伸,完成以后,进行倒圆角结果如图
步骤12:形成话筒基座
3.2 话筒基座下模零件的建模
步骤1:制作下模,首先拔模分析,指定分析类型为面分类,选取上视基准面作为拔模方向,接着设置拔模角度为1°
步骤2:按住Shift 键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取特征项目,然后右击选取压
缩,使操作暂时回到最初的绘制状态进行压缩
步骤3:修改尺寸,把竖直直线尺寸改为14,其余不变
步骤4:修改抽壳尺寸,把上表面(包括实体曲面)它们的厚度由原来的1.5mm 改变成3mm,其他实体面的厚度与设置保持不变解除压缩
步骤5:修改圆角,先清除圆角特征管理器中的所有选项,然后再在视图绘制窗口中依次选取需要修改的实体边线作为新的圆角作用对象,圆角半径设为0.5mm
步骤6:筋的拔模,设置其拔模角度为1°,选取上视基准面,然后单击基准面工具,新建一个与被选取面等距离为14mm 的基准面
步骤7:再进行拔模分析
步骤8:选择分型线,设置拔模角度为1°,完成分型面,设置其属性30mm
步骤9:切削分割,使用矩形工具完成草图形体的绘制,然后退出草图的绘制模式,切削分割的属性设置,块大小为50mm、50mm
步骤10: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取实体(3)项目下的切削分割1[2],右击并在快捷菜单中选取插入到新零件命令。
到此为止,已经完成了模具下模的制作,完成下模
3.3 话筒基座上模零件的建模
步骤1:打开话筒基座,制作上模,退回开始操作
步骤2:进行曲面缝合,选取面–缝合1的边线,然后单击铸模工具栏中的(直纹
曲面)工具设置其属性,正交于曲面,距离30mm
步骤3:选择基准面,草图绘制,边长为60mm的正方形
步骤4:拉伸曲面,设置拉伸深度为40mm
步骤5:进行封顶,形成闭合实体
步骤6:选择分型面进行曲面裁剪,指定面–拉伸1为裁剪工具,选取移除选择方式
步骤7:把需要缝合的曲面缝合,选取实体(2)项目下的曲面–缝合2,右击并在快捷菜单中选取插入到新文件命令,完成上模
4. 装配体建模
步骤1:打开SolidWorks,新建文档,选择装配体
步骤2:插入话筒基座上模和下模
步骤3:进行配合装配
任务二: 三通接头设计
1. 任务说明
1、分析装配体或装配图;
2、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零件和装配体进行建模;
3、用软件生成零件图,设计分析、零件建模分析和过程。
2. 任务分析
三通接头只需完成一个接头的设计即可,剩余的可以进行阵列
3. 零件建模
步骤1:选择基准面,进行草图绘制,具体尺寸见源文件
步骤2:旋转成实体,在旋转类型下拉列表框内选择单向选项,旋转轴选择直线,在角
度文本框内输入“360°”
步骤3:选择基准面,草图绘制,旋转,在旋转类型下拉列表框内选择单向选项,旋转轴选择直线,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360°”,线性阵列,选择阵列方向1,在间距文本框内输入“6mm”,在实例数文本框内输入“3”,要阵列的特征选择“旋转5”
步骤4:选取基准轴,在特征中选择“圆周阵列”,均匀分布
步骤5:倒圆角,选中等半径单选按钮,在半径文本框内输入“1mm”,选择边线
步骤6:对实体抽壳,在厚度文本框内输入2mm,完成设计
任务三: 千斤顶的零件、装配以及工程图设计
1. 任务说明
1、分析装配体或装配图;
2、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零件和装配体进行建模;
3、用软件生成零件图和装配图,设计分析、零件建模分析和过程、装配体建模分析和
过程、工程图设计过程。
2. 任务分析
千斤顶工作原理:
千斤顶是简单起重工具,工作时,用可调节力臂长度的铰杠带动螺旋杆在底座的螺纹孔中作旋转运动,螺旋作用使螺旋杆上升,装在螺旋杆头部的顶垫顶起重物。
顶垫顶部均匀分布24个凹槽,增大顶垫与重物间摩擦力,防止滑动。
完成零件1——底座、零件2——螺旋杆,零件3——铰杠和零件4——顶垫的三维建模,对零件进行装配,生成零件1——底座的零件图和千斤顶整体装配图。
3. 零件建模
3.1 底座零件的建模
步骤1:确定底圆直径为80mm,拉伸成凸台,深度为10mm
步骤2:绘制直径为54mm的圆,在特征中选择“拉伸切除”,深度为4mm,去除多余实体
步骤3:选择基准面,绘制直径为40mm圆,拉伸形成凸台,深度为126mm
步骤4:拉伸切除,使其完全贯穿,并插入注解螺纹装饰线
步骤5:进一步“拉伸切除”,去除多余实体
步骤6:倒角,设置距离为2mm,角度为45°
步骤7:画开环轮廓,在特征中选择“筋”形成肋板
步骤8:在特征中选择“圆周阵列”,形成四个肋板,均匀分布在圆柱四周,底座建模完成
3.2 螺旋杆零件的建模
步骤1:确定基圆,直径为36mm,并拉伸凸台,深度为32mm
步骤2:绘制直径为16mm的小圆,拉伸凸台,深度为74mm,小圆柱拉伸深度为15mm,并在小圆柱体上“拉伸切除”,去除多余实体
步骤3:拉伸凸台,并在大圆柱体上“拉伸切除”,直径为12mm,形成贯穿内孔
步骤4:在大圆柱体上“拉伸切除”,利用阵列,形成与前一个垂直的贯穿内孔,并倒角
步骤5:在杆顶上钻孔,并在杆和杆顶加螺纹装饰线,完成建模
3.3 铰杠零件的建模
步骤1:确定底圆,直径为12mm
步骤2:拉伸凸台,并倒角,形成铰杠,建模完成
3.4 螺钉零件的建模
3.5 顶垫零件的建模
步骤1:确定基圆直径为64mm,并拉伸凸台,深度为10mm
步骤2:绘制小圆直径为36mm,拉伸高度为20mm,选取上、下表面边线进行放样
步骤3:绘制中间直径为16mm的圆,拉伸切除,形成通孔,对下表面切除拉伸深度为10mm,绘制凹槽进行拔模,设置参数,垂直阶梯拔模,角度为14°,选择边线,完成凹槽
步骤4:在特征中选择“圆周阵列”,凹槽数为24,完成建模
4. 装配体建模
步骤1:新建装配体零件,插入各零件
步骤2:零件间配合
首先底座与螺旋杆的配合,然后螺旋杆与铰杆配合,其次螺旋杆与顶垫的配合,最后顶垫与螺钉的配合,装配体建模完成,其图分别如图A、图B、图C、图D。
图A 图B
图C 图D
5. 千斤顶工程图设计
底座工程图
新建工程图,先选择标准图纸的型号A4,点击“插入”下拉命令“工程图视图”选“模型”,选择要插入的零件/装配体——底座,生成主视图,对主视图进行全剖得剖视图。
然后选注解中“模型项目”自动对各类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标注。
其次注明技术要求,最后编辑标题栏,完成底座图,如下:
千斤顶装配工程图
新建工程图,先选择标准图纸的型号A4,点击“插入”下拉命令“工程图视图”选“模型”,选择要插入的零件/装配体——千斤顶,生成主视图,对顶垫进行全剖得剖视图,进行局部剖视。
然后选注解中“模型项目”自动对各类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标注。
其次注明技术要求,最后编辑标题栏,明细栏完成千斤顶图,如下:
致谢
非常感谢左老师,左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三维造型课程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为了指导我们的三维造型课程设计,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同时,感谢老师和所有同学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能够掌握solideworks的操作和应用,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