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物体和手势模拟角•能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能够初步辨认角的大小二、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具:角模型、橡皮泥等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角的初步认识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所组成的。
2.让学生用手和物体模拟简单的角,并向他们解释角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例如窗户的角、桌子的角等,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特点。
2. 角的大小比较1.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角,并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用大、小、相等等词语描述角的大小关系。
3.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大、小、相等的角。
3. 角的实际应用1.让学生观察道路上的转角、车头的角等实际物体中的角。
2.让学生尝试用角来描述这些物体,加深对角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行收集生活中有关角的图片或事例,与同学分享。
2.提出更多关于角的问题,例如如何测量角的大小等,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
七、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能辨认不同大小的角,并掌握了角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
2. 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
2. 观察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二、探究1. 出示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角的性质,如大小、形状等。
4. 学生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应用1. 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
2. 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2.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角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概念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如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概念的形成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角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来感知角、认识角。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合集10篇)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合集10篇)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二、实物操作,探究新知(一) 找角1、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2、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2、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三) 认识角1、抽象出角的概念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三、比较角的大小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
(让学生说)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三、描角,想角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体验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人教版 (1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人教版 (19)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正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2. 角的大小3. 角的度量三、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2. 角的度量方法四、教学难点1. 角的大小的理解2. 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角的含义,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讲解角的大小,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是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3)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角的概念、大小及度量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避免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混淆。
2.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大小及度量方法,为后续学习角的分类、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
角的度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度量方法的教学策略1. 角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在讲解角的度量方法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角度单位“度”(°)。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3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
(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
”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熟悉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信心。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1课时认识角)(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三角板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我们的校园”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呢?(学生各抒己见。
)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课件出示角的顶点。
关于初中角的教案
关于初中角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和性质。
2. 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角的大小比较。
2. 角的分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角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角的定义。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角的性质,如角的度量、大小比较、分类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角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大小、设计图形等,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角的性质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练习环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应用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角的的概念和性质方面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认识角(2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认识角(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使学生能够辨别角的种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2. 角的种类3. 角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辨别角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剪刀、钟表、扇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2. 新课导入(1)讲解角的概念通过展示射线、直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种类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角,让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并学会辨别。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角,并尝试判断它们的种类。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3页的练习题。
(2)教师讲解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加深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P24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含有角,并尝试判断它们的种类。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初步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实践环节”这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优
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角;
2.能够用书画角。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角;
2.引导学生用书画角。
难点
1.角的定义和书画。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练习册、绘图纸、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角的了解;
2.引入角的概念,并提出角这个新名词。
第二步:讲解角(15分钟)
1.介绍角的定义;
2.用简单的图形示例来解释角。
第三步:角的绘制(20分钟)
1.让学生动手练习画不同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体会角的度量。
第四步:角的认识(10分钟)
1.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画的角;
2.引导学生总结角的特点。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练习;
2.思考在生活中找到角的例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角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角的画法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练习中加强引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篇1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
说说你认识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
可利用媒体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上出示这些角)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同桌交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1 认识角(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3.1 认识角(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组成,能识别生活中的角。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及组成2. 识别生活中的角三、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及组成2. 识别生活中的角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角。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各种角的实物,如剪刀、书本、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进而引出角的概念。
(2)讲解角的组成,让学生了解角由两条射线组成,这两条射线的起始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识别出生活中的角,并学会用角度来描述角的大小。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制作活动,如用硬纸片制作角,用绳子制作角等。
(2)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角,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角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角的概念、组成及识别方法的理解。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角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角,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3.1 认识角1. 角的概念: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角的组成:顶点、边。
3. 识别生活中的角:通过观察、操作,找出生活中的角。
角的分类(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角的分类(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和认识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活动,建立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将角分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角的度数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2.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角的模型或图片。
2. 学生准备铅笔、尺子和纸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角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索: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引导他们发现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和区别。
3. 讨论与分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尝试将角进行分类。
4. 指导与演示: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活动,演示如何正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角,并解释角的度数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5.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纸张上绘制不同类型的角,并尝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找出教室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介绍角的定义和特点。
2. 角的分类:展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图示进行说明。
3. 角的度数:解释角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展示。
作业设计1. 绘制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在纸张上绘制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标记它们的度数。
2. 观察与分类: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环境中寻找不同类型的角,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活动,学生能够建立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帮助他们理解角的度数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角的概念和分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角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5)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5)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角的定义和度量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绘制和测量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角的定义及度量概念的引入和讲解。
2.角的识别、绘制和测量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难点1.角的概念理解。
2.测量角时的准确度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角的绘制工具:尺子、直角器。
3.学生练习册和角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以课件或黑板为媒介呈现一些具有不同角度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探讨角的概念,引出今日课题。
第二步:讲解1.给出角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两条射线共同的起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的一边称为角的边。
2.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
3.示范如何用直角器绘制不同大小的角。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绘制角的练习,包括辨别角的大小和测量角的度数。
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相互合作,互相检查,提高准确性。
第四步:讲解角的性质1.介绍角的几个基本性质:直角、钝角、锐角。
2.示范如何用直角器判断角的大小。
第五步:巩固1.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绘制各种角,并测量其度数。
2.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批改。
五、课堂小结1.回顾今日课程要点,强调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练习,加深对角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练习题。
2.思考日常生活中角的应用场景,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掌握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角的内容,敬请期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这局部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根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根底上介绍角的各局部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教学目标确实定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拟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 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1)自学(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组成元素;2.能够用符号表示角;3.学会如何通过角的大小来比较大小;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及组成元素;2.角的符号表示;3.角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材;2.黑板、粉笔、书写笔;3.角度模型;4.角的图片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室内角度明显的物体引入角的概念,例如窗户上的木棂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角度物体观察并描述不同的角度。
2. 角的认识1.引入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线段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组成元素–角由两条线段(称为角的两边)和起点(称为角的顶点)组成。
3.角的符号表示–用字母表示角,如角A表示角的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角的大小来比较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会判断角的大小。
3. 实践演练1.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不同大小的角,并用符号表示;2.出示角度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角的大小;3.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并比较所绘制的角。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不同角度物体,并尝试用角的语言描述;2.让学生分组,在班级环境中寻找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记录。
五、教学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角绘制和描述情况进行评价;2.学生互评,分享自己在发现角方面的体会和困惑。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角度的判断和比较;2.观察家中或学校中的角度物体,尝试描述并记录不同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角的概念、组成元素及符号表示,培养学生从环境中发现和描述角的能力,为日后学习几何学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分类-人教版 (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分类-人教版 (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分类,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分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分类:直角、锐角和钝角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3. 角的度数与分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分类和特点2. 教学难点:角的度数与分类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角的兴趣。
2. 探究角的分类(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角可以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2)教师给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3.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教师给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让学生了解角的度数与分类的关系。
4.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分类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的实例,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角,与同学分享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角的分类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本教案为通用教案,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部分。
这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1. 直角的特点直角是指角的度数为90度的角。
直角的特点是两条边相互垂直,形成一个“L”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d
《角》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角的形成,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远程资源应用能力;
.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过程:
一、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
.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A
l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谁能从这些常用的物品中找出角?
.从射线引入
提问:
.昨天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演示:老师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
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l t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绕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所形成的,我们把叫做角的始边,叫做角的终边.
射线绕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形成什么角?平角
继续旋转,和重合时,形成什么角?周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标注名称)
()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或∠,读作:角或角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都在中间)
()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读作:角
()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或希腊字母,写作∠或∠α,读作:角或角α,如下图
()注:区别 “∠”和“<”的不同.
.强调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
长短无关.(射线无长度)
二、角的度量
学习角的度量
()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
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习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习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
所以 ″°′″
例、 把°′″用度表示
解:先把″化为分,
″ ( )′×′
′′′
再把′化为度,
′ ( )°×°
所以 °′″°
四、角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那么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回忆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①用度量的方法比较;②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启发学生得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①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如下图
―
―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在线段中,我们学过线段的中点,类似地,我们来看下面的图,如果∠∠,那么就叫做
∠的平分线,此时,∠∠∠,∠∠∠;像这样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
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五、总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想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