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说不痛苦都是假的,但其实最多的是辛苦。
下定决心准备考研是从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的,所以想说:只要努力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在这场考试中,我确实也发挥出了最佳实力,多少也算是逆袭,成功上岸。
对于开始的过程来说谁也做不到完美,所以只能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做最有效的提升,更要关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避免在不擅长的地方出现更大的问题。
话说回来,对于所有科目来说,付出与分数是成正比的,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学习!一定要掌握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努力用功才行!
对于备考策略,之前从很多学长学姐经验贴里学到的再加上自己这几个月的经验,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我不是什么大神级别的人,也不能够帮助自认为是学渣的孩子复习没几天就能逆袭成学神,但是我的这些经验对于跟我一样,资质普通的考生来讲应该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不鼓励大家去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学习的刻苦,都什么年代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比头悬梁锥刺股来的让人开心。
下面就讲讲我的备考经验吧,也希望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3)地震勘探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62)油气地质勘探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63)测井方法与技术
(803)地震勘探参考书目:
1.《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陆基孟、王永刚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
2.《勘探地震学》,[美]R.E.谢里夫,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地震数据处理方法》,李振春、张军华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
4.(862)油气地质勘探参考书目:
1.蒋有录,查明主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863)测井方法与技术参考书目:
1、《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
2、《矿场地球物理》,丁次乾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
3、《测井新技术培训教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测井重点实验室,石油工业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
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
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
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
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防止自己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
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回来发现老师讲的很有条理,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
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别抽出时间练习,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其实完型翻译这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
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读中的积累,挑出一些句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将不同的话题融汇到模板中,这样到考场上就算时间不够也可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真题如果你已经搞了三四遍了,思路也弄懂了,阅读中也没有陌生词汇了,我觉得那你可以开始做做模拟题,但是最重要还是真题,模拟题尽量少做。
做真题的要求:
1、每天做1篇真题阅读,并分析。
不建议一次性做完4篇,每天分析一篇,因为刚刚做完时对自己读文章的思考还记忆犹新,趁热打铁分析文章效果更好。
2、分析文章主要靠翻译。
个人比较喜欢手译,一边写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翻译的时候先找句子主干,然后找从句,结构理清楚再翻译每个部分,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把每部分的中文译文串起来。
3、第一遍做题目分析不是重点,主要怕分析完记住答案,影响后面刷题。
但完全不看题目也不现实。
做完题简单对一下答案,然后根据原文的翻译分析一下每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就好。
以上,就是我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但是经验始终都只是经验,只可以参考。
还是那句话: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则不能变。
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你的方向必须要正确。
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那条原则:大量->总结->重复。
考研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在进入强化冲刺阶段之后,高强度的学习和心里压力更是让很多学子身心疲惫!如何少走弯路,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呢?考研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最值得广大同学细心体会和学习。
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
专业课的参考书并不很多,当然,参考书少也就意味着题目会考得比较深入比较难,好在我本科打下的专业课基础相对比较牢固,所以学起来就没有那么吃力。
我专业课的复习是没有看视频的,只买了参考书目和一些辅导资料,有重难点笔记,历年真题详解,买回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先从看书开始,从五月份开始每天晚上8:00开始看专业课,看到9:50,这个阶段纯粹是看书,先把书逐字逐句看一遍,就像看一本喜欢的小说那样看,可以结合买的资料上的重难点一起看,我是边看边在书上圈圈划划,
1.理解地震勘探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勘探、地震波、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动力学、地震子波、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直达波、透射波、绕射波、射线理论、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斯奈尔定律、时距曲线(面)、时间场、几何地震学、虚震源原
理、临界角、视速度、层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叠加速度、采样定理、褶积模型、观测系统、组合、多次覆盖、CDP、CMP、CRP、NMO、DMO、静校正、动校正、多次波、剩余时差、水平叠加、偏移归位、地震分辨率、信噪比、调谐厚度、层位标定、亮点、水平切片、Fresnel 带、AVO、AVA、AVP、VSP、物理地震学等。
2.掌握地震勘探中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公式
地震频谱分析、不同类型波的时距曲线方程、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组合法、多次覆盖方法、海上地震勘探的方法、Dix 公式、水平叠加法、地震速度求取方法、基本偏移方法、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岩性解释方法等。
这都是我在看书时自己总结下来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也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等到书看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研究真题了,真题一定要反复反复反复研究。
做真题最起码能在以下方面帮助大家:
(1)只有做题,你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只有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你才会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还没有记牢。
根据问题的情境和你自己构建出的上下文进行调整,加深你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让知识在脑海中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知识体系。
(2)只有经过做题,你才能摸清楚出题老师可能会直接考察某个知识点,从而了解学校老师的命题习惯。
是重能力、重基础、还是重应用,重书本知识还是延伸扩展知识等等。
而且,通过做题你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同一个学校隔几年都会考,甚至每年都考。
这些反反复复考的知识点就是老师容易出题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预测出专
业课的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高频考点。
我是这样的,先看题目,看他喜欢考的知识点,然后看到一次记忆一次,并在一张白纸上写下那些爱考的知识点和理论,比如说:
1 、自激自收时间或零炮检距时间,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顶点。
2 、水平层状介质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3 、共反射点必定是共中心点。
4 、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5 、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沿着直线传播一定用时最短。
这些题我在备考过程中在研教新版的习题集上见过好多遍,通常出现在第一题当中,我就在笔记本上着重记下了这些题。
我看过真题发现考试题目并不都是非常难的题,也有一些比较基础的,比如:
这些题目都是我在研教新版习题集做过的一些原题,他们难吗?其实并不难,所以各位学弟学妹还是要打起精神,铆足了劲学习,对自己要有信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到了后期很方便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其实不光是专业课,多做题对公共课同样非常重要,多做几遍《木糖英语真
题手译》,反复钻研阅读和完型中出现的长难句,对比较难的语法句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剖析,对我们提高阅读理解的做题水平很有帮助,政治同样是如此,李凡《政治新时器》对每个版块都进行了分解,不管是马原、史纲还是分值最重的毛中特,反复刷题不仅是提升做题技巧的方法,更是对基础知识的二次加固,所以不要以为刷题是专业课的专利,对公共课来说刷题同样是很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继续回归专业课,大家可以从九月份开始早上抽一点时间背诵专业课知识点,因为这个时候政治和英语的背诵压力还没那么多,可以多花点时间背诵专业课。
专业课的学习也要注意记笔记,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可以都记在一个笔记本上,一次记不住,看多了翻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
因为专业课不同出题风格也不同,大家应该先去看看真题,了解一下出题风格,再根据风格决定自己的复习方法。
对比一下各知识点常出现的题型,比较爱考的知识点也能研究出来,比如:
1 、请综合分析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和层速度的定义、适用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平均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线传播所走过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用于时深转换;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波速;适用于偏移距不等于0 的情况;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用水平界面来替代所对应的速度;适用于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的情况;叠加速度-对共反射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使用一系列不同速度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做动校正后再计算其叠加能量或相似系数,其中某个Vi 的叠加能量或相似系数最大,即为该同相轴的叠加速度。
几种速度间的关系:(1) 平均速度Vav 与均方根速度Vr的关系为:Vav ≤Vr ;Vav 适用于x=0 的自激自收情形,主要用于时深转换和叠后偏移,而Vr适用于x≠0 的情形;从计算公式上看,层间旅行时大的地层中速度对Vav 影响大,而层速度大的对Vr影响大,Vr还考虑了层状介质的射线偏折效应。
(2) 均方根速度Vr与叠加速度Vs的关系为:水平层状介质时,Vs=Vr ;倾斜均匀介质时,V s=Vφ,V φ为等效速度,Vr =V scosφ。
(3) 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Vn的关系为:利用Dix 公式由均方根速度换算层速度。
,但是每年的情况都有可能变化,大家还是要多研究研究真题,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才行,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专业课真题。
我从七月份开始就买了名校真题,我选择把各个名校真题和本校的真题一起做,因为可能会把名词解释作为简答题等题型来出,所以在看到这些题的时候我还是做了。
这段时间是每天的节奏是每天做会真题,但是真题是一周完成一套,我没有掐着时间去做,而是以学习了解知识点为目的,一天做个一两道题,保证一周能完成一套真题就行。
做完一遍感觉知识点了解得都差不多了我就开始做第二遍、第三遍,最后真题我一起刷了两遍多,而本校的真题我前后做了不下五遍。
在这期间,有看书看哭过,也有莫名发过脾气,甚至有时候看书看到感觉自己快窒息了,因为自己身体一直不好,在备考期间,连续吃了两个月的中药,有时候想放弃了,但一想到这条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应该走完,更何况,我是二战,而且还是用着爸妈的辛苦钱在备考,想到这里,便又提笔继续,在一群贴心的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们让我知道考研专业课虽然知识点很多很杂,但是只要自己心里面有了一定的框
架,再根据框架去填充里面细微的知识点,这样学起来就会轻松一些,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其实备考的过程都大同小异,考研也不轻松,及时交流很有必要,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它包含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和考试信息各个方面,我这里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历年真题、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小伙伴们,有什么事可以在下面评论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