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
滇西北旅游发展纲要doc-云南省滇西北旅游区旅游发展规划
……………………………………………………………精品资料推荐…………………………………………………神奇的三江并流永远的香格里拉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旅游局滇西北旅游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二00四年一月云南省六大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明义副组长:张李昆袁光翰左伯俊张先安谭崇访成员:董进云余繁李炳富文淑琼张大运陈述云骆静珊田里明庆忠杜靖川许南垣滇西北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组长:骆静珊成员:陈仁远杨敏窦志萍陈衠蒋宏蒋素梅王丽萍幸岭马继刚环绍军王静前言云南是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的神斧在这里造就了罕见的奇山异水,历史的巨澜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让这里孕育了绚丽的民族风情:滇中高原的春天般气候和湖群,滇西北高山峡谷的香格里拉秘境,滇西边境的珠宝贸易与火山热海,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畔的热带雨林,滇东南如诗如梦般的喀斯特岩溶山水,滇东北红土地上的历史古道和瀑布群……在这片堪称旅游资源大省的土地上交相辉映,特色山水、民俗风情、边疆秘境、国际通道、南药花卉、土特名产、风味小吃等等熠熠生辉,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云南旅游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并与云南省旅游专家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此后各地州市以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先后编制了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县市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州、县市四个层次的旅游规划体系。
随着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强调区域旅游协作和云南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整合,编制云南省六大旅游片区规划和科技兴旅规划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为发挥全省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优势,促进跨区域特色旅游发展,推动云南省旅游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云南省旅游局组织了省内旅游规划编制单位的专家,通过历时近一年的紧张而有序的对全省六大旅游片区规划和科技兴旅规划编制,经过调查研究、初步方案编制、征求地方意见、咨询论证、最终评审等工作阶段,终于完成了现在提交给省政府的七个规划成果。
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之我见
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之我见作者:翁丽丽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文章论述了滇西北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滇西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问题滇西北世界遗产前言云南号称“彩云之南”、“孔雀故乡”,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滇西北成了云南省政府重点推介的旅游热土。
然而与国内其他一些景区一样,在滇西北的旅游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进一步合理开发滇西北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97。
51‘101。
35’,北纬21。
32‘24。
30’,北部、东部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相连,西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约350公里。
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土地面积87559平方千米[1]。
该区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它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组合独特、结构复杂。
自然旅游资源以纵横的江河、险峻的峡谷、绮丽的湖泊和雪原冰川、林海草甸、奇花异草著称于世;人文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迹宗教胜地为载体,以民族文化和氏族风情见长;更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节庆、艳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地方食品,它们无不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
二、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滇西北的旅游开发已经基本形成了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旅游网络。
大理旅游区:旅游资源主要包含苍山、洱海、芘碧湖、鸡足山、剑川石宝山巍宝山等自然景观和大理古城、“洋人街”崇圣寺三塔、白族“三月街”“楚塞”(婚俗)、“风花雪月”服饰、民族食品等人文景观,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区。
适宜开展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以大理、丽江为例
滇西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竞合因素分析—以大理、丽江为例区域发展刘亚敏(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大理、丽江是云南的两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两地区域上相近,资源上相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性和相互抑制性,但是从区域联动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来看,两地有着充分合作、实现互补的优势,只要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合作,深度挖掘各自资源优势,搭建共同的营销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彼此旅游发展的规模效应,而且可以突破两地旅游发展的瓶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竞合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 0 9 0 米,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 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 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
古 时,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称为“文献名邦”。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大理旅游资源丰富,有苍山、鸡足山、洱海、茈碧湖等资源品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大理古城、喜洲古城、剑川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乍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这里 有绚丽多姿的白族文化,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纳西、苗、傈僳、阿昌、拉祜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 哈尼、景颇、佤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
大理 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情、艺术、宗教为一体,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高度为2418米。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丽江的旅游资源,从自然资源来看,有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等高原山脉和湖泊,资源品位高;从历 史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有建于元初的古城大研镇,因其 实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古城,被誉为“高原 姑苏城”。
交通运输部关于云南省开展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云南省开展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0.10.31•【文号】交规划函〔2020〕714号•【施行日期】2020.10.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云南省开展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交规划函〔2020〕714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设交通强国云南试点任务实施方案的请示》(云交规划〔2020〕3号)收悉。
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在大滇西环线交旅融合发展、昆明机场一体化规划设计和协同建设、数字交通建设、昆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昆明市智慧停车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高铁高速度下穿机场关键技术研究、路网感知体系建设、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升路径、停车资源效率提升、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
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
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
战略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背包旅游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本文将选取滇西北地区为例,探讨战略与背包旅游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背包旅游在国内外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相较于传统旅游,背包旅游更加注重体验和融入当地文化,因此,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背包旅行。
滇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成为背包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
滇西北位于云南省北部,包括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区。
这一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优势,为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政策角度看,云南省政府对滇西北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为背包旅游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旅游环境。
从经济角度看,滇西北地区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文化角度看,滇西北地区拥有世界闻名的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
针对背包旅游的特点和目的地选择,本文提出以下旅游规划建议:行程安排: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制定多样化的行程安排,如徒步、骑行、摄影等,以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
住宿条件:在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提供多种住宿选择,如客栈、青旅、帐篷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餐饮服务:鼓励当地居民开设特色小吃店、餐馆等,为游客提供地道的滇西北美食。
活动组织:根据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户外运动、摄影比赛等,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以香格里拉地区为例,当地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背包旅游的支持力度,在通往著名景点如巴拉格宗、普达措国家公园等道路上设置了帐篷营地和徒步路线,方便背包客前往。
同时,政府还鼓励当地居民开设家庭旅馆和特色餐馆,为游客提供更具本土化的服务。
当地还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和户外赛事,如藏族歌舞表演、赛马节等,吸引了众多背包客参与。
然而,尽管滇西北背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论滇西北地区农村原生态建筑风格开展生态旅游与多维减贫协同机制研究
论滇西北地区农村原生态建筑风格开展生态旅游与多维减贫协同机制研究On the rural Northwest Yunnan original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logical tourism and multidimensional摘要:滇西北地区农村原生态建筑注重自然生态,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蕴涵着人民的智慧,更适合开展农村生态游。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有机融合保护环境和发展农业经济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它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多维减贫协同机制之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就滇西北地区农村原生态建筑风格开展生态旅游与多维减贫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滇西北农村原生态建筑生态旅游Abstract: The Yunnan northwest area countryside original ecologically-safe building attention natural ecology, has manifested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dea, is containing people's wisdom, develops the countryside ecology to swim suitably.The eco-tourism is take the natural resource as a backing, fuses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organically a body emergingtraveling project, it is constructs the new countryside an important action, is multi-dimensional reduces one of 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association same mechanisms, also is one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effective methods.This article and multi-dimensional reduced the 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association same mechanism on the Yunnan northwest area countryside original ecologically-safe building style development eco-tourism to conduct the research.Key word: Northwest Yunnan; Countryside original ecologically-safe building; Eco-tourism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建筑风格各异,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艺术,对开展农村生态游,促进多维减贫协同机制的开展与新农村经济建设大有帮助。
浅谈滇西北旅游资源一体化的建构
随着全球 一体化发展 和世界各 国交 流联 系不断增 强 , 世界 旅 游业仍然保持 着强劲 的增长势 头。 中国旅游业 经过 长期 的发展 ,
怒江旅游片 区以其原 生态 的资源 吸引更多 的旅 游者 , 重 点开
已显露 出作 为主导产业 的端倪 。在 此背 景下 , 我们 滇西北 作为 独
滇西北旅游线 , 以雪 山峡谷 、 现代冰川 、 民族风情为 主要 特色 。 云南 的大峡谷 世界 著 名 , 金沙 江 虎跳涧 峡 谷相 对 高差 达 3 0 0 0余
米, 世界罕见; 怒 江峡 谷 是世 界 两大 峡 谷之 一 ; 澜 沧 江 峡 谷 形 势 险峻 。
交通相对 闭塞使得 人们 的生活 习惯 、 民俗传统保持较原 始 , 古 城古 镇的保护也较 为完整 。滇西北 地 区保存 较好 的大理 古城 , 丽 江古 城 , 喜 洲古镇等都具 有完 整的 明清时期 的建筑 特色 。这 些共 同构 成了滇西北不 可替 代的人文旅游资源 。
产 品; 泸沽湖风光 和摩梭 风情 为主 的“ 女 儿 国” 旅游 产 品; 东 巴文
化、 白 沙壁 画 、 纳 西 古 乐 为 主 的 民族 文化 旅 游 观光 产 品 。 3 . 迪 庆 藏 族 自治 州 迪 庆 旅 游 片 区重 点 开 发 一 台 、 二甸 、 三海 、 四峡 、 五 山及 宗 教 文
为切实搞好滇西北地 区旅游规 划和规 划的实施 , 促 进各地 州 的旅游开发 , 努力 推进滇西北旅游发展一体化的建设 , 各地 区相关 部门需加强合作与交流 ,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 , 合理规
划 本地区旅游资 源 , 按照“ 三大 战 略” 的要 求 , 滇西北 地 区 的旅 游 资源应统筹兼顾 , 做 到优 势补充 , 逐渐形成滇西北旅游资源一 体化 格 局。 2 . 加强 宣传 , 联合促销 , 建构一体化 的旅 游资 源营销机制 宣传和促销是开拓滇西 北旅游 资源联合 的关键 环节 , 也是 提 升滇西北旅游品牌和吸引 国内外市场投资 的因素 。因此要加 大旅 游 资源和产 品的宣传促 销力度 , 采用联 合促销 的方式营造 出宣传 新形 势。首先 , 政府部 门应注重挖 掘各个 特色旅 游资源 的组合 优 势, 让游客每到一处都有不一样 的体悟 。其 次 , 各地州之间要强 化 联合促 销 , 构成宣传促销 整体 , 着力改变 以往各地州在宣传促销 上
滇西区域旅游在合作中问题的浅析
滇西区域旅游在合作中问题的浅析作者:程金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8期摘要:分析滇西三大地区旅游合作现状,针对滇西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缺乏整体规划;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旅游合作缺乏利益补偿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强区域旅游各要素整合。
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参与竞合模式,加大政府间区域合作力度,发挥在旅游协调中的作用,完善创新大香格里拉区域企业的市场产品、管理等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大香格里拉;整合一.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滇西三地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包括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和林芝地区9个地州市,总面积为61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分别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1/5和总人口的1/100,它囊括了滇川藏三省区最精华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要素,底气十足又自成体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是从狭义的小范围的层面出发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为例进行探究。
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域是我国目前旅游较经济发达、极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各地区旅游业不断发展升温,规模涉及面不断扩大,旅游的深度也不断升级。
大香格里拉区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发展大区。
各旅游地之间相互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将资源在地区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旅游经济活。
[1]区域合作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合作共赢的战略举措,是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须选择。
[2]就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而言,其内部长期存在着旅游经济不均衡的增长和显著的空间差异较少。
虽然经济活动的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的一种常见现象,非均衡增长并不一定不合理,但是也存在程度和时序的问题。
云南的旅游业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云南的旅游业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遗迹。
旅游业作为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云南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如昆明、大理、丽江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
而一些偏远地区,尽管也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其次,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热门旅游地区的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服务质量较高,但一些欠发达地区在旅游服务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住宿条件简陋、餐饮卫生不佳、导游服务不规范等,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再者,旅游市场推广力度不同。
知名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在市场推广方面投入较大,宣传效果显著,而一些相对冷门的地区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知名度较低,游客数量有限。
要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提高旅游的可达性。
同时,加强水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例如,修建通往偏远景区的高等级公路,改善景区内部的道路状况;在旅游景区周边建设高标准的酒店、民宿,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加强景区的通信网络覆盖,确保游客能够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
优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深入挖掘各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未开发的地区,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方案。
比如,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重点开发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风情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一些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项目。
滇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
滇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分析作者:张艳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12期摘要:云南有着彩云之南的美誉,生态资源呈现多样性、奇特性、地域性、潜力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本文将对滇西北地区生态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提高滇西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能力,促进该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滇西北中图分类号:F592.7;F323.4 文献标识码:A滇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川地貌特征,为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要充分利用滇西北地区的生态资源,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保护性开发,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滇西北地区的陆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就有25处,以牦牛坪、云杉坪为代表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达4处以上[1]。
滇西北部地区以荒漠生态旅游资源为代表;雪山峡谷片区位于横断山脉腹地,与西藏、缅甸、四川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除了广阔的高山草原,还有雪山峡谷、高山湖泊等,香格里拉大峡谷更是被誉为世外桃源。
由于滇西北地区涵盖森林、草原、荒漠等多种类型的陆地生态资源,其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我国滇西北地区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水体生态资源丰富。
对于滇西北地区的水体、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温泉生态旅游资源、河流生态旅游资源在滇西北地区都有呈现。
以云南高山湖泊片区为例,该区域高山湖泊分布广泛,而且生态环境良好,滇池更是被人们称为高原明珠。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水系极为发达,这个区域属于三江并流的边缘区域。
该区域有江河、湖泊、山原、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被誉为滇西北高原明珠的程海湖也位于此。
滇西边境贫困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
滇西边境贫困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作者:肖朝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9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旅游业因其发展综合性,成为众多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而城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依托和保障。
推进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产业动力,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指导滇西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和脱贫具有决定性意义。
传统的工业文明及其城市化方式往往造成污染和文化的破坏。
所以,新型城镇化必须创新和协调,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城镇化和脱贫。
保山市隆阳区属于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典型城镇,尽管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要素相对发达地区较少,但也因为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优良,山清水秀,为推进旅游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旅游的战略引擎作用凸显目前,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国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
这将是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国民旅游需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呼应,大幅推升了对旅游发展战略价值的期盼与认识。
旅游正在成为新常态下影响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领域,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对全面推进隆阳区的旅游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众度假时代将全面来临在人均收入提升、带薪休假制度强制实施等现实条件的推动下,如今的旅游正在由过去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形式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大众度假时代将全面来临。
云南 大滇西旅游环线区域汽车露营地建设的困境及建议——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27EXPERIENCE经 验区域治理2019年4月,云南省提出打造“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腾冲-泸水-贡山-德钦”大滇西旅游环线,区域范围涵盖迪庆、丽江、大理、保山、德宏、怒江六州市约11.98万平方公里[1]。
通过提升交通及旅游基础设施来加快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助推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云南从省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政策方针。
大滇西旅游环线区域六州市各地基础条件有差异,但从政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生态敏感性等方面来看面临的困境多属共性问题,具体如何有效提升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如何加快推进其关键环节之汽车露营地项目建设落地是当前政府和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迪庆州为例对此展开探讨。
一、迪庆州基本概况“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全州国土面积23180平方公里,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西北接西藏自治区,东临四川省,东南与丽江市毗邻,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接壤[2]。
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腹地,“三江并流”核心区84%的面积在迪庆境内。
境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时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
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距省城昆明市608公里[2]。
迪庆州情概括起来主要有地理区位特殊、生态环境敏感、自然资源富集等典型特点,特别是在旅游资源方面,迪庆拥有“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两块金字招牌,境内雪山、峡谷、湖泊、高山草甸等优质自然景观众多。
作者简介:李 凡,生于1989年,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景区开发与运营管理的教学与科研。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露营旅游发展困境及解困路径研究”(编号:2018JS6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1147);云南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 JD2017ZD02)。
云南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
目录引言 (6)一、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概况 (6)(一)文化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6)(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 (8)(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9)(四)文化旅游主要问题障碍 (9)二、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 (9)(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9)(二)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必要性 (11)三、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深度协同一体化发展 (13)(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二)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14)参考文献:17云南省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XXXX 摘要: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近年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
本文以官渡古镇为例围绕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对云南省文化旅游项目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文化旅游一体化云南建议引言: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2010年、2011年湖南省和云南省相继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抓住机遇 加快开发 把滇西北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区
抓住机遇加快开发把滇西北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区和志强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探索》
【年(卷),期】1995()1
【摘要】一、滇西北旅游区在云南建立旅游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滇西北地区是一个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潜力巨大。
滇西北所属的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个地州,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具有独特的地貌,又是藏文化与汉文化、当地文化的交汇融合处,形成了这一地区丰富多样、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
其中有国家级的名胜区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自然保护区3处,重点保护文物3处,还有一批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旅游资源有些不仅具有全省、全国一流水平,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声誉,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开发滇西北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潜力。
滇西北旅游区在我们建立旅游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个区域的风景区就达5300多平方公里,范围相当大,占全省风景区的53%,风景名胜之多,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西北地区;旅游事业;综合旅游区
【作者】和志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4
【相关文献】
1.晋宁古滇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J], 赵明
2.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把我校建成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在中共浙江工业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 汪晓村;
3.云南决定把滇西北建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区 [J], ;
4.抓住机遇加快山区综合开发 [J], 王西玉
5.发挥优势,把泉州建成独具特色的宗教旅游区 [J], 杨文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稿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刍议王子新1,明庆忠2(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2;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云南昆明,650092)[摘要] 在简要分析滇西北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开发。
而推进这一建设,应采取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编制新的旅游规划,联合宣传促销和设计旅游线路,强化区域旅游特色等措施。
[关键词]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必要性;措施.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旅游资源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于一体,其中有些不仅具有全省、全国一流水平,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自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后,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继滇中旅游区之后云南的又一个重要旅游区。
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滇西北各地州的旅游业在新世纪里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走一体化的旅游发展之路。
因此,本文就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1,1. 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现实要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也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积极去寻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欧共体为协调发展区域旅游而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欧共体各国的旅游业形成了整体效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在亚洲,新、马、泰组合产品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冲击,更使我们对旅游一体化产生的强大力量有了亲身的感受[1]。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地区再囿于依靠自身的资源而发展旅游的传统模式将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需要。
因此,滇西北各地州应总结以前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顺应世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一体化道路。
1,2. 滇西北具有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文化基础滇西北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南诏、大理国王朝、吐蕃王朝的争夺控制之地,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区有白、纳西、藏、傈僳、怒、彝、普米、独龙、景颇等十五个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错杂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创造了东巴文化、南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使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和交融性;另外,在宗教文化方面,滇西北地区除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外,还有“本主”教、东巴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各教和谐共处,呈现出多样的宗教文化。
滇西北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征,只有采取一体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展示出来。
如果由四地州各自独立地开发,则难免或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使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受到破坏;或出现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以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1,3. 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必须立足于保护,以不损害后人永续利用为原则。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作者简介:王子新(1971—),男,河南永城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等研究;明庆忠(1963—),男,湖北浠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成为当今旅游界的世界性课题。
滇西北地区的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大于或等于25°的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45.5%①,自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维系其平衡的植被一旦破坏,将产生生态连锁恶化反应,难以恢复。
因此,滇西北各地州的旅游决策者和旅游企业家,特别是景区、景点的经营者、管理者,应认识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的新趋势,以滇西北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景点的现实开发条件,使景点开发有先有后,防止破坏性开发。
一些暂时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景点应先保护起来,留到条件成熟时再行开发。
反之,如果各地州仅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不顾客观条件,总是想方设法推出自己的产品,则会出现重复性、破坏性开发,消耗资源储备,破坏生态环境,使各地州的旅游产品之间具有相似性和替代性,从而影响各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譬如怒江大峡谷,现在全面开发的条件还不具备,知名度不高,推出的时机尚不成熟,故目前不宜进行全面开发,而应严格保护起来。
等人们对全球的很多地方不再新奇时,怒江却还有一片原始、封闭的地方,怒江就是一个热点地区。
1,4. 旅游一体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拓展滇西北各地州的资源和市场空间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一个区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并不都是自身因素促成的。
因为客源市场并不都来自于本地,游客被吸引到这里并不只是由于本地的资源有吸引力,因为资源都有一个组合效应在里面。
此外,还有因过境而产生的中间机会,如到丽江、迪庆、怒江的游客顺游大理,到迪庆的游客顺游丽江等。
在一个广大的区域内,各具特色的不同地区对旅游者来说并不是排它性的选择,而更主要是组合性的选择。
因此,很自然地旅游业的发展要进行区域协作与联合。
区域旅游一体化,可以把你我的旅游资源相互组合,优势互补,从而增强各自的资源吸引力,使各自的资源空间大大扩大。
同时可以将其他区域的市场作为自己的市场去开拓,因为可以把外地客源更多地吸引到自己家里来,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市场空间[2]。
如香格里拉主要在迪庆,但它体现的境界一样可以代表大理、丽江和怒江,因此,可以说迪庆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其余是各有特色的香格里拉边缘区,整个滇西北可以香格里拉的整体形象推向市场。
中国'99生态环境游推出的“香格里拉探秘游”精品线路就包括了大理、丽江、迪庆三个景区,下一步就是把怒江大峡谷纳入香格里拉旅游线,形成完整的香格里拉探秘游。
2,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现状滇西北旅游区作为云南省“一个中心,一园三区”(一个中心是云南省的旅游中心城市—昆明;一园指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公园;三区指滇西北高原风光旅游区、滇东南岩溶地貌旅游区、滇西边境旅游区)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除大理州旅游开发较早外,整个区域的旅游开发是在1994年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后启动的。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滇西北旅游业发展规划》,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实施,使整个区域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到1998年,滇西北地区旅游接待总规模约占全省总量的25%,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6.03%,超过全省及各大旅游区平均增长速度,成为云南省继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之外的第二大旅游区。
区域旅游业综合产业体系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有旅行社54家,饭店197家,星级饭店60家,涉外定点餐馆几百家,旅游商品数百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8万人,初步实现了《滇西北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逐步延伸,滚动发展”的目标②。
在《滇西北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滇西北各地州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从现实的需要和长远的发展要求出发,逐步开展了旅游一体化建设:一是围绕建立形成点、线、面交叉相连的区域旅游网络和培育、推出滇西北精品旅游线路,各地州在开发、丰富和形成自已地区内部旅游线的同时,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联手,逐步推出和经营地区之间的旅游①白廷斌.滇西北旅游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9,5.②云南省旅游局.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体系与开发.1999,4.线。
目前依托大理、丽江两大旅游集散地,各地州旅游社之间已推出经营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及以此为主辐射西藏(尼泊尔)、四川等地的旅游线。
怒江州还开通了与保山、德宏相连的旅游线;大理州开通了大理—版纳—昆明旅游线。
二是成立了大理、丽江、迪庆和版纳、德宏五地州联席会。
建立联席会的目的是:相互交流各地旅游行业管理经验,协调处理跨地州旅游投诉案件,共同抵制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不良行为,逐步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区域性旅游经济联合体,加大企业增产增收能力,增强各地州旅游经济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联席会自1998年8月成立以来,在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促进滇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③。
2,2.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滇西北各地州在旅游一体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着各自为阵的情况,无论是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对相近或交叉的资源,各强调各的重要性,竞相开发,如在雪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民族文化中的纳西、傈僳族文化的开发,都没有从相互补充、协调、丰富整个地区同一产品内容的角度考虑问题。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对作为一种旅游意境和品牌的“香格里拉”,各地相持不下;二是在以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以景区(点)开发建设为基础的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推出上,还未完全形成合理的线路布局。
目前除大理—丽江—中甸—德钦这条旅游主线开通外,各地州推出的其它区内旅游线由于没有从整体上考虑与其它地州的联系,一些重要的结点没有打通,基本上都是以各地中心城市或主要集散地为依托的单向辐射线,整个滇西北地区没有形成旅游大环线。
游客进入每个地州基本上都在走回头路,既费时又费钱,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特别是在怒江州,因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基本与其它三地州没有联系与合作,发展较为困难;三是由于没有区域性的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合理开发,相关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接待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不尽合理,既满足不了需要,又难以发挥很好效益;四是目前滇西北几个地州的旅游合作还仅限于旅游企业之间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经营和行业管理方面的合作,且只有大理、丽江、迪庆三地州,还末上升到各地州政府主导的全面旅游开发合作,很多问题还难以协调④。
3,推进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措施3,1. 组建成立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领导机构根据建设“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把滇西北地区建成中国乃至亚洲各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把滇西北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总目标,为搞好滇西北旅游规划和规划的实施,指导协调各地州的旅游开发,切实推进滇西北旅游的一体化建设,必须成立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在大旅游、大市场中的宏观协调、控制的主导作用。
建议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旅游局、滇西北四个地州分管旅游的领导以及旅游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由省旅游局长任主任,负责日常联络、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