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杨志波

教育感言:教会学生思考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教育教学业绩:198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1999年教师节被万州区委、区府命名为“师德标兵”。主研重庆市级课题《初中数学“分层导学”课堂结构改革实验》于2001年12月结题,并获重庆市三等奖。1998年参加优质课竞赛获天城一等奖、万州区二等奖,并荣获天城“学科课堂教学能手”称号;2001年参加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获万州区一等奖、重庆市二等奖。2000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获万州区三等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运用开放题教学培养思维品质》获天城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委会二等奖;2002年撰写的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情感教学》获天城二等奖;2002年撰写的电教论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获万州区一等奖、重庆市三等奖;2002年制作的CAI课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获万州区二等奖。在2002年的教研月活动中被天城移民开发区教学研究室评为“教研先进个人”。1996年指导学生蒋红平参加第七届“三峡杯”数学竞赛获原万县市一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奖;1997年指导学生黄令参加第八届“三峡杯”数学竞赛获原万县市一等奖;1999年指导学生余河君参加“三峡杯”数学竞赛获万州区二等奖;2001年指导学生向月参加重庆市初一数学竞赛获重庆市二等奖;2004年指导学生左颖、余越参加重庆市(七年级组)数学竞赛获重庆市三等奖。

教研成果:

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杨志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校的课程改革试验已进行了五年。老师们通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与学的实践,开始了自己的总结与反思,逐渐地从课改的参与实验到深入研究。同时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经过几年来的课改探索实验,仍存在以下困惑。

1、教育观念真正转变的问题。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理解,对这场课改能否成功,效果如何,仍持怀疑观望态度。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中考心存疑虑。怎样看待课改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2、目前学生的素质不高,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怕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3、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矛盾。

4、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还不能真正使用教材,主要还是教教材。

5、教学开放是否过度、怎样才适度。合作交流是否流于形式、评价是否滥用是否失真。

二、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的反思与探讨

所有存在的问题,统一起来都是观念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因此,要搞好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要求教师切实做好教育观念和职业角色的转变。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一种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兼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换,怎样: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向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身份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此外还应努力成为研究与创新及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教师要做好观念转变,进入新的角色,尽可能从下几个方面努力:

1、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

能力,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发现欲,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科学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3、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善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激励学生争取成功。

4、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不同看法或相反意见,敢于标新立异,树立自己的新观点。

5、老师要成为一个在学校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还应该跨越学科的专业界线,贯通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老师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者,而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的生产知识。

6、要敢于大胆地打破教材教参的束缚,旧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大胆创新,更多依靠积累的经验资料。在教学改革中敢于突破,要大胆地使用新教材,不局限于教教材。

三、关于考试模式与评价机制的反思与探讨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的功能和技术都有了根本性的变改,这是课改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改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因此,新课程强调评价功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评价内容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即通过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新的评价机制应主要突出两点:一是综合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本人,学生对学生,社会对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综合评价。二是过程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强调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把这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应体现在学期、学年或学生毕业时的评价,用发展眼光关注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操行评定、学习成绩总评、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综合性的评价。而各学科的阶段性单元性测试则是检查学生在某个章节某单元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考试形式来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督促学生认真地去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很有必要。至今还没有一个专家学者提出要在我国取消甄别和选拔考试。可以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选拔考试还是我国选拔人才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我想坚持适当的选拔考试还是必要,只是不要把它看成唯一的标准。

四、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反思与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