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章:P1-P2: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和4个基本阶段P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包括: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需求的支持,设计系统、构建系统,以与把系统移交给用户。
P3SDLC有相似的4个基本阶段:计划、分析、设计和实现。
P5-P6: 简要描述4个基本阶段的内容以与步骤和主要可交付物P6实现阶段3个步骤:(1)系统构建(2)系统安装(3)分析员小组建立系统的支持计划。
P7:方法论定义以与三种类型P7方法论是指以规X化的方法实现SDLC。
•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系统相关的活动,即过程。
•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数据存储容器的内容和这些内容是如何组织的。
•面向对象方法论试图平衡对过程和数据的重视。
面向对象方法论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将系统方案表示为结合了数据和过程的对象集合。
P16:(表1-4)项目团队角色和职责第二章:项目启动P25:系统需求包含的5个元素与描述P25需求是指信息系统要做什么,或者是将包含什么功能。
大多数系统需求包括5个元素:1、项目发起者2、业务要求3、业务需求4、业务价值5、特殊问题。
项目发起者是项目与外部的首要联系人并提出促成此项目的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是指系统所需要具有的业务能力。
业务价值描述的是组织期望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
特殊问题指在评估项目时,包含在文档中的所有需要考虑的外部信息的集合。
P28:可行性分析和3种技术P28 可行性分析:指导组织决定是否继续项目的开发。
可行性分析也确定与项目相关的重要风险必须在项目批准前得到处理。
包括3种技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
P30: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表2-2)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确定花费和收益•定义现金流•估算项目的经济价值·投资回报率(ROI)·平衡点(BEP)·净现值(NPV)P31:花费和收益4种类型P33用于投资收益分析的财务计算投资回报率(ROI):由给定的投资产出的收入或费用节约的总量公式:总收益—总费用总费用平衡点:项目的费用与项目所产生的价值爱正好相等的时间点公式:年净现金流—累积的净现金流年净现金流*使用项目具有正现金流的第一个年度的年净现金流总数现值(PV):当今的投资量与将来同样的量进行比较,考虑通货膨胀和时间因素公式:总数(1+利率)^nn=将来的年数净现值(NPV):收益现值减去费用现值公式:PV收益—PV费用第三章:P46:项目管理定义P46项目管理:计划和控制待开发的系统,使其在特定时间X围内,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正确功能的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一、需求分析1.学习系统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了解用户的需求,这包括学习系统用户的背景、目标、需求、期望和问题。
通过能力分析和任务分析,可以确定用户的需求和困难点。
2.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指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包括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概括和在系统设计阶段实施。
可采用的方法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层和需求筛选。
3.非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是指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用户希望系统具有这些特点。
4.验证技术和技术求证管理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
技术验证包括元数据编制、系统功能建模、正交实验设计等。
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2.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详细设计。
3.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如何从用户角度设计系统的界面,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
4.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如何设计和组织系统中的数据库,以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5.系统安全性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是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用户的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方面。
三、系统实施1.编码编码是根据详细设计将所需软件系统的功能实现的过程。
2.测试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3.部署部署是将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环境中安装和配置,以便用户可以使用系统。
4.系统文档系统文档是指对系统进行记录和介绍的文档,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的文档。
四、系统维护1.故障排除故障排除是指在系统使用中,根据用户报告的问题,找到并解决系统中出现的故障。
2.更改请求管理更改请求管理是指管理对已开发软件系统进行更改的请求的过程。
3.系统更新系统更新是将软件系统的新版本应用于现有系统的过程。
4.性能监视和优化性能监视和优化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发现系统中的性能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系统设计与分析总结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一、复习要点1.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2. 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是,在系统规划后,循环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与实施、系统评价工作。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可分为三大类:一次性收益,非一次性收益和不可定量的收益3.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战略、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于确定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明确其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权衡和量化。
4.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研究和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5. 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召开调查会、业务实践、专家访谈、电子问卷。
如果系统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拟开发项目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时,可向主管单位提出系统开发建议书,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安排。
6.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套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系统开发任务书。
7. 需求分析是强调用户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的需要和要求,结合组织的目标、现状、实力和技术等因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并通过规范的形式描述需求的过程。
需求分析结束时,应当提出需求分析报告交上级审查。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涵盖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对该大纲相关内容的创作:
一、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中的主要活动和方法
3.普通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5.软件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工具来对软件项目进行管理
6.实践技能与经验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主要方法和活动
3.了解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
4.掌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5.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管理软件项目
6.具备实践技能和丰富经验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授课
2.案例分析
3.小组讨论
4.课外实践
5.阅读、写作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论文
2.小组讨论报告
3.个人项目报告
4.期中与期末考试
5.课堂表现
在以上的这些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多方面地达到相应的要求。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课外思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则要积极参与课程,多做一些实践操作。
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得到身份的提升。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P361、Adaptiveness(适应性):即supportability(可支持性),由3个系统特征定义的软件质量,这三个系统特征是软件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可扩展性)2、Architecture(体系结构):根据其模块(构件)而进行的系统描述。
它定义了一个系统是如何设计的,以及构件之间是如何让连接的。
3、Component(构件):软件的一个可执行单元,具有明确定义的功能(服务)及与其他构件之间的通信协议(接口)。
4、Increment(增量):作为系统开发或集成项目的一个迭代结果而获得的软件产品的下一个改进版本;一个增量并不会扩大项目范围。
5、Model(模型)来自现实的抽象;外部现实的某些方面在软件中的表现。
6、Object(对象)能够响应外部事件/信息来执行软件系统所需求的任务的软件模块。
它由数据和关联数据的操作组成。
7、Requirement(需求)系统服务或约束的陈述。
8、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P1019、Action(动作):行为规格说明的基础单元。
动作接收输入集合,并将其转化成输出集合,尽管两个集合的一个可能为空,或者两个集合都为空。
10、Aggregation(聚合):说明聚合(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的关联表。
11、Association(关联):两个或多个分类符之间的语义关系,包含类的实例之间的链接。
12、Component(构件):表示封装了其内容的系统模块,其表示在环境下是可替换的。
【3】13、Composition(组成):组成聚合;一种强形式的聚合,需要组成部分的实例在一个时间最多被包含在一个组合中。
14、Control flow(控制流:)一条边,表示一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活动完成后,开始这个活动节点。
P14815、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需求规格说明):对一个开发中的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性或者非功能性标准所做的详细的、面向客户的规格说明。
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大纲重点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大纲重点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可行性分析3种技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组织可行性需求收集技术:面谈(最常用)、JAD会议、问卷调查、文档分析、观察法数据流图基本元素:过程、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影响获取策略的因素:业务需要、内部经验、项目技能、项目管理、时间约束5.用户界面原则:布局:用户界面的首要原则是处理屏幕、表格和报表的布局。
内容提示:界面使用户通过最小努力了解它所包含的信息的能力。
审美学: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界面。
用户经验:在设计用户界面时,要考虑到用户的计算机水平。
一致性:可能是使系统易于使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使用户能预测将会发生的事情尽量减少用户投入:最终界面被设计为尽量减少用户的投入以完成任务。
优化数据存储方法:优化存储效率、优化访问速度系统需求的5个元素:项目发起者、业务要求、业务需求、业务价值、特殊问题系统需求是指描述创建系统的业务原因和系统预期带来的价值的文档。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它包含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需求的支持、设计系统、构建系统、以及把系统移交给用户系统需求是指描述创建业务原因和系统预期带来的有价值的文档可行性分析指导组织决定是否继续项目开发,也确定与项目相关的重要风向必须在项目批准前得到处理需求就是陈述系统必须要做的事或者系统必须具备的特征,功能需求与系统必须执行的过程或必须包含的信息有直接关系,非功能需求指的是系统必须具备的行为属性,如性能和可用性用例是一种正式方法来表示业务系统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它阐述了系统用户所执行的活动在项目中导致进度滞后和成本超出的最普遍原因是范围扩张,范围扩张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在项目范围已确定和“冻结”之后又增加了新需求(RAD)方法论是指以规范化的方法实现SDLC,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系统相关的活动,即过程,已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数据存储容器的内容和这些内容是如何组织的,面象对象方法论试图平衡对过程和数据的重视,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将系统方案表示为结合了数据和过程的集合。
系统设计与分析知识点
系统设计与分析知识点系统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知识点,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架构设计、系统测试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第一步,它是确定和记录软件系统所需功能和性能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系统需求。
具体的需求分析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需求:即系统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如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安全性等。
2. 非功能需求:这些需求不涉及具体的功能,而是关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
3.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的关键是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因此要进行详细的用户访谈和需求收集工作。
二、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的设计和架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系统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包括:1. UML(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种用于描述、可视化和规范系统设计的语言。
它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多种图形表示方法。
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它由数据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三个基本元素组成。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等。
三、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系统的整体结构、组件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架构设计能够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常用的架构设计方法和模式有:1. 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以实现系统的解耦和可维护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服务器端负责处理和存储数据。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部分:系统分析1. 简介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和详细的调查、讨论和研究,以明确系统的目标、范围和功能,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2. 需求搜集2.1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从系统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所需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对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2.2 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满足的业务规则、流程和约束等进行分析和梳理。
通过对业务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明确系统对业务的支持需求。
2.3 技术需求技术需求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规划。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评估和选择,明确系统的技术基础需求。
3.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确定系统需求的重要性、紧急程度和可行性。
通过需求的细化和澄清,明确系统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4. 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是对系统中涉及的实体、关系和属性进行描述和抽象的模型。
通过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5. 功能模型设计功能模型是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和分解的模型。
通过使用功能流程图、数据流图等工具,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确定模块划分、层次关系和接口规范等,明确系统各个部分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2. 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是指对系统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建模和设计。
通过使用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属性和关系,为数据库设计提供指导。
3.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指确定系统与外部系统、子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规范和协议。
通过定义数据交换格式、通信协议和接口协议等,明确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关系。
4.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指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布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重点整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重点整理第1章系统思想1.系统的定义:2.系统结构:3.功能:4.系统的分类:(1)(2)(3)(4)5.系统整体性:6.怎样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7.系统的层次性:8.系统目的性:9.系统的稳定性:10.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思路是:11.系统突变性:12.系统的自组织性:13.怎样理解系统的自组织性:14.系统的相似性:15.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者之间的关系:16.系统工程方法的内容:17.软系统:18.方法论:19.为什么说硬件系统不能很好的解决软件系统问题:20.W SR方法论的7个步骤:第2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信息的定义:2.数据:3.信息具有哪些基本属性:4.信息和管理的关系:5.根据管理的层次,关系信息可以划分为哪三类?6.怎么理解信息管理的狭义和广义概念:7.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8.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9.按照技术发展,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10.M RP:11.E RP:12.C RM:第3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是因为: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表现在:3.系统模型:4.列举常用的信息系统模型:5.信息系统建模的目的:6.信息系统为哪些方面建模:7.UML:8.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9.信息系统的研制可以划分为哪5个阶段:10.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11.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12.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及他们各自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项目:13.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14.为什么说项目失败时领导原因占主要:15.系统开发的开方方式,及各自适用的场景:16.C ASE:1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4章系统规划1.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规划:2.系统规划的任务:3.系统规划具有哪些特点:4.系统规划的原则:5.信息系统战略规划:6.战略目标集转移法:7.企业系统规划法:8.企业中的资源可以分为哪三类:9.关键成功因素:10.关键成功因素的步骤:11.价值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2.I T治理:13.为什么要进行IT治理:14.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过程划分:15.什么是“可行性”:16.可行性论证的内容:第5章系统分析概述1.系统分析:2.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3.系统分析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4.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哪三个方面:5.对现有系统的问题分析包括哪些内容:第6章流程建模1.过程和流程的区别:2.业务流程图:3.BPR:4.BPM:5.BPR和BPM的区别:6.BPM的五个生命周期:7.如何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8.数据字典:第7章用例建模1.用例的概念:2.参与者:3.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第8章领域对象建模1.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2.类是实例的关系:3.封装:4.使用封装的好处:5.消息:6.“消息”带来的好处:7.继承带来的好处:8.多态的优点:9.识别领域对象的方法:10.理解类,抽象类,接口,类和实例间有什么关系:第9章系统设计概述1.系统设计包括:2.系统设计:3.系统设计的目标:4.良好的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5.结构化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服务设计方法的共同点:6.对系统设计师的素质要求:7.总体设计:8.总体设计包括的内容:9.详细设计:10.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如何体现:第10章系统总体设计1.架构的概念:2.架构模式:3.分层的含义:4.MVC架构:5.软件架构:6.包:7.层,包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8.构件:9.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0.结构图的主要成分:11.模块间的耦合:12.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的因素:13.模块间的内聚:14.根据架构设计的类有哪些:15.顺序图:16.顺序图的基本元素:17.服务:18.S OA:19.设计原则:20.设计模式:第11章系统详细设计1.详细设计的任务:2.数据输入的三种模式:3.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4.UI设计:5.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6.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详细设计可以使用什么模型或工具:7.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8.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第12章系统实施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有哪些:2.结构化实现方法有什么好处:3.版本的划分需要考虑哪些问题:4.一般认为好程序应具备哪些素质:5.怎么提高程序的可读性:6.7种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7.系统转换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优缺点:第13章系统维护与管理1.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维护:2.系统维护的内容:3.系统维护的类型:4.对系统的修改应执行哪些步骤:5.系统的可靠性:6.系统的安全性:7.影响信息系统的因素:8.系统监理和监理工作的分类:9.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哪4种:10.系统评价包括哪些内容:第14章信息系统工程新进展1.云计算:2.云计算的基本特征:3.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有哪些:4.IaaS:5.SaaS:6.Paas:7.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面临的挑战:2020年7月23日guyue 鸟。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
Part 1: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系统:相互交互或相互依赖的组件集合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分析:将复杂系统分解成小的、可以理解和可以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设计:用一组模型元素描述满足系统需求和约束条件的模型的过程Part2:UML和RUP1.软件建模工具通常包括结构化建模工具和面向对象建模工具;结构化建模工具包括数据流图DFD、软件结构图SSD和程序流程图PFD2.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为UML3.建模:用建模工具构建模型的过程4.系统模型包括结构模型(静态模型)和行为模型(动态模型)5.常用的uml建模工具包括rational rose 和staruml6.UML为unified model language简写,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7.uml包括构造块,规则和公共机制8.构造块包括建模元素、关系和图9.规则包括命名,范围和可见性10.公共机制包括规格描述、修饰、公共分类和扩展机制11.建模元素包括结构元素、行为元素、分组元素和注解元素12.关系包括关联关系、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和实现关系13.图包括静态图和动态图,其中静态图包括类图、组件图和部署图。
动态图包括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14.规则包括命名、范围和可见性15.公共机制包括规格描述、修饰、公共分类和扩展机制。
其中用斜体字体表示的类为抽象类就是一种修饰。
扩展机制包括版型、标记值和约束16.RUP是一个迭代和递增的开发过程17.RUP的四个阶段:初始(先启)阶段、精化阶段、构建阶段和移交(产品化)阶段;对应四个阶段结束的里程碑分别是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生命周期架构里程碑、初始可运行能力里程碑和产品发布里程碑;RUP的每个阶段包含一到多次迭代;每次迭代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5个工作流。
18.RUP工作流由角色、角色所参与的活动和活动所输出的工件组成,工件包括文档、模型元素和软件模型19.依赖关系是单向的和临时的20.依赖关系的四种表现:A)ClassA中某个方法的参数类型是ClassB;B)ClassA中某个方法的参数类型是ClassB的一个属性;C)ClassA中某个方法的实现实例化ClassB;D)ClassA中某个方法的返回值的类型是ClassB;21.泛化关系是由派生类指向基类的;泛化关系是is-a的关系22.关联关系是一种结构关系,关联关系的可导航性和重复度(阶元),关联类的表达方式23.关联关系在设计阶段可以进一步精化成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的整体和部分不具有一致的生命周期,而组合关系中整体和部分之间有一致的生命周期24.实现关系用于表达接口和实现该接口的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成接口和实现接口的组件之间的关系25.结构型元素中类由类名、属性和操作三个框组成,第一框不能省略,第二框第三框都可省略,属性和操作不能放错位置或者交叉26.可见性由公有+、私有-和保护#三种符号表达27.类的属性的类型表达方式,类的操作的类型和参数列表表达方式28.对象通常由对象名:对象所属的类和属性值构成,而且对象名要加下划线29.三种重要的类:实体类、边界类、控制类30.接口可以用一个圆来表达,也可以用类的<<interface>>版型来表达31.接口和抽象类都是不能实例化的,但是抽象类可包含部分实现,接口可多重继承或扩展,但是有些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不支持抽象类的多重继承32.参与者(actor)是一个与组织(或系统)外部的,与组织(或系统)交互的角色33.用例描述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该系列活动,用例为参与者提供可见的价值34.参与者和用例是关联关系35.活动图中的分支和合并;表示并发的分叉和联结,分叉和联结都用同步条来表示36.活动图中的泳道用于表达责任区域;一个泳道通常用来代表一个角色37.状态图用于表示一个系统或一个对象整个生命周期所经历的状态和状态迁移38.一个状态通常包括状态名、进入/退出条件和内部迁移39.状态迁移包括引起状态迁移的事件名、护卫条件和动作组成,动作包括入口动作(Entry)、出口动作(Exit)和处于该状态所要执行的动作(Do)。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
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3.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4.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人-机系统,辅助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
5.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6.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哪三层?为什么要分层?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a、表现层: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处理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
b、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或应用层,是信息系统所有和领域相关的工作。
c、数据访问层:该一般指与数据库的交互,主要责任是数据库记录的存取。
为什么要用三层架构:便于系统扩展及及维护,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将业务与数据隔离开来便于保护数据。
B/S C/S B/W/D(混合模式)(1)客户对数据的访问通过中间层进行了隔离,数据库的安全性提高了(2)应用程序被分布部署在多个物理节点上,从而增强了处理大量的用户负载或计算任务的能力,系统可靠性和响应速度得到了提高(3)业务逻辑处于不同的中间服务器,当业务规则变化后,客户端程序基本不做改动,而且某一层的改动不会影响其他层,这也意味着更好的重用和可维护性(4)将不同层的开发任务在开发者之间适当地分配,有效地利用开发人员的专长和开发技巧,并且能够提高并行开发能力7.信息系统为什么是复杂的社会过程?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类: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按系统的起源分类,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类。
3.系统特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4.管理系统的特点:1>管理系统是把人也作为结构成分的组织系统2>企业系统是一个有输入、输出的开放式系统3>管理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4>企业管理系统都是多目标的系统5.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6.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信息具有以下属性:1>事实性2>扩赛性3>传输型4>共享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7.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2>数据的传输3>信息的存储4>信息的加工5>信息的维护6>信息的使用8.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6>演化模型与螺旋模型9.建立管理模型的建模方法:静态建模,动态建模,过程建模,商务规则10.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11.诺兰模型经过哪些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12.可行性研究内容有哪些: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13.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
14.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对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
15.数据流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也成为逻辑数据流图,一般采用DFD 表示。
16.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加以补充说明的工具之一,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知识内容
系统(System)的概念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且该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个方面:●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系统有一定结构;(该结构描述了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物理上或逻辑上的关系)●系统有一定的功能。
系统的分类按复杂程度分:●物理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按系统起源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人类活动系统按抽象程度分:●概念系统(系统规划阶段)●逻辑系统(系统分析阶段)●实体系统(系统设计实施阶段)信息的概念一、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
(信息论中)2.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中)3.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有现实或潜在价值。
二、信息的属性1.真伪性2.层次性:管理分高层、中层、基层,各个管理层需要处理不同的信息,所以信息也有层次。
3.可压缩性:指能对信息进行统计、综合、概括,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
(注意保证压缩的不失真)4.扩散性:信息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四面八方扩散。
(要加快扩散又要注意保密)5.转换性:信息能转化为能源、材料等。
6.共享性:不同于一只笔,给了你,我就没有。
信息可共享,告诉你,我并没有失掉。
7.可传输性。
信息与管理的关系关系:信息是管理决策的依据。
计算机辅助管理就是指用计算机及网络收集、存储、分析单位有关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反馈给各级领导以辅助决策。
MIS定义MIS是一种“人机系统”,它以特定的模式支持一个组织内各级组织机构之间的通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管理和利用,实现对该组织的有效管理。
说明:1从概念角度看,MIS的运行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2从功能角度看,MIS可以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子系统等;3从软件角度看,MIS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组成的软件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方法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系统分析与设计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无论是软件开发、企业管理,还是工程建设,有效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实现解决方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方法。
一、系统分析的核心思想与方法系统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系统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清问题的边界在进行系统分析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边界,确定所关注的对象和系统边界。
通过界定系统的边界,我们能够明确系统之内与系统之外的界限,帮助我们更加集中地分析系统的内部关系。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访谈,收集并整理用户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分析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3. 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关键步骤,它主要涉及对系统内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理清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向,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式,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数据的分类、整理和关系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中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系统的数据架构和关系模型。
5. 风险评估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评估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或解决,从而降低项目的风险。
二、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方法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和分析结果来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方案。
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并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使系统更加灵活和易于修改。
系统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
系统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
1、需求分析:针对所分析系统的需求,收集并细化系统组成要素,提出便于实施系统建设的设计概要。
2、性能分析: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设计系统任务,并根据任务和系统流程,对系统吞吐量、响应时间、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性能分析。
3、系统架构分析:对分析系统将采用的主要技术组件进行分析,分析其功能及实现方式和系统组件之间的关系及接口实现方式。
4、系统流程分析:确定系统的具体功能,以及用户以及系统的步骤,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用户及系统之间执行接口;
5、可行性分析:对系统的功能,技术以及安全性等因素进行可靠性分析,并总结可落实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6、安全性分析:分析系统安全性,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等,以确保系统安全性能;
7、系统测试分析:根据分析报告对建设的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
系统规划,主要进行四个步骤的工作:战略规划、初步调研、可行性分析、资源分配。
系统分析,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设计阶段就是回答的"怎么做”,"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系统规划的任务★★♦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指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系统规划的特点♦宏观指导♦服务决策♦面向高层♦动态调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法主要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多种形式。
原型法 ★★-所谓“原型”,在信息系统中,是指一个结构简单但已具备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软件的一个可运行的早期版本。
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可由开发人员与用户合作,直接在运行中不断修改尚不够成熟的原型,通过反复试 验、评价与修改,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系统。
所以原型可用来确定用户的•优点♦系统开发初期只需提出其基本功能,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对需求分析采用启发式动态定义,使得需求分析原型逐步深入和不断提高,即使是尸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厂 系统设计初步调查 可行性分析c 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系统逻辑方案设计y—►°模块结构设计o 编码设计o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J系统运行与维护 o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O 数据维护 O 系统评价O 制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o 形成系统建设总体方案o 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厂 系统实施O 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编码 °系统测试o 人员培训'、、、一系统切需求,验证设计的灵活性,训练最终用户以及创建成功的系模糊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使系统开发易于成功。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知识纲要
通知:因老师幻灯片共有430多张,全部复印有点不太现实,所以大家可以结合以下重点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从幻灯片中复制到Word文档中,自己复印一下,这样看起来方便一点;或者从图书馆中借MIS书。
以下为本人所记,有所局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实验作业25号晚上之前老方式发过来。
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知识
第一章:
数据、信息的概念、区别、不同的观点;信息的性质;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信息系统的定义(定义四重点);信息系统的本质;体
系结构的定义,模型;决策的定义;西蒙模型;决策问题的类型;信息系统的发展史
第二章: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6种信息系统类型;事物处理系统概念;事物处理方法;狭义MIS定义
第三章:
流程的定义;企业流程的概念;业务流程重组第四章:
系统工程;信息工程;霍尔三维模型;认知模型(逻辑和物理模型的概念与区别);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化方法及其基本原理;逻辑模型表达方法;结构化设计——结构图;结构化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原型法;原型法的优缺点和范围;系统开发的多种形式
第五章:
诺兰6个阶段模型,指导意义;关联图模型;可行性分析。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要点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要点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要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涉及哪些内容?用例图的要素有哪些?顺序图的特点?简单介绍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涉及的主要工作。
方案建议书一般涉及哪些内容?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HIPO图,它的作用什么?简单介绍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涉及的主要工作在结构化系统分析中数据字典的作用是什么?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包含哪些阶段?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
什么是UML?三种表示形式是什么?类图中定义了四种关系?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哪些?封装是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封装有两个含义是什么?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三层是哪些层?项目管理过程中安排项目进度常用的工具有哪些图?系统规划阶段的成果主要有哪些?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将系统开发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是什么?交互图可分为哪两种,其特点是什么?画出客户使用ATM的用例图。
每个银行用户都拥有自己的账户,而账户又分为人民币账户和美元账户,请画出以上提到的“账户”、“人民币账户”和“美元账户”的类图,并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账户”的属性包括:1)账号:string;2)余额:double;3)身份证号:string。
其中“账号”和“余额”为Private,“身份证号”为Public。
22.首次购买基金的描述,画出相应的活动图。
客户来到银行,柜员首先判断该客户是否有该行的“综存账户”;如果没有“综存账户”,则由用户提出申请,然后柜员协助办理“综存账户”,“综存账户”开通后需要往账户中存入一定额度的现金,接下来需要该客户填写“风险容忍度测试表”,在客户填写该表的过程中,理财专员帮助客户“申办基金账户”;如果客户本来就有“综存账户”,则该客户直接填写“风险容忍度测试表”,在客户填写该表的过程中,理财专员帮助客户“申办基金账户”;主管审核,通过审核则该段流程结束,否则返回给理财专员。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系统分析与设计成为了构建高效、可靠和用户友好型系统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开发软件应用、构建信息系统还是优化业务流程,都离不开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科学方法和理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知识点,为您的复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系统分析的概念与目标系统分析旨在理解和定义现有系统的问题,并确定新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其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要做什么,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我们需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包括用户需求、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识别出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方向。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调查研究这包括与用户和相关利益者进行访谈、发放调查问卷、观察业务操作等,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2、数据流程图(DFD)DFD 用于描绘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有助于清晰地展示系统的逻辑架构。
3、实体关系图(ERD)ERD 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数据库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成功与否。
1、功能需求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例如数据处理、报表生成、用户认证等。
2、非功能需求包括性能需求(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安全性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等。
3、需求获取可以通过用户访谈、需求研讨会、原型法等方式来获取需求。
四、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原则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需求的系统架构和详细方案。
设计原则包括:1、模块化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接口,便于开发、测试和维护。
2、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内部的元素紧密相关,而模块之间的联系尽量松散,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开放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和交互。
五、系统设计的阶段和内容1、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硬件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章:P1-P2: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和4个基本阶段P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包括:理解信息系统对业务需求的支持,设计系统、构建系统,以及把系统移交给用户。
P3SDLC有相似的4个基本阶段:计划、分析、设计和实现。
P5-P6: 简要描述4个基本阶段的内容以及步骤和主要可交付物P6实现阶段3个步骤:(1)系统构建(2)系统安装(3)分析员小组建立系统的支持计划。
P7:方法论定义以及三种类型P7方法论是指以规范化的方法实现SDLC。
∙以过程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系统相关的活动,即过程。
∙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论首先注重确定数据存储容器的内容和这些内容是如何组织的。
∙面向对象方法论试图平衡对过程和数据的重视。
面向对象方法论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将系统方案表示为结合了数据和过程的对象集合。
P16: (表1-4)项目团队角色和职责第二章:项目启动P25:系统需求包含的5个元素及描述P25需求是指信息系统要做什么,或者是将包含什么功能。
大多数系统需求包括5个元素:1、项目发起者2、业务要求3、业务需求4、业务价值5、特殊问题。
项目发起者是项目与外部的首要联系人并提出促成此项目的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是指系统所需要具有的业务能力。
业务价值描述的是组织期望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
特殊问题指在评估项目时,包含在文档中的所有需要考虑的外部信息的集合。
P28:可行性分析和3种技术P28 可行性分析:指导组织决定是否继续项目的开发。
可行性分析也确定与项目相关的重要风险必须在项目批准前得到处理。
包括3种技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
P30: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表2-2)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确定花费和收益∙定义现金流估算项目的经济价值·投资回报率(ROI)·平衡点(BEP)·净现值(NPV)P31:花费和收益4种类型P33用于投资收益分析的财务计算投资回报率(ROI):由给定的投资产出的收入或费用节约的总量公式:总收益—总费用总费用平衡点:项目的费用与项目所产生的价值爱正好相等的时间点公式:年净现金流—累积的净现金流年净现金流*使用项目具有正现金流的第一个年度的年净现金流总数现值(PV):当今的投资量与将来同样的量进行比较,考虑通货膨胀和时间因素公式:总数(1+利率)^nn=将来的年数净现值(NPV):收益现值减去费用现值公式:PV收益—PV费用第三章:P46:项目管理定义P46项目管理:计划和控制待开发的系统,使其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正确功能的过程。
P47:项目管理的3个重要的因素P47项目管理4个步骤:1、确定项目规模2、创建和管理工作计划3、配备项目人员4、协调项目活动项目经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创建工作计划、人员计划、标准清单和风险评估,并在整个SDLC中使用和调整它们。
P48:项目估算时间的两种方法P48-P52功能点方法的步骤P55:PERT图中关键路径法P58:(表3-8)时间盒技术的步骤P59:项目团队保持8-10人以下P63:case工具描述P64:标准的5个类型P78:什么是需求、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P78需求就是陈述系统必须要做的是或者系统必需具备的特征。
在分析阶段,需求从业务员的角度出发撰写,关注系统能够做“什么”。
它们关注业务用户的需求,所以通常叫做业务需求。
在随后的设计阶段,业务需求变得更为技术化,他们描述系统如何被实现。
设计阶段的需求是从开发人员的角度出发撰写,它们通常被称为系统需求。
P78-79: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需求从本质上可以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与系统必须执行的过程或必须包含的信息有直接的关系。
非功能需求指的是系统必须具备的行为属性,如性能和可用性。
P81:需求收集技术的种类P81【确定需求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业务员和分析员共同工作以决定业务需求】根据所要开发系统对现有系统的改变程度,这些技术可以分为3种:业务过程自动化(BPA)通常包含少量的改变;业务过程改进(BPI)包含中等程度的改变;业务过程再工程(BPR)则包含大量的改变。
P82:分析的基本过程(三步骤)P82分析的基本过程包含3个步骤:·理解当前情况(当前系统)·识别改进·为新系统定义需求(待开发的系统)P82-83:业务过程自动化的定义和方法P83-84:业务过程改进的定义和活动P86:业务过程再工程的定义和活动P89-94:面谈的描述和步骤P89面谈时最常用的需求收集技术。
步骤:∙选择受访者∙设计面谈问题∙准备面谈∙引导面谈∙面谈的后续工作P96:JAD的步骤P97:JAD主持人执行3个重要职能P98-99:问卷的步骤P101:观察法的定义P112:用例的定义P112用例是一种正式的方法来表示业务系统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它阐述了系统用户所执行的活动。
P115:写用例的步骤(表5-1)第六章:P132:过程模型的定义P134-147:数据流图P134数据流图的基本元素:过程、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第七章:P165:数据模型的定义P166-182:E-R图P167实体关系图的基本元素数据建模中有3个基本要素(实体、属性和关系)。
实体、属性、关系、基数、模态第八章:P199:系统规格提纲(图8-1)P199有3条途径来创建一个新的系统:(1)内部开发定制系统(2)购买系统软件包并使其定制化(3)依靠外部供应商、开发者或服务提供者建立新系统。
许多项目团队认为定制开发或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系统是创建系统最好的方法。
第一,项目团队能完全控制系统的外观和功能。
定制开发还能让开发者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解决业务要求。
内部建立一个系统同样会在公司内部建立技术技能和功能知识。
缺点:定制应用程序开发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工作。
从无到有建立一个系统的风险很大,没有人能保证项目一定会成功。
P200:3种系统获取策略P200:定制开发优缺点P201:购买软件包的优缺点P201购买软件包优点:∙购买一个已经被够构造、测试和证明的程序将会更加高效∙系统包包含了软件供应商的专门技术和经验缺点:∙如果公司用了系统软件包,则必须接受它所提供的所有功能,而能够完美适用的却很少∙如果系统软件包包括的范围很大,那它的实施意味着公司执行业务的方式将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让技术来驱动业务将会是非常危险的P202:外包的优缺点P202外包优点:∙登录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安装时间也是非常短的∙可以减少对IT员工的投资,也可以避免对专门IT基础设施的经常性投资∙外包公司同样可以代替客户来开发一个定制系统缺点:∙如果你决定委托别人来创建新系统,那么可能会危及到你的机密信息或对将来的发展失去控制∙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不能在项目中学到技术P203:外包的原则(图8-2)P203外包原则:·保持你和外包商之间的沟通通畅·在签订合同前详细说明并稳定需求·视外包关系为合作关系·仔细选择供应商,开发者或服务提供者·指派一个人去管理与外包商的关系·不要外包你所不清楚的东西·强调灵活的需求、长期的关系和短期的合同第九章:P213:软件系统4个基本功能P213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可以分成4个基本功能:数据存储、数据访问逻辑、应用逻辑、表示逻辑。
系统中3个主要的硬件构件是客户端计算机、服务器和连接两者的网络。
P213:3个硬件构件P214-215:C/S架构的优缺点P214C/S架构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可升级的∙客户/服务器架构能支持许多不同型号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采用因特网标准的瘦客户/服务器架构可以很容易将系统划分为表示逻辑、应用逻辑、和数据访问逻辑3个部分,并可以相对独立地分别进行设计∙整个网络更可靠缺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复杂性∙许多基于C/S架构的争论都把焦点集中于花费上P219:操作性需求定义和类型P220:性能需求定义和类型P222:安全需求定义和类型P225:文化与政治需求定义和类型P229:影响硬件与软件选择的因素(图9-7)P236:用户界面包含3个组成部分P236用户界面包含3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个是导航机制,即用户下达指示给系统并告诉它做什么的方式;第二个是输入机制,即系统捕获信息的方式;第三个是输出机制,即系统给用户或其他系统提供信息的方式。
第十章P237:用户界面设计原则(表10-1)P237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布局:界面应该是屏幕上的一系列区域,这些区域被始终如一地使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例如,顶级区域用于命令和导航,中间区域用语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而底部区域则用于状态信息内容提示:用户应该始终清楚他们处于系统的哪一个阶段以及正在显示的是什么信息审美学:界面不仅应该实用,还要精心通过采用空白、色彩和字体来吸引用户。
通常情况下,包含足够的空白能使界面看起来很舒服,但又不会浪费太多空间以至于重要信息不能显示在屏幕上,这两者之间需要协调平衡用户经验:虽然操作简易性和学习简易性会产生相似设计的决策,但有时这两者之间需要协调。
软件的新用户或不经常使用的用户侧重学习简易性,而常用用户则侧重操作简易性一致性:界面设计的一致性使用户在执行一个功能时能够预测出将会发生什么。
这是学习简易性、操作简易性和美观的最主要因素尽量方便用户:界面应该操作简单,大多数设计者会在开始菜单和用户执行工作之间设计不多于3次的鼠标点击P243-244:用户界面设计过程5个步骤P248:界面设计原型3种方法P254:菜单类型P255:消息类型P259:选择框类型P263:报表类型第十一章P280:创建物理数据流图的步骤(表11-1)P280创建物理数据流图的步骤1、添加实现标注2、绘制一个人机边界3、添加系统相关的数据存储、数据流和过程4、更新数据流中的数据元素5、更新CASE知识库中的元数据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DFD;数据流图P285-297:结构图P293-295:内聚、耦合、扇入和扇出P299:伪代码第十二章P311:两种主要数据存储格式类型P311数据存储格式主要有两种类型:文件和数据库。
文件是一种被优化的、用来实现特定事务的电子数据列表。
数据库是一组在某些方面(如共同领域)相互关联的信息集合。
数据库分类:遗留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多维数据库P313:数据库类型P327:加快数据访问速度的技术P330-331:索引及建立索引的方针没提到的:P8结构化设计:瀑布式开发、并行开发、快速应用开发(RAD)、阶段性开发、敏捷开发。
P54 甘特图P55 PERT图得会画PERT用3种时间估算值:最乐观值、最可能值和最悲观值。
PERT加权平均值= [ 最乐观值+ (4 × 最可能值)] / 6P57 在项目中导致进度滞后和成本超出的最普遍原因是——范围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