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毕博马原第三单元
我的马原第三单元毕博答案
我的马原第三单元毕博答案余良早教授在《科学社会主义新论》一书中说到社会主义过去创建的成就时,提到一个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前曾被称为“ 300 万乞丐的国家” , 1980 年人均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五, 仅次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丹麦, 人均花费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 被称为“ 东欧花费者的天堂”。
这个家是()正确答案: B 、匈牙利20 世纪初的俄国之因此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单薄的环节,在于()①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但相对落伍;②社会矛盾异样复杂尖利;③一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④革命力量相对强盛正确答案: D 、①②③④19世纪欧洲的三大幻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是()正确答案:B 、英国的欧文经济文化相对落伍的国家能够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来源因是因为( )正确答案: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够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正确答案: A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正确答案: D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以下不属于 19 世纪三四十年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事件的是( )正确答案: D 、法国巴黎第三次武装起义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含 ( ) ①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久探究、不停实践的过程②把鼎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③在过渡期间不强人为撤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钱币关系发展经济④社会主义革命后能够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答案: A 、①②③④以下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无产阶级用暴力争夺政权②在经济相对落伍的帝国主义国家获获成功③走由城市到乡村的革命道路④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正确答案: A 、①②③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给我们供给的深刻教训中,不正确的表述有()正确答案: B 、绝不可以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的必需政治前提是( )正确答案: D 、成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正确答案: D 、民主集中制世界上的第一个工人政权是()正确答案: B 、巴黎公社以下哪个国家没有成立过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C 、奥地利社会主义民主是()①全部人的民主②绝大部分人的民主③人类最高种类的民主④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⑤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正确答案: C 、②③④⑤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区分最后应以( )正确答案: 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两极终结的标记是 ( )正确答案: B 、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根来源因在于( )正确答案: A 、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一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D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除我国以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正确答案: C 、越南以下各项中,与马克思主义出生的背景不有关的是()正确答案: B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广泛成立其根来源经济文化相对落伍的国家能够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因是()正确答案: A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以下描绘中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的有( )正确答案: D 、推行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地的极大提升,表此刻()①人们建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向度②人们完整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③ 人们挣脱了封建思想、利己主义的财产阶级观点的约束,建立了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④人们自觉恪守社会市场互换规则,欺骗行为减少⑤人们习惯于执行社会义务,不拿酬劳地为社会工作正确答案: C 、①②③⑤比利时国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 1998 年被结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师毕博马原第三单元
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模式问题2“实业制度”“和谐制度”“共产主义劳动公社”“乌托邦”问题3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法国巴黎第三次武装起义问题4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问题5 2 分保存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属于()自发性的武装斗争自觉性的武装斗争有纲领的武装斗争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问题6 2 分保存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国家政权问题问题7 2 分保存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消灭利益差别问题8 2 分保存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下列没有被提及的是()封建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问题9 2 分保存怎样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①要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②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③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④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①②③②③④②③①②③④问题10 2 分保存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小康社会问题11实现共产主义推翻沙皇专制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获得“面包”与“和平”问题12《巴黎圣母院》《等待戈多》《玩偶之家》《母亲》问题13社会化大生产现代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市场经济体制问题1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的正确理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问题 152 分 保存在列宁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 《哲学笔记》《反杜林论》问题 162 分 保存自由王国是指人们()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问题 172 分 保存马克思说:“暴力是孕育着新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问题18 2 分保存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执政党的发展需要问题19 2 分保存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生产关系为标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以阶级斗争为标准问题20 2 分保存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笔记
马原第三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节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1、地理环境含义: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作用: 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含义: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总和。
作用: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含义: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二)社会意识: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1、按照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2、按照范围可以划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2)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语言学、逻辑学。
3、按照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c.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a.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b.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非平历互动)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非同)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历史)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3马原第三章精品PPT课件
例如,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770-1831) 认为在人们思想动机的背后,还有一种决定人们思想动 机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社会历史本身内部的一种物 质力量,而是一种凌驾于社会历史之上的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 黑格尔说这就是绝对精神。
西汉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 104年)
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制约着人
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2. 社会意识及其结构
(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现象的总称,它
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 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社会心理 等等。
(1)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2)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并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 展带来特色。 (3)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③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人口因素
①人口因素: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 长速度等。 ②人口因素的作用
(《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实践和 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地理环境
①地理环境因素: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 总和,包括气候、山脉、土壤、河流、森林、矿藏、地形地貌 、动植物分布等。 ②地理环境的作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3年版第19卷,第374页。)
新版马原第三章部分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 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 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 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 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既得的客观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是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范畴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为了进行生产,人 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 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 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 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 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 会有生产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狭义和广义的生产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 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把握 好这一规律,要弄清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基本含意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
所是经 决由济 定社基 的会础 生一 产定 关发 系展 的阶 总段 和的
生 产 力
经济基础的实质 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具有内在联系
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1、社会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的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
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原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3.“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A.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D.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4.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7.检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搞得好不好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 )A.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否没有市场B.政治局面是否稳定C.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得到解决D.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8.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关系10.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发展水平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5.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6.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8.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19.地理环境是()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2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综合B.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C.所有生产关系的综合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2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B.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
马原二,三单元
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是否也是通过实践得到的?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是宝贵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材料:唐代有一位大画家叫戴嵩,是个画牛的高手,专心画牛,名气很大,他有一幅著名的《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历代被视为珍品收藏。
有一天,有个牧童路过,见画后拍着巴掌大笑不已。
收藏者杜处士心想,这样一幅名画,一个小牧童又能看出什么毛病?便问他为什么发笑。
牧童说:“两条牛打架,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里的;可是画中的牛尾巴竟还悠悠摇晃,岂不令人发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后者,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回答:又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的认识,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是直观的、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②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回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时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如感性和理性、相对直理和绝对真理等)的能动认识过程。
毕博马原第三单元题目
毕博马原第三单元题目一套问题1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改造”的实质是( D)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互助合作C、对私营资本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2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B)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问题3《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一系列任务,下列表述中没有被提及的是(B)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C、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问题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问题5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是因为(D)A、它要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B、它要颠覆旧政权C、它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D、它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问题6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①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②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③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⑤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A、①②③④⑤B、①②C、④D、①②③④问题7在列宁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有(A)A、《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B、《国家与革命》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D、《反杜林论》问题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D)A、生产力高度发达B、商品经济充分发展C、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问题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问题10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C)①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②人们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动和参加社会活动③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④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市场交换规则,欺诈行为减少⑤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不拿报酬地为社会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问题1119世纪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是(B)A、德国的圣西门B、英国的欧文C、英国的马尔萨斯D、德国的傅里叶问题12下列关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不正确的是(D)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C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问题13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问题1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马原第三章总结
马原第三章总结第⼀节社会基本⽭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含义社会历史观是⼈们对于社会及其历史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两种根本对⽴的历史观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性、谁是第⼆性,谁决定谁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主义的唯⼀标准唯⼼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主义1、唯物史观(1)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坚持⼈类社会的发展是⼀个有规律的⾃然历史过程,⽣产⽅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动⼒,⼈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创⽴的意义1)宣告了历史唯⼼主义的破产;2)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法:3)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4)对⽆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唯⼼史观(1)基本观点:唯⼼史观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主张⽤个别⼈物的思想动机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或从社会外部去寻找某种精神⼒量作为社会发展根源,否认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动⼒。
(2)唯⼼史观的表现形态宿命论唯意志论主观唯⼼主义认为:⼈们的主观思想动机,特别是少数英雄⼈物的思想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量,也称唯意志论。
梁启超说:“⼤⼈物⼼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历史”。
—(摘⾃《饮冰室合集》)胡适:英雄⼈物“⼀⾔可以兴邦,⼀⾔可以丧邦”—(摘⾃《饮冰室合集》)客观唯⼼主义:则把社会历史之外的某种神秘的、虚幻的精神⼒量,如“天命”、神等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量,也称宿命论。
⿊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随意创造的,⽽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物和王朝的历史,“⽽不是⼀般⼈民的历史”。
——(摘⾃⿊格尔《历史哲学》)(3)唯⼼史观的根本缺陷:思想决定⼀切,个⼈决定⼀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1)含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活条件,是社会⽣活的物质⽅⾯,包括地理环境、⼈⼝因素和物质资料的⽣产⽅式。
马原毕博第三单元
进行测验: 第三单元测试名称第三单元测试说明本测试由单选题30题(每题2分)、简答或辨析题1个(20分)、论述或材料题1个(20分)组成。
测试系统开放时间为6月3日到6月21日。
过期不再开放,逾期没有完成或者没有提交的同学后果自负。
请提前做好并保存后提交。
没有一次做完的,可先保存,下次再做,做好后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多次尝试 禁止。
此测试只能进行一次。
强制完成该测试可以保存并在以后继续进行。
问题完成状态: 问题 12 分保存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的产物A 、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B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 、议会斗争和革命斗争相结合D 、暴力革命与非暴力革命相结合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巴黎公社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表述错误的是()A 、两者相互推动,不可分割B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C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D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目标问题 52分保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A 、暴力革命B 、代议制民主C 、先进的生产力D 、科学社会主义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①③C 、①④D 、③④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问题 82分 保存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2008年12月10,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
(完整版)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框架【真题】(2016.34)(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
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二、考点讲解(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4《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第二部分)
发 挥 离 不 开 人 民 群 众
秋收起义
杰 出 人 物 历 史 作 用 的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 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历史人物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 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受社会种种必然因 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 • • •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 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 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 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和偶然性的统一。 杰出人物及其作用是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活动所制约。杰出人物是在群众实践中产生出 来的,他们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在何种 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12
• • • •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经济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条件(政治制度) 精神条件(历史传统和科学文化)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原理, 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 1.群众观点 1.群众观点 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 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新版1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①客观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马原第三章(已修改).ppt
注意: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 域的具体表现。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 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3、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起决定性 作用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经济 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和形式。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 生产关系的变革。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即社会意识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 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可以落后或预见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内部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 政治法律思想与哲学、文学艺术等。)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 (1)服务的方向:保护自己,排斥异己。 (2)服务的方式:强制与非强制。 (3)服务的效果: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马原第三章精品PPT课件
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 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 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
(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 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形态: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 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 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发展中的作用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 然条件的总称。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生产建设的资源。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 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 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得 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 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 会制度的更替。
㈡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模式
南斯拉夫模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问题2
“实业制度”
“和谐制度”
“共产主义劳动公社”
“乌托邦”
问题3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法国巴黎第三次武装起义
问题4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问题5
自发性的武装斗争
自觉性的武装斗争
有纲领的武装斗争
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问题6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国家政权问题
问题7
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问题8
封建的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
问题9
①②③
②③④
②③
①②③④
问题10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
问题11
实现共产主义
推翻沙皇专制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获得“面包”与“和平”问题12
《巴黎圣母院》
《等待戈多》
《玩偶之家》
《母亲》
问题13
社会化大生产
现代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问题15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国家与革命》
《哲学笔记》
《反杜林论》
问题16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问题17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问题18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执政党的发展需要
问题19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生产关系为标准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问题20
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问题21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问题2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
俄国二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问题23
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问题24
问题25
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26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使俄国迅速发展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问题27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问题28
新社会制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新社会制度能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新社会制度能鼓舞人们的信心和斗志
新社会制度能很好地调节生产关系
问题29
①②③④⑤
①②
④
①②③④
问题30
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问题
31
1、失败的社会主义只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资本主义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生产化与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财富两极分化引起的经济危机;资本家阶级支
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
因为有了
这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说资本主义失败是因为实现了资本主义。
3、
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观: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
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问题32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
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2.巴黎公社成立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有着历史性先导的作用.它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1919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攻
占冬宫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并随后建立了苏
维埃政府的统治,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智能文本纯文本HTML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