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马原第二单元毕博复习题(附答案)
马克思原理与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是普遍联系的D、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3、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合乎逻辑的B、诡辩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5、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可知性B、统一性C、客观实在性D、重量8、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主张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B、主张存在着非物质的运动C、主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主张物质和运动毫无关系9、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先天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0、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12、与旧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去理解。
A、直观的形式B、自然物质C、实践D、社会1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1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A、自在自然B、人类社会C、主观能动性D、实践活动15、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B、自然进化C、语言D、脑量的增加16、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17、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8、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A、辩证法观点形B、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9、运动和静止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离开运动,物质照样可以存在多项选择题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的环节()A、由没有物质到有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A、人的大脑B、思维的发展C、人的感觉器官D、客观存在E、社会存在4、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5、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C、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E、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提供了对于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哲学概括E、提供了批判“物质消灭论”的理论依据7、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有以下特点()A、仍然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B、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C、具有客观实在性D、具有社会历史性E、是人化自然8、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是A、自在世界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B、自在世界是天然自然界,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盲目的,人类世界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D、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规律的E、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人类世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B、联系得观点C、发展得观点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A 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B、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对立6、世界观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得 BA对于自然现象得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得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得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得具体瞧法7、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得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得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 D关于人得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得依据就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就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就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得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得不同回答10、物质与意识得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绝对得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就是相对得了,这个范围就是指 AA、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与意识就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与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与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得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得定义就是通过: AA、物质与意识得关系界定得B、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界定得C、主体与客体得关系界定得D、一般与个别得关系界定得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得根本对立在于 DA、对世界构成形式得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得不同回答C、对世界就是否可知得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得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得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得基本派别就是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与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得依据就是CA 主张一元论还就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就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得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得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得主要错误就是CA 认为世界就是不可认识得B 主张物质与意识都就是世界得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得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得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就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得视野之外,存在完全就是一悬而未决得问题”,这一观点就是 DA、唯物主义得观点B、唯心主义得观点C、可知论得观点D、不可知论得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与自然科学得长期得艰巨得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得意识而存在得物质世界就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得前提与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得事物作为观察与处理问题得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就是立足于人得感官之欲得逐利活动20、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得根本要求就是CA承认世界就是多样得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得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得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得就是变化。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得活动机制瞧,实践就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得中介发生相互作用得过程B、道德行为与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得主体就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得人C、人D、人得意识3、实践得客体就是( D )A、绝对精神得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得意识得创造物D、实践与认识活动所指向得对象4、实践得中介就是( A )A、各种形式得工具、手段及其运用得程序与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与发展有联系得各种要素得总与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得总与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得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得价值关系就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得物质欲望与要求B、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得改造与变革得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得有用性与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得发展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科学进步就是实践得目得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得最好办法就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得关系瞧,这句话对我们得启示就是( C )A、认识总就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与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得)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得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得品格D、实践与认识就是合一得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区别就是( C )A、感性认识就是可靠得,理性认识就是不可靠得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就是对现象得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本质得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与谬误得对立,只就是在非常有限得范围内才有意义”就是( B )A、形而上学得观点B、唯物辩证法得观点C、诡辩论得观点D、相对主义得观点10、真理与谬误之间得相互关系就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就是绝对对立得B、没有相互转化得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 B实践论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 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B 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原复习题与答案
马原复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正确答案:C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A、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B、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C、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D、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正确答案:C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正确答案:B4.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C、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D、商品的出现正确答案:B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答案:D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革命性过程B、表现形式C、必然阶段D、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答案:D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正确答案:D8.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意识形态B、国家政权C、政治制度D、经济基础正确答案:D9.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去杠杆。
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
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作为重中之重。
A、降低企业负债率B、提高企业利润率C、提高企业偿债能力D、降低企业杠杆率正确答案:D1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B、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C、劳动者的技术水平D、生产工具正确答案:D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正确答案:B12.绝对剩余价值是: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正确答案:A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正确答案:B1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正确答案:A15.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实践B、人类社会C、精神D、自然界正确答案:A1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正确答案:B17.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答案:D1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C、会创造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正确答案:D19.概念、判断、推理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C、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D2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A、唯理论的认识路线B、先验论的认识路线C、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D、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正确答案:C21.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D、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正确答案:A2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确答案:D2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正确答案:D2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建立社会主义国家D、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答案:A2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正确答案:A2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唯心论B、辩证法C、可知论D、唯物论正确答案:D2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A、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正确答案:A28.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C、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正确答案:B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不可知论B、经验论C、能动的反映论D、先验论正确答案:C30.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坚持住房的(),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A、居民属性B、居住需求C、居住属性D、其他正确答案:C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旧唯物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D3.“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正确答案:D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与时俱进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吐故纳新正确答案:A5.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者的主体素质正确答案:A6.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A、6000B、5500C、5700D、5600正确答案:C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全面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正确答案:C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正确答案:C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C、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10.“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A、诡辩论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正确答案:A1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生产的商品的: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B、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C、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正确答案:A1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 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A )。
A .马克思C.达尔文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 .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性D .主要内容6.19世纪30 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BA .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A.18 世纪50 年代B.18世纪60年代C.18 世纪70 年代D . 19 世纪初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CA .美洲大陆的发现B .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资本原始积累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突出表现是(A .工业革命B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C.大量农民变民产业工人D .周期性经济危机11.(B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马原复习题及完整版答案
绪论答案搜集与整理:卢未来第一次整理时间:2012年6月17日第二次更新时间:2012年6月18日修正部分错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德国古典哲学中代表着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果的学者是( C )A、亚当·斯密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革命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阶级性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致力于无产阶级专政。
D、致力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不相适应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是(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4、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 B )A、美国爆发的B、英国爆发的C、德国爆发的D、法国爆发的15、在19世纪40年代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是(B )A、列宁B、马克思和恩格斯C、圣西门D、欧文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B )A、基本内核B、合理内核C、精髓D、核心20、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BCD )A、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2、最早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是( ACD)A、亚当·斯密B、恩格斯C、马克思D、大卫·李嘉图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有( ACD )A、傅立叶B、康德C、欧文D、圣西门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那些方面( ABCD)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6、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有( ABD )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C、革命性优先于科学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性运动有(AC )A、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C、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俄国的十月革命8、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9、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B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体现在( AC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16、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1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的革命实践有(ABC )A、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B、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C、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D、十月革命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AD )A、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理论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原因在于( BCD )A、这种品质是马克思提出来的B、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C、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D、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20、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A、学习理论B、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和发展D、解放思想三、判断说明题1、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含答案)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2、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旅游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主体与客体最基本的关系是 ( )A、认识关系B、价值关系C、实践关系D、审美关系4、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 )A、统一思想B、解放思想C、实践D、实事求是5、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照镜式的反应B、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先天就有的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机械反映论C、能动反映论D、不可知论7、人的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知觉B、概念C、感觉D、表象8、在认识的基本形式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A、知觉B、概念C、感觉D、表象二、判断题1、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
2、有用就是真理。
3、真理就是事物本身及其发展规律。
4、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三、简答题1、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
2、简述认识的基本规律。
3、简述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主要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2)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联系实际说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避免导致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有何帮助?3、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 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 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大一下马原第二单元毕博复习题(附答案)
名称第二单元测试说明本测试由单选题30题(每题2分)、简答或辨析题1个(20分)、论述或材料题1个(20分)组成。
测试系统开放时间为5月6日到5月31 日. 过期不再开放,逾期没有完成或者没有提交的同学后果自负。
请提前做好并保存后提交。
没有一次做完的,可先保存,下次再做,做好后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多次尝试禁止。
此测试只能进行一次。
强制完成该测试可以保存并在以后继续进行。
问题1 2分保存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r* c c A. 国会B. 总统C. 最咼法院D. 最高检察院问题22分保存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ST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aC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厂D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问题3 2分保存我们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下述两点。
第一,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售的物品,商品。
第二,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即()一一为了购买它们,他已在商品市场上预付了真正的货币一一的价值总和。
呵厂A•劳动资料和劳动力r r P B•劳动对象和劳动力C.消费资料和劳动力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问题42分保存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ST G —W …P …W —G'W…P …W —G —WP …W —G —W-- PW —G—W…P …W问题52分保存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已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 ()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厂r A. 生产关系B. 市场关系r C•价值关系P D.货币关系问题62分保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LS厂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c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在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问题72分保存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第二单元测试说明本测试由单选题30题(每题2分)、简答或辨析题1个(20分)、论述或材料题1个(20分)组成。
测试系统开放时间为5月6日到5月31日。
过期不再开放,逾期没有完成或者没有提交的同学后果自负。
请提前做好并保存后提交。
没有一次做完的,可先保存,下次再做,做好后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多次尝试禁止。
此测试只能进行一次。
强制完成该测试可以保存并在以后继续进行。
问题1 2 分保存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国会B. 总统C. 最高法院D. 最高检察院问题2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问题3 2 分保存我们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下述两点。
第一,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要生产用来出售的物品,商品。
第二,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即( )——为了购买它们,他已在商品市场上预付了真正的货币——的价值总和。
A.劳动资料和劳动力B.劳动对象和劳动力C.消费资料和劳动力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问题4 2 分保存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G—W…P…W’—G’W…P…W’—G’—WP…W’—G’—W…PW’—G —W…P…W’问题5 2 分保存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已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A.生产关系B.市场关系C.价值关系D.货币关系问题6 2 分保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在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问题7 2 分保存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990—1995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
2000年全球贸易进一步强劲增长,国际商品贸易额增长12.5%,达到6.1万亿美元,()的最高水平。
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B.是20世纪10年以来C.是21世纪10年以来D.是21世纪90年代以来问题8 2 分保存列宁曾指出:“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旧资本主义已被这场战争彻底摧毁,它已经让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里“战争”是指()。
A.俄国与芬兰战争B.俄国与土耳其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9 2 分保存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问题10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高额剩余利润问题11 2 分保存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 )。
A.“新政”B.“改革”C.“治理”D.“创新”问题12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除此之外,资本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其特点是利用“科学的劳动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
这种工资制度的典型形式,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
A.“泰罗制”B.“福特制”C.“泰罗制”和“福特制”D.“罗泰制”和“福特制”问题13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问题14 2 分保存1851年5月1日,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在水晶宫的穹顶下。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目的是为了展示进步和繁荣,那次盛会的准确名称是: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 )。
A.“炫奇会”B.“奇炫会”C.“博览会”D.“万国会”问题15 2 分保存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A.合并B.联合C.集中D.重组问题16 2 分保存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
A.物质内容B.精神内容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问题17 2 分保存二战后国际分工:A.主要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B.水平分工代替垂直分工C.以自然资源为基础D.垂直分工代替了水平分工问题18 2 分保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A.国家作为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B.国家作为商品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C.国家作为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D.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问题19 2 分保存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应理解为:A.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问题20 2 分保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基本条件是()。
A.两极分化B.商品市场C.商品市场的两极分化D.两极分化的商品市场问题21 2 分保存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要深刻认识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还必须考察资本的( )。
A.循环B.周转C.运动D.流通问题22 2 分保存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 )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A.支付能力B.实际需要C.购买能力D.消费能力问题23 2 分保存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C.垄断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问题24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D.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25 2 分保存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A.商业资本国际化B.借贷资本国际化C.产业资本国际化D.金融资本国际化问题26 2 分保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问题27 2 分保存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A.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B.工场手工业代替了机器大工业C.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代替了机器大工业问题28 2 分保存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等。
A.一党制度B.两党制度C.多党制度D.政党制度问题29 2 分保存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是重要的( )。
A.地区性的经济组织B.国际经济协调组织C.国际经济协议组织D.国际联盟组织问题30 2 分保存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参加方必须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
这种垄断组织()是比较差的,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便会自行解体。
A.稳定性B.组织性C.约束性D.调和性问题3120 分保存平均利润是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形成的。
答:我认为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所谓平均利润率就是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
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则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问题3220 分保存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使用所学的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2)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主要根据:一是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趋向,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例”,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它们确定的,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