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思考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我国雾霾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雾霾污染现状在我国,雾霾天气的出现频率和影响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雾霾问题尤为突出。
雾霾天气时,能见度大幅降低,天空常常呈现出灰蒙蒙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更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数据统计,雾霾严重时,部分城市的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等情况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健康方面,雾霾中的细颗粒物 PM25 能够深入人体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严重。
医院呼吸科的就诊人数在雾霾天气往往会明显增加。
二、雾霾成因分析1、工业排放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2、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其燃烧效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
3、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中,交通拥堵时,车辆怠速运行,尾气排放更加严重。
4、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施工活动频繁。
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同时,城市道路的清扫和养护不善也会导致道路扬尘增加。
5、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雾霾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雾霾天气。
三、雾霾治理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不仅降低了空气质量,还对交通、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山区、盆地等地形地貌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2)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生活污染:烹饪、燃烧等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1.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2. 交通受阻: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受阻。
3. 健康危害:雾霾中的颗粒物可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环境破坏: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四、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政策层面(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减少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3)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技术层面(1)改进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提高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治理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2)研发环保技术: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3)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 社会公众层面(1)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探讨雾霾的成因和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是雾霾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农村焚烧等也是形成雾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雾霾的治理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理方法:1. 减少污染源排放(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标准。
(2)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农村焚烧等行为。
2. 增加环境容量(1)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扬尘。
(2)水体治理:保护水源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屏障:在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屏障,减少污染物扩散。
3. 提高治理技术(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2)智能化监测:建立智能化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雾霾的形成和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我们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治理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24年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范文
《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雾霾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雾霾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浅谈。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首先,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汽车尾气、燃煤等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空气湿度低等因素也会加剧雾霾的形成。
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如静风、逆温等,污染物容易在低空聚集,进一步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影响雾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会降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其次,雾霾天气会影响交通出行,降低道路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雾霾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四、雾霾的治理措施针对雾霾的成因和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高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其次,改善交通结构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降低雾霾的生成。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提高空气湿度等措施也有助于改善雾霾天气。
五、综合治理策略为了更有效地治理雾霾,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这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四个层面的努力。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企业应积极采用环保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社会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个人应从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节约能源等。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六、结论总之,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有效的治理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进行探讨。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
其次,气象条件也是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在大气中积聚,从而形成雾霾。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道路扬尘等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
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消耗,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有助于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减轻雾霾天气的影响。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使用等。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让公众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危害,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雾霾天气。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和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技术支持。
五、总结雾霾天气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和预防。
首先,我们要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保执法力度的投入,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需要我们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现状及未来路径,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哲学思考。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导致能源消耗量大增,排放的污染物也相应增加,这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
2. 城市规划与布局的不合理城市规划与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城市中高楼林立,道路狭窄,绿地面积不足,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污染物难以扩散。
此外,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失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三、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现状1. 政策层面的努力政府在治理雾霾天气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雾霾天气的发生。
2. 社会各界的参与除了政府的努力,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雾霾天气的治理。
环保组织、志愿者等都在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此外,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四、哲学思考与未来路径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注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治理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的深层含义,以期为相关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工厂、车辆等排放源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的现象,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城市规划与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与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一些城市过度集中发展工业、交通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污染物难以有效扩散和净化。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建筑密度过大等问题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3. 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人不重视环境保护,随意排放污染物,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空气污染,也使得雾霾天气的治理工作更加困难。
三、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哲学思考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治理雾霾天气,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与布局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与布局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科学合理,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物扩散条件等因素。
要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有效净化空气。
3. 强化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强化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必要措施。
要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等手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环保法规,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对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雾霾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易在低空积累,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如山区、河谷等地形,易形成雾霾的滞留和积累。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质,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雾霾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2.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加剧雾霾问题。
3. 气象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因素,对雾霾的形成和消散具有重要影响。
4. 区域性污染:区域性的污染传输和累积,也会加剧雾霾问题。
四、治理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排放和煤炭消费。
2. 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3. 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禁止秸秆焚烧等行为。
4. 植树造林与城市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5.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性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024年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范文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化学反应等。
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气温逆层出现时,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悬浮物不易扩散,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长期的高温干旱气候以及寒潮等极端天气现象也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2. 污染物排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不断累积,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大气化学反应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会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这些二次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理:1. 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 强化污染源控制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
同时,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的治理,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
3.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面积。
绿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减轻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同时,绿化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由于雾霾天气往往具有跨区域的特点,因此需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策略。
各地区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个人污染物的排放。
《2024年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范文
《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经济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分析雾霾的成因、特点及治理方法,旨在提高公众对雾霾的认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组成。
其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废气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汽车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也是雾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气象条件:在静风、低湿、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减弱,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特点及危害1. 长期性:雾霾天气往往持续数日甚至数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 区域性:雾霾天气往往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出现,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健康危害: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四、雾霾的治理措施针对雾霾的成因和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工业排放: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减少烟尘和废气的排放。
2. 绿色出行: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 气象调控: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等手段,改善不利气象条件,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4. 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发挥绿化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5. 法律政策: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途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参与雾霾治理。
五、结论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等,都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绿化不足等因素也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加剧。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我们的活动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局限性。
我们的活动虽然创造了文明,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认识到人类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四、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3. 城市规划与绿化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应该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工业布局等,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4. 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污染源,提高治理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雾霾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环境、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地形地貌:山峦、河流等地形地貌对空气流动产生阻碍作用,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量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等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燃煤、燃油等生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治理对策针对雾霾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治理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减少高污染行业的比重。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排放(1)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2)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老旧车辆,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3)实施交通限行、错峰出行等措施,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
3.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
(2)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3)推广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推进区域协同治理(1)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和联合执法。
(2)推动上下游、左右岸的协同治理,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四、结论雾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2024年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范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雾霾问题,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大气稳定、风速低、湿度大等气象条件容易形成雾霾。
这些气象条件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雾霾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影响。
如山区、盆地等地形容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排放对雾霾的贡献越来越大。
(3)生活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农田焚烧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此外,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燃煤排放等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三、雾霾的影响雾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雾霾中的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其次,雾霾还会影响能见度,给交通带来不便,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雾霾还会对植物生长、土壤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
四、治理对策1. 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严格实施环保法规,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减少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3. 治理生活污染: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的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排放。
此外,加强农田管理,防止农田焚烧等污染行为的发生。
4. 气象调控:利用气象手段进行雾霾治理。
例如,在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减少排放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增雨等方式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2024年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范文
《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雾霾天气因其频发性和危害性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的成因,探讨其治理措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2. 机动车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
3. 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不足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绿地对空气中的粉尘有很好的吸附和净化作用,城市绿化不足则导致空气中的粉尘难以得到有效净化。
三、雾霾的治理措施针对雾霾成因,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是主要的治理措施:1.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减少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工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2. 改善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3. 气象条件利用: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等手段,改善不利的气象条件,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4. 加强城市绿化:加大城市绿化投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绿地对空气中的粉尘有很好的吸附和净化作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5. 法律法规完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氛围。
《2024年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范文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雾-霾的成因,分析现有治理措施,并思考未来的治理方向和策略。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逆层、湿度等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逆层气象条件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出现。
此外,湿度也会影响空气的清洁程度,潮湿的环境更容易产生雾-霾。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是造成我国雾-霾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
3. 交通污染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污染已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生活污染居民生活中的燃烧行为,如烧煤取暖、焚烧垃圾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三、当前治理措施及其效果针对雾-霾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出行、加强生活污染控制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企业存在违法排放现象,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绿色出行政策推广还需加大力度等。
四、未来治理方向与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和知识,引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应对环境污染的新路径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气质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雾霾作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已引发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详细解析雾霾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旨在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二、雾霾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大气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容易形成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和悬浮颗粒物增多,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来源。
(2)汽车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易形成雾霾。
(3)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布局不合理、建筑密度大等因素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治理策略1. 源头控制(1)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标准制定与执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2)汽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与治理。
(3)优化城市规划与建筑: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流通状况。
2. 政策引导(1)实施环保税制:通过税收政策,对高污染行业征收环保税,鼓励绿色产业发展。
(2)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3)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3. 技术创新与研发(1)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空气净化技术:研发高效空气净化技术,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3)智能监测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空气质量实时监测与预警,为治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论雾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控制、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降低雾霾污染程度,改善空气质量。
《2024年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范文
《雾霾的成因和治理》篇一雾霾的成因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频繁地影响着我国各大城市。
其高浓度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雾霾的成因及有效的治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雾霾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二、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低湿、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得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形成雾霾。
此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和消散。
2. 人为因素: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扬尘等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建筑物、道路和车辆使得扬尘和尾气排放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严重性。
三、雾霾的影响雾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环境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会吸附在大气中,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
同时,这些颗粒物还会对建筑、植物等造成损害。
2.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人们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雾霾的危害更为严重。
四、雾霾的治理针对雾霾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气象条件,降低雾霾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1. 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消费量。
2. 控制工业排放: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对工业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应加强监管,推动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3. 优化交通结构: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尾气排放。
4. 增加绿化面积:城市绿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吸收大气中的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天气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气候条件等因素也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2. 人类行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科学,也使得雾霾问题愈发严重。
三、哲学思考面对雾霾天气,我们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
首先,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认识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四、治理措施的哲学思考1. 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环保政策,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2. 社会层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让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科技层面:利用科技手段,如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为治理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政策、社会和科技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利用科技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治理雾霾天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范文
《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与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1.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此外,湿度也是影响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湿度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滴,加剧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2. 人为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人为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建筑扬尘等因素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针对雾霾天气的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1. 政府层面: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交通结构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3. 个人层面: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此外,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空气污染等。
四、雾霾天气的预防为了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环保意识: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危害,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2.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减少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3.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4.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率,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2024年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范文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策略。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得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2. 人文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人文因素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此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力,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哲学思考面对城市雾霾天气频发的现象,我们应该从哲学角度出发,思考治理雾霾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环境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
最后,我们要注重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四、治理雾霾的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减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治理雾霾的基础。
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4. 科技手段的应用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㊀㊀第四届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围绕 城市霾问题治理 为主题共征集到专业作品300余部,经评审委员会初选㊁初评㊁通讯评审㊁专家组会议评审㊁组委会评审等环节,最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的‘我国雾 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荣获本届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㊂该作品通过分析雾 霾与气溶胶的联系㊁维持机制㊁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 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㊁分布㊁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㊂提出对治理雾 霾污染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建议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抉择,且要不遗余力地对近期可以削减的污染源加大控制力度等㊂一、研究背景2013年1月多次严重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 霾天气,在2月份依旧来势汹汹,深锁多城㊂每次雾霾天气几乎都呈现影响面积大㊁时间长㊁浓度高等特点㊂雾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㊂根据2013年全国的空气质量观测,全国74个预报PM2 5的城市只有3个城市符合我国PM2 5的标准,占所有观测城市的5%左右㊂城市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㊂到底是什么形成了雾和霾?为何雾 霾出现难驱散?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雾 霾是否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篇获奖作品给出了答案㊂该作品基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我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 和 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我国气溶胶各化学成分的浓度㊁新粒子形成㊁气溶胶在环境大气中的的转化及变化过程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㊂㊃291㊃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二㊁我国的雾 霾形成机理1 气溶胶污染是形成雾和霾的主要原因雾和霾是自然界两种天气现象㊂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㊂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㊁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产生更多㊁更小的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低于1km时被定义为雾,而能见度在1 10km时则被定义为轻雾㊂由于干气溶胶粒子和云雾滴都能影响能见度,所以,能见度低于10km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贡献),也可能有雾滴的影响(即雾的贡献)㊂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看到的我国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 雾 霾 天气㊂没有干气溶胶粒子就不能形成霾,没有气溶胶粒子参与在实际大气中也无法形成雾,在过去,当人类活动较弱时,这些气溶胶粒子主要源于自然过程,在大气当中被视为背景气溶胶㊂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我国近二三十年中东部区域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㊂减少雾 霾天气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对这种变化背后的大气气溶胶污染给予特别重视㊂根据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亚洲,特别是中国,矿物质气溶胶浓度非常高,这些矿物质气溶胶与城市的建筑工地㊁水泥工业等有关;而且这些矿物质气溶胶的浓度仅次于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印度㊁巴基斯坦),但是远远高于欧洲和北美㊂2 我国背景气溶胶浓度较高总体而言,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较高㊂与硫酸盐㊁有机碳㊁元素碳㊁硝酸盐和铵有关的污染源主要可归为3大类:一是燃煤,二是燃油,三是与居民的各项活动有关的排放㊂维持现有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要削减哪个来源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㊂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亚洲大陆,尤其是在我国仅矿物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就与欧美国家城市区域气溶胶总和相当或更高㊂在我国华北城市和西北城郊区域其质量浓度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空气中80 85μg,从包括长三角的南方城市区域到东部和东北部的城郊区域,矿物气溶胶浓度下降,但也在20 40μg之间,这持续且动态拉高了我国大气气溶胶的背景浓度㊂在欧美和东亚到东南亚城市区域矿物气溶胶的质量浓度通常在10 20μg之间,在其城郊区域质量浓度一般在10μg以下,远低于我国㊂由于矿物气溶胶和污染气体可以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我国的雾 霾问题变得复杂,加之其贡献出较高的背景气溶胶浓度,指示出对我国污染控制的效果人们应有充分的心理预期㊂3 二次气溶胶形成使雾—霾呈片区状发生根据北京城区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不同站点的排放量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雾霾却是在一个广泛的区域连片发生,该特点和二次气溶胶有关㊂㊃391㊃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我国陆地众多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经过大气化学反应在大气中最终一部分转化为气溶胶粒子(称为二次气溶胶粒子),一部分生成臭氧(因其不影响能见度在雾 霾问题中不做讨论)㊂二次气溶胶形成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直接从气体变为气溶胶粒子(这些新形成的气溶胶粒子粒径通常在30nm以下);二是新粒子形成后通过碰并㊁集聚等过程形成一些更大的粒子(粒径通常在100 200nm);三是通过凝结等过程进一步形成一些粒径更大的粒子(多数在300nm,一般不超过1000nm,即PM1)㊂通过对我国16个站点两年的分析发现:PM10质量浓度中有超过50%是二次气溶胶,在北京夏季此比例可达80%㊂除传统研究认识硫酸盐对新粒子形成有贡献外,在我国华北区域观测发现不论在新粒子形成以及随后的老化阶段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均很大㊂通过对比排放和气象条件对区域霾形成的贡献,发现一次排放的气溶胶与排放强度关系密切,天气条件却控制着区域中占多数的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及总体PM10的浓度变化,导致了人们通常看到的雨过天晴后的一两天空气变得浑浊,能见度逐渐变差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霾)具有跨省㊁连片的区域性特征㊂张小曳研究员认为这是我国雾霾跨省发生的重要原因㊂4 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使观测的不确定性增加根据张小曳研究员的研究成果,矿物气溶胶与SO2的反应速度,与摄取的时间和稳定的时间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㊂在同样的条件下,随着湿度的增长,粒子会长大,这时观测到的气溶胶粒子不仅仅是干气溶胶,还包括它的湿度㊂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硫酸盐㊁硝酸盐㊁铵盐和部分可溶性有机气溶胶)会吸水㊁长大㊂在我国华北区域的观测发现吸湿后的气溶胶粒子粒径会增大20% 60%,使得在相对湿度大时观测的PM2 5质量浓度 虚高 ,因其不完全是气溶胶粒子的贡献,还有水分的影响㊂国际气溶胶科学界在做气溶胶研究时通常是在相对湿度小于40%的状况下监测和对比干气溶胶粒子浓度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还发现苯甲酸等芳香类有机物与无机盐混合的气溶胶可以在相对湿度70%时就开始吸湿增长,但高湿条件下粒子增幅和理论值相比变小,这会导致气溶胶滞空时间加长,光学特性变化,使与霾有关的PM2 5㊁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的不确定性加大,也会影响公众的感觉㊂5 气溶胶粒子不断混合并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在大气中多以混合状态存在,还会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㊂对气溶胶单粒子分析发现,我国华北区域中70%的气溶胶与2种或3种其他来源气溶胶内混合㊂低温条件下O3与SO2在矿物气溶胶表面存在协同效应使二次硫酸盐生成速率随着温度降低出现先加快后减慢的趋势,直接影响大气中二次硫酸盐生成总量㊂矿物气溶胶还与2 3种酸性气体反应,在表面形成液膜,抑制了新粒子形成,但促使更多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在其表面转化形成,自身也更易吸湿参与云雾形成㊂矿物气溶胶因非均相反应形成的酸性界面还加强了前体物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易形成更多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研究发现酸性液态表面对气液反应过程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氧化剂的存在可以㊃491㊃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显著地提高反应速率,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使我国雾 霾问题更为复杂㊂6 雾 霾还导致大气层节稳定度增加有利其维持和发展形成之后的雾 霾会使更多的太阳辐射反-散射回空间,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使得每日正常排放和二次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一步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㊁凝结㊁并形成更多的云雾滴,造成能见度进一步降低㊂更多云雾滴还会在一天当中残留与下一天的汇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在下一次天气过程之前,连续数天雾 霾污染维持与加剧㊂7 雾 霾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每次霾的形成,都是在静稳天气条件下一次排放污染物及其变化产生的二次颗粒物气溶胶共同作用的结果㊂如,异常的静稳天气和居高的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㊁持续性雾 霾㊂如果大气中的PM2 5或PM10及其前体污染物,大大超过了由当地气候㊁地形等条件形成的环境容量,一旦出现持续的静稳天气,就会出现污染物无法扩散的情况,进而导致大气中细粒子超标㊂8 气团的移动导致污染物跨区域传输污染物是可以跨区域传输的㊂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扰动运动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输送㊂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一是整体的输送作用,二是冲淡稀释作用㊂风向决定污染物迁移运动的方向,风速决定污染物的迁移速度㊂污染物总是由上风方被输送到下风方㊂在污染源下风向,污染要重一些;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混合的清洁空气量越大,冲淡稀释作用就越好㊂一般来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呈正相关,而与风速则呈负相关㊂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一个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可能随着上升气流进入高空,并在高空中随着气团较快地传输,结果可能会在距离污染源很远的地方又随着下沉气团降到地表附近,导致了区域间的污染物传输㊂污染物的区域传输,使得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产生危害㊂9 风速下降降低了大气的自净能力现在雾霾越来越频繁,与风速下降有一定的关系㊂如北京一次北风来过就很干净,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平均风速在下降,这种风速的下降减缓了大气自身去除污染物的能力㊂三、我国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张小曳研究员认为:大气中主要存在6大来源㊁7种气溶胶组分,分别是:矿物气溶胶㊁硫酸盐(SO2转化)㊁硝酸盐㊁海盐㊁元素碳㊁有机碳㊁铵盐(二次气溶胶)㊂进入大气层的微粒中,一次气溶胶的直径非常小,大部分为直径在1微米以下的PM1,占PM2 5的90%以上㊂这部分气溶胶起着成核化㊁凝结的作用㊂不同种类的一次气溶胶在大气层中发生混合㊁反应,形成二次气溶胶,同时㊃591㊃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作为凝结核,将大气中的水分吸附于其上,使得颗粒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就形成了公众经常听到的PM2 5㊂1 我国不同区域气溶胶的化学组成(1)整体状况及矿物气溶胶对2006和2007年在我国16个观测站㊁每3天1次㊁24小时干PM10滤膜气溶胶样品的分析发现,矿物气溶胶(包括沙尘㊁城市逸散性粉尘和煤烟尘等)是中国大气气溶胶(PM10)中含量最大的组分,约占35%㊂在西北地区,这一比例高达50% 60%;在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㊁湖北金沙㊁广东番禺㊁河北固城和浙江临安等地,矿物气溶胶所占比例也在35% 40%之间㊂硫酸盐和有机碳气溶胶(OC)是另外两个含量较大组分,分别约占15%㊂这3类气溶胶贡献了我国PM10质量浓度的约70%㊂硝酸盐约占7%,铵盐除了在中国西北沙漠区域和青藏高原只占约0 5%外,在其他地区所占的比例约为5%,元素碳气溶胶(也被称为黑碳)只占约3 5%㊂(2)硫酸盐气溶胶在我国西部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例如西北沙漠边缘的敦煌站和青藏高原的拉萨站),硫酸盐的比例最低(4% 6%),表明燃煤污染少,在这些站点硫酸盐浓度水平通常在2 10μgm-3之间,其中拉萨的硫酸盐浓度约在2 3μgm-3之间㊂在我国其他区域硫酸盐的比例在10% 20%之间变动,城市站硫酸盐浓度较高的包括郑州(43 9 46 3μgm-3)㊁西安(46 48μgm-3)㊁成都(38 42μgm-3)㊁河北固城(约35μgm-3)和广东番禺(25 28μgm-3)㊂我国城市大气中硫酸盐浓度较高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一直占有超过70%的比例有关,燃煤源是中国区域性雾 霾天气形成的一个主要的贡献者㊂在我国遥远背景站硫酸盐所占PM10比例最大,例如在我国最西北的阿克达拉本底站硫酸盐占28%,在西南海拔3583m的香格里拉本底站为20%,这与这些站点气溶胶总体浓度低,矿物气溶胶份额不大有关㊂(3)碳气溶胶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气溶胶两种㊂有机碳在遥远背景站点和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站点所占比例较大,例如在阿克达拉㊁香格里拉㊁拉萨㊁敦煌㊁龙凤山有机碳所占比例一般都超过20%,在香格里拉甚至高达37%,除了与这些区域其他类型气溶胶相对较少有关外,生物质燃烧和植物自然释放对有机碳气溶胶的贡献也起了很大作用㊂元素碳气溶胶所占的比例在我国各个区域变化不大,通常在2% 5%之间㊂碳气溶胶除了源于生物质燃烧外,燃煤和燃油的贡献也很大㊂(4)硝酸盐气溶胶与硫酸盐类似,在敦煌和拉萨硝酸盐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1%和3%,表明燃煤和源于机动车的燃油排放贡献小㊂在我国其他区域硝酸所占比例在5% 9%之间㊂我国城市中浓度较大的出现在郑州㊁西安和河北固城(17 0 23 9μgm-3),成都㊁广东番禺和大连的浓度在10 16μgm-3之间㊂城市大气中的NOx多来自人类活动使用的化石燃料燃烧,如汽车等流动源㊁工业窑炉等固定源㊂由于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的用量连年攀升,使得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逐年㊃691㊃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升高,虽然环境保护部在新建电厂推广 低氮燃烧技术 (控制燃烧温度,降低NOx的生成量),但多数城市还没有完全实现燃煤脱氮,加之各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导致了我国硝酸盐气溶胶浓度也较高㊂(5)铵在我国西部人类活动较少区域(例如敦煌㊁拉萨㊁香格里拉㊁阿克达拉和皋兰山)铵的比例通常低于5%,与这些区域氨气排放少,大气中硫酸根也少有关,在我国其他区域铵的比例一般在5% 6%之间㊂我国城市大气中铵的浓度也相对较高,这与我国大城市人口众多和废物处置量大,以及城市大气中较高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水平,以及较高的大气氧化能力有关㊂估算出的中国地区NH3的主要排放源是废物处置(9672 1Gg)和农业过程排放(3622 5Gg)㊂其中,源于大牲畜牛(18 5%)㊁猪(14 0%)及数量众多的家禽(16 2%)和农田施用氮肥后土壤的排放量(12 9%)较高㊂由于NH3主要来源于农业过程和动物排放的有机质分解,故中国地区NH3的排放强度分布和其他主要源于燃烧过程的污染物情况稍有不同,即NH3排放量较大的分别是山东㊁河南㊁四川㊁河北等省,这和上述地区的家禽和家畜饲养量高,农田面积较大及化肥施用量也较高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区域站点的铵浓度较大的原因(郑州(16 6μgm-3)㊁成都(12 9μgm-3)㊁固城(13 2μgm-3)㊂我国西部地区和海南的排放量则相对较小㊂2 气溶胶污染来源解析以北京为例,北京PM2 5中大多是直径小于1μm(也称为PM1)的粒子,其中最大的组分为有机碳气溶胶,约占40%,排在第二的组分是硫酸盐气溶胶,占16%,主要来自燃煤㊂第三大组分为硝酸盐气溶胶,约占13%,即有机动车燃油的贡献,也有燃煤的影响㊂主要来自城市居民活动和城郊农业等排放的氨气也很容易形成更多的硫酸盐和硝酸盐㊂北京PM1中还有一个占11%的组分即元素碳,它与有机碳的来源基本一致㊂来自城市道路开挖㊁未覆盖道路㊁建筑工地㊁工业烟尘和城市外矿物粉尘的输入,北京大气中还有大量矿物气溶胶粒子,主要分布在2 5 40μm粒径之间,但PM1中也有约7%源于矿物气溶胶㊂基于排放源清单对上述各种化学组分来源的分析显示,北京PM1中来自工业燃煤和生活燃煤的排放各贡献约18%和14%,机动车贡献了23%,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占了约19%,它们是北京细气溶胶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包括煤炭燃烧㊁汽车和工业燃油排放,加油㊁装修和油漆涂料使用过程中的排放,还有大量来自燃烧天然气的贡献㊂生物质作为燃料和在露天的燃烧也贡献了约4%,其他的工业活动贡献了约3%,还有约7%来自矿物气溶胶粒子贡献㊂四㊁我国雾 霾污染的控制对策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㊁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㊂5,要从压减燃煤㊁严格控车㊁调整产业㊁强化管理㊁联防联控㊁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㊃791㊃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㊂1 科学判断控制污染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和全国情况类似,北京的气溶胶污染源归根到底也为3类:一是燃煤;二是燃油;三是与居民的各项活动有关的排放㊂对于燃煤源的削减关键是调整能源结构,我国现今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以上仍靠煤炭,对2050年的测算显示到时仍有50%的一次能源消费来自煤炭,调整能源结构需要政府抉择㊁任重道远㊂节能降耗是建议立即采取和常抓不懈的措施㊂削减燃油排放控制机动车的排放是关键,除了可削减其自身的排放物外,还可以极大地减弱大气氧化性,减少二次气溶胶粒子的形成㊂但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仍在攀升,机动车使用确实为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大幅削减机动车需要综合的政策调整,因素错综复杂㊂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提高油品质量㊁调高机动车排放标准㊁提高长时间商业运营车辆的 档次 减少其排放㊁加快淘汰和换代老旧车辆㊁不断发展公共交通是当今可以采取的措施㊂控制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污染源排放更是长期的挑战㊂机动车燃油排放以及燃煤排放中生活和商用燃煤排放都与居民的活动息息相关,此外建筑用和居民用油漆㊁装修㊁汽车加油过程㊁城市垃圾处理和居民做饭等都涉及居民的活动㊂我国北京㊁上海㊁广州这些拥有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以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中小城市居民活动持续增加,这些都给污染控制带来巨大挑战㊂因此,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㊂由于我国矿物气溶胶本底浓度与欧美国家城市区域气溶胶总和相当或更高,应理解即使我国的控制措施百分之百实现,也很难稳定地达到欧美国家的空气质量水平,及时制定适用于我国人群及健康的PM2 5空气质量标准也很重要㊂2 优化产业选择和能源利用城市产业选择要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而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基础工业㊁资源型产业或旅游产业等㊂但无论发展何种产业,都要重视产业结构升级㊂在发展钢铁㊁水泥等城镇化建设必需的产业时,应重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㊂目前,我国雾霾问题非常严峻,很大程度上是烟尘污染所致㊂因此,首先应对排放烟尘的设施实行脱硫㊁脱硝㊁除尘等措施,对汽车尾气排放加强检测,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和法规㊂而在能源利用方面,首先,要集中清洁地利用煤炭㊂我国48%的煤炭用于发电,52%的煤炭供城市㊁城市周边及农村地区居民燃烧使用,而这会产生很严重的污染㊂因此,集中使用煤炭是更好的利用方式,准确地说,应该是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率,升级城乡的小煤炉,或是将其替换掉㊂所以,与其控制煤炭总量,不如先把煤炭集中清洁利用,这样更为合理㊂其次,要进行能源升级和发展新能源㊂国际上大力发展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对的,但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㊂中国煤炭资源较多,石油资源则很有限,天然气也要依靠进口㊂对于现在国内很多人主张用天然气发电,周宏春研究员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是错㊃891㊃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误的选择㊂这样做,既大幅度提高了发电成本,又浪费了本来可以有更高利用价值的稀缺资源㊂应该优先解决烧煤炉的问题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煤炭燃烧向农村扩展,使得整个大区域内污染物排放量增加㊁能源利用效率降低㊁运输成本增加㊂因此,今后能源结构升级,应优先解决对小煤炉的治理,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供给小城镇㊁城郊和农村居民使用,合理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而不是主张利用稀缺的天然气资源发电㊂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提供能源的比例,增加其他更为环保的能源;鼓励人们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车; 节能降耗 从每一个人做起;控制机动车的数量,严控尾气排放标准,提高油品质量㊂3 重视大颗粒气溶胶粒子的控制除细气溶胶粒子之外,对直径为2 5 10μm甚至更大气溶胶粒子的控制也不容忽视㊂与城市逸散性粉尘有关的排放源,主要是煤烟尘及城市本身的建筑工地㊁未覆盖道路㊁道路开挖没有及时回填㊁道路没有及时清扫产生的矿物气溶胶,以及我国因地处亚洲并接近亚洲粉尘源区,来自城市之外输入的矿物粉尘,都对我国城市的矿物气溶胶有所贡献,这要求对粗粒子的控制力度也不能放松㊂4 以国家政策和机制为驱动,推进区域协同控制我国的霾主要分布在9个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能见度变化较为类似㊁污染物相互传输,其中有4个是区域性霾问题最大的区域:(1)华北平原,包括京-津快速发展的经济区以及河北㊁山东㊁河南㊂关中平原因能见度变化类似也归在此区;(2)华东区域,以长三角快速发展的经济区为主体,涵盖湖北㊁安徽㊁江苏㊁上海和浙江;(3)华南区域,以珠三角快速发展的经济区为主体,包括广东和广西;(4)西南区域,主要是四川盆地㊂对雾 霾背后的大气气溶胶污染控制需要区域各省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奏效,区域联合防治是相对成本低,环境收益大的举措㊂以燃煤控制为例,北京经过数轮大气污染治理,大型的燃煤工业点源脱硫㊁脱硝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商业用煤基本已被天然气替代,利用优质煤炭集中供暖和采用天然气供暖也走在全国前列,对还残存的工业㊁商业和居民燃煤排放的控制处于挖潜和攻坚阶段㊂而北京以南的天津每年的燃煤量约为北京的3倍㊁河北约是北京的10倍,这些省市还包括山东和河南的污染控制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和减少雾 霾天气㊂区域联合治理是相对成本低㊁环境收益大的举措㊂雾霾污染既有流动性又有流动方向不确定性,排污者和治理责任都难以界定清楚,解决这类污染问题,必须从相关区域联合治理㊁排放主体联合治理㊁相关组织联合治理㊁各个维度联合治理等角度构建联合治理机制㊂第一,建立协调平台㊂利益相关者通过平等的协商平台,共同制定雾霾治理的实施规划,将治理什么㊁怎么治理和谁来治理等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联合治理雾霾工作的顺利推进㊂第二,完善治理机制㊂利益相关者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共同遵循的运作规则和共同认可㊃991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