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文学成就比较谈
三曹文学比较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三曹文学比较何泓睿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摘 要:仅从文学角度而言,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无疑也是中国文坛上的一系“豪门显贵”。
三曹文学对建安文学乃至后世的许多文学都影响颇深。
在现今不同版本的文学史教材中,针对三曹文学的评论不尽相同,比较不同版本的三曹文学分析,从中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是学习和研究三曹文学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三曹文学;《中国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26-01《中国文学史》在分析建安和正始文学时说:“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荡的时代漩涡……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从这里可以粗略看出,本书在分析此时期的作家是注重时代背景以及他们本身的经历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首先是曹操,本书在分析曹操文学作品前先说他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的局面一方面来源于他创造性地作品,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是凭借他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形成的。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武功”的政策“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
本书对曹操的作品有一个较详细的分类,大致有反应汉末动乱现实,反应军旅征戍生活和一统天下的进取精神三类。
在反应汉末动乱现实时,代表作品有《薤露行》和《蒿里行》。
他的此类诗概括的写出了“军阀混乱所造成的惨相,并流露出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情感,苍凉凄楚,形象鲜明。
”无怪乎明人钟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在反应军旅征戍生活方面,代表作品有《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
前者描写了山旅行军的艰苦,历历如见。
后者抒发了征夫怀乡之思,也深切感人。
在表达一统天下的进取精神方面,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
本书在分析曹操此类诗歌的时候,很客观地分析了曹操诗歌中或半章或整章习用《诗歌》成句的独特风格,并说曹操诗歌的辽阔雄壮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高度评价了曹操诗歌的成就。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一、曹丕的诗歌成就曹丕(187一226),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曹操在世时先后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被立为魏太子,曹操去世后于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在位六年。
曹丕生活的环境相对安定,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文学之士,留守邺城时与曹植、建安七子(不含孔融)、吴质等朝夕游宴,形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今存诗四十馀首,乐府、古诗约各居其半。
曹丕诗的题材相对狭窄,这与其生活经历和个人气度是分不开的,但他在诗歌体裁上却有多方面的尝试,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无所不有,而尤以五言、七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曹丕诗歌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一为军事征伐之作,如写军旅之壮,《黎阳作》云:“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至广陵于马上作》言:“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皆颇具声威,有追步曹操的志意,只是笔力嫌弱,难以振起全诗。
第二类是述游宴之作,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反映了他与邺下文人游山玩水的雅致生活,清丽华美,深合其“诗赋欲丽”(《典论·论文》)的主张。
第三类是代言游子思妇之情的作品,也是他写得最好的,如《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之别的痛楚,哀婉动人,又如《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这首诗不像上述模山范水的华丽之作,运语淳厚古朴,深得汉乐府及汉人古诗真谛,尤其中间几句,重言反复,与诗歌要表达的游子客居畏人而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十分吻合。
锺嵘《诗品》说曹丕诗“惟‘西北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赡可,始见其工”,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其写思妇的诗可以《燕歌行》其一为代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三曹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 曹 赏 析
一、建安文学及其特色
1、时间断限
建安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 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2、创作概况
作家众多,诗作丰富,主要是五言,七言处 奠基阶段,我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 形成了所谓“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3、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因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予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请举例说明诗句流露出曹操的什么思想感情? 并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的感叹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华易失的苦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比喻
比喻 起兴
—思慕贤才的情怀 —贤才难得的忧愁 —求贤难得的惶恐 —访求贤才的态度 —难觅贤才的孤独 —广纳人才的真诚 —爱才之情的殷勤
(3)后期也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 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 边海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野草。
归纳总结三曹文学成就
归纳总结三曹文学成就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一直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可以传承和延续一种文化的观念,形成一种文学传统。
而在中国文学史上三曹(曹操、曹丕、曹雪芹)作品的创造了丰富鲜明的文学成就,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旨在通过归纳总结三曹文学成就,对于了解三曹及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所助益。
一、曹操曹操是中国汉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以才智卓越和雄才大略而被后人称为“曹魏之母”。
他所撰写的作品,包括《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多篇诗歌和《典论》、《训俗》等多部著作,其中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文学成就:文艺创作和文学理论。
曹操的文艺创作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曹操诗歌中,不仅能够体现他对于生命、自然、人性的感悟,而且也充分体现他对于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洞察力。
其中,以《观沧海》为代表的诗歌,表现了他对于人生短暂、物事变幻、事物无常的感慨。
而《短歌行》则表现了他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不安和渴望,通过短小的唯美词句营造出一种平和却令人感伤的气氛。
曹操的文学理论成就可以体现在他所著的《典论》、《训俗》等著作中。
《典论》论述了汉代文学的基本要求,提倡以文采兼美为美,表现了曹操对于文学创作的认识和对于文学发展的贡献;《训俗》则反映了他对于社会风尚和人生态度的理解,从而这种理论对于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曹丕曹操的儿子曹丕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德艺双馨的才子。
曹丕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文艺理论三个方面。
曹丕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燕歌行》、《洛神赋》等诗歌中。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曹丕的诗歌不但体现了他对于自然、人生、爱情等的感悟,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与独到见解。
其中,《洛神赋》表现了他对于美、艺术的理解,通过雕琢、渲染,用绚烂的色彩及华丽的言辞,展现了一种唯美而鲜明的视觉效果,为后世文学界树立了典范。
曹丕的散文成就体现在《典论》和《文学真义》等著作中。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1.曹丕诗歌的内容及诗风创新之处。
答:魏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据史书说,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
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三首。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同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丕诗风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而日暖花开,谷水潺潺的自然景物,给他带来的却是“月盈则冲,华不再繁”的忧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多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如《大墙上蒿行》,长达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三是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丕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努力摆脱民歌的束缚,又学习民歌的优长;既向文人诗迈进,又保留有民歌的某些特征,清丽自然,代表作品有《上留田行》等。
史上的三曹和三苏,哪个文学成就更高,哪个更令世人赞誉?
史上的三曹和三苏,哪个文学成就更高,哪个更令世人赞誉?曹操、曹植、曹丕这“三曹”,与苏洵、苏轼、苏辙这“三苏”,在三国时代和北宋时代基本都代表了那时的最高文学成就。
至于说那个文学成就更高,只能说各有千秋,看你自己的欣赏喜好了,很难评价哪个文学成就更高。
“三曹”的文学作品,我倾心于曹操的气魄宏大、悲悯苍凉,像《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还有《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颇有站在宇宙的尽头,一派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对人类的生存怀有深深忧虑之感。
这是在其他名家作品中不常看到的。
至于曹植,相传他能七步作诗,才华很高。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他的《洛神赋》想象丰赡、语言华丽,很得曹操喜爱。
而曹丕的《燕歌行二首》是最早的七言诗之一,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如果说他们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的话,肯定是按曹操、曹植、曹丕的顺序来排列。
苏洵、苏轼、苏辙这“三苏”也是父子,三人均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按文学成就来说肯定是苏轼第一、苏辙第二、苏洵第三。
苏轼也就是苏东坡,宋代文学第一人,这是毫无争议的。
他是个全才,在文章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宋词方面,他与辛弃疾一起开了豪放派词风;他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宋四家”的“苏黄米蔡”,他排第一;在绘画上他也很有造诣,在画墨竹和枯石方面颇有一套。
苏东坡的好作品太多了,已成为我们不自觉经常引用的语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曹诗
第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唐人 杜牧之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 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 曰;“此鸦缘何夜鸣?” 左右答曰: “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 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 头上,以酒 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 曰: “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 绍,深 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 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 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 写此诗的时候曹操54岁。正当他北征乌桓 胜利、志在统一天下之际 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 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浑
《步出夏门行》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淡淡), 山岛竦峙(耸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属相和歌瑟调曲志 碣石:山名,今河北乐亭县 西南的大碣石山。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同“耸”。峙: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星汉:星斗、银河。 幸:吉祥、庆幸。甚:很。至:极。以:用来。咏: 歌咏。这两句是乐府合乐歌唱时附加的,每章结尾 都有,与正文内容没什么关系。Leabharlann 曹操诗———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念桥)县(今安 徽)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 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后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 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 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与影响
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与影响姓名:苟侦桢准考证号:130411326176摘要: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尤以三曹最著名,他们对当时的文学有着莫大的贡献,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三曹影响贡献建安文学建安文学乃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也在某程度上受到汉朝乐府诗的影响。
在建安七子中,三曹的作品对建安文学的影响与贡献最大,三曹都生活在汉末战乱连年的时代,又参与逐鹿中原鏖战,是重要军事政治集团曹魏集团的主要扮演者,特别是曹操戎马倥偬,却又在诗文创作中有如此之高的成绩,的确了不起。
而且,三曹并存,相互辉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曹对后代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曹植,在历史上名气很大,历代许多著名作家、评论家都对他极为崇拜。
一、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一)、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在汉末发生的具有全国规模的军阀混战中,他脱颖而出,扫平群雄,统一了北方中原广大地区,还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操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相当精通,于戎马倥偬之余,不费吟咏,创作了不少篇出色的诗歌。
曹操现存散文150余篇,其中最多的是令教类,其次为书表类。
从《隋书·经籍志》著录本集卷数之多,即可知曹操是汉魏年间诗文一大家。
在曹操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为主,处处流露出其对现实丧乱和民生疾苦的忧患。
他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突破,晋人黄侃在《诗品讲疏》中说:“魏武诸作,慷慨苍凉,所以收束汉音,振发魏响。
”①说明了曹操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恒一下纯乎魏响。
”②由此可见,曹操的诗歌创作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突破与创新,是汉乐府民歌雅化和文人化的产物。
古代诗歌鉴赏-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
简析“三曹”在诗歌创作上的各自特点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三曹”,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在他们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这三人在各自创作上又各具特点。
关键词:三曹苍劲有力清丽婉转悲凉豪迈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在他的诗歌中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有军事家的豪迈壮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有文学家的深邃思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的诗歌多半是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
以慷慨、雄劲为主,出以深沉,偏胜于阳刚,在诗中直陈其慨、直抒胸臆,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悲壮美。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富有深意。
曾有人评价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同时,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刻。
曹操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富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
在《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表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诗句深切的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
《观沧海》中对波涛水阔、海岛耸立、草木繁盛、气象万千的描写有吞吐宇宙之势,豪迈纵横、气韵沉雄,苍劲雄浑,鲜明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曹操的是个在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
三曹诗歌的异同
三曹诗歌的异同三曹诗歌的异同:“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曹操的诗歌今存约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曹操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带有明显政治家的气魄。
如《步出夏门行》中《观沧海》一诗,气势磅礴,格调雄放,寥寥数笔,不加润饰,即能状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了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曹操还有一些诗歌把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深刻地反映出来,因而被称为“汉末实录”。
例如他的《薤露行》、《蒿里行》等。
他的诗作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这一时期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曹丕的诗歌今存约40首,绝大多数是乐府。
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黎阳作》《燕歌行》、《杂诗》等。
曹丕的诗歌多模仿民歌来叙事抒情,善于取材闾间小事。
他的诗歌笔致细腻,语言流畅,偏重抒情,格调清新。
特别是一些以游子、思妇为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
如他的《燕歌行》,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写景与抒情巧妙交融。
曹丕诗语言平白,倾向民歌化,具有与《古诗十九首》类似的风格与艺术境界。
曹植现存诗80多首,他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登基)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二首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泰山梁甫吟》写边海人民极端贫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如《白马篇》借英姿飒爽、急赴国难的游侠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感情。
再者就是表现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斗鸡》、《公宴》等。
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
他的诗歌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他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往往在诗歌开篇就能传达出某种浓郁的情绪,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辽东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摘要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文坛上涌现出大批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而“三曹”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领风骚。
他们总起来,构成了建安诗歌一代繁荣的格局;分开来,又各以其独特成就傲视文坛。
把握了“三曹”,就把握了建安诗歌的核心,把握了中国诗歌史上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把握了五言古诗“彬彬之盛”的一个时代。
本文以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三曹”的文学作品,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对个人人格、文学情趣、创作道路的影响揭示“三曹”诗歌在创作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诗歌风格这些方面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价值。
在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能拓展认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初窥学术门径。
关键词:“三曹”诗歌;艺术特色;差别;原因建安时期的文学巨匠——“三曹”父子,作为这一时期文坛的领军人物,对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国文学史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不容忽视。
“三曹”诗歌的艺术风格在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之上又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各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为自己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本文试图对其中的差别进行深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
建安诗歌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三曹”作为建安诗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
同时也受到《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
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在形式上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我心目中的三曹作文
我心目中的三曹作文说起“三曹”,那可真是在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存在。
他们分别是曹操、曹丕和曹植。
这三位,在文学的殿堂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让后人敬仰不已。
先来说说曹操吧。
在我心里,曹操那可是个超级有魅力的人物。
想象一下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站在战场上,风吹动着他的战袍,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果敢。
他可不是一般人眼中那个“白脸奸臣”,而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豪杰。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中读到曹操的,那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哇塞,当时就把我震撼到了。
我仿佛能看到曹操站在海边,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装着的是整个天下。
他的那种豪迈气概,那种广阔的胸襟,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曹操这个人,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军事和政治上也是一把好手。
他懂得用人之道,能把各种各样的人才招揽到自己麾下。
就像郭嘉、荀彧这些厉害的人物,都愿意为他效力。
而且曹操还很有决断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说官渡之战,面对强大的袁绍,曹操一点都不退缩,硬是靠着自己的智谋和勇气,以少胜多,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再讲讲曹丕。
曹丕给人的感觉可能没有曹操那么霸气外露,但他也是有自己的闪光点的。
他的,那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温柔。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讨论曹丕,朋友说觉得曹丕不如曹植有才华。
我当时就反驳说,不能这么简单地比较。
曹丕虽然在文学成就上可能没有曹植那么耀眼,但他在政治上的手段和谋略也是不容小觑的。
他能够在众多兄弟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成功继承曹操的大业,这可不是光靠运气就能做到的。
而且曹丕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做出了贡献的。
他提倡文学,让当时的文坛有了新的气象。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一群文人墨客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畅谈天下,这其中就有曹丕的推动作用。
最后说说曹植。
曹植啊,那简直就是文学的天才。
他的文章,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还记得读他的,那优美的文字,那动人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我仿佛看到了曹植在洛水河畔,见到了美丽的洛神,那种心动,那种无奈,都通过他的文字传递了出来。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皆活跃于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汉末三国。
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三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各有千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曹操,字孟德,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曹操的诗歌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他的诗歌情调以慷慨悲凉为特色,这种情感基调在建安文学中尤为突出。
曹操的乐府诗并不完全照搬汉乐府的成规,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薤露行》、《蒿里行》等诗,在曹操的笔下,这些原本是挽歌的旧题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的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字子桓,他的诗歌风格则与曹操有所不同。
曹丕的诗歌委婉含蓄,秀美且细腻。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被后人称为“便娟婉约”。
曹丕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却同样能触动人心。
曹植,字子建,是三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他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展现出一种清刚健美的特质。
曹植的词采华茂,情感丰富,既有雅怨之愁,又有文质
之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植的后期作品出现了隐曲深沉的特点,甚至流露出哀伤忧愤的情绪。
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的诗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
曹操的朴实无华与慷慨悲凉、曹丕的委婉含蓄与秀美细腻、以及曹植的乐观豪迈与深沉哀伤,都展现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些差异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三曹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曹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曹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他们诗歌的艺术成就:
1.曹操的诗歌成就:
曹操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著称。
他的诗歌多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和雄心壮志,表现出他作为一代枭雄的威武之气。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常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曹丕的诗歌成就:
曹丕的诗歌风格与曹操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情感和韵味的表达。
他的诗歌多描写爱情、离别等主题,情感细腻,表现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曹丕的诗歌语言华美,音韵和谐,展现出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3.曹植的诗歌成就: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他的诗歌在三曹中最为突出。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社会、人生、历史等方面,表现出他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胸怀。
曹植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他卓越的文学天赋。
总的来说,三曹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在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悟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有哪些呢?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曹操诗歌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诗中表现了汉末的时代苦难和诗人的理想、怀抱以及内心苦闷。
语言质朴自然,苍劲有力,感情深沉,气象雄浑。
曹操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他的思想和人格。
他那些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常带感情。
曹操诗歌创作及成就: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曹丕诗歌的特点是抒情性强,体物入微。
曹丕善于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造成凄婉悲凉的抒情氛围。
同时又善于揣摩他人心理,通过行为动作的刻画和直接抒情,细致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辞藻华美,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朴茂。
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转变。
曹丕的散文特点是自然通脱而趋向于平易,笔锋常带感情。
曹丕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
它们不仅具有抒情化、世俗化的特点,而且善于叙述和描写,笔触生动,颇富情趣。
曹丕诗歌创作及成就:(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其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曹植的诗歌个性突出,感情浓烈,气力遒劲。
其早期作品慷慨豪迈,带有奔逸之气,体现了卓尔不群的个性。
后期作品慷慨悲凉,深沉哀怨,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简答论述论述题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白马篇》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全诗迸发着慷慨激昂的炽烈热情,洋溢着高迈不凡的蓬勃朝气。
诗歌内容充实丰富,采用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笔法,工于起调,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多慷慨悲愤之气,体现了其诗辞藻华茂的艺术风格。
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参考答案: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
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三曹的名词解释
三曹的名词解释
“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一、曹操
1. 生平
- 曹操(155 - 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2. 文学成就
- 诗歌风格
- 文学创新
- 在文学上,曹操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用乐府旧题写时事,为乐府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曹丕
1. 生平
- 曹丕(187 - 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
他于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
曹丕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巩固了曹魏政权。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
- 文学理论贡献
三、曹植
1. 生平
- 曹植(192 - 232年),字子建,曹操之子。
他才华横溢,自幼深得曹操喜爱,一度被立为太子候选人。
但后来由于他任性而行,饮酒无节等原因,逐渐失宠。
曹植的后半生在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下度过,多次被贬爵徙封。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
- 诗歌艺术特色
- 曹植的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善用比兴手法。
他的诗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
浅谈“三曹”诗歌比较唐朝诗人曹雪芹、曹丕、曹操被誉为“三曹”,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主要是以诗歌形式表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三曹”诗歌的比较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首先是曹雪芹,他是清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代表作品《红楼梦》是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曹雪芹的诗歌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渴望寻找到最为真实的情感表现,并通过诗歌来描绘出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那份深情。
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曹雪芹善于采用典故来加以铺陈,同时他的诗歌中常常伴随着对于历史的考察和思考,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曹丕,他是魏国的皇帝,被誉为三国时期文坛名士。
他的诗歌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曹丕的诗歌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他在创作中常常采用音韵美的手法来加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并且,曹丕的诗歌作品还具有丰富的心灵表现,他深刻地反映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如梦,唯有心中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传达人生的意义。
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使得曹丕十分受到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最后是曹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中体现出了他深厚的思想情感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能力。
曹操的诗歌作品有很强的战士风范,他常常将自己宏大的抱负、澎湃的情感与磅礴的气势结合在一起,通过诗歌的形式鲜明地表达出来。
同时,曹操的诗歌作品还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他常常采用典故引用、古文经典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三曹”诗歌作品各有千秋,在思想与感情的表现、艺术风格、情感深度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华文学的历史脉络和各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曹文学成就比较谈
“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其邃远的心境、杰出的才干,诗词歌赋作风一洗前代文风,促成了“建安风骨”的衍生和聿兴。
同时,因为三人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巨大并长远的影响,故而后人合之称为“三曹”。
曹操——建安风骨的先锋
曹操(155-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对文学、书法、音乐都有深湛的修养,虽今存他的诗歌不足20篇,而是乐府诗体,但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在曹操笔下的诗歌中仍可一览无遗。
曹操这一建安风骨先锋的今存诗歌中尤为著名的为《短歌行》,其主题非常明确,以沉稳而又抑扬顿挫的笔调,通过宴会的歌唱来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及统领天下的雄心壮志。
其次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此外,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
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
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的诗歌以慷慨悲凉的特色开风气之先,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中国诗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为确立“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奠定基础。
曹丕——建安风骨的主将
曹丕(187-226),魏文帝,也是魏文学家,曹操次子,曹植之兄。
人们一提“三曹”,只有曹操、曹植能让大多数人脱口而出,曹丕似乎在三曹中担当着一个尴尬的角色,似乎是建安文学中的“边缘”人物。
可从他今存的约40首诗歌而言,其均以凄婉动人,民歌风味相当浓、格调清新,归为“三曹”确非浪得虚名。
他多次随父于金戈铁马间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所有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也确实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其代表作《燕歌行》是今存诗歌史上较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让此诗成为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由此可看出曹丕的文学创作在建安文学中却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其阅历和才情过人,更是建安时期最具主体意识和觉醒精神的作家,种种因素造就了他在建安风骨主将的地位。
曹植——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聪明过人,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现存诗赋90多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的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
曹植其创作生涯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曹植的作品中多数表现其作为公子哥儿的游宴生活,其内容多空虚浮泛,鲜有艺术价值,却也具有明朗、和谐、清新之特色。
后期曹丕继位后,受到政治打压的曹植创作亦随之转向另一层面。
其作品较多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他的政治抱负以及有志难伸的压抑、悲愤之情绪,同时也有着一些揭露社会现实与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
其散文叙事论理简练有序,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诗歌更是悉洋溢着万丈豪情与浓厚的报国热忱。
《洛神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无尽愁怨,充分体现出曹植的文学造诣。
葛晓音先生说:“(曹植)在中国古典诗歌从朴实无华的民歌转向体被文质的文人诗这一发展阶段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曹操、曹丕相比,曹植的文人气质更为纯粹一些,更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的他,引领着创作风潮,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