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曼高三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她虽陌生,你可别忽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3月8日的一份公报中公布了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希瑟·扎尔(南非)、卡洛琳·迪恩(英国)、艾米·奥斯汀(阿根廷)、珍妮特·罗森特(加拿大)和张弥曼(中国)。
这位中国女科学家拿了这么大一个奖,国内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本条素材将为你介绍张弥曼的相关素材,用在作文中,让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
【识·人物】
张弥曼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名声明中称:“她创举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她是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5名获奖者之一,也是本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女科学家,是第五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
【记·人物】
01
“时代风云改变了她的观念,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
由于小时候父亲在医学院工作,张弥曼常常要穿过解剖室到父亲的办公室去喊他回家吃饭,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树立了当医生的理想。
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在朝工业化迈进,国家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地质这一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学科。
立志报效祖国的张弥曼于是选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以期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
带着母亲赶制的厚棉袄从南方来到北方,被分配到古生物系的张弥曼有些惴惴不安,在此之前,她对这门学问一无所知。
但此后的几十年内,张弥曼却全身心地扑在这个对平常人而言神秘而枯燥的学科上,数十年如一日。
/一句话点拨/
因为一个决定,改变了一生。
02
“她对化石着了迷,再苦再累也没有回头。
”
每块化石都见证着一段历史,而张弥曼的工作则是揭开这些化石背后的谜团。
年轻时,张弥曼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寻找化石,常常是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被子、锤子、化石纸、胶水,跋涉在荒山野岭间,身上的行囊最重时达到35公斤,还要走20公里的山路。
有次在横店考察,只能睡在农家的阁楼上,垫的是稻草,盖的是发霉的烂棉絮,40天无法洗澡,回家时身上已经长了不少虱子。
她说,当时自己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和棉被都扔到大锅中煮沸。
在缙云附近的磨石山上,山顶的小山村只有祠堂可以睡,晚上刚刚睡着,张弥曼突然发现几只老鼠从自己的脸上爬过。
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弥曼说自己锻炼出了超人的饭量,有时就着几块霉豆腐,一顿饭她就能吃下一公斤。
虽然如此艰苦,但张弥曼从未退缩。
“我一直坚持自己采集化石,自己修理化石,自己给化石拍照,自己研究。
”
/一句话点拨/
化石对她而言,仿佛蕴藏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难道不是“兴趣是坚持的动力”最好的写照?
03
“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张弥曼对古鱼类化石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石油开采与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2005年秋天,世界各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云集美国,出席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同时表彰一位科学家对该学科所作的杰出贡献。
这位科学家就是张弥曼,迄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这类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
“她的工作,帮助澄清了生存在四亿年前的海洋里的鱼类和由其演化而来的呼吸空气的陆生动物之间的联系。
多年来的工作,她在把鲜为人知的中国鱼化石引起科学界的关注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国外专家对她的评价。
/一句话点拨/
能得到如此客观且具有影响力的评价,相信更多的是背后的付出、努力和坚持。
【同类人物】
★叶玉如
香港科技大学第一位女副校长,也是首位获得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香港女性,是世界级神经生物学家。
叶玉如出生在一个有着6个孩子的清贫之家,大姐为了供她读书,放弃了念大学的机会。
叶玉如依靠勤奋和天资,拿着奖学金一路从教会学校读到哈佛博士。
从事科学研究从来都不容易,叶玉如也不例外。
“就算是漫长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失败比成功多,甚至可能没有成功的一天,但只要我们尽力,无论眼前有多困难,我们都相信每一步都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我们就跟着这些线索走下去,就能够为治疗这些疾病带来希望。
”叶玉如在科学的道路上这样认为。
★陈化兰
2016年,有“中国禽流感疫苗第一人”之称的陈化兰教授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是至该奖项颁发18年以来,第五位得奖的中国女科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这一奖项是为表彰陈化兰为对抗禽流感病毒所做出的贡
献。
她对禽流感病毒进行的杰出生物学研究,为研发和使用有效疫苗提供了帮助。
”
【深度思考】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项奖项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只颁发给女科学家。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奖?这是一个显而易见,却长期被忽视的话题——女性在科学领域不受重视。
女科学家中最为世人所周知的励志偶像,当属唯一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然而,毕生心血换得来泽被后世的卓越贡献,却换不来法兰西科学院中一个最普通的职位,她没有资格在科学院朗读自己的论文,甚至连实验室也必须归于丈夫名下。
“好莱坞著名花瓶”海蒂·拉玛大概是因为“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直到83岁高龄才被世人了解到她对全球无线通讯技术的贡献——英国《卫报》曾评价:“没有海蒂·拉玛,我们就不会有Wi-Fi”,当然,这都是在她逝世以后了。
是因为女性天生不适合做科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近代医学雄辩地证明,女性与男性的智力水平在生物学意义上并不存在本质差异。
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问题就发生在她们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正面临着结婚生子,这时候如果缺乏必要和有力的支持,她们就很有可能选择妥协而与科研事业渐行渐远。
不难看出,这些年轻女性所面对的性别偏见,可能并不仅仅来自于家庭和社会;有些时候,压力的来源恰恰是她们自己的内心——而这,就是我们呼唤榜样力量
的原因所在了。
我们需要社会舆论,但社会舆论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不会在一天里变化的,这需要我们大家为之努力。
在科学领域,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仍未打破。
但看了张院士的故事,谁说女性不适合搞科研?必须为中国女性打call!为女科学家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