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17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7篇篇1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我抽出时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思考,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一、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关爱与尊重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关爱与尊重。
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充满关爱和尊重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同时,我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启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与启迪。
他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启迪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他指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品德培养,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公民。
四、教育的方法在于多样与灵活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方法在于多样与灵活。
他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采用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如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应该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给教师的建议17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王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天真烂漫的孩子,往往说出的话有时会不禁让我们捧腹大笑,也有是会被着会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问到哑口无言。
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孩子们的观察力在引导着他们前进。
什么是观察呢?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
观察能力的高低首先反映了孩子感知能力的高低,比如:同样是一片树叶,观察能力强的孩子,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而如果观察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只看一眼就没有兴趣了,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绿叶吗!其次也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高低的表现。
因为观察不是简单地看,它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看,除了需要感知的支持,也需要思维的帮助。
观察力强的孩子会用一个个的思维假设来引导自己的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深入的发现。
比如,还是那片叶子,观察力弱的孩子只停留在绿色上,而观察力强的孩子可能会抓住“黏”这个特点,去继续思考:这层东西有点像胶水,如果小虫子碰到会不会被黏住呢?在这个思维假设下,孩子可能会尝试用一些东西去检验“黏”,获得新的观察信息。
利用兴趣,引发孩子观察观察的前提首先是注意,只有孩子注意到了什么,才可能进入观察。
比如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跟你的步调不一致,你可能要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是或许孩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另外一些东西,或许是个惊喜!利用交流,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小小年纪的孩子,经验有限,对事物的观察也处在自发的状态中,其精度、深度、广度自然都很有限,更不要说将观察的结果条理清晰地描述出来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来传递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你问孩子来让他学习观察,老师的辅助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次,你可以通过示范性描述来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推荐6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推荐6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所获得经验的总结,有了许多心得和感悟,不妨先写篇心得体会,再与朋友们一起探讨,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充裕的寒假生活和学校的支持提供,终于有条件静下心来慢慢地详读这本对教师颇有帮助的书籍。
虽然刚参加教学工作半年,但是对这本书中的一些建议还颇有感触,使我从中找到新的教学方向。
其中第九条建议为《学会赞美真的很难》,一开始我就被这个题目所深深吸引了。
是呀,面对那些纪律不好的班级、那些总是调皮捣蛋不听讲的孩子们,学会赞美是件多么难的事情呀!细想我有段时间每次进入10班之前,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淡定、淡定,要表扬他们,千万别批评。
可是往往个别学生会让你自己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想从他们劣迹斑斑的行为上寻找赞美真的太难!其实我觉得现在的老师们都懂得恰当的赞美对孩子们是很有好处的,本书的作者郑校长写到凡受过别人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了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责,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他人夸奖但为什么有时大部分的教师都如此吝啬赞词,我想上述这点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相较于我的亲身体会而言,我觉得郑校长找到了学会赞美真的很难的根本原因所在——深重的不信任。
人们总是依着自己的心性来揣测他人,以心中的小来揣测他人可能的小。
我们沉浮于不信任的惯性之中,使信任变得难行,赞词堵在咽喉。
我们总是对顽皮的学生深度的不信任,不信任他们如果不接受声色俱厉地批评会改正错误吗?不信任他们光靠着赞美、表扬能成才吗?不信任、不信任有一系列的不信任等在那把我的赞词堵在咽喉。
而实践告诉我,突破赞美的难关一定要做到。
在寒假这段时间里,我家亲戚们的几个小孩曾在我家玩,玩耍之余我带着他们学习,我发现小孩子在一起学习更是需要赞美的。
其中一个小外甥因为我时常表扬别人而落泪,他学习时常常溜号,时间一长给他布置的作业就被落下了,当他看到同伴们都写完作业时就受不了哭了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24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24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
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己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最后,在这条建议中我对提到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很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努力尝试,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课堂中,完成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在作业中,呈现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8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
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
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
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条心得体会(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条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条心得体会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后我得到如下启示: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世界的心理过程。
发展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使孩子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在周围的环境中认准目标,对孩子的整个智力发展及个性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首先,要提高孩子的观察兴趣。
有的老师和家长往往找到自己认为值得观察的物品或现象就要求孩子观察,孩子很多时候不情愿,这是因为缺少兴趣。
兴趣是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够吸引孩子观察。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切记不要强迫孩子观察,尊重他们的选择,可以征询他的意见:你喜欢什么?你想看什么?依兴趣选择观察对象,或是与孩子共同选择,确定观察对象,这样才能使其保持较长的观察时间,注意力愈集中,观察愈准确,观察力愈强。
其次,要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观察不出什么。
这是因为他没掌握方法。
这需要师长的指导:确定观察对象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根据不同事物,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有顺序、有层次、有步骤、有系统的观察。
观察时,要让孩子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学习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到几种事物之间的比较观察,循序渐进,可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
此外,观察绝对不仅仅眼睛的专利,他是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认识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孩子观察、体验的条件。
老师表扬他,引导他注意老师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同学吵架,看看他们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给教师的建议》篇1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
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心得总结5篇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心得总结5篇第1篇示例:给教师的建议我的个人学习心得总结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
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了解题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品德素养、身心素养等,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综合体现。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平衡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全面和综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引起教师的重视,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
第2篇示例:给教师的建议个人学习心得总结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启示,还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一、教育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他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书中提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教育态度。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提到,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启示,让我意识到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五、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他们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范文(2篇)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范文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要思考,不要死记!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确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的确,要思考,不要死记!多年的教学使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
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学会思考的目的。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是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会面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这么困难呢?在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
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
是啊!如果我们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识,学生就会很快的把我们教过的知识“还给我们”。
因此,让学生经历思考,教会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人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会重视把思考方法渗透在自己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范文(2)《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引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书籍,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第17条《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对我影响最深,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
这一条主要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对教学的重要性。
给教师的建议17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17心得体会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今年寒假,根据柳河县进修学校干训部的要求,我有幸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
掩卷回味,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加崇敬。
因为他是在不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能为我们一线教师提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给自己带来了对教育的新视点、新启发,启迪自己在现行教育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思考。
100条建议,不能一一谈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书本内容就我感触最深的四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给教师的建议》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的确,做教师的都知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取百家之长。
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二、注意培养学生对你的学科的兴趣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这条建议是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点金石。
有一次推门听一个年轻教师的课,听完后,由于自己也感觉不好,她向我倾诉:我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当我提笔备课时,除了教材中看到的知识,我的头脑里是一片空白,没有故事、没有材料可以去补充说明我要讲的内容,所以只好照本宣科,课堂就常常陷入一言堂并且沉闷的尴尬状态,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建议她:读书吧,多读书,读与你专业知识相关的好书,积累多了,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是的,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格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一、什么是读书心得读书心得,是在读书后产生的心得与感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全书共100条建议。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供大家参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
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非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
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
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
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
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节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十七节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有感阳谷县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李恒柱教师对观察的误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有智力活动,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把观察仅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仅仅把观察看成是眼的劳动,如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这种观察仅仅是发挥了观察的初级职能,而观察的高级职能是眼和脑的共同劳作,观察不仅用眼,更是用心。
用眼观察发现问题,了解是什么,用心观察找出为什么是这样。
这样观察才能变成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
比如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条污染的河流,他可能因司空见惯而对此视而不见。
但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比如这条河流是被什么污染的?污染了的河流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什么危害?工厂排放废水的过程会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发展与污染的关系?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发展?如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观察、思考,并且把这些思考明白了,他就能把在教材中学习的有关污染的危害、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联系起来,使得其所学的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
这样的观察,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观察就成了发展智力的途径。
所以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气候的气温和年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了各种气候的特点,那么根据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我们就可以推断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的降水多少,进而推断两地的自然景观国植被状况,或者观察两地自然景观图片思考产生景观差异的原因,进而还能分析刚果河与尼罗河水量大小、水量季节变化的图表并能分析其原因。
这样,学生不信巩固了知识,而且利用观察学到了新知识,通过由旧知识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通用17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通用17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读完这段话,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想要发几句感慨,却又无从谈起。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小课堂实际上也是一个大课堂,有人听课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知识捉襟见肘,因为真正的课堂是经验的积累,岁月的磨练,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知识含量有多少,沧海一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的课堂离这种境界还有多远,永无止境。
读书,学习,沉思,只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才有永远保持活力的小溪。
而一切,都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启程,从今天启程。
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这句话也让我感受颇深。
从我担任某个班的英语老师以来,有个孩子a就从来没有带过英语书,上课一直找机会与周围的同学讲话,就更别提学习了,找他谈话也没有任何效果,有的学生甚至劝我:老师,他一直那样,说了也没用。
我没有对他严加批评,反而是每次上课都去看看他带书没有,可能是实在觉得不好意思了,有天上课终于桌上有课本了,我有点惊讶,但非常高兴,顺便把兜里的一颗棒棒糖奖给了他,告诉他,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他的进步,他非常开心,以后英语课上再也没出现过没带课本的现象,也能听点课了,虽然离成绩优秀学生的距离还有很远,但毕竟迈出了进步的第一个台阶。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孔子讲“因材施教”,作为老师,要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被老师尊重的快乐。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感悟也不能一言以道之,好书如知己,是我灵魂上的朋友,为我排疑解惑,陪我前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向大师学习,做到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2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总是感到知识含量不够,文化底蕴不深。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读后感
对于我来说,《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需求。
首先,文章强调了理解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人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其次,文章还提到了重视学生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种积极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支持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空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这个指导可以是教师的指导,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学习。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总的来说,我认为《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需求。
这篇文章强调了理解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参与和互动,以及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支持。
这些建议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非常有帮助。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把这些建议付诸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篇1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
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
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
”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
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
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
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作为教育经典著作,这本书确实名副其实,阅读过后,感触颇多。
作者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向广大教师提出了100条实用且有价值的建议。
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际事例,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整本书读起来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行。
在作者眼中,教师要想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不让备课、上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么就必须保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作为教师,其实是特别忙的,得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备课等等。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教师只有通过阅读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宽广自己的视野,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知识丰富了,备课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而且自己的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情感,那么自然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书中提到的那位教龄三十年的历史老师,就可以体现通过阅读储备知识的重要性。
她的公开课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听课老师,而她说自己的备课时间是终身,我想大概是因为终身都在储备自己所需的素养;她说本课题的准备时间是十五分钟,我想是因为厚实,所以一刻钟足以让她的经验和才华施展出来。
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读书多了,才能自信,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传授知识。
不仅教师要多阅读,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后进生更需要阅读的建议。
我们教师一般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用在教材外,许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抓住课本,学好基础知识,不需要课外的拓展了,包括我自己也曾如此愚钝的以为这是对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篇1重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比之前有了更接近自己教学工作的亲切感。
每读到一条建议,比之前理解和认识更深了一些。
有感于“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吗?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学生在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就会损害他的力气,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所以,更理解了“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
”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这使我对从儿童兴趣出发来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不光要从学科本身的兴趣点,更要关注儿童认知的兴趣点,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儿童个体的原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
即我们所说的“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关系有相互信任,学生可以坦率自己,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发自内心,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成就,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条蹊径。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弥足珍贵,一定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曾几何我们因为自己的急于求成,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火花散失,让我们所谓的差生就那么一天天落后下去。
那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层次地布置学习要求。
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3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的栋梁之材。
作者鼓励教师们要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投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应该时刻保持教育的使命感。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改进,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支持力量,只有双方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通过与家长密切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辅导和建议。
总之,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我会将书中的建议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教育类书籍,它提供了许多有关如何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建议和指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建议17心得体会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
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
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苏老在本节中写到了许多,我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有了以下几点感想: 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要使孩子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
苏老写到: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学生第一次获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学习与其相似的知识时感觉混淆不清,或者在学习以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时感觉十分吃力。
由此看来,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教材时就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要力争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地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三、进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学前,教师要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心备课,在正式教学时详细讲解。
苏老在本节中提出一个目标:一定要是课堂上没有错误。
所以,他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都预先加以详细解释。
例如,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学习时就给他们讲解清楚,他们就会出现许多错误。
教师事后再给学生纠正错误,学生改起来困难,教师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教师就要力争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3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
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
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4“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
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
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
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
“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
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
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
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
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
”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
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5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二十七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中说:“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明白阅读能充实灵魂,滋养心灵,润泽生命。
可是,为什么有的小孩爱读书而有的小孩不爱呢?为什么有的班级爱读书,而有的班级不爱呢?为什么有的学校爱读书,而有的学校不爱呢?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呢?怎样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真正地让“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们更应该明白读书的重要,我们再也不能马马虎虎的教书了,我们不能只当一个教书匠,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上的有心人,为成为教育家而奋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而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终生学习和探究的一本好书。
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
”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
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古人云:“开卷有益”。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