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唐代艺术的外来影响

唐代艺术的外来影响

唐代艺术的外来影响唐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一,其艺术作品无论在绘画、雕塑、陶瓷和诗歌等领域都颇有造诣,影响深远。

虽然说唐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唐朝与中亚、印度、波斯等地的商业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从绘画角度来看,唐代绘画在技法和风格上都受到了东域文化的大量影响。

如唐代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动物画都有源自中亚绘画的影响。

其中,著名的“隋唐绘画传”的“六法”即是唐代画法的基本载体,而其中的“写意”法则是最为显著的外来影响。

同样的,唐代山水画的中央山峰、枯树、奇石、江河等元素也受到了老波斯、罗马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如唐代宫墙壁画中常出现的波斯式城堡,以及石窟画中的受印度文化影响的佛教造像。

其次,唐代雕刻艺术中的石刻、瓷器等也有明显的外来影响。

唐代石窟艺术是中国综合岩窟艺术的高峰,但其中有许多元素源自印度文化。

例如莲花宝座等形式就来源于印度佛教,而唐代时期的造像也更酷似印度佛教艺术。

此外,唐代也是瓷器历史上一个辉煌时期。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唐唐朝亦接触到了过多的外来文化,也影响了唐瓷器的生产。

如唐代“三彩瓷”制作时采用了波斯和希腊罗马的手法,而唐代瓷器的釉色及工艺上的某些特点,也与古代西域玉器相似,可见唐代瓷器对于中亚、伊朗、阿拉伯等周边地域瓷器文化的影响。

最后,唐代文学对于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探索,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启发。

比如唐代的隋唐文学流派,就在诗歌体裁和创作诗歌时采用了诸多印度和波斯传统文学的手法。

同样的,唐代古典文学中也有许多中亚民族史诗和传说的影响。

如唐代的《玉干离》、《木兰诗》等,都描述了中亚民族的英雄事迹,反映出了外来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唐代艺术的外来影响是多从多方面的。

在唐代中带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形式和手法,最终融入到了中华文明之中,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和外部文化交流的内容,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开展和交流。

浅析唐代外来美术

浅析唐代外来美术

浅析唐代外来美术作者:刘林媛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8期摘要:唐代是中国文化辉煌发展的时期,由于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他有着与前代艺术形式的很大的差别。

对于他的艺术价值的研究不仅对现在艺术事业发展有着很大帮助,对于艺术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域;美术;繁荣;稳定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77-01唐代的中国,是世界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国文化从而远播四方,特别是对东亚诸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

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

笔者在这里侧重于研究美术与这些外来使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需要知道这个时期整个美术的概况。

在绘画方面,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唐代的代表性美术,主要是盛唐的美术,结构豪华而又紧凑,色彩绚丽而又调和,总之正如盛唐所代表的唐代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人们的创造力量的雄厚优裕,风格雄浑而又优美,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最杰出的古典艺术之一。

在工艺美术方面,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当代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一、唐代的绘画与外来文化7世纪是唐代绘画中外来题材最流行的时代。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职贡图》,供职图是阎立本受命描绘太宗朝万国输诚纳贡的场面,在其作品中另有两幅《西域图》。

由于画家很少走出国门,那时描绘外国山川形胜的画面,是在询问外国贡使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一个多世纪后,张萱和周昉都曾画过《拂林图》,拂林国指拜占庭帝国疆域内的某个地方。

甚至连王维也根据某个“异域”而创作了一副《异域图》。

唐朝的画家描述的这些远国绝域的居民形象,通常都是穿着他们本地的服装,而且这类绘画尤其突出的表现了异域人奇特的相貌。

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唐代工艺美术

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唐代工艺美术

1.唐三彩作为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彩色铅釉陶器,以造型生动、装饰新颖、工艺精湛和釉色鲜艳而著称,占据中国古陶瓷史与美术雕塑史光辉的一页。

本刊特约河南省博物馆王蔚波先生撰写有关河南唐三彩系列文章,为读者奉上介绍唐三彩的细致美文。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兴盛,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各种民族相互融合,文化艺术群芳争艳。

国力强盛促使工艺美术各方面的蓬勃发展,陶瓷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唐三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统治阶级生活走向奢侈和豪华。

这种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生活方式,也集中反映于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在随葬品的使用方面。

在唐代东西两京的西安、洛阳一带,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此,生前穷奢极侈,死后厚葬成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庶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随葬。

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明器,曾经被朝廷按照官职等级不同,规定随葬数量多少和体积大小,实际上很难得以遵照执行。

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有关典章制度,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数倍厚葬。

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不例外,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厚葬之风日盛。

唐三彩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

工艺两次烧造成就的釉色传奇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开创一个新纪元。

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也是两色釉并用。

唐三彩成熟于唐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已烧制出绿、褐、黄等单色釉陶与瓷器,而且出现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

北朝时期,尽管也出现黄绿彩釉陶瓷,其复色挂釉方法已接近三彩工艺,被视为唐三彩的萌芽或前身,然而它毕竟还不是三彩。

唐代,多色彩釉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得到成功运用,为以后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三彩的生产工艺,主要经过选料、成型、素烧、施釉、釉烧、开相等六个程序。

它虽是陶器,却又与一般低温釉陶不同,而多是以白色粘土(高岭土)作胎,手模兼制,雕塑成型。

器皿多采用轮制或模印成型,俑象则通过雕塑模制而成,小件或造型奇特者也有捏塑成型的,是两次烧成的烧造工艺。

若星河灿烂——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唐代金银器

若星河灿烂——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唐代金银器

【城市文化研究】唐朝———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历史中的一个辉煌巅峰。

开朝以来,随着一系列政治制度坚实基础的建立,自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经武则天的治理,再到唐玄宗“开元盛世”(713~755),大唐帝国繁荣富强,昌明发达,有绝域来贡、万邦入朝的盛况出现。

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活跃的精神文化弥漫其中。

西北有丝绸之路,东南有海道联络东西,强大的盛唐国力保证着商路的畅通,使来往唐朝的商队络绎不绝,中西交流频繁。

国家强盛,经济活跃,唐朝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从而为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发展至一个繁荣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进入唐朝的外来物品甚是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对中国的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有着非常的意义,其中很多逐步融入中国原有文化及生活习惯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研究唐朝的艺术设计,金银器是必不可少的一节,在这个朝代中国的金银器发展进入了成熟与鼎盛时期。

七世纪时期是一个大迁的时代,是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时期,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都涌入中土。

唐朝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已出现佛教哲学渗透的情况。

国立的昌盛,促使诞生一股从宫廷中传播开,进而广泛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的追求外国奇珍异宝奢侈品的风气。

自8世纪时期开始,胡风弥漫,导致手工艺品的风格特征备受影响。

唐朝疆域内尤其是长安,胡人几乎随处可见,胡人来华,不仅是奉使朝贡、传教布道,更是坐贾行商,为官做宦。

人们普遍认为胡人身怀异能,雄资财厚,通机巧,识奇宝,当时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喜好异域文化的风气流行开来。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金银器在唐代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作品精美,以在银器上作鎏金纹饰的金花银器最具特色。

唐代国运昌隆,社会富足,王公贵族等社会阶层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金银器因其质地绚丽的光泽便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贵族们把精致的黄金制品当作了富贵的象征,金银器于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论外来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论外来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境美与现实 美的欣 赏观 念和角度 都产生 了变化 ,在对 画面布局和 题 材选择的 多种需求方面 呈现 出了不 同的自然风光和需 求 ,在不 同风
景题材上也 有了不 同的追求 。通过 自然环 境 、平淡离 奇 、抒情 、富 有哲理等 多种角度对 自然环境和 抒情哲理 进行了描述 。在人物题 材 绘画的创作 中 ,不管画 家如何表 现 ,普通 人与历史人物 如何对 比 , 都离不 开人物 、历史 、地理 的特征 影 响 。
殊 的 作 用 。 外 来 文 化 对 美 术创 作 的 影 响 力 主 要 表 现 在 对 创 作 意 识 ,创 作 方 法 上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外 来 文 化 与 美 术 创 作 的 关 系 以及 影 响 力 ,提 出 当前 我 国 艺 术 创 作 的 具 体 方作
作 品中 ,如 《 开 国大 典 》 、 《 地 道 战 》、 《 狼 牙 山五 壮 士 》 、 《 信 》、 《 夯歌 》 和 《 人 民英 雄纪 念碑 浮 雕 》 等现 实 主义 经 典
之作 ,不仅 注 重对 于 历史与 现 实主 题真 实事 件 、真 实人 物 的形象 塑造与 刻 画 ,而且 注重 视 觉艺 术 中对于 文学 叙述 性 瞬间 的选 择与
影响 力 途径
1美 术创 作 的背 景
从2 O 世 ̄ - E 5 0 年代 _  ̄ J 6 0 年 代开 始 ,美术 创作 就 受到 了 来 自国
外文 化的 影 响 ,在现 实的 艺 术设 计主 题与 艺术 文化 重塑 中 ,在回
象 ,艺术家 都可以用各 种不 同的表现手法 予以表现 。美 术创作要 求
作品中所描 绘的具体形 象要能够 表现 出主 题思想的具 体社会现 象 , 所以在题材 的选择上 画家不可 能 、也不能 摆脱 自己生 存的那一 片滋

试论唐代陶瓷发展所受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试论唐代陶瓷发展所受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试论唐代陶瓷发展所受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作者:彭安妮来源:《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概述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唐代陶瓷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陶瓷中外文化交流一、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唐代,古代先民同周边及边远地区的各民族频繁地以物质和精神文化交流为核心的、频繁的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次鼎盛时期。

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就依靠了其自身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基础,同时沿丝路各地各民族文化的高度发展,进而促进中国与沿丝绸之路各国政府和人民扩大交往、进行贸易活动。

一方面唐朝与其他国家积极地往来并汲取外来文化精粹,将他国的生活、艺术、宗教习俗等文化与中国社会融合,促使盛唐文明更加绚烂;另一方面中国唐代文化与技术也进入中亚,再传到西亚。

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更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东西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陶瓷方面,也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这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对外传播,影响非洲陶瓷技术的发展。

而中国唐代许多陶瓷产品同样也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对泊来金银器和华化金银器等这类器皿多有模仿、借鉴,推动了唐代陶瓷技术的革新发展,形成更适宜自身发展的工艺特色及各窑口陶瓷产品独特的风格。

二、唐代陶瓷发展受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1、器型方面中国丝绸、瓷器等物产输入西方的同时,大量的异域物产也传入中国,很多还在中国继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金属器:隋代至唐初,大量的金属器传入中原,西安城郊李静训墓中就出土过金、银高足杯,这些高足杯与古罗马一一拜占庭的作品非常相似,除了出土的高足杯,同时出土的还有东罗马金币、金戒指、冠顶上的金饰等物。

高足杯高足杯是隋唐时期中国瓷器中一种形制特殊的器物。

其基本的器型特征是杯体呈深腹筒状,杯口略外侈,喇叭状圈足,足中部大多带有几个节。

胡妆考-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女子妆饰的影响

胡妆考-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女子妆饰的影响

中国古代服饰与妆饰文化研究课程结课论文胡妆考——试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女子妆饰的影响班级:2015级艺术设计学班姓名:黄秋菊学号:20155000741摘要:唐代的经济由于经贞观和开元两个阶段,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唐代的文学艺术也空前繁荣,唐诗、书法、洞窟艺术、工艺美术、以及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

唐朝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的来往,所以在文化出现异彩纷呈的景象。

唐朝由于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由于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使外来的异族文化一经大唐便被唐朝文化吸收,这是唐朝服饰和妆容出现雍容大度、百美竟呈的缘由。

本文将简单阐述外来文化对于唐代女子的发式、面妆、头饰、面饰产生的影响,以及简单分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唐代女子对于妆饰审美趣味的变化。

关键词:唐代外来文化女性妆饰影响一、唐代妆饰胡风弥漫背景及原因李世民曾说,祖先渗着一半匈奴人的“狼性”,其实鲜卑人就是匈奴人进化而来。

唐朝统治者是胡汉混血人无疑的。

也正是这一背景,唐朝统治者并不排斥胡风,而且很大程度的保留了“西北”的胡风。

因此,不仅胡服盛行,胡妆的盛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种开放的思想使得帝国兼容并包,呈现出盛世局面。

据史书记载,长安有大量胡人,不仅西市聚集了一批西域胡姬,就连朝堂上也站着带着外国口音的将军。

唐攻灭东突厥后,安置突厥贵族万家在长安,吐谷浑、高昌、龟兹、疏勒等国家元首与贵族在亡国后都入长安居住,并且担任了政府官职。

东北的高丽、契丹、靺鞨,西南的南诏,西北的吐蕃,都有使节、客商常住长安,并有军人在大唐军中服役。

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后,国王卑路斯携带大量贵族到了长安。

除此之外,印度、新罗学问僧在长安传播佛教,高丽艺人在长安表演歌舞,西域商人在长安做生意,日本留学生在长安学习,一度多达20多万。

胡人大量涌入,必然引发文化竞争与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对唐三彩设计的影响

陆上丝绸之路对唐三彩设计的影响
四、陆上丝绸之路对唐三彩装饰纹样的影响 唐代工匠使用精湛的工艺,将异域魅力与中华文 化完美融合,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风貌。与造型相 结合,装饰纹样的应用使器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在 唐三彩器皿的装饰纹样中,植物纹样有忍冬纹、宝相 花纹和莲花纹等,这些纹样在宗教题材的创作中被广 泛使用。忍冬纹是由丝绸之路传播而来的纹样,具有 葡萄枝叶的卷曲叶脉,被广泛应用于宗教题材创作, 后来,忍冬纹在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也广泛 应用。宝相花因花形似莲花,还呈现出牡丹花的特质, 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精美富丽、华贵瑰丽的图案, 多层次花瓣的排列和写实自然的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 魅力,蕴含着富贵、吉祥和美满的象征意义。宝相花 纹样的运用在隋唐时期开始盛行,并在盛唐时期达到 了巅峰,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图案纹样,展现了唐 代佛教文化对陶瓷艺术的深远影响。 莲花纹在佛教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佛 教文化的形象标志之一。莲花以清新和高洁之意象代 表“净土”,象征“洁净”,并传达了人们对幸福、 吉祥、幸运的美好愿望。在佛教艺术中,有很多以莲 花纹为主的艺术创作。藏于郑州博物馆的三彩莲花纹
1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美史话
互相浸润,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陆离、彼此交 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正如杜甫所言“动 人春色不在多”,唐三彩中有限的釉色组合呈现出丰 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在制作过程中,所用黄色釉料可 以通过不同的比例配制出浅黄、深黄、蜡黄和栗黄等 多种独特的色调,同时,还能够制作出具有浅褐色调 的釉料。相对应的,绿色釉料的制备可以呈现出从淡 绿、翠绿到菠菜绿、深绿以及墨绿等丰富的色彩系列, 器型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
作者简介:时星佳(199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 通讯作者:张广超(1978—),女,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品牌视觉传播设计。

唐代外来文化对其工艺的影响美术鉴赏

唐代外来文化对其工艺的影响美术鉴赏

唐朝时期外来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摘要唐朝风气开化社会繁荣与外域往来频繁,加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各种艺术设计都有外来文化的影子在绘画与金银器工艺表现较为显著.关键词:艺术设计外来文化唐代绘画金银器工艺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ethos civilized social prosperity and outland frequent intercours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ilk road of art and design, the shadow of foreign culture in painting and JinYinQi process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Keywords:art design foreign culture The tang dynasty paintings JinYinQi process唐代绘画与对外交流唐代社会的整体精神蓬勃向上,社会氛围积极开放,在时代赋予的丰厚土壤之上,唐代美术必然获得空前的发展。

而绘画作为唐代美术的首要代表,亦充分体现了对外交流的辉煌成果。

对外来题材的描绘唐代的人物画发展已走向成熟阶段。

就绘画题材而言,画家们不仅善于描绘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仕女等的生活情态,外来题材也非常流行,这恰恰是当时对外交往活跃的真实写照。

外来题材的画家中名气最大的画家为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阎立本的重要传世作品《职贡图》记录了外国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使节到唐朝朝贡的场面,共有波斯(今伊朗)、百济(今朝鲜)、倭国(今日本)等国使节12人。

这12国使者虽然站立姿势雷同,但或文静秀弱,或质朴豪爽,或机智慧敏,呈现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并均具有作为使者的恭谨欣喜的情态。

图中人物比例准确,铁线描遒劲流畅,敷色高古。

体现了作者卓越的造诣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在每个使者的旁边,都用楷书记录了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山川地貌及风土人情等情况。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唐代的外来文化逐渐地影响着唐人的审美风尚,影响着唐代的艺术设计。

唐代丝织物品的色彩、图案、纬线起花等。

得益于外来文化的交流;陶瓷的造型、釉色和装饰表现出外来文化的感化;金银铜器则更多汲取西方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

在中国历史上打造金银器皿的年代要晚于制作金银饰物。

但是,中国金银器皿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秦朝和汉朝时代,金银饰用范围已经趋于普遍,但是饰用金银的方法还主要是装饰青铜器,器皿的使用大体局限在皇室亲贵的小圈子范围之内.从工艺美术的眼光和角度来看的话,金银器的主体是器皿。

因此,魏晋以前的金银器还谈不上繁盛,到了南北朝时期,金银器皿以及饰物逐渐变多,适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魏晋至隋唐时期西域艺术对我国艺术的影响,可以看到唐朝这个装饰的全盛时代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这一事实。

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中国目前有各种与它混用的相关概念。

例如,最早采用的实用美术或应用美术一词,含义过于广泛;图案或设计一词只是指意匠而言,未能体现工艺制作;工业设计是指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的大工业生产的美术;特种工艺则是指材料贵重、加工复杂的传统手工艺而言。

工艺美术从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制作分,有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包括现代电子生产;从材料分,有陶瓷、金工、木工、漆器、染织等;从时代分,则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

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这是它在艺术领域中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

工艺美术创作,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过程;即它不只是纸面上的美的图案,而且要通过工艺材料,制成具体的物质成品。

正是对于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加工,所以它的物质功能是第一的,基本的;美观则是第二的,从属的。

在历史发展中,有的工艺美术品种已渐渐脱离实用而成为纯粹欣赏品,按其艺术本质说,它已脱离工艺美术范畴而成为纯艺术。

浅析佛教传入对隋唐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浅析佛教传入对隋唐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浅析佛教传入对隋唐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学生姓名:吴吟学号:2111015030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佛教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教义,对人类文化、历史、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历史如此,对于中国美术同样如此。

隋唐时期,佛教盛极一时,佛教的盛行,对这个时期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隋唐关术处于一个新鲜活泼、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佛教,隋唐,工艺美术,风格体现引言中国隋唐时代的工艺美术,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其门类品种之齐全,工艺技巧之高超,遗存物品之丰富,均超过了以往各代。

1.佛教传入的背景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宗教强烈支配人间生活的古代至中世纪,美术作品几乎全部由宗教中产生,美术成为宗教的贡物,以至成为宗教美术。

宗教美术是一个庞杂繁紊的系统,在我国可以说历史最长、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就是佛教美术。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两汉之际传人我国中原,先是依附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后与魏晋玄学合流,并由此走向南北朝时的独立发展道路和隋唐时期的鼎盛时期。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汉明帝曾梦见金色神人在殿前飞行。

次日他询问朝臣得知神人乃金色佛陀。

为了搜索佛的下落,明帝派遣使者西去天竺、大月氏。

使者们带回两位西域高僧,并以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和画像圆满归来。

明帝大悦,在洛阳建造了一座白马寺,置藏梵文佛经、佛像。

又命宫中画家在白马寺墙壁上绘制《千骑万乘绕塔三匝图》,佛教绘画从此传人中国。

世界上的宗教,无不注重利用艺术形式,尤其是美术来宣传教化众生。

佛教作为在我国影响最广的宗教,更是深谙此道。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特别擅长以艺术的形式讲解枯燥抽象的经文。

首先在图像上予以突破,以大量的雕塑、绘画、书法,特别是壁画等形式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与壮大。

唐朝的工艺美术与陶瓷制造

唐朝的工艺美术与陶瓷制造

唐朝的工艺美术与陶瓷制造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工艺美术与陶瓷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的时期。

唐朝的工艺美术与陶瓷制造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唐朝的统一和繁荣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皇室和贵族的保护与赞助,以及商业贸易的繁荣,都为工艺美术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在唐代,宫廷的工艺美术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

唐高宗时期,设立了专门负责宫廷工艺品制作的机构——官窑。

宫廷的瓷器制作以白瓷为主,造型美观,款式繁多。

同时,宫廷还注重金属工艺品的制作,如金银器、玉器等,这些工艺品都是稀世之宝。

二、唐代陶瓷制造的特点唐代的陶瓷制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唐代瓷器以青瓷为主,以其独特的釉色和工艺技巧而闻名。

1. 釉色丰富多样:唐代陶瓷以绿釉、黄釉和白釉为主要特点。

其中,绿釉的制作技术最为出色,所谓“绣绿”即运用了细密的点描法来绘制绿釉,极富艺术感。

2. 制作工艺精细:唐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采用了高温烧制,使得陶瓷制品具有更为坚硬的特点。

此外,唐代还引入了夜明珠,使得瓷器在黑暗中也能散发出一丝微光,增添了神秘感。

3. 革新与创作:唐代陶瓷制造在传承古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突破与创新。

陶瓷器物的造型多样化,从器型到纹饰,都体现了创作的巧思和美感。

三、唐代工艺美术与文化交流唐代工艺美术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同时也与外国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与融合。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工艺品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唐代陶瓷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出口的瓷器主要以绿釉陶瓷为主。

这些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亚、中亚等地,为当地的艺术发展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同时,外来文化也对唐代工艺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西域风格的装饰纹样等。

此外,唐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的影响。

唐代的美术艺术与西域文化

唐代的美术艺术与西域文化

唐代的美术艺术与西域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壮丽的建筑、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一流的艺术作品。

在唐代的时候,中国和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唐代的美术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唐代的美术艺术唐代美术艺术方面的成就非常卓越,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高峰。

唐代的壁画艺术、雕刻、绘画、陶瓷、漆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唐代的美术艺术特点是富丽堂皇,气势磅礴,注重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结合。

整个唐代的美术,尤其是壁画,在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唐代和西域文化唐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

唐朝统治者大力开放对外关系,并积极与中亚地区和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这种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给唐代的美术艺术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三、唐代形式美术与西域文化的结合唐代的美术艺术与西域文化的结合表现在它的造型上。

唐代形式美术以画像为主,以人物、动物和物体为表现对象,富含浓重的生活气息。

在唐代的壁画中,呈现出来的人物和场景,大多都展现了唐人对西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唐代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

唐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名画在绘画表现手法上,都借鉴了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

例如,在唐代绘画中,往往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纹样和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多来自中亚地区的民族服饰和装饰品。

同时,唐代的壁画和绘画中,出现的动物人物形象,也往往是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

四、唐代装饰艺术与西域文化的结合在唐代的装饰艺术方面,同样也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

唐代的工艺美术和建筑装饰都可以看到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影响。

唐代的雕刻艺术,则更多地体现了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影响。

唐代的镶嵌、雕花、刻纹和研磨等手法,都很多地采用了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手法。

唐代的漆器、陶瓷、瓷器等装饰品,在装饰手法上,也大量借鉴了中亚地区和西域地区的装饰元素和手法。

五、结语唐代美术艺术和西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很显著,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作者:肖瑜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肖瑜男(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唐代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封建时期美术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是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开放,思想开明自由,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群芳争艳,社会局面长期安定,国际声势浩大无比,民族意志空前高昂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唐代美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宗教美术;社会因素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213-02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每个时代的美术繁荣与发展,都与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每个时代的美术的繁荣与发展都要以各个时代社会因素的发展为基础和动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当时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继承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在唐代所创造出的艺术有着更加明确的主题与完美的形象,同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更加的有力。

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封建时期的美术发展上唐代美术的发展可谓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唐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唐代(公元618-907年)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这个时期在长安与洛阳都在原隋朝已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苑囿和官署,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等。

唐代陶瓷的外销及在中外交流中受到的影响

唐代陶瓷的外销及在中外交流中受到的影响

唐代陶瓷的外销及在中外交流中受到的影响展开全文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伟大时代,唐朝立国以来,经历了24个皇帝,289年,其中最突出的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皇帝。

他们雄才大略,政治上极为自信,推行一整套有利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政策,使唐朝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武力强大、政治稳定,对外来文化并蓄兼收,使联络中西的丝绸之路空前活跃,海上交通线也不断开拓。

唐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贸易,人员交往频繁。

经济交往需要手工业货物作交换手段,陶瓷是中国最富民族特色、使用方便、美观典雅的商品,它的生产在唐朝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得到有力的推动。

富有开拓精神的唐人和外域来华的商人,把中国陶瓷运输到遥远的异国他乡,使产销关系畅通起来,生产得以蓬勃发展。

也是他们把域外优秀工艺品运到唐朝来,影响着唐朝工艺品的制作。

具有高度繁荣的唐文化,有充分的吸收力和消化力,依本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新的成分,与我国传统的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工艺品,所以唐朝文化,包括陶瓷,大大超过汉魏晋南北朝,而显得博大清新,辉煌灿烂。

唐朝陶瓷输送到国外,其方式有两种:第一,来中国的使臣、僧侣、学者、留学生,以及来唐朝献艺的工匠。

他们到中国来,得到唐朝政府、官员、友人的馈赠,或自己购买而带回国去,或由中国政府派遣出国官员作为礼品携带出去,到达所去国家之后赠送给政府、官僚或友人。

第二,作为商品贸易的货物,和丝绸及其他工艺品、土产品一起输到外国。

如下面的黑石号就是一例:黑石号“黑石号”是一艘著名的阿拉伯沉船,它沉没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

因为在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中有唐代宝历二年的年号,宝历二年为唐敬宗年号(826年),所以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打捞时,黑石号的船体基本保存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阿拉伯沉船,它的发现和打捞,证明了在唐代,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已经存在直接的海上陶瓷贸易,这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

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明显的时期之一。

域外文化的影响在唐朝的文化艺术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与诗歌:唐朝的文学与诗歌受到了大量的域外文化影响。

例如,隋末唐初之际,诗人们受到印度佛教经典的影响,出现了大量以佛教为题材的诗作。

此外,唐朝还有不少诗人以学习和模仿外国文化和文学作品为乐,他们通过翻译和吸收外来的文学作品,开创了新的艺术风貌。

2.绘画与雕塑:唐朝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

例如,中亚文化和佛教艺术为唐代绘画和雕塑注入了新的题材和风格。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像的塑造和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为写实、精细、雕琢的表现手法。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唐朝时期的一大瑰宝,它们不仅采纳了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也吸收了西域和印度的文化元素。

在敦煌石窟中,可以看到涉及佛教故事、西域商旅、贵族生活等多方面的主题,展示了唐代文化多元交织的特点。

4.音乐与舞蹈:唐朝的音乐与舞蹈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唐朝的乐舞在向中原地区汇报时可能受到了中亚和西域等地的艺术风格的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外来音乐与舞蹈的交流,唐朝的宫廷舞蹈和音乐表演在形式和曲调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5.建筑与工艺品:唐朝的建筑和工艺品也受到了域外文化的影响。

随着与东南亚和西域等地的交流,唐代的建筑风格和工艺品设计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采用类似于檐片和琉璃瓦等特色的建筑元素。

总的来说,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表现得非常具体。

这种影响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和繁荣,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同时,唐朝也以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并融合外来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时期之一。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陈道义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1)002
【摘要】唐代的外来文化逐渐地影响着唐人的审美风尚,影响着唐代的艺术设计.唐代丝织物品的色彩、图案、纬线起花等,得益于外来文化的交流;陶瓷的造型、釉色和装饰表现出外来文化的感化;金银铜器则更多汲取西方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陈道义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美术系,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09.2.42
【相关文献】
1.论外来文化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2.略论唐代歌妓的歌诗对唐代诗乐发展的影响
3.略论外来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4.外来文化影响下唐代金银饮食器的造型设计
5.外来文化影响下唐代金银饮食器的纹样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来,艺术,文化]论外来文化与唐朝艺术的融合

[外来,艺术,文化]论外来文化与唐朝艺术的融合

论外来文化与唐朝艺术的融合中国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艺术也源远流长,青铜器、陶瓷、雕塑、书法、山水画等宝贵的艺术财富反应了中国人在追求艺术之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精神。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即使在古代落后的文明背后也是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流促进了艺术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古代就有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唐朝西天取经的玄奘,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等等这些著名的使者,他们为中外艺术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我们也会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然而中国古代人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了杰出了的艺术瑰宝。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

隋朝末期,由于统治阶级腐败,人民过着生灵涂炭的生活,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到了唐朝时期,李世民吸取前朝教训,采取放宽政策,国家开始变得富强,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西域文化进入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并向长江流域传播,促进了东西、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

唐朝的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度,他们与少数民族还有西欧等国家文化的结合,彰显出异样的光芒。

唐朝是中国雕塑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雕塑家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雕塑塑造的非常有生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唐朝的雕塑主要分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陶俑。

从现今保存的雕塑可以看出,这些雕塑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一些外来文化因素。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为了纪念陪同自己一统天下,在战争中丧失性命取得赫赫战功的六匹骏马而命人雕刻的。

六匹骏马分别是飒露紫、拳毛騧、青稚、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他们各有特色,有的巍然屹立,有的腾空而驰,各种不同的姿态下的他们展现出俊逸的外表,刚强的气质。

据记载,六匹骏马大多都是来自西域的骏马,所以他们的名字并不是中原的名号,例如白蹄鸟身体纯黑,四蹄皆白,是少汗也就是少年王子的意思;特勒骠为黄白色;特勒是突厥常用的一个官衔;飒露紫为紫色,还原为沙钵略,含义就是勇健的紫色骏马;青骓为苍白杂色,来源于突厥文,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青是突厥语秦的谐音,泛指当时中原以西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外来文化对唐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唐代的外来文化逐渐地影响着唐人的审美风尚,影响着唐代的艺术设计。

唐代丝织物品的色彩、图案、纬线起花等。

得益于外来文化的交流;陶瓷的造型、釉色和装饰表现出外来文化的感化;金银铜器则更多汲取西方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

在中国历史上打造金银器皿的年代要晚于制作金银饰物。

但是,中国金银器皿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秦朝和汉朝时代,金银饰用范围已经趋于普遍,但是饰用金银的方法还主要是装饰青铜器,器皿的使用大体局限在皇室亲贵的小圈子范围之内.从工艺美术的眼光和角度来看的话,金银器的主体是器皿。

因此,魏晋以前的金银器还谈不上繁盛,到了南北朝时期,金银器皿以及饰物逐渐变多,适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魏晋至隋唐时期西域艺术对我国艺术的影响,可以看到唐朝这个装饰的全盛时代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这一事实。

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中国目前有各种与它混用的相关概念。

例如,最早采用的实用美术或应用美术一词,含义过于广泛;图案或设计一词只是指意匠而言,未能体现工艺制作;工业设计是指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的大工业生产的美术;特种工艺则是指材料贵重、加工复杂的传统手工艺而言。

工艺美术从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制作分,有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包括现代电子生产;从材料分,有陶瓷、金工、木工、漆器、染织等;从时代分,则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

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并直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这是它在艺术领域中区别其他艺术的根本点。

工艺美术创作,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过程;即它不只是纸面上的美的图案,而且要通过工艺材料,制成具体的物质成品。

正是对于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加工,所以它的物质功能是第一的,基本的;美观则是第二的,从属的。

在历史发展中,有的工艺美术品种已渐渐脱离实用而成为纯粹欣赏品,按其艺术本质说,它已脱离工艺美术范
畴而成为纯艺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兴盛,中外贸易交通发达,各种民族相互融合,文化艺术群芳争艳。

国力强盛促使工艺美术各方面的蓬勃发展,陶瓷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唐三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统治阶级生活走向奢侈和豪华。

这种追求奢华、讲究排场的生活方式,也集中反映于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在随葬品的使用方面。

在唐代东西两京的西安、洛阳一带,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此,生前穷奢极侈,死后厚葬成风,上自王室成员,下至士大夫阶级乃至庶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随葬。

唐三彩当时作为一种明器,曾经被朝廷按照官职等级不同,规定随葬数量多少和体积大小,实际上很难得以遵照执行。

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有关典章制度,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数倍厚葬。

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不例外,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厚葬之风日盛。

唐三彩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开创一个新纪元。

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也是两色釉并用。

唐三彩成熟于唐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已烧制出绿、褐、黄等单色釉陶与瓷器,而且出现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

北朝时期,尽管也出现黄绿彩釉陶瓷,其复色挂釉方法已接近三彩工艺,被视为唐三彩的萌芽或前身,然而它毕竟还不是三彩。

唐代,多色彩釉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得到成功运用,为以后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三彩的生产工艺,主要经过选料、成型、素烧、施釉、釉烧、开相等六个程序。

它虽是陶器,却又与一般低温釉陶不同,而多是以白色粘土(高岭土)作胎,手模兼制,雕塑成型。

器皿多采用轮制或模印成型,俑象则通过雕塑模制而成,小件或造型奇特者也有捏塑成型的,是两次烧成的烧造工艺。

先将胚胎成型晾干,入窑经1000—1100°C高温烧出素坯;然后在已素烧冷却过的胎体上施以铅釉,第二次入窑经900°C低温釉烧而成。

釉烧出来以后,人物俑还需要再开相。

所谓开相,就是唐三彩中人物的头部多不施釉,白粉打底,饰以彩绘,细致刻画。

其具体方法是先用毛笔在面颊和唇部涂点朱红,再以黑墨描绘出眼晴、眉睫、胡须和巾帽。

足部也多不施釉,有的用墨涂抹,以示靴子。

人俑颈部以上或手足部,即露出皮肤部位不施釉的原因,应该是考虑到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控制其色釉流淌,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而不施釉,待完全烧成后再开相,则可任意绘彩,控制效果,使其形象更加写实、逼真、美观和生动。

铅釉是用铅和石英配制而成的一种透明釉,在这种釉料中,再配以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

其主要有三种,如掺进适量的氧化铜烧成后呈绿色,加氧化铁烧成是黄褐色,用氧化钴烧成则为蓝色。

在这些基本色调的基础上,唐代工匠们成功地配制出浅黄、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色彩,用铅作釉的溶剂,同时利用铅釉在烧制过程中流动性强的特点,将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加色彩斑斓,美艳无比,便制成蜚声中外的唐三彩。

古代是以“三”为多,不一定都是三种颜色,有的器物或俑像只具有上述颜色中的一彩或两彩,有的则具三彩甚至多彩,但由于大多是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加上三彩即多彩之意,人们习惯将其统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名称,在古代文献中不见记载,直至20世纪初才被大量发现和真正认识。

1905年-1909年清廷修筑陇海铁路时,在洛阳一带从东到西沿邙山南麓,挖开许多古墓,其中唐墓中出土了数量颇多的三彩器皿和俑类。

民国初年,古玩商们将其运到北平琉璃厂销售,引起了王国维、罗振玉等著名学者的赞赏和重视,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人的重金购买,唐三彩顿时名扬天下,并开始为世人所珍藏。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才首次提出“唐三彩”之名。

部分参考百度文库、百度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