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上海崇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太直达A P G国际海底光缆上海崇明段环境影响
报告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812号
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上海崇明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编制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3年4月
说明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开展对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上海崇明段的环境影响评价。

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录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建设地点
崇明S3段工程在上海崇明登陆后自登陆点向东敷设,通过海底分支单元2(BU2)连接APG的主干光缆,工程铺设海底光缆总长度653km。

图1 APG S3 段登陆点至冲绳海槽分支点路由图
项目背景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是国家公用通信网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兴建我国
近海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对于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巩固国防均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际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国电信业对国际通信容量的需求一直也保持高速增长。

为了满足迅猛增长的中国大陆至亚洲内部各方向、至北美和欧洲等方向的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增长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宽带型业务的需求,中国电信运营商急需提高亚洲内部各方向的整体国际通信能力。

目前我国亚太区参与建设的通信网络主要有亚太二号海缆(APCN2),该海缆于2001 年投产,经过多次扩容升级,有效地疏通了中国电信至各方向的电路需求,但随着中国电信国际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传输网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为实现建立直达亚太区主要国家的大容量传输网络,满足中国电业亚太区域业务发展需求,降低国际通道成本,增强网络安全,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台湾中华电信、韩国电信、日本NTT、美国Yahoo、新加坡STARHUB、越南Viettel、越南VNPT、泰国TOT、泰国CAT和马来西亚TM等公司共同出资参与,拟在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间建设亚太直达(APG)海底光缆网络。

APG海底光缆网络将在日本、韩国、中国上海崇明、南汇、台湾头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登陆。

网络线路总长度约10369km,网络为鱼骨状单
支形结构,共建设6对芯光缆,每对光纤可传输超过128波的40Gbit/s信号,设计总容量为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对环境有影响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阐明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工程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

为此,本工程建设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组,对本项目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征询了当地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必要的监测、调查。

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导则和规范要求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简本。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亚太直达(APG)国际海底光缆上海崇明段。

(2)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3)工程路由布置
APG海缆崇明登陆站近岸线路在布置上考虑避开渔业活动作业区,礁石区、军事区、抛锚区、港口,同时选择海底地貌变化较小的区域。

经多部门意见征询确定推荐路由如下:
工程选址位于崇明岛北部团旺河入海口西侧登陆,登陆点坐标31°′'N,121°′'E。

海缆自登陆点先总体向北外伸约2km至31°' N,121° 'E 处转至东向,至122°21′转向东南向向海侧延伸,本工程铺设海缆总长度653.653km。

工程服务年限
本工程设计服务年限25年。

工程投资
APG光缆系统总长10369km,总投资亿美元,估算本工程投资约
为35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880万元。

项目规划相符性
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于2011年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其中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指导目录将“S及以上光同步传输系统建设”列入信息产业发展鼓励类项目的首项。


工程旨在建设亚太国际海底光缆网络,设计总容量为s,属《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本工程建设能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本工程建设符
合新时期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需求。

与国家信息网络建设规划相符性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方针下制定并发布了《国际通信“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国际通信海陆缆和卫星总容量达到
14500Gbps,其中海缆系统可用总容量达到6000Gbps,海缆登陆站达到6个以上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调整国际通信出入口布局,重点考虑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适当增加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以亚太、北美、欧洲等区域为重点新建海外POP点,进一步扩展我国国际通信业务网络全球通达能力。

本工程作为亚太直达(APG)海底光缆网络的一部分,其建设可实现与国际光缆网络的直接连通,并大大增加海缆系统带宽容量资
源,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规划目标及要求。

与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相容性分析
《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0~2020)》将上海海域划分为长江口和杭州湾2个重点区域,本工程位于其中的长江口区域。

本工程路由穿越其中的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崇明浅滩以东捕捞区、长江口北支口外通航区及顾园沙和崇明浅滩保留区等。

根据分析,工程除施工期外会对海域水质、生态环境造成短期不利影响外,运行期不会对工程沿线海域水文动力、地形冲淤、海
水水质、沉积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等造成长期不利影响,在落实相应
环保措施控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并征得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海洋功能区管理要求,与《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2010~2020)》是相符的。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工程APG S3 崇明段海底光缆路由自崇明岛登陆点起,穿越东海大陆架、陆坡至冲绳海槽。

通常以160m作为东海中北部陆坡和陆架的分界线(坡折线)。

坡折线以浅为东海大陆架,是亚洲大陆向海域自然延伸的浅海区,陆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缓慢倾斜,平均水深72m,一般宽度为400km,在30°40′N 处,陆架宽度可达601km。

陆架坡度平缓,平均坡度×10-3。

陆架由西向东可依次分为内陆架、外陆架和陆架外缘。

60m 等深线以浅为内陆架,水深
60~100m 间为外陆架,水深100~160m 间为陆架外缘。

陆架外缘往东为东海陆坡区,陆坡属于由大陆地貌向大洋地貌的过渡地貌,水深一般为160~1000m,地形坡度明显增大,多处出现陡峭的斜坡地形,平均坡度达5×10-3。

陆坡往东为冲绳海槽区,槽底水深一般为1000~3000m,地形相对平坦。

2011年,对崇明东滩南部典型岸段开展侵蚀监测结果表明,监
测断海岸侵蚀速率有所减缓。

水文动力环境
近岸段附近水域潮流性质与潮汐性质相似,一般以长江口口外20m等深线为界,20m 水深以内为不正规的浅海半日潮流区,20m 水深以外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

近岸段所处长江口水域,拦门沙以西各汊道,水流受河漕约束,主要表现为往复流。

口外海域水面宽阔,潮流主要表现为旋转流。

由于长江口地处北半球,受科氏力影响,旋转流的方向多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口外东部潮流椭圆长轴方向主要为东南偏南-西北偏北向。

在一个潮周期内,长江口内往复流
只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中间有憩流阶段,流向大致与河槽轴向一
直,主要为东南-西北向。

工程近岸段长江口外海域涨落潮流历时相近;登陆点附近由于长江径流的影响,落潮流历时明显长于涨潮流历时,一般落潮流历时长达7h 以上, 涨潮流历时仅为3~5h。

登陆点附近海域,三条港附近实测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76m/s、0.68m/s,实测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为1.21m/s、1.12m/s; 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87m/s、0.97m/s。

工程陆架段海域5m 层最大可能流速介于45~120cm/s,并且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至陆架外缘减至40~60cm/s。

工程路由西区(125°E 以西),最大可能流速达80~150cm/s,路由东区为45~
80cm/s。

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
2011年,上海市周边海域水体中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锌、镉和砷9项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值;劣于四类标准值的指标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海域。

2011年,上海市周边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石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汞、砷、锌、铬等9项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值。

个别站位镉等
铜和超一类标准。

2011年夏季,上海市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鉴定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286种,隶属于4个生物界、18个门,以亚热带种和温带种为主。

原核生物界只有蓝藻门;原生生物界共有4个门,以硅藻门为主;植物界只有绿藻门;动物界共有12个门,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共鉴定出107种,以硅藻为主;骨条藻优势显着,对本海域内浮游植物数量分布起决定作用;浮游植物以广分布种为主,
还有少量的河口种和淡水种;多样性指数在~间波动。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共鉴定出77种,以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火腿许水蚤、背针胸刺水蚤;浮游动物以广分布种为主,还有少量的河口种和淡水种;多样性指数在~之间。

(3)底栖生物
底栖动物共鉴定出70种,以环节动物为主;优势种为丝异须虫;底栖动物以广分布种为主,还有少量的河口种和淡水种;多样性指数在~之间。

(4)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动物共鉴定出43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崇明东滩有29种;滩涂植被监测表明:崇明东滩的植物群落是以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为标志。

渔业资源
(1)鱼卵、仔鱼
2012年5月近岸段调查水域采集到鱼卵未定种1种,仔鱼3科3种, 2012年11月近岸段和远岸段调查水域均未采集到鱼卵仔鱼。

(2)渔业资源现状
2012年5月和11月调查期间共鉴定游泳动物70种,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分别为39种、16种、13种和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和%。

2012年5月和11月近岸段渔业资源尾数和重量密度均值分别为(103ind./km2)、(kg/km2)和(103ind./km2)、(kg/km2)。

2012年5月拖网渔获物中,鱼类优势种主要有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黄颡鱼、焦氏舌鳎;虾类优势种主要有安氏白虾、葛氏长臂虾、细巧仿对虾、口虾蛄、日本鼓虾;蟹类优势种有三疣梭子蟹、日本蟳、中华绒螯蟹、狭额绒螯蟹、中华虎头蟹。

2012年11月近岸段渔获物优势种主要为凤鲚、棘头梅童鱼、晴尾蝌蚪虾虎鱼、拉氏狼牙虾虎鱼、鮸鱼、细致长臂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口虾蛄、哈氏仿对虾、狭额绒螯蟹、三疣梭子蟹、日本蟳、中华绒螯蟹、中华虎头蟹。

2012年5月调查海域拖网渔获物中,鱼类平均幼体比例为%,虾类平均幼体比例为%,蟹类平均幼体比例为%,头足类平均幼体比
例为%。

11月近岸段调查海域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的平均幼体比分别为%、%、%和0%。

(3)海洋捕捞现状
2009~2011年崇明县海洋捕捞生产渔船平均为295艘,海洋渔业户数1072户,传统渔民3938人,年平均海洋捕捞产量
17284t,平均渔业产值均为万元。

鸟类及陆生生物
(1)滩涂植被
工程路由所穿越区域主要有芦苇植被、芦苇-互花米草混生植被和互花米草植被三种类型。

芦苇植被位于靠近堤坝的区域,互花米草植被主要位于潮间带,芦苇植被和互花米草植被之间为两种植物混生的区域。

从面积分布上看,芦苇植被占30%,芦苇-互花米草混生植被占20%,互花米草植被占50%。

(2)鸟类
根据2013年1月、2月开展的鸟类调查结果,同时结合区域的鸟类多年调查工作成果,工程区域记录到的鸟类有38种,其中白头鹤等鹤类主要分布于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东南部的滩涂区域、鸭类主要在开阔水域以及海三棱藨草带活动,在保护区其他区域有分布的鸻鹬类、鸥类、鹭类以及雀形目鸟类等大部分鸟类在项目区域也会有分布。

另外栖息和经过项目区域的鸟类有38种,其中留鸟6种(%),夏候鸟7种(%),冬候鸟11种(%),旅鸟14种(%)。

项目区域鸟类群落组成以旅鸟和冬候鸟为主,鸟类群落在春秋鸟类迁徙期和越冬期种类最丰富,项目区域鸟类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小青脚鹬、游隼、普通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鸟类1种(小青脚鹬),易危鸟类1种(黑嘴鸥)。

评价范围
海域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
要求,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海域,沿光缆路由两侧各延伸15km范围;领海外部界限以外海域的评价范围与路由一致,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海域评价范围见图2。

图2 本工程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海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陆域
工程陆域评价范围为工程登陆点及施工场地周围500m区域,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施工临时用地涉及范围,及其它可能受到影响
的环境敏感点(区)。

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范围确定为领海外部界限以内路由海域两侧各延伸
15km范围,考虑溢油油膜扩散,将根据溢油风险对周边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舟山渔场等环境敏感海域纳入评价范围。

评价重点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周围海洋环境状况,本工程环境评价重点为:
(1)工程路由选线及施工方案合理性分析;
(2)工程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影响预测及海洋生态(渔业资源)影响评价;
(3)工程施工对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及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及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影响评价;
(4)施工期施工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价。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功能区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
保护工程所涉及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
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不受工程建设影响;保护工程途径海域生物资源(包含渔业资源)不因本工程建设而遭受明显损失。

(2)海水水质、沉积物环境
工程施工海域海水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保持现有类别,不因本工程建设而变劣。

(3)环境风险
控制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避免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导
致海域环境质量变劣。

敏感点保护目标
本项目建设涉及的环境敏感点见表1。

主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质、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工程海底通信光缆敷设时,开沟犁开槽会导致海底泥沙再悬浮引起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影响局部沉积物环境。

水质环境影响
(1)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中,粗颗粒悬浮泥沙的扩散以沉降扩散为主,造成悬浮物的高浓度区集中在排放口附近较小的范围内;随着悬浮泥沙的细化,对流和紊动扩散占优,细颗粒悬浮物可扩散至较远的距离,造成低浓度区的面积相对较大。

(2)光缆沟槽施工期悬浮物增量值大于2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186km2,大于10mg/L的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284km2。

(3)电缆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主要限于施工时,施工结束后~,人为增加的悬浮物浓度将迅速衰减,直至为降低至本底值。

(4)根据海底光缆的施工方式,采用典型排放点的概化计算模式和海底底层统计分析得到的悬浮物扩散范围是保守的,偏于安全。

沉积物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根据海洋环境现状调查,工程海区沉积物质量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工程施工使得较深层的底质在短期内沉积海底表层,由于工业是近几十年来才得到快速发展,可以说底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含量低于表层,因此施工除对海底沉积物产生部分分选、位移、重组和松动外,没有其它污染物混入,不会影响海底沉积物环境。

(2)运行期
本工程营运期间,近岸段关节套管长期暴露在海洋腐蚀环境下,会有少量硫释放到海域中,无其他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入海。

根据测算,工程造成的沉积物重硫最大累计增量仅为×10-7,远低于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一类标准值300×10-6。

因此本工程采用关节套管不会引起工程区域沉积物中严重污染,工程运营对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

水文动力、地形冲淤预测与评价
水文动力影响
光缆项目的海底施工埋设,仅通过施工船冲埋犁在海底开沟埋设,届时会有部分淤泥堆积在沟坎两侧,估计约有一半当时就回落到沟内和扩散到水体中,几天内沟两侧边缘上可能会有20~30cm高的堆积物,随着每日两次涨潮、落潮水流冲刷作用,堆积物逐渐坍塌趋于平缓。

从总体上来看工程建设前后流场没有什么变化,对海洋水动力环境来说,海底短期内出现两条20~30cm的隆起堆积物(同时其中间出现一条平行的沟槽),其影响程度可以忽略不计。

地形冲淤影响
本光缆项目的海底施工埋设,届时会有部分淤泥堆积在沟坎两侧,估计约有一半当时就回落到沟内和扩散到水体中,几天内沟两侧边缘上可能会有20~30cm高的堆积物,随着涨潮、落潮水流冲刷作用,堆积物逐渐坍塌趋于平缓。

工程施工过程引起的临时性堆积物较少,而且在几个潮周期以后会逐渐消除,
恢复海底原状,不会对海域地形冲淤环境构成影响,短暂的局部轻微堆积影响是可以接受,并且是可逆的。

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电缆沟开挖会引起海底泥沙再悬浮,海底泥沙中有害物质也会再溶出,从而可能对周围水域的浮游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2)对潮下带底栖生物的影响
电缆沟开挖完全改变施工区附近底栖生物的生境。

施工期造成的底栖生境破坏面积约653hm2,相应经济价值约万元。

(3)对潮间带生物的影响
电缆登陆段施工需要经过一段潮间带,电缆沟开挖对潮间带底栖生物造成伤害。

估计造成的底栖生境破坏面积约6hm2,潮间带经济损失约万元。

渔业资源(生产)影响
(1)渔业资源的影响
工程电缆沟开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开挖区附近高浓度悬浮物水域中的海洋生物的仔幼体可能造成的伤害。

本项目施工悬浮物浓度增量大于10mg/L的最大包络线面积约285km2。

鱼卵折成鱼苗按1%成活率计,仔鱼折成鱼苗按5%成活率计;从幼体长成鱼虾蟹的成熟的个体均按50%成活率计,成鱼和成蟹按100g/尾计,成虾按7g/尾计,经济损失按3年计算,则本项目施工期渔业资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万元。

但此影响在施工结束后一定时间内随着悬浮物的沉降而减轻并最终恢复到施工前的正常水平,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

(2)渔业生产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为保证施工作业及渔业生产船舶的安全将禁止渔船进入施工海域捕捞生产,由此将导致作业渔场范围减少,同时受施工扰动影响,施工附近海域渔获率将有所降低,从而影响工程及周围海域捕捞产量。

对鸟类及滩涂生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滩涂生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海缆沟的开挖会使路由沿线的地面覆盖受到物理性质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到土壤与植被以及部分的浮游和底栖生物。

项目施工将导致植被生物量损失吨(干重),其中芦苇生物量损失吨(干重),互花米草生物量损失吨(干重)。

植被和潮间带生境的破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物量产出,并将间接影响到鸟类的取食与栖息。

但由于施工范围可限制在海缆沟两侧共20m的范围内,对植被的影响和引起植物生物量的损失并不是很大。

另外,由于芦苇和互花米草的扩散和生长的速度较快,施工区域的植被覆盖在1~2年后基本可以得到恢复。

如果能够考虑到在施工结束后对相关区域的植物进行人工种植,则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可较快得到恢复。

因此,工程项目对植被的影响总体来说是暂时的、可逆的。

鸟类的影响
项目施工的范围较小,仅局限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的局部区域,且项目实施的时间期限较短,且保护区的其他区域有大面积的可以临时替代施工
区域且适合繁殖水鸟觅食和林鸟营巢的栖息地,不会对迁徙鸟类、繁殖鸟类、越冬鸟类带和各种重点保护鸟类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其他环境影响
本工程声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区周围1km范围均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响。

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期水下噪声影响可能对风机桩基周围海域鱼类造成一定危害,但其影响范围有限。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保措施
(1)工程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把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2)海上施工选择海况良好,潮流较缓的情况进行施工作业,减少施工期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影响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范围。

(3)加强施工对施工污废水处理和排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排入水体的污废水量,缓解工程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4)在安排施工时段以及施工强度时要尽量避开鱼类等的生存、产卵、索饵等敏感时期,以减少鱼类等水产资源的生产损失。

运行期环保措施
(1)海洋生态修复补偿
本工程的建设对海域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失,建设单位应对此进行补偿,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海域生态修复。

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协商,合理安排项目附近海域生态修复工作,海域生态修复主要措施为增殖放流,放流的生物物种应为当地的常见种。

(2)总量控制分析
本工程只在施工期产生少量的污染物,且不在国家确定的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海域专项规划中,因此,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范畴。

环境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
本工程施工期存在受不良气象和水文条件影响及不当操作发生突发性船舶泄漏事件的可能性,根据长江口航运和工程施工特点,突发性船舶泄漏事件以溢油风险事故为主。

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工程施工期间需切实延展水上交管监视区域;加强运输船舶作业人员和装卸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船员正确使用防污器材和控制污染事故的能力,降低船舶事故发生的概率;向海事主管机关申请发布航行通告和航行警告,提出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