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肌肉大小、神经控制、肌肉纤维类型、肌肉代谢、激素水平等。
以下是这些因素的详细介绍: 1. 肌肉大小:肌肉的大小与力量直接相关。
当肌肉增加时,其产生力量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这是因为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产生力量的纤维就越多。
2. 神经控制:肌肉的力量也受神经控制的影响。
神经系统通过向肌肉发送信号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当神经系统向肌肉发送更多的信号时,肌肉可以产生更多的力量。
3. 肌肉纤维类型:人体肌肉主要分为两种纤维类型: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适合耐力运动,而快肌纤维则适合快速、高强度运动。
肌肉的纤维类型也影响力量的产生。
4. 肌肉代谢:肌肉的代谢能力也会影响力量的产生。
肌肉需要能量来收缩,并且在运动中产生废物。
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力量下降。
5. 激素水平:激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例如,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较高,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力量增加。
而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则较高,可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总之,肌肉力量的产生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通过训练和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肌肉力量。
- 1 -。
身体肌肉控制的原理
身体肌肉控制的原理
身体肌肉活动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上运动神经元传导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上运动神经元,根据意志指令向下游运动神经元传导信号。
2. 神经肌肉接点传递
下运动神经元将信号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传递给肌肉。
3. 肌电信号控制
神经信号改变肌肉膜电位,释放Ca2+,引发肌电信号。
4. 肌钙蛋白滑动
肌电信号激活肌钙蛋白的构象变化,引发肌原纤维的滑动。
5. ATP提供能量
ATP水解反应为肌肉收缩提供所需的能量。
6. 协同机制
不同肌肉的协同收缩,控制肢体准确运动。
7. 反馈调控
肌纤维的长度变化等反馈,调控下运动神经元输出。
8. 神经传导速度
调控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控制肌肉收缩力度。
综合这些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身体每一块骨骼肌的收缩放松,从而进行复杂协调的身体运动。
人体的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
人体的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肌肉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姿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实现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人体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控制的机制。
一、神经系统简介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它负责接收和传递各种信息,并对身体的肌肉、腺体和其他组织器官发出指令。
二、肌肉与神经的连接肌肉与神经通过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连接点)相连接。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将指令传输到神经肌肉接头,从而控制肌肉的运动。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当神经系统发出指令时,神经冲动从大脑或脊髓的神经元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肌肉。
神经冲动是一种电信号,它在神经纤维中传递,直到到达神经肌肉接头。
四、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纤维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
它包括神经终端(神经纤维的末端)和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神经肌肉接收位点)。
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后,释放出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肌肉纤维。
五、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肌肉接头时释放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
神经递质与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结合后,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
六、肌肉收缩的过程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并释放出神经递质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凹结合,导致肌肉纤维收缩。
这是通过刺激肌肉纤维上的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肌动蛋白的收缩将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从而使整个肌肉收缩。
七、肌肉放松的过程当神经冲动停止时,神经递质的释放也停止。
这时,肌肉纤维上的突触凹与神经递质分离,使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分离,从而使肌肉纤维恢复到原来的伸长状态。
八、肌肉的协调运动人体的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精确和协调的运动。
例如,当我们打开书本时,手臂和手指的肌肉需要相互协调以完成这个动作。
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将指令传递到各个相关的肌肉群来实现的。
结论人体的肌肉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精确调度和控制来实现运动和姿势的变化。
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肌肉,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而停止神经冲动则使肌肉纤维放松。
神经控制肌肉的原理
神经控制肌肉的原理咱今儿就来唠唠神经控制肌肉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咱这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神经呢,那就是操控这个大机器的神奇“线”啦!神经控制肌肉,就好像是个特别厉害的指挥官在指挥士兵打仗一样。
大脑这个老大发出命令,神经这个传令官就赶紧把消息传出去,肌肉这个小兵就得乖乖听话行动起来。
比如说你走路吧,你心里想着“我要往前走”,大脑就接到这个想法啦,然后它就通过神经跟你的腿部肌肉说:“嘿,动起来,往前走!”这腿部肌肉可不敢不听话呀,就开始收缩、放松,带着你一步步往前走。
这多神奇呀!再打个比方,你伸手去拿东西。
你眼睛看到了那个东西,大脑就说:“去把它拿来!”神经一路小跑就把命令传给了手臂肌肉,肌肉就开始工作啦,让你的手准确地伸向那个东西。
要是神经出了啥问题,那可就乱套啦!就好比传令官迷了路,命令传不到肌肉那儿,那肌肉不就不知所措了嘛。
咱平时的各种动作,不管是跑步、跳跃,还是拿个杯子、写个字,可都离不开神经和肌肉的完美配合哟!这神经就像是那看不见的神奇力量,默默地在背后操纵着一切呢。
你说要是没有神经控制肌肉,那咱不就成了个木偶啦,呆呆地啥也干不了。
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那可真是紧密得很呐!它们就像最佳搭档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有时候咱不小心受伤了,伤着神经了,那肌肉就不听使唤了,这多耽误事儿呀!所以咱可得好好保护咱的神经和肌肉呀。
咱平时多运动,让肌肉强壮起来,神经也能更灵光不是?而且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别老是熬夜啥的,不然神经也会抗议的哟!咱的身体就是这么神奇,这么复杂,神经控制肌肉这事儿虽然咱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咱得好好珍惜咱的身体,让神经和肌肉一直好好合作下去,这样咱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这不就是很重要的事儿嘛!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哟!。
运动生理学3-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以脊髓为中枢形成的初级反射活动,称为脊
髓反射。 牵张反射 屈肌反射
1.牵张反射
• 概念:当骨骼肌 受到牵拉时会产 生反射性收缩。
• 特点:感受器和 效应器都是在同 一块肌肉中
• 类型: 腱反射
肌紧张 • 意义:在于维持
身体姿势,增强 肌肉力量。
①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动态牵张反射) : 指快速牵拉 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 运用反牵张反射的原理可有效的放松肌肉,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PNF练习法——一种放松肌肉和消除 疲劳的有效方法
• 运用肌梭和腱梭形成的牵张反射和反牵张反射的 原理,进行肌肉放松的方法。
• 方法: • 缓慢逆向运动使肌肉拉伸至最大幅度 — 保持
(6-10秒)— 稍放松 — 肌肉在抗阻下作静力 性收缩 — 保持(6-10秒)— 结束
• 讨论: 在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运动中,如果头部位置 不正会有什么后果? 举重时,提铃瞬间头应该怎样?为什么? 短跑运动员起跑瞬间头为什么要低着?
• 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若头部位置不正, 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 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 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
• 张力不但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有关,而且也与运 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参与活动的 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 员(简称MUI)。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 集。
三、前庭器、前庭反应与前庭稳定性
• 前庭器 位于内耳,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是维
持姿势和平衡的位觉感受装置。 • 前庭反应
反射叫牵张反 射。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十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试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1、突触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突触后抑制5、传入侧枝性抑制6、回返性抑制7、突触前抑制8、牵张反射9、肌紧张 10、腱反射 11、姿势反射 12、脑干网状下行抑制系统13、脑干网状下行兴奋系统 14、翻正反射 15、状态反射16、旋转变速运动反射 17、直线变速运动反射 18、锥体系 19、锥体外系二、单项选择1、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化学递质B.无机盐离子C.局部电流的作用D.胆碱酯酶2、突触传递的生理机制显示。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增大C.选择性增加或提高突触后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可呈现抑制性突触效应;D.同一突触由于迅速而重复活动,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表现空间总和;3、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增加。
()A.Na+﹑K+﹑CI_(尤其是Na+)通透性B.Na+﹑K+﹑Ca2+ (尤其是Ca2+)通透性C.K+﹑CI_(尤其是CI_)通透性D.Na+﹑CI_﹑Ca2+ (尤其是CI_)通透性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A.去极化B.超极化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D.超射5、突触前抑制主要发生在。
()A.传出途径中B.感觉传入途径中C.中间神经元之间D.植物性传出途径中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
()A.去极化B.超极化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D.超射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
()A.“全或无”式;B.电位的正向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C.类似于负后电位D.突触后膜电位较静息时更负8、传入侧枝性抑制的生理学基础是。
()A.优势现象B.膝跳反射C.交互抑制D.腱反射9、突触后抑制的性质是。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D.突触后膜兴奋性提高10、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发生机制。
研究大脑对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
研究大脑对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第一章:引言肌肉是人类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人类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肌肉活动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完成。
肌肉收缩需要与神经系统密切合作,肌肉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在整个肌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大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渐揭示了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
第二章: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大脑皮层是人类大脑的主要部分,也是人类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脑皮层可以分为前额皮层、顶叶皮层、颞叶皮层和枕叶皮层,每个皮层都对肌肉运动控制有不同的影响。
前额皮层控制人体的意志运动,对高级神经功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顶叶皮层则功能多样,既参与人类视觉信息的处理,又对肌肉活动的增强有贡献。
颞叶皮层的功能包括听觉、情感、记忆和语言。
枕叶皮层则主要负责视觉运动和触觉信息的处理。
大脑皮层与下丘脑、脑干和脊髓都有重要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肌肉运动的神经网络系统。
第三章:皮层-脊髓递贯通路的神经机制皮层-脊髓递贯通路是人类肌肉运动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途径负责将大脑皮层的神经指令递传到脊髓,调节人体的肌肉活动。
在大脑皮层兴奋性信号的作用下,递传通路与脊髓中的下行运动神经元相连,从而完成肌肉运动控制任务。
皮层-脊髓递贯通路的神经机制与肌肉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影响人类各种运动技能的编码和执行。
第四章:小脑的神经网络除了大脑皮层,小脑也在肌肉运动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脑是人类大脑的一个重要区域,参与运动控制、平衡调节和姿势调节等功能。
小脑的神经网络组织复杂,它与脊髓、前脑和脑干有重要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一个细致的神经网络系统。
小脑通过调节运动的时序性和幅度来完成肌肉运动控制,这是其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第五章:感觉系统的神经机制感觉系统也在肌肉运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肌肉运动中,感觉系统接收来自肌腱、骨骼和肌肉本身的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整合,来为肌肉运动提供精确的反馈支持。
运动生理学教案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3学时
2.视野
❖ 单眼不动注视前方一 点时,该眼所能看到 的范围,称为视野。
❖ 范围:单眼视野的下
方>上方;颞侧>鼻 侧
绿
❖ 白色>黄蓝>红色> 绿色。
❖ 上方约为60~70度、
红 蓝 白
下方80度、左右为
一、 感觉器
(一)感受器的概念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 所形成的刺激结构和装置,称为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冷、热)
皮肤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压力差、触觉)
外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痛觉)
化学感受器 味觉,嗅觉
感受器
声感受器 听觉
光感受器 视觉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肌梭、肌腱 内脏感受器 肺牵张、颈动脉窦感受器、 颈动脉体感受器
100度
❖ 足球运动员的视野范 围最大
3.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 概念:两眼同时视物时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 ❖ 特点:
①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线,成像于两侧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中枢整合后只产生 一个“物体”的感觉。
②双眼视觉视野比单眼视觉大得多。
③双眼视觉能增加对物体距离、三维空间的判 断准确性,形成立体感。
❖ 本体感受器:肌肉、肌腱 和关节囊中有各种各样的 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
❖ 功能:感受肌肉被牵张的 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 伸展的程度,并将这些感 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 统(躯体运动中枢),以 调节骨骼肌的运动。
❖ 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使本体 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
(一)、肌梭
❖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 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六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
2、了解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和位觉器官的感觉分析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传导途径和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
本章的教学重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难点:位觉、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第二节:位觉第一节:感觉生理概述一、概念1、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分为:特殊感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2、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各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种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2、还能作用3、编码作用4、适应作用三、感觉信息的传导1、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由感受器传人的神经冲动都有经过脊髓或脑干,上行传人丘脑更换神经元,并按排列顺序,投射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引起特异感觉,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特点:专一点对点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概念: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经脑干时,发出侧支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更换神经元之后,上行抵达丘脑内侧部在交换神经元,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保持机体警觉,不能产生特定感觉。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称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体表感觉投射区:中央后回特点:左右交叉,头面部投射到左右双侧皮质倒置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有关2、肌肉本体感觉中央前回3、视觉4、听觉、前庭觉5、内脏感觉第二节:位觉一、前庭器的感觉装置与适宜刺激1、位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包括正负加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觉)。
2、前庭器的感受装置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结构: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椭圆囊、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其纤毛插入耳石膜内。
神经递质与运动控制大脑如何指挥肌肉
神经递质与运动控制大脑如何指挥肌肉人体的运动能力是由大脑通过神经递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而实现的。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从而使得运动信号能够从大脑传达到肌肉,使其完成相应的动作。
本文将探讨神经递质与运动控制大脑如何指挥肌肉的关系。
一、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当神经脉冲到达神经终端时,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通过化学反应与下游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
不同的神经递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如促进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元活动。
二、神经递质与运动控制在动作的执行过程中,大脑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简单来说,大脑中负责动作控制的区域会发送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使得相应的肌肉产生收缩或放松的反应,从而完成运动。
例如,当我们想抓取一个物体时,大脑的运动控制区域会发送信号,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给手部的肌肉。
这些信号会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释放,进而导致肌肉的收缩和相应手指的弯曲,最终实现抓取物体的动作。
三、常见神经递质在运动控制中,有几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包括: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是一种促进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
在运动控制中,乙酰胆碱通过与肌肉细胞的受体结合,引起肌肉细胞收缩。
2. γ-氨基丁酸(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在运动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GABA的释放可以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减弱或抑制肌肉的收缩。
3. 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神经调节物质,在运动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参与了协调运动和调节运动幅度的过程。
4. 谷氨酸(Glutamate):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在运动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谷氨酸通过与肌肉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肌肉细胞收缩。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神经递质,在运动控制中还有其他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
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肌肉运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神经控制来实现。
在人体运动时,大脑通过神经元和肌肉组织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本文旨在介绍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原理,包括神经元、神经传递、神经递质以及完成肌肉运动的各种因素等。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大脑、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元有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负责向肌肉、腺体等发出指令,控制机体的动作。
它们的细长的轴突通过神经节进入周围神经,再通过分支输送到肌肉,激活肌肉产生运动。
神经传递神经元通过神经细胞膜传递电信号,神经传递也就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的传播。
神经传递是通过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会激活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
神经递质会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神经元、肌肉或其他组织,从而完成神经传递。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所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激动或抑制下一神经元、肌肉或其他细胞来完成神经传递。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神经递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不同的神经递质能够适应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和环境,在神经传递中发挥不同的生理效应。
肌肉组织肌肉是肌肉骨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收缩和放松来完成骨骼的运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以及心肌,其中骨骼肌是大多数运动产生的驱动力。
在运动时,神经元通过肌肉的神经支配系统,释放神经递质激活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肌肉收缩和放松在完成肌肉运动时,神经元能够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肌肉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交替变化产生的。
当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肌肉时,肌肉的肌动蛋白就会和肌球蛋白结合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当神经元停止释放乙酰胆碱时,钙离子释放就会停止,肌肉就会自动松弛放松。
结论在人体运动所需的神经元、神经传递、神经递质以及肌肉组织之间的协同作用下,完成了复杂的运动行为。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丘脑 腹外侧核
皮层 运动区
小脑中间部
运动
躯体感觉
第三节 随意运动
二、运动程序的执行和协调
运动皮层
丘脑
红核
小脑
肌肉
网状结构
椎体系
基底神经节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基底神经节 组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作用: 控制肌紧张并使运动动作适度 与随意运动有关 与运动程序有关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小脑
外形
分部
功能
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
按外形
按发生
维持平衡
旧小脑
新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
半球内侧部+其余小脑蚓
调节肌张力
运动协调
按纤维连系
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
大脑小脑
损伤:站立不稳、步态不稳
维持平衡
对肌紧张抑制、易化双重作用
协调肌紧张
损伤:肌无力、随意运动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协调随意动作
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第二节 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4、6区)功能特点 1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有交叉的性质 2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 3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越复杂精细的肌肉其代表区也越大 4 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只引起少数肌肉收缩,不发生肌肉的协同性收缩 5皮质细胞有一定代偿能力
补充内容
牵拉肌肉→肌梭螺旋状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脊髓→α传出纤维→梭外肌收缩 意义:增加骨骼肌收缩力量 骨骼肌轮流交替收缩→轻度持续收缩→维持一定肌张力 肌张力产生原因 重力对肌肉的轻度牵拉 高位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少量冲动→梭内肌纤维→轻度收缩 γ运动神经元调节梭内肌长度 γ—环路: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肌梭→同一肌肉α神经元活动→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传递与运动控制
神经冲动的传 递:神经纤维 末端释放神经 递质,与肌肉 细胞膜上的受
体结合
肌肉收缩:肌 肉细胞收到神 经递质信号后, 引起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传递的特性
双向传递:神经纤维既能 传递兴奋,也能传递抑制
快速传递:神经纤维的传 导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
每秒100米以上
同步传递:同一神经纤维 上的兴奋和抑制是同步进
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神经 肌肉传递
运动控制的调节机制:反射、 反馈和前馈
运动控制的应用:运动康复、 运动训练和运动表现
3
神经肌肉传递与运动控制的关系
神经肌肉传递对运动控制的影响
神经肌肉传递是运动控制的基础
神经肌肉传递的速度和强度会影 响运动控制的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神经肌肉传递的异常会导致运动 控制障碍
制
4
神经肌肉传递与运动控制的实践应用
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训练中,神 经肌肉传递与运 动控制原理的应 用可以帮助运动 员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运动技巧。
例如,在跑步训 练中,运动员可 以通过神经肌肉 传递与运动控制 原理来调整步幅、 步频和呼吸节奏, 以提高跑步效率。
在力量训练中, 运动员可以通过 神经肌肉传递与 运动控制原理来 调整发力方式和 肌肉收缩顺序, 以提高力量训练
神经肌肉传递与运动控制的未来挑战
技术难题:如何 实现更精确、高 效的神经肌肉传 递和控制
伦理问题:如何 确保技术的安全 性和伦理性,避 免滥用和误用
研究挑战:如何 深入理解神经肌 肉传递与运动控 制的机制和原理
应用挑 健康和生活质量
感谢观看
神经肌肉传递的研究进展
发现神经肌肉传 递的关键分子: 乙酰胆碱
肌肉的神经控制是哪些神经,能详细说下么
肌肉的神经控制是哪些神经,能详细说下么肌肉的神经控制主要涉及躯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它们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并产生相应的运动指令,以控制肌肉的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将运动指令传达到肌肉,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具体的神经控制包括以下部分:
1.躯体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皮肤的感觉信
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
2.躯体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指令传达到肌
肉,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3.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它们主要调节内脏和血管的活
动,但也会影响肌肉的活动。
总的来说,肌肉的神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使肌肉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活动。
肌肉运动原理
肌肉运动原理
肌肉运动原理
肌肉运动是指人体或动物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它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细胞性组织运动,是机体运动活动的基础。
它既可以消耗能量,又可以提供能量来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
肌肉的收缩过程是由神经中枢控制的,它需要到达肌肉收缩的电位来触发肌肉收缩,使其聚集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功能。
肌肉的收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真正经历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肌肉细胞的收缩、和放松过程才能实现运动。
肌肉收缩的过程是紧密的,当一个肌肉收缩时,其他相关肌肉也会随之收缩,这称为'肌肉的联动作用',联动作用使肌肉力量得到最大化,从而实现最大化的运动能力。
肌肉放松过程也是一个微妙的过程,它是由肌肉无自主收缩而自然发生的,它的发生是由于肌肉内肌腱细胞内的细胞膜的弹性和外围的神经系统控制的。
肌肉运动的发展,主要受限于人体的生理发育水平、训练水平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
训练是提高肌肉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过程,从而增强肌肉的力量,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 1 -。
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
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人体肌肉的运动是由大脑和神经系统协同完成的。
神经系统通过对肌肉的控制使得我们能够实现各种动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走路、跑步、举重等等。
这些肌肉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很多神经机制。
本文将从神经元、肌肉收缩、动作执行等方面,探讨肌肉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
一、神经元与肌肉神经元是掌管肌肉运动控制的最基本单位。
它们有很多分支,可以将信号传递给肌肉。
神经元的信号是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的。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使得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转化为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肉中的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肌肉纤维产生力量,使得肌肉收缩。
二、肌肉收缩肌肉收缩的过程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在肌肉收缩的开始阶段,神经元产生一种被称为神经肌肉连接的信号。
这种信号会扩散到丛集在肌肉束中的神经元。
当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它们释放出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经过肌肉纤维膜,激活了钙离子和肌肉结构中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导致肌肉开始收缩。
三、动作执行对于肌肉的运动控制,大脑中的运动皮层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肌肉开始收缩之前,大脑中的运动皮层先发出指令,告诉肌肉该做什么。
这种指令传递需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过程才能实现。
当运动皮层接收到大脑其他区域的指令时,它会向脊髓或肌肉发出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到肌肉,使得肌肉收缩。
动作执行的过程中,还涉及大脑皮层与基底节之间的联系。
基底节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组织,与肌肉运动的执行密切相关。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度进行调节。
如果基底节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导致肌肉的动作出现延迟、异常增强或削弱等不正常现象。
四、结论肌肉运动的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神经元、肌肉收缩、大脑皮层以及基底节等多个神经机制。
这些机制紧密联系,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肌肉的正常运动。
对于肌肉运动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的运动方式提供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复杂机制和功能。
脊椎动物肌肉运动调节的神经机制
脊椎动物肌肉运动调节的神经机制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这些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肌肉系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不同的运动控制。
对于脊椎动物来说,肌肉系统的运动调节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才能让脊椎动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作用神经系统负责整个肌肉系统的运作和控制,是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
这个机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运动神经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脊髓和脑干中的一些神经核,是控制肌肉收缩的主要部分。
运动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运动控制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神经肌肉接头区,是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接口;另一种是运动神经纤维,是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通道。
感觉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由皮肤、底层肌肉和关节位置感受器、骨骼肌和身体其他区域的感觉神经组成。
这些感受器可以通过感觉神经系统传递到脊髓或脑干的感觉核中,然后继续到大脑皮层中进行处理,从而让身体做出反应。
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原理肌肉系统的运动调节机制有许多的原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是习惯性运动和反射性运动。
习惯性运动:这是一种高级运动控制的机制,主要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
习惯性运动是一种掌握了某种技能的运动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形成肌肉的记忆,让肌肉在运动时更加流畅。
比如,学习打乒乓球时,为了使打球更准确,需要对控制球拍的肌肉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在多次训练后就可以形成习惯性的运动方式,让打球时更加准确无误。
反射性运动:这是一种通过感觉神经系统传递到脊髓或脑干的反射机制。
反射性运动是一种短时间内发生的、无意识的运动反应。
比如,当手部接触到热的物体时,肢体就会迅速的退出,以防止被烫伤。
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何影响肌肉系统的运动调节?神经系统的损伤会对肌肉系统的运动调节造成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肌肉系统的正常运动全部依赖于神经系统的精确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大脑皮质的不 同区域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称为大脑皮质的 功能定位。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可使肌紧张减弱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系统:可使肌紧张加强。
② 去大脑僵直:切断上位脑与脑干的联系,脑干网 状结构易化区功能增强,产生伸肌紧张亢进的状 态。
2.姿势反射(状态反射、翻正反射 )
①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 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 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射、屈肌反射
脊髓的神经元: ①运动神经元的特征(α神经元、γ神经元)
a.多达1万个突触;最后公路 b.α-γ共同激活(课本图3-2) c.γ 环路(见下一页)
②中间神经元:位于传出与传入之间,介导传出与传入信号。 ③感觉传入神经元: a.感觉刺激引起脊髓反射
b.投射到高级中枢进行分析与整合
c. 环路
光 视紫红质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视黄醛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暗处,需能)
视黄醛还原酶
醇脱氢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缺乏VitA→夜盲症
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产生的 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
视锥细胞含: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 素三种。
③受体具有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4.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①与血管之间代谢物质的转运功能; ②参与脑屏障的组成; ③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 ④填补神经元的缺损; ⑤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
5.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生长的、可溶性蛋白质 (196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 感觉概述
感受性毛细胞。适宜刺激:旋转正负加速度
③ 前庭反射和前庭稳定性
a.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 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 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 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b.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 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 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 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经常参 加这类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耳蜗、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产生机制: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
(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 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见下图:
4.位觉:
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 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梢只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突起相接触,接触的 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传递:信息从前一个细 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 一信息传递过程称为突触 传递。
2.突触传递方式
①电突触传递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细 胞的缝隙连接。缝隙连接是 指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
意义:
a. 由于它传递的速度快, 可使很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 的活动;
感受器:人体体表和组织内部存在感受内、 外环境变化的装置。
内感受器 感受器 外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2.感觉信息的传导
感受器是一种换能装置: 刺激 电能 神经冲动
内
分
外
析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
路 脑
冲
皮
动
层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2、视觉
①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头部后仰:背部伸肌紧张
头部前倾:屈肌腹肌紧张
头部侧倾:同侧伸肌紧张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系列运动技能时起重要作用, 如体操中的后手翻、后空翻、跳马等,举重运动员 的发力、短跑运动员起跑等均与状态反射有关。
②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 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 动称为翻正反射。
a.视觉与耳石器官是关键,使头部位置率先复正。 b.在体育运动中,转体、转身等动作是在翻正反 射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1.概述
躯体运动受: ①脊髓 ②脑干 ③大脑皮质 ①小脑 ②基底神经节
的调节 的监控
躯体运动包括: ①反射性运动 ②形式化运动 ③意向性运动
(不受主观意识控制) (控制起始与终止) (完全控制)
2.运动的脊髓调控
脊髓的作用:①初步的整合与上传 ②独立完成部分重要的反射。如:牵张反
色觉障碍:
色盲:凡不能识别三原色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颜 色者
色弱:对某种颜色辨别能力较正常人差者
1.视力: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通 常以分辨两点(或两平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为标准。
2.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白色>黄蓝>红色>绿色
绿 红 蓝 白
3.听觉
第3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神经元、突触、 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2.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 3.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Cl-通透性后膜 超极化. 特点:前一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神 经元活动
3.神经递三质和、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
①递质:通过突触联系作用于效应细胞的传递物质。 包括:神经肽递质、氨基酸类递质、乙酰胆碱递 质等,产生兴奋作用或抑制作用。
②受体:在生物膜、细胞浆、细胞核中,对特定生 物活性物质能选择性的识别递质和激活效应器。 包括:氨基酸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
b.它能耐受阻断化学传导的 药物,对温度变化也不敏感 ②化学性突触传递
2.化学性突触 传递 a.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去极化兴奋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兴奋性递 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Na+、K+通透性 突触后膜去极化.动作电位.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超极化抑制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抑制性递
胞体
结构:
树突
突起
轴突
2.神经元功能:
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
对综合分析发出指令。
3.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及信息的传递
①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②细胞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冲动,可传播 到整个细胞,使细胞其他部位依次经历一次 膜电位的倒转,这一过程称为神经传导。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1.定义 突触: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
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躯体的基本姿势,也能 反射性地增加肌肉力量。
②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时,肢体快速 回撤,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a.特征:多突触反射。 b.交叉伸肌反射: 兴奋同侧屈肌+抑制同侧伸肌 兴奋对侧伸肌+抑制对侧屈肌 如:走路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 ①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调节肌紧张:
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
能够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一调节过程
称为视调节。
晶状体的调节: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 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向前后凸出,增 加曲率,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当视远 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此时悬 韧带被拉紧,晶状体曲率减小,物像后移 至视网膜上。
3. 脊髓反射
①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 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a.动态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肉时引起,感受器是 肌梭,通过Ⅰa传入,兴奋α,产生一次性相位收 缩,效应器:快肌纤维。发生交互抑制。如:
b.静态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引起,感受 器是肌梭,通过Ⅰa传入,兴奋α,效应器:慢肌 纤维。抵抗肌肉牵拉。
②成像系统(视网膜)
a.视锥细胞: 接受强光刺激,形成明视觉和色觉,并能看清物体表面的
细节与轮廓,有很强的空间分辨能力。 b.视杆细胞:
对光的敏感度高,能接受弱光刺激,形成暗视觉。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含有能吸收光能的光敏物 质(感光色素),在光线作用下能发生一系列的化 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视锥细胞外段中感光色素是视锥色素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5.本体感觉器
本体感受器:肌肉、 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 各种各样的感受器: ① 肌梭 ② 腱器官
a.肌梭功能:感受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 b.腱器官功能:感受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变化。 c.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
体感觉。 ③运动对本体感受器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使本体感受器的机能 得到提高.
①感受装置:
椭圆囊 囊斑 耳石
内耳迷路的前庭器 囊球
三个半规管 壶腹嵴 终帽
②位觉产生机制:
a.重力、直线加速 b.旋转
①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囊斑中有感受性毛 细胞。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 运动
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均有膨 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崎,壶腹嵴也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