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3月第 25卷第 2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Mar2019,Vol25,No2
·131·
向的肌纤维相互交叉压迫肌纤维之间的子宫血管,令其 迅速闭合,从而有效控制出血。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还 能促进胎盘剥离面血窦形成血栓,迅速提高止血效果。 与子宫动脉结扎、介入等止血方法比较,不仅操作简便, 更无需借助特殊器材,手术技巧简易,术后并发症更少, 效果可靠,并使产妇的内分泌生理及生育功能得到有效 保护[4]。故在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且 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缝合开放血窦无效时,需及时采 用本术式迅速止血。术中缝合线打结时注意保持适宜 的松紧度,尤其子宫切口下方的第二道结扎线避免过紧 而造成恶露的排出不畅。
1.2 方法 2组产妇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再次剖 宫产术。观察组沿前次腹部手术切口瘢痕作纵切口;对 照组沿前次手术腹部切口瘢痕作横切口。手术操作步 骤均参照有关文献资料 实 [1-3] 施。取出胎儿断脐后清 理胎儿呼吸道,宫壁注射催产素 20U。取出胎盘,用干 纱布擦拭宫腔内壁 1~2遍,以可吸收缝线缝合子宫肌 层及浆膜层。清除盆腔积血,清点手术器械后关腹。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依据再次手术所 见评定首次术后腹、盆腔粘连情况。未发现腹、盆腔粘 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 分网膜粘连为轻度粘连。腹直肌前鞘、后鞘及腹肌、腹 膜、大网膜、肠管、子宫、膀胱之间粘连。超过两处以上 的粘连为重度粘连。总粘连率 =(轻度粘连 +重度粘 连)例数 /总例数 ×100%。(2)本次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 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 检验。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首次纵横两种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对比研究体会

首次纵横两种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对比研究体会

1 . 2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均使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①观
因素分 析 【 J ] . 中国公 共卫 生, 2 0 1 2 , 2 8 ( 3 ) : 2 9 6 。 2 9 8 .
绪的危险因素,详见表1
3讨 论 本研 究发现 :1 5 8 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焦虑平均标准分 为( 5 4 . 2 1 士4 . 5 8 ) 分 ,有8 2 例有焦 虑情绪 ,占本研 究患者 的5 1 . 9 0 %。这与 以往 研 究结果 一致[ 6 1 。可见 ,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 者普遍存 在焦虑情绪 ,因 此 ,我们在 对 患者进 行 临床 医疗 的 过程 中 ,不 但要 注重 临床治疗 效
果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 的焦 虑情绪 ,采取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调 整患
Hale Waihona Puke [ 2 ] 孟秀 君 , 胥丽 霞 , 侯 华, 等. 辽宁 省城 市 居 民冠 心病 患病 现 状 及影
响因素调查分析[ J ]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 0 1 1 , 4 0 ( 1 0 ) : 9 1 5 - 9 1 8 . [ 3 ] 方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其干预治疗【 J ] . 医药
者的情绪 ,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 [  ̄ 归分析 发现 :对不 稳定型心 绞痛相 关知 识充分 了解 和治疗 疗效好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的保护 因素 , 而经济压 力大和发作频率 高是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 出现 焦虑情绪 的危 险因素。究其原 因可 能与 以下 因素有 关 :①经济压力直 接影响不稳定 型心 绞痛患者焦虑情 绪出现与否 ,经济压力大的患者 不但担心疾病 的 预后 ,而且还会 因为 医疗 费用而 引起情 绪反应 ;②患者 充分了解不稳 定型心绞痛相关 知识可 以有效避免盲 目的担心 、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有剖宫产术史的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126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组4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40例(新式剖宫产术)及改良组44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二次妇产科手术时3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

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见表1。

1.2 手术方法1.2.1 首次剖宫产术 3组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呈仰卧位,传统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组行新式剖宫产术,取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2.5 cm处做一长约12 cm的横行切口,然后按照尚涛等人研究进行手术操作[1]。

改良组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改良:取joel-cohen切口[2],切开表皮及皮下脂肪层,剪开筋膜层,然后锐性或钝性分离筋膜与腹直肌的粘着,钝性分离腹直肌,剪开腹膜(纵向)、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沿下方向推离膀胱。

其后子宫操作步骤与传统组一致。

手术结束后用可吸收缝合线按宽距离缝合术腔,筋膜层则要连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部分缝合4针左右。

1.2.2 二次妇产科手术再次剖宫产术不严格要求与首次术式一致,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均选用腹腔镜下术式。

1.3 观察治疗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围术期内密切观察手术时长、粘连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愈合及切口并发症情况等,其中以盆腔、腹腔、腹壁广泛粘连或致密,术中进入宫腔或腹腔比较困难为严重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在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上,改良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盆腹腔粘连和严重粘连上,改良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

转能力小 , 我们在实际操作当中滑动髋螺钉 固定可能在股骨中心 【 T o z R ,ugr f h i j i n d 【 】 p n e- e a 3 r o G S re o t n y pO t Si l w r 1 8 , 5 26 . 偏上方, 将造成螺钉方向改变 , 结果引起髋 内翻发生 , 所以在滑动 Ne Yok,9 726 — 7
9 8
表 1 两组手术时间、 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内蒙古 中医药
髋螺 钉上 lm 偏后 0 c c . m再 平行 打人 一 根松 质骨 螺钉 , 5 可防止 头
颈围绕拉力螺钉产生的旋转移位 ,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方 常有 骨 片 分离 , 成 骨折 后方 空 虚 不稳 定 , 质骨 螺 钉 的打入 可 造 松
首 次 剖 宫产 术式对 再 次 开腹 手术 的影 响
陈 丽 云
摘 要: 目的 : 察 首次剖 宫 产手 术对再 次 开腹手 术 的影 响 , 临床提 高更 多有效 地疗 法 。方 法 :0 5 20 年剖 宫产病 例20 , 中 观 为 20 — 09 2例 其 首 次为新式剖 宫产 者 10 , 次为 传统 剖 宫产者 10 , 2例 首 0例 观察 其对再 次 开腹手 术 的影 响 。结论 : 良式 新 式剖 宫产 可克服 新 式剖 宫产 改
表 2 两 组 关 节 功 能 恢 复情 况 比较
起 到支撑 作用 和防止 颈 干角 后倾 畸形 , 同时也 大大 增加 了滑动 加 压螺 钉单独 固定 骨折 端 的抗 弯抗 扭及 抗 内收 的力 量 , 为患者早 这 期有 效 的患肢 功能锻 炼 和下床 活 动创造 条件 。 而 A组 中无论是 故 髋 内翻还是 肢体 短缩 程度 都降 低 了。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腹腔粘连二次剖宫产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其他产科并发症,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

本文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不同需求的孕妇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5-2010二次剖宫产病例,其中第一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及腹壁纵切口各100例,年龄20-40岁,平均28.5岁,孕周37-41周,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剖宫产之间间隔1.5-12年,平均6.3年。

两组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相近,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1.2.1 结合术中情况确定粘连程度,分为4类[2],1类:完全无粘连,2类: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3-4类为,重度粘连(包括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粘连)。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及术 后恢复情况 的影 响。包括产妇开腹暴露 时间、术 中出血量 、开腹到取 出胎儿时 间 、手术总时间 、腹壁切 口和盆腔 粘 连情况等情况 。结 果 A组再妊娠产妇开腹暴 露时间 、术 中出血量 、进腹 到胎 儿取 出时间 、手术总时间均低于 B组
产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A组再妊娠 产妇术 中盆腔 和腹壁切 口粘连 情况 较 B 组 再妊娠产 妇严重 ,差异
均 明显 短于对照组 ,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 明显小 于对 照组 。 综 上所述 ,在严 格把握适 应证 的情 况下 ,应 用腹 腔镜 治 疗胆 管结石 患者具 有创伤 小 、恢 复快 、并发 症少 等优 势 ,值 得 临床 首选 。
参 考文 献
1 李其焕 ,王群伟 . 腹腔 镜联合纤维 胆道镜 治疗胆 囊结 石合并 胆总 管结石 1 7 2例 临床 分 析 [ J ] . 中 国现 代 手 术 学 杂 志 , 2 0 1 0 ,1 4
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整 体上 新式 剖宫产 术式 对再次 剖宫产 手术 影响 较小 ,但 引起 术后粘 连程度较 重 ,
与传统宫产术相 比 , 也存在未知 的风险 。应慎重选择初次 剖产术式 降低对再 次剖 宫产 的影响。
【 关键词】 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再;自然分娩 【 中图分类号】R 7 1 9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4 )0 2 C一 0 1 0 5 — 0 2
再将腹壁 纵切 口皮肤 与皮 下脂肪缝 合 ,均逐层 关闭 子宫膀 胱 腹膜反折 、壁 层腹膜及肌 肉。 1 . 3 疗效评价 对1 2 0例再 妊娠 产妇分组实施 剖宫产手 术情 况进 行分 析观察 。腹 壁组 织粘 连情 况分 级标准 I 2 J :0级 ,无

首次剖宫术腹壁切口对二次剖宫术的影响

首次剖宫术腹壁切口对二次剖宫术的影响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4年 4月 第 7卷 第 4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A p i r l 2 0 1 4, V0 1 . 7 N o . 4 A

1 6 3・
疗效 。 总之 , 由于蜡疗是 一种 无创伤 、 无痛苦 低廉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陈莉秋 . 蜡疗 技术 的改 进 [ J ] . 按 摩与康 复 医学 ( 中旬 刊) , 2 0 1 2 , 3
( 1 2 ) : 4 1 3 .
种 腹壁切 口再次手术腹壁及 盆腔的粘连程度 、 开腹时间及手术 总时 间。结果 论 A组开 腹时间 和手 术总 时间 明显 短于 B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1 ) , B组二 次 手术 粘连 发 生率 高 于 A组 , 差 异亦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结 腹 壁横切 口对于初次手术 的患者 有手术 时 间短 , 缝 合简单 , 术 后恢 复快 , 切 口美观 的优点 , 但对 于二次 手术 的患 者, 腹壁粘连较竖 切 口重 , 进腹 困难 , 导致手术 时间长 , 损伤 大 , 故不建议行腹 壁横切 口。
综上 所述 , 对 于每一位 产妇临床护理需做好心理护理和健
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1 . 2 方法 所有患者 采用腰 硬联合 麻醉 , 从 腹部原 瘢痕 处切
3 讨

剖宫 产为产科常见 的一种用 以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 、 并 发症 , 挽救母儿生命 的重要 手段 , 但近年来 , 一些社会因素导致
无指 征剖宫产增加 , 随着剖宫 产率 的增 加 , 二次剖 宫产率 也随 之增 加 , 文献报道 部分 地区二次剖宫产率 达 8 0 %… 以上 , 首次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42例二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0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患者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影响;胎盘【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68-02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但是新式剖宫产是否会影响再次剖宫产成为产科医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

再次剖宫产分娩的安全性与第一次手术技术、子宫切口修复情况、术后炎症及与盆腔脏器粘连因素密切相关[2]。

本文介绍我院对行二次剖宫产进行研究,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010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年龄在29~42岁之间,平均31.5±3.2岁;对照组年龄在28~41岁之间,平均32.5±4.4岁。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腰部麻醉,按照原旧瘢痕切口。

观察组楔形切除皮肤旧瘢痕到筋膜层,锐性分离腹直肌、腹膜,对照组患者先切除皮肤旧瘢痕[3],钝性分离皮下脂肪、腹直肌、腹膜,切口粘连严重时改为锐性分离。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包括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胎盘情况,包括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本 身 的 弹 性 完 整 地 保 留下 来 ,组 织 损 伤 d E; ,1由于 不 缝 合 腹
膜 ,可以减少腹 膜边缘 缺血坏死 及炎症 反应从而 降低 了粘
连 的发生率 ,不缝合腹 膜术后 无张力减轻 了术后切 1疼痛 : 3 的程 度 ,缩短了手术 时间 ,减少了感染机会 。本研究结 果, 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术 中出 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住 院天数和腹膜粘连情 况均优于子宫
术 切 口及 瘢 痕 情 况 选 择 切 口 , 用 新 式 剖 官 产 术 。腹 壁 切 口 采
均用 可吸收缝 线皮 内缝合 。术 中胎儿娩 出后常规予 缩宫素
2 U 加 入 补 液 中 静 脉 滴 注 , 进 子 宫 收 缩 ,减 少 出血 。 0 促 1 3 观 察 指 标 比较 两 组 平 均 手 术 时 间 、开 腹 时 间 、术 中 . 出血 量 、术 后 排 气 时 间 、腹 膜 粘 连 程 度 、住 院 天数 等情 况 。
2. 术 后 并 发 症 3
A、B 两 组 再 次 剖 宫 产 术 后 切 口感 染 率
接近 .分别 为 4 7 6 1 7 、8 1 1 / 8 ) 差 异无统计 . %(/2 ) . %( 1 5 , 5
学 意 义 ( = 1 3 ,P > 0. 5 。 X .7 0) 3 讨 论
随着 围生 医学 的发展 及社会观 念等诸 因素的影 响 , 有
些 孕 妇 因怕 疼痛 、担 心 孩 子 不 安 全 、对 阴道 分 娩 失 去 信 心 和 耐 心 ,医患 关 系 紧 张 ,孕妇 和 家 属 因迷 信 而挑 选 良辰 吉 1 , 3等 导 致 社 会 因素 成 为 剖 宫 产 的 主 要 因 素 之 一 。本 组 社 会 因 素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

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的比较内容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

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

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粘连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的star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进[1],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好效果,很快在全世界推广。

我院自底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近年来,我院剖宫产术较多,再次剖宫产的数量随之增加,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远期影响,对我院再次新式剖宫产与同期再次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旨在寻找危害小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并发症。

首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产的高风险,从心理接受阴道试产,可明显的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②产程中有丈夫参与及产妇自己选择的助产医生全程导乐陪伴,进一步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及过分担忧,缓解精神因素导致的疼痛,增加阴道分娩的信心;③产程中除行胎心监护外,适时应用超声监测子宫下段瘢痕处厚度及连续性、宫颈口扩张情况,胎心音及胎儿脐带血流S/D值,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当前胎儿宫内安危状况、子宫下段瘢痕状态,一方面消除产妇的紧张担忧、增加其试产的信心;另一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同时也避免子宫破裂及胎死宫内等意外发生。

④产程中间苯三酚的应用使宫颈软化、消除水肿,有利于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同时能解除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缓解宫缩痛,降低因产程长、宫缩过强所致的胎窘及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的发生,从而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⑤适当地利用助产技术-在第2产程适当增加胎头吸引器的应用,禁止加腹压,尽量缩短产程,预防宫缩乏力、胎窘等因素所致的中转剖宫产率。

产后常规肌注益母草注射液1mL,日三次,促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并注意观察尿液色泽、阴道流血情况,警惕子宫瘢痕裂开,必要时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下段的完整性,排除子宫破裂。

总之,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联合使用①+②+③+④方法干预,必要时再采取方法⑤(阴道助产技术),大大的提高了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占85%)。

使瘢痕子宫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降到20%~30%。

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及创新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黄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51~552.[2] 庚正惠,马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75~276. [3] 刘淳,邹吟,朱钟治,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因素的分析[J].上海医学,2000,23(12):753~755. [4] 丁平.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结果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7):1017~1019.文章编号:1006-6233(2015)03-0472-03首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李立红1, 韩利红2, 乔爱琴3(1.河北省赤城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 赤城 0755002.河北省赤城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河北 赤城 0755003.河北省赤城县人民医院, 河北 赤城 075500)摘 要院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探讨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探讨
【 关键词 ] 首次剖宫产术式 ; 再次剖宫产 ; 影响 ; 腹腔粘连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 对部分手术技术和手术 方法在传统手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 使得手术时问缩短, 可 促进康复、 减少术中出血 , 使得手术切 口更加美观等。笔者对在
我院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孕妇 4 0 2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对二 次剖宫产手术情况进行分析 , 现将具体隋况报告如下 。
4 参考文献
的对抗 作用 , 使手术效果大大超过传统 手术 。本 次研究发现 , 无张力手术的手术时间短 , 术 中出血少 , 手术 损伤较小。加上 术后在无张力条件下恢复快 、 疼痛轻 , 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都远低于传统 手术。值得 注意的是 , 发生嵌 顿性疝 和绞窄性 疝时 , 一定要及 时手术处理 , 如处理不及 时 , 可 能会造成其 他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2 手 术 方 法
1 . 2 . 1 纵切 口手术 : 纵切 口组 孕妇 2 0 0例 , 首 次剖 宫产 采用 子宫下段纵切 口手术 方法 ; 首先对孕妇进行 充分的术前 准备 , 选择首次纵切 口术式 , 在原手术切 口基 础上 I e m左右进 行纵 切 口剖宫产手术 , 术后进行常规性缝合 。
疾病。
表 1 对比两组孕妇手术情 况( ± s )
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 表示, 组 问 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横 切 口组 孕 妇 手 术 时 间 、 术 中出血量 、 腹 腔 粘连 情 况 显 著
1 . 2 . 2 横切 口手术 : 横 切 口组 孕妇 2 0 2例 。 首 次剖 宫产 采用 腹部横切 口新式剖 宫产 手术方 法 , 选择横 切 口术式进行 剖宫

首次剖宫产指征对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指征对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的影响

首次剖宫产指征对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指征对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的影响。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80例,对首次剖宫产指征及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情况(包括子宫下段长度及厚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子宫下段长度在首次剖宫产各指征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下段变薄在妊娠合并症与产程阻滞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征间无差异(p〉0.05)。

结论第一次剖宫产前适当试产可以降低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破裂几率。

【关键词】首次剖宫产指征;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破裂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2-02近年来由于医界对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及各种社会因素等,致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但逐年上升的剖宫产率并未带来相应的母儿并发症的下降,相反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近远期并发症,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妊娠分娩也有影响[1]。

本文通过对我院180例孕妇的首次剖宫产指征及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找出两者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行二次剖宫产孕妇180例,占同期总剖宫产率为13.1%。

孕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9.7±4.9岁,孕周为36周-43周,平均孕周为39±3周。

距离第一次剖宫产时间为12个月-17年,其中〈2年20例,2-4年例88例,5-10年58例,10年及以上14例。

第一次手术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且术后未发生感染。

1.2 观察指标与方法第一次剖宫产指征,当同一病例有几个指征时,以第一指征为准;二次剖宫产术中直视下手长测量子宫下段长度及触诊测量子宫下段厚度。

依据二次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厚度情况分为以下3种:①子宫下段完整:子宫下段肌层浆膜层完整,触诊肌层厚度>3mm;②子宫下段变薄:子宫下段肌层浆膜层完整,但肌层菲薄,触诊肌层厚度≤3mm;③下段下段破裂:子宫下段肌层部分或全部缺如,仅留有浆膜层,或羊膜囊已突出于子宫切口。

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分娩的影响

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分娩的影响

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分娩的影响目的:探讨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分娩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生产方式。

方法:随机选择首次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再次妊娠孕妇35例,设定为试验组,随机选择首次术式为新式剖宫产的再次妊娠孕妇35例,设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多项指标及再次剖宫产中的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子宫愈合情况和再次剖宫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在再次剖宫产的手术中,开腹时间短,出血量少,盆腔粘例数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医生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标签:传统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再次分娩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对孕妇进行的剖宫手术以新式剖宫产手术为主,新式剖宫产手术与传统剖宫产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出血少等优点[1-2]。

可是对于产妇的二次妊娠和二次剖宫产,新式剖宫产的缺点也被大家发现。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分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且首次剖宫产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的35例孕妇,将其设定为试验组,年龄27~36岁,平均33岁。

随机选择2009-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且首次剖宫产为新式剖宫产的35例孕妇,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32岁。

孕妇首次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包括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盆腔狭窄等。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新式剖宫产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的3 cm处,在此处横切开皮肤,长度10~14 cm,依次钝性分离脂肪层和筋膜,然后钝性分离腹膜,再钝性分离腹直肌,至胎儿娩出,将子宫肌层进行全层缝合,对于脏层和壁层腹膜进行缝合处理,最后缝合皮下全层和皮肤。

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临床分析
2 . 1两组剖宫产术中效果 比较
剖官产术采取腹壁横切 E l与纵切1 1 5 手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现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选择 我院2 0 0 9 年3 月至2 0 1 2 年l 2 月行二次剖 宫产术产妇9 2 例 ,年
A 组开腹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明显短于B 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术 中出血量两组 比较 ,A组 明显少于 B组 ,差异有统计
上升趋 势 ,同时再 次剖 官产率 也随 之增加 。首次剖 宫产 腹壁 不同切 口对再次 剖官产术有一 定的影响 。现对我院2 0 0 9 年3 月 至2 0 1 2 年1 2 月 采用 不同腹 壁切 口再次行 剖官 产的 产妇进行 观察 、记录 ,比较首次
采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 ,计数 资料行 检验, 计量 资料行舛 佥 验, P <O . 0 5 表 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对 比研究 [ J 】 . 实用医学杂志, 2 0 0 9 , 3 6 ( 1 8 ) : 2 1 1 - 2 1 3 .
【 3 】 戎 祯 祥, 剧永 乐 , 朱达 坚. 穿孔性 阑尾炎行 腹腔 镜与开 腹手术 的疗 效对 比分 析[ J ] . 中国实 用外科 杂志 , 2 0 0 8 , 1 5 ( 9 ) : 1 0 3 — 1 0 5 . [ 4 ] 陈 潮洪, 黄 文理 . 腹 腔镜 与传统 开放 阑尾切除术 的 比较研 究 [ J ] . 浙
参考 文献
恢 复时间等方面的对 比 ,总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 【 4 ] 。 本次研究显 示 ,观察组在手术 过程中 ,阑尾从始 至终不会碰到伤 l,直接通过套管 除去 ,大大降低 了伤 口的感染 率。在腹腔镜下进行 E 手术操作 ,更能满足 医务人员的观看操作要 求,在 阑尾炎周 围出现大 量脓液 时 ,能够进行有 效的清洗 ,避免 手术盆腔 或肠 间积脓 ] 。对 照 治疗过程 中,手套微 颗粒物质通常会进人 患者腹 腔中 ,这会诱发粘连 性肠梗 阻,而观 察组治疗则能有效避免上述 情况的发生 。对于腹腔 镜 医疗费用 高的 问题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发展 ,有报道 关于硬外麻+ 基础

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c s s f e c s r a s c i n, i d d n o g o p o 3 c s s y i e e t r ma y e a e n e t o wa c mp r d hr e r u s’ a e o r - e a e n e t o d vi e i t 3 r u s f 0 a e b d f r n p i r c s r a s c i n y, o a e t e g o p
s c i n wa e i r v d c s r a e t o t e i a t o mp o d s r ia b o n l l n i u i a n i i n c s r a e to s s ie e to s n w mp o e e a e n s c i n, h mp c f i r ve u g c l a d mi a o g t d n l i c s o e a e n s c i n wa m l r t a r -c s r a s c i n, u g r i k l w , O i ho l e a e uly c n i e e o h o e h p i r e a e n e to y, o r d c h n e e a e n e to s r e y r s o S t s u d b c r f l o s d r d t c o s t e r ma y c s r a s ci n wa t e u e t e i k f e c s r a s c i n. h r s o r - e a e n e t o
bd mi a i c s o h  ̄i g f o n l n i i n e n o Gr up wa he wo s , t r wo r u s h d o i f r n el e c s r a e t o S a d mi l d e i n o C st r t o he t g o p a n d fe e c r - e a e n s c i n’ b o na a h s o s o r u A a t e fg op w s h wo s , t e t g o p Wa nD i n f c n d fe e c r - c s r a s c i n’ l p r t my f t s s g r i w a r t o h r wo r u s S s g i i a t if r n el e e a e n e to S a a o o e u 、 பைடு நூலகம்r e y t me s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对比再次剖宫产是指在曾经经历过一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在再次怀孕并分娩时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的情况。

对于已经经历过剖宫产的产妇来说,选择再次剖宫产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分娩方式。

在再次剖宫产的手术中,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剖宫产术式来进行操作,这包括了传统的经纵向切口和较新的经横向切口。

两种手术方式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对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产妇提供一些参考。

经纵向切口是一种传统的剖宫产术式,即医生通过在产妇腹部做纵向切口进入子宫进行分娩。

这种手术方式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因此其操作技术相对成熟,风险较低。

由于切口位置与子宫肌肉纤维方向一致,术后愈合相对较好,减少了产妇术后的疤痕形成和异物感。

不过,经纵向切口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比如手术伤口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易导致术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纵向切口对下腹部的肌肉组织造成了较大的创伤,影响了产妇术后的日常生活及运动功能。

而较新的经横向切口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剖宫产术式,相较于经纵向切口来说,经横向切口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更为符合现代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需求。

由于切口位置与子宫横向纤维方向相一致,术后愈合效果也相对较好,大大减轻了疤痕形成和异物感,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由于较新的手术方式操作经验相对较少,术中操作难度较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的再次剖宫产来说,选择这种手术方式需慎重考虑。

再次剖宫产采用经纵向切口和经横向切口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劣。

对于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两种手术方式的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应根据具体的产妇情况以及术前检查情况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术式。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病史、身体情况、术前检查结果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然后决定选择何种剖宫产术式。

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鞘和腹直肌钝性撕开 , 切 口长 、 创面大 , 且肌 肉在分离时不 同程
剖官产特别是首次为横切 口的产妇 , 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 、 操作较 复杂 、 易损伤 内脏 , 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
【 关键 词 】 纵横切 E l ; 二次剖宫产 ; 母 婴影响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2 A一 0 1 1 2 — 0 2
横切 口组。
平均手术时间较长等 。 腹 壁纵 切 1 3 术式是 将腹 白线 剪 开 , 向左右 钝性 分离 腹 直
肌, 遵循 了生理特点 , 切1 3较短 、 创面 较小 , 缝合腹膜 后可 明显 降低腹腔内粘连的发生率 ; 再次手术 时解 剖层次相对 较清 晰 , 粘连程度较轻 , 手术难度较低 。腹壁横切 口术式是将腹直肌前
本组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 5 7例 , 按 首次手术
度: 大网膜 与子宫和腹膜部分 粘连 ; 重度 : 肠管 、 膀胱 和大 网膜
的切 口方 向分为纵切 口组 2 2例 和横 切 口组 3 5例 。2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 P>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2组一

临切 口对 二 次 剖 宫 产母 婴 的影 响
叶 江 红
【 摘
要】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官产纵横 2种切 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 的影 响。方法
将5 7例 行二次剖 宫产术 的
产妇按首 次剖 宫产术切 1 3方 向分 为纵切 E l 组2 2例 和横切 口组 3 5例 。2组均使 用硬膜外 麻醉 , 按原腹 壁切 1 3切 除瘢 痕后逐层进腹 , 子宫切 口选择原切 口上方 2~ 3 c m 的子宫下段肌 肉较厚处 。观察 2组胎儿 娩出时间、 总手术时间 、 术 中 出血量 、 腹腔 内粘连情况 和新生儿窒息情况 。结果 纵切 口组胎儿娩 出时间短于横切 口组 , 中重度腹腔粘连发生率低 二次 于横切 口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2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 、 内脏 损伤 、 大 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术适应证 , 慎重 选择 手术 方式 。

初次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初次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初次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目的:探讨初次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4年至201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初次剖宫产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产妇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和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腹壁粘连情况显著优于比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时相关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初次剖宫产方式的选择在产妇分娩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使产妇的腹壁、腹腔的粘连情况更好,而且有利于再次剖宫产。

标签:剖宫产方式;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再次剖宫产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有很多产妇分娩时选择剖宫产术,剖宫产不仅能减少分娩疼痛,而且能够降低高危产妇分娩危险系数。

但是,剖宫产毕竟属于创伤性手术,可能会影响产妇恢复,容易引发并发症和感染,而且影响产妇二次分娩,增加母婴危险。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剖宫产中初次剖宫产手术的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为了分析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特选取100例产妇做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4—201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0~37岁,孕周36~40周,100例孕妇均为单胎妊娠。

两组孕妇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神经心理疾患和重大脏器疾患等;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体重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分别给两组产妇使用同样的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两组产妇本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方式进行手术,患者按照原先纵切口位置剖离皮肤上的疤痕,而后分离黏连组织,暴露子宫下段,再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观察组产妇在原来横切口位置剖离皮肤疤痕,撕开皮下脂肪层,然后横行切口开浅筋膜,再分离产妇腹直肌,进入腹腔内取出胎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分析发表时间:2015-03-25T14:16:47.7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郁春燕[导读] 随着近几年来麻醉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对剖宫产分娩青眛有加。

郁春燕(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卫生院江苏南通 226300)【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产妇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分析行二次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纵切口组20例,对照组为横切口组20例,比较两组在二次手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的比较。

结果纵切口组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低于横切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粘连发生率均为100%,但横切口组粘连程度高于纵切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首次选择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上优于横切口。

【关键词】纵切口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16-02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for the first time to choose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secondary cesarean delivery operation YuChunYan (Shizong Town Health Center in Tongzhou District,Nangtong 226300,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for the first time affect maternal secondary cesarean delivery operation. Methods 40 cases of maternal line analysis secondary cesarean delivery,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wa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for longitudinal incision group 20 cases, control group for crosscutting mouth group 20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in the second surgery operation time, fetal childbirth time, blood loss and abdominal cavity adhesion degrees of comparison. Results Longitudinal incision group in operation time, fetal childbirth time and blood loss is lower than the crosscutting group,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adhesion rates were 100% in both groups, but the crosscutting mouth adhesion degree higher than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strictly, carefully choose operation method, first choose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on the secondary cesarean deliv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rosscutting.【Key words】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Crosscutting. Secondary cesarean delivery. Clinical analysis随着近几年来麻醉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对剖宫产分娩青眛有加[1]。

因为剖宫产能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是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但是剖宫产属于创伤性手术,会增加不良瘢痕形成的机率,出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增加子宫破裂的危险性[2]。

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影响子宫瘢痕的稳定性,尤其是妊娠后子宫肌层组织发生系列变化,将明显影响子宫瘢痕的稳定性[3]。

所以从母婴安全出发,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切口方式包括纵切口和横切口[4]。

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影响。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发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孕妇40例,不存在心、肝、肾疾病,不存在精神心理病史,不存在除剖宫产外其他腹部手术史,且对本次手术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平均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为第一次行纵切口,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4.5±4.7岁,平均孕周为37.4±1.4周。

对照组为第一次行横切口,年龄为25-44岁,平均年龄为32.9±5.3,平均孕周为38.1±1.3周。

两组除了第一次剖宫产外,在年龄、体重、孕产史及剖宫产间隔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两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按原腹壁切口切除瘢痕后逐层进腹,腹壁和腹腔内有粘连者予以钝性+锐性分离,子宫切口选择原切口上1-2cm切开子宫肌层,并向两侧钝性撕开,破膜后吸净羊水,娩出胎儿和胎盘,予以缩宫素肌注子宫肌层,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间断加固,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浆膜层,连续缝合腹膜和腹直肌前鞘,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0可吸收线內缝皮肤,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

术中出血量以容积法+称量法计算,1.03g=1ml血液。

粘连程度评价[5]:I 级为无黏连;II级为局部小范围粘连;III级为弥散性粘连,腹腔粘连较多但不成片,不广泛;IV级为广泛性弥散粘连,但容易分离;V级为广泛弥散性重度粘连,粘连范围广且不容易分离。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和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x-±s)3.讨论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式,它能降低产妇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同时还能降低软产道裂伤的发生[6],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7]。

但剖宫产属于有创伤性手术,产妇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腹腔内脏器粘连。

这对再次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而言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8]。

所以近几年来,对首次切口的选择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们的广泛重视。

因为首次切口的方式直接会影响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的难易程度[9]。

虽然腹壁横切口在第一次剖宫产手术时可以满足产妇的美观要求,但是横切口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前鞘和肌肉往往会出现粘连现象,分离腹直肌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损伤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加上麻醉的效果如果不是太理想的时候,此时还需要对腹直肌进行手术断裂操作[10],会大面积破坏肌肉的纹路,大大增加了瘢痕组织粘连机会。

与第一次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相比,二次剖宫产相应的腹壁横切口手术操作时间短、疼痛轻等诸多优势都不会存在,手术难度加大,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会延长,术中出血量也会增多[11,12]。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纵切口组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在腹腔粘连程度上也轻于横切口组。

总之,剖宫产手术是减少母婴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存活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意味孕产妇的安全性增加,手术仍然有较大风险,特别是二次剖宫产,手术并发症较头胎有显著增加,所以产妇不能因惧怕自然分娩可能产生的疼痛而不了解剖宫产的后遗症,盲目推崇剖宫产,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在选择剖宫产时要综合考虑产妇需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1]陈英,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8);942-943.[2].Liu H,Leng J,Shi H,et al.Expectant treatment of cesarean searpregn ancy:two case reports and a glimpse at the natural courses [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2(4):455-458.[3].Yang XY,Yu H, Li KM,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methotrexate for treatment of caesarean scarpregnancy[J].BJOG,2010,117(8):990-996.[4].邹舟玥,易凤琼,不同切口保护法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细菌生长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3942-3943.[5].孙建珍赵守香李景花,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5):80-81.[6].高明,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1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58-959.[7]胡查明,彭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300例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15-116.[8].沈润华,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3,22(2):50-52.[9].王科娜王良飞袁爱娟,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0):1186-1187.[10]赵广蕊,再次剖宫产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2(25):31.[11]梁辉标,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00-201.[12]宋湘玉,不同术式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剖宫产的对比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