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资料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范本2024年,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新发展和新进步。
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存在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力量推动的,并且始终是以质变、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为前提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推动的,人的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制约的。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拓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现代科学表明,微观粒子和宇宙宏观的规律不同,对立统一规律更为突出,这使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辩证唯物主义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研究各种矛盾和冲突。
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和解决。
再次,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人类问题等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和引领。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调与发展在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强调和发展。
首先,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的历史命运正在日益交织在一起。
这使得我们需要以人类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分析和理解历史的发展。
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矛盾和冲突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阶级斗争的矛盾凸显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而当代社会则出现了更加复杂和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如社会公平与效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命性和⾃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3)这种品质是⼈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和⾃⼰的认识过程。
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4)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没有⽌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的先导,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概念和意义(物质的定义和理论意义)1)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元论,同唯⼼主义⼀元论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实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辩证统⼀)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在规律⾯前是⽆能为⼒的。
⼈们通过调整⾃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规律。
否认⼈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的思想体系。
____年,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总结,旨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以下是对____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共计____字。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存在决定意识存在,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性质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第二部分: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解放是通过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第三部分:社会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和表现,不同阶级之间存在意识形态斗争,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胜利。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目标,是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第五部分:实践和革命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唯一不同的地方,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改变,才能不断推进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第六部分: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民主是人民的需求和权利被充分尊重和保障的体现,法治是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民主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七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总结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如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直接理论来源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着综合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而且也与英国古典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
同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及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而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改造,则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了目标和方向。
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仅源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得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是同他们批判的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分不开的。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内容。
答: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食物内部矛盾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重点高中版)————————————————————————————————作者:————————————————————————————————日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总结(高中版)哲学概述第1章哲学的内涵与外延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通常因惊讶而引发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中有时会触及这样或那样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之学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尚不足以成为哲学。
(哲学的体系性。
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2.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体现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养料”。
哲学通过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来获得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哲学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式哲学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哲学性的思考。
通俗理解,即理性的生活。
第2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3.哲学上绕不开这个基本问题4.生活上也常常面临着这个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阴阳五行说2.西方哲人的回答(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唯心主义1.柏拉图的理念世界2.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第3章哲学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时代精神1.一切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与动员群众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础1.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和失败,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思想基础: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自然发现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一、主要概念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4)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辨析题1、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不正确)P572、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正确)P303、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P30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不正确)P53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不正确)P446、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正确)P417、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不正确)P43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发展。
(不正确)P439、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不正确)P57三、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答: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内容总结(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关于真理的哲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哲理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范例(2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范例____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引言自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化。
____年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
回顾过去的岁月,展望未来的道路,我们不禁要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世界的历史观点: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和社会意识的变革不可避免。
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种必然的演进和发展。
二、社会变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出了一种社会变革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通过观察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指导社会变革的方法。
三、人的解放和自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人的解放和自由。
它认为,解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目标,人类的自由和普遍的繁荣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人类社会可以摆脱压迫和剥削,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
四、实践研究和知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实践研究和知识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再认识才能得到真理。
知识是通过实践得到的,通过知识的传递和积累,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五、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
它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是导致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通过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马哲知识点总结

马哲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的总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含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世界、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物质世界是现实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哲学观点。
它与唯心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位的、物质是二次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对意识的基础,意识是物质高级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认为全世界的事物都是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
3.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
它是指研究事物之间矛盾关系和发展规律的方法,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矛盾的运动推动发展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它使事物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规定和认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才能达到真理。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还是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规划。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求。
马原期末学习总结

马原期末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亦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学科,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不仅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一门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学习,我逐渐理解了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深入掌握了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质变与量变等基本概念,进一步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的价值追求的本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存在。
这一思想在学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通过具体的理论阐述和实证材料的举例介绍,我对唯物主义的扎实性和科学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使我在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我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给了我对历史的认识和社会变革的理解提供了指导。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我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人的类别性和制度性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证实了这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石。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是用来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将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范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解决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总结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联系和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客观性,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处理问题,就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注意考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3.事物发展的状态、原因和趋势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6.矛盾及特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
7.一分为二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之二。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普遍存在简而言之便是: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就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仍然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指导思想。
在经历了多年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更加科学、先进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体系。
一、基本原理总结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矛盾着、统一着和发展着的本质。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基本原理,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产生和发展的,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实践是认识真理和实现真理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方法论总结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思考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做到全面、具体、专门、相互联系和分析矛盾的思考。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3)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
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4)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概念和意义(物质的定义和理论意义)1)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实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调整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四、辩证的否定观1)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进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
但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3)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他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
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七、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造加工,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2)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3)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八、社会存在与社会有意识的关系(先进文化建设和提高文化软实力)1)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2)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社会文化的建设。
先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代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绪论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
3.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5.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6.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8.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第一章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5.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应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受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6.意识的本质: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植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9.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1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1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4.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5.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主观能动性)16.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的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直接现实性)1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1.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常”指规律,就是说规矩是客观的,不以认识人的意志为转移。
2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3.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4.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