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资产证券化的美国经验及借鉴
资产证券化的美国经验及借鉴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第11期文│巴曙松牛播坤杨现领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兴起与美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回望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金融体系,前期高速发展的住房市场在金融体系内积累了大量长期贷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严重;面对经济滞涨,联储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信贷机构的流动性出现严重困难。
为了化解信贷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继续支持居民购房,美国政府推动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
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类似,在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银行负债的稳定性趋于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凸显。
同时,庞大的信贷存量、日趋严格的资本约束,均要求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存量。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金融机构减轻资产负债表负担,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大量ABS产品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基础产品种类,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业务蓝海。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脉络,可以供市场参考。
为住房而生通常所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以储贷协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长期面临资产负债错配问题,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机构为解决错配带来的经营困难,将未到期的长期贷款打包出售,由此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产品。
历经40余年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结构、基础资产、定价方法等方面日渐成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直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最主要品种,而非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相对占比较低。
2006年美国共发行7539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4841亿元,占64%;非信贷类ABS产品365亿元,仅占4.8%。
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产生、发展与房地产市场融资问题密切相关,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票据市场发展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思考
票据市场发展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思考1. 引言1.1 票据市场发展背景票据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票据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票据市场的发展背景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金融工具的票据市场逐渐成为资金的重要来源和流通媒介。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票据市场逐渐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元素和制度机制,推动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选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票据市场作为具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等特点的金融工具,融资主体广泛,并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票据市场的发展背景是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为票据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2 票据市场发展重要性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票据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票据市场有助于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
票据市场还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票据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票据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促进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票据市场发展新变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票据市场也不断出现新变化。
电子票据的兴起将大大提高票据的流动性和市场透明度。
传统纸质票据需要邮寄和存放,容易造成延误和丢失,而电子票据可以实现即时交易和全程追踪,极大地简化了交易流程。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分院 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班级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2013年 4月15日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摘要: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 尚未形成市场化利率。
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中美货币政策效果异同及形成的原因, 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性比较借鉴金融市场借鉴意义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and mature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experie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tools attempt stage, has not yet forme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effectiveness;comparison;financial market目录一、引言 (1)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1)(一)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的常规货币政策 (1)(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创新 (1)三、中国的货币政策 (3)(一)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3)(二)政策实施效果 (3)四、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 (4)(一)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不同 (4)(二)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基础比较 (5)(三)中美货币政策实效性对比分析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11)一、引言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大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金融手段,第二就是央行的市场手段,第三是财政手段。
财务公司发展模式的中外比较与借鉴
用。美国的财务公 司按照业务功能划分 。 大 体可以分为消费型财务公司、 销售型财务公 司和商业型财务公司三种模式。 1消费型财务公 司. . 也称 为小额贷款公 司 ,主要为个人或家庭发放小额分期付款 信贷 , 期限由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 。 用途 主 要用于购买耐用消费 品。 2销售型财务公司 , . 主要 为消费者分期 付款购 买大型耐 用消 费品提供信 用服务 ,
【 关键词 】 财务公 司; 业务特点 ; 发展模式; 比较与借鉴
自 1 8 我 国第 一 家企 业 集 团财 务公 9 7年
的 举 债 公 司 ,它 们 运 用 负 债 管 理 以创 造 信
务包括 : 经纪业务、 2 0多年的发展 , 度过了初期 、快速和规范三个成长阶段 , 在 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 、增强企业集 团融 资、 高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能力等方面起到 提 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与国外财务公司的比较 中我们不难看出 , 目前财务公 司的发展仍 然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 挥以及未来的发展。 笔者试图从对国内外财
许 多 大 公 司 设 立 此 类 财 务 公 司 的 目 的 在 于
有账户交易 、 非欧盟区的存款经纪 、 币传 货
送服务( 即执行支付命令 ) 和外汇 交易等 七 大种类的服 务。 如果只把大型集团投资设立并 为集 团 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视为财务公司的话, 那 么, 德国的财务公司有两类 : 一类是 大企 业 投资的财务公司 , 可以领取银行业执照并在 社会上运作 , 主要是汽车银行及其他少数工 业类银行 ;另一类财务公 司只在 集团内运 作, 如西 门子金融服务集团(F )它承担着 S S, 为所有西 门子子公 司提供全 方位 的咨询和 财务金融方面 的支持 , 进行 资金管理 、 目 项 和贸易融资 、 租赁 、 金融公司控制等工作。 类 似于西 门子金融服务集 团的这一类财务公 司 因为不与集 团外的第三方发生存贷 关系 ,
浅议美国与中国财务公司差异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美 国的财务公 司 的按 照业务 功能 划分 , 大体可
以分为消费型财务公司、 销售型财务公司和商业型
财务 公 司三种模式 , 消费型 的财务 公 司主要 为个人
年 , 国财务公 司 从诞 生 至今都 是依托 大型企 业集 我
团而设 立 , 为大 型企业集 团提供 金融服 务 的金 融 并
消费 的扩大使财 务 公 司得 到 了进 一步 的发 展 。2 0
美 国的财 务公 司除 自有资 金外 , 资金来 源 主 其
要是银行贷款 、 发行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 , 在美 国
财务公 司是最 大的举债 公司 , 它们运 用 负债管理 以
世纪 8 O年代美 国 传统 上 消 费 型、 业 型 和销 售 型 商 三种 类型财 务公 司 的界线 变 得 日趋 模 糊 。许 多 大 型 的财务公 司不 仅从事传 统 的多种 融资业 务 , 还积 极开 拓信用 卡 、 赁 、 押贷款 、 险等新业务 并通 租 抵 保 过投 资 、 收购兼并 等 手 段 , 一步 发展 成 为 在全 球 进
随着 我 国经 济的不 断发展 , 以及 人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国的个人 和 家庭 的 消费 也 越 来越 多 样 化 , 我 我
国企 业 的销售模 式 和途径 也 日益多 , 笔者认 为在 我 国创 立具有 与美 国 同样 功 能 的财 务公 司 的时 机 已 到 。财 务公 司不 能 仅 仅再 只是定 位 为集 团 内部 的 子公 司 , 而应 该 向独 立 的企 业发 展 , 不 仅 是 消 费 这
财务 公 司的发展有许 多借鉴 之处 。
二、 中美财务公 司与我 国财 务公 司的 比较
因 此一些 从事 分期 付款 的贷 款公 司应 运而 生。
美国金融财务公司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对 银 行 一般 不 愿 给 有信 用 污 点者 贷 款 的 情 况 , 融财 务 公 金 司推 出 的次 级 贷 款 业 务 , 率 较 高 , 账 损 失 也 大 。 但 总 利 坏
显 优 势 。 此 外 , 行业 的 某 些 监 管 也 限 制 了 银 行 参 与 设 银
一
、
美国 金 融财 务 公 司 的 性质 、 型 与 特 点 类
备租赁业务。
放 款 特 点 。 金 融财 务 公 司 被 描 述 为“ 资产 为基 础 ”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美 国 金 融 财务 公 司 ( ia c o ay 是 汽 车 和其 他 Fnn eC mp n ) 设备 的商 业 性 放款 、 车 及 其 他 消 费 品 和 服 务 的个 人 消 汽
性监 管 、 套 完备 、 势 突 出 : 中 国 的奎 业 集 团财 务 套 司在 产 业 特 性 方 面 与 之 相 似 , 由于 国情 不 同 , 着 自 配 优 但 有
己特 点 。借 鉴 美 国金 融财 务 公 司经 验 , 合 中 国 奉 土 国情 , 者 提 出 了 中 国财 务 公 司 下 一 步 发 展 的 4项 原 结 作 则 : 业金 融 定桩 原 则 、 产 市场 选 择 模 式 原 则 、 业 融 资 导 向 原 则 和 产 融 双 重 监 控 原 则 :在 此基 础 上 , 专 对我 国财 务公 司面 临的 主要 工 作提 出 了具 体 的建 议 。
股 东 情 况 。美 国对 金融 财 务 公 司 的 股 东来 源 没 有 限
制 , 以是 银 行 商 企 业 和 个 人 , 目前 加 家 最 大 的 金 可 工 但 融 财 务 公 司基 本 上 为制 造 业 的 大 企 业 所拥 有 。而 商 业 银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国际借鉴与发展对策
一— 一一— 一— +一 +一一 +
-— +一一 +一. , — -4 -
计、 公安 、 通讯等各相关部 门应不断加大调查力度 , 各单 位应建 立相应 的个人信用调查体系 , 由专 门人员深人走 访进行调查 , 以事实为依据 , 将结果逐一记 录, 形成个人 诚信档案 , 根据 档案进行分 析 、 评价 , 将分析 、 并 评价结 果及时上传 , 建共享信息数 据库 , 征信查询 人员及 构 供 时获取所需信息 。 4加大违约处罚力度 。我 国银行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 . 的违约人 , 往往 采用处置抵 押物 、 多提贷款损失 准备 的 方法来减轻银行 的贷款损失 。 然而 , 除了这些措施 以外 , 对于失信者 , 要将无故拖欠贷款 、 恶意透支信用卡 、 偷逃 税款等各种失信行为记录记 人个人信用档案 , 根据情节 轻重给予不 同程度的惩罚。 行应在成本 与收益之 问进 银 行权衡 , 选择尽 可能大的惩罚力 度 , 最终 是要保 证违约 还款人按时 、 足额还款 , 减少银行 的贷款损失 。 5 防“ . 严 假按揭 ” 。开发商 之所 以要办理 “ 假按 揭” , 很大程度上是要解决 自有资金不足 的问题 。 由于银行开 发贷款政策较 紧 ,个人住房贷款相对 而言手续简单 、 利
一
通过各类银 行及金融 机构的 即期贷 款从事票据贴 现和
买卖公债 ,扮演票据市场 的组织者和融资桥梁 的作用 , 以促进短期 资金 的正常周转。 它一方面接受客户 的商业 票据和经过商业银行承兑后 的银行汇票 ,办理贴现 ; 另 方 面又密切联系商业银行和英 格兰银行 , 成为联系这 两类银行 间的纽带 , 中央银行 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缓 冲 是
不 断扩大 ,英 国的一级银行也 加入 了平行货 币市场 的
中美财务公司的差异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务等方面都与我国的财务公司有一定差异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
断发展 , 国集团企业和资本市场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新 我 的要求 。笔者认为 , 美国财务公 司对我 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有许
多借鉴之处。
二 、 美财 务 公 司 之 比较 中
史始 于美 国内战之后 。当时 的人们急需购买消费品 , 于是一些 从事分期付款 的贷款公 司应运而生。 17 年 , 8 8 第一家财务公司
业务 , 还积极 开拓 信用 卡、 租赁 、 抵押贷款 、 保险等新业务 , 并通 过投 资、 收购兼并 等手段 , 进一步发展 成为在全球范 围内运 作
的 巨型 金 融 服 务集 团 。
我 国第一 家企业集 团财 务公 司诞生于 18 年。从诞生 至 97 今 , 国财务公 司都是依托大 型企 业集团而设立 , 我 并为大 型企 业集 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经过2 多年的发展 , O 我国的
扩 展 结 算 网络 , 足 集 团 公 司 、 业 化 企 业 及 地 区企 业 总 部 统 满 专
一
、
高效运转资金 的需求 。
( ) 三 承担风险不 同。 国财务公司 的主营业务是提供贷款 美 和其他融资服务 , 它们 自负盈 亏 , 承担 全部 经营风 险和 融资风 险, 受政策 、 市场以及其 他金 融环 境等外 部环境 的影 响 , 若经 营
价揽客、 出售审计意见及混业经营等 已成为市场上 引人 注 目的
固 中国 农业会计21—8 00
国 际视 窗
I0≯ 0l =jl ii l _0l 。 0j ¨ l l 0 _ _ j 0 0l l 一 — l _
企业 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资金周转 , 向各类成员企业提 供资金上收和下拨 、 利息计算 、 账务处 理 、 资金核算 、 往来 签认 、 与银行对账 、 报表编制 等服务 , 通过不 断完善结算平 台功能 和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借鉴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其借鉴内容摘要:本文在借鉴美国票据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即通过对金融机构承兑资格和承兑规模的控制,加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管理;通过构建商业信用体系,健全货币市场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最后指出商业银行票据营业机构应积极参与商业票据市场制度安排与设计,成为商业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借鉴美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美国货币市场的构架与我国不尽相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与商业票据市场是其中互不隶属的两个子市场,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票据市场的主体部分。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源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为解决进口商和出口商相互缺乏了解、互不信任的问题,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结合,促使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
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使用不多,它是进出口贸易中进口商签发的付款凭证,当银行承诺付款并在凭证上注明“承兑”字样后,就变成了承兑汇票。
大多数银行承兑汇票偿还期为90天,因其以商品交易为基础,又有出票人和承兑银行的双重保证,信用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
由于有银行作为支付的后盾,且美联储成立后曾极力提倡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还直接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而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等都刺激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增长,增加了市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从1989-1998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出现负增长,1998年市场余额下降到了143亿美元,仅占除政府短期证券外所有货币市场工具交易余额的0.6%,而到2000年,余额更是仅为103亿美元。
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美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如下: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一时期商业票据由商品交易的支付工具转化为银行短期贷款的替代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以真实贸易为信用依据替代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融资工具。
国际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发展状况及国内推出的几点设想
场 的份 额超 过 了 2 %。日本 的资产 支持 商业 票据 5
市场 在进 入 2 1世纪 以来 也 有 了很 大 发 展 。 日本
的 资 产支 持 商 业 票 据 项 目大 部 分 由信 用 评 级 机 构 提供 1 0 0 %的全 额保 证 , 吸收全 额 到账金 额 。目
2 3 年 第 2期 01
( )美 国资 产 支持 商 业 票 据市 场 构 成—— 三 按发 起人 角色 及融 资 目的分类
金 实 融务
金融 辍 21第 期 0 年 2 1
国际资产支 持商业票据 的发展状况及国 内推 出的几 点设 想
魏 玮
摘要 : 资产 支持 商业 票据在 国外兴起 已久 , 市场 规模 不 断扩 大 , 受投 资者 追捧 。 且 颇 在 我 国 , 市场仍 是 空 白。 本 文重 点在 学 习借 鉴 国外发 达 市场 的经验 , 该 首先 对全 球资 产支 持 商业 票据 市场进 行 了大概 的介 绍 , 着重 以美 国为例 , 细介 绍 了美 国资产 支持 商业 票据 市 详 场 的历史 , 其发 展规 模进 行 了数 据 分析 , 对 并依 据 不 同标 准 对该 市场进 行 了划分 ; 外介 另
金 融 实务
融 工具 ; 2 0 在 0 2年~ 2 0 0 4年 间 , 由于 当时 经济 增 长 减 缓 , 资 金 的需 求 普 遍 下 降 ; 坦 的 收益 率 对 平 曲线 和 持续 的低 利率 环 境 使 得 更 长 期 限 的融 资 颇 受欢 迎 ; 多企 业信 用 评级 下 调 的迹 象使 人 们 许 对信 用更 为关 心 。上述 原 因使 得 资产支 持商 业票 据 市场 容 量 的减少 , 直 接影 响 了商 业 票 据市 场 更 的发展 ,非 金融 机构 部 门受 冲击更 大 ;0 7年 夏 20 天 次级 债 市场 的 冲击 使得 投 资者 信 心下 降 , 场 市 流 动性 减 少 ,许 多扩 展票 据项 目不 能正 常 启动 ; 结 构性 投 资工 具 同时 受到 资 产 ( 押 品价值 的减 抵 少 ) 负债 ( 动性 减 少 引起 的融 资 成本 的增加 ) 和 流 的影 响 , 由于 资产 的价 值 减少 , 流动性 吃 紧 , 多 许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和监管体系,以及消费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
通过对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了美国经验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借鉴意义。
在提出了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监管经验、产品创新以及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的经验进行研究和借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消费金融, 借鉴研究, 现状, 监管体系, 产品创新, 我国发展,挑战, 借鉴经验, 启示1. 引言1.1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涵盖了信用卡、消费贷款、支付结算等多个方面。
其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服务体系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选择。
在消费金融监管方面,美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监管机构,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还在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完善、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
消费金融市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监管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市场规范发展。
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监管经验和产品创新,我国可以加快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可以说是相当成熟和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信用卡、贷款、金融投资、保险等多个领域,为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选择。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拥有发达的金融科技和创新能力。
金融科技公司如PayPal、Square等在移动支付、在线贷款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欧美经验借鉴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欧美经验借鉴■阮静雯陈斌瑜(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福建泉州362000)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衰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开始探索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并在近十年间大规模运用。
近年来,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已逐渐发展成为各国央行应对复杂金融局势、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
本文分析了欧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帮助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进金融改革进程。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机构流动性【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19(10)-0015-03一、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重要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央行利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
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时发挥作用,特别是危机爆发时期市场急需流动性救助和经济复苏时期面临的大规模流动性供给问题。
与国内相比,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三期叠加”阶段,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结合我国经济特点,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力度,不仅能够增加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又能及时对宏观经济进行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二、欧美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情况(-)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1.面向金融机构的创新型工具。
主要包括定期贴现窗口计划(Term Discount Window Program,简称TDWP)、定期拍卖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简称TAF)等。
以TAF为例,美联储以拍卖方式确定贷款利率,通过贴现窗口定期主动向存款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所有财务健全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该项计划。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美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存在两类运行相异的交易模式,一类是证券交易所市场,另一类是叫作over-the-counter的证券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OTC市场的这一叫法起源于100多年以前,那时的美国证券市场就已经有许多不在纽约交易所和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或是银行购买这些股票,由于当时的投资者只能到证券公司和银行开的门市部的柜台上买卖股票,柜台市场和柜台交易也因此得名。
与场内市场相比较,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1]。
(1)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
它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而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券经营机构分别进行交易,并且主要是依靠电话、电报、传真和计算机网络联系成交的。
(2)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
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的区别在于不采取经纪制,投资者直接与证券商进行交易。
(3)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拥有众多证券种类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市场,以未能在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为主。
由于证券种类繁多,每家证券经营机构只固定地经营若干种证券。
(4)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以议价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在场外交易市场上,证券买卖采取一对一交易方式,对同一种证券的买卖不可能同时出现众多的买方和卖方,也就不存在公开的竞价机制。
场外交易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不是公开竞价,而是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具体地说,是证券公司对自己所经营的证券同时挂出买入价和卖出价,并无条件地按买入价买入证券和按卖出价卖出证券,最终的成交价是在牌价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决定的不含佣金的净价。
券商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所挂的牌价。
(5)场外交易市场的管理比证券交易所宽松。
场外交易市场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章程,不易管理和监督,其交易效率也不及证券交易所。
但是,美国的NASDAQ市场借助计算机将分散于全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联成网络,在管理和效率上都有很大提高。
美国金融营体制改革与危机处理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借鉴意义
国 目前 正在 蓬 勃发 展 的金融 行业 有 着极其 重要 的借 鉴意 义 。 美 国的金 融行 业从 最初 “ 混业 经营 “ 到2 0世纪 3 0年代 初 “ 分
业经营 ”到 2 O世纪 9 O年代有开启了 “ 混业经营”大门。最终
新和 金 融 自由 化 ,金 融 管 制 的严 格 和高 通 胀 时 期超 低 的 存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
率 ,但是 投资 者规 避风 险 ,逃避 管 制 ,一直 对 经济利 益 的追 求 。 促使 了大 批 的商业 银行 涉足 投资 行业 , 争 取 跟多 的客户 来赢 取利
润 ,而 美国监 管 当局面 对这 种趋 势采取 的是 逐渐 放松 管制 方式 , 同时根据 美 国经济 学家 富兰 克林 统计 , 1 9 8 0 — 1 9 9 4年 , 存款 机构 的跌 幅达 到 了 2 0个 百分 点 。在利 息收入 下 降 。佣 金收 入 的比重 上升 ,美 国为 了适应 着这 种金 融产 业融 合 的趋势 ,提 高本 国金融 业 的国 际竞争 能力 ,开 始 了金 融 管制放 松 的进程 ,逐步 改 变了金
H O D E R N
金 融保 险
E NT E R P RI S E C U L T UR E
美 国金 融营体制改革与危机处理对我 国金 融发
展的借鉴意义
文, 韩亚杰 万相宜 邱 雨
当今世 界 金融 行业 发展 迅速 。以美 国 为主导 的金 融 中心对 世 界 各 国 的金 融 业 以及其 他经 济活 动 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中国金融 行 业 目前 处于 发 展的 重要 时期 ,同时存在 很 多的缺 陷 和不 足 。如 何 规 避风 险 ,应 对美 国金融 风险 对 中国经 济 的冲 击 ,完 善我 国 的金 融 体 系 ,美 国金融 体 系 的改革 历程 完善 对 于我 国金融 市场 的发 展
借鉴美国债券市场经验 完善中国债券市场
富 , 含 国 债 、 政 债 券 、 押 支 持 债 券 和 包 市 抵
我 国 国债 市 场 , 由于 外 资 机 构 参 与 程 化 和机 构 化 的特 点 。截 止 2 0 末 . 业 0 5年 商
美 国债 券市 场 的债 券 品种 主 要 包 括 美 资 产 支 持 债 券 、 司 债 券 、 邦 机 构 债 券 、 度 较低 ,投 资 人 构 成 结 构 主 要 呈 现 出 本 土 公 联 国政 府债 券 、 方 性 政 府 债 券 、 府 机 构 债 货 币市 场 工 具 等 。 地 政 券 和 企 业债 券 。美 国政 府 债 券 是 由美 国 政
2 中美债 券市 场的 比较
商 业 银 行 债 、企 业 债 和 企 业 短 期 融 资 券 等
企 业类 债 券 只 占到 7 %左 右 。 23 国 债 的持 有 结 构 比较 . 从 美 国 国 债 市 场 投 资 人 的 构 成 来 分
仍 然 任 重 而 道远 。本 文 通 过 比较 分 析 中美 21 债券 市场 规 模 比较 . 两 国债 券 市 场 的不 同 ,对 我 国债 券 市 场 的
维普资讯
借 鉴美国 券 场经 完 国 券 场 债 市 验 善中 债 市
郭 维 娟
( 中国人 民大 学财 政金 融 学院 北京 1 0 7 ) 0 8 2
摘 要 我 国债 券 市 场近 年 来发 展 迅 速 , 依 然存 在 诸 多 问题 , 能很 好 地 发 挥 其 应 有 的作 用 。通过 对 比 美 但 不
的经 济 平稳 发 展 方 面 ,发 挥 着 不 替 代 的 作 三 种 债 券 风 险较 大 , 益 率 也 较 高 。 业 债 重 较 大 。截 止 2 0 底 . 国 债 券 市 场 的 收 企 0 5年 我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
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及其启示与借鉴摘要:相比于西方等海外货币市场,我国的货币市场一直处于滞后发展状态,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不仅限制了短期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也产生严重的制约性影响。
为了促进国内货币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借鉴海外货币市场的经验,本文将在阐述海外货币市场经验启示与借鉴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市场监管的当务之急,也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货币市场海外经验金融市场一、海外货币市场经验的启示和借鉴内容海外国家的货币市场已经经历长达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能够处理好是市场创新发展和监管的关系,并规范金融市场的行为,遏制货币市场风险的蔓延,这些经验能够给予我国货币市场监管很好的启示,并作为货币市场发展的参考借鉴。
(一)货币市场的监管与扶持海外国家对货币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些国家认为,离开有效监管的货币市场,将会出现无序和混乱的局面,同样,离开有效扶持的货币市场,将会处于缓慢速度的自然发展状态。
笔者认为,货币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采用放松管制的方法,加强扶持货币市场发展。
再如美国减少政府对共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的介入,在发展成为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之后,美联储则加强监管和限制,有效防止市场风险的滋生。
从这些国家发展货币市场的经验可以看出,监管和扶持措施的采取,必须结合货币市场发展的程度,在货币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完善之后,政府就要适度减少市场的干预,以行业自律机制和法律法规规范货币市场。
(二)货币市场的稳定和效率货币市场的问题,是出于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安全考虑,而效率则是市场发展机遇的掌握,两者的兼顾,是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要求。
在联邦德国时期,政府和中央银行会从国内金融市场安全的视角出发,严格管理金融市场,譬如禁止非居民从事货币市场证券交易、限制自由利率金融工具等,维持了当时联邦德国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却影响了该国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空白票据法律制度
20 年 第1 09 期 ( 第4 1 ) 总 3期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摘 要 :目前 ,空白票据已经为世界各 主要国家的票据法以及国际间相关公约所承认并在商务流通中广泛采用 。但是,我 国票据立法对于空 白票据持狭窄的 、有限的 、不完全 的态度 :因此, 无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需要 ,还是与国际通行 的商 事规则接轨来说 ,我 国空 白票据立法都不能与之相适应 ,迫切需要进行完善。 关键词 :空 白票据 ;借鉴 ; 法
中圈 分 类号 :F 3 8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4 7( 0 9) 10 7— 2 64 5 7 20 0 — 0 3 0
一
、
对 英 、美及 日内瓦 票 据公 约 空 白票据 立 法
加 以提示 ,只是较 为简单地说 明空 白票据经 授权填补 完毕 具有完 全效力 ,没 有明确规 定授权 的产 生方式 、是 否允许
未 加说 明 ,会 给 今 后 的 票 据 司 法 实 务设 置 障 碍 。
( ) 日内 瓦统 一 票 据 法 关 于空 白票 据 的 立 法 三
4 j重票据文义及外观 ,明确 了授权的判断依据 。只要 .丰
票据 客 观 卜 应记 载 事 项 的 欠缺 ,持 票 人 取得 票 据 时 便 一 并 有
表 面 授 权 、补 充 的 方 式 及 补 充 权 行 使 期 间 :
的 评述
( )英 国的 空 白票 据 立 法 一
发达国家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发展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由快速发展到逐渐停滞银行承兑汇票最早起源于英国。
19世纪的伦敦已成为各国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借款人汇集于此。
由于许多外国借款人不被当地的投资者所认可,由他们签发的汇票很难转让。
当时伦敦的私人银行虽然有熟练的资信鉴别技术,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无力直接向外国借款人贷款。
这时他们发现利用自己娴熟的资信鉴别技术,对外国借款人的汇票进行承兑,将自己的信用借给外国借款人,对其债务进行担保,即可收取一定的费用,取得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得以产生。
20世纪初,美国政府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将纽约建成能够与伦敦竞争的国际货币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刺激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
美联储除了鼓励银行签发、转让银行承兑汇票外,还直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入银行承兑汇票,从而增加市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促进市场的繁荣。
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同意接受以银行承兑汇票为担保的再贴现、再贷款申请,或同意与银行签订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交易对象的回购协议,美联储的措施对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再次获得发展。
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等都刺激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增长。
198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银行出口服务法,大大放宽了银行承兑汇票的限额,致使市场竞争加剧,承兑手续费下降,银行承兑交易额上升。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79-1989年期间,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余额的年均增长率从前十年的20%下降到6.1%,是所有货币市场工具中增长最缓慢的。
从1989-1998年,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出现了负增长,市场余额也已经下降到了143亿美元,仅占除政府短期证券外所有货币市场工具交易余额的0.6%,到2000年,余额仅为103亿美元。
国外票据市场实际上是分为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国外商业票据市场非常发达,到2000年8月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未清偿商业票据余额已经达到15590.54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证券报/2005年/04月/21日/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作用周荣芳美国的票据市场以工具多、规模大引领全球。
本文则试图沿着美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轨迹,对比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依托银行间市场开拓创新银行间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我国现有的商业汇票市场的初步设想。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探索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企业生产、销售全部按照国家计划进行,企业应收账款采用异地托收承付的办法,收款单位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单位收取款项,付款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1981年,为了防止企业间赊销、相互拖欠,上海率先推出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业务。
1982年人民银行总结了上海的试办经验,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重庆、河北、沈阳。
1984年正式颁布了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
1986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武汉、沈阳、哈尔滨、南京、常州十城市工商银行系统之间推广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要求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从严掌握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对工商银行贴现需要的资金,可向当地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再贴现政策首次用于支持商业汇票业务,但二级市场管理上实行严格控制,规定商业汇票不得流通转让。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银行结算制度,取消了银行签发汇票必须确定收款人和兑付行的限制,允许一次背书转让,试办银行本票等。
以上政策一直延续到1993年,由于当时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是一项试点性业务,商业汇票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发展商业汇票业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10多年的汇票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先后颁布 商业汇票办法, 再贴现办法和 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 关于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铁道行业推行商业汇票结算的通知, 关于棉花调销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与再贴现的通知, 关于下达再贴现额度的通知。
这些办法和通知规范了商业汇票行为,统一的操作流程,对商业汇票业务进行推广并给予再贴现支持。
1995年 票据法颁布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发布了 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 支付结算办法等一系列规章。
票据业务的法制基础逐步健全,以此为基础,我国商业汇票据业务步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中央银行再贴现低利率支持,促进商业汇票据快速增长1998年,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力度。
改变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
在下调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下调了再贴现和贴现利率,其中,再贴现利率累计下调4.06个百分点,贴现利率相应下调。
同时,从1998年3月25日起,改变了过去再贴现利率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下浮5至10%和贴现利率按同期同档次法定贷款利率下浮5至10%的做法,特别是1999年6月10日,人民银行再次调低了再贴现利率,拉开了再贴现利率与再贷款利率差距,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差由一个百分点以内,扩大到1.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央行再现贴资金,扩大票据贴现业务,极大地激活了商业汇票业务。
当年,再贴现余额由331亿元,上升到502亿元,2000年继续增长到1256亿元,商业汇票承兑余额由1999年11873亿元上升到2000年3676亿元,增长近一倍。
央行的再贴现贷款和利率的优惠支持,使商业汇票业务在后来的几年中持续增长。
2001年,中央银行尽管在存贷款利率、再贷款利率未作调整的情况下,单独提高的再贴现利率,再贴现余额出现了负增长。
但是,由于货币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货币市场利率低于再贴现利率(2001年12月同业拆借加权利率2. 39%,回购利率为2.15%,2002年12月同业拆借利率为2.23%,回购利率2.31%),商业银行、企业因在办理贴现业务中取得了好的业绩,贴现资金转为以票据转贴现和从货币市场融资(如同业拆借、债券回购)为主。
(见附表1、附表2)票据专营机构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票据集约化程度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票据营业部,随后,工商银行又建立了北京、天津、广州、西安、重庆等多个分部,其它银行如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等也都相继成立了票据中心。
其业务范围主要是票据承兑、担保、承销、经销以及票据贴现、转贴现和回购交易。
这些票据专营机构集中办理票据业务,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正是这些专营机构的设立,在央行再贴现利率提高后,商业银行转而以转贴现、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融入资金解决票据贴现的资金来源,保持了商业汇票业务的持续发展。
企业短期融资券,具备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1988年以前,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本地区发行短期融资券。
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 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 45号),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行融资券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券的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发行额度。
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以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年度内可周转使用。
总行年初一次性下达发行额度以后,各分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个企业的发行规模,年度内债券如到期可滚动发行或转由别的企业发行。
二是利率实行高限控制。
规定企业短期融资券执行企业债券利率政策,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存款的40%,具体利率水平在分行审批企业发行融资券时一并核定。
三是确定人民银行是融资券的唯一审批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发行。
四规定资金用途。
企业发行融资券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企业解决季节性、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足,不能用于企业资金的长期周转和固定资产投资。
1988年-1997年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具备以下特征:1、期限短,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2、发行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3、委托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为代理机构发行短期融券;4、允许二级市场交易;5、鼓励评级。
这些都是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
由于1993年-1994年社会上出现了乱拆借、乱提高利率和乱集资的!三乱∀,各地超规规模发行债券,个别地区演变为以高利率集资,到1997年一些地区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不能按期兑付的情况逐渐暴露出来,如广东省1992 -1997年发行各种企业债券260亿左右,经人行批准的只有184亿(其中短期融资券67亿),到期未兑付余额近30亿元,占当年债券余额的18%。
在企业债券交由国家计委统一管理后,国家除审批部分企业发行三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以外,人民银行未再审批短期融资券的企业短期融券逐渐退出了市场。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性市场美国的票据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商业票据市场,二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目前,商业票据市场是美国票据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性市场。
(一)什么是商业票据商业票据(CP)是一种以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无担保的本票。
在美国,公司筹集资金的方式,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还有发行债券、商业票据、欧洲票据和中期票据。
商业票据、欧洲票据和中期票据被视为债券的一种,只是在期限上比我们通常说的债券要短。
正如国库券是期限较短的国债券一样。
商业票据作为短期金融工具,主要在场外市场进行询价交易。
(二)发行主体发行主体,即发行票据的企业。
目前美国有超过1700家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其中金融性企业占了大多数。
这些金融性企业主要从事商业、储蓄和质押的银行业务,代理金融租赁和其它商业借贷,担保背书以及其它投资活动等,非金融性企业包括制造商,公用事业服务商,工业公司和其它服务性公司。
作为一种非担保证券,市场对发行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发行者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发行商业票据。
虽然商业票据的发行者一般都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较小或不太有名的低信用等级的企业也可以发行商业票据,但必须借助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给予的信用支持(这种票据被称为信用支持票据),或以高品质的资产为抵押(这种票据称为抵押支持商业票据)。
美国国内的外国公司可在美国发行商业票据,外国机构发行的商业票据被称为!扬基商业票据∀。
(三)发行方式商业票据的发行有两种方式:直接发行与通过证券交易商发行。
直接发行(direct placement)指由发行人直接面向市场投资者销售商业票据而无需某一代理机构或中介人的帮助。
大多数直接发行票据的公司是金融公司,这些机构需要连续不断向市场融资以便向客户提供贷款。
美国约一半左右的商业票据是发行人直接销售的。
这适合于那些发行数额较大(发行额超过5亿-10亿美元),且需要经常发行商业票据的金融公司。
通过证券交易商发行是指发行人常常通过证券交易商(dealer placement)或代理机构的服务出售票据,这些机构在尽力承销的基础上推销票据。
历史上,因禁止商业银行承销票据,这些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
但在1987年以后,美国允许银行持股公司的子公司开展商业票据的承销业务,虽然证券公司仍然是票据代理机构的主体,但商业银行正试图从商业票据的承销业务中赚取手续费。
利用交易商销售票据的机构主要是一些发行数额较小,发行频率不高的非金融类企业和一些小的银行控股公司、金融公司。
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商以及建立起来的许多发行网络,争取到尽可能好的利率和折扣,又可以节省自己建立销售网络的成本开支。
交易商销售票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肯定承诺包销∀(firm com mitment un derw riting)方式。
发行人将要发行的商业票据一次性出售给证券交易商,由后者包销商业票据,并承担市场风险。
证券交易商从票面面值中扣除一定的折扣和包销佣金后,将剩余的部分支付给发行人。
由于发行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发行款,且不再承担任何风险,故需要向证券交易商支付较高的佣金。
∃!随卖随买∀方式。
证券交易商只有在卖出商业票据时,才向发行人返还扣除了发行佣金后的发行款,卖出多少,就返还多少。
这种方式是发行人自己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故佣金比例比较低。
%!公开利率推销∀方式。
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即证券交易商在发行前向发行人支付按商业票据面值一定百分比的首期付款,随着商业票据的不断出售,证券交易商再扣除佣金和首期付款后,将剩余的发行款交给发行人。
发行人所收入的发行款取决于商业票据的利率,而证券交易商并不给予担保,因此,发行人仍然承担了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投资主体投资者是购买商业票据的机构和个人。
主要包括养老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非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外国银行、投资公司等。
(五)评级机制美国有4家信用评级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 oody&s)、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Poor)、杜夫和费尔普斯信用评级公司(Duff& Phelps)和费奇投资公司(F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