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基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b5a01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1.png)
沉降观测基准点1.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概念与意义沉降观测基准点是指地面上的一些固定点位,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主要作用包括: - 监测沉降情况:通过观测基准点的上升或下沉状况,来了解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 判定土地质量:通过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变化情况,判定土壤的承载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评估工程影响:通过对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工程施工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选择与设置2.1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沉降观测基准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土地特性:选择土质较为稳定、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避免选择沉积层较深或土地不稳定的地区。
- 工程特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如在建筑物四周较分散地设置基准点,以便观测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 地理位置: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和较为稳定的地理位置,以便进行长期观测和对比分析。
2.2 设置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1. 基准点的数量: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合理确定基准点的数量,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基准点来覆盖规模较大的区域。
2. 基准点的标志:选择耐久性好、易于识别和固定的标志物作为基准点,如混凝土方块或金属柱。
3. 基准点的测量方式:沉降观测基准点的测量方式包括全站仪和GPS等方法,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式。
3.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监测与分析3.1 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收集沉降观测数据是沉降监测的关键环节,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定期观测: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每个基准点的测量数值。
2. 数据存储:将观测到的沉降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3. 数据传输:采用适当的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47837416bec0975f565e20a.png)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筑物沉降监测是施工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监测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经常需要重复观测,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是测绘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文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采用VB + Access作为系统程序的开发工具,实现系统程序的开发,以达到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标签:沉降观测数据处理VB access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沉降监测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种有效形式,它通过对周期观测获得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判定建筑物的健康状况并为建筑物安全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沉降监测是一项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测量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需要综合处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平台已不适应大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要求,所以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程序来实现大量数据的处理[1]。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在笔者对沉降监测亲身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需求进行程序设计,逐步实现程序的各项功能。
2 系统需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建筑物沉降监测测量员,主要需求功能应包括周期数据文件的存储,外业数据的读取与处理,数据图表的查询输出等。
系统具体功能性需求如下:2.1周期数据文件的存储需求沉降监测数据库的新建,数据库数据表结构的设计。
2.2外业数据的读取与处理需求主要包括DINI03电子水准仪数据的读取,数据的平差处理,转成Excel形式的原始观测记录表。
2.3数据图表的查询输出主要包括各周期沉降监测数据的查询、沉降监测记录表的形成与输出、沉降量曲线图的形成与输出。
3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2]:①.实用性原则;②.先进性原则;③.可靠性原则;④.可维护性原则;⑤.人机友好界面原則。
3.2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从功能上分,可简单分为如图1所示的四个功能模块。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2d7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沉降观测报告沉降观测报告一、观测目的与意义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实地测量手段,对土地或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对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并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安全和保护土地资源。
本次沉降观测旨在了解某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本次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标志点:在建筑物周边设置4个稳定的标志点,用以确定测量基准;2. 测量基准点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测得标志点与测站的高差,计算出各标志点的高程;3. 测量建筑物沉降点高程:选取建筑物4个角落附近稳定的地面点,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记录各点高程值;4. 数据处理:根据基准和建筑物沉降点高程的测量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得出各建筑物沉降点的沉降量。
三、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与数据处理,得出建筑物各角落沉降量如下:1. 角落A:下沉0.5毫米;2. 角落B:下沉0.4毫米;3. 角落C:下沉0.3毫米;4. 角落D:下沉0.4毫米。
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物的沉降量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2. 角落A的沉降量最大,可能是因为该处地基较软,导致建筑物沉降较为明显;3. 角落B、C、D的沉降量相对较小,说明地基较为坚实,沉降情况较为稳定。
四、建议与措施鉴于观测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对于沉降量较大的角落A,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沉降情况的稳定性,如果沉降速度较快,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地基;2. 对于沉降量较小的角落B、C、D,可以继续进行定期的观测,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在后续的工程运营和管理中,应加强对建筑物地基情况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沉降观测提供了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沉降情况的了解,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d524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9.png)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地面的沉降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沉降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为了准确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一般采用测点布设的方式进行观测。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测点设置、仪器选择和数据采集等。
1. 测点设置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点的布设范围和数量。
一般来说,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或工程附近的地面上,以便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
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仪器选择根据沉降观测的需要,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自动化监测设备和全站仪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观测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沉降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并在数据采集后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备份。
三、沉降数据的处理方法沉降观测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旨在分析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并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数据的筛选和去除异常值等。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关键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各个测点的沉降速度、沉降趋势和沉降规律等重要参数。
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解读。
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对沉降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沉降观测与工程管理的关系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在工程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osaLEVEL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v2.4
![CosaLEVEL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v2.4](https://img.taocdn.com/s3/m/02490f02f12d2af90242e6c1.png)
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2011.11前言“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简称科傻系统(COSA),意即用高科技集成的傻瓜式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它将测量学基本原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对电子全站仪(TPS)、电子水准仪(ELI)、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控制测量的观测值进行处理,实现各种类型的控制网平差、质量检核、输出报告等功能。
科傻系统(COSA)主要包括CODAPS、EREPS、CosaGPS和CosaLEVEL四个子系统。
本手册是关于CosaLEVEL的使用说明书。
CosaLEVEL是高铁水准测量与沉降评估系统,它由以下4个主要模块组成:(1)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模块。
它能对水准网、三角高程网进行平差计算,自动读取徕卡,天宝和拓普康数字水准仪的观测值文件(GSI、DAT,RAW格式),转换为平差输入数据文件(IN1),具有观测数据概算、粗差探测、闭合差自动搜索和生成word平差报告等功能。
(2)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模块。
它能对多期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汇总管理,建模,自动生成EXCEL格式的沉降报告,在AutoCAD2008下显示沉降量,沉降速率以及沉降建模曲线。
(3)常用测量工具模块。
它能进行各种坐标变换,可以实现测量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的相互变换。
(4)沉降评估功能。
软件能够将各个监测点的信息采用数据库管理起来,并根据需要显示各个测点的沉降变化曲线。
软件采用7中不同的方法对沉降过程进行建模和评估,可推算出铺轨时间。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系统简介 (1)1.2 安装及运行 (1)1.3 快速入门 (2)第二章项目管理 (6)2.1 项目 (6)2.2 文件 (12)2.3导入导出 (13)第三章水准数据处理 (20)3.1 生成近似坐标文件 (20)3.2 概算 (21)3.3 粗差探测 (22)3.4基准点稳定性分析 (23)3.5 网平差 (23)3.6 闭合差计算 (24)3.7 网平差报告 (25)第四章沉降数据整理与输出 (26)4.1 沉降数据汇总 (26)4.2 合并首期观测值 (27)4.3 输出沉降记录表 (29)4.4 输出沉降汇总表 (33)I第五章沉降预测 (37)5.1 数据格式 (37)5.2 运行软件 (41)5.3 数据库基本操作 (41)5.4 观测记录数据入库 (41)5.5实测和预测曲线绘制 (42)5.6打印实测和预测曲线 (43)5.7删除观测点记录表 (43)5.8观测点数据查看和编辑 (44)第六章坐标转换 (46)6.1 XYZ-〉BLH (46)6.2 BLH->XYZ (47)6.3 XY->BL (48)6.4 BL->XY (48)6.5 XY1->XY2 (49)6.6 XY1->XY2 (50)第七章输出网络数据库记录表 (51)7.1观测信息属性表 (51)7.2网络数据库记录表的生成 (51)第八章简要操作步骤 (52)8.1水准平差 (52)8.2 记录表与汇总表的输出 (60)附录1 简要操作步骤 (67)II附1.1 项目->新建项目 (67)附1.2 导入/导出->导入已知点数据 (67)附1.3 导出Excel手簿 (68)附1.4 编辑导出的Excel手簿 (68)附1.5 导入Excel手簿 (68)附1.6 网平差 (69)附1.7 闭合差计算 (69)附1.8 高程网平差报告 (69)附1.9 沉降数据汇总 (69)附1.10 输出沉降记录表 (69)附1.11 导出沉降记录表 (69)附1.12 沉降曲线绘制 (69)附1.13 沉降曲线打印 (69)附录2 CosaLEVEL文件命名规则 (70)附2.1 文件命名规则 (70)附 2.1 工程文件 (70)附2.2 高程控制网相关文件 (70)附2.3项目无关的文件 (70)附录3 实例文件目录 (71)附3.1 水准数据处理 (71)附4 沉降记录表样例 (71)附4.1 路基沉降量记录表 (71)附4.2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表 (73)III附4.3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74)附4.4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74)附4.5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75)IV第一章概述1.1 系统简介“高铁水准测量与沉降评估系统(CosaLEVEL)”是以水准网平差和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变形评估为主要功能的测量软件,软件包括两部分:水准数据处理部分和沉降评估部分。
沉降观测的原理
![沉降观测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d92a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8.png)
沉降观测的原理
沉降观测是指利用测量仪器观测和记录地面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过程,以了解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重力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加速度成正比。
当地面或建筑物发生沉降时,其质量不变,但受力发生变化,造成物体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重力来判断其是否发生了沉降。
2. 测量仪器原理:使用一些专门的测量仪器,如沉降仪、测斜仪等对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
这些测量仪器通常包括一个测量杆和一个测量装置,通过测量杆的沉降情况和测量装置的读数来判断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程度。
3. 数据处理原理:对观测到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常采用差分法、平均法等方法,将观测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等结果,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沉降观测的原理和方法还涉及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压力、温度变化等,因此在实际观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f54060a0116c175e0e4818.png)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科技信息.工程技术建筑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冀兵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聂青青【摘要]了解建筑物沉降监测的重要性,运用EXCEL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生成沉降曲线,预测未来沉降变化趋势.[关键词]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沉降曲线图变形预报1.前言沉降监测的任务是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确切反映建筑物及其场地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为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和相应的沉降参数.准确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据此推断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能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本文以X×××××油罐监测为例介绍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过程及意义.2.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应及时整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根据最小二乘法及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点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对重要的监测成果的变形进行几何分析与必要的物理解释,并对变形趋势作出预报,并将这些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具体工作有:①校核各项原始记录;②计算和统计每周期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③计算每周期的平均沉降值,平均沉降速度,相对倾斜等;④绘制监测点沉降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形曲线图,结合观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建筑物变形过程,变形规律,为今后建筑物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2.1沉降监测数据处理2.1.1检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进行各项改正计算,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各类测量点观测成果及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观测值中不应含有超限误差,观测值中的系统误差应减弱至最小程度;②合理处理随机误差,正确区分测量误差与变形信息;③多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应建立在统一的基准上.观测值中的超限误差,除在观测过程中应严格作业,认真检核随时予以排除外,在数据处理过程前,还应通过检验将判定含有粗差的观测值予以剔除.对于多次重复观测列中的粗差检验,可采取格拉布斯准则或狄克逊准则;对于高精度监测网的粗差检验可采用巴尔达数据观测法或稳健估计法.2.1.2水准网平差计算根据本工程需要,水准网采用EXCEL表格中的”测量平差计算”程序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水准网的闭合差训.采用”测量平差计算”程序计算闭合差叫之前,利用公式叫=(No一)+>:+e(Ho和H为水准路线两端点的已知高程;为水准测量路线中各测段观测高差加入尺长改正数,后的往返测高差中数之和;£为水准测量路线中各测段的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之和)对此程序进行验证.程序验证无误后方可用于本工程水准网的平差计算.如果测段往返侧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Ze.3不应超过~2m,测段单程双测点所测高差的不符值不应超过±1.4m√(m为相应等级的每测站高差中误差,1”/为测站数),可进行后序工作, 否则本周期重测.闭合差可按与测站数(或按距离)成正比的关系,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使改正后的高差总和满足理论要求,最后按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并按网点的不同要求合理估算观测成果的精度,正确评定成果质量.2.2监测数据成果表整理2.2.1沉降监测成果表每周期观测结果与前一周期比较,采用EXCEL表格的加减乘除, MAX(),AVERAGE()等函数公式计算本次沉降,本次累计沉降量,本次平均沉降,本次累计平均沉降,本次平均沉降速度,本次相邻点最大差异沉降及本次对径点最大差异沉降等.使用EXCEL表格函数公式计算之前需经两次手算验证后方可用于本工程成果表的本次平均沉降整理.各个沉降参数的公式算法如下:观测点本次沉降=观测点上次高程一观测点本次高程;观测点本次累计沉降量=观测点上次高程累计沉降量+观测点本次沉降;本次平均沉降=A VERAGE(各个观测点本次沉降);本次累计平均沉陴~AVERAGE(各个观测点本次累计沉降);本次平均沉降速度:本次平均沉降/天数;本次相邻点最大差异沉降=MAX(本次各个相邻点差异沉降值);本次对径点最大差异沉降=MAX(本次各个对径点差异沉降值).如果监测数据的本次变化量,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等超过了临界值,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数据和外界因素变化进行综合合理分析,排除?-——346--——观测,计算过程错误后,应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报,提出合理建议以便尽快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每周期沉降数据表见表l.(由于篇幅有限只提取部分数据)表1时间2009-0.’L-049:02点号高程(m)沉砰:It(m)备注本次罴计l5.6008-0.539.0正值为下沉,盎僮为厦25.6159一O.8,t2.435.6134—0.543.045.6i48-0.644.723l5.6293—0.5134.9I24f5.6210一-0.il36.7I25l5.65’580.l136.7l杠次平均沉障(H-o.5零计平均褫降量(m3窨.3冗降速度(m/d)一0.1旧邻点最大差异沉降(I【ErJ1-2f3.5对径点最大差异沉降(姗)~i-16l11.02.2.2时间一荷载一沉降计算结果表本T程结束后整理所有观测周期各个沉降参数数据,数据格式见时间一荷载一沉降表见表2.(由于篇幅有限只提取部分数据)表2日期{獭gt磊积降.曲,执障还翠:砌jr(哺,相邙患曩犬差异(珊j对雠最走差异h 2o懈嘈啊O.o.O12of)~一90O002∞08一tt5∞32008—9—38.0562ot78—98Ol75..08—》8o1762∞8—9-68ol?72.3绘制沉降曲线图图表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可直观反映沉降的变化情况和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我们利用EXCEL图表功能自动生成P—T—s—Vf荷载一时间一沉降一速率)曲线图,曲线图以观测时间为横轴,纵轴分别是荷载,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沉降曲线图见图1.}_1..i{一一,’l:...*._”, (I)i=.-=;,”II~J∞图1通过沉降曲线,我们可以发现,沉降量随荷载增加而增大,荷载变化越大,沉降速率越大,荷载不变后,累计沉降量变化越来越小,直至趋于稳定.由此可见,P—T—s—V(荷载一时间一沉降一速率)曲线图可判断建筑物沉降是否进入稳定期.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O.111,-0.04rn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2.4变形预报变形的物理解释应确定变形体变形与变形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引起变形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以预报变形发展趋势.根据需要和条件,可采用下边两种方法.(1)回归分析法.应以lO个以上周期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所测变形与内因,外因之间的相关性,(下转第342页)科技信息.基础教育浅谈小学数学硇课堂教学策略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柿元小学赵永亮[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巩固练习,注重教学反思,这样就可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IJ,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小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原有的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教学了,当今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科学引导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也就是要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关故事,趣味游戏引入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只要我们合理设计,很快就能把学生带入课堂.我们可以在讲授新知识前不要急于传授知识,而是巧妙设疑,吊起学生胃口,学生有问题往往会更有动力.但是,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往往是所授内容准备充分,但对学生情况没有做到认真分析,从而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教学效果就比较差.所以,教师能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对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二,充分备课,注重衔接教师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要熟悉教材,掌握课堂上应该涉及的知识点;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态,合理安排课堂进度;要明确教学方法,多备一些相关知识和典型例子,避免枯燥无味的灌输.其次,教学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备课时既要照顾到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又要注意到所教内容的深度.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向深~步适当进展,为后面的课程打好基础.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知识结构紧密.但知识的教学都是一点一点地来,一个知识点往往分几节课来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注意知识问的联系,强调学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做到前面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为后面的讲解铺路.三,巧设问题.营造氛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生命.数学教学中,要巧妙设计问题,善于利用问题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点燃其智慧火花,有效地学习.一是提问导人新课.通常,新课导人时要提出问题.巧妙的问题引人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数学行为,或观察,或思考,或操作,或讨论,开始新知的探究活动.二是提出突出问题.在重点处提出问题能诱发学生深入全面的探索新知,理清知识脉络,把握知识核心,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三是突破难点.难点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比较困难的地方.在难点处提问,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集中精力攻克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是提问激发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和感悟.教师应更多地提出对新知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加工的问题,引发探究,并适时引导深化.课堂提问要少而精,粗而实,明确具体,思有所指,具有思维性,灵活性,多向性,逻辑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化认识,完善认知.四,鼓励参与,交流互动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才会形成交流互动的生动课堂,最终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一是开展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师生都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容易引发互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及时鼓励,可以提高交流的有效性.二是选择生活素材.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其与已学知识的联系.接近生活的素材更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三是师生互动评价.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相结合,引出学生心里话,让师生交流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有效提高认识水平.五,变换作业形式.优化练习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但一味的让学生做题,只能造成学生的厌烦.改变一下作业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两个原则,即因材施教的弹性化作业原则和培养兴趣的人文化作业原则.应该让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作业.这样,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很多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 所以最好的作业并不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为学生营造了很好的数学学习舞台,也给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景,每一个情景就是一道活生生的数学题,因而数学家庭作业应更生活化.如在学完”统计”后,布置了学生记录我班学生的体质健康卡中的身高与体重, 学会应用统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果的方法有很多,教有法,学才有路,有效.只有教师用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才能达到好的教学目的.参考文献[1]安佰秀,李业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9,35—36[2]余文森冲国教育报IN].2007.4.20,第6版(上接第346页)建立荷载一变形关系的函数模型.当处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可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当处理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应采用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在回归方程中逐个引入显着因子,剔除不显着因子,获得最佳回归方程(预报方程).(2)确定函数模型法.应以大量变形信息和变形因素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荷载,变形体的几何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应力一应变间的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当变形体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复杂时,可联合使用函数方法与回归方法的函数一回归分析方法.本工程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因素是荷载,可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法结合P—T—S—V(荷载一时间一沉降一速率)曲线图对变形进行预测.如果荷载不变也可采用数值分析中的线性内插法推算时域外的监测点的沉降量,且仅适用于连续下沉的监测点.计算公式如下:+】=一1+(一一1)×(£+1~£一1)/(f一£一1)(式中,y一沉降量,t一时间)当预测的沉降参数接近限差时,组织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综合合理分析,对预测数据确认之后立即向业主及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避免发生重大事故.3.结语沉降观测是一项重复性,延续性的工作,多次观测形成系列图表数据,可有效反映沉降变化规律,预测建筑物未来变化趋势,并及时将沉降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防患未然,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影响施工或后期管理参考文献[1]JQI/T一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2j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3]蒋林基于Excel的沉降监测不连续情观数据处理[Jt.城市勘测,2010(12)[4]秦岩宾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中的几个问题[『]_工程设计与建设,2004(9)[5]武兴岩,全广军,安永建.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I].建筑与工程,2011[6]刘建延,李东辉.广州地铁沉降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I].地理空间信息。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05d1a86294dd88d1d26b1c.png)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V1.0)用户操作手册武汉富思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目录修订记录 (2)阅读历史记录 (3)排版规范 (3)第1章前言 (3)编写目的 (3)读者对象 (3)述语和编写解释 (3)参考资料 (4)环境要求 (4)第2章软件安装及配置 (4)2.1软件安装 (4)2.2参数设置 (6)第3章软件综述 (6)3.1系统简介 (6)3.2系统特色 (6)第4章单位注册操作说明 (7)4.1单位注册功能说明 (7)4.2操作方法 (7)第5章系统登录及主系统介绍 (8)5.1系统登录及界面介绍 (8)5.2系统功能介绍 (10)第6章常用操作及示例演示 (11)6.1项目登记 (11)6.2数据处理 (13)6.3沉降分析 (17)6.4编辑报告 (27)6.5人员权限 (35)6.6系统设置 (37)6.7工程字典 (37)修订记录阅读历史记录排版规范在本手册中使用以下的排版规范:1、2、3黑体的数字用来标识操作步骤-> 横线加上向右的尖括号用来标识菜单项,例如:系统设置->密码修改,表示点击菜单栏中系统管理下的密码修改项【】括号用于标识要点击的按钮,例如【保存】表示点击保存按钮第1章前言编写目的本手册对“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器软件V1.0”的使用做说明,按照功能模块划分章节。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用户能够掌握本系统的日常操作方法。
授权用户通过客户端即可方便快捷处理日常工作。
读者对象“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器软件V1.0”授权用户,系统技术人员。
述语和编写解释参考资料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202-83 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环境要求本软件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不高,适合于现今流行的各种台式与笔记本式电脑使用。
硬件要求:1. 最低奔腾II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软件要求:应具备下列软件:1. Microsoft Windows2000/XP Windows 7 操作系统。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及数据管理系统评估版V1.0专业版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及数据管理系统评估版V1.0专业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45367e7fd5360cba1adbf1.png)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数据管理系统》一、系统简介:《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数据管理系统》是针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实际需要研发的,系统主要目标是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编制分析、评估计算机软件;对沉降观测的准备、观测和评估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在系统数据管理和沉降观测评估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构建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数据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协调管理线下沉降观测与评估的各类数据、资料和评估成果,为线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现阶段主要完成的功能模块包括:内容管理、沉降分析、报表中心、数据处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
二、系统目标:1.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评估提供数据服务;2.实现沉降观测与评估数据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3.减轻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难度,提高沉降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三、数据处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按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外业测量质量控制检查,为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提供技术保证。
当外业水准测量原始数据合格时,可以导出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要求的所有格式的文件,方便施工单位提交数据和评估单位按标准的方式存储各类数据与文档。
本模块主要功能包括:1.数字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文件解析处理等预处理联系口口一五八六八五七一一六口口一零一二八七六七五八口口一五一八零一三八零一联系电++--话:一八零三九五六四六四八2.外业测量数据限差的等质量控制3.水准平差计算4.计算成果输出四、内容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进行沉降观测相关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
按照树状存储结构来分类管理沉降观测各类数据。
根据沉降观测评估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资料,建立以标区为基础,按照不同单位分类,将甲方、施工、设计、评估、监理等单位的相关文档资料及数据按测段测量期次建立数据存储栏目,在各栏目下分类存储不同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
![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5f88b1f121dd36a32d828c.png)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Ⅳ标(DK528+450~DK578+027)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2011年4月〃福建武夷山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Ⅳ标(DK528+450~DK578+027)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单位:中铁二十四局京福铁路客专闽赣Ⅳ标项目经理部编写:洪淮斌复核:林仕进审核:彭宇国日期:2011 年 4 月 2 日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5)1.1工程概况 (5)1.2编制目的 (5)1.3编制依据 (5)2沉降变形观测组织 (6)2.1管理模式 (6)2.2职责分工 (6)2.3观测小组及分工 (7)2.4工作流程 (7)2.5工作程序 (7)3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 (8)3.1测量仪器及工具 (8)3.2数据处理软件 (8)4变形观测元件 (8)4.1观测元件的规格 (9)4.2沉降观测标的标识 (10)5沉降观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12)5.1外业观测 (12)5.2内业数据处理 (13)第二章测量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1测量等级和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变形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垂直位移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水平位移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工作基点标石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c6d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8.png)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fd21c99ec3d5bbfc0a740d.png)
程平差处理”菜单形式参见下图 4.4。
1.选择平差文件
图 4.4 高程数据平差菜单
选择平差文件 为平差必要设置,即用户在平差之前必须选择要进行平差的
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添加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
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选择此项,弹出
使用“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工 作路径,并在此路径下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用以下方法之一选择工作路径:(1)选择菜单 打开/选择工作路径;(2)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作业路径/选择工作路径。选择此项,弹出如图 4.1 所示窗口。
选择工作路径步骤: 1) 在 浏览文件夹 窗口中,选择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夹。 2) 点击 确定。这样就把所选择的文件夹及所有子文件夹与文件全部以树形
观测标(沉降板)
线路中线 断面线 树形显示观测标
图 5.3 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 5.4 测点平面布置图(修改比例)
图 5.5 选项窗口(虚线框中为测点平面图显示设置) 测点平面布置图的操作方法为: ①平移图形:按下鼠标中键的同时移动鼠标; ②缩放图形:当“测点布置图”窗口具有焦点时,滚动鼠标中键,向上滚动
3.2 支持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Vista 开发平台:MS Visual Studio 支持软件:Office Excel 2003
4 平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4.1 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是专为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沉降观测评 估而设计的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与高程平差计算软件。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0f2795dd88d0d233d46ae0.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一、职责 (2)二、工作程序 (2)第三章通用要求 (3)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4)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5)第四章专业要求 (7)一、路基工程 (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1)(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2)二、涵洞工程 (13)(一)一般规定 (13)(二)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13)(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3)(四)观测资料要求 (14)(五)观测频次 (14)(六)沉降评估 (15)(七)其他 (16)三、隧道工程 (16)(一)一般规定 (16)(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16)(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臵 (17)(四)观测精度 (17)(五)沉降观测频度 (17)(六)沉降评估 (17)四、测量与观测资料的整理 (18)(一) 一般要求: (18)(二)提交资料 (19)五、评估报告的汇编 (19)附件:附表 (2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2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22)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2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4)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25)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26)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27)附表8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28)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29)附表10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0)附表11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31)附表12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32)附表13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3)附表14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34)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2标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b4ce24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a.png)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鞠国江【摘要】在提出无砟轨道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的参建各方的职责、沉降变形观测的内容和范围、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等方面,系统论述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组织、范围及方法、常用断面形式以及评估方法.【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9(000)008【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沉降【作者】鞠国江【作者单位】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工程处,北京,1008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11 概述工后沉降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变形过大是导致无砟轨道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 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 mm,纵向变形折角不大于1‰,且必须经分析评估满足要求方可铺设无砟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1~3年。
从国内各客运专线建设经验看,桥涵及隧道的沉降一般都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而路基的沉降变形是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
由于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已完全超出了处理方法的计算精度,因此,从概念上讲,规定的工后沉降已不再是最初设计的预留值,是一个允许出现的误差值。
路基工后沉降实际上是零沉降控制基础上的允许偏差。
由于沉降计算是不够精确的,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的工后沉降变形。
变形观测与分析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措施与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实施监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运营期间的观测验证等。
因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系统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是摆在所有参与客运专线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2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各方的职责2.1 建设单位的职责建设单位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沉降观测及评估进行管理。
(1)根据设计要求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的相关规定,组织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11940cccbff121dd3683da.png)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筑论文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刘皓LIU Hao(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110122)(Liaoning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110122,China)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大量增加,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就变得必不可少,观测之后,对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要用它来衡量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以前是人工处理,即繁杂,又费力费时,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影响数据结果的分析。
现在虽然已有一些计数机软件可以进行处理数据,但是不是精度不够就是价格昂贵。
本文以具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实例,使用VC++语言和MATLAB 7.0程序,通过计数机对数据完成处理与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ll kinds of building are increasing rapid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the 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buildings becomes indispensable, and data processing after observation is crucial because they are important indexes to measure whether buildings are safe. The processing is artificial previously, Not only multifarious, but also laborious and time-consuming, otherwise, it may prone to error in calculation, and affect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sults. Now,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computer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which areinsufficient in precision or is very expensive. This article takes 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buildings for example, processes and analyzes data by using computer with vc + + and MATLAB 7.0.关键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成果分析Key words:subsidence observation;data processing;result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19-02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建筑物施工中,引起地基和基础沉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建筑物地基、基础、土质和上部结构载荷的影响,同时,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周期长,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强烈变化有可能改变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导致建筑物产生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数据录入与分析评估软件使用说明
软件的数据管理针对沉降板、路基面观测桩、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涵 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剖面沉降管、沉降磁环、路基边桩、梁体徐变观测标不 在本软件的数据管理范畴。图形的主界面如下:
属性窗口
图形窗口
测点布置
数据窗口
图 5.1 数据录入与分析评估软件主界面 在本手册中,按照观测数据的录入步骤,简述软件的使用。
的首字母,一个 SOD 文件管理的数据宜在 10 公里左右。若管段较长,同一个文 件中管理的观测标过多,则在数据的统计、图形生成方面软件运行速度会降低, 这种情况下建议分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保存为 SOD 文件,例如,管段为 DK0+000 到 DK30+000,则可以把 DK0+000 到 DK15+000 的测点保存为一个文 件,把 DK15+000 到 DK30+000 的测点保存为另一个文件。
4.2 使用说明
4.2.1 选择工作路径 “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是按 Windows 管理文件夹与文件的模
式进行的,所有的操作是在所选定的文件夹中进行的。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用户 使用,便于存档和调阅及工作路径的选择。“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 的项目会涉及到许多文档,根据一定的命名规则,系统会调用相应的文档进行处 理。
4.输出观测手簿 用以下方法之一生成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 电水数据处理/输出观测手簿。
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点击 电水数据处理/输出观测手簿。 在 所 有 设 置 完 毕 后 , 用 户 直 接 选 择 “ 输 出 观 测 手 簿 ”, 软 件 会 自 动 调 用
Microsoft Excel 并生成外业观测手簿;若观测过程中有超限的情况,手簿中会给 出超限提示。 4.2.3 “高程平差处理”菜单
②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将测段内所有要布设的测点属性表填好,只不过有些 测点要过段时间才开始设置和有观测数据。
《测点属性信息表》为要求提交的成果表格之一,因此,建议采用第②种方 法,一次性填好测段内的所有测点属性,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输入软件中。
注意 软件保存数据的默认后缀名为“.SOD”,即取 Settlement Observation Datas
2 服务
客户购买软件时,同时获得软件升级与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在服务期限内客 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免费升级到新的版本和向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进行软件应用 咨询,用户非正常使用引起的结果不在服务范围。
3 运行环境
3.1 硬件设备
CPU——P4 2.0G 及以上 内存——512M 及以上 硬盘——10G 及以上
5.1 填写《观测点属性信息表》
在 Excel 中,按要求填写工程类型、测点类型、填挖高度等测点属性,其中 测点编号一列可不输入(可在软件中自动生成)。
5.2 导入《观测点属性信息表》
在导入《观测点属性信息表》之前,软件中不存在任何数据,要实现软件对 各种测点数据的管理,首先就要输入《观测点属性信息表》。方法为:菜单“工
网平差处理 是对所选择的平差文件进行平差,并输出平差结果。平差结果 包括:测段实测高差数据统计、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高差平差值及其精度、高 程控制网总体信息等。
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高程网平差处理:①选择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网平差处 理;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高程平差处理/网平差处理。选择此项,弹 出高程网平差处理的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控制点输入文件的格式为: 控制点点号 1,控制点高程(H1)-以 m 为单位 控制点点号 2,控制点高程(H2)-以 m 为单位 ……
(3)在“观测方式设置”窗口中选择原始观测文件中的数据类型设置,根 据窗口提示进行设置即可。 2.生成高差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生成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 电水数据处理/生成高差文件。 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点击 电水数据处理/生成高差文件。 在所有设置完毕后,用户直接选择“生成高差文件”即可生成原始数据分析与提 取过程文件,若有错误,软件会给出提示。 3.生成平差文件
5.3 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按照前述步骤完成后,会在“测点布置图”窗口中生成测点布置的示意图, 其形式参考图 5.3,图中竖直的点划线为线路中线,横向的虚线为观测断面线, 虚线右侧标注该观测断面的里程及工程名称,在观测断面上以“□”、“○”、“×” 等表示观测标,各种图形代表的观测标类型见“测点布置图”的上部图例。
“高程平差处理”菜单包括:选择平差文件、闭合差计算、网平差处理。“高
程平差处理”菜单形式参见下图 4.4。
1.选择平差文件
图 4.4 高程数据平差菜单
选择平差文件 为平差必要设置,即用户在平差之前必须选择要进行平差的
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添加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
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选择此项,弹出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1 软件简介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为一套集合了沉降观测数据的平差处 理、沉降观测数据数据管理、沉降评估等功能的综合性专业软件,适用于铁路、 公路和其他土建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与管理。软件的主要目标为提高数据 处理效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大批量数据的管理。软件分为两个模块:①电 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②数据录入与分析评估软件。在后述的使用说明 中将分别介绍其使用方法。
如图 4.5 所示窗口。
2.闭合差计算
图 4.5 选择平差文件窗口
选择平差文件以后,就可以利用闭合差计算功能,对观测数据进行闭合差计
算和检查。此功能的作用,是检查高程控制网中闭合环闭合差的大小和探测所导
入的观测值中是否含有粗差。
用以下方法之一可进行闭合差计算:①选择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闭合差计
算;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高程平差处理/闭合差计算。选择此项,弹 出闭合差计算的结果。 3.网平差处理
窗口显示在软件右侧的文件列表中,供用户进行管理与操作。
图 4.1 选择工作路径窗口 4.2.2 “电水数据处理”菜单
“电水数据处理”菜单包括:设置转换参数、生成高差文件、生成平差文件、 输出观测手簿。“电水数据处理”菜单形式参见下图 4.2。
图 4.2 电水数据处理菜单 1.设置转换参数
设置转换参数的功能包括:选择观测文件、选择/输入基准点高程、设置观 测方式。
软件的主要功能有: 1、根据需要选择工作路径; 2、根据设置生成高差文件; 3、生成平差文件; 4、输出观测手簿; 5、闭合环自动搜索与闭合差计算; 6、网平差处理与成果输出; 7、其它一些辅助功能。 软件的主要输出内容包括: 1、可输出高程控制网测段实测高差数据; 2、可输出网点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 3、可输出网点高差改正数、平差值及其精度; 4、可输出高程控制网平差后的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5、可输出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手簿等。
具→观测点布置”,弹出如图 5.2 的窗口。
图 5.2 观测点布置及其属性窗口 然后将在 Excel 中填写好的《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复制到软件窗口的表格中 (复制按 Ctrl+V)。点击窗口中的“生成测点编号”按钮,即可自动按要求生成 测点编号。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 注意 软件中的自动生成测点编号,是根据“测点类型”和“测点位置”来生成的, 只有标准的观测标设置,才能进行自动编号。 因此,点击窗口中的“生成测点编号”按钮后,应检查测点编号一列中,每 一行是否都已经填写上编号。因为,若属性填写错误,无法自动编号。对于某些 特殊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自动编号。 例如承台观测标的测点位置填写为“观测标 1”、“观测标 2”,为标准填写, 可进行自动编号; 再例如,有的承台设置多个观测标,依次填写“观测标 1”、“观测标 2”、“观 测标 1”、“观测标 3”、…“观测标 n”,那么观测标 3 到观测标 n 为特殊的埋设 情况,不能进行自动编号。这时需要填写者进行编号(可在 Excel 中编号后复制 到软件表格中,也可在软件表格中填写)。
用以下方法之一打开设置处理参数对话框:①选择菜单 电水数据处理/设置 转换参数;②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电水数据处理/设置处理参数。选择 此项,弹出如图 4.3 所示窗口。
图 4.3 设置转换参数 (1)在“选择观测文件”窗口选择要进行处理的观测文件,包括 Trimble Dini 系列与 Leica DNA 系列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文件,软件会根据文件后缀名的 自动选择仪器类型。 (2)在“输入基准点”高程窗口中输入线路中需要的基准点高程数据,文 件名可以不用输入,软件可根据原始观测文件名自动命名;用户也可以选择已存 在的控制点文件,软件会自动保存在与原始观测文件相同的路径下,并重新命名, 用户不用更改。
3.2 支持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Vista 开发平台:MS Visual Studio 支持软件:Office Excel 2003
4 平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4.1 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是专为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沉降观测评 估而设计的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与高程平差计算软件。
使用“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工 作路径,并在此路径下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用以下方法之一选择工作路径:(1)选择菜单 打开/选择工作路径;(2)在 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选择 作业路径/选择工作路径。选择此项,弹出如图 4.1 所示窗口。
选择工作路径步骤: 1) 在 浏览文件夹 窗口中,选择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夹。 2) 点击 确定。这样就把所选择的文件夹及所有子文件夹与文件全部以树形
观测标(沉降板)
线路中线 断面线 树形显示观测标
图 5.3 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 5.4 测点平面布置图(修改比例)
图 5.5 选项窗口(虚线框中为测点平面图显示设置) 测点平面布置图的操作方法为: ①平移图形:按下鼠标中键的同时移动鼠标; ②缩放图形:当“测点布置图”窗口具有焦点时,滚动鼠标中键,向上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