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合集下载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建筑物沉降监测是施工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监测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经常需要重复观测,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是测绘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文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采用VB + Access作为系统程序的开发工具,实现系统程序的开发,以达到提高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标签:沉降观测数据处理VB access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沉降监测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种有效形式,它通过对周期观测获得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判定建筑物的健康状况并为建筑物安全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沉降监测是一项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测量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需要综合处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平台已不适应大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要求,所以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程序来实现大量数据的处理[1]。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在笔者对沉降监测亲身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需求进行程序设计,逐步实现程序的各项功能。

2 系统需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建筑物沉降监测测量员,主要需求功能应包括周期数据文件的存储,外业数据的读取与处理,数据图表的查询输出等。

系统具体功能性需求如下:2.1周期数据文件的存储需求沉降监测数据库的新建,数据库数据表结构的设计。

2.2外业数据的读取与处理需求主要包括DINI03电子水准仪数据的读取,数据的平差处理,转成Excel形式的原始观测记录表。

2.3数据图表的查询输出主要包括各周期沉降监测数据的查询、沉降监测记录表的形成与输出、沉降量曲线图的形成与输出。

3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2]:①.实用性原则;②.先进性原则;③.可靠性原则;④.可维护性原则;⑤.人机友好界面原則。

3.2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从功能上分,可简单分为如图1所示的四个功能模块。

大学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流程

大学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流程

大学工程测量沉降观测流程工程测量中的沉降观测可是个很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一、沉降观测前的准备。

沉降观测得先有合适的仪器呀。

就像咱们出门得穿对鞋子一样。

水准仪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水准仪得经过校准呢,要是它不准,那测出来的数据可就全乱套啦。

还有水准尺,要保证它清晰、完好,刻度都能看得明明白白的。

观测点的设置也很有讲究。

一般是在建筑物的角点、中点这些关键的地方。

这些点就像是建筑物的小耳朵,等着我们去听它有没有沉降的动静。

在设置观测点的时候,要牢固地固定好,可不能让它轻易就移动了,不然测的数据就不靠谱啦。

二、沉降观测的实施。

开始观测的时候,那得小心翼翼的。

把水准仪架好,要保证它稳稳当当的,就像搭积木一样,要搭得很稳才行。

然后呢,调整好水准仪的各种参数,让它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观测人员的眼睛要紧紧盯着水准尺,就像小老鼠盯着奶酪一样专注,把读数准确地记下来。

观测的时间也有要求哦。

一般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就要开始定期观测了。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观测得比较频繁,比如每增加一层楼就观测一次。

这就像是在照顾一个小婴儿,要时刻关注着它的成长变化。

随着建筑物逐渐稳定,观测的间隔时间就可以慢慢拉长啦。

三、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

测了一堆数据之后,可不能就把它们丢在一边不管了。

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呢。

把每次观测的数据都规规矩矩地记录在表格里,就像小学生写作业一样认真。

然后看看这些数据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如果发现某个数据和其他数据差别特别大,那就得好好检查一下,是观测的时候出错了呢,还是建筑物真的出现了特殊的情况。

可以通过计算沉降量、沉降速率这些指标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沉降量就是前后两次观测的高程差,沉降速率就是沉降量除以观测间隔的时间。

这就好比是给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打分一样,看看它是沉降得太快了,还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四、沉降观测结果的应用。

如果沉降观测的结果显示建筑物沉降正常,那大家就可以松一口气啦,就像通过了一场考试一样开心。

第二章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及评估

第二章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及评估
施工方:数据精准、可靠、及时、按频次”,元器件埋设 规范、保护到位, 观测“三固定” 监理方:全程旁站、数据验算检查、平行抽检观测 咨询方:提供观测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评估观测数据 (阶段性和最终结论) 设计方:提供设计上的技术支持(设计原则、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工作,完善沉降管理工作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一是用来指导现场路基施工填筑速率; 二是用来推算路基工后沉降。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 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水平位移和沉 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测定地基沉降值,同时作为验交时 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时速300-350公里新建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要求: “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 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控 制标准应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每昼夜,坡脚 水平位移速率≤0.5cm/每昼夜。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以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并及时调整工艺、工法 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应作为验交时控制工 后沉降量的依据。”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 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 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 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位移边桩:采用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 正方形,长度 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1)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2)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 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 读数。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

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地面的沉降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沉降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为了准确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一般采用测点布设的方式进行观测。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测点设置、仪器选择和数据采集等。

1. 测点设置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点的布设范围和数量。

一般来说,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或工程附近的地面上,以便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

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 仪器选择根据沉降观测的需要,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自动化监测设备和全站仪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数据采集观测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沉降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并在数据采集后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备份。

三、沉降数据的处理方法沉降观测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旨在分析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并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1. 数据清洗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包括数据的筛选和去除异常值等。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留关键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图表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各个测点的沉降速度、沉降趋势和沉降规律等重要参数。

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解读。

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对沉降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沉降观测与工程管理的关系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在工程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osaLEVEL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v2.4

CosaLEVEL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v2.4

高铁水准与沉降评估系统使用说明书2011.11前言“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简称科傻系统(COSA),意即用高科技集成的傻瓜式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它将测量学基本原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对电子全站仪(TPS)、电子水准仪(ELI)、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控制测量的观测值进行处理,实现各种类型的控制网平差、质量检核、输出报告等功能。

科傻系统(COSA)主要包括CODAPS、EREPS、CosaGPS和CosaLEVEL四个子系统。

本手册是关于CosaLEVEL的使用说明书。

CosaLEVEL是高铁水准测量与沉降评估系统,它由以下4个主要模块组成:(1)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模块。

它能对水准网、三角高程网进行平差计算,自动读取徕卡,天宝和拓普康数字水准仪的观测值文件(GSI、DAT,RAW格式),转换为平差输入数据文件(IN1),具有观测数据概算、粗差探测、闭合差自动搜索和生成word平差报告等功能。

(2)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模块。

它能对多期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汇总管理,建模,自动生成EXCEL格式的沉降报告,在AutoCAD2008下显示沉降量,沉降速率以及沉降建模曲线。

(3)常用测量工具模块。

它能进行各种坐标变换,可以实现测量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的相互变换。

(4)沉降评估功能。

软件能够将各个监测点的信息采用数据库管理起来,并根据需要显示各个测点的沉降变化曲线。

软件采用7中不同的方法对沉降过程进行建模和评估,可推算出铺轨时间。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系统简介 (1)1.2 安装及运行 (1)1.3 快速入门 (2)第二章项目管理 (6)2.1 项目 (6)2.2 文件 (12)2.3导入导出 (13)第三章水准数据处理 (20)3.1 生成近似坐标文件 (20)3.2 概算 (21)3.3 粗差探测 (22)3.4基准点稳定性分析 (23)3.5 网平差 (23)3.6 闭合差计算 (24)3.7 网平差报告 (25)第四章沉降数据整理与输出 (26)4.1 沉降数据汇总 (26)4.2 合并首期观测值 (27)4.3 输出沉降记录表 (29)4.4 输出沉降汇总表 (33)I第五章沉降预测 (37)5.1 数据格式 (37)5.2 运行软件 (41)5.3 数据库基本操作 (41)5.4 观测记录数据入库 (41)5.5实测和预测曲线绘制 (42)5.6打印实测和预测曲线 (43)5.7删除观测点记录表 (43)5.8观测点数据查看和编辑 (44)第六章坐标转换 (46)6.1 XYZ-〉BLH (46)6.2 BLH->XYZ (47)6.3 XY->BL (48)6.4 BL->XY (48)6.5 XY1->XY2 (49)6.6 XY1->XY2 (50)第七章输出网络数据库记录表 (51)7.1观测信息属性表 (51)7.2网络数据库记录表的生成 (51)第八章简要操作步骤 (52)8.1水准平差 (52)8.2 记录表与汇总表的输出 (60)附录1 简要操作步骤 (67)II附1.1 项目->新建项目 (67)附1.2 导入/导出->导入已知点数据 (67)附1.3 导出Excel手簿 (68)附1.4 编辑导出的Excel手簿 (68)附1.5 导入Excel手簿 (68)附1.6 网平差 (69)附1.7 闭合差计算 (69)附1.8 高程网平差报告 (69)附1.9 沉降数据汇总 (69)附1.10 输出沉降记录表 (69)附1.11 导出沉降记录表 (69)附1.12 沉降曲线绘制 (69)附1.13 沉降曲线打印 (69)附录2 CosaLEVEL文件命名规则 (70)附2.1 文件命名规则 (70)附 2.1 工程文件 (70)附2.2 高程控制网相关文件 (70)附2.3项目无关的文件 (70)附录3 实例文件目录 (71)附3.1 水准数据处理 (71)附4 沉降记录表样例 (71)附4.1 路基沉降量记录表 (71)附4.2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表 (73)III附4.3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74)附4.4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74)附4.5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75)IV第一章概述1.1 系统简介“高铁水准测量与沉降评估系统(CosaLEVEL)”是以水准网平差和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变形评估为主要功能的测量软件,软件包括两部分:水准数据处理部分和沉降评估部分。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变形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能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以保证设计预测沉降与实际沉降更为接近,使线下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统一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保证其质量,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等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的变形观测可参照本细则实施。

一、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及地面横坡,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

2、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3、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4、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分析、评估(一)路基1、一般规定1)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2、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1)比较计算的总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主要目的是:(1)审核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模型和参数是否符合实际。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

沉降观测检测报告简介本报告是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结果总结。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用于检测土地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风险。

本报告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收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是本次检测的第一步。

我们在待检测区域选择了若干固定点位,并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或GPS仪器,对这些点位进行多次测量。

每次测量包括测量时间、测量位置和地面高程等信息。

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可以获取时间序列的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消除误差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步骤如下:1.数据清洗:将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保留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2.数据对齐:将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对齐,以确保时间序列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时间戳或其他标识来实现。

3.数据平滑:对观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噪声和随机波动。

常用的平滑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和滤波器等。

4.数据插值:对于缺失或不完整的观测数据,可以使用插值方法填充,以获得完整的时间序列。

结果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沉降趋势:通过绘制时间-高程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土地沉降的趋势。

如果曲线呈现下降趋势,则表示该地区存在沉降问题。

2.沉降速率:通过计算时间序列的斜率,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速率。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沉降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

3.沉降分布:通过将观测点位在地图上标注,并绘制等值线图,我们可以得到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可能的沉降区域和风险区域。

结论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待检测区域存在土地沉降问题,沉降趋势明显。

2.沉降速率较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沉降过程。

3.沉降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较高的地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仅基于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具体的地质风险评估需要结合更多的综合信息和专业知识。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是指规定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方式和观测结果评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沉降状况,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的一些要点。

1. 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使用高精度、稳定可靠的测量设备和仪器,例如全站仪、测斜仪、水准仪等。

在选择设备和仪器时,应考虑其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稳定性以及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2. 观测点的布设建筑物沉降观测需要选择代表性的观测点,并合理布设观测测点。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荷载分布情况,尽量选取在建筑物主要荷载作用区域的位置。

观测点之间的布设要均匀,避免集中在局部区域,以反映整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 观测参数的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参数包括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等。

这些参数的测量可以通过全站仪进行,也可以利用测斜仪和水准仪进行。

观测参数的测量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频率进行,以获取连续、准确的观测数据。

4.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判断建筑物沉降状况的关键步骤。

观测数据应进行去噪、平滑和插值处理,以消除随机误差和异常值的影响。

经过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可以绘制沉降曲线和位移变化图,以直观地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5. 沉降观测结果的评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的评定应根据规定的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累积沉降、速度沉降和加速度沉降等。

评定结果应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比较,判断建筑物的沉降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若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 观测报告的编制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是记录观测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文件,也是后续工程决策和维护管理的依据。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目的、观测方法、观测参数和观测结果等内容,并附带观测数据表、图纸和分析计算过程。

以上是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的一些要点,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沉降观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基于VB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与实践

基于VB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与实践

基于VB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与实践李孝雁;黄飒;赵柯柯【摘要】建筑物沉降监测对建筑物安全施工、运营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问题的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Visual Basic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探讨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模型和主要功能模块.【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沉降监测;数据处理;VisualBasic;功能模块【作者】李孝雁;黄飒;赵柯柯【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状态,增加了地基荷载。

地基荷载的增加,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1]。

为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采集工具从过去的光学水准仪到现在的电子水准仪,在数据质量和作业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

但在监测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中间数据人为干预多,出错概率大,作业效率低。

另外,在监测数据管理阶段,存在数据利用率低,数据挖掘不充分的现象。

因此,开发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自动化预报分析处理软件,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2]。

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1.1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3]。

(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

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性方案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Ⅳ标(DK528+450~DK578+027)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2011年4月〃福建武夷山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闽赣段Ⅳ标(DK528+450~DK578+027)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单位:中铁二十四局京福铁路客专闽赣Ⅳ标项目经理部编写:洪淮斌复核:林仕进审核:彭宇国日期:2011 年 4 月 2 日长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5)1.1工程概况 (5)1.2编制目的 (5)1.3编制依据 (5)2沉降变形观测组织 (6)2.1管理模式 (6)2.2职责分工 (6)2.3观测小组及分工 (7)2.4工作流程 (7)2.5工作程序 (7)3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 (8)3.1测量仪器及工具 (8)3.2数据处理软件 (8)4变形观测元件 (8)4.1观测元件的规格 (9)4.2沉降观测标的标识 (10)5沉降观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12)5.1外业观测 (12)5.2内业数据处理 (13)第二章测量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1测量等级和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变形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垂直位移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水平位移监测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工作基点标石埋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变形评估报告

沉降变形评估报告

沉降变形评估报告沉降变形评估报告是对土地或建筑物进行变形情况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沉降变形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作出相应的维修或改造建议。

以下是对沉降变形评估报告的回答,共计1200字左右。

首先,沉降是地面下沉或下陷的过程,是由于地下土层的压缩或液化所引起的。

沉降可以分为自然沉降和人工沉降两种类型。

自然沉降是由于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而人工沉降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如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

沉降变形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沉降观测数据:对土地或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并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的情况。

观测数据一般包括时间、地点、沉降量等信息。

2. 沉降分析: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沉降分析,分析沉降的原因、方式和趋势。

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等工具来进行沉降分析。

3. 影响评估:对沉降情况对土地或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土地承载能力的变化、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4. 维修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维修或改造建议。

如果土地或建筑物受到了较大的沉降,可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加固措施,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沉降变形评估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观测数据是评估报告的重要依据,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对数据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2. 沉降分析的准确性:沉降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建筑物结构等。

分析结果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并进行合理的评估。

3. 影响评估的科学性:对沉降对土地或建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估时,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考虑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

4. 维修建议的可行性:提出的维修建议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包括成本、工期等方面的因素。

建议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沉降变形评估报告对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沉降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可以为维护土地和建筑物的安全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建议。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一、职责 (2)二、工作程序 (2)第三章通用要求 (3)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4)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5)第四章专业要求 (7)一、路基工程 (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1)(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2)二、涵洞工程 (13)(一)一般规定 (13)(二)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13)(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3)(四)观测资料要求 (14)(五)观测频次 (14)(六)沉降评估 (15)(七)其他 (16)三、隧道工程 (16)(一)一般规定 (16)(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16)(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臵 (17)(四)观测精度 (17)(五)沉降观测频度 (17)(六)沉降评估 (17)四、测量与观测资料的整理 (18)(一) 一般要求: (18)(二)提交资料 (19)五、评估报告的汇编 (19)附件:附表 (2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2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22)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2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4)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25)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26)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27)附表8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28)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29)附表10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0)附表11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31)附表12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32)附表13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3)附表14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34)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2标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评估鞠国江【摘要】在提出无砟轨道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无砟轨道沉降变形观测的参建各方的职责、沉降变形观测的内容和范围、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等方面,系统论述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组织、范围及方法、常用断面形式以及评估方法.【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9(000)008【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沉降【作者】鞠国江【作者单位】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工程处,北京,1008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11 概述工后沉降变形或不均匀沉降变形过大是导致无砟轨道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 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 mm,纵向变形折角不大于1‰,且必须经分析评估满足要求方可铺设无砟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1~3年。

从国内各客运专线建设经验看,桥涵及隧道的沉降一般都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而路基的沉降变形是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

由于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已完全超出了处理方法的计算精度,因此,从概念上讲,规定的工后沉降已不再是最初设计的预留值,是一个允许出现的误差值。

路基工后沉降实际上是零沉降控制基础上的允许偏差。

由于沉降计算是不够精确的,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的工后沉降变形。

变形观测与分析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措施与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实施监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运营期间的观测验证等。

因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系统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是摆在所有参与客运专线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2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各方的职责2.1 建设单位的职责建设单位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沉降观测及评估进行管理。

(1)根据设计要求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的相关规定,组织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筑论文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刘皓LIU Hao(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110122)(Liaoning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110122,China)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大量增加,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就变得必不可少,观测之后,对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因为要用它来衡量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以前是人工处理,即繁杂,又费力费时,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影响数据结果的分析。

现在虽然已有一些计数机软件可以进行处理数据,但是不是精度不够就是价格昂贵。

本文以具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实例,使用VC++语言和MATLAB 7.0程序,通过计数机对数据完成处理与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ll kinds of building are increasing rapid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the 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buildings becomes indispensable, and data processing after observation is crucial because they are important indexes to measure whether buildings are safe. The processing is artificial previously, Not only multifarious, but also laborious and time-consuming, otherwise, it may prone to error in calculation, and affect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results. Now,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computer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which areinsufficient in precision or is very expensive. This article takes 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buildings for example, processes and analyzes data by using computer with vc + + and MATLAB 7.0.关键词: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成果分析Key words:subsidence observation;data processing;result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19-02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建筑物施工中,引起地基和基础沉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建筑物地基、基础、土质和上部结构载荷的影响,同时,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周期长,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强烈变化有可能改变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导致建筑物产生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服务
客户购买软件时,同时获得软件升级与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在服务期限内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免费升级到新的版本和向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进行软件应用咨询,用户非正常使用引起的结果不在服务范围。
3运行环境
3.1硬件设备
CPU——P42.0G及以上
内存——512M及以上
硬盘——10G及以上
支持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Vista
3、生成平差文件;
4、输出观测手簿;
5、闭合环自动搜索与闭合差计算;
6、网平差处理与成果输出;
7、其它一些辅助功能。
软件的主要输出内容包括:
1、可输出高程控制网测段实测高差数据;
2、可输出网点高程平差值及其精度;
3、可输出网点高差改正数、平差值及其精度;
4、可输出高程控制网平差后的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3.生成平差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生成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电水数据处理/生成平差文件。②在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点击 电水数据处理/生成平差文件。
生成平差文件的格式为:
控制点1,高程(m)
控制点2,高程(m)
…………………………
测段起点A1,终点A2,高差(m),距离(km)
测段起点B1,终点B2,高差(m),距离(km)
测段起点C1,终点C2,高差(m),距离(km)
…………………………
4.输出观测手簿
用以下方法之一生成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电水数据处理/输出观测手簿。②在选择作业工具栏中,点击电水数据处理/输出观测手簿。
在所有设置完毕后,用户直接选择“输出观测手簿”,软件会自动调用MicrosoftExcel并生成外业观测手簿;若观测过程中有超限的情况,手簿中会给出超限提示。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 作者:
———————————————————————————————— 日期: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
1软件简介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评估系统》为一套集合了沉降观测数据的平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数据管理、沉降评估等功能的综合性专业软件,适用于铁路、公路和其他土建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与管理。软件的主要目标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大批量数据的管理。软件分为两个模块:①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②数据录入与分析评估软件。在后述的使用说明中将分别介绍其使用方法。
开发平台:MSVisualStudio
支持软件:OfficeExcel2003
4平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4.1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是专为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线下沉降观测评估而设计的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与高程平差计算软件。
软件的主要功能有:
1、根据需要选择工作路径;
2、根据设置生成高差文件;
4.2.3“高程平差处理”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菜单包括:选择平差文件、闭合差计算、网平差处理。“高程平差处理”菜单形式参见下图4.4。
图4.4高程数据平差菜单
1.选择平差文件
选择平差文件为平差必要设置,即用户在平差之前必须选择要进行平差的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添加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②在选择作业工具栏中,选择高程平差处理/选择平差文件。选择此项,弹出如图4.5所示窗口。
使用“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要进行操作的工作路径,并在此路径下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用以下方法之一选择工作路径:(1)选择菜单打开/选择工作路径;(2)在选择作业工具栏中,选择作业路径/选择工作路径。选择此项,弹出如图4.1所示窗口。
选择工作路径步骤:
1)在浏览文件夹窗口中,选择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夹。
(2)在“输入基准点”高程窗口中输入线路中需要的基准点高程数据,文件名可以不用输入,软件可根据原始观测文件名自动命名;用户也可以选择已存在的控制点文件,软件会自动保存在与原始观测文件相同的路径下,并重新命名,用户不用更改。
控制点输入文件的格式为:
控制点点号1,控制点高程(H1)-以m为单位
控制点点号2,控制点高程(H2)-以m为单位
图4.5选择平差文件窗口
2.闭合差计算
选择平差文件以后,就可以利用闭合差计算功能,对观测数据进行闭合差计算和检查。此功能的作用,是检查高程控制网中闭合环闭合差的大小和探测所导入的观测值中是否含有粗差。
用以下方法之一可进行闭合差计算:①选择菜单 高程平差处理/闭合差计算;②在 选择作业工具栏中,选择高程平差处理/闭合差计算。选择此项,弹出闭合差计算的结果。
……
(3)在“观测方式设置”窗口中选择原始观测文件中的数据类型设置,根据窗口提示进行设置即可。
2.生成高差文件
用以下方法之一生成平差文件:①选择菜单电水数据处理/生成高差文件。②在选择作业 工具栏中,点击电水数据处理/生成高差文件。
在所有设置完毕后,用户直接选择“生成高差文件”即可生成原始数据分析与提取过程文件,若有错误,软件会给出提示。
1.设置转换参数
设置转换参数的功能包括:选择观测文件、选择/输入基准点高程、设置观测方式。
用以下方法之一打开设置处理参数对话框:①选择菜单电水数据处理/设置转换参数;②在选择作业工具栏中,选择电水数据处理/设置处理参数。选择此项,弹出如图4.3所示窗口。
图4.3设置转换参数
(1)在“选择观测文件”窗口选择要进行处理的观测文件,包括Trimble Dini系列与LeicaDNA系列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文件,软件会根据文件后缀名的自动选择仪器类型。
2)点击确定。这样就把所选择的文件夹及所有子文件夹与文件全部以树形窗口显示在软件右侧的文件列表中,供用户进行管理与操作。
图4.1选择工作路径窗口
4.2.2“电水数据处理”菜单
“电水数据处理”菜单包括:设置转换参数、生成高差文件、生成平差文件、输出观测手簿。“电水数据处理”菜单形式参见下图4.2。
图4.2电水数据处理菜单
5、可输出高程控制网外业观测手簿等。
4.2使用说明
4.2.1选择工作路径
“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是按Windows管理文件夹与文件的模式进行的,所有的操作是在所选定的文件夹中进行的。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用户使用,便于存档和调阅及工作路径的选择。“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及平差软件”的项目会涉及到许多文档,根据一定的命名规则,系统会调用相应的文档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