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韩城古城公共空间特征及保护和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浅谈韩城市市级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韩城市市级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韩城市市级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作者:高佩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2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韩城市文物概况、特点、文物保护现状的分析,针对韩城市市级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文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文物概况;文物特点;保护现状;保护措施韩城,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与陕西万荣隔河相望,是“鲤鱼跳龙门”故事的发生地,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其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

一、韩城市文物概况韩城境内文物已被列入各级各类保护单位的有2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

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让韩城文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特点:一是春秋、战国城垣、墓葬等遗址多。

韩城境内现存距今两三千年城垣遗址有韩侯城、少梁城、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战国魏长城,另有驰名中外的梁带村古芮国墓葬遗址。

遗址大多保存完好。

二是现存元代古建多,现存32处,居全省之冠,而且在全国现存元代建筑中也占有很大比例。

这些元代建筑是研究我国早期建筑的实例,极具保护价值;三是现存明、清时期寨堡和四合院多。

许多寨堡在选址、建造、布局及对周围环境的利用等方面均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如解家村老寨建在一个三面环沟,一面仅有一狭窄土梁与台原相连的一个独立土丘上,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各类传统民居特色显著、遍布城乡且保存完好,是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尤以党家村为盛,已成为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突出特色。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提升韩城城市文化软实力及发展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市级文物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韩城市的18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数为古建筑,地处古城区、村镇等,部分文物位于田郊野外,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年久失修已成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纵观目前韩城市级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文物宣传力度不够。

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浅析

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浅析

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浅析
文超;屈培青;彭晋媛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性建筑.古城的保护及其利用作为对古城建筑及其文化传承的诉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中,民俗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很好补充了古城保护后古城功能的完善以及对古城文化的宣扬.
【总页数】4页(P11-13,61)
【作者】文超;屈培青;彭晋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0;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简析韩城古城文庙风貌保护 [J], 张彬
2.浅析韩城古城消防现状及对策 [J], 胡华芳
3.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J], 李照
4.韩城古城门楣题字浅析 [J], 雷蓉
5.探析历史文化名城的场所精神复兴模式
——以陕西韩城古城城市设计为例 [J], 陈洋;朱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1. 背景韩城市是陕西省汉中市辖县,是陕西省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少数几个拥有五千年文化若干元素的城市之一。

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韩城开始着手进行老城改造和规划。

本文将深入探讨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关内容。

2. 规划目标韩城老城规划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文物古迹: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将文物古迹放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努力保留现已有的文化,同时注重历史的传承和发掘。

2.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设计合理的公共空间,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3.部署城市生态:规划期内要进行环境清理,注重废弃物的清理、城市绿化建设、污染防治等所涉及的问题,保障市政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4.确立城市中心:重塑老城中心,打造既能满足文化生活需求又是商业中心的新城中心。

5.引导旅游消费: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通过规划提高旅游消费品质,扩大旅游消费市场。

3. 规划方案首先,我们将进行城市道路的改造,重点在道路宽度、规划交通、道路照明以及道路绿化等方面,打造宜步行、宜停车、其他出行方式均能自由通行的城市。

其次,在保留现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采取保护、利用、维修、重建相结合的方式,使老城区历史文脉得到保障,也让老城区既有的建筑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再者,根据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我们将着力解决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的问题,并注重新增住房的规划,从而优化住房结构和居住环境。

最后,我们将根据城市发展前景和经济发展趋势,按照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等理念,打造韩城独特的城市特色和人文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

4. 实施步骤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规划方案,经审批后正式启动规划。

2.在规划实施前进行的必经之路——环境评估工作,实施合法合规的环保策略,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保障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1. 引言老城规划是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介绍了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旨在促进韩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2. 目标与原则老城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

以下是本方案的规划原则:•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老城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注重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注重社会参与:重视市民意见的征求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多方共识。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老城规划的均衡发展。

3. 规划范围和内容3.1 规划范围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规划范围包括老城区内的建筑和空地,涵盖了韩城市的核心区域。

3.2 规划内容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 建筑保护与修复•对老城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尽量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

•加强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维护,防止损毁和质量下降。

•恢复老城区的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形象。

3.2.2 道路与交通规划•优化老城区的道路网络,提升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3.2.3 绿地与公共空间规划•增加老城区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打造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注重绿化和景观的保护与修复,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2.4 城市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完善的城市设施,包括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供应和管理。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4. 实施计划本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实施。

千年古城博物馆—韩城古城

千年古城博物馆—韩城古城

千年“古城博物馆”—韩城古城【疫战越YONG】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由文庙,九郎庙,韩城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

清朝状元、名臣。

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

韩城古城,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

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

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是全国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它以元、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要特征,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如世界名人司马迁祠墓、战国魏长城等以及大量的元代建筑。

韩城市历届政府对名城保护、文物保护高度重视,80年代末就在古城区以外开发建设新市区,并且在名城保护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原汁原味地保留在世人面前。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认为,韩城的元明清建筑,尤其是元代建筑,在国内很有影响。

韩城和平遥一样,不在老城区发展,而另建新区,创造了很好的保护条件。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为“文史之乡”。
总结:韩城城市上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老城为载体的总体布局特征。因此老
城的功能既是城市的主导功能,即老城是城市的对外交通、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
2.以新城为主体的城市功能
①对外交通:韩城至北京的直达列车的开通以及西禹高速公路在韩城新城区下县口
的设置,缩短了韩城与北京、西安的时空距离,也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
总结:由于老城区的对外交通、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功能被大量置换到新城,
而新城地势较高,环境更为优越,使得老城与城市主导功能脱离。
二。城市功能存在的问题
1.旅游功能的忽略
①老城并未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旅游发展动力不足。
②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
*旅游形象不鲜明,忽略利用老城的文化旅游价值
以及铁路区以南的建材家具市场。
二。城市结构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结构松散,片区增长不均
然而目前中心城区四大片区(新城区、象山区、道北区、老城区)各自为政,导致城市整体结构松散。
①空间形态方面:功能关联度较弱影响结构松散。
城市交通影响结构松散。
②面积比方面:2006年新城区:象山区:老城区面积比分别为14:5:1。
城比新城落后”,“城市的发展趋势在新城的心理”新、老城居民分质、分异明显,
社会网络结构失衡,城市分化严重。
⑧由于新城与老城,象山区与老城、新城区与象山区之间缺乏轴线的连贯,导致老城
区脱离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在寂静的同时更加衰败。因此,城市结构之外的韩城老
城逐渐丧失了生命活力。
·老城中心化:老城中心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即是形成以老城为中心的结构形态,采用包
二。城市形态存在的问题
1.逃离山水抛弃老城

韩城古城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动因冯磊

韩城古城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动因冯磊

韩城古城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动因冯磊发布时间:2021-09-01T06:16:25.22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2期作者:冯磊[导读] 韩城古城,是陕西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在 1986 年 12 月被确定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2010 年开始,韩城古城开始大力发展旅游,大片历史遗存被拆除,古城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摘要:韩城古城,是陕西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在 1986 年 12 月被确定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2010 年开始,韩城古城开始大力发展旅游,大片历史遗存被拆除,古城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

主要体现在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统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综合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变,其背后的动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因素的影响、建筑技术的提高与建筑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韩城古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形态演变一、韩城古城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韩城古城的空间形态从古代时期的封闭性慢慢的发展为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城市空间形平面轮廓的变化以致整个古城边界呈现开放性特征,并发展出了新城区;第二是民居建筑的形态改变,使得院落空间形态由传统四合院;第三是城市功能的转变,一些街道改造成了服务游客的外向型街道,导致在街道空间中的封闭连续感慢慢消失。

古时的韩城为了防御外敌,修筑起高达的城墙,城内城外有着明显的界限划分,区分着城市与乡村,城里的人看不见城外的景色,城外的人也被城墙牢牢的挡在了外面,城市内的整体空间形态因为城墙的存在而处于封闭的状态。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城墙被完全拆除,打破了韩城古城封闭的状态,韩城古城的空间形态开始蔓延发展。

到了 70 年代,韩城的象山煤矿和马家沟煤矿相继建立,城市形态依靠煤矿实现跳跃式发展。

1985 年以后,韩城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新旧分离” 的发展模式,在古城北侧的塬上建立新城。

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巷的尺度: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生产 力,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加 之同一区域又会出于功能的不同而又形成 多种街巷尺度,这种尺度无疑代表着过去 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原真性不能被抹杀。
了古城保护应首先保护风貌的原则: 其具体的实施策略应包括如下三点:
4.1策略一:保持古城的总体格J
总体格局是构成整个城市的! 素,包括街、巷、小巷胡同、城墙、 河、地形等组成的结构。这种认识] 于对古城所处地形和自然格局的认; 据现有文献资料记录推理,古城自j 今,其地形地貌变化极小,现状地j 完全保持了韩城古城(历史城区)f 地形地貌特征,因此应最大程度保j 街道巷弄格局真实性,尊重现有的{ 弄布局、规模和尺度,保护街道巷;
图8丽江古城 图7安徽宏村
HUAZHONG ARCHlTECTURE
万方数据
136
图9
街的尺度分析
图10巷的尺度分析 图11胡同的尺度分析 图1 2县衙的复原性修复鸟瞰效果图
貌在文脉环境中的指导和控制,进一步说 这个主体所产生的效应路径就是古城保护 实践的指令轨道,这就是所谓的千古风貌 宜首计原则。
要素有三:①古城的总体布局:这种格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且有幸能
为今人所见,其价值不可估量。②古城街
万方数据
137
HUAZHoNG ARCHlTE(
‘絮孵j
Hale Waihona Puke 图13县衙大堂透视效果图的完整性。传统的街道巷弄本身包含了历 史文化古迹及其环境,他们同时存在,共 同担负着反映历史信息的任务。单体文 物所传承的历史信息有限,许多信息存 在周边的历史环境当中。作为街巷环境 本身也应要有完整性,应在满足交通需要 的基础上,系统地保护古城街巷格局,避 免破坏历史环境的完整性。街道巷弄格局 会留下很多历史的痕迹,这些痕迹便是我 们从中可以读取的历史信息。这些痕迹包 含着不同时代的变故,比如战争的破坏, 历代维修时留下的印记,文化变迁的演 绎,还有岁月气候造成的破坏,都会凝固 在历史街道巷弄格局之中。不同的历史年 代,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物建筑, 都会有特定的历史环境,所以在保护整治 和维修时绝不能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功 能的要求进行历史街巷环境的整治,否则 可能造成历史信息永久的破坏及丧失,而 应遵循“可读性”原则,让后人能够很清 晰地辨别出历史的真实信息和后人加上的 信息,真实和完整同样体现在“可读性原 则”中,越真实越完整越具有可读性。保 护历史街道巷弄格局是希望其完好、充满 生气的保存在古城中,可持续发展的传统 历史街巷才是“活”的历史街巷,才是可 保存的,在保护、整治、更新这些历史街 巷时,需要在功能和形式上考虑其更好适 应现代城市的可能途径和方式,当然首先 要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的优势,比 如:生活性街道的人情味、混合的趣味性 等。传统历史街巷的可保存性必须是在真 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原则基础之上的可 保存性,才具有历史文化及其环境的真正 意义。综合考虑对现状街道巷弄格局的评

韩城古城民居建筑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韩城古城民居建筑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因智能建筑不推崇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如此便需考虑如
自然环境、条件,建设别具一格的智能化建筑。
何加大建筑设计 的 科 学 性,达 成 其 长 期 性 发 展 的 目 的,这 就 需 促
4 完善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策略
4.1 促使智能化建筑设计具备规范性
若要促使智能建筑获取更进一步的发展,便应促使其具备规 范性,从而为民众 构 建 形 成 舒 适 的 空 间,并 促 使 建 筑 设 计 期 间 具 有愉悦、轻松的氛 围。具 体 可 从 如 下 几 点 入 手:一 是 智 能 建 筑 应 为民众居住、生活 给 予 最 大 便 利;二 是 智 能 化 时 代 的 建 筑 设 计 应 展现经济适应性。借 助 智 能 化 建 设,能 对 社 区 实 施 安 全、适 应 性 规范,实现经 济 发 展 所 提 全 部 要 求;三 是 促 使 空 间 布 局 规 范 化。 建筑规范性对其今后的发展空间具备直观影响,且还是达成智能 化建设和设计的关键,需依据节能、舒适等原则加以设计。
关键词:韩城,古城民居,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1 古城民居概述
在中国古代以宗族和血缘为纽带所构成的聚落空间,是最为 稳定、和谐的聚落形式。合院民居作为传统聚落中最基本的组成 单位,通常会受到 特 定 的 地 理、气 候、人 文 和 历 史 等 因 素 影 响,形 成时代和地期性
方案[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2):1314.
Analysisofarchitecturaldesignintheageofintelligentization
LiuLimin (DatongSecondCourtyard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Co.,Ltd,Datong037000,China) Abstract:Atthisstage,intelligentbuildingdesignhasbecomethekey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Inthiscon text,thearticleanalyzestheconceptandcharacteristicsofintelligentbuildingdesign,andthenexploresanddiscussestheproblemofarchitectur aldesignintheageofintelligence,andgivesastrategytoimprovethearchitecturaldesignoftheageofintelligence,whichcanbeapowerful supportfortheimplementationofintelligentarchitecturedesign. Keywords:intelligentage,architecturaldesign,energyconservation

韩城古城简介

韩城古城简介
韩城古城的建筑风格特点
• 韩城古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明各朝代的建筑元素 • 韩城古城的建筑以青砖、黛瓦、木构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韩城古城的文化景观与旅游资源
韩城古城的文化景观
• 韩城古城有城隍庙、文庙、东营庙等著名庙宇 • 韩城古城有古城墙、古街巷、古民居等丰富的历史遗迹
韩城古城的旅游资源
韩城古城的地理位置与气候
韩城古城位于陕西省韩城市
•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 • 韩城古城地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韩城古城的气候特点
• 韩城古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气候 • 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适中
韩城古城的城市布局与建筑风格
韩城古城的城市布局特点
• 韩城古城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严谨性 • 韩城古城的街道呈井字形分布,便于交通和排水
• 韩城古城是晋国、秦国、宋朝等朝代的政治、军事重镇 • 韩城古城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韩城古城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韩城古城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韩城古城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韩城古城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02
韩城古城的地理环境与布局
韩城古城的现代城市发展
• 韩城古城的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支持 • 韩城古城的城市建设融入了现代元素,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韩城古城的现代城市转型
• 韩城古城的城市经济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摆脱了单一的产业结构 • 韩城古城的城市文化实现了创新发展,融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
韩城古城的文化旅游产业与发展
韩城古城的文化传承与发扬
韩城古城的文化传承工作

韩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韩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韩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根据韩城市地理生态环境,分析了韩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等7项保护对策。

标签: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发展对策;韩城市韩城市地处黄河西岸,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最严重时期,流失面积达1333.7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2.9%,年均土壤侵蚀总量321万吨。

虽然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植被有所恢复,水土流失有所控制,但水土流失面积仍达1015.5平方公里。

特别是中部浅山沟壑区及梁山西部山体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量大,中部资源开采区掠夺性开采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强度偏大,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河道淤积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1生态环境现状生物多样性面临形势1.1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匀韩城市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雷寺庄、薛峰、芝源三大林场及桑树坪、西庄、板桥、芝阳四个镇,约占全市林地面积的71.0%,林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

全市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55.4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林木平均净生长率仅为3.4%,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0%。

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失衡。

1.2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林地保护利用的压力增大韩城市西北部山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铝铁矿、银矿和稀有金属矿。

其中煤炭资源总储量103亿吨,探明储量27亿吨,石灰石储量1.1亿吨,煤层气储量2080亿立方米,矿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随着工业产业及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势必对西部山区的林地保护产生较大压力,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1.3农田生态质量下降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特别是大量使用地膜,造成土壤白色污染,影响了土壤结构;二是由于开采及冶炼企业排放废渣、废水,导致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长期使用农药处理土壤和喷施作物,造成土壤农药污染;四是由于大多数农户连续多年采用旋耕机翻松土壤,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影响了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五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引起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养分失衡。

韩城古城_精品文档

韩城古城_精品文档

韩城古城韩城古城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记载的“韩非子”的故乡,也是东周时期的著名国家韩国的起点。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韩城古城坐落于底商河滩地,周围环抱着青山绿水,景色如画。

整个古城呈现出东岳泰山的形状,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城市格局,四面围绕着城墙。

城墙高达9米,周长4千米,以青砖砌成,雄伟壮观。

城墙上还有11个城门,是中国古代城墙中较多的城门之一。

进入韩城古城,仿佛穿越回古代。

古城内的街道呈现出古时繁华的气息,古老的建筑、石板路、青石墙,无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尤其令人着迷的是,古城内有一系列的古建筑群,包括城楼、庙宇、宫殿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韩非子庙,它是为了纪念韩非子而建造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致力于政治和法律的研究,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律学的奠基人之一。

韩非子庙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内部供奉着韩非子像,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古城内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五峰寺。

五峰寺位于城南,始建于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内的佛像造型细致且工艺精湛,尤其是大雄宝殿内的八米高无梁大殿,令人叹为观止。

五峰寺还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保存着许多文人的手迹和诗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除了建筑群之外,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提。

例如,韩城古城内的文庙是古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是历史上学子们追求理想和智慧的象征;另外,城内还有古老的商业街,可以体验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小吃。

韩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探索古城的神秘与魅力。

人们可以在古城内漫步,寻找古代文明的踪迹,欣赏建筑和雕塑的精美绝伦,在踏上古老的石头路时感受到一种沉静与厚重。

而且,韩城古城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例如古代战国游、文化节、民俗表演等,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韩城古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韩城古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韩城古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古城是记录人类文明演进的活化石,保护古城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然而在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和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下,古城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环节,古城的传统空间形态和格局风貌已经难以承载新的功能。

古城必须在被赋予新职能的前提下才能兼顾保护与发展,而文化旅游则是古城保护性更新的最佳途径。

韩城古城是第二批被国务院批准确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范围内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虽然韩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且占据着陕西省东大门的绝佳地理位置,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小城镇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缺乏特殊性,在区域中失去竞争力。

韩城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文化为辅的现象,古城由于“新旧分离”的规划理念而被抛弃于中心城区之外,古城也由于功能的缺失而日渐衰败。

那么如何在保护古城的前提下发展文化旅游,以及如何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完成城市更新就成了韩城古城价值提升的关键问题。

笔者实习期间有幸在屈培青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到了《韩城古城修建性改造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并结合设计团队的古城保护规划课题展开研究。

本文以韩城古城的保护规划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文化旅游和古城保护性更新的概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手段进行综合评述,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韩城古城的历史文化、格局变迁、建筑风貌、区域地位、产业构成、社会背景进行综合评述,并对韩城古城的文化旅游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客源需求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对古城的规划历程、城市结构、商业环境、公共空间形态、建筑单元现状进行踏勘研究,提出韩城在省域竞争和文化旅游开发市场中所迫切面临的具体问题。

而后,对与韩城有相似处境的城市进行对比研究,探寻适用于韩城的协调区域关系、发掘城市自身特殊性以及建筑保护延续的有效途径。

并且通过实地踏勘和项目调研,深入分析阆中、平遥、镇远、成都、苏州的文化旅游产品成功案例,从区域、城市、建筑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发掘韩城古城核心竞争力和相应的保护策略。

韩城古城公共空间尺度特征研究

韩城古城公共空间尺度特征研究

城市建筑建筑空间 2019年4月第16卷总第317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3韩城古城公共空间尺度特征研究秦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韩城古城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历史古城,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多样的街区形态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韩城古城中的公共空间是形成韩城古城空间形态的重要部分,也是古城更新和保护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韩城古城中街道空间、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和景观广场空间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的研究,总结梳理古城中的公共空间尺度特点,并为古城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韩城;公共空间;尺度分析;更新保护[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Public Space Scale of Hancheng Ancient CityQin Hu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Abstract: H ancheng is a well-preserved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ities in China with rich cultural value. It has extremely high research andprotection valu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ity character, diverse block forms and rich historical relics. The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ming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also the key to the renewal and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treet space, the courtyards of the public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in the cit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 scal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ancient city.Key words: Hancheng; public space; scale analysis ;renewal and protection1韩城古城概况韩城古城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众多的人文景观。

浅析如何提高利用文物的展示展览水平——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浅析如何提高利用文物的展示展览水平——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浅析如何提高利用文物的展示展览水平——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摘要:韩城古建筑本身呈现出的体量小、级别低、分布广等特点,在长期的文物保护利用中,这些特点又造成古建筑文物利用展示展览的不充分,针对当下展示展览的不足,通过对韩城古建筑的分布特点、存在问题的浅析,提出几点粗浅思考,以提高利用文物展示展览水平。

关键词:韩城;古建筑;展示展览韩城作为古建筑文物大市,辖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并且绝大多数为古建筑类型,宋元明清古建筑遗存丰富。

宋代建筑有司马迁祠大殿;金代建筑有天圆寺献殿;元代建筑能够确定年代的元代建筑就有17处之多,占陕西省元代建筑的80%以上;明清建筑以明清一条街及古民居、党家村古建筑群为代表。

文物陈列展示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知识与公众、文物与社会的主要桥梁,是让文物活起来并融入民众生活的重要途径。

韩城古建筑本身的一些特点,在长期的文物保护利用中,这些特点又造成古建筑文物利用展示展览的不充分,针对当下展示展览的不足,提出几点思考以提高利用文物展示展览水平。

一、韩城古建筑的分布功能特点(一)金、元建筑主要以宗教和祭祀为主,明清主要以古民居居住类为代表。

以天圆寺、金塔、普照寺、三清殿等寺观建筑,教育及宗教功能已经临近丧失;法王庙、玉皇后土庙、禹王庙、孝义关帝庙等则以祭祀为主,祭祀类建筑由于时代变迁,已经失去原来功能。

而明清建筑除过党家村古建筑群及明清一条街民居群比较集中且保护比较好以外,其他村镇有价值的民居现存数量少,分布散,且大多数为私人所有,展览利用一直处于空白[1]。

(二)古建筑分布不集中,以村为单位居多,建筑体量小。

大多数为献殿、正殿两座为一组建筑,比如西原村天圆寺(仅存献殿)、西原村玉皇后土庙、杨村玉皇庙、陈村高神殿、下甘谷玉皇庙(仅存正殿)、昝村禹王庙、梁带村禹王庙(仅存正殿)、王带村禹王庙(仅存献殿)、史带村禹王庙(仅存献殿)、周原村大禹庙等。

这些庙宇建筑形制几乎都为三开间、四椽袱、悬山顶。

109新旧分离,“分”而“不离”——对韩城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109新旧分离,“分”而“不离”——对韩城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新旧分离,“分”而“不离”——对韩城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张明辉黄明华【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历史文化名城却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新旧分离”的保护模式应运而生。

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盈千累万且千变万化,部分城市在采用新旧分离后,古城却遭到了的破坏,并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新旧分离来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本文以韩城市为研究实例,从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旧分离的视角入手,通过对韩城功能、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反思古城衰败的症结,进一步提出未来韩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旧分离;功能;结构;形态1.问题的提出韩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更是被世人喻为古城活化石,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古城,韩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新旧分离”的规划方法,另辟新址,发展新城。

但随着近年来韩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逐渐向新城转移,导致新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古城却在不断的没落。

韩城整个城市发展在新旧分离后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1老城区功能多样性丧失,不断衰落上千年来,韩城城市一直以老城为发展载体,但是随着“新旧分离”规划方法的实施,城市采取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新城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变,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新城区功能多样,并发展良好,相比之下,老城区内仅剩下居住及少量的商业职能,且都发展落后。

具体表现为:首先,韩城总体规划在采用新旧分离的模式后,将古城所在的政府机关、文化设施、金融机构、商业中心等具有城市重要机能的单位相继搬迁至新城,古城仅剩下居住以及少量商业职能,同时由于老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活动场所等,居住条件日益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生活得需要,使得老城成为图1 俯瞰古城经济能力低、无力搬迁的居民的聚居地,老城活力下降(图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韩城共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韩城共识》
f ¨ 公 政 策研 究
— —
旅游项 口打造 , 』 违背相天法律法 觇的规定
护。 厶
— —
义 化 城 侏 护 应 当 录 竹 正 确 肼 念,
史 义化 城 的 决 策 负 何 护 史 化 遗 J 赴的
扬r } ¨ 1 { 』 亡 秀传统 殳化 ,延续 城 市历 史 艾咏 ,保护好前 人 f 下的 义化遗产 .他之 真正 成为传 乐巾华 艾口 』 】 ,促进持
下 共 :
— —
注 重 史 义 化 新
1 历 建 筑 的 咂 新 利 J _ I J .迎
l f l
历 了世 历 史』 姚馍最 人 、述 度最怏 的
过 列’ 历史 义脉 梳理 和各类 遗存建筑性 质的 分 研究 . 为, 冉』 『 J 作 原来, H 途 的 义物 干 i I 『 7 了 史建筑 H 能传 , R』 , 艾咏 , 义能适血现 代 . 的 合适川途 ,呲干新 的他J I 1 功能 .为现代 会 I 1 活 和旅游 发喂帔 刨造 条什
— —
彻巾 城r H r . 作 会 议精神 ,践 , 彳《 巾共巾 同 务院火 丁 j 』 i = 一少7 】 I 城市觇划建 没管理 的告 卷 『 》 历 史 殳化 城 政 的代 表 _ f n 来 罔『 J 、 J 外 的 家学 者
3 5 0余 人 参加 了 会 议 , 2 0 】 2年 纪 念 同 家 历 义 化 城
义 化 产业 和 相 火 产 业 的 发 展
— —
I .
义化 J h k 的鲜 . 动帐游 产、 _ l , 、
没 3 0 年 I L 京宵 ’ 》的慕础上 ,对新叫 期促进 历史
义 化 城 护 旅 游 发腱 的 思 想 论 观 念 及 途 径 达 成 以

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作者:梁文博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对于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而言,不仅仅需要承载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需要使得城区文化变的多样化。

现如今,由于功能性的不断增加,促使过去的城市空间环境需要以全新建设活动加以优化与调整,公共空间作为真个城市当中市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当中,更有效的促进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更为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韩城古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一、韩城古城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应遵循的原则1.1 风貌体现的完整性原则受到土地所有制的相关限制,南关虽然出现了一些较为混乱的风貌特征,但是在传统的建筑以及后建的建筑尺寸大小上都能够很好的与整个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肌理特点进行协调,因此,在进行更新的时候,依旧需要参照现场建筑当中的尺寸进而重新构建出最为优越的空间表现。

1.2 古城格局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在针对韩城古城街区进行保护规划的过程当中曾经探讨过,南关的定位一直是“旅游服务核”,穿过南关的南关正街则是金城大街的一种延续性,进而被定义为传统商业历史化的轴线。

因此,在进行更新与改造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对历史当中这一空间格局的深入挖掘,并且针对已知的历史原物进行保护,进而从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确保其所传达的信息是真是而且是有效的,也使其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

1.3 生活延续性的一种设计原则南关正街作为传统商业以及历史文化的重要轴线,运用真是的原则对街道所表现出来的尺度进行保护,从延续古城传统生活的角度进行观察,尊重并且维持住原住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整个街道、院落以及环境的提升上都要具有良好的考虑,进而使得古城更新和改造之后更具生命力。

1.4 公众的参与性设计原则对于城市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则是公众的参与性,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相比,虽然我国在公众参与体制上倡导并且鼓励群众的参与权利,有一些城市在规划当中也在政府网站上有所公式,但是由于受到主任公共意识淡漠的重要影响,居民的决策意识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最新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最新版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1. 背景陕西省韩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古代都城之一的韩城,在历史上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韩城的老城区面临着许多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老化,交通繁杂,人口密集,居住条件不佳,文化环境缺乏保护等。

为了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韩城市政府积极推动老城区的规划,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让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2. 目标韩城市政府制定的老城规划方案的目标包括:1.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老城区的生活品质;2.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加强老城区的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3.促进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通过市民参与,增强老城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3. 方案3.1.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韩城老城区的传统文化遗产是该城市的重要宝藏,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是老城规划的重点。

因此,规划方案将采用以下措施来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修缮历史文化建筑,使之复兴;•加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改进旅游观光路线和景点管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3.2.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老城区发展的基础,因此,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是老城规划的核心任务。

规划方案将采用以下措施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展老城区交通路网,缓解交通拥堵;•改造老城区大面积的老旧住宅,改善住房条件;•加强市政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3.3. 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因此,规划方案将采用以下措施来创造经济发展机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改善商业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商业资源;•加强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4. 市民参与规划市民是老城规划的主体,因此,规划方案将采用以下措施来加强市民的参与:•加强市民意见收集,确保规划符合市民需求;•建立市民议事会,加强市民参与自治的程度;•通过新闻媒体、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市民对规划的了解和支持。

韩城市总体规划

韩城市总体规划
2.2 结合名城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
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保护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思路,城市向北上韩塬发展,对名城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规划也从产业结构、城市景观、布局形态等多方面考虑到名城保护工作,确定了夸铁路向北发展的思路,形成城市三个特色显明的发展时段。
2.3 继承发扬历史文化内涵
5.2 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近期达到9%,远期达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远期三产比值达到10.3∶39.3∶50.4;城市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加适宜于人民生产和生活。
5.3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多层次的、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
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资金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
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指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应积极发展以下产业:清洁型的能源工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教育科研产业。
5.4 支柱产业
能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
3.3 绿化系统规划
结合韩城市的地形条件及城市形态,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确定了以绿地保古城,以古城促环境的建设方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圈两带多点”的绿化系统,主要立足于名城外围绿化环境的改善来保护名城。
3.4 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中对城市的整体景观也作了详细安排。整个城区规划了4条景观大道,依据金塔及古城风貌设计八个景观节点,多条视线走廊,在保护名城景观的同时,形成完整的城市景观群,反映城市不同时期的建设风貌。
第13条 城市发展目标
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园林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南街又稍次之。 韩城古城历史公共空间格局的特征为:古城内公共空间主要为公共建筑院落空间,主
要公共建筑的分布决定了古城空间格局,特征为“东神西人”3 和均衡分布(西南片欠缺公 共空间),此外,金城大街构成了古城公共空间的中轴线。古城外大部分区域则被自然开敞 空间和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书院)院落所环绕,空间开放性极高,城北有商业集市草市街。
形态丰富的有情趣的环境空间2。
场所与空间关系(即空间格局)是历史古城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历史文 化名城的保护对象。本文讨论的空间主要为韩城古城居民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实际上是场 所的概念,关注的重点为城市公共生活场所(即公共空间),是古城大多数居民或小部分居 民进行社会交往、举行公共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包括山林、水系、田园等开敞自然环境,也 包括公园、绿地、 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以及开放的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和具有商业文化休 闲游憩功能的街巷开放空间。纯粹交通功能的街巷本文不叙及。
九郎庙附近的铸宝坊等,现状
古城现状公共空间格局图
均已不复存在,变为私密空 间,空间的公共属性完全丧
失。
2.5 空间秩序
多个空间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特定的空间序列。不同的空间序列具有不同 的精神含义,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单一的大型建筑院落空间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空间序列组 合。此外,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可能形成更大尺度的空间序列,更能反映古城传统空间格局 特征。主要包括:
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大院主要集中在书院街、金城大街、西大 街、草市街两侧,如司马迁专修学校、韩城市人民医院等,均为建国以后新建,非古城传统 公共空间。但从空间格局而言,书院街两侧历史上是县署所在,空间的公共属性未变。街巷 灰空间主要分布于古城内,包括:学巷文庙前牌坊空间、隍庙巷牌坊空间、卫家巷哨门空间、 各胡同尽端等,均为古城传统公共空间。
古城内大型公共空间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即金城大街以东和书院街(政府街)与 学巷以北,西部和南部即金城大街以西和书院街(政府街)与学巷以南以半公共半私密空间 为主,其中西大街和学巷以南为民居住院落聚集的区域,公共空间以小型的街巷灰空间为主, 数量也不多。
古城现状破坏损失或变迁的传统公共空间包括:历史上一直位于古城西北部的县署行
1698.韩城古城公共空间特征及保护和发展思路
郭旭东 李云圣 田长远
摘要: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为视野,从场所与空间关系保护是名城传统格局保护的内容着 手,通过对韩城古城公共空间的格局特征和形式特色进行分析,结合韩城古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本地 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要求分析古城公共空间的价值和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古城公共空间保护和发 展的目标与原则,提出公共院落空间与空间序列、公共开放空间(含邻里开放空间)、街巷灰空间保护和 发展的思路。
2.4 现状格局特征
目前整体看来,韩城古城的公共空间仍然延续历史的传统格局,公共空间和半公共半 私密空间的分布特征分别为:
公共空间:以金城大街为主轴线串联古城南北,城北圆觉寺原址周边开辟为烈士陵园 (金塔公园),城南澽水河边建成滨水公园;古城内金城大街以东城隍庙、文庙、东营庙、 庆善寺形成主要的公共建筑院落空间,以西包括金城人民广场、北营庙等;除了金城人民广 场、澽水河滨水公园为建国以后新建、有部分现代特征以外,均基本保持了传统公共空间特 征。
风貌特征由组成空间的建筑和场地元素的风貌特征决定。古城传统公共空间组成空间 的建筑和场地元素一般基本保持了传统风貌特征,而现代公共空间的建筑和场地元素主要为 现代风貌特征。
传统空间院落形式特征表现图
2.3 古城公共空间历史沿革
根据记载,韩城古城内金城大街与书院街——隍庙巷“十字型”街道格局自隋唐时期 已基本稳定,在古城沿袭至今的公共空间中,位于城北的草市,金城大街尽端的圆觉寺,金 城大街以东的文庙、庆善寺等宗教建筑的基址也多发端于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社会受到儒家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影响,注重自身和内在的修为,城市公共空 间具有内向封闭性的特点,不同于欧洲城市具有大量外向开敞性城市广场,而是以公共建筑 院落空间为主。韩城古城此特征非常明显,古城内现有唯一的广场(金城人民广场)为建国 后所建,非传统公共空间。
古城传统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具有特定的空间尺度关系,大型公共建筑院落(组合)达 到 10000 万平米以上,单院落最大超过 600 平米,小的仅几十平米;院落空间比较封闭、一 般以院墙和院落建筑围合,建筑与院落空间高宽比约为 1:3 左右;院落一般为多重院落组合、 院落空间具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和一定的对称性。
大型公共建筑院落空间一般按照一定的秩序形成多重组合院落,规模越大,其等级和 重要程度越高。通过不同尺度的院落的组合,营造不同的空间变化,不同功能的建筑和不同 形式的院落空间满足不同的文化活动要求。人在空间序列的行进过程中感受、体验和领悟尤 为深刻。以文庙为例,文庙建筑院落空间群中高起的魁星楼是文庙的标志,处于文庙巷的文 庙入口东西两侧的牌坊,簧门处的下马碑,第一进院落中的洋池,大成殿前的“龙杠”,严 格尊从礼制建筑模式的核心建筑大成殿,最后一进院落中建在高台之上的尊经阁。整个空间 序列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使人的精神体验不断升华。
关注场所与空间关系,实际是关注古城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目的是保护古城和 古城文化。同时,需要从满足古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居民生活方式变化趋势的角度出发,在 保护古城传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完善古城公共空间布局,提高古城居民生活品质。
2 古城空间格局特征
2.1 场所与空间功能属性
从空间的功能角度来看,古城空间与场所可以根据使用的公共性分为公共空间、半公 共半私密空间,以及私密空间。
政中心已成为今日的司马迁
专修学校以及若干政府单位
院落,由公共空间改变为半公
共空间,公共开放属性降低。
宋金元时期建立的太微宫址
改建金城人民广场,民国末年
仍然存在的圆觉寺址于 1959
年建成烈士陵园,均维持了完
全的公共开放属性。此外,城
外的道观(东关的清微观和西
关的玉虚观)和寺院(东关法
王庙)、城内东南的养济院、
称为“公共 空间”)。
公共空间
半公共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
2.2 空间形式特征
古城空间形式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和风貌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包括空间尺度特征、 开敞(或封闭)性和封闭(例如围合)形式、空间的单一或多重性、多重空间的形态组合关 系(包括韵律感、对称性和起承转合关系等)。依据形式特征,古城公共空间分为传统公共 空间和非传统公共空间(例如现代公共空间)。
关键词:韩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公共空间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是国务院 1986 年批准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旧城内保存大量具有传统风貌的街道及四合院民居,还有文庙、城隍庙等古建筑群” 1,其传统公共空间极具特色。
1 场所与空间关系保护的意义
物质实体之外的部分为空间,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空间为场所。场所作为社会的向 心性消费空间,倾向于使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们交往、谈心、宣泄与娱乐,以寻求
公共空间:包括供古城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公共空间,以及对外开放 的公共建筑院落空间,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场所。包括商业文化街巷、公园绿地广场、公 共建筑院落,以及古城外围的水系湿地田园;
私密空间:是古城内不对非使用者开放的院落内部的私有空间,主要为民居院落; 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包括院墙、牌坊或哨门所围合的街巷灰空间,也包括隶属于行政 机构和事业单位内半开放的院落空间。本质上不禁止其他人群进入,但实质上仅与之有密切 情感联系和切实使用需求的人群进入,实际上也属于公共空间。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具有公共属性的场所空间,即公共空间与半公共半私密空间(或统
县署东侧的龙门书院。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状元王杰及“解状之区”,反映出当时的韩城社会
各个阶层都非常重视文化。三是,具有民间和地方特色的寺观坛庙增多。四是,街巷数目不
断增加,人口不断增长,古城北部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尤其是西北部行政机构中心和东
北部的宗庙区周边;但是金城大街始终是县城的商业贸易中心,其中中街最为繁华,北街次

金 就是改建;民国时期,县署内

的原有机构废弃或改为它用, 明
清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变化。二
县 衙
龙 门 书 院
北 营 太庙
九 郎 庙


庆 善 寺
城 隍 庙
东 营 庙

圣 庙
文 庙
清 微 观
养 济 院
萝 石 书 院
是,学校机构从单一的文庙官 学到出现多种形式的教育机
古城公共建筑沿革分析图
构:有地方设立的社学,有私人设立的书院,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县城南关街西的萝石书院和
此外,可考的古城历史上存在的空间序列还有县衙公共空间序列:一般的中国古代城 市布局,衙署居城市中央而建,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重准绳”。按风水的观念, 韩城古城“正穴”位于西北高处,正对西门,即历史上的衙署所在地。历代以来,韩城县署 位置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在不同时期内布局不断演变,明代县署规模最大,形制特征 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设左、中、右三路院落,中轴线院落为三进,两旁为附属院落。此 空间序列现位于司马迁专修学校及周边。
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
城的战争消耗和自然灾害相 对比较严重。到了元代,各项 公共机构布局已基本完善。
赳 赳 寨 塔 圆觉寺
明清以后,我国古代营建
制度已经完全模式化,古城空

间格局变化不大,主要有四
虚 观
点。一是,始终位于城市西北
角的县署等行政机构在明代
中期规模扩展至历史最大;清 唐
代乾隆年间基本稳定,再往后
而古城空间基本格局的奠定则在宋金元时期,该阶段战争频繁,战后重建期间,除了
沿用隋唐时期的建筑设施,城市内部空间格局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出现了道教系统的道观:包
括东关的清微观和位于西关的玉虚观,以及道家玄学和医务机构太微宫。另外,军事设施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