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交换课件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 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 1942年,对讲机应用于二战
微波通信
• 1931年,英国多佛尔和法国加来之间在 建立世界上第一条超短波接力线路
• 20世纪50年代出现微波接力通信
光纤通信
•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和霍克哈姆发表了关于传输介 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 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纤通信的基础。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数字系统:每秒所传输的位数来计量(bit/s)
• ADSL上网的速率: 上行:0.54Mbit/s 下载: 8Mbit/s
• 以太网上网的速率: 10Mbit/s 、100Mbit/s 到桌面
• 宽带:2Mbit/s 作为划分点
1.4.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消息。模拟通信系统框 图如图1-2所示: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信息与信号
• 信息←→冗余
– 消息中不定的部分
• 信号
– 信息的物理载体: 电、光信号
•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 号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一章

图1-9 树型网
(4) 环型网:结构简单,每一个节点首尾相连,容易实 现,但可靠性较差,如图1-10所示。
图1-10 环型网
(5) 总线型网:所有节点都连接到总线上。这种网络组 网简单,但可靠性不高,网络覆盖范围也受到限制,如图 1-11所示。
图1-11 总线型网
(6) 复合型网:是上述几种结构的混合形式,根据具体 应用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组合而成。图1-12是由 网状网和星型网复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型网。
(2) 网状网:网内任意两节点相互连接,这种网络结构 复杂,可靠性高,但线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性较差,如图 1-8所示。
图1-8 网状网
(3) 树型网:也称为分级网,可看成是星型拓扑结构的扩 展,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之间进 行,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中。树型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介于星 型网和网状网之间,如图1-9所示。
(4) 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传统 的通信网是为支持某种业务而设计的,而面向未来的下一代 网络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和满足新业务的需求。未 来的通信网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 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 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即下一代网络。
进行分组交换时,发送端先要将传送的信息分割成若干 个规定长度的数据块,再装配成一个个分组。装配过程中要 对各个分组进行编号,并附加上用于控制和选路的有关信息, 这样每个分组都带有一个分组头和校验序列。这些分组以 “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即每个交换节点首先对 收到的分组进行暂时存储,分析该分组头中有关选路的信息, 进行路由选择,并在选择的路由上进行排队,等到有空闲信 道时转发给下一个交换节点或用户终端。图1-15示出了某个 报文的多个分组从节点A到节点D的传输过程。

现代交换原理 (8)

现代交换原理 (8)
虚电路方式传输数据一般包括建立连接,数据传输、 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1) 建立连接 2) 数据传输 3) 释放连接
2
虚电路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物理连接,而是逻辑连 接。虚电路并不独占电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 时建立多个虚电路,以达到资源共享。
虚电路方式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具有呼叫建立、数据 传输和释放呼叫三个阶段,有一定的处理开销,但一 旦虚电路建立,数据分组按照已建立的路径通过网络, 分组能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终点,在每个中间节点不需 要进行复杂的选路,对数据量较大的通信效率高。但 对故障较为敏感,当传输链路或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 可能引起虚电路的中断。
铃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信令的发送与接收。 转换设备-叉簧,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线在通话设
备与振铃设备之间转换,接通或断开用户直流环路。
二)电话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按照发出信号的方式,电话机可分为拨号脉冲电话 机和双音多频DTMF电话机。 1、拨号脉冲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挂机状态
振铃状态
摘机状态
拨号状态

3-9
X1
( 三 或 3-9
X2
四)
X1=1、3、5、7、9
X2=0、2、4、6、8
x
x
X(或
不存在)
(1) 国际长途呼叫
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电话通 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国家通信网的配 合完成。 国际自动拨号程序为: 00+国家号码+被叫国的国内有效号码
其中 ‘00’为国际长途字冠,国家号 码采用不等位编号制度,由1-3位组成
分组交换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首先将需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 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 在每个分组中都有一个3-10个字节的分组头,在分 组头中包含有分组的地址和控制信息,以控制分组信 息的传输和交换。

现代通信交换课件第一章

现代通信交换课件第一章
我国是1982年在福州引进了第一台F150,随后 开始研制各种容量的程控交换机,并且从国外引
进了大批程控交换机,在此基础上通过选优和定 点,陆续建立了S-1240、EWSD的多条生产线。八 十年代末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了HJD04 、DS30。后 来的08机、10机、601相继研制成功, 基本上结束 了交换机进口的历史。
3.将用户信息流以帧为单位进行传送。
2019/11/13
24
(5)快速分组交换
FPS(Fast packet switching)可以理解为尽 量简化协议,只具有核心网络功能,以提供高速、 高吞吐量、低时延的服务的交换方式,包含FPS 帧中继 (FR:Frame Relay)和信源中继(CR: Cell Relay)两种交换方式。
“交换”就是转接,交换节点是通信网实现信 息传输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019/11/13
3
选路是指交换机的处理机根据被叫用户号码选 择输出路由(属于同一局向的话路群);
连接是指在交换机处理机的控制下,由接线器 完成输入话路与输出话路的连接;
交换即转接,是在交换通信网中实现数据传输 的必不可少的技术;
电路交换的通信包括三个阶段:1.电路建立,2. 信息传输,3.电路拆除。
2019/11/13
18
电路交换的接续过程示意图
2019/11/13
19
电路交换具有下列特点:
1.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2.传送信息没有差错控制,电路连通后提供给用 户的是“透明通道”。
3.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传送(信令 除外)。
2019/11/13
26
ATM交换技术的特点:
1.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通过建立虚电路 来进行数据传输,在用户信息传递前,要先建立连 接过程,传完后要拆除连接。ATM虚连接有虚电路 连接(VCC)和虚信道连接(VPC),同时也支持 无连接业务。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A
TSi
B
20
• 时分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
和控制存储器组成。
• 话音存储器用于暂存用户
话音信息,又称缓冲存储
器。SM的容量取决于输
入复用线上每帧的时隙数
• 控制存储器用于存语音
信息的存放地址;CM的
容量取决于输入复用线上
每帧的时隙数
• CM每个单元的字长(n)取
决于SM的存储单元数;
21
• T接线器有两种工作方
传送、拆除连接3个阶段,连接的建立需要一个时
间过程;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通信过程建立和
拆除连接。
• 面向连接每个交换机为每个呼叫选路,要维持连
接状态表,而无连接方式为每个信息选路,不需
要维持。
• 用户信息量大时,采用面向连接方式效率高。
11
3、信息传送模式
• 1、同步传输模式(STM)
• 2、异步传输模式(ATM)
行运行,每台处理器有自己的专用存储器,也可
设公用存储器,便于通信。P52图3-14
• 多级控制系统--- 按交换机的控制功能层次的高
低配置处理机。
– 对于低层次的 控制简单得任务重的控制功能由用户
式:
• 1、“顺序写入、控制
读出”,简称输出控制
方式。
• 2、“控制写入,顺序
读出”,简称输入控制
方式。
22
(3)控制方式:输出控制
话音存储器SM
输出控制方式
•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例:
• 若T型接线器的输入
和输出复用线上1帧
有32个时隙,完成输
入TS20内话音信息
“a”交换到输出
TS15内。
TS20
• 通信网——将许多的终端系统通过若干交换系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组成
控制部分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 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功能
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 理各种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协 调各个部分的工作,实现交换机 的各种交换和控制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
作用
输入/输出部分负责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实现交换机与外部设备 的连接和通信。
组成
输入/输出部分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接口和控制设备组成,如键盘、 显示屏、打印机等。
电路交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为通 信链路在数据传输结束后仍会保留, 造成资源浪费。
电路交换的优点
电路交换能提供稳定的通信质量,适 用于实时、连续的数据传输,如电话 通信。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原理概述
分组交换是一种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的交换方式,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的优点
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和显示交换机的 状态信息,同时向外部设备发送相应的输出信号。
04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0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基础,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统
一的接口供上层软件使用,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和任务调度。
02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核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 靠性。
数据同步
实现多节点间的数据同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跨平台兼容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设备平台,实现跨平台的无缝数据交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人工交换的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逐渐凸显,无法满足大规模通信需求。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1)第1章通信网络概述1.1 通信网基本概念学习要点:1.掌握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了解通信系统基本模型3.了解通信网模型一.基本概念1.通信: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2.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对接收者而言事先不知道的内容。

3.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

如语音、图像、文字等。

4.通信系统:完成信息传递所需的通信设备和线路的集合体。

二.通信系统基本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等六个部分。

123.信道:信号传输媒介。

一般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如短波、微波、卫星等通信方式);有线信道: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如电缆、光缆等)。

4.反变换器:把从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5.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

6.噪声源:不是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客观存在。

三.通信网基本概念网络:由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组成的组织或系统。

通信网: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送和交换的网络。

节点:在通信网中指的是交换点,完成接续和信息交换任务。

传输链路:连接终端与交换点或交换节点之间的线路……信道。

用户终端……信源和信宿,对电话机而言还包括了变换器和反变换器;最简单的电话通信网如下:学习要点:1.熟悉通信网的基本结构2.掌握通信网的构成一.通信网的基本结构1.按用户间的互连方式分:①直接互连网(完全互连网)所有用户之间都有链路直接连接,任何两个用户都可以直接通信;②转接互连网(不完全互连网)设有一个转接中心,所有用户只与转接中心直接连通。

2.按照拓扑结构分有六种基本结构形式:①网型网——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如果有N个节点,则需要N(N-1)/2条传输链路。

优点:冗余度较大,稳定性较好;缺点:传输链路多,线路利用率低,经济性较差。

②星型网——将一个节点作为辐射点,该点与其他节点均有线路相连。

具有N个节点的星型网至少需要N-1条传输链路。

现代通信原理课件课件

现代通信原理课件课件
物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 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 ZigBee技术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光纤通信的应用包括骨干网、城域网和接 入网的建设,以及光纤到户工程等。
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通信概述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 集物体信息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物体信息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信的应用 物联网通信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领域。
物联网通信系统组成 物联网通信系统主要由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数字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 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扩频通信 和多址接入等。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 站、移动交换局和与公众交换电话网 相连的接口组成。
数字移动通信的应用
数字移动通信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手机通话、短信、上网、定位服务等。
卫星通信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
总结词
系统的分类与特性包括线性时不变系 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和离 散时间系统等。
详细描述
系统可以根据其特性和性质进行分类, 如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变系统、 非线性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等。这些 分类和特性对于理解系统的属性和处 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03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时域分析是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信号在时间域上的表现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信号的基本特征,如幅度、频率、相位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信号的传输和处
理具有重要影响。
信号的频域分析
总结词
频域分析是指将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特 征来了解信号的属性和特性。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一章概述1)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一章概述1)
4
消 息终 端
传 输 媒 介 终 端消 息
图1.1 点对点通信
5
图1.2 多用户全互连式连接
6
缺点:
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
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
2)选择困难
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 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
3)安装维护困难
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7
改善此问题的最佳方案是:
在众多的需要通话的用户间设置一个公共设备——交换 机,让所有的电话用户都与它相连。这样,当某两个用户需 要通话时,就由它进行转接。如图1.3所示。
8
图1.3(a) 用户通过交换机连接
9
通信网
汇接交换机 市话交换机
用户交换机 中继线 用户线
图1.3(b) 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
10
二、交换机的作用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
11
1.1.2 通信网的组成
硬件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辨设备:完成信号的转接。
12
软件
各种规定、协议、信令、标准
它们是网络中所有设备必须遵循的规则 。是通信网的 核心,它们决定了网络的性能。用于协调通信网的运行,达 到互通、互控、互换的目的。
25
HA U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参考模型
通信子网
对等层协议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图1.6 OSI的分层模型
HB U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26
各层的主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1982年在福州引进了第一台F150,随后 开始研制各种容量的程控交换机,并且从国外引
进了大批程控交换机,在此基础上通过选优和定 点,陆续建立了S-1240、EWSD的多条生产线。八 十年代末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了HJD04 、DS30。后 来的08机、10机、601相继研制成功, 基本上结束 了交换机进口的历史。
6.实时性较好,那一个终端发起呼叫或出现其它 动作,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2)快速电路交换(FCS,Fast Circuit Switching )
对每个接续不是分配固定的带宽,并且是信息传送 时才分配带宽和有关资源。是动态分配带宽,其过程是 收集信息进行先分析,根据信息分析结果进行分配带宽, 然后再进行连接。
现代通信交换
第1章 概 论
现代通信网是在电路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组网规模大。 而分组交换则是数据通信的产物,也是通信网宽带化 发展的必然。本章将概述电话交换机和各种交换技术。
1.1 交 换 概 述
现代通信网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终端系统、 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其交换系统的交换技术的发 展非常之快,不断满足通信网的需求,提供尽可能 完善的接口和快速的接续功能,并在组网,网管, 维护及业务处理等方面为设备运营商或使用者带来 更大的方便。
4.电子式交换机 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新泽西州开通了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 机,标志着电话交换从机电时代进入电子时 代,使交换技术发生划时代的变革。
5.数字程控交换机 在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的开通
了世界上第一个程控数字交换系统E10, 它标志着 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机进入数字交换时代。
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图中分为接口部分、交
换网络部分、信令部分和控制部分。
图1.2 程控交换机结构框图
(3)程控交换机的大致分类 ① 空分模拟程控交换机。这种交换机话路系统
是空分的,只能交换模拟信号。 ② 时分模拟程控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的话路系统
是时分的,所传输、交换的是脉冲幅度调制信号。 ③ 时分数字程控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的话路系统
是时分的,传输交换的是脉冲编码调制的数字信号。 这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电路交换类型,也就是数字 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的大致分类如图1.3所示。
程控交换机的大致归类
图1.3 程控交换机的大致分类
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1.人工电话交换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后,为适应多个 用户之间的电话交换,于 1878年出现了第一部人 工磁石交换机。由于磁石交换机的容量不易扩大, 话务员操作与用户使用均不方便,在1891年出现 了人工供电交换机,虽然供电式比磁石式有所改 进,但由于仍是人工操,接线速度慢,容易出错, 效率低。
⑴ 空分模拟程控交换机——这种交换机 的话路系统是空分的,只能交换模拟信号。
⑵ 时分模拟程控交换机——这种交换机 的话路系统是时分的,所传输交换的是PAM 脉冲幅度调制信号,目前已基本淘汰。
1.2 交 换 技 术
常用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ATM交换及软交换等。从最初适应语音通信的电 路交换,到适应数据通信的分组交换,又发展到适 应 于 宽 带 综 合 数 据 业 务 的 ATM 。 为 了 适 应 NGN ( 下 一 代 网 络 ) 的 发 展 , 又 推 出 软 交 换 、 IMS 、 MPLS及ASON等新技术,各种交换方式发展关系 如图1.4所示。
FCS有以下特点: 由于不为每个呼叫专门分配和保留其所需的带宽, 因此提高了带宽的使用效率。
物理连接的建立和拆除要有相当高的速度。
由于当信息发送时才建立真正连接。
控制复杂,灵活性不足,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3) 分组交换(PS:Packet Switching)
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与存储转发不同的 是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成若干组,以减小 存储时间,可以使传送加快,但由于电路增 加,编程量增加,故开销会也会变大。
图1.4 各种交换方式的发展关系
(1) 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ing)
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方式,它为一对需 要进行通信的站点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传输通 道,它即可以是物理通道又可以是逻辑通道。这条 通道是由节点内部电路对节点间传输路径通过适当 选择、连接而完成的,由多个节点和多条节点间传 输路径组成的链路。
图1.1 交换网络接点形成示意图
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本局用户之间的接续 出局接续:用户与出中继之间的接续 入局接续:用户与入中继之间的接续 转换接续:中继线与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交换节点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 能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 · 能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 · 能按固定地址正确选路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 · 能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
电路交换的通信包括三个阶段:1.电路建立,2. 信息传输,3.电路拆除。
电路交换的接续过程示意图
电路交换具有下列特点:
1.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2.传送信息没有差错控制,电路连通后提供给用 户的是“透明通道”。
3.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传送(信令 除外)。
4. 线路利用率低。
5.要在通信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
“交换”就是转接,交换节点是通信网实现信 息传输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选路是指交换机的处理机根据被叫用户号码选 择输出路由(属于同一局向的话路群);
连接是指在交换机处理机的控制下,由接线器 完成输入话路与输出话路的连接;
交换即转接,是在交换通信网中实现数据传输 的必不可少的技术;
电路交换:各个终端之间通过公网(交换节点) 传输语言、文本、数据、图像等 业务。任何一个 主叫的信息,通过交换节点可以发送到所需的一个 或多个被叫用户。
2.自动交换机
1892年在美国出现步进制交换机,用户 通过话机的拨号盘控制电话局中的电磁继电 器与接线器的动作,完成了电话的自动接续。 从此电话交换开始由人工迈入自动。
3.纵横制交换机
1919年,瑞典首先制成了小型纵横制交 换机并投入使用。纵横制交换机采用了比较 理想的接线器和高效率的公共控制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