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指南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设指南》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信息安全问题不能忽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014年8月,八部委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完善管理机制,“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

由于智慧城市复杂、开放、互联的特点,同时智慧城市区别于传统信息系统的服务方式、网络架构、数据资源等技术因素,加之受制于智慧城市主体建设的连带效应,导致了国内智慧城市在信息安全上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针对智慧城市面临的种种信息安全现状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去评价智慧城市的安全防护能力,如何识别智慧城市在从顶层设计到技术实现再到最终应用中的各类风险,如何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其信息安全趋势和动向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加上第二批和第三批名单,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河南省有11个市(或区)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出现了一些便民、利民的典型应用,但同时在建设中也暴露出了忽视信息安全、造成安全隐患问题2015年8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豫政办〔2015〕109号),在通知中,专门强调“加强全省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做好属地网络安全监管以及要害设施和资源、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保护工作,推动同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

创新互联网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动态防控处置机制和违法行为监测预警机制,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信息安全服务云平台、信息安全系统软件测试中心、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

”在此背景下,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设计和规划指南,是支撑智慧城市整体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方案1.引言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构建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2.规划与架构2.1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1.1 发展目标与定位2.1.2 建设时间和阶段2.1.3 基础设施规划2.2 智慧城市架构2.2.1 基础网络架构2.2.2 数据中心建设2.2.3 云计算和大数据2.2.4 智能终端设备布置3.城市管理3.1 服务智能化3.1.1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3.1.2 公共信息化平台搭建3.1.3 数据共享与开放3.2 智慧交通管理3.2.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3.2.2 出行大数据分析与优化3.2.3 共享交通系统建设3.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3.3.1 智能环境监测与预警3.3.2 节能减排与资源回收利用3.3.3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4.公共安全4.1 智慧公安4.1.1 视频监控与安防系统4.1.2 智能警务指挥调度系统4.1.3 社会治安预警与应急响应4.2 智慧消防4.2.1 火灾监测与救援系统4.2.2 智能消防器材与装备4.2.3 消防安全培训与宣传4.3 智慧医疗急救4.3.1 医疗数据互联与分享4.3.2 远程医疗与智能医疗设备4.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5.城市服务与公共设施5.1 智慧旅游与文化5.1.1 智能导航与旅游服务平台5.1.2 数字文化展示与传播5.2 智慧教育与人才培养5.2.1 教育信息化与远程教育5.2.2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业支持5.3 智慧社区与居民服务5.3.1 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5.3.2 便民服务与社区活动管理附件:1.详细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图2.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说明书3.数据共享协议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指以信息化、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为目标,加上可持续发展理念,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城市形态。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作业指导书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作业指导书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作业指导书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 (2)1.1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2)1.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1.2.1 古代城市规划 (2)1.2.2 近现代城市规划 (2)1.3 城市规划的分类与内容 (3)1.3.1 总体规划 (3)1.3.2 详规 (3)1.3.3 控制性详细规划 (3)1.3.4 专项规划 (3)第二章智慧城市概述 (3)2.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点 (3)2.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2.3 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 (4)第三章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关联 (5)3.1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互动关系 (5)3.2 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5)3.3 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5)第四章城市规划编制与智慧城市建设 (6)4.1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流程 (6)4.2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编制的变革 (6)4.3 城市规划编制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 (7)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 (7)5.1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内容 (7)5.2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关键技术 (8)5.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 (8)第六章城市交通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 (9)6.1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任务 (9)6.2 智慧城市交通规划的创新策略 (9)6.3 城市交通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 (9)第七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智慧城市建设 (10)7.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0)7.2 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 (10)7.3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合 (11)第八章城市公共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11)8.1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11)8.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 (12)8.3 城市公共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 (12)第九章城市安全与智慧城市建设 (12)9.1 城市安全规划的基本内容 (12)9.2 智慧城市安全规划的关键技术 (13)9.3 城市安全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 (13)第十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4)10.1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4)10.1.1 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4)10.1.2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4)10.2 国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4)10.2.1 纽约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5)10.2.2 东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5)10.3 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15)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1.1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是一种对城市空间和资源进行综合部署与合理安排的公共管理活动,旨在实现城市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内涵 (3)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1.3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4)第2章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规划原则 (4)2.1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4)2.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原则 (5)2.3 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划分与任务 (5)第3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6)3.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6)3.1.1 光纤网络布局 (6)3.1.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6)3.2 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6)3.2.1 感知层设施布局 (6)3.2.2 网络层设施建设 (6)3.3 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建设 (7)3.3.1 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7)3.3.2 大数据中心建设 (7)第4章智慧政务服务 (7)4.1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7)4.1.1 建设目标 (7)4.1.2 建设内容 (7)4.1.3 实施步骤 (7)4.2 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 (8)4.2.1 目标与原则 (8)4.2.2 建设内容 (8)4.2.3 实施步骤 (8)4.3 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8)4.3.1 优化目标 (8)4.3.2 优化内容 (8)4.3.3 实施步骤 (9)第5章智慧城市管理与决策 (9)5.1 城市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9)5.1.1 系统构建 (9)5.1.2 功能设计 (9)5.1.3 应用场景 (9)5.2 智慧应急管理与救援 (9)5.2.1 系统架构 (9)5.2.2 核心功能 (10)5.2.3 应用案例 (10)5.3 城市安全与网络安全 (10)5.3.2 网络安全管理 (10)第6章智慧交通 (10)6.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0)6.1.1 系统架构 (10)6.1.2 关键技术 (11)6.2 公共交通优化与调度 (11)6.2.1 公交线网优化 (11)6.2.2 公交车辆调度 (11)6.2.3 智能公交站台 (11)6.3 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 (11)6.3.1 无人驾驶技术 (11)6.3.2 车联网技术 (11)第7章智慧能源 (12)7.1 智能电网建设 (12)7.1.1 概述 (12)7.1.2 目标与任务 (12)7.1.3 建设内容 (12)7.2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 (12)7.2.1 概述 (12)7.2.2 目标与任务 (12)7.2.3 建设内容 (13)7.3 能源消费与节能管理 (13)7.3.1 概述 (13)7.3.2 目标与任务 (13)7.3.3 建设内容 (13)第8章智慧环保与生态 (13)8.1 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 (13)8.1.1 建立全方位环境监测体系 (13)8.1.2 污染源智能识别与防控 (13)8.1.3 智能化污染治理设施 (13)8.2 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 (14)8.2.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 (14)8.2.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14)8.2.3 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处理 (14)8.3 智慧园林与绿色建筑 (14)8.3.1 智慧园林建设 (14)8.3.2 绿色建筑推广与应用 (14)8.3.3 低碳交通与绿色出行 (14)第9章智慧社区与民生服务 (14)9.1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4)9.1.1 信息通信网络设施 (14)9.1.2 智能感知设施 (14)9.1.3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5)9.2 智能家居与生活服务 (15)9.2.1 智能家居系统 (15)9.2.2 社区O2O服务 (15)9.2.3 社区互助平台 (15)9.3 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 (15)9.3.1 社区治理体系 (15)9.3.2 公共服务优化 (15)9.3.3 社区参与与互动 (15)9.3.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5)第10章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措施 (16)10.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6)10.2 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 (16)10.3 人才引进与培养 (16)10.4 投融资与商业模式创新 (16)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内涵智慧城市,即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集成运用,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51页PPT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51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指南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4)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1 背景描述 (4)1.1.2 项目目标 (5)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5)1.2.1 技术可行性 (5)1.2.2 经济可行性 (5)1.2.3 社会可行性 (5)1.2.4 政策可行性 (5)1.3 项目立项流程 (5)1.3.1 项目立项申请 (5)1.3.2 项目审批 (5)1.3.3 项目立项 (5)1.4 项目规划与设计 (6)1.4.1 项目规划 (6)1.4.2 技术方案设计 (6)1.4.3 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6)1.4.4 项目风险管理 (6)1.4.5 项目投资预算 (6)第2章项目组织与管理架构 (6)2.1 项目组织结构 (6)2.1.1 项目决策层 (6)2.1.2 项目管理层 (6)2.1.3 技术支持层 (6)2.1.4 实施执行层 (6)2.2 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 (7)2.2.1 团队组建 (7)2.2.2 团队培训与激励 (7)2.2.3 团队沟通与协作 (7)2.3 项目利益相关方分析 (7)2.3.1 部门 (7)2.3.2 企业 (7)2.3.3 居民 (7)2.3.4 社会组织 (7)2.4 项目沟通与协作 (8)2.4.1 沟通渠道与方式 (8)2.4.2 沟通计划与管理 (8)2.4.3 协作机制 (8)2.4.4 冲突解决 (8)第3章项目招投标管理 (8)3.1 招标文件编制 (8)3.1.1 编制招标文件的依据与原则 (8)3.1.2 招标文件内容 (8)3.2 投标文件评审 (9)3.2.1 投标人资格评审 (9)3.2.2 投标文件符合性评审 (9)3.2.3 技术评审 (9)3.2.4 商务评审 (9)3.3 招投标过程管理 (9)3.3.1 招标公告发布 (9)3.3.2 投标保证金管理 (9)3.3.3 投标文件递交与接收 (9)3.3.4 开标与评标 (9)3.3.5 中标通知书发放 (9)3.4 合同签订与履行 (10)3.4.1 合同签订 (10)3.4.2 合同履行 (10)3.4.3 合同变更与解除 (10)3.4.4 合同纠纷处理 (10)第4章项目进度管理 (10)4.1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10)4.1.1 WBS制定原则 (10)4.1.2 WBS结构 (10)4.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11)4.2.1 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11)4.2.2 进度计划编制步骤 (11)4.3 项目进度控制 (11)4.3.1 进度控制方法 (11)4.3.2 进度控制措施 (11)4.4 项目变更与风险管理 (11)4.4.1 项目变更管理 (12)4.4.2 项目风险管理 (12)第5章项目成本管理 (12)5.1 成本估算与预算编制 (12)5.1.1 成本估算 (12)5.1.2 预算编制 (12)5.2 成本控制策略 (13)5.2.1 成本控制原则 (13)5.2.2 成本控制措施 (13)5.3 成本分析与优化 (13)5.3.1 成本分析 (13)5.3.2 成本优化 (13)5.4 项目资金管理 (13)5.4.1 资金计划 (13)5.4.2 资金监控 (13)5.4.4 资金筹措 (14)第6章项目质量管理 (14)6.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4)6.1.1 质量管理原则 (14)6.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6.1.3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14)6.2 质量计划与实施 (14)6.2.1 质量计划编制 (14)6.2.2 质量计划实施 (14)6.2.3 质量计划监控 (14)6.3 质量控制与改进 (14)6.3.1 质量控制方法 (15)6.3.2 质量问题识别与分析 (15)6.3.3 质量改进 (15)6.4 项目验收与评价 (15)6.4.1 验收标准与方法 (15)6.4.2 验收组织与管理 (15)6.4.3 项目评价 (15)第7章项目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15)7.1 技术创新策略 (15)7.2 技术研发与转化 (15)7.3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15)7.4 技术标准与规范 (16)第8章项目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16)8.1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16)8.1.1 物理安全策略 (16)8.1.2 网络安全策略 (16)8.1.3 数据安全策略 (16)8.1.4 人员安全策略 (16)8.2 信息安全管理实施 (16)8.2.1 安全组织架构建立 (17)8.2.2 安全制度与流程制定 (17)8.2.3 安全设备和技术应用 (17)8.2.4 安全培训与宣传 (17)8.3 风险识别与评估 (17)8.3.1 风险识别 (17)8.3.2 风险评估 (17)8.4 风险应对与监控 (17)8.4.1 风险应对策略 (17)8.4.2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 (17)8.4.3 风险监控 (17)8.4.4 风险管理评估与优化 (17)第9章项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8)9.1.1 环境保护策略 (18)9.1.2 绿色建筑设计 (18)9.2 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 (18)9.2.1 节能措施 (18)9.2.2 减排策略 (18)9.2.3 资源利用 (18)9.3 生态补偿与景观规划 (18)9.3.1 生态补偿机制 (18)9.3.2 景观规划 (18)9.4 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18)9.4.1 评价指标体系 (18)9.4.2 评价方法与流程 (19)9.4.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9)第10章项目总结与后评价 (19)10.1 项目总结报告编制 (19)10.1.1 项目总结报告内容 (19)10.1.2 项目总结报告结构 (19)10.1.3 项目总结报告撰写要求 (19)10.2 项目效益分析 (19)10.2.1 经济效益分析 (19)10.2.2 社会效益分析 (19)10.2.3 环境效益分析 (19)10.3 项目经验与教训总结 (20)10.3.1 项目管理经验 (20)10.3.2 技术创新与经验 (20)10.3.3 教训与不足 (20)10.4 项目后评价与改进建议 (20)10.4.1 项目后评价内容 (20)10.4.2 改进建议 (20)10.4.3 持续优化与调整 (20)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1.1 项目背景与目标1.1.1 背景描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手册

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手册

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手册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民生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本章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关键技术和建设目标。

1.1 智慧城市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中的各类设施、服务和资源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公众生活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1.2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1.2.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感知、连接和控制技术,将城市中的各类设备、传感器和终端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

1.2.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智慧城市中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同时为城市管理者和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云服务。

1.2.3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用于对城市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预测。

1.2.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等,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1.3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具体目标包括:- 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 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经济的生产力。

- 改善城市交通的畅通性和安全性,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 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需求。

- 保障城市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本章将详细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等方面。

2.1 智能交通2.1.1 交通信号灯优化通过采用车载传感器和信号控制算法,实现信号灯的智能化调整,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量。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之欧阳德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之欧阳德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61范围62 规范性引用文件7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83.1 术语与定义83.2 缩略语94 平台定位9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94.2 公共信息平台124.2.1 目标124.2.2 作用134.2.3 能力要求134.2.4 性能要求155 平台组成详述16 5.1 功能框架165.2 组成说明165.2.1 支撑数据16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185.2.2.1 交换能力要求185.2.2.2 资源管理205.2.2.3 交换管理205.2.2.4 资源监控205.2.2.5 查询统计205.2.2.6 订阅信息管理215.2.2.7 目录互动215.2.2.8 日志维护21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225.2.3.1 整合配置225.2.3.2 整合组件管理225.2.3.3 整合流程管理23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235.2.3.5 整合结果订阅23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23 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245.2.4.1 目录能力要求24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255.2.4.3 元数据定义265.2.4.4 系统配置265.2.4.5 编目信息发布265.2.4.6 编目信息撤销275.2.4.7 编目状态同步275.2.4.8 交换互动275.2.4.9 查询统计285.2.4.10 信息服务285.2.4.11 特殊权限审批285.2.4.12 前置功能29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315.2.5.1 用户管理315.2.5.2 统一认证325.2.5.3 服务调度335.2.5.4 平台安全335.2.5.5 日常运维345.2.5.6 计费管理355.2.5.7 运行监控365.2.5.8 厂商管理365.2.5.9 应用管理365.2.5.10 应用托管管理375.2.5.11 资源库管理375.2.5.12 前置管理385.2.6 平台门户系统38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395.2.7.1 开发接口服务395.2.7.2 数据服务系统395.2.7.3 动态扩展服务40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40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406 建设要求42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42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44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45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45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466.3.3 元数据要求46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47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47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48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487 建设模式497.1 城市分类49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49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507.2 建设模式分类507.2.1 全新建设模式507.2.2 升级改造模式517.3 部署模式528 管理及运行538.1 平台管理模式538.1.1 实施策略558.1.2 管理分工57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578.1.2.1.1 平台管理57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578.1.2.1.3 服务管理588.1.2.1.4 规范管理58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588.1.2.2.1 资源梳理58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59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598.1.3 组织保证598.2 平台运行模式618.2.1 本地化模式618.2.2 平台互联模式61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 (9)1范围 (9)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11)3.1 术语与定义 (11)3.2 缩略语 (12)4 平台定位 (12)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12)4.2 公共信息平台 (17)4.2.1 目标 (17)4.2.2 作用 (17)4.2.3 能力要求 (18)4.2.4 性能要求 (20)5 平台组成详述 (21)5.1 功能框架 (22)5.2 组成说明 (22)5.2.1 支撑数据 (23)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24)5.2.2.1 交换能力要求 (26)5.2.2.2 资源管理 (27)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54)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55)6 建设要求 (57)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 (57)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 (60)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 (62)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62)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62)6.3.3 元数据要求 (63)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64)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64)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65)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66)7 建设模式 (66)7.1 城市分类 (67)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 (67)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 (67)7.2 建设模式分类 (68)7.2.1 全新建设模式 (68)7.2.2 升级改造模式 (69)7.3 部署模式 (70)8 管理及运行 (72)8.1 平台管理模式 (72)8.1.1 实施策略 (75)8.1.2 管理分工 (77)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 (78)8.1.2.1.1 平台管理 (78)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 (78)8.1.2.1.3 服务管理 (79)8.1.2.1.4 规范管理 (79)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 (80)8.1.2.2.1 资源梳理 (80)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 (80)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 (80)8.1.3 组织保证 (81)8.2 平台运行模式 (83)8.2.1 本地化模式 (83)8.2.2 平台互联模式 (83)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参考文档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参考文档
GB/T50604-2010
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
GB/T50627-2010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GB/T26230-2010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GB/T28508-2012
广播电视网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17881-1999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
CJJ46-9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50668-201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1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10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CJJ33-2005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卫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47-2006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CJJ/T102-2004
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JJ179-2012
城市供热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50495-200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2019年11月目录1前言 (1)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4.1建设目标 (12)4.2建设原则 (13)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5.1总体框架 (14)5.2技术架构 (15)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

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ppt课件

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ppt课件

大数据技术应用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技术咨询、 技术培训、技术维护等服务,确保智 慧城市各项应用的稳定运行和持续优 化。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 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2024/1/26
12
03
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应用
2024/1/26
13
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及实践案例分享
27
个人隐私保护在智慧城市中实践探讨
2024/1/26
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规
建立健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规体系,明确个人隐私的保护 范围、责任主体等。
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积极研发和应用个人隐私保护技术,如数据加密、匿名化 处理等,确保个人隐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保障。
提升公众隐私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认识和意 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隐私。
22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治理方案研究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保护
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水资源安全。
2024/1/26
推进水环境治理
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 处理率。
23
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广
28
2024/1/26
THANKS
感谢观看
29
20
05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举措
2024/1/26
21
大气污染防治策略部署
2024/1/26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 依法进行处罚。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应用手册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应用手册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应用手册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3)1.2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3)1.3 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 (3)第2章智能感知技术 (4)2.1 传感器技术 (4)2.1.1 传感器概述 (4)2.1.2 传感器类型 (4)2.1.3 传感器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4)2.2 无人机遥感技术 (4)2.2.1 无人机遥感概述 (5)2.2.2 无人机遥感类型 (5)2.2.3 无人机遥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5)2.3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技术 (5)2.3.1 物联网数据采集概述 (5)2.3.2 物联网数据采集类型 (5)2.3.3 物联网数据采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5)第3章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 (5)3.1 5G通信技术 (5)3.1.1 5G网络架构 (6)3.1.2 5G关键技术与智慧城市应用 (6)3.2 物联网技术 (6)3.2.1 物联网体系架构 (6)3.2.2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 (6)3.3 光纤通信技术 (6)3.3.1 光纤通信系统架构 (7)3.3.2 光纤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 (7)第4章大数据与云计算 (7)4.1 大数据技术 (7)4.1.1 数据采集与存储 (7)4.1.2 数据处理与清洗 (7)4.1.3 数据集成与融合 (8)4.2 云计算平台 (8)4.2.1 公共云 (8)4.2.2 私有云 (8)4.2.3 混合云 (8)4.3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8)4.3.1 数据可视化 (8)4.3.2 机器学习 (8)4.3.3 深度学习 (8)4.3.4 知识图谱 (9)第5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9)5.1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9)5.1.1 基本概念 (9)5.1.2 应用场景 (9)5.2 计算机视觉 (9)5.2.1 基本概念 (9)5.2.2 应用场景 (10)5.3 自然语言处理 (10)5.3.1 基本概念 (10)5.3.2 应用场景 (10)第6章智能交通系统 (10)6.1 智能交通管理 (10)6.1.1 概述 (10)6.1.2 关键技术 (10)6.1.3 应用案例 (11)6.2 智能出行服务 (11)6.2.1 概述 (11)6.2.2 关键技术 (11)6.2.3 应用案例 (11)6.3 自动驾驶技术 (11)6.3.1 概述 (11)6.3.2 关键技术 (12)6.3.3 应用案例 (12)第7章智能能源管理 (12)7.1 分布式能源 (12)7.1.1 概述 (12)7.1.2 技术应用 (12)7.2 智能电网 (12)7.2.1 概述 (12)7.2.2 技术应用 (12)7.3 能源大数据与优化调度 (13)7.3.1 概述 (13)7.3.2 技术应用 (13)第8章智慧环保与生态监测 (13)8.1 环境监测技术 (13)8.2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13)8.3 空气质量改善技术 (14)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应急 (14)9.1 城市安全监测 (14)9.1.1 监测系统概述 (14)9.1.2 关键技术 (14)9.1.3 应用案例 (14)9.2 智能安防技术 (14)9.2.1 智能安防概述 (14)9.2.2 关键技术 (15)9.2.3 应用案例 (15)9.3 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 (15)9.3.1 应急管理概述 (15)9.3.2 关键技术 (15)9.3.3 应用案例 (15)第10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与政策 (15)10.1 智慧产业布局与发展趋势 (15)10.1.1 概述 (15)10.1.2 智慧产业布局 (15)10.1.3 发展趋势 (16)10.2 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 (16)10.2.1 概述 (16)10.2.2 创新创业 (16)10.2.3 人才培养 (16)10.3 智慧城市政策与法规建设 (16)10.3.1 概述 (16)10.3.2 政策与法规现状 (16)10.3.3 发展趋势 (17)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的管理效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一、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建设、人口布局、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和空间利用,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此外,还需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字地图和空间数据库,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交通管理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监控、道路拥堵的预测和疏导等功能。

同时,还需要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并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应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智能化管理,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生成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公共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公共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提高政府效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健康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应重点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

通过智能化的家居和社区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

此外,还可以建设智能化的智慧小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教育和文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加强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图书馆等教育设施,提供更先进和高效的教育资源。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网络安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监管。

智慧城市行业智能化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行业智能化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行业智能化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 (3)1.1 智慧城市定义 (3)1.2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3)1.2.1 传统城市管理阶段 (3)1.2.2 信息化城市管理阶段 (3)1.2.3 智慧城市管理阶段 (3)1.3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3)1.3.1 技术驱动 (3)1.3.2 跨界融合 (3)1.3.3 绿色低碳 (3)1.3.4 人本关怀 (4)1.3.5 政策引导 (4)第二章:智能化城市规划 (4)2.1 城市规划背景分析 (4)2.2 智能化城市规划目标 (4)2.3 智能化城市规划原则 (5)第三章: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 (5)3.1 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5)3.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3.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5)3.2.2 通信网络建设 (5)3.2.3 数据中心建设 (6)3.2.4 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 (6)3.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6)3.3.1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6)3.3.2 电力设施建设 (6)3.3.3 燃气设施建设 (6)3.3.4 新能源设施建设 (6)3.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3.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6)3.4.2 道路建设 (6)3.4.3 桥梁建设 (7)3.4.4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7)第四章: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7)4.1 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7)4.2 智能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7)4.3 智能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7)4.4 智能化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7)第五章: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8)5.1 社会治理概述 (8)5.2 智能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8)5.3 智能化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8)5.4 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8)第六章:智能化产业发展 (9)6.1 产业发展概述 (9)6.2 智能化产业结构调整 (9)6.3 智能化产业链构建 (9)6.4 智能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9)第七章:智能化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10)7.1 关键技术概述 (10)7.2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0)7.3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0)7.4 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1)第八章: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 (11)8.1 城市运营管理概述 (11)8.2 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12)8.3 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策略 (12)8.4 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评估 (12)第九章:智能化城市安全保障 (13)9.1 城市安全保障概述 (13)9.2 智能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3)9.2.1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内涵 (13)9.2.2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13)9.2.3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主要任务 (13)9.3 智能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3)9.3.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内涵 (13)9.3.2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14)9.3.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任务 (14)9.4 智能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4)9.4.1 应急管理体系内涵 (14)9.4.2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14)9.4.3 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任务 (14)第十章:智能化城市建设政策与法规 (14)10.1 政策与法规概述 (14)10.2 智能化城市建设政策制定 (15)10.2.1 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 (15)10.2.2 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15)10.2.3 政策制定的具体措施 (15)10.3 智能化城市建设法规制定 (15)10.3.1 法规制定的指导思想 (15)10.3.2 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 (15)10.3.3 法规制定的具体措施 (15)10.4 智能化城市建设政策与法规实施与监管 (16)10.4.1 政策与法规实施 (16)10.4.2 政策与法规监管 (16)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精细化,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竞争力。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业指导书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业指导书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2)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2)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3)1.3 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3)第二章智慧城市规划与设计 (4)2.1 智慧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4)2.2 智慧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内容 (4)2.3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 (5)第三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3.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5)3.1.1 通信网络布局 (5)3.1.2 互联网基础设施 (5)3.1.3 物联网基础设施 (5)3.1.4 信息安全设施 (6)3.2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3.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6)3.2.2 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6)3.2.3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6)3.2.4 智能停车系统 (6)3.3 城市能源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6)3.3.1 清洁能源设施 (6)3.3.2 智能电网建设 (6)3.3.3 水资源管理设施 (6)3.3.4 垃圾处理设施 (7)3.3.5 环境监测设施 (7)第四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7)4.1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4.2 智慧医疗与教育 (7)4.3 智慧社区与智能家居 (8)第五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 (8)5.1 新兴产业发展 (8)5.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9)5.3 产业链与产业生态构建 (9)第六章智慧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 (9)6.1 城市安全风险识别 (9)6.2 智慧安全防控体系 (10)6.3 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 (10)第七章智慧城市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7.1 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 (11)7.1.1 政策法规的制定 (11)7.1.2 政策法规的实施 (11)7.2 标准体系构建 (11)7.2.1 标准体系的作用 (12)7.2.2 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12)7.2.3 标准体系构建的内容 (12)7.3 智慧城市监管与评估 (12)7.3.1 监管体系构建 (12)7.3.2 评估体系构建 (12)第八章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与交流 (13)8.1 国际合作模式与策略 (13)8.1.1 国际合作模式 (13)8.1.2 国际合作策略 (13)8.2 国际智慧城市案例解析 (13)8.3 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影响力 (14)第九章智慧城市人才培养与就业 (14)9.1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4)9.2 人才需求与就业方向 (15)9.3 智慧城市职业培训与认证 (15)第十章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6)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10.3 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 (17)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智慧城市,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支撑下,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精细化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建设作业指导书

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建设作业指导书

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建设作业指导书第1章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概念 (3)1.2 智能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4)1.3 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的关联性 (4)第2章智能社区建设规划与设计 (5)2.1 智能社区建设规划原则 (5)2.2 智能社区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5)2.3 智能社区基础设施设计 (6)第3章智能交通系统 (6)3.1 智能交通管理体系 (6)3.1.1 管理体系概述 (6)3.1.2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6)3.1.3 交通信息发布与组织调度 (7)3.2 智能公共交通 (7)3.2.1 概述 (7)3.2.2 公共交通调度与优化 (7)3.2.3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7)3.3 智能停车系统 (7)3.3.1 概述 (7)3.3.2 停车信息采集与处理 (7)3.3.3 停车诱导与智能导航 (7)3.3.4 停车场智能化管理 (7)第4章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7)4.1 通信网络技术 (7)4.1.1 宽带网络建设 (7)4.1.2 通信设施共建共享 (8)4.2 物联网技术 (8)4.2.1 感知层建设 (8)4.2.2 网络层建设 (8)4.3 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 (8)4.3.1 大数据平台建设 (8)4.3.2 云计算平台建设 (8)4.3.3 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8)第5章智能能源系统 (9)5.1 智能电网 (9)5.1.1 概述 (9)5.1.2 关键技术 (9)5.1.3 应用案例 (9)5.2 分布式能源 (9)5.2.1 概述 (9)5.2.2 关键技术 (9)5.3 能源管理系统 (10)5.3.1 概述 (10)5.3.2 关键技术 (10)5.3.3 应用案例 (10)第6章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10)6.1 视频监控系统 (10)6.1.1 系统概述 (10)6.1.2 系统组成 (10)6.1.3 系统功能 (11)6.2 出入口控制系统 (11)6.2.1 系统概述 (11)6.2.2 系统组成 (11)6.2.3 系统功能 (11)6.3 紧急报警与处置系统 (11)6.3.1 系统概述 (11)6.3.2 系统组成 (11)6.3.3 系统功能 (12)第7章智能家居与智慧生活 (12)7.1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2)7.1.1 系统概述 (12)7.1.2 系统架构 (12)7.1.3 关键技术 (12)7.2 智慧健康管理系统 (12)7.2.1 系统概述 (13)7.2.2 系统架构 (13)7.2.3 关键技术 (13)7.3 社区生活服务平台 (13)7.3.1 系统概述 (13)7.3.2 系统架构 (13)7.3.3 关键技术 (13)第8章智慧环保与生态社区 (14)8.1 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 (14)8.1.1 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4)8.1.2 污染源防控与治理 (14)8.1.3 环境应急管理与处置 (14)8.2 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 (14)8.2.1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14)8.2.2 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 (14)8.2.3 生态修复与保护 (14)8.3 资源循环利用与垃圾分类 (14)8.3.1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14)8.3.2 垃圾分类与处理 (15)8.3.3 生态社区建设与推广 (15)第9章智能社区管理与运营 (15)9.1 社区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15)9.1.1 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15)9.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5)9.1.3 信息服务与应用 (15)9.2 社区治理与决策支持 (15)9.2.1 治理体系构建 (15)9.2.2 决策支持系统 (16)9.2.3 智能预警与应急处理 (16)9.3 社区居民参与与互动 (16)9.3.1 居民参与机制 (16)9.3.2 互动平台建设 (16)9.3.3 志愿者服务与邻里互助 (16)9.3.4 社区文化建设 (16)第10章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社区发展展望 (16)10.1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6)10.1.1 数字化转型加速 (16)10.1.2 智能化应用拓展 (16)10.1.3 创新驱动发展 (17)10.1.4 网络安全重视程度提高 (17)10.2 智能社区未来发展方向 (17)10.2.1 人居环境优化 (17)10.2.2 社区服务升级 (17)10.2.3 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17)10.2.4 社区居民参与度提高 (17)10.3 政策与产业协同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建设 (17)10.3.1 完善政策体系 (17)10.3.2 加强产业协同 (17)10.3.3 培育新兴产业 (17)10.3.4 优化人才培养 (18)10.3.5 推广典型经验 (18)第1章智慧城市与智能社区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概念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理念。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欧阳文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欧阳文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61范围62 规范性引用文件6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73.1 术语与定义73.2 缩略语84 平台定位8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84.2 公共信息平台114.2.1 目标114.2.2 作用114.2.3 能力要求114.2.4 性能要求135 平台组成详述135.1 功能框架145.2 组成说明145.2.1 支撑数据14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155.2.2.1 交换能力要求165.2.2.2 资源管理175.2.2.3 交换管理175.2.2.4 资源监控175.2.2.5 查询统计175.2.2.6 订阅信息管理175.2.2.7 目录互动185.2.2.8 日志维护18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185.2.3.1 整合配置195.2.3.2 整合组件管理195.2.3.3 整合流程管理19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195.2.3.5 整合结果订阅19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20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205.2.4.1 目录能力要求20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215.2.4.3 元数据定义215.2.4.4 系统配置225.2.4.5 编目信息发布225.2.4.6 编目信息撤销225.2.4.7 编目状态同步235.2.4.8 交换互动235.2.4.9 查询统计235.2.4.10 信息服务245.2.4.11 特殊权限审批245.2.4.12 前置功能24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265.2.5.1 用户管理265.2.5.2 统一认证275.2.5.3 服务调度275.2.5.4 平台安全285.2.5.5 日常运维295.2.5.6 计费管理305.2.5.7 运行监控305.2.5.8 厂商管理305.2.5.9 应用管理305.2.5.10 应用托管管理315.2.5.11 资源库管理315.2.5.12 前置管理325.2.6 平台门户系统32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335.2.7.1 开发接口服务335.2.7.2 数据服务系统335.2.7.3 动态扩展服务34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34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346 建设要求35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35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37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38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38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386.3.3 元数据要求39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39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40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40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417 建设模式417.1 城市分类41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41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427.2 建设模式分类427.2.1 全新建设模式427.2.2 升级改造模式437.3 部署模式448 管理及运行448.1 平台管理模式448.1.1 实施策略468.1.2 管理分工48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488.1.2.1.1 平台管理48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488.1.2.1.3 服务管理488.1.2.1.4 规范管理49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498.1.2.2.1 资源梳理49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49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508.1.3 组织保证508.2 平台运行模式518.2.1 本地化模式518.2.2 平台互联模式51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之欧阳生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之欧阳生创编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61范围62 规范性引用文件7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83.1 术语与定义83.2 缩略语84 平台定位9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94.2 公共信息平台134.2.1 目标134.2.2 作用134.2.3 能力要求144.2.4 性能要求155 平台组成详述16 5.1 功能框架175.2 组成说明175.2.1 支撑数据17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195.2.2.1 交换能力要求205.2.2.2 资源管理215.2.2.3 交换管理215.2.2.4 资源监控215.2.2.5 查询统计225.2.2.6 订阅信息管理225.2.2.7 目录互动225.2.2.8 日志维护23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235.2.3.1 整合配置245.2.3.2 整合组件管理245.2.3.3 整合流程管理24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245.2.3.5 整合结果订阅24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25 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255.2.4.1 目录能力要求26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275.2.4.3 元数据定义275.2.4.4 系统配置275.2.4.5 编目信息发布285.2.4.6 编目信息撤销285.2.4.7 编目状态同步295.2.4.8 交换互动295.2.4.9 查询统计295.2.4.10 信息服务305.2.4.11 特殊权限审批305.2.4.12 前置功能31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335.2.5.1 用户管理335.2.5.2 统一认证355.2.5.3 服务调度355.2.5.4 平台安全365.2.5.5 日常运维375.2.5.6 计费管理385.2.5.7 运行监控385.2.5.8 厂商管理395.2.5.9 应用管理395.2.5.10 应用托管管理405.2.5.11 资源库管理405.2.5.12 前置管理415.2.6 平台门户系统42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425.2.7.1 开发接口服务425.2.7.2 数据服务系统425.2.7.3 动态扩展服务43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43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446 建设要求45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46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47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49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49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506.3.3 元数据要求50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51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51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52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537 建设模式537.1 城市分类54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54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547.2 建设模式分类557.2.1 全新建设模式557.2.2 升级改造模式567.3 部署模式578 管理及运行588.1 平台管理模式588.1.1 实施策略608.1.2 管理分工62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628.1.2.1.1 平台管理62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638.1.2.1.3 服务管理638.1.2.1.4 规范管理64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648.1.2.2.1 资源梳理64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64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658.1.3 组织保证658.2 平台运行模式668.2.1 本地化模式668.2.2 平台互联模式67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