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泸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说明书

泸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说明书

说明书评审稿2022.02项目名称:《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委托单位: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规划阶段:评审稿(2022.02)编制单位: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陈欢总裁项目负责人:吴景传总策划师项目成员:何越规划设计总监张冷冷规划设计副总监林宏嘉规划设计副总监陈凯平战略策划副总监杨紫欣高级主任策划师刘少菲高级主任动漫设计师陈靖璇主任策划师丘晴主任规划师谭思思策划师徐荣荣规划师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年)The all-for-one tourism planning of Luding County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2020-2035)技术路线全域旅游认知剖析泸定发展机遇核心价值存在问题发展重点战略定位一:全国红色团建旅游目的地战略路径一环:康泸新大环线两心:红色研学发展中心、雪域度假发展核心大泸定桥红色研学区全产业融合要素供给升级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主体培育泸定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定位体系发展战略品牌定位目标体系发展趋势关键措施基础研判战略体系专项体系空间体系行动计划中心任务明确泸定旅游发展的主方向提出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行动指引战略定位二:川渝康养旅居目的地全方位运营市场品牌定位市场营销策略旅游文明建设夜间旅游指引大海螺雪域度假区大渡河康养旅居区大二郎山山地旅游区全过程服务主客共享旅游服务体系“快旅慢游”交通系统旅游卫生服务体系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旅游综合执法平台旅游保障体系四区:目录Contents一、规划总则:面向康泸新一体化的全域旅游规划中心任务、项目概况、全域旅游认知二、发展基础:剖析泸定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与短板发展机遇、核心价值、市场研究、发展难点三、发展体系:国家文化公园、康泸新一体化视野下的泸定愿景战略路径、定位体系、发展战略、品牌定位、目标体系、实施路径、分期规划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提高各行各业“+旅游”产业融合意识要素供给升级、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主体培育五、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构建统筹全县、支撑康泸新发展空间格局空间布局思路、限制性条件衔接、空间结构规划、空间发展指引、全域项目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发展指引六、全域旅游品牌运营:塑造具有市场活力品牌推广策略品牌形象定位、市场营销策略、全域文明旅游建设、夜间旅游发展指引七、全域旅游服务提升:主客共享下的全域公共服务建设主客共享旅游服务体系、“快旅慢游”交通系统、旅游卫生服务体系、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八、全域旅游治理体系:探索全域旅游管理保障改革创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旅游综合执法平台、旅游保障体系214476496135160171第一部分:总体规划1第二部分:行动计划188泸定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189第三部分:附录201附录一:文旅资源普查及评价附录二: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标准解读及创建评估附录三:全域重点发展项目库202217235第一部分总体规划CHAPTER ONE一、规划总则:面向康泸新一体化的全域旅游规划(一)中心任务(二)项目概况(三)全域旅游认知重点从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公共服务、旅游新业态、主题营造等角度对标《细则》,开展规划工作。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 (2)二、对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及修编原因 (2)第二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 (3)二、指导思想 (3)三、规划原则 (3)第三章规划期限第二部分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二、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5)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县域产业发展布局 (6)二、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7)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7)四、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9)五、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六、县域防灾规划 (12)第三部分城区总体规划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 (13)二、城市规模 (13)第七章城区总体布局规划一、规划区范围 (15)二、城区功能分区 (15)三、城区用地布局及调整 (16)四、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9)五、城区管线工程规划 (21)六、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4)七、城区风貌及景观规划 (26)八、城区防灾规划 (27)九、城区环保及环卫规划 (28)十、近期建设规划 (29)十一、规划强制性内容 (30)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保障和措施一、法律保障 (31)二、规划体系 (31)三、协调机制 (31)四、政策引导 (31)五、动态管理 (31)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平泉县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83年完成,规划期限为1983年——2000年;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0年,规划期限为1990年——2000年;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9年,规划期限近期为2000年——2005年,远期为2000年——2020年。

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上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依据、年限 (1)第二章规划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第三章镇域概况 (4)第四章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5)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9)第六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七章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八章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14)下篇镇区建设规划第一章镇区现状概述和分析 (16)第二章城镇性质和规模 (18)第三章城镇总体布局 (20)第四章专项规划 (22)第五章城镇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29)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七章远景发展设想 (31)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31)附表:中心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33)第二部分:基础资料汇编一概述 (34)二地理位置 (34)三历史沿革 (34)四自然条件 (35)五行政区划和人口 (37)六国民经济 (38)七公共服务设施 (39)八镇域基础设施 (39)九镇区建设 (40)十五期间龙泉镇经济、人口发展纲要 (41)九五期间龙泉镇经济、人口发展概况 (42)乡镇企业基本情况表 (44)上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依据、年限一、规划编制背景龙泉镇早在1987年,当地政府就积极筹备改乡建镇,由于多种原因,于1989年撤消,到1993年,经省委批准,撤消东胜乡,成立省级边贸建制镇——龙泉镇,并且从黄荆村迁址至龙泉村。

1996年池州地区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东至县龙泉镇总体规划。

原规划确定的规划年限为近期1995~2000年,远期2000~2010年,城镇性质为: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省际商贸为主的皖赣边境山区城镇。

人口规模分别为近期1.79万人,远期1.96万人。

发展方向逐步向北部和东南部滚动发展。

规划部分得到了实施,对本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城镇功能得到了增强,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98年龙泉镇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城镇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省、市关于发展重要中心镇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的出台,给本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利用本镇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更好地促进城镇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成了摆在全镇人民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概况 (2)三、镇区概况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年限 (4)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目标 (5)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一、城镇性质 (23)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二、道路交通规划 (27)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一、给水工程规划 (28)二、排水工程规划 (28)三、燃气工程规划 (29)四、电力工程规划 (29)五、通信工程规划 (29)六、管线综合规划 (30)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三、城镇防灾规划 (3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三、近期建设重点 (31)四、近期建设项目 (3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说明书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开平市大沙镇总体规划(2015-2035)说明书

开平市大沙镇总体规划(2015-2035)说明书

PART TWO第二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编制背景与编制过程 (7)1.1规划背景--------------------------------------------------------------------------------------------71.2相关规划方案评述--------------------------------------------------------------------------------81.3规划年限--------------------------------------------------------------------------------------------81.4规划区范围-----------------------------------------------------------------------------------------91.5规划依据--------------------------------------------------------------------------------------------91.6规划指导思想--------------------------------------------------------------------------------------91.7规划方法------------------------------------------------------------------------------------------101.8规划技术框架图---------------------------------------------------------------------------------101.9工作过程------------------------------------------------------------------------------------------10第二章镇域概况-------------------------------------------------------------------------------------------122.1基本情况------------------------------------------------------------------------------------------122.2经济发展现状------------------------------------------------------------------------------------132.3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布局---------------------------------------------------------------------13第三章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分析--------------------------------------------------------------------163.1城镇经济分析------------------------------------------------------------------------------------163.2产业特征------------------------------------------------------------------------------------------163.3发展分析------------------------------------------------------------------------------------------18第四章城镇性质与城镇发展目标--------------------------------------------------------------------204.1城镇发展分析------------------------------------------------------------------------------------204.2城镇结构与性质---------------------------------------------------------------------------------204.3城镇发展目标------------------------------------------------------------------------------------21第五章镇村体系发展战略-----------------------------------------------------------------------------235.1镇村现状结构------------------------------------------------------------------------------------235.2镇村规划结构------------------------------------------------------------------------------------23第六章、村落改造与发展策略--------------------------------------------------------------------------266.1发展策略------------------------------------------------------------------------------------------266.2相关政策建议------------------------------------------------------------------------------------28第七章城镇发展规模预测-----------------------------------------------------------------------------317.1城镇化水平预测---------------------------------------------------------------------------------317.2镇域人口规模预测------------------------------------------------------------------------------317.3城镇用地规模预测------------------------------------------------------------------------------337.4镇区规划范围------------------------------------------------------------------------------------34第八章产业发展规划-----------------------------------------------------------------------------------358.1工业发展规划------------------------------------------------------------------------------------358.2农业发展规划------------------------------------------------------------------------------------368.3旅游业发展规划---------------------------------------------------------------------------------39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439.1镇域空间管制------------------------------------------------------------------------------------439.2“三区”地域控制体系------------------------------------------------------------------------439.3“六线”规划控制体系------------------------------------------------------------------------45第十章建设用地布局-----------------------------------------------------------------------------------4810.1职能与布局结构--------------------------------------------------------------------------------4810.2建设用地规划-----------------------------------------------------------------------------------49第十一章综合交通规划--------------------------------------------------------------------------------5211.1现状交通概况-----------------------------------------------------------------------------------5211.2规划原则和目标--------------------------------------------------------------------------------5211.3镇域道路交通规划-----------------------------------------------------------------------------5211.4交通设施规划-----------------------------------------------------------------------------------5411.5城市客运交通规划-----------------------------------------------------------------------------5511.6城镇货运交通规划-----------------------------------------------------------------------------5511.7绿道规划-----------------------------------------------------------------------------------------5511.8步行系统规划-----------------------------------------------------------------------------------5611.9镇区现状交通概况-----------------------------------------------------------------------------5611.10镇区道路规划---------------------------------------------------------------------------------5611.11交通设施规划---------------------------------------------------------------------------------58第十二章居住用地规划(R)-------------------------------------------------------------------------5912.1居住用地现状-----------------------------------------------------------------------------------5912.3规划内容-----------------------------------------------------------------------------------------5912.4镇区内旧村改造规划--------------------------------------------------------------------------60第十三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A)----------------------------------------------------6113.1规划原则与目标--------------------------------------------------------------------------------6113.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系统-------------------------------------------------------6113.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A)------------------------------------------------------61第十四章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6514.1现状概况-----------------------------------------------------------------------------------------6514.2规划原则与目标--------------------------------------------------------------------------------6514.3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65第十五章绿地系统规划----------------------------------------------------------------------------------6615.1镇域景观及绿化现状--------------------------------------------------------------------------6615.2规划原则-----------------------------------------------------------------------------------------6615.3规划结构与布局--------------------------------------------------------------------------------6615.4绿化系统规划-----------------------------------------------------------------------------------6615.5公园绿地-----------------------------------------------------------------------------------------6715.6道路绿化系统-----------------------------------------------------------------------------------6715.7专用绿地系统规划-----------------------------------------------------------------------------6715.8生产防护绿地-----------------------------------------------------------------------------------68第十六章镇域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6916.1镇域生态环境现状-----------------------------------------------------------------------------6916.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916.3环境卫生工作现状-----------------------------------------------------------------------------7516.4环境卫生保护规划-----------------------------------------------------------------------------75第十七章市政工程规划--------------------------------------------------------------------------------7717.1给水工程规划-----------------------------------------------------------------------------------7717.2污水工程规划-----------------------------------------------------------------------------------7917.3雨水工程规划-----------------------------------------------------------------------------------8017.4电力工程规划-----------------------------------------------------------------------------------8117.6邮政工程规划-----------------------------------------------------------------------------------8517.7有线电视工程规划-----------------------------------------------------------------------------8617.8燃气工程规划-----------------------------------------------------------------------------------8617.9管线综合规划-----------------------------------------------------------------------------------87第十八章防灾减灾规划--------------------------------------------------------------------------------8918.1城市防洪-----------------------------------------------------------------------------------------8918.2人防规划-----------------------------------------------------------------------------------------9018.3防震规划-----------------------------------------------------------------------------------------9118.4应急避护场所规划-----------------------------------------------------------------------------92第十九章消防工程规划----------------------------------------------------------------------------------9519.1消防现状-----------------------------------------------------------------------------------------9519.2规划依据-----------------------------------------------------------------------------------------9519.3规划原则-----------------------------------------------------------------------------------------9519.4规划目标-----------------------------------------------------------------------------------------9619.5消防站--------------------------------------------------------------------------------------------9619.6消防人员配备-----------------------------------------------------------------------------------9819.7消防站装备规划--------------------------------------------------------------------------------9919.8消防供水规划---------------------------------------------------------------------------------10719.9消防通道规划---------------------------------------------------------------------------------10919.10消防与抗震、人防--------------------------------------------------------------------------11119.11近期建设规划--------------------------------------------------------------------------------11119.12实施与管理建议-----------------------------------------------------------------------------113第二十章“三旧”改造--------------------------------------------------------------------------------11420.1规划背景---------------------------------------------------------------------------------------11420.2规划依据---------------------------------------------------------------------------------------11420.3“三旧”改造对象的认定标准------------------------------------------------------------11420.4大沙镇“三旧”情况------------------------------------------------------------------------11520.5“三旧”改造模式--------------------------------------------------------------------------115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11821.2指导思想---------------------------------------------------------------------------------------11821.3规划原则---------------------------------------------------------------------------------------11821.4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规模---------------------------------------------------------------11921.5近期建设内容---------------------------------------------------------------------------------119第二十二章重点建设地段规划-----------------------------------------------------------------------12322.1规划范围---------------------------------------------------------------------------------------12322.2土地利用现状概况---------------------------------------------------------------------------12322.3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12322.4用地布局---------------------------------------------------------------------------------------12322.5地块划分与地块编码------------------------------------------------------------------------12422.6指标控制体系---------------------------------------------------------------------------------125第二十三章远景规划-----------------------------------------------------------------------------------13123.1规划意义----------------------------------------------------------------------------------------13123.2规划原则----------------------------------------------------------------------------------------13123.3规划期限----------------------------------------------------------------------------------------13123.4规划目标----------------------------------------------------------------------------------------13123.5发展方向----------------------------------------------------------------------------------------13223.6远景土地利用规划----------------------------------------------------------------------------132第二十四章规划强制性内容--------------------------------------------------------------------------13524.1镇域范围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13524.2城镇建设强制性内容------------------------------------------------------------------------136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3925.1强制性规划内容与实施---------------------------------------------------------------------13925.2规划实施管理基本准则---------------------------------------------------------------------14025.3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14125.4建设用地规划管理---------------------------------------------------------------------------14225.5建设工程规划管理---------------------------------------------------------------------------14225.6实施监督与责任追究------------------------------------------------------------------------143第一章编制背景与编制过程1.1规划背景1.1.1宏观发展背景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概况1.区域位置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

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

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

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

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

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6)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6)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7)第一章集镇现状 (17)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7)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 18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19)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2)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3)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3)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27)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受萍乡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修编工作。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指导萍乡城市建设的一项宏伟蓝图规划,萍乡市作为赣西地区的重要城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从2003年底开始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2003年底,中规院与萍乡市规划局商讨总体规划编制事宜;2004年3月17-30日,项目组开展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全面调研工作;2004年7月14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2004年9月2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项目组在萍乡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要求;2004年11月23日,纲要评审前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2004年12月7日,项目组向江西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作工作汇报;2005年3月28-29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2006年6月-8月,项目组根据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对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2006年9月28日,江西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发改委同意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要求;2007年6月,总体规划成果向建设部上报审核;2007年7月—2009年2月,根据萍乡的发展情况对成果不断进行完善。

2009年3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项目组根据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成果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针对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增加湘东地区产业用地,取消主城区五陂下居住旅游组团;依据2009年12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最终定线,调整新客站位置及周边用地规划,最终形成成果评审稿。

本次规划从前期调研到成果编制,得到萍乡市委、市政府、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各区县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和配合。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期限---------------------------------------------------------- 第四章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六章环境容量人口预测---------------------------------------------------------- 第七章环境保护培育育规划----------------------------------------------------------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九章建筑景观规划---------------------------------------------------------- 第十章核心景观规划----------------------------------------------------------第十一章绿化工程规划--------------------------------------------------------- 第十二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三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四章社会经济调控规划---------------------------------------------------------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建议正文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条旅游区的范围及地理情况湿地规划区位于汾阳市禹门河段,与迎新渠交汇处辐射周围5000亩地,北临望春村,南临申家堡,东临文峡西河。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XX县XX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3)一、规划背景 (3)二、现状概况 (3)三、对1997年规划的评价 (5)四、本次规划修编的原因 (6)五、XX镇发展与周边关系分析 (6)六、优劣势分析 (9)七、发展策略 (9)八、规划原则与目标 (10)九、规划依据 (11)十、规划期限与范围 (11)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11)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1)二、经济社会与城镇发展战略 (12)三、村镇体系规划 (13)四、旅游发展规划 (13)五、居民点规划 (15)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7)七、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8)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九、公共设施规划 (21)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21)十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2)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22)附表XX镇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及种植面积 (23)第三章镇区建设规划 (23)一、现状概况 (23)二、规划原则 (24)三、性质、范围及规模 (24)四、总体布局 (24)五、镇区与周边关系协调和衔接 (26)六、土地利用控制 (26)七.传统街区保护规划 (28)八、道路交通规划 (29)九、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30)十、镇区风貌规划 (33)十一、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34)十二、环境保护规划 (35)十三、环境影响评价 (36)十四、防灾减灾规划 (36)十五、近期建设规划 (38)十六、规划实施 (39)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2003年XX镇被列为XX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45个中心镇之一。

为更好发挥其中心镇职能,加强辐射力度和完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XX市XX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该镇是县域南部生态经济区的中心镇,“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茅草坝水电资源开发的服务基地,渝鄂边区商贸小城镇。

受XX镇政府委托,XX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组织编制XX县XX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三部分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2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及范围----------------------------------------------------------- 4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五章、镇村体系规划------------------------------------------------------------------- 5 第六章、建设控制分区与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0 第八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12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6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4 第十五章、附表------------------------------------------------------------------------- 24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1.地理交通白沙镇地处大巴山腹地,万源市的东部,东接曹家乡,南连八台乡,西邻石塘乡、沙滩镇,北靠茶垭乡。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二、现状概况....................................................三、镇区概况....................................................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年限....................................................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三、产业发展规划................................................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一、城镇性质....................................................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三、功能结构规划................................................四、用地布局规划................................................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一、现状........................................................二、绿地系统规划................................................三、景观规划....................................................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二、道路交通规划................................................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燃气工程规划................................................四、电力工程规划................................................五、通信工程规划................................................六、管线综合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三、城镇防灾规划................................................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三、近期建设重点................................................四、近期建设项目................................................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广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2)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3)第四节规划任务 (4)第五节规划期限 (5)第六节规划范围 (5)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6)第一节基本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6)第三章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目标 (10)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7)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一节农业发展布局 (20)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生态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5)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27)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27)第二节各用途分区管制规则 (31)第七章强化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 (38)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38)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40)第八章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43)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市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43)第二节严格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三节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46)第四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47)第五节优先保障广水主城区建设发展需求 (48)第六节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48)第七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49)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52)第一节优先保障生态建设用地 (52)第二节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 (53)第三节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十章重点工程建设安排 (55)第一节交通运输工程 (55)第二节水利设施工程 (55)第三节能源建设工程 (55)第四节环保建设工程 (56)第五节旅游项目工程 (56)第六节土地整理重点工程 (57)第十一章近期土地利用 (59)第一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59)第二节近期规划原则 (59)第三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 (59)第四节近期土地利用重点 (60)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62)第一节规划范围 (62)第二节规划目标 (62)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63)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64)第五节管制措施 (65)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7)第一节行政管理措施 (67)第二节经济调控措施 (68)第三节执法监察措施 (69)第四节技术保障措施 (69)第五节公众参与措施 (70)第十四章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71)第一节广水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71)第二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分区 (73)第三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74)附表1 (77)附表2 (78)附表3 (79)附表4 (81)附表5 (82)附表6 (83)附表7 (84)附表8 (85)附表9 (86)附表10 (87)前言《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1999 年12 月正式批准实施以来,对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说明书1. 简介总体规划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或计划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

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的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整体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 确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 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 确定项目的风险和挑战。

3. 规划原则本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充分考虑项目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 开放性: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确保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可操作性:规划要具备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监控。

4. 规划内容本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内容:4.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和动机,包括项目的相关历史和背景信息,以及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4.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以及项目的具体限制和约束条件。

4.3 项目目标具体定义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包括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可衡量的目标。

4.4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要求和关键节点。

4.5 资源需求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4.6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4.7 组织架构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

5. 规划流程本总体规划的执行流程如下:1. 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和限制等;2. 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4.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5.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6. 撰写总体规划说明书,详细说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计划;7. 审核和调整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8. 对总体规划进行沟通和推广,确保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9.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措施;10. 监控项目的执行和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总体规划。

湘阴县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

湘阴县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3)第一章城市现状概况 (3)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 (3)2.历史沿革 (3)3.自然条件 (3)4.自然资源 (4)5.文物古迹 (4)6.经济社会概况 (4)第二章城市规划实施评价 (5)1.城市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本次规划所需解决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规划编制背景与编制依据 (6)1.规划编制背景 (6)2.规划依据 (6)第四章规划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 (7)1.规划技术路线 (7)2.规划指导思想 (7)3.规划期限和范围 (7)4.规划原则 (8)第二部分城镇体系规划 (9)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 (9)1.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9)2.城镇及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0)3.城镇体系发展思路与相应策略 (10)第六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规划 (12)1.县域人口发展预测与规划 (12)2.人口城镇化发展预测与规划 (12)第七章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13)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13)2.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 (14)3.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16)4.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17)5.区域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9)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0)第八章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与规划编制要点 (20)1.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 (20)2.规划编制要点 (20)第九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21)1.职能与城市性质.................................................................. 212.城市人口规模.. (22)3.城市用地规模 (22)第十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22)1.城市总体布局现状 (22)2.总体空间发展思路 (23)3.湘阴城区空间形态的演变 (24)4.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24)5.城市总体布局 (24)第十一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5)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5)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5)第十二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1.现状概况 (28)2.规划原则与目标 (28)3.用地规划 (28)第十三章居住用地规划 (31)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31)2.规划原则 (31)3.规划布局 (31)4.中小学配置 (32)第十四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2)1.工业用地规划 (32)2.仓储用地规划 (33)第十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33)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33)2.规划指导思想 (34)3.规划布局 (34)4实施建议 (35)第十六章城市景观规划 (35)1.规划原则和目标 (35)2.景观规划要点 (35)第十七章旧城更新规划 (36)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6)2.更新策略 (37)3.用地布局调整 (37)第十八章城市建设控制规划 (37)1.规划目的 (37)2.土地兼容性控制 (37)3.开发强度控制 (38)第四部分中心城区工程规划 (39)第十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39)1.现状概况 (39)2.用水量预测 (39)3.水源规划 (40)4.水源地保护规划 (40)5.水厂规划 (41)6.管网规划 (41)第二十章排水工程规划 (41)1.现状 (41)2.规划排水体制 (41)3.污水工程规划 (41)4.雨水工程规划 (42)第二十一章电力工程规划 (42)1.现状概况 (42)2.电力负荷预测 (42)3.电源规划 (43)4.城网规划 (43)第二十二章电信工程规划 (43)1.电信规划 (43)2.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44)3.邮政规划 (44)第二十三章燃气工程规划 (45)1.城区燃气现状 (45)2.存在问题 (45)3.城市气化率 (45)4.燃气工程发展规划 (45)第二十四章供热工程规划 (46)1.现状概况 (46)2、规划原则 (46)3.城区热化率 (46)4.热负荷预测 (46)5.热源规划 (47)6.供热系统 (47)7.管网布置 (47)8.换热站 (47)第二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47)1.现状概况 (47)2.存在问题 (48)3.环境趋势分析 (48)4.环保目标及环境分区 (48)5.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 (49)第二十六章环卫工程规划 (50)1.现状概况 (50)2.规划依据 (50)3.规划目标 (50)4.环卫工程规划 (50)第二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51)1.防洪规划 (51)2.消防规划 (51)3.人防规划 (52)4.抗震防灾规划 (53)5.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 (53)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与部署 (54)第二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4)1.规划指导思想 (54)2.规划年限和规模 (54)3.城市建设发展方向 (54)4.近期建设项目 (54)第二十九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56)第三十章规划实施 (56)1.规划管理新的趋向 (56)2.规划实施措施 (57)湘阴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第一部分概述第一章城市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南岸,处幕阜山余脉,居湘、资两水尾闾;东据逶迤山岭,西展坦荡湖乡;东临汩罗,西接益阳,南连长沙、望城,北抵岳阳、沅江。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洪波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程凡实习生韦一实习生石蕾实习生汪波实习生协编单位:广德县人民政府广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袁顺刚建委主任李道峰建委副主任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何旭明建委工程师李茂江建委工程师刘健建委工程师附件一: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 (1)一、城市概况 (1)二、城市总体规划历程评述 (2)三、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5)四、规划依据 (6)五、规划指导思想 (6)六、规划原则 (7)七、本次规划重点 (7)八、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7)九、规划期限 (8)第二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8)一、区域位置分析 (8)二、广德县区域竞争力分析 (9)三、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10)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2)五、总体发展目标 (15)六、经济发展战略 (16)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8)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概况与分析 (18)二、县域人口规模预测 (19)三、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1)四、城镇化动力机制 (21)五、县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22)六、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23)七、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3)八、县域中心村布局规划 (24)第四章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25)一、产业布局规划原则 (25)二、县域经济区划 (25)三、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26)四、工业布局规划 (27)五、第三产业布局规划 (28)第五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29)一、空间管制原则 ........................................................................................................................ 29 二、空间管制分区 (29)三、分区管制 (30)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2)一、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32)二、县域给排水规划 (33)三、县域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33)四、县域电信工程设施规划 (33)五、县域防灾工程规划 (34)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36)一、商贸市场设施建设规划 (36)二、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7)三、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38)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39)第八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40)一、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 (40)二、环境保护规划 (41)三、资源保护规划 (42)第九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43)一、旅游发展现状 (43)二、主要旅游景区 (44)三、基本旅游线路 (45)四、旅游设施发展 (45)第十章城市发展目标 (46)一、城区当前的发展重点 (46)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46)第十一章城市性质 (47)一、城市性质的历史演变 (47)二、城市性质论证分析 (47)三、城市性质确定 (47)第十二章城市规模 (48)一、人口规模预测 (48)二、用地规模预测 (49)第十三章城市总体布局 (49)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49)二、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50)三、城市空间基本格局 (51)四、城市布局结构与控制 (51)五、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53)第十四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54)一、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54)二、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平衡 (55)三、土地分级评定 (56)四、居住用地 (57)五、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58)六、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60)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1)一、综合交通现状分析 (61)二、对外交通及主要设施规划布局 (62)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62)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64)第十六章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66)一、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概况 (66)二、绿地系统规划 (66)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67)第十七章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69)一、空间分区管制 (69)二、“四线”管制 (70)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2)一、给水工程 (72)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73)三、电力工程 (74)四、电信工程 (74)五、邮政规划 (75)六、广播电视规划 (75)七、燃气工程 (75)第十九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76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 (76)二、环境卫生规划 (77)第二十章综合防灾体系与公共安全规划 (77)一、防洪防涝工程 (77)二、抗震防灾规划 (78)三、人防工程规划 (78)四、城市消防规划 (78)五、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及城市生命线规划 (79)第二十一章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80)一、规划指导思想 (80)二、规划布局 (80)三、城市建设管理控制规划 (82)第二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84)一、规划原则 (84)二、近期建设的年限及规模 (84)三、近期建设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84)四、近期建设用地供应 (86)五、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 (87)第二十三章远景规划设想 (88)一、远景布局的基本思路 (88)二、远景规划设想的原则 (88)三、远景城市发展方向 (89)四、远景规划设想基本目标 (89)第二十四章规划实施和管理 (89)一、重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 (89)二、实行政策引导 (90)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一、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一、引言二、背景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本溪市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来加以解决。

2.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本溪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但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3.生态环境保护:本溪市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和修复本地生态环境,有必要在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目标四、原则1.综合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发展各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

3.环境优先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5.人文关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内容1.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功能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3.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

4.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本溪市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规划实施工作。

2.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6)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6)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7)第一章集镇现状 (17)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7)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 18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19)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2)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3)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3)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27)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为了将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方针及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县域全境建设成世界级大公园的宏伟战略落实到实处,尽快扭转全县现状旅游产业布局东重西轻的失调局面,使铁矿乡的山更绿,村民早日致富,并指导铁矿乡乡村建设有序协调发展,特编制《XXXX县XXXX乡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三)《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四)《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试行)》2009版;(五)《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2010);(六)《重庆市小集镇消防规划规范》(DBJ50-051-2006);(七)《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八)《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九)《XX三乡乡村旅游拓展区总体规划(2012-2025)》;(十)《XXXX县XXXX乡乡规划(2010-2025)》;(十一)《铁矿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3)》;(十二)《重庆市XXXX县XXXX乡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十三)《重庆市XXXX县XX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十四)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

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空间布局,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四、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配置城乡资源,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科学布局城乡空间,完善城乡功能,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统筹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分级配置,完善集镇和集中居民点各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3.产业导向原则合理开发利用铁矿乡现有资源,以产业布局引导乡域空间布局,以空间布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

4.塑造特色原则加强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满足规划的规范要求,又要重视个性塑造,突出优质生态环境特色。

5.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近期力求实施可行性,远期留有适度弹性。

五、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

近期:2013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

六、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乡域规划区和集镇建设区:乡域规划区:即铁矿乡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集镇、3个行政村(幸福村、百胜村、红宝村),总面积62.72平方公里。

集镇建设区:即依托现状建成区进行拓展,北至传家坪,南至泥鳅塘水库,东至生基坪,西至邓家屋基,规划区范围面积74.5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4.58公顷。

七、适用范围本规划是铁矿乡行政辖区范围内村庄和集镇建设及规划管理的依据,凡在本规划区从事各项与本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八、规划重点本次规划加强对铁矿乡在XX西南部区域的资源、环境和交通分析的论证,从周边乡镇的辐射影响等相关的区域来分析其生态环境、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着重体现三乡规划对本乡的影响。

明确空间管制的分区及色线控制等强制内容,优化产业结构体系,强调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科学合理。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一、现状概况1.概况铁矿乡位于XX县西南部,集镇位于全乡中北部,直距XX县城70公里。

产业以农产品种植和旅游业为主导,现已发展乡级油茶生态产业示范片1个,打造烤烟、生猪、土蜂等村级产业示范点5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功能结构由集镇和行政村组成,各村之间联系较弱,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产业结构雷同、规模效益差。

2012年全乡总人口4039人,城镇化水平14.86%。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798万元,比去年增加669万元,工业产值为608万元,比去年增加10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2元,比上年增加1266元,增长率达21%。

完成财政总收入629万元,完成入库税金59.2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2万元,增长率达31.7%。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二、地理位置铁矿乡位于XX县境西南,东以硝厂沟、北以大洞河为界,分别与长坝镇东山、白云乡相望;西和南与南川县、贵州省接壤;东南与赵家乡为邻,幅员面积62.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海拔1010米,距县城70余公里。

三、行政区划全乡辖幸福、红宝、百胜等三个行政村19个农业社。

幸福村包括茶园堡、双龙、田湾、沙凼、杨家坝、鱼泉、梯子坎等7个农业社,总人口2143人,是政府所在地;红宝村包括长兴、双河、老房子、大田湾、铜鼓、白岩等6个农业社,总人口1288人;百胜村包括向家坝、石梯子、春树坪、二台、三土坪、李子茶园等6个农业社,总人口1289人。

但因"6.5"搬迁和大佛岩搬迁涉及8个农业社(长兴、双河、李子茶园、二台、三土坪、向家坝、石梯子、春树坪),其中双河、李子茶园、二台三个农业社整体搬迁,共计搬迁户数241户,714人。

四、自然资源(一)地质地貌娄山余脉盘旋于全境,南高北低,沟谷峭壁,奇山异石到处可见。

最高峰猫鼻梁海拔1839.1米,最低处海拔在600米左右,土壤主要为二迭系、三迭系灰岩发育形成的矿子黄泥。

铁矿乡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因暴雨诱发地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全乡有地质灾害点15个。

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263亩,其中旱地2609亩,占42%,49%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土,人均耕地1.45亩,林地1.43亩,草地1.34亩,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红苕、洋芋、杂粮、花生等,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356亩,粮食播种面积6263亩,粮食总产量实现2614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700公斤。

(二)气候资源属典型的山区立体地形,立体气候。

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2.4℃,日照少,雨雾多。

(三)水资源铁矿乡境内水力资源较缺乏,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大洞河、水库主要有泥鳅塘水库、赵云山水库,水塘主要有六池水塘、塘垭口水塘。

其中,大洞河水资源丰富,现已建成大洞河水力发电站。

(四)植被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68500亩。

境内林地主要以松、衫、竹为主。

五、交通概况铁矿乡现状道路规模初具形成,但功能不清,缺乏静态交通设施,尤其是缺乏停车场,现状停车一般是靠路边就近停车,加上道路等级低、路幅窄,在道路上从事商贸活动等,影响了铁矿乡场镇交通的畅通。

且现状没有汽车客运站,进场镇车辆停靠路边,影响场镇的交通通畅。

铁矿乡与长坝镇的乡道是铁矿乡现有的对外交通,路福宽度为7米。

转弯半径较小,坡度较大。

六、历史沿革该乡原为永顺乡(现长坝镇)的十九、二十、二十一保,于一九五二年民主建政时析置。

一九五三年曾析境内红宝、矿山两村建和平乡,一年后撤并。

原名共和公社,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改同名公社时,因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和从解放前至今都在开采铁矿而更名铁矿公社,一九八三年建乡时为铁矿乡。

二○○一年六月,由于受南面鸡尾山危岩威胁,铁匠沟属于滑坡险区,迁至幸福村茶园堡。

传说很久前,在原乡政府驻地铁匠沟曾设厂土法采矿炼铁。

一九三七年官僚资本家孔祥熙在此设“中国兴业公司涪陵铁矿”开采铁矿,抗日战争胜利后停采。

解放后涪陵铁矿仍在此建矿开采,后更名为涪陵三联公司共和采矿厂,二○○一年因采矿地鸡尾山形成危岩,而停止采矿生产。

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一、《XX三乡乡村旅游拓展区总体规划(2012-2025)》中的铁矿乡发展策略2012年,XX县组织编制了《XX三乡乡村旅游拓展区总体规划(2012-2025)》,按照规划围绕“XX天乡”的品牌,将铁矿乡定位为“高山山乡”。

进一步明确了铁矿乡作为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小乡镇。

同时明确了铁矿乡的功能定位:药材种植、生态观光、山地度假、乡村体验。

二、国家和重庆市的宏观背景提出新的要求从我国的现阶段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在为今后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新世纪之初,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的宏伟目标,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结构调整将是今后五到十年内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正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政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