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逐渐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态势。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旨在探讨这一新型农业形态的内涵、特点、驱动机制及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产业融合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阐述了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路径与模式,探讨了产业融合对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链升级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产业融合理论概述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现象,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主要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交叉和重组,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放宽管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边界和竞争格局,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向着多元化、综合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效益,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产业模式、融合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农业展望,2024,20(4):62-67.Agricultural Outlook赵丽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摘要: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路径。
针对当前研究关于农文旅产业模式与融合驱动机制剖析不深入问题,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州的幸福村葫芦文创产业、月亮地村古村落民宿群、半截沟镇旱地大麦种植业、玛纳斯县葡萄酿酒产业开展多案例分析发现,昌吉州以特色种植业的多功能性,融合工艺民俗文化与休闲观光旅游作为农文旅产业模式,以规划布局、公共服务支撑、产业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为驱动力,从示范带动到整体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然而,与国内多数农文旅融合产业一样,昌吉州面临农文旅融合层次偏低、多数特色产业未融合发展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共性发展难题。
基于此,未来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为特色产业资源整合、农文旅跨域纵深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引进等。
关键词:农文旅融合;驱动机制;产业模式;发展路径;乡村振兴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which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advantag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in areas with larg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s.In 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on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model and integration driving mechanism analysis were not in-depth,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Xingfu village gourd cultural and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联系方式:Industrial Mode,Integration Driving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Path 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Xinjiang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产业模式、融合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以新疆昌吉州为例(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ji 831100,Xinjiang )Zhao Lijuan2023-06-18昌吉州社科联重点课题“基于乡村振兴的昌吉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能与外部赋能研究”(23ZSKL014)赵丽娟,E-mail :**********************620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1]。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发展 ppt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交叉融合机制——图解 图解 交叉融合机制
概念界定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融合过程分析 1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 合过程大致是一个 两大产业的产业链 对接的过程, 对接的过程,即农 业提供资源, 业提供资源,旅游 服务延伸的过程。 服务延伸的过程。
2
•具有旅游价值的农 具有旅游价值的农 业资源是农业旅游 的内容、基础, 的内容、基础,在 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农业扮演的是提供 资源的角色。 资源的角色。与农 业产业相关的农民 生活、 生活、农村风貌也 是十分具有体验价 值的部分, 值的部分,被引入 农业资源范畴, 农业资源范畴,加 以充分挖掘利用。 以充分挖掘利用。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农业旅游的定义 围绕“ 围绕“旅”展开的定义
•将落脚点放在通过开发农业资源满足游客需要的一种旅游 将落脚点放在通过开发农业资源满足游客需要的一种旅游 形式。 形式。 •阎锋认为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是以 阎锋认为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 阎锋认为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 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 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 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消费欲望, 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 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感受和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 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王莹认为农业旅游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 王莹认为农业旅游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 种特殊旅游活动(项目 项目), 种特殊旅游活动 项目 ,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 文景观, 文景观,参与性较强的农事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 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畜牧业中的养殖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畜牧业中的养殖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畜牧业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养殖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能够促进两个行业的共同发展,还能够给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路径。
下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畜牧养殖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路。
一、养殖场的景观化升级传统的养殖场通常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这是因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粪便等污染物较多。
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养殖场逐渐将目光转向景观化升级。
通过进行环境治理,改善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打造清洁、整洁的工作环境,同时增加绿化覆盖、搭建休闲设施,将养殖场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养殖场欣赏美丽的风景,了解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亲身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体验等。
这样一来,养殖场不仅能够提供畜产品,还能吸引游客,实现了双赢发展。
二、农家乐与养殖业相结合农家乐作为农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正与养殖业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
养殖场可以开设农家乐,将农村风景与农产品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等全方位的服务。
游客可以在农家乐中品尝新鲜的乳制品、肉类等畜产品,感受田园风光,并且还可以参与农业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耕作体验等。
通过这种方式,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到农业的艰辛与乐趣,进一步推动了养殖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三、畜牧观光旅游的开发在畜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中,畜牧观光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许多养殖场都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如草原上的牛羊、湖畔的禽鸟等等。
通过开发畜牧观光旅游,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繁衍、饲养等基本知识。
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如放牧、喂养动物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这种养殖观光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还能为养殖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销售收入。
四、畜牧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畜牧业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产业融合视角下陕西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l l 嘲
2 1年 7 下 02 月来自总第29 6 期 区 、 企 业 开 展 了 工 业 旅 游 ,例 如 西 安 卫 星 测 控 中心 、 陕 西 西 风 多深 受市场青睐 的文化 旅游产 品,如 大唐芙蓉园 、法 门寺佛文 酒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陕 西 开 米 公 司 、陕 西 中萃 可 口可 乐 公 司 等 , 化 景 区 、关 中 民俗 博 物 院 、仿 唐 乐 舞 、 长 恨 歌 、 梦 回 大 唐 等 。 是 其 中 开 展 工 业 旅 游 的全 国 示 范 企 业 共 有 1 家 。 工 业 旅 游 的 开 推 动 旅 游 与 文 化 产 业 紧 密 融 合 、互 动 发 展 , 新 时 期 产 业 发 展 1 的必 然 选 择 , 也 是 陕西 省 加 快 建 设 经 济 科 技 文 化 强 省 的 客 观 需 展 ,不 仅可 以优化旅游 产业结构 ,丰 富陕西的旅游产 品体系 , 同 时 为延 伸 产 业 链 提 供 了新 的 平 台 。 要。 2 与 其 他产 业融 合 、 ( )旅游产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 三 除 了 与 文 化 产 业 的 融 合 , 新 型 的融 合 形 态 不 断 涌 现 , 旅 游 目前 旅 游 业 除 了 与 第 一 产 业 、第 二 产 业 融 合 之 外 ,更 多 的 产 业 融 合 朝 深 度 发 展 ,如 会 展 旅 游 、 医 疗 旅 游 、 教 育 旅 游 、 房 融 合 方 式表 现在 与其 他 服 务 业 的融 合 。 地 产 旅 游 、体 育 旅 游 等 等 。 同 时 , 旅 游 业 与 商 业 、 信 息产 业 、 1 、与 文 化 产 业 融 合 旅 游 与 文 化 的关 系 密 不 可 分 , 中 国的 旅 游 业 之 所 也 得 到 迅 金 融 业 等 产 业 之 间 之 间 的 关 系 日益 密 切 ,产 业 间 的融 合 已经 成 猛 发 展 , 正 是 因为 充 分 利 用 了悠 久 的 历 史 文 化 。促 进 旅 游 产 业 为 旅 游 业 发展 的基 本趋 势 。 以旅游 业 与 金 融业 的融 合 为例 , 陕西 提 质 升 级 为 旅 游 文 化 产 业 ,促 使 其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 是旅 游 业 发 旅游业快速多样化的发展 ,可以吸引更多的银行业机构来陕设立 展 的重心 ,随着旅游 业的不断创新 ,旅游与文化 的以前所未有 网点 ,同时,多种金融需求对推动金融产 品创新有促进作用 。 的方式融合发展。 旅 游 产 业 和 文 化 产 业 融 合 具 备 天 然 的 优 势 , 旅 游 产 业 与 文 三 、结 语 随着 陕西 旅游业 的发 展,人流 ,物流 、资金流 、信 息流 的 化 产 业 在 产 业 分 工 体 系 中 同 属 国 民经 济 中 的 第 三 产 业 ,旅 游 产 不 断 涌 入 , 陕西 旅 游业 将 会 面 临 巨大 的考验 和 前 所 未 有 的 发展 机 业 具 备 很 强 的 文 化 特 性 , 旅 游 资 源 带 有 鲜 明 独 特 的文 化 色 彩 , 旅 游 产 品 和 旅 游 产 业 的 经 济 性 、文 化 性 是 统 一 的 ,这 一特 征 必 遇 ,通 过 与其 他 产 业 的相 互 融 合 、创 新 发 展 , 陕西 旅 游 业 对 促 进 然 要 求 在 旅 游 业 发 展 过 程 中优 先 发 展 旅 游 文 化 。据 世 界 旅 游 组 国 民经 济和 社 会 事业 的发 展 都将 起 到 更 加重 要 的 促进 作 用 。 织 统 计 , 文 化 旅 游 在 全 球 旅 游 活 动 中 占 4 % 为 了 适 应 产 业 发 0。 参考文献 : 展 ,旅游 产业 与文 化产 业逐 步 由分离 走 向融合 ,产 业 间的边 界 日益 模 糊 。 旅游 与 文 化 产 业 的 融 合 催 生 了旅 游 文 化 产 业 的发 [ ] 颖 . 业 融 合 : 游 业 发 展 趋 势 的 新 视 角 . 游 科 1杨 产 旅 旅 展 。旅 游 文 化 直 接 影 响着 旅 游 经 济 的发 展 。 旅游 产 业 和 文 化 产 学 . 0 8 4 2 0, [] 2 冉彬彬 . 统筹城 乡发展 中的农业与旅游 业融合研 究 [] D. 业 这 两 个 既 有 共 性 又 有 特 性 的 产 业 ,在 融合 发 展 中打 破 了 原 有 的 产 业边 界 ,改 变 了 产 业 传 统 的生 活 方 式 , 促 进 了产 品 与 服 务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 0 08 的创 新 ,拉 动 了产 业 结 构 升 级 , 实 现 了 从 “ 门经 济 ”到 “ 部 产 [] 3 彭新沙. 论 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现状和推进 对策 [] 试 J. 2 0 , 业 联 动 ” 的转 变 , 并 从 根 本 上 推 动 了 旅 游 产 业 和 文 化 产 业 的发 湖南社会科 学. 05 1 展 。上 F五千 年的厚重历史与 自然遗产使得 陕西旅游业与文化 [] 4 石艳. 产业融合视 角下 的旅游 产业与 文化产业 互动发展 J. 022 产业融合 发展 与其他融合方式 相 比具备强大 的发展潜力 。在旅 研 究 [】 山东财 政学院学报 ,2 1 , 游 文 化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方 面 , 陕 西 走 在 全 国前 列 ,创 新 开 发 了 很 ( 责任编辑:韩 梅 )
基于产业融合的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
.
产业融合的 内涵
产业 融合最 先 出现在 信息 产业 , 此后 蔓延 至金融 业 、物流 业 、传 媒业 、服 务 业等 其他领 域 。 旅游业 在 这个 浪潮 的带动 下, 已经显露 出 了跨 界发展 的迹象 : 新型业 态不 断涌现 , 如工业 旅游 、会展旅游 、农业观光游 、医疗旅游 、教育旅 游 、房地 产 旅游, 新型 产业功 能逐 步显现 , 如 旅游景 区兼 具影视 文化基地 , 养 老 、医疗方 式借助 旅游框 架产 业得到 升级 ; 新 型企业 组织 结 构 不断 演进 , 如 旅行社 集会议 组织 、咨询 、人力 资源 管理 、展 览策划于一 身 ; 旅行 社兼有票务 等功能 , 旅游系 统集成商 逐步出 现, 双 边性质 的旅 游组织不 断诞 生 。种种迹 象表 明, 旅游 业悄悄 地 对其他产 业进行着渗透 , 这 里要说 明的是 , 旅 游业不仅 仅对 第 三产业 的 内部进行 着融合 和渗透 , 还对 第一和 第二产 业进 行着 势不可挡 的融合和 函化。旅游业在 各个层 面与其他产业 进行对 接, 在产业边 缘地 带激 发出各种新 的旅 游产 品和服务 方式 , 以行 业实践 丰富着产业融 合的 内容 。
创 新 。生态农 业旅游 是把 农业 、生态 和旅游 业结合 起来 , 利用 田园景观 、农 业生产活动 、农村生 活习俗 、农村生态环境 和农 业 生态 经营模 式 , 吸 引游客 前来观 赏 、休 闲 、品尝 、习作 、体 验 、健身 、娱 乐 、科学 考察 、环保 教育 、度 假 、购物 的一种新 型的旅游开 发类型 。 黑龙 江省 发展农业 生态 旅游有 以下几 大优 势 : ( 1 ) 国土资 源 条件 丰富 ; ( 2 ) 具有 良好 的农业 生态环 境 ; ( 3 ) 森林 及动植 物资 源 丰富; ( 4 ) 保存 有古朴 的民风 民俗 。基于 以上 所述 , 黑龙 江省 的 生态 农业旅 游发 展有 其势不 可挡 的优势 , 从 产业 融合 的视角 大 力 发展 农业 生态 旅 游必 定成 为 今后 旅游 业 经济 发展 新 的制 高 点, 那么 如何 从 此角 度 , 研 究黑 龙江 省 生态 农业 旅游 可 持续 发 展 ?笔者认为应 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 : ( 一) 发挥政府 的主导作 用 , 为生态农业旅游保驾护航 生态 农业 旅游作为农 村地 区第 一产业 与第三产 业结合 的 良 好切 入点 , 是农村地 区产业结构 调整 , 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的重要 渠道 , 各 级政府及相 关行业 主管部 门应加 强引导 , 为生态 农业旅 游的进 一步 发展创 造 良好 的制度 环境 ; 同时应 结合 我国农村 城 市化 、现代化 发展 的战 略步骤 , 对 农村地 区 发展 乡村 旅游进 行 科学规 划 、合理布 局 , 使旅 游业在 当地 生态环 境容量 、当地 居 民 日常生 活环境容量 、当地农业 生产容量 承载许可 的范 围 内可 持续发展 。 ( -) 发挥各职 能部分的监管作用 , 让 生态农 业旅游 良性发 展 针对生 态农业旅 游经营企 业和个 体农家旅馆 在经营 中存在 的 问题 , 国家 应尽快 明确行 业管理 的归 口部 门 , 界 定管 理职 责 , 建立 管 理规 定 、服 务规 范 、质量 标 准 、经营 许 可证 等规 章 制 度, 并在具 体管理 中加 强服务指导 , 提供培 训 、信息 、宣传 、促 销 、咨询 等公共 服务 , 为乡村 旅游 的进一 步发展创 造 良好 的经 营环境 。 同时, 要建立 服务质量监督 和投诉受 理 、处理机 构 , 纳 入社 会服 务质量 监督保 障机 制 , 加 大对不法 经营者 坑 害旅游 者 现象 的查处和执 法力度 , 切实维 护和保 障旅游者的合法权 益 , 真 正 发挥 行业 的监 管作用和 职能。 ( 三) 净化行 业经营环境 。 提高行 业 自身管 理水平 , 让生态农 业旅 游高质 量服务大众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探究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愈演愈烈。
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兴盛乡村产业的有效出路。
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从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引言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城乡交融共进,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在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农村产业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已成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支撑和发展目标。
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1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1.1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当下的发展更加追求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和农村居民搭建了承载乡愁的场域,美丽乡村便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2020年国内居民来津旅游人数约1.4亿人次,消费支出1331亿元。
可见,当前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活,旅游消费市场仍然潜力巨大。
1.2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立足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基础农业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掘地区优势,帮助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伴随着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迈新台阶。
市蓟州区依靠乡村旅游,蓟州区产业也迎来了升级发展,区域农村发展渐入佳境,村民致富创收,乡村风貌更富生机。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活动 、 清新 的空 气等农 业 资源正 逐渐 成为新 的 、 重要
的旅 游 吸引物 , 农业 对 旅 游业 的产 品 供 给更 加 趋 于 丰 富化 、 多元化 , 使得 旅游业 与农 业之 间关 联 的广 度
验、 休闲、 度假 ” 等 多元 化 方 向转 变 。消 费者 对 于旅 游 需求 的 这种 动态 变 化 以 及 旅 游 产 业 本 身 关 联 性
高、 综合 性强 的特 征 , 决 定 了旅 游产 业与 其他产 业融
发展形成农业旅游新业 态, 是 新 价 值 的增 长 点和 动 力 源 。 文
合 发展 的必 要性 和必然 性 。产 业融 合作 为一 种新 型
的产业 创新 方式 , 推动 旅游业 与其 他产 业融合 发展 , 并 形成 新 的产业 支撑 , 正成 为 当前 我 国旅 游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以 及 发 展 空 间 不 断 拓 展 的 重 要 动 力 与 路
[ 关键词 ] 农业旅游 ; 投入 产出; 产业关联 ; 产 业 融 合
[ 中 图分 类号 ] F 5 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2—5 0 0 6 ( 2 0 1 3 ) 0 8 —0 1 0 2~ 0 9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5 0 0 6 . 2 0 1 3 . 0 8 . 01 1
要通 过为餐 饮业 部 门提 供 动 植 物 产 品及 原 料 , 间接
服务 于旅游 业部 门 , 而 旅 游业 则 通 过 旅 游 消 费增 长 拉动 餐饮业 的快 速发 展 , 从 而增 加对农 产 品的需 求 , 间接 拉动农 业 的发展 。 即旅 游业 与农 业 的关联 主要 体现 在后 向关联 , 并 主要 以间接 作用 为主 。而后 ,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 人们对 生态 环境 、 精神 享受 的重视 程
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思路
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思路近年来,农业、文化和旅游三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是指通过将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市场协同,达到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本文将就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思路进行探讨。
首先,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应抓住乡村旅游的机遇。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具体体现,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业产业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和消费。
同时,乡村旅游也可以推动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建设传统文化展示馆、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其次,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应注重精细化农业的推进。
精细化农业是指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农业作为农文旅融合的核心产业,发展精细化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乡村旅游提供优质农产品保障。
可以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和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广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技术和模式,提高农民的产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还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是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元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吸引游客的重要驱动力。
可以加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建设乡村文化艺术馆、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心,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现给游客。
此外,还可以注重挖掘乡村文化的历史和故事,开展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加强农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最后,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村旅游开发引导基金,支持农村旅游项目的发展和建设。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l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0 8 ( b ) 一 0 0 1 6 — 0 1
目前 , 产 业 的 界 限 变得 越 来越 模 糊 , 产 业 帮 助 农 业 得 到延 伸 和扩 散 , 农 业 焕 发 新 ( 1 ) 提 高认 识 , 加 大 各资 源投 入 。 当地 农 业 边界 也 被 不断 的 突 破 , 旅 游 产 业 融 合 就 的 活 力。当 地 的农 民 可以 就 近 安 排 工作 ;农 业 管 理者 、 旅 游 管 理 者 与 当 地 居 民均 应 提 是 个 新 的 旅 游 研 究 领 域 。 从 产业 融 合 视 角 来研 究 农 业 旅 游 , 有 助 于 促 进 我 国 产业 政 策的发 展研 究 , 为 产业政 策 的 制定 奠 定基 础, 进 而 为产 业政 策 的制 定 提 出意 见建 议 。 民获 得额 外 的 旅游 收 入 , 让他们 步入小 康 生 活; 农业 旅 游 吸 引城 市居 民向农 村 流动 , 促 进 城 乡经 济 文化 的交 流 ; 各 类 旅 游 设 施 的 建设 , 相 关行 业 的发 展 , 农 民的观 念 不 断 更 新, 素 质得 到提 高 。 ( 2 ) 提 升 农业 机制 , 调 整 产业 结 构。 帮 助 1 理 论 基 础 改 造 传 统 农 业 的 产业 结 构 , 提 升 农 业 的 价 1 . 1 旅 游 经济 学 理 论 改变 产 业 发 展的 颓势 。 旅 游 业 旅 游 经 济学 丰要 是 以 旅 游 市 场 作 为研 值 创 造 能 力 , 促进 农 业 究 对象 , 研 究 旅 游 经 济 活 动 的 运 行 极 其运 渗 透到 农 业 中更好 的为 农业 服 务, 让 农 业 增 加 新 的 现 代 服 务 行 过程 中所 产生 的 经济 现 象 、 经 济关 系与 经 的 转 换 和 升 级 , 济法律 , 他 研 究 的 主要 对 象 是 旅 游 经 济 活 业元 素 。 高 对 农业 旅 游 的 认识 , 打 破 传 统意 识 , 树 立 大旅游 和大农业的观念。 同 时 发 挥 政 府 主 导作用, 对 农 业 旅 游 的 发 展 提 供 多 方 面 的 支持。 加 大 资金 的 投 入 , 保 障基 础 建 设 无 后 顾之忧; 提 供 物 质保障 , 加 大农 业 旅 游 配 套 服 务 的 建设 ; 注 入 高 素 质 专业 人 才, 提 高 农 业 旅 游 管理 和 服务 和服 务 水平。 ( 2 ) 自我定 位 , 注 重 品牌 的树 立 。 农 业 旅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产业融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视角
产业融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视角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和产业链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人员流动等方式实现融合,促进了产业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为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只有通过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比如,传统的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同时,产业融合还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产业融合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
不同产业的融合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新资源。
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技术的跨界运用和创新,提高科技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推动数字文化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渠道。
另外,产业融合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冗余,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再次,产业融合可以培养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随着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实现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比如,新能源产业与电动汽车产业的融合可以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和汽车的智能化发展。
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市场空间。
最后,产业融合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不同地区的产业融合可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共赢。
通过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提质增效。
比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产业兴旺视角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兴旺视角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海南是中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海南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海南乡村旅游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产品服务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品质形象有待提升等。
为了全面了解和解决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以产业兴旺的视角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产业兴旺视角下的发展对策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推动海南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产业兴旺的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产业兴旺视角下的发展对策,能够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海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如小洞天村、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推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产业兴旺视角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对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海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云南省的乡村地区,许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乡村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以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为代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云南省在旅游产业的支持下,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改进,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旅游开发和运营相对薄弱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旅游价值。
乡村旅游对于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需求较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的宣传和营销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旅游开发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的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发展策略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产业融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
云南省的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的热点之一。
云南省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 优势资源丰富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滇藏高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近年来,云南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诸如丽江、大理等地的乡村旅游景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成为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越来越多的村庄借助旅游业的发展而改善村民的生活,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存在一些问题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单一,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导致乡村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必要性1. 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和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其他产业,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使之更具吸引力。
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与文化产品结合,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 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降低成本。
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农旅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与旅游服务的短缺将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绊脚石ꎮ 刘
华琳等
[18]
也认为ꎬ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旅融合发展
于攻破农村经济与环境此消彼长的 “ 定律” ꎬ 推动农
业农村可持续发展ꎮ 农旅融合除了在促进农业技术进
息息相关ꎬ 基础设施建设匮乏可能导致安全、 卫生、
步ꎬ 提升农民非农收入ꎬ 以及激励农村生态保护等方
代表性的 42 篇参考文献ꎬ 这 42 篇文献足以涵盖农旅
融合的定义ꎬ 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ꎬ 农旅融合的作用
意义ꎬ 农旅融合对收入的影响 4 方面的内容ꎮ 在检索
文献的过程中发现ꎬ 以往有关 “ 农旅融合” 的研究综
述十分匮乏ꎬ 以至于对以往研究的内容 缺 少 系 统 整
理ꎮ 为了以后开展农旅融合的研究能更好地切入ꎬ 本
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ꎮ 与传统产业发展的不同点
1 农旅融合的定义
在于ꎬ 善于将当地各类资源融会贯通ꎬ 整合发展ꎬ 农
对农旅融合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是研究农旅融合
业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发展农业ꎬ 也可以用于发展旅游
通过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ꎬ 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入ꎬ 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ꎮ Jeff 等
[3]
也
和旅游服务品质ꎬ 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ꎮ 该模式既实
把农旅融合看作一种盈利的商业模式ꎬ 其研究表明ꎬ
现了产业融合ꎬ 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ꎬ 又
农旅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民增收ꎬ 能
摘 要: 中央一号文件多年连续提出振兴乡村经济和大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ꎬ 进而使
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ꎮ 本文对国内外农旅融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ꎬ 从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摘要】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视角探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影响、挑战和发展路径。
首先分析了当前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探讨了产业融合对休闲农业的影响,以及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然后,论述了产业融合理论下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和实践措施。
探讨了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以及如何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产业融合理论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且呼吁休闲农业从业者不断探索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理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挑战、发展路径、融合模式、新思路、探索创新1. 引言1.1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农业部门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休闲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产业融合的视角来审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可以发现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休闲农业产业的跨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本文将探讨产业融合理论如何影响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分析休闲农业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产业融合理论下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并阐述休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旨在为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 正文2.1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休闲农业产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结合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等元素,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比如杭州西湖区的茶园休闲农业、广东佛山的观光农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研究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业旅游发展对策
目前,产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产业边界也被不断的突破,旅游产业融合就是一个新的旅游研究领域。
从产业融合视角来研究农业旅游,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研究,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进而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
1 理论基础
1.1 旅游经济学理论
旅游经济学主要是以旅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极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其中包括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投资于收益的比较;旅游供需关系与市场营销;旅游业的性质与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特点;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农业旅游是符合生态要求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传递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展意识和科学考察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旅游开发时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
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概念界定
农业旅游是由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它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体验、休闲、度假,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3 农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双重效益
3.1 对旅游业的效益
(1)开发旅游资源,扩展旅游类型。
农业旅游使得原本属于农业范畴的事物,像农业劳作、田园风光等,变为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拓展了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2)开拓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功能。
农业劳作由于有了城市居民的体验增添愉悦与情趣,农业旅游的市场与功能得到体现与提升,农业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
3.2 对农业的效益
(1)促进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旅游业帮助农业得到延伸和扩散,农业焕发新的活力。
当地的农民可以就近安排工作;农民获得
额外的旅游收入,让他们步入小康生活;农业旅游吸引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各类旅游设施的建设,相关行业的发展,农民的观念不断更新,素质得到提高。
(2)提升农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
帮助改造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改变产业发展的颓势。
旅游业渗透到农业中更好的为农业服务,促进农业的转换和升级,让农业增加新的现代服务业元素。
4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的问题
4.1 农业与旅游融合前
在主观上:领导与当地居民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农业仅为满足人们的温饱而存在,忽视了农业的其他功能;即使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很多领导人也没有认识到农业旅游的价值以及它的市场潜力,这些观念均限制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发展。
另外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缺乏沟通,一些大城市郊区搞农业活动并没有把旅游作为主角,没有将旅游者作为促销的对象。
在客观上:缺乏资金和保障。
中国的农业旅游发展至今仍非常局限,涉及大型、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区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提供配套的服务设施保障等,加大对农业旅游区的开发力度。
4.2 农业与旅游融合后
在主观上:当农业与旅游业真正融合发展时,往往由于农业旅游项目负责人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造成农业旅游的开发形同虚设,达不到原有的目标和要求,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另外,营销的方法和手段不够,无法将农业旅游推向市场,造成人们对农业旅游的印象和整体感觉不明显。
在客观上:较小的景区规模往往难以吸引游客的注意,旅游产品过于单调,缺乏特色等都是农业旅游发展受到制约的根本原因。
5 融合的对策
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不同产业如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研究如何通过农业旅游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传统农业、旅游业的优化,这是产业融合所要求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具体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如下。
(1)提高认识,加大各资源投入。
当地农业管理者、旅游管理者与当地居民均应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打破传统意识,树立大旅游和大农业的观念。
同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加大资金的投入,保障基础建设无后顾之忧;提供物质保障,加大农业旅游配套服务的建设;注入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农业旅游管理和服务和服务水平。
(2)自我定位,注重品牌的树立。
农业旅游管理者首先要明确对其自身的农业旅游活动内容进行明确的定位,依托当地资源,形成当
地的特色,同时旅游产品开发要注重回归其最初的本质,即浓郁的乡土气息。
同时,当前我国国民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注意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特色鲜明的主题有利于吸引游客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需注意特色与创新相结合,定位精准,主题鲜明,满足人们参与南欧农业旅游的需求。
(3)拓宽视野,实现多产业融合。
农业旅游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农业与旅游业,应扩宽视野,实现多产业融合以及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
如,农业旅游与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以及高端化,依托乡村、工厂形成社区等。
农业旅游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帮助其实现高科技运作,提供技术支撑与动力。
农业旅游发展必须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农业与现代化产业结合形成旅游产品,由单一的旅游专项复合型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迎合现代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振之.城乡统筹下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J].旅游学刊,2011,10(26).
[2] 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2):27-29.
[3] 张遵东.关于我国旅游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
济,2004(6):31-33.
[4] 王兆礼,曾乐春.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3):12-15.
[5] 丁洁.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文献综述[J].科技资讯,201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