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个人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七事变个人论述
140704 3114001811 陈晓强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中华民国国军抵抗。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开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
从1937年
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
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早早就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的国家,而且他们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在20世纪初叶,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从这些行动上看,日本对中国早已经是虎视眈眈,企图把中国完全占领,成为自己远离岛国自然灾害的避难所。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张对华攻击,出兵山东,逼迫中国签订耻辱的“二十一条”。
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从而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
第二年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
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对话战争的战争部署。
关于“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在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
1月28日晚,日军突然想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为什么日军会从卢沟桥开始占领呢?从古至今,用兵打仗对于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而卢沟桥正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他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
史料记载,自
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都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
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当然首先是要占领卢沟桥。
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日军已经控制北平的北、东、南三面,而且在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那时已经将卢沟桥定为下一个目标。
在北平的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部有着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的丰台已经被日军强占,中国政府军队被迫撤走。
总而言之,北平被日军重重包围的封锁,北平这时已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
然而作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卢沟桥也就成为了日军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必须要抢占下来。
日军在卢沟桥上下足了功夫,不断的在卢沟桥附近挑衅性军事演习,这片地区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味道。
终于,在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开始行动了。
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个士兵“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然后日本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装和中国交涉。
24小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称:日军昨日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然听到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少一名士兵,怀疑开枪的人是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开枪的人在城内,要求立刻进城搜查。
中方以当时是深夜,日军进城会引起恐慌,而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不是中方发出的为理由拒绝日军的要求。
不过多久,松井再次打电话说如果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会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
与此同时,中方已经知道了日军已经对宛平县城形成了包围,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过和日方商量,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然而中方并不知道那个日方声称“失踪”的士兵这时已经归队,而且日本也对中方隐瞒这件事。
到了7月8日凌晨5点左右,日军突然开始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士兵死守卢沟桥和宛平县城。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国民拿起武器,全民抗战;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蒋介石也就这件事做出了回应,提出“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还命令该地区的军官死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红军也向蒋介石发去电报表示愿意被编为国军,也要抗击日本的侵略。
据我猜想和对蒋介石的了解,蒋介石这时决定于日作战,第一、是因为有红军的加入,觉得这战能打赢,第二、是为了响应全中国人民对日开战的意向,不想太快失去民心,第三、日本的侵占会对自己日后统一中国的目标产生巨大的障碍。
假如当时没有向日本妥协,日本就能轻易夺取卢沟桥,不需要援军的到来就能轻易打赢,这对于中国来说是莫大的屈辱,这一仗即使中国败了,也能对日军部队进行消耗,对日后作战有一定的帮助。
全民抵抗拖延了日军的计划,使得中国能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战争。
日本在企图夺取卢沟桥的过程中遭到顽强抵抗,发现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而中国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没有及时作出应战准备,从而导致了这场战的失败。
这说明了中国当时并不是在人数和战力上日本,还有抵抗的余地,只是输给了日本的阴谋。
但这场战争导致了随后多个城市的沦陷,不得不让人深思。
日本在这件事上让人觉得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国家,一个货真价实的两面派。
老师也在课堂上说过日本是一个弱肉强食习性很浓厚的国家,当你强时,就依附你,向你学习,当你弱时,就会毫不客气的想要吞并你。
同时日本也是一个极端的国家,极度的随从上级一切命令。
七
七卢沟桥事变中那位“失踪”的士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计划中的关键人物,他几乎做到了与计划同步,该消失就消失,没有其他任何痕迹。
这才为日本七七卢沟桥事变提供了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借口,为日军全面侵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