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合集下载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雪橇”》的情感内涵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雪橇”》的情感内涵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雪橇”》的情感内涵吴佳倩(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十一月“雪橇”》创作于1875年,体现了浓郁的俄罗斯冬日风情,深受大家的喜爱。

本文从节奏、装饰音、织体形态等方面对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进行情感内涵的研究,以便读者更好地演绎该作品。

【关键词】《十一月“雪橇”》;情感内涵【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本文的研究对象《十一月“雪橇”》选自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四季》钢琴套曲中的第十一首。

因舞剧《天鹅湖》备受瞩目,柴科夫斯基应彼得堡出版家贝尔纳德的邀约为杂志《小说家》每月发表的以十二个节气为背景的诗篇配上与不同节气相呼应的钢琴小曲。

其中的《十一月“雪橇”》以其欢快活泼的曲调,描绘了俄罗斯冬季白雪茫茫,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大风一吹,只见那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垠的雪原,冰雪漫天盖地的景象,展现了俄罗斯人们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表达俄罗斯劳动人民内心的真实世界。

作品为复三部曲式结构,中部表现的欢快愉悦的心情和首尾两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该作品纠结愁闷的心情。

一、从装饰音中体现对自由欢畅的向往曲目的第28小节到48小节(见谱例1)大量使用了装饰音进行润色,其中包含了短琶音(共出现四次)和前倚音(共出现三十五次)等多种装饰技法。

第28小节前后两材料的对比通过短琶音结合休止的出现进行连接,具有终止感,新材料的提示感,预示了作曲家心情的变化。

仿佛作曲家从家中的壁炉边走到窗前向一望无际的雪地望去。

紧接着到了第30小节,前倚音结合跳奏的弹奏手法再结合p的力度好像模仿马在雪地奔跑发出哒哒的马蹄声,青年驾着雪橇唱着具有俄罗斯风情的民歌从远方驶来,青年的歌唱声也由远到近,太阳逐渐升起,一缕阳光洒进窗台,人们都从温暖的家中走了出来。

作曲家的视线也由远处拉近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仿佛出现了一幅漫天飞雪,人们逐渐欢娱起来的画面:雪花伴随着青年驾着雪橇的快速穿梭漫天纷飞,好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空中随风飘舞。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柴科夫斯基是一位享誉国际乐坛的音乐大师,他创作范围广,涉及的体裁多。

他在音乐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旋律似乎是他的灵魂,作品的戏剧性和悲剧性更是深刻感人。

他的作品热情奔放却又不失温柔细腻,富含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情怀。

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作品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灿烂夺目的瑰宝。

《四季》是柴科夫斯基受圣彼得堡《月刊》的邀请,每月发表一首钢琴曲,他创作的十二首钢琴曲分别描绘了俄罗斯每个季节不同的美丽情境,体现了柴科夫斯基对祖国、大自然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十一月·雪橇》又名《在马车上》,从标题就可以联想,骏马拉着雪橇在广阔的雪原上奔驰。

乐曲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是重复的三声中部,再现部是变化再现,并在结尾处对主题进行扩充,起到了尾声的作用。

一、曲式结构以及和声布局(一)第一部分(1—27小节):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A乐段(1—8小节)为平行型,开放性的方整乐段(4+4),主调为E大调。

前四小节是第一乐句,同时也是全曲的核心旋律,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味。

该乐段的和声在主和弦上进行持续,直至第7小节和第8小节,似乎转为#g小调(谱例1)。

#g小调是E大调属方向调即B大调的关系小调,暗含了#g小调与E大调的关系。

乐段结束时终止于#g小调的主和弦,但是旋律并没有在主和弦稳定持续地进行或停留,且没有处于强拍强位,更多的是起到了色彩变化和过度连接的作用。

B乐段(9—17小节)为E大调,有连接的平行型,开放性非方整乐段(4+5)。

第一句由下属到属方向终止,是半成终止。

第二句的终止为下属到属的进行,是半终止。

第17和声序进为属-主-副下属-属(谱例2),预示了主和弦的出现。

A’乐段(18—27小节)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4+4+2),织体沿用B段的分解和弦型织体,和声依然为主持续,使整个单三部曲式更为统一。

旋律由单选律变为和声型旋律,对旋律进行描粗,使音响更为浓厚,更加强调主旋律。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十一月《雪橇》艺术欣赏与教学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十一月《雪橇》艺术欣赏与教学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十一月《雪橇》艺术欣赏与教学作者:陈宏来源:《学周刊·C》2011年第10期音乐是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能引人向上,教人优秀,使人快乐,驱逐不良的情绪;音乐是睿智的表达,是纯净的象征,是对美的描述,是对善良的感知,是质朴和真实的展示,是诗的歌唱。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十一月《雪橇》就是对这些描述的总结和概括。

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十一月《雪橇》艺术分析:柴科夫斯基在音乐中展示的十一月《雪橇》画卷和以前的曲子不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画卷,富含着欢乐愉悦的生活气息——千里冰封的俄罗斯原野上,小路沿著松林边蜿蜒前伸,雪橇飞驰,马蹄踏踏,积雪沙沙作响,雪花漫天飞扬,铃声脆响,欢歌笑语,飘向远方……音乐采用E大调,4/4拍。

和弦伴奏响亮而且激荡,双手八度齐奏的旋律,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无忧无虑、年轻力壮的马车夫在放声歌唱一首俄罗斯民歌,旋律优美欢畅,也蕴含着隐隐的悲怆和苍茫。

十一月《雪橇》曲式结构分析:复三段曲式AB A,结构图如下:A(1-27)B(28-37)连接(38-40)A1(41-73)A(8)B(9)A1(10)C(9)连接(1)C1(10)3 A2(8) B1(9)连接(2)A3(14)a +a1b + b1a2+a3+补充c + c1 1c +c2a4+a5b2 + b32a4 +a5+补充 444 5 442 45 46 44 454 46E#g EGE#g EA 段的旋律美妙動人,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齐声欢笑、其乐融融、心情舒畅,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B 段音乐明快清朗,润泽活泼, 清脆的铃声不断,把人带到一个没有烦恼的境界。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钢琴套曲的附诗,以便更能进一步地欣赏这首名作。

“别在忧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地把马车追赶。

快让那些悒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

”——尼涅克拉索夫谱例: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包含了四个章节,分别代表了一年四个季节的景象。

其中,第十一章节为“十一月”,第十二章节为“十二月”。

今天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首曲子的教学研究。

首先,我们可以从调性和节奏上来进行分析。

两首曲子的调性都相对较低,营造出了冷冽的气氛。

节奏上则比较缓慢,多采用了不同音符间的连音,如“十二月”中的连续的16分音符,营造出了冷冽寂静的冬天氛围。

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练习冷韵乐曲来提高学生的技巧和音乐感觉。

比如在演奏“十一月”时,要注意一些连续的半拍音符,尤其是在左手上。

这样的音符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比较难受,容易出现拍错节奏的情况。

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强调这些音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

另外,在演奏“十二月”时,要注意用不同的力度来突出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强化整个乐曲的冷冽气氛。

例如,在左手上要加强连续的16分音符,增强冬天风雪铺满大地的效果。

在右手上,则要注重节奏和旋律的转换,尽可能地突出华美的音乐效果。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掌握“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两首曲子的音乐感觉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这两首曲子均采用了大量的压强、拉弱和延长音符等手法来表现冬天的寒冷气息,学生在弹奏时要感受并传递这种气息,这样才能真正地表达出曲子的内涵。

同时,还要注意各种音符之间的转换,保持节奏的稳定,突出曲子中的旋律美感。

总而言之,“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很有代表性的冬季乐曲,通过正确的练习和演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首曲子的技巧和音乐感觉,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地使用钢琴演奏技巧。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式分析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式分析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式分析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十一月----雪橇》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把西方音乐史的精神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把西方音乐传统与自然融为一体,代表了一种自然精神的演奏。

本文将以一种曲式分析的方法,探讨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曲目中结构和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十一月--雪橇》是一部两段小步舞曲,按照前段、尾声和二段来分析,尾声又分为尾声1和尾声2。

前段有一个四小节的A 段,一个八小节的B段,以及一个四小节的A’段,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舞曲的把握能力。

A段以四小节的抒情音乐作为开场,用三个音符表现出了柔和的情调,而B段的16小节把抒情情调进一步发展,以一种灵巧的旋律表现出雪橇在雪中飞掠的情景,并以一种宁静的情绪收尾。

A’段以轻快的舞步表达出雪橇的活泼,并最终回到前段,形成一个循环。

柴科夫斯基给雪橇曲中赋给了丰富的旋律特色。

音乐开场时出现的曲调符合大调,但抒情性的旋律里也蕴含着一丝小调,给乐曲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气息,给听觉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旋律也多次变化,在B段中有多次改变节奏,从而给乐曲带来更多新鲜感,使听众和舞者能够更加入进舞蹈的气氛中。

尾声1里,作曲家使用了一种传统的旋律技巧,以一段联结前段和尾声2的短变奏,来把每段音乐紧凑地衔接起来,同时也把前段和尾声2结合在一起,让整个曲目更加完整。

尾声2更多地将音乐的情调推到极致,用一种自然的旋律表达出大自然的美丽和释放出的宁静。

柴科夫斯基在《十一月--雪橇》中将西方传统音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古老的旋律表达得淋漓尽致、宁静而又抒情。

从结构和旋律的角度来看,曲目内容丰富,完整性和灵动性很强,把西方传统音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诠释出一种自然心态。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两首曲目的教学方法和演奏技巧。

通过对这两首乐曲的音乐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些作品。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效果评估,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于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并展望未来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四季, 十一月, 十二月, 教学研究, 音乐分析, 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 实践, 学生反馈, 效果评估, 启示, 展望, 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被誉为古典音乐的杰作之一,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两首乐曲在音乐界享有盛誉。

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演奏这两首曲目,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个人生平和音乐风格对于这两首乐曲的影响。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感丰富而细腻。

他在《四季》中融合了自然景色和心情变化,通过音乐表达出四季的变换和人类情感的起伏。

在研究背景中,我们还可以探讨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和技巧如何体现在这两首乐曲中。

他的旋律优美而动人,和声丰富而复杂,节奏变化多样,给演奏者带来了挑战和乐趣。

他在音乐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为演奏者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四季》中“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和演奏这两首曲目,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也可以为教学方法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柴可夫斯基《四季》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两首乐曲更是被广泛传颂和演奏。

对这两首乐曲进行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十一月》和《十二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增进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浅谈柴可夫斯基套曲《四季》的风格及演奏情绪——以《十一月——雪橇》为例

浅谈柴可夫斯基套曲《四季》的风格及演奏情绪——以《十一月——雪橇》为例

Northern Music 73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浅谈柴可夫斯基套曲《四季》的风格及演奏情绪——以《十一月——雪橇》为例刘晓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柴可夫斯基,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作的钢琴套曲《四季》是其风格成熟时期的力作,本文对《四季》的创作背景与风格进行探讨,着重探讨《十一月——雪橇》的演奏艺术。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演奏艺术【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5.7-1893-11-6),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可夫斯基生活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代,本身就带有悲剧的气质,年轻时在作一部交响曲时甚至因为过度紧张而精神崩溃。

柴可夫斯基曾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柴可夫斯基忧郁、敏感、焦虑,悲剧式的性格却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展示出了别样的魅力,他注重音乐的旋律性、细腻性、抒情性,在作品中能感受到细腻的感情,柴可夫斯基注重音乐的旋律,一方面俄罗斯民间音乐旋律优美,柴可夫斯基也多受其影响。

柴可夫斯基虽处在黑暗的帝俄时代,但他的音乐充满着友好、同情、热爱生活,又有着不屈的斗争精神,影响着广大人民。

二、柴可夫斯基套曲《四季》的创作背景与作品概述《四季》创作动机是因为一家杂志邀请他写一组以四季(十二个月)为主题的音乐。

《四季》描绘了俄罗斯一年十二个月的优美风光,这些钢琴小曲结合了季节特征与俄罗斯民间音乐,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感情和生活。

一月——壁炉旁二月——狂欢节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清净的夜六月——船歌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之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诞节由于俄罗斯的春天来得很晚,四月才会消雪,这些客观因素为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柴可夫斯基将自己脑海中的意象转化为音响,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祖国爱得深沉,也体现了他感情的丰富细腻。

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特色及《六月》《十一月》的曲式分析

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特色及《六月》《十一月》的曲式分析

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特色及《六月》《十一月》的曲式分析孙淑平【摘要】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重视音乐艺术的思维和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创作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几乎全部音乐体裁和形象,作曲技术更加全面和完善.他的作品交织着戏剧性冲突,抒情性的表白和对风俗生活的描写.尤其钢琴套曲《四季》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作者】孙淑平【作者单位】济宁学院音乐系,山东曲阜 2731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7.41彼得·伊里奇· 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情,注重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

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的特有风格,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数量之繁多,体裁之广泛是无人企及的。

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6部交响曲、4部协奏曲、3部舞剧、3部幻想序曲和钢琴套曲《四季》。

本文将首先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四季》的音乐特色,进而对《六月——船歌》和《十一月——在马车上》进行具体的曲式分析。

钢琴套曲《四季》创作于1875年,完成于1876年。

这部作品的创作是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的邀约,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有关的钢琴曲,开始了为期12个月创作。

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每逢每月的某一天,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的编者,终于在1876年如约完成了创作。

该套曲于1885年单独出版,名为《四季——十二首性格小品》。

《四季》具有很强的诗歌性和文学气息。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充满了浪漫情调的钢琴作品,其中包括了十二个乐曲,每个乐曲都代表了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和情感。

本文将重点研究其中的两个乐曲,即《十一月》和《十二月》,探讨它们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教学指导。

《十一月》的全名是“冬季之死”,它描绘了冬季的寒冷、阴沉以及大自然的休眠状态。

这首曲子的基调是慢板,给人一种沉思、凄凉的感觉。

乐曲的开头有一段充满哀愁的旋律,通过使用低音琴键和中音区域的音符来表达冬天的冷寂。

随着乐曲的发展,高音区域渐渐加入,创造出一种幽暗而神秘的氛围。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意弹奏出丰富的音色变化,加深音乐的表达力。

掌握好左手的力度,使得低音部分丰满而饱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冬天的寒冷感。

《十二月》的全名是“圣诞节”,它描绘了冬季的欢乐、温暖以及节日的喜悦。

与《十一月》相比,《十二月》的氛围明亮、热闹,旋律也更加欢快。

乐曲开头的节奏感很强,需要注意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力度。

在乐曲的发展中,音乐节奏加快,右手在高音区域进行快速的音符变化,左手则负责弹奏底部的节奏。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节日的喜悦感,演奏时可以适当增加音量,使得整个乐曲充满活力。

针对以上两首乐曲的教学指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乐曲之前,先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为演奏打下基础。

可以通过看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阅读相关的故事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变化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达乐曲中的不同情感。

可以通过练习弹奏不同的音符长度和强度,或者通过调整手腕和手臂的运动方式来达到不同的音色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解演奏。

由于《十一月》和《十二月》中音符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掌握乐曲的技巧,可以将乐曲分解为小节,每次只练习一小节,并逐渐将小节连起来演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子的结构和发展。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四季》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这两首乐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经典教材之一。

本文将就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是两首交响乐中的独立乐曲,它们分别描绘了秋天和冬天的景象,展现了作曲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描绘。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挖掘这两首乐曲的音乐内涵和教育意义。

我们可以从乐曲本身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特点入手,教学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的主题和变奏。

通过向学生介绍交响乐的结构,音乐的动人之处和升华之美,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乐曲中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研究可以通过历史背景和文学内涵来解读这两首乐曲。

柴可夫斯基《四季》是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它结合了音乐和文学的艺术手法,融合了作曲家对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通过向学生介绍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内涵,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乐曲中沉郁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演奏和表演来体现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的音乐魅力。

通过音乐会演奏、合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两首乐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演奏和表演,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创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通过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等学科的交叉,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也能了解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共鸣,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四季》是世界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曲集,一共包括了四首钢琴协奏曲,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材,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其中的两首。

这两首乐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广受欢迎。

本文将对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这两首乐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一、《十一月》与《十二月》的背景介绍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描绘了俄罗斯农村在11月和12月的景象。

在这两首乐曲中,柴可夫斯基通过琴键展现了秋末冬初的冷清、萧瑟和寂寥,音乐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和忧郁的氛围。

“十一月”的旋律在低沉的音域中带有深沉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大地被冰雪覆盖后的萧瑟,而“十二月”则通过快速的音符和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了冬季即将来临的勃勃生机和内心深处的期待。

两首曲子的曲调既有寂静的思索,又不乏阳光的希冀,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

通过引导学生聆听这两首乐曲,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季节的气息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通过聆听、欣赏和分析这两首曲子,学生能够体验到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这两首乐曲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美好。

通过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秋末冬初的凄凉和冬季即将来临的希望,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美的探索和表达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两首乐曲来进行音乐鉴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旋律特点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引言: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四季》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其中的“十一月”“十二月”更是备受瞩目。

这两首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验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这两首乐曲。

一、教学内容1.乐曲概述《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部钢琴独奏曲,一共分为四季,每个季节有三首乐曲,共12首。

其中“十一月”“十二月”分别是《冬天》季节的第一首和第二首乐曲。

这两首乐曲以其悲伤、寒冷的情感表达着冬天的气息,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2.音乐风格“十一月”“十二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柴可夫斯基在其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华丽的旋律,展现了其卓越的作曲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这两首乐曲还融合了俄罗斯的民间乐曲元素,使得音乐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3.表现形式“十一月”“十二月”以其悲伤的气氛和纷繁的音乐语言吸引着聆听者的注意。

乐曲中充满着对季节变化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作曲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两首乐曲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方法1.音乐赏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赏析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十一月”“十二月”,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两首乐曲来认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可以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入手,向学生解释乐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2.现场演奏教师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来校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亲身感受乐曲的魅力和音乐的艺术性。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或合唱,让学生在音乐中共同感受“十一月”“十二月”所表现的情感。

3.文化背景可以通过讲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对音乐的追求和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十二月”的教学研究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四季》。

该套作品共有四首独奏曲,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和气息。

其中,“十一月”“十二月”两首曲子被认为是《四季》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两首。

“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四季》中的冬季乐章,根据乐曲标题和音乐内容,它们呈现出了冬天的寒冷和偏僻,以及北方冬季的明晃晃的阳光和刺骨的寒风。

这两个乐章都是由小提琴和管弦乐队共同演奏而成,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巨大的技巧挑战。

对于小提琴家来说,这两个乐章的最大挑战是掌握它们复杂的技术和极其动态的音乐表现。

在“十一月”中,小提琴手需要通过使用大量的指法来表现出冬季的厚实和寒冷的氛围。

在“十二月”中,小提琴手需要面对更加困难的挑战,包括快速移动的指法、强劲的弓法和高度连贯的技术,以及准确地表现出音乐的情感。

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小提琴家还需要通过音乐表现来展示这两个乐章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氛围。

在“十一月”中,小提琴家需要表现出寒冷和孤独的感觉,同时体现出冬天的静谧和空气的清新。

在“十二月”中,小提琴家则需要呈现出冬天中的尖锐和刺激,包括风暴、闪电和雪的狂舞。

对于教学者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掌握小提琴技术和音乐表现技巧。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小提琴的技术细节,如弓法、指法、音调和音乐节奏,同时引导他们更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和气氛。

另外,教师可以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音乐史和文化背景,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十一月”和“十二月”的音乐表现和情感。

总之,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一个非常经典和充满挑战的小提琴作品,而其中的“十一月”和“十二月”更加体现了其难度和美妙。

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小提琴技术,以及更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和氛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演奏这两个乐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柴可夫斯基《四季》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

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

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

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

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

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

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的和声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的和声分析
a 2  ̄ a 2 ’

— —
8 。
b 1  ̄ b l
4 7

格 的改 变做 了预示 和; 隹备 。 二、 三 声 中部 ( 2 8 — 4 0小 节 ) : 主 和 弦 的 隐 藏 出 现 本 段 以 主 调 E 大 调 的 三 度 关 系 大 调 G 大 调 的 SⅡ和 弦
第 1 — 4小节 为第 一 乐句 , 建 立 在主 调 E大调 之上 , 也是 全 曲
的 音 乐主 题 , 同 时这 也 是俄 罗斯 的 特 色 民族 调 式 , 直 接 就 将
人 们 引往 俄 罗斯 特 有 的 风情 中去 。第 1小 节 的 开 头 即 为双
手 八 度 的 合 奏 并 以 主 和 弦 为 基 础 , 为 全 曲 打 下 明 快 活 泼 的 基 调 ,看 似 四 四 拍 的 节 奏 因 为 第 二 拍 的 切 分 节 奏 型 的 加 入 而 有 了 巧 妙 的 变 化 、 第 三 拍 的 和 声 伴 奏 成 为 了 切 分 存 在 的 支柱 , 低 音 则 在 主 功 能 上 持 续 。 主 题 进 入 后 的 第 一 个 音 符 却
关键词 : 《 四季》 《 十一月》 和声分析
《 十一 月 ・ 雪橇 》 又名《 在 马 车 上》 , 这 样 的标 题 性 手 法 是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 独 创 ,让 人 一 目 了 然 得 直 观 感 受 到 作 品 的
弦, 反 而强 调 更 多 的是 主调 的属 和 声 , 为 该 乐 段 的 抒 情 蒙 上
了/ J 、 调 的柔和 。
主题 , 更加 便 于把 握作 品 的 内容 。本 曲是一 首复 三 部 曲式 的
作 品, 整体 框 架较 为明 晰 , 便 于 分 析 。全 曲 的 主 调 为 E 大 调 , 感 情 基 调 明 快 , 但 全 然 用 大 调 似 乎 无 法 很 好 的 表 达 出 音 乐 更 深层 次 的内 涵 , 所 以 小调 色彩 的 融 入 时 隐时 现 , 曲 式 结 构 图 如下 ( 详见 图 示 1 ) :

《雪橇》作品分析

《雪橇》作品分析

《雪橇》作品分析
俄罗斯的十一月,在那里,冬日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边的雪地,静谧、肃穆的气氛笼罩了一切……忽然,从远方传来一串清脆的马铃声,引颈眺望:两驾三套马拉的雪橇在雪地里风驰电掣般地行驶着,两旁高大粗壮的白桦树如飞一般地闪掠过去了,蹄声、马铃声伴随那坐在车上的小伙子在朔风中歌唱……这就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他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十一月《雪橇》给我们描绘的一幅马车雪地行进图的音乐意境。

一开始就奔驶着的雪橇随着音乐的进行,马车在起伏的地形上时腾时宕,时而又为白桦所遮掩,当它重又驶近时,看得很清楚这是一乘很漂亮很神气的马车。

中段也许是画中人,(也是作家)对大自然银装素裹动人景象的惊异和赞美。

隐约传来另一乘雪橇的银铃,更增添着这神奇境界中的诗意。

当雪橇的主题再次在雪原上驰骋时,可以清晰地听到伴随着一连串马蹄声和马铃声。

直到远去以后,“叮当”的铃声还在冰天雪地里久久回荡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
《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
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
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整段旋律十分鲜明,线条婉转悠长,音调亲切自然。

B段(9-17)在调性上转回主调,织体上与A段形成对比,左右手的琶音形成交错的旋律进行,使作品音响更加丰满。

第二乐句结尾处有一小节扩充,使乐段的方整性被打破。

谱例8
A1段(18-27)为A段的变化再现,依旧沿用A段主题,但在主题旋律内加入了和声,左手变换为三连音的节奏型,结构与A段相似,在结束后有两小节补充,结束于主和弦的五音旋律位置,形成期待感。

谱例9
谱例10 两小节补充
中部(28—40)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

中部主题较为活跃,带有歌曲和舞曲的双重特点,在跳音与小二度倚音的装饰下,生动地模仿了马车铃铛的声响。

这一旋律在铃铛声中盘旋跳跃,使乐曲充满生气。

谱例11
中部和再现部之间,柴可夫斯基用了三小节的连接,不仅在织体上为再现部做了预示,而且和声上的属准备也为之做了完美的过渡。

谱例12
再现部(41—73)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41-48)再次回归到E大调,主旋律在次中声部响起,高音声部只做分解和弦,似雪花飘飘洒洒,似铃声叮叮咚咚。

谱例13
B段(49-59)与主部中的B段同样采用左右手琶音交织的手法,只在极少地方稍加变化。

谱例14
在B段与A1段之间,作曲家仍然用了两小节的连接,使乐曲在调式和织体上都做了回归。

谱例15
A1段(60-73)前8小节与A一样没什么变化,只在最后做了6小节的补充,使乐曲完满结束。

渐弱的音响,仿佛远去的马车铃声,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慨和无限的惆怅。

谱例16
柴可夫斯基的这首《雪橇》,用极其朴素和简洁的音乐语言,绘情绘景,充满诗情画意。

它表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在十一月《雪橇》的乐谱前面,是涅克拉索夫的诗:别在忧愁地眺望大道
也别匆忙地追赶雪橇
快把那些郁悒的担忧
从你心目中永远打消
注③
2、结构分析
这首钢琴小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 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结构图如下:
A(1-27) B(28-37) 连接(38-40)A1(41-73)
A (8) B(9) A1(10) C(9) 连接(1)C1(10) 3 A2 (8) B1(9) 连接(2)A3(14)
a + a1
b + b1 a2+a3+补充
c + c1 1 c + c2 a4 + a5 b2 + b3 2 a4 +a5+补充
4 4 4
5 4 4 2 4 5 4
6 4 4 4 5 4 4 6
E #g E G E #g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