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人大黄卫平教材第13章)讲解
国际经济学第十三讲

国际经济学第十三讲第13讲开放宏观经济学一、内外均衡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内部均衡:国内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又保证的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外部均衡: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调整措施支出调整政策:通过政府改变社会总支出对于需求进行调节,包括财政手段、货币手段。
支出转换政策:通过货币对外汇率的变换来对总支出结构进行调整;或采用各种法律、法令、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调整政策的目标是要在保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均衡的同时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
对各国政府来说,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对内均衡,对外均衡,合理的经济增长,收入的公平分配,合理的环境保护。
对内均衡指的是充分就业或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或5%并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或3%。
对外均衡指的是国际收支均衡。
一般情况下,政府优先考虑对内均衡其次才是对外均衡,但是有时当政府面临持续性的、严重的对外不均衡时,它就不得不考虑外不均衡了。
政策工具:支出-改变政策或需求改变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直接控制支出-改变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调整政府支出或税收,或者两者同时改变,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
这些行为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国内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并且导致进口增加。
紧缩的财政政策是指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者都减少国内产值和收入并导致进口减少。
货币政策涉及国家货币供给的变化,这将影响国内的利率。
如果国家的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则货币政策是宽松的。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国家的投资和收入水平上升并且进口增加。
同时,利率的降低导致短期资本外流或短期资本流入减少。
反之,紧缩的货币政策指的是国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这将阻碍投资进入和进口的增长并引起短期资本流入,或流出减少。
支出-转换政策指的是汇率调整,货币贬值把消费从国娃转向国内并可用于调整国际收支中的赤字。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1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11.1 复习笔记一、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就是指在封闭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进口和出口两项因素。
国民收入恒等式:=+++Y C I G X=+++Y C S T M经过变换,可得:S I X M−=−。
这一公式的经济含义为,在开放的条件下,若一国的投资与储蓄相等,即储蓄都能有效地转换为投资,要求一国的进口与出口也必须相等。
(1)均衡下的经济增长在S I X M−=−的均衡中:①出口大于进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国际收支顺差。
由于出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需求方的一项,于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产生通货膨胀。
②进口大于出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由于进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供给方的一项,于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经济出现衰退,失业增加。
③进出口变化(汇率、利率、价格、偏好诸因素的任何变化,都必然会导致进出口变化)而产生经济失衡时,可以通过调节投资、储蓄、出口、进口中任何一项,使经济恢复均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乘数效应一国经济达到了内外均衡,即有S I X M−=−,只是表明经济处于某种状态,它本身并不说明一国经济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增长、稳定的物价和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
要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在存在国际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进出口来进行调节。
①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分析的是投资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描述经济体内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传导的动态过程。
乘数理论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从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可以得到收入的决定公式:=++Y C I G=++Y C S T若G T=,则有:I S=。
其增量为:d d=。
I S变形后为:()I S Y Y=/d d d d()=/d d/d dY I S Y投资乘数的政策含义是:投资会引致收入的成倍增长,因此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得多。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计算题七、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分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绝对优势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支撑,对充满活力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B.正和博弈指博弈中一个国家盈利而另一个国家受损C.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生产量D.要素禀赋仅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程度,而不包括拥有土地的程度【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重商主义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B项,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D项,要素禀赋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程度。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两国的()。
[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阐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个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一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A.市场竞争优势B.所有权优势C.内部化优势D.区位优势【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经济学原理-第13章 国际经济理论PPT

第一节 国 际 贸 易
五、国际贸易体制与国际贸易组织
(二)国际贸易组织 3.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 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 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 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资本项目主要记录国际资本流动。 官方储备项目是指本国金融当局就拥有的官方黄 金和外汇储备进行买进和卖出,抵消对外汇的过 量需求。
第二节 国 际 收 支
三、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与不平衡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0 在实际操作中,国际收支账户很少能达到理论 的平衡状态,即经常出现不平衡。 当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余额在国际收支账户上 不能相互抵消时,就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际收 支不平衡分为顺差与逆差两种情况。
第一节 国 际 贸 易
二、国际贸易理论
(二)相对优势理论 1.相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表13-2 美国和日本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
单位:劳动
一单位计算机
美国 日本 相对成本(日/美) 40 60 1.5
一单位电视机
20 70 3.5
第一节 国 际 贸 易
二、国际贸易理论
(二)相对优势理论 1.相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表13-3 分工后的美国和日本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
第一节 国 际 贸 易
二、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说,是亚当〃斯 密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地域分工 的角度来论证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因而也称“地 域分工说”。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 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使用价值 角度来看,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交换实现互通有无, 将本国的剩余产品输出,换取本国生产数量不足或 不能生产的产品,从而两国均能满足各自的需要。 第二,从价值角度来看,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形成 的价值所决定。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四、购买力平价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是影响最大的汇率决定理论 (2)开辟了从货币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先河 (3)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化趋势如何进行预测提供了方法
• 缺陷: • (1)只分析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解释与通货膨胀无直接关系,却对
• 经济实力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 高通货膨胀 率、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短缺以及经济结 构、贸易结构失衡,本币不断贬值
(八)其他因素
• 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因素、非 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一国政 局不稳定、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战争爆发等等, 都会导致汇率的暂时性或长期性变动。
❖ 纸币成为法定的偿付货币,简称法币。
❖ 政府规定纸币代表的金量并维持纸币黄金比价。
❖ 纸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际 金融陷入极大混乱,各国黄金储备比例失调,国际信用瓦 解,迫使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于1931 年,美国于1933年,法国于1936年先后放弃金本位,从 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 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国际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开 始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
• 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 的实际价值,而货币的对内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 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就成为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三、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收支
• 汇率变化
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逆差或贸易逆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贬值
• 国际收支顺差或贸易顺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升值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商品市场高度融合
–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成功的货币区应具有高度的内部开放性,即区 内产品的广泛交易
– 区内货币汇率固定还是采用单一货币?(1963年麦金农)
假定此地区对外高度开放,即可贸易商品占总产出和总消费中极大比重。 此种情况下,若采用对外币值调整来纠正对外收支失衡时,会引起进口 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全面波动。这时,如果 要限制非贸易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就必然会带来需求紧缩和失业
(二)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概念
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 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 达到内部经济增长、物价和就业均衡,外部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一体化是指采用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 区域内流通单一货币,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中 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价格与工资弹性
– 价格和工资完全弹性的情况下,相对价格和工资的 调整可使整个区域内的市场随时出清,从而使各地 区间收支差额的平衡过程不会引起失业率上升,所 以区域内汇率的浮动是不必要的
– 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即使工资和价格无弹性,采用 固定汇率制,也可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要素市场融合
由于开放经济中人们缺少“货币幻觉”,本国货币贬值后,人们会明显 感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减少,所以人们会要求相应增加工资。 这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改善
开放经济的消费对进口依赖很大,需求弹性较低,这样为纠正某一水平 的对外失衡所需汇率变动的幅度也就相对较大
因此,浮动汇率对开放经济来讲,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 组成货币区的两国在面对需求转移引致的收支失衡时,除了 汇率政策外也还有其他的平衡机制,如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13章国际贸易与汇率上课讲义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13章国际贸易与汇率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832662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a.png)
•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由三大部分组成:经常账户、资本帐户及官 方储备。
•经常账户既记录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也记录转移支付。劳务包括运 费、版权支付和利息支付,还包括净投资收入,即本国在国外的资产 获得的利息和利率减去外国人在本国拥有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之差。 转移支付包括汇款、捐赠和援助。
•资本账户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凡是外国对本国居民的贷款、外 国购买本国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交易都是资本流入,或称资本输 入。凡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贷款,以及它们购买外国的实物资产或金融 资产的交易都是资本流出,或称资本输出。资本帐户记录着一国资本 的输入输出情况,如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跨国公司的投 资等。资本流动又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指一年以上到期的国际 资本的流动;后者指一年或不足一年到期的国际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 F=σ(rw—r)
• 式中,σ>0为常数。根据该表达式,在国外利率水平既定时,本 国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少,流人的资本就越多,即,净资本流出 越少;反之亦然。所以,F是r的减函数。我们称该表达式为净资本流出 函数。
在以利率r为纵坐标,净资本流出F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净资本流 出函数如图13-2所示。
• 再看进口:本国货币贬值使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 的需求弹性很小,则货币贬值(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所引起的进口 的减少幅度很小,这时外汇支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因此, 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 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l,则本国货币 贬值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结论首先由马歇尔提出,后来, 又经过勒纳发挥,因此称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 我们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 收支差额,并用BP表示,即:国际收支差额= 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者 BP=nx-F
经济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国际经济与政策

与此同时,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是“涨声一片”。9 月1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双双升破6.82关口,其中,离岸人民币 盘中一度刷新2019年5月以来的新高至6.8134,日内涨超400点。
第四节 国际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 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是指一国金 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 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 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 融动荡。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 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 型企业。
第三节 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的分类 1.按照跨国公司经营项目分类 (1)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 (2)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 (3)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第三节 跨国经营与跨国公司
2.按照跨国公司经营结构分类 (1)横向型跨国公司 (2)垂直型跨国公司 (3)混合型跨国公司
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以 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第二节 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 (一)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是 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 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的过程。
第一节 国际贸易、汇率与汇率政策
一、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件 (13)[40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件 (13)[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e595433d856a561253d36f82.png)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s
To accompan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e by Sawyer/Sprinkle PowerPoint slides created by Jeff Heyl
short run and are used to reduce risk
• Who are the major participants in these
international flows of capital?
• What role do the Eurocurrency markets play?
require an exchange of currencies
• The exchange of domestic currency for foreign
currency occur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occur in the long and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13 – 6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are the
ternational departments of large financial center banks
and services from individuals and firms in other countries
国际经济学13章

2、国际收支差额
(1)商品贸易差额(Trade Balance):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出口 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则称商品贸易顺差;如 果进口大于出口,则称商品贸易逆差;如果进口等于出口,则称商 品贸易平衡。
(2)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Goods and Services Balance):是一定 时期内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也可分为顺差、 逆差和平衡三种情况。
2、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
是以复式记帐法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 年)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
按照复式记帐原理,每一笔国际经济交易都要分别记录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记入借方的国际收支称为 借方项目,用“-”号来表示;记入贷方的国际收支称为 贷方项目,用“+”号来表示。原则上,贷方项目总和最 终必须与借方项目总和一致,即平衡表中所有记录的净差 额应等于零。凡是涉及外国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获取收益、资产的减少以及负 债的增加)属于贷方项目,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 反之,凡是涉及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包括商品和服务的 进口、支付收益、资产的增加以及负债的减少)属于借方 项目,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1976~2008年美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选定年份的年末值) 单位:10亿美元
2005 1976 美国国际投资头寸净额 美国在国外拥有的资产 其中: 美国官方储备资产 美国政府(官方储备除外) 美国私人 金融衍生品 外国在美国拥有的资产 其中: 外国官方 其它外国资产 金融衍生品 165.4 457.0 44.1 45.0 367.9 291.6 104.4 187.1 1980 365.5 930.0 171.4 65.6 692.8 564.3 176.1 388.2 1985 67.1 1287.4 118.0 89.8 1079.7 1220.3 202.5 1017.8 1986 -21.8 1469.4 139.9 91.9 1237.7 1491.2 241.2 1250.0 1990 -223.4 2179.0 174.7 84.3 1920.0 2402.4 373.3 2029.1 1995 -422.9 3486.3 176.1 85.1 3225.1 3909.2 682.9 3226.3 2000 -1330.6 6238.8 128.4 85.2 6025.2 7569.4 1030.7 6538.7 -1925.1 11961.6 188.0 77.5 10506.0 1190.0 13886.7 2306.3 10448.3 1132.1 -3469.2 19888.2 293.7 624.1 12345.8 6624.5 23357.4 3871.4 13021.1 6465.0 2008
国际经济学(人大黄卫平教材第13章)概要

二、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其作用
世界银行今天的宗旨为,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鼓 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世界银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原则, 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会员国认购的资本股金,世界银行的贷款严 格按照程序进行,资金的用途主要是项目贷款,如向发展中国 家给予基础设施、教育、培训技术援助和咨询等方面贷款,贷 款期限在7—30年期间,世界银行贷款的接受者要求为政府或政 府担保的企业,接受者必须经过世界银行组织对于项目的评估, 在贷款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按期不断向世界银行汇报使用情况。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
三、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 即一体化密切程度较差的一种形式。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最原始的形式,或者是经 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共同市场。在经济一体化中,共同市场以关税同盟为基础, 在取消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建立共同对 外关税之外,还要求资本与劳动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同时还要在各国的货币之间建立逐步统一的制度,尤其是一 致的汇率制度。 经济联盟。商品、资本、劳动可以自由流动,各个成员国之 间的金融、经济、社会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在成员国之 间反对各种歧视的存在,对于非成员国,经济一体化组织基 本已经形成为一个经济实体,一体化组织内部各国之间的事 务,被看成为国内事务来处理。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
(二)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 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 一种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 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 益。 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 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 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 复习笔记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于15~18世纪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中,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主张减少对货币本身运动的限制,由管理金银进出口改为管制货物进出口,力主奖出限入,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3.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4.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重商主义有两个致命的缺陷:(1)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Hume,1752)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2)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认为,财富的增减变动不是来自于流通,而是来自于物质产品的生产。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9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9.1 复习笔记一、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1)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1979年提出。
该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会无限制的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的丧失,这一丧失的积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爆发。
②该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即一国固定汇率制面临的问题源于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利率平价条件会诱使资本流出,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
在储备减少到某一临界点,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
由于一国货币是可耗尽的,政府所剩的外汇储备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将被投机者全部购入,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社会成本会更大。
(2)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机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 attack model)。
该理论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和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都适用。
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只有在基本面出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的货币发起攻击。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M.Obstfeld)等人推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1)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假定①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汇率制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三节 乘数论
一、乘数论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给经济学带来了重大 的变革。在国际收支领域,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直接否定了 萨伊定律,进而否定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引发了国际 收支理论的一次飞跃。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 )、劳埃德·梅茨勒(Laoyd Metzler)、弗里茨·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以此形成 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又称为 收入分析法。
二、弹性论的主要内容
•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 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其核心是研究货币贬 值、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后,进出口 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要使贸易差额 得到改善,需要满足何种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 εx+εm>1 公式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是否能 够改善一国国际收B 支X M状况,将最终取决于本国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三、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评价 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对国际收
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为国际收支 研究确定了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成为后来国际收支调 节理论的渊源。“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当然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也存在明显的 局限性。
四、对弹性论的评价
• 弹性分析法是在国际金本位崩溃及20世纪 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弹性分析法基于当时的经济现实,从分析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入手,揭示 了贬值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纠正了贬 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片面看法,成为 现代国际收支研究的理论基础。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彭 刚
黄卫平,男,1951年6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 赴欧留学,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作为富布 赖特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教育部经济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委员会 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国际部)委员,社 科院美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 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 执行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 殊津贴获得者。代表作为《GATT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1994年,主编)、《亚洲经济中的龙》(1998年,合 著)、《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看不懂的世 界经济》(2008年,合著)等,成果多次获奖,主要研 究方向为经济发展、国际经济与商务等。
彭刚,男,1955年12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现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 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 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发 展经济学、世界反贫困、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留学意大利经济 发展研究院(1987-1989),获得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美 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Mossavar-Rahmani 商政研究 中心专职研究员(2007-2008)。主要代表作有:《稳健东 扩积极整合协调发展:—新入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 究》主编(2009),《发展经济学教程》主编(2007), 《国际经济学教程》(2006),《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 践研究》(2004)等;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 学报》(英文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 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一、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获得一体化经济体和成员国的对内与对外均衡是单一 货币区的重要任务。单一货币区建立的条件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分析了成立单一货币区的原因,在什么样的 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才适合于加入单一货币区。
改变国内非均衡偏好的成本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差异造成的成本 (四)单一货币下财政体制不同的成本 (五)国家间经济增长率不同导致贸易不平衡 事实上,决定单一货币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单一
货币区内成员国之间发生非对称冲击的可能性;二是汇率 工具对于调节经济非均衡的效果。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态,除了 商品、资本和劳动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外,经济一体化 组织要建立统一的货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和社会政策,并且逐步建立统一调控的中央机构,对于一 体化组织的经济、社会事务进行调控,同时,在政治领域 中,一体化的进程也会显现出来,“用一个声音讲话”是 所有成员国的共同要求。
四、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欧盟第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为,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 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避免竞争性贬值、 保持各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相对稳定、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 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等等。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二)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
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 一种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 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 益。 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 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 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学教程 第十三章
重点问题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经济一体化分析 关税同盟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最优货币区 单一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主要内容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一、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
(一)关税同盟的提出与发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之间结成的贸易联盟却在一
定程度上表现得比自由贸易更能提高成员的福利水平,而 且在实践中,不同的关税同盟此消彼长,它既是保护主义 的工具,表现为关税同盟整体对外的高关税的一致性,同 时又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过程,表现为关税同盟内部关税 的减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关税同盟的研究不断加深,于是关 税同盟的理论便出现了。一般认为,关税同盟理论是经济 一体化研究的起点,也是经济一体化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理 论之一。
二、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其作用
世界银行今天的宗旨为,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鼓 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世界银行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原则, 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会员国认购的资本股金,世界银行的贷款严 格按照程序进行,资金的用途主要是项目贷款,如向发展中国 家给予基础设施、教育、培训技术援助和咨询等方面贷款,贷 款期限在7—30年期间,世界银行贷款的接受者要求为政府或政 府担保的企业,接受者必须经过世界银行组织对于项目的评估, 在贷款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按期不断向世界银行汇报使用情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三)关税同盟的政策含义
关税同盟成员国与外部世界国家生产成本相差小则结成 关税同盟后利益大。
结成关税同盟前,成员间关税高,则结成关税同盟后税 收减免,利益大。
同盟成员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低,成员国仍然有机 会从外部进口,则贸易创造多。
关税同盟成员数目多,则低成本成员国存在的可能性大, 故结成关税同盟后产生贸易创造的机会多。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二、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
(一)缺乏需求转移时的调节手段 (二)改变国内非均衡偏好的成本 一些国家对通货膨胀敏感,而另一些国家对失业敏感。这
就可能为建立单一货币区带来成本,使本国的通胀失业均 衡搭配失调。 假设菲利浦斯曲线不随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而变化。工资 变化和价格变化的关系,其表达式可写作: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三)最优货币区条件分析 价格与工资弹性 要素市场融合 金融市场融合 商品市场高度融合 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对于一个各成员国之间汇率完全固定的货币区来讲,货币
制度运转良好的关键在于公众对于固定汇率的信心。这要 求各国货币当局放弃货币主权,密切配合,甚至成立超国 家的中央银行。 除了货币政策的配合外,货币区的运转还需要财政政策和 税收政策的协调。
经济联盟。商品、资本、劳动可以自由流动,各个成员国之 间的金融、经济、社会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在成员国之 间反对各种歧视的存在,对于非成员国,经济一体化组织基 本已经形成为一个经济实体,一体化组织内部各国之间的事 务,被看成为国内事务来处理。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一、国际经济秩序
(一)国际经济秩序的含义 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国际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国家之间的经济
关系,以及全部国家经济体系与制度的总和。 (二)旧国际经济秩序分析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在国际生产领域、国际商品交换领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 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的目标。通过自由贸易达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经济福利 的总体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作为成员国进行多边贸易 谈判的场所和发表意见的讲坛、在成员国的支持下管理和 执行已经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当发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纠纷时寻求贸易争端的解决、定期考察并监督成员的贸易 政策、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合作,等等。如果从总体上来 看的话,世界贸易组织主要强调、贯彻贸易自由主义和无 歧视政策,并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贸易优惠。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五)稳健的政府财政 财政自律的重要性
在一般情形下,如果欧盟某一成员国财政预算出现过量赤 字将对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和其他成员国产生以下三方面 的影响: 首先,要求本国中央银行放松银根的压力加大。 其次,当某国面临财政困难时,将影响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最后,某国财政困难加大了其他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解救 它的压力。 欧盟有关财政约束的实践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 即一体化密切程度较差的一种形式。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最原始的形式,或者是经 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共同市场。在经济一体化中,共同市场以关税同盟为基础, 在取消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建立共同对 外关税之外,还要求资本与劳动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同时还要在各国的货币之间建立逐步统一的制度,尤其是一 致的汇率制度。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二、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
(一)关税同盟的图形分析
P
S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Pe
E
E
Pt
’
d a e b E’’
Pb
c
E’’’
Pa
D
Q1 Q5 Q3 Qe Q4 Q6 Q2
Q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分析
第十三章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第二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四)信用延伸收益
在图中,U1,U2,U3分别表示不同通货膨胀预期下的菲利浦斯曲线, U=UN+a(Pe-Pe),UN为自然失业率,过UN点的垂线代表长期菲利浦斯曲 线。I1,I2,I3,I4分别代表货币当局的通货膨胀-失业无差异曲线。
(二)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概念
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 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是从宏观经济 目标—经济的内外均衡来衡量的。内部均衡是指经济增长、 物价和就业之间的均衡关系,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