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合集下载

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研究冲压发动机的概念始于1913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导弹推进系统设计中已经占据很大比例[4]。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期间,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概念,随后的几十年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时断时续,没有取得很明显的成果。

由于现代化战争对高科技武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新一代战术导弹对动力装置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因此掀起了有关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法国最先开展了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相关研究单位也开始致力于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率先组织人力物力探索了变喉面式等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2895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探讨了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用于战术导弹的可行性,并展开了相应的推进剂装药和流量调节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

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流产,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仍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

近几年中,美国军方正计划改进AIM-120导弹的推进系统,增大导弹的机动性,提高导弹的综合性能,其中就采用了流量调节技术。

论文网著名的流星(Meteor)导弹,它的推进系统就是整体式燃气流量可调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流星导弹采用含硼高能富燃固体推进剂和滑环阀流量调节装置。

其关键技术就是应用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这就保证该弹在很大的飞行包络内都能够保持稳定工作。

该弹从XX年开始研制, XX年Meteor超视距空空导弹在瑞典北部的RFN试验场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并获得成功,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也开始了对含硼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中国也开始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工作,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1所采用滑盘阀燃气流量调节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流量可调性,并进行了地面点火热试验。

具体来说: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锥形阀头在喉部的位置来改变喉部面积,进而改变燃烧室内的平衡压强和喷管质量流率。

火箭行业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方案

火箭行业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方案

火箭行业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方案第1章火箭发动机概述 (3)1.1 火箭发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3)1.1.1 火箭发动机的定义 (3)1.1.2 火箭发动机的分类 (3)1.2 火箭发动机功能参数 (4)第2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方法 (4)2.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概述 (4)2.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的主要参数 (4)2.3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的技术要求 (4)第3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设备 (5)3.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设备的类型 (5)3.1.1 推力测试设备 (5)3.1.2 燃烧室压力测试设备 (5)3.1.3 燃烧效率测试设备 (5)3.1.4 涡轮泵功能测试设备 (6)3.1.5 控制系统功能测试设备 (6)3.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设备的选择 (6)3.2.1 测试需求 (6)3.2.2 测试精度 (6)3.2.3 测试范围 (6)3.2.4 设备可靠性 (6)3.2.5 设备兼容性 (6)3.3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6)3.3.1 操作规范 (6)3.3.2 维护保养 (7)第四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流程 (7)4.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7)4.1.1 测试计划的制定 (7)4.1.2 测试设备的准备 (7)4.1.3 测试场地的准备 (7)4.1.4 测试人员的培训与分工 (7)4.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的实施 (7)4.2.1 测试前的设备检查 (7)4.2.2 测试数据的采集 (7)4.2.3 测试过程的监控与调整 (7)4.2.4 测试数据的保存与备份 (8)4.3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8)4.3.1 数据预处理 (8)4.3.2 数据分析 (8)4.3.3 结果评估 (8)4.3.4 问题诊断与改进建议 (8)第五章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方法 (8)5.1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概述 (8)5.2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8)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8)5.2.2 指标体系内容 (9)5.3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模型与方法 (9)5.3.1 评估模型 (9)5.3.2 评估方法 (9)第6章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流程 (10)6.1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10)6.1.1 确定评估目标与指标 (10)6.1.2 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 (10)6.1.3 制定评估方案 (10)6.1.4 准备评估工具与设备 (10)6.2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的实施 (10)6.2.1 功能测试 (10)6.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0)6.2.3 功能评估 (11)6.3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11)6.3.1 分析评估结果 (11)6.3.2 应用评估结果 (11)6.3.3 持续改进 (11)第7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数据处理 (11)7.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11)7.1.1 数据采集 (11)7.1.2 数据整理 (11)7.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2)7.2.1 数据处理 (12)7.2.2 数据分析 (12)7.3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2)7.3.1 数据处理 (12)7.3.2 数据分析 (12)第8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不确定度分析 (13)8.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不确定度来源 (13)8.1.1 测试设备与仪器的不确定度 (13)8.1.2 测试方法与操作过程的不确定度 (13)8.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不确定度 (13)8.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13)8.2.1 不确定度的分类与表示 (13)8.2.2 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13)8.2.3 不确定度的合成与传递 (13)8.3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不确定度控制 (14)8.3.1 提高测试设备与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14)8.3.2 优化测试方法与操作过程 (14)8.3.3 改进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4)8.3.4 加强不确定度评估与控制 (14)第9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案例分析 (14)9.1 典型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案例 (14)9.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5)9.3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 (15)第十章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的发展趋势 (16)10.1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技术的现状 (16)10.2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16)10.3 火箭发动机功能测试与评估技术的应用前景 (17)第1章火箭发动机概述1.1 火箭发动机的定义及分类1.1.1 火箭发动机的定义火箭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推进剂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管加速喷射,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的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粒子流速测量方法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粒子流速测量方法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粒子流速测量方法作者:宫秀良来源:《硅谷》2013年第05期摘要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非透明尾焰由固体推进剂燃烧形成,尾焰由气体和固体粒子混合组成。

利用高速CCD相机,激光器研制粒子成像测速测量系统,测量装置完全不介入流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粒子流速进行测量,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测量,还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关键词发动机尾焰;粒子流速;CCD中图分类号:V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064-02火箭发动机的尾焰通常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尾焰。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尾焰由液体燃料燃烧形成的透明羽流;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非透明尾焰由固体推进剂燃烧形成,尾焰由气体和固体粒子混合组成。

针对不同的羽流流体,其参数测量方法也不相同。

对于非透明火焰(含固体粒子),无需示踪粒子,测量装置完全不介入流场,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测量,还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本方法利用激光技术的非接触测量,采用图像记录的方式,再经过图像处理技术测试出粒子的运动速度。

1 尾焰粒子流速测量原理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尾焰可近似为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对象。

因为尾焰的对称性而使得其形成的粒子流场具有轴对称的几何特征。

正是因为对如此对称性的考虑,我们可以把三维分布形式的粒子流场转化为其对称轴线的平面来代替整个三维场。

只要我们重建出轴面上的场,就可以根据对称性获得三维空间的粒子流场数值,从而简化了三维场重建问题。

目标所在平面是CCD相机成像的物面。

这样物和像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光学成像模型来描述。

P(x,y)表示目标平面的点,而P1(x1,y1)表示CCD相机记录平面上的点。

P点和P1点之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如果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则粒子流速V=D/t。

对多个粒子进行分析,就可以测量所有粒子的流速。

并用矢量标记大小和方向。

粒子成像测速又称粒子图像测速法,是一种瞬态、多点、无接触式的流体力学测速方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又名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地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62年,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

五十年来,六院创造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发展史上10余项“第一”,成功研制出100多种型号的战术、战略、宇航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0余项,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六院成功研制的东方红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返回式变轨制动发动机和EPKM近地点固体发动机,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和国际卫星发射中屡建功勋。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六院“某工程重大贡献奖”,意义非凡。

2011年12月2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内部固体动力资源重组整合,新六院组建成立。

目前,六院下属41所、46所、210所、601所、602所、359厂、389厂、8610厂、科技公司、金岗重工、实业公司、航天医院等5个专业研究所,3个大型生产厂,2个民品公司,1个三产服务总公司及配套的服务保障单位,拥有在职员工7000余人,形成了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和湖北四地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50年的发展,六院已逐步形成了覆盖战略、战术、防空反导以及宇航等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

加盟六院,献身航天,让青春无悔!联系人:王老师刘老师联系电话:(0471)5239226 5239227单位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65号航天大厦通讯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051信箱邮编:010010 电子邮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41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41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对外名称内蒙古动力机械研究所。

41所始建于1964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固体发动机专业技术研究单位,具备各类固体发动机设计、验证和各类压力容器设计、非金属材料制造能力,是集研究、设计、开发、环境试验和部分配套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设计所。

固体火箭发动机EPDM绝热层产品一体化工作实践

固体火箭发动机EPDM绝热层产品一体化工作实践

固体火箭发动机EPDM绝热层产品一体化工作实践赵敏、李斌、吕晓、袁洪波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摘要:通过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三元乙丙EPDM绝热层研发及生产人员“结对子”,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从各种发动机对绝热层需求指标差异性、现有各种绝热层技术状态梳理、各种绝热层性能水平统计分析、绝热层型谱建设、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产品化研究。

在梳理绝热层技术状态、统计分析绝热层技术指标基础上,修订了绝热层规范、完善了绝热层型谱。

笔者提出了型号绝热层选用控制建议,并对绝热层研发、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通过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了绝热层产品成熟度、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实现了绝热层既依托型号又不依赖型号的目的,实现了绝热层产品系列化、通用化、去型号化。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要承受3000K 以上的高温和3~20MPa甚至更高的内压作用,随着新型高能推进剂的使用和高比冲发动机的设计,温度和压力还将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在进行发动机设计时,除了考虑发动机综合性能以外,还需考虑热防护以防止燃烧室壳体被燃气烧坏,或因过热而降低壳体强度并危及结构完整性,燃烧室的热防护通常采用在壳体内壁粘贴绝热层的办法解决[1]。

绝热层是一层位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内表面的非金属隔热防护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内的具体位置见图1。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自身不断吸热分解、烧蚀带走大部分热量以缓解高温燃气热量向壳体的传递速度,避免壳体达到危及其结构完整性的温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2]。

此外,绝热层还有缓冲应力传递、限燃、密封等重要辅助作用[3]。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从事绝热层研制工作已有40年的历史,研制的三元乙丙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系列绝热层已在多种战略、战术、宇航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得到成功应用。

在航天型号高密度发射、多型号并举、质量可靠性要求高的发展形势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科研生产模式由单一的“以型号研制任务牵引”模式向主要基于“成熟产品选用”的系统集成研制模式转变的发展战略。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优化与参数分析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优化与参数分析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优化与参数分析摘要:本文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优化和参数分析。

首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就设计优化和参数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次,介绍了用于优化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一些有效方法,并基于实际工程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可行性。

最后,提出了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优化、参数分析、有效方法正文:1.简介: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可利用固态成分发动机,其重要特点在于使用固体材料以及稳定的工作状态进行燃烧。

由于它具有可控的压力状态、可调的燃烧速率以及较长的燃烧时间,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1]。

但是,该类发动机的设计优化和参数分析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2.设计优化和参数分析:考虑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构型参数进行优化,如推进剂种类和表面结构等。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基于多目标决策的优化方法来对器件进行优化,以满足多个推进系统参数,并使发动机具有最优性能。

此外,可以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来分析其参数,如泄放压力和燃气流量等,为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3.有效方法: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最大潜力,可以采用一些有效方法来优化设计。

例如,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采用模糊微分进化算法可以优化表面结构,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采用解耦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评估推进剂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定最佳燃烧情况。

4.结论: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优化和参数分析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以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效果。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有必要继续开发更加实用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并开发新型火箭发动机。

应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主要方面在于航天飞行,它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它在技术上的应用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性,二是性能优化。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定义与原理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

固体推进剂点燃后在燃烧室中燃烧,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生成高温高压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流经喷管,在其中膨胀加速,热能转变为动能,以极高的速度从喷管排出而产生推力。

固体推进剂有聚氨酯、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硝酸酯增塑聚醚等。

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药柱、燃烧室、喷管组件和点火装置等组成。

药柱是由推进剂与少量添加剂制成的中空圆柱体(中空部分为燃烧面,其横截面形状有圆形、星形等)。

药柱置于燃烧室(一般即为发动机壳体)中。

在推进剂燃烧时,燃烧室须承受2500~3500度的高温和102~2×107帕的高压力,所以须用高强度合金钢、钛合金或复合材料制造,并在药柱与燃烧内壁间装备隔热衬。

点火装置用于点燃药柱,通常由电发火管和火药盒(装黑火药或烟火剂)组成。

通电后由电热丝点燃黑火药,再由黑火药点火燃药拄。

喷管除使燃气膨胀加速产生推力外,为了控制推力方向,常与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组成喷管组件。

该系统能改变燃气喷射角度,从而实现推力方向的改变。

药柱燃烧完毕,发动机便停止工作。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缺点分析及适用范围固体火箭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推进剂密度大,推进剂可以储存在燃烧到中常备待用和操纵方便可靠等优点。

缺点是“比冲”小(也叫比推力,是发动机推力与每秒消耗推进剂重量的比值,单位为秒)。

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冲在250~300秒,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导致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从而不利于载人飞行。

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助推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燃烧过程中燃面面积的精确计算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像通用坐标法、有限元素法和边界坐标法等,但这些方法基本都是数值法,其输入复杂,无法显示燃烧过程中燃面的精确变化,计算精度不高且容易产生燃面波动。

(完整版)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第三章

(完整版)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第三章


3)发动机的几何中心线与发动机实际推力作用线间的最短距
离。
College of Aeros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图3-19为卧式三分力试车测量示意图,用来测量推力矢量控制
机构产生的姿态控制力,利用各力对O点的力矩之和等于零的等式
即可求出推力向量控制力Fc的大小,即:

选坐标原点为力的简化中心,设主矢量和主矩各为: F Fx Fy Fz
。 M Mx M y Mz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是主矢量和主矩分别在3个坐标轴上的投
影同时为零,即:
x0 y0 z 0
Mx 0 My 0 Mz 0
由此可得到各分力合分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主讲:刘平安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6)挠性件的设计与选用
挠性件是靠材料本身的弹性变形提供运动自由度的。
挠性件的优点:弹性变形引起材料的内摩擦,内摩擦与外摩擦相 比具有摩擦力小,重复性好的优点。
以F1和F6两传感器的理论轴线交点为坐标原点, F1传感器的理论轴线为x轴, F1
传感器理论轴线为z轴,通过O点平行于F2和F3的轴线为Y轴,安装传感器的方向为
各坐标轴的正方向。H、R为台架结构尺寸,是已知数。
26
图3-17 立式六分力试车架测量示意图
27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它采用了单工作段双板簧作为动架和静架之间的连接件,其弹阻力仅为推

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

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

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摘要:固体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健康监控,增强可靠性。

尽管目前国内外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日益增多,但是仍然需要对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发动机在各种应用场景和各种载荷环境中的故障诊断能力及有效性。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中图分类号:V43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按缺陷出现的位置,我们可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缺陷分为燃烧室和喷管两类。

其中燃烧室缺陷又可进一步细分成粘结界面脱粘缺陷与药柱缺陷2类。

粘结界面脱粘缺陷,是危害发动机安全性的元凶。

2、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分析2.1、粘接界面脱粘缺陷我们可以按粘接界面缺陷划分为如下5种,分别是壳体和绝热层界面脱粘和绝热层和衬层界面脱粘、衬层与推进剂药柱之间的界面脱粘、层间脱粘、层间粘结界面疏松。

其中壳体和绝缘层间界面脱粘多为生产环节绝热层贴片粘接时壳体没有被清洗。

壳体和绝缘层之间粘结失效,直接影响固体火箭发动机正常工作。

同时固化加热加压不合适,粘结剂品质不佳以及贮存老化也可能诱发壳体和绝缘层之间的界面脱粘现象。

技术人员喷涂衬层的过程中,由于绝缘层清洗不完全或者衬层和绝缘层材料的化学相容性较差,均会造成界面脱粘现象的发生,存在绝缘层和衬层界面脱粘现象。

衬层和推进剂药柱之间界面脱落多由储存时老化或者过度应力引起。

层间脱粘主要与绝缘层层次结构比较复杂有关,层次越高,各层粘接牢固度随之下降。

层间粘结界面松散有分层与微孔2种类型。

绝热材料粘接过程中,各层粘接不牢或者固化压力不够都有可能发生界面疏松的现象,从而导致脱粘缺陷。

2.2、药柱缺陷按药柱缺陷轻重,可把这种缺陷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第一,药柱灌注推进剂药浆时,因排气不畅而失效,造成柱内气体残留量大,推进剂固化时产生气孔。

同时如果浇注时药浆温度和芯模温度相差太大,则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药浆流动性造成影响,从而出现孔洞;另一种是推进剂力学性能较差,拔模时药柱受外界施加拉力及交变温度综合影响而开裂;当推进剂整个浇注结束时,部分异物会不小心掉入未充分凝固的药柱中,最后发生夹杂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推进效果;在储存药柱时,因储存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药柱表面龟裂,拖湿和变形等现象,从而影响药柱表面平整;过长时间的储存或空闲造成限燃层与包覆层脱粘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功能正常实现。

基于ANSYS_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工装仿真分析

基于ANSYS_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工装仿真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2·2023年第1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4-0082-03基于ANSYS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工装仿真分析寇元超,宇文璋杰,陈寰宇,秦发浩(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5)摘要:某型号发动机长近5000mm,远超滑台2500mm的尺寸,为了满足该型号发动机振动试验要求,设计了一套振动试验工装,分析其模态、给定试验条件下随机振动时的应变、位移及加速度值,验证其结构合理性。

仿真结果表明,据此设计出的工装满足试验需求。

此外,基于ANSYS的振动试验工装设计方法可以为后续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ANSYS;固体火箭发动机;工装设计;振动试验中图分类号:V435.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4.024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运输和工作过程中承受了各类振动与冲击载荷。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工业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

振动试验是目前考核发动机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振动台上进行不同条件的振动试验,不仅能够检验发动机是否满足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条件,还能够暴露发动机在设计上的缺陷,从而为发动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为了完成振动试验,就需要使用振动工装将振动台的运动和能量传递至发动机上,其振动传递特性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发动机是否能够按照指定的条件完成振动试验。

因此,开展振动工装的动态响应分析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红瑞等[1]对3种振动夹具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并在过程中指出,基于动态特性设计的夹具能够更好地保证振动能量不失真地进行传递;刘晓晨等[2]在模态与振动传递特性理论基础之上进行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夹具的设计,并将结构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证明了仿真分析能够在试验前预测夹具结构的动态特性,减少不合理结构的样机加工;王世辉等[3]对比分析了3种典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夹具在相同的典型宽频带激励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得出了影响振动试验夹具振动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

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应急演练实施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和协同配合能力。
应急资源准备
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消防器材、急救药品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及时响应。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提升
通过改进燃料配方、优化燃烧室设计等方式,提高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性能 。
测试与试验技术创新
X射线或中子成像技术
通过非破坏性地对发动机内部结构进行成像,了解其内部缺陷、燃烧产物分布等情况。这 需要专门的成像设备和辐射防护措施。
激光诊断技术
利用激光干涉、激光多普勒等激光诊断技术,对发动机内部的流场、温度场等进行高精度 测量,为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03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
地面试验技术
半实物仿真
结合实物部件和计算机仿真模型 ,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对固体 火箭发动机进行更贴近实际的测 试和验证。
04
测试与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1 2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无效和异常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标准化、归一 化等。
3
数据压缩
降低数据存储和处理成本,同时保留关键信息。
故障诊断与性能评估
故障特征提取
从测试数据中提取故障特征,如振动、温度等异常信号。
故障识别与分类
利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故障进行识别和分类。
性能评估指标
制定评估指标,如推力、比冲、燃烧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进行 量化评估。
结果可视化展示
数据可视化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便于直观 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试验分析与控制

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试验分析与控制

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试验分析与控制王世辉;张磊;李铁;张昱;云杰;石鹏【摘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程中出现局部过试验情况影响振动试验质量以及由于响应测点分布的局限性导致试验周期延长等问题,采用有限元技术与实际试验方法相结合,构建振动力源、试验夹具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振动试验系统动态力传递特性研究,找出振动力源、试验夹具和发动机之间动态力传递规律,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与控制策略,改善振动试验局部过试验问题,提高振动试验质量,缩短试验周期.%According to local excessive test in vibration test procedure of solid rocket motor impacting test quality as well as measuring points distribution limitations leading to extended response test cycle,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and actual test methods,building incentive source,test fixtures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integration for solid rocket motor.Vibration test analysis of dynamic forc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se models,identifying laws of dynamic transitivity between force source,test fixtures and solid rocket motors,then select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points and control strategy to ease local excessive experiment problems of vibration test,to improve quality,shorten the period of experiment.【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7(025)004【总页数】4页(P247-250)【关键词】振动与波;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过试验传递特性【作者】王世辉;张磊;李铁;张昱;云杰;石鹏【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601所,呼和浩特01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35.6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航天工业对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高可靠性成为军工行业的发展重点。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13.1)--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指导书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13.1)--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指导书

宇航推进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综合实验报告人:班 级:同组人:指导老师:日 期: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指导书1.实验目的1.考察点火管零件参数与点火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分析依据2.了解微型脉冲功率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探头并通过示波器记录波形,掌握微型脉冲功率装置使用要点,能独立完成脉冲放电和测试实验。

3.掌握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全特性,了解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系统实验过程,了解硼/硝酸钾的钝感特性,能独立完成点火实验,有条件下测试点火延迟时间,并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延迟时间的一致性范围。

2.实验背景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常用点火装置由起爆器、点火器和一些辅助部件组成。

起爆器在电能和其他非电能量的激发下使起爆器起爆,继而点燃点火器,点火器所产生的炽热火焰点燃发动机主装药。

按激发能源不同,起爆器可分为电起爆器和非电起爆器。

按起爆器和点火药是否安装在一起,点火器可分为整体式和分装式。

国内目前导弹和火箭发动机点火系统安全设计思想是以结构钝感为主,对药剂以防护为主,安全要求是满足1A/1W 不发火。

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系统与目前点火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取消了电爆管,直接点燃点火药,这时,点火药成为了始发药,点火装置的安全性不再受电爆管的起爆药感度限制,极大的提高了点火装置的安全性。

从而可将结构钝感的安全设计思想和药剂钝感思想结合起来必将极大的提高点火系统的安全性能。

因此以冲击片点火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可以设计成直列式点火序列。

直列式点火管是直列式引爆概念的延申,是直列式火工品的一种,美国军用标准中还有用非隔断式爆炸序列(Non-interrupted explosive trains)这种说法,而直列式火工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直列式火工品的使用方式与错位式火工品不同,按照美国海军武器系统炸药安全审查局(WSESRB)的技术手册——《非隔断式爆炸序列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技术手册》(Technical Manual for Electronic Safety and Arming Devices With Non-Interrupted Explosive Trains)的说法:弹药引信历史上一直使用敏感的炸药元件,在解除保险之前它的输出被机械地隔断,在这些引信中解除保险过程的控制是用机械方法完成的,固态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引信安全设计带来了变化,近年来炸药爆炸元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即爆炸序列的机械隔断不再是必需的了。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要 : 对火箭 发 动机 地面试 验 中的数 据 处 理 需 求 , 照火 箭 发 动机 试 验 数据 处 理 规 范 ( 用产 品 ) 针 按 通
和 火 箭 发 动 机 试 验 数 据 处 理 方 法 ( 定 产 品 ) 使 用 L b E 7 1开 发 了 发 动 机 试 验 数 据 处 理 软 件 , 特 , a VI W . 实 现 了 发 动 机 试 验 数 据 的快 速 处 理 和 试 验 报 告 的 自 动 生 成 , 足 了 火 箭 发 动 机 试 验 后 数 据 处 理 要 求 。 软 满 件已 成功 应用 于多种 发 动机 产 品试验 数据 处理 中。成 果 获得 2 0 0 9年 度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总 装 备 部 科 技
Fe g Xiig ,Do g Ta n pn n o ,Li i xa n in ,Ca J o Qi,Li i e J
( .Co lg fAs r n u is o rh s e n Po y e h ia i e st Xi a 1 0 2, h n ; 1 l e o to a t fNo t we t r l t c n c l e c Un v r i y, ’ n 7 0 7 C i a 2 NO. 0 s a c n t u e . 2 3 Re e r h I s i t ,Ch n d a c n u t is Xi a 1 0 5 t i a Or n n e I d s re , n 7 0 6 ,C i a hn )
Vo . 8 No 6 J n.2 1 12 . u 01
实验技 术与方法
固体 火 箭 发 动 机 试 验 数 据 处 理 软件 设 计
冯 喜平 董 韬 , ,李进 贤 琪 ,曹 ,李 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试验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与测量技术是根据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 的高强度、低密度材料的出现,高能推进剂的研制成功,新的设计理论 的突破,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对发动机试验技 术与测量技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发展大约可 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试验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用于航天助推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通常是非常大的如美国的“大力神C3”火箭有两个直径3m的发动机,总推力达9000kN,美国还研制了直 径4m和6.6m的固体推进器、推力达几十兆牛。为试验这种巨型火箭发 动机必须建造巨型试车台。首先遇到的是巨型试车架的设计与制造问题, 运输、起吊问题,还有数十兆牛力值的传感器计量与校准,建立数十兆牛 力值的标准等等,都需要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 (2)测量系统的特殊要求 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发动机,如多次启动的发动机、宇宙飞船上弹射 救生的逃逸发动机,有的工作时间极短,推力又非常大,这些发动机试验 对测量系统要求测量系统有很好的动态特性,能不失真地测量推力脉动, 这些都是目前尚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性试验,包括下列几种: (1)振动试验 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试验是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的。振动试验台 由振动激振器、发动机固定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振动试验方法可分 为两类。即谐波激振法和随机激振法。对于军用产品,用随机振动模 拟使用条件较为合理。 (2) 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发动机在预定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性能 和可靠性。冲击试验在冲击试验台上进行。最简单的冲击试验台是自 由落体式试验台,它将发电机提升到一定高度并吊住后释放,发动机 自由落体下冲击到有一定垫层要求的台体基础上,然后检验发发动机 落下冲击后的结构变化与性能变化情况。 (3) 运输试验 运输设备的振动无明显重复性,产生的力是非周期性的,由于道 路不平,引起的冲击扰动是随机性的振荡,按美国专家给出的数据, 在公路上运输的振动频率为2~3Hz,10~20Hz及80~100Hz,加速 度幅值约为 0.5 ~ 30m / s 2 ;在铁路运输时,频率为3~5Hz,加速度幅 值为 5m / s 2 。发动机公路运输条件要规定公路路面等级、运输的距离 及速度。铁路运输试验要规定试验路程、速度等。
1.2使用性试验的作用与内容

使用性试验就是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试验。 这些因素不论是对单个发动机还是对装在导弹上的发动机,在使 用过程中都可能影响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为了考验发动机在各 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可靠性,使用性试验是不可缺少的。 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分为机械影响、 气候影响及生态影响。航天用发动机还可能受到真空影响、宇宙 射线影响等。但是最常见的影响是机械影响与气候影响。机械影 响来源于各种形式的运输、装卸起吊及飞行中的加速度、离心力, 贮存时装药的自重等等。气候影响如何使用地域上的温差、昼夜 温度交变、高湿度、烟雾、风暴尘埃等。为了保证导弹系统在各 种影响因素作用下都可靠地工作,进行一系列使用性试验来评定、 考验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举例:运到巴 基斯坦的发动机)



(3)试验费用高,次数少 大型固体发动机造价昂贵,每次试验耗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而其一台发动机只能试验一次。昂贵的造价决定了用于点火的发动 机数量不能太多,这就要求精心组织每次试验,做到稳妥可靠、万 无一失,并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测量数据。 (4)不安全因素多,危险性大 研制初期的发动机容易发生故障,甚至发生爆炸,因此试验中的 安全技术措施非常重要,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5)环境污染严重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时,排除的大量燃气中,含有一定量的 有害气体和氧化铝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一旦试 验失败,要动用消防水灭火,产生的污染水流入周围地区和河流, 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必须进行检测和治理。举例:实验室门口的树。 由于点火试验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对试车台的建立、试验设备 的配置、发动机参数的测量系统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将 在以后的各章中分别叙述。


(4) 环境条件试验 环境条件指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环境试验的一种主要形 式是试验各种温度状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参考文献[1]推荐可 用以下温度试验评定短期贮存时发发动机的设计特性: 1) 热环境条件 在温度305K条件下保温10h,再在5h内升温 至325K,保温4h,然后在5h内降低温度至305K; 2) 冷环境条件 在223K温度下保持24h再降至219K; 3) 温度循环 建议发动机在整装状态下作一星期的温度循环试 验。 (5) 贮存试验 便于长期贮存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之一,但其贮存期要通 过贮存试验来确定。 发动机处于较长服役期内,其性能的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影 响性能稳定性的因素很多。首先,固体推进剂的基体是高分子聚 合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产生老化,这就会 给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带来影响或危险性;其次,近来发动机壳 体、喷管广泛采用各种聚合物材料,如玻璃钢、有机纤维复合材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 Nhomakorabeaeering
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试验技术
主讲:刘平安
College of Aerospa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第一章 概 论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与测量技术是固体推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和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历一系列试 验,主要有: (1) 部件试验:如燃烧室壳体静力试验、喷管摆动试验、点火装置发 火试验等(举例:保险机构打不开); (2) 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 (3) 使用性试验,即模拟发动机使用时所处环境条件的试验; (4) 遥测飞行试验:发动机作为全弹(箭)动力装置参与飞行试验。 本书主要论述地面点火试验、试验装置与设备、试验中的测量方 法、数据处理与不确定评估方法以及试验测试常用的传感器、仪 器仪表与系统。
料等,这些非金属材料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产生老化,即使是 金属材料也会出现锈蚀或变形;此外,各种密封件的老化、永久变 形,严重时,会产生密封失效;发动机长期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 的影响,装药的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严重时会出现裂纹和脱粘,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导致发动机点火时爆炸。凡此种种因素 的影响,无法用计算的方法加以评定,只有靠贮存试验来考核。 长期贮存试验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发动机服役的有效期。要编制 贮存试验大纲,内容包括贮存试验的发动机台数、随机贮存的各种 材料的试验件数量、贮存库房的环境条件要求、贮存期内的检查和 到期发动机的地面点火试验。 对某些材料的试件还可以做快速老化的试验来获得敏感的老化 参数。 根据掌握的有关数据,编制维修工作计划,更换短寿命的零件 (如密封圈之类),最后规定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服役期限。举例:关 于密封圈的更换





(3) 测量方法将有新的突破 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中瞬时燃速的测量、瞬时质量流量测量、 喷管摆动的瞬时中心的测量、内外流场测量等,随着高能直线加速器、X射 线CT技术、激光全息技术等在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应用,可望有新的突破。 (4) 高空模拟试验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大 随着发动机技术性能提高,高空模拟试验领域内,不仅模拟高度要提高 120km以上,同时还要模拟温度环境(气动加热)、宇宙射线辐射环境及微 重力环境,甚至还要模拟宇宙间的“冷”、“黑”等环境,无疑这又将提 出新的技术课题。举例:小卫星的发射,旋转发动机。 (5) 计算机辅助试验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为减少试验次数,节省费用开支,可通过少量试验,获得一定量试验数 据,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试验或仿真来解决部分试验问题。当 然计算机仿真技术不能完全代替发动机点火试验,最终还得靠热试车来验 证、评定发动机性能参数。举例:药型设计的模拟以及在模拟方面的优势。
1.4 地面试验基地的组成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试验研究是在专门的试验基地进行的。许多 国家对试验基地建设非常重视,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固体火箭发动 机试验基地最多的国家。 这些基地一般拥有: 卧式、立式试车台; 高空模拟试车台; 高温、低温试验室; 振动、冲击试验台和贮存试验库; 测量控制中心与计算中心; 校准测量传感器的计量中心; 对试验发动机进行检查、装配,试验后进行分解、测量的车间; 试验技术、测量技术研究室。



在模样阶段,试验的主要作用在于考核发动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构 合理性、所采用的各项新技术的相互匹配性、协调性。通过试验暴露问题, 为改进设计指出方向和寻找途径。 在初样阶段,发动机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各部件的结构、材料及推进 剂配方已经基本确定,一般不再做重大调整。这个阶段,发动机要进行大 量的使用性试验即模拟使用环境条件的试验,如:振动、加速度、冲击、运 输、温度循环、贮存等试验。经这些环境试验的发动机一般都要再做地面点 火试验,考核发动机经过环境试验后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性 能参数作出评价:是否满足全弹的战术技术要求。还要对工艺可行性、稳定 性作出评价。 在试样阶段,一般要进行组成发动机试验,对发动机性能参数的精度作 出评价,所以试样阶段的试验属于精度试验,为飞行试验提供数据。该阶 段试验还要继续考核工艺稳定性,为定型生产提供依据。 在批生产阶段,进行定型后的鉴定性抽样试验。其作用是检验工艺稳定 性与可靠性、检验发动机性能参数是否落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是固体火箭发动研制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离开了试验,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就无从发展。
1.1试验的地位与作用
研制新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一般要经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 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试验在这个循环中处于关键地位。 这不仅因为发动机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需要通过实验来评定、验 证,而且还因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一些主要问题要依靠试验来暴露, 依靠试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举例:某超高速鱼雷使用两台固 体发动机,性能靠试验来保证。 试验在发动机研制的预研、模样、初样、试样和批生产诸阶段都 起着重要作用。 在预研阶段,侧重于发动机新的设计理论、新的结构形式、新材 料、推进剂新的配方等单项技术研究与攻关。这期间不仅要做单项 或部件试验,同时也要把诸项新技术综合设计在一个“综合试验发 动机”上做地面点火试验,进行综合考核,来验证发动机新的设计 理论的正确性、新的结构形式的可行性、新材料与新配方的先进性 和工艺适应性。一般说来,只有通过预研阶段充分试验考验过的新 技术才允许在新的型号研制中采用。举例:某水冲压发动机的研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