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骨骼肌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
2. 掌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实验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时,会引起肌肉细胞膜的去极化,从而触发肌肉收缩。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1%的乙酰胆碱溶液、1%的肾上腺素溶液四、实验方法1. 准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标本置于肌槽中,用任氏液维持生理状态。
2. 将标本与保护电极连接,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 分别给予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4. 分别给予阈下刺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5. 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阈下刺激:肌肉不发生收缩。
- 阈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最大刺激:肌肉发生最大收缩。
-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低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中等频率刺激: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高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 阈刺激下,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趋势- 潜伏期:刺激后肌肉收缩前的短暂时间。
- 收缩期:肌肉收缩的时间。
- 舒张期:肌肉收缩后的短暂时间。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2.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3.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4.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由单收缩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七、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验证了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通过在大鼠的皮下电刺激肌肉,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肌肉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都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导致更强的肌肉收缩。
引言:肌肉收缩是骨骼肌运动的基本单位,了解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对于体育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刺激强度可以影响肌肉收缩的力量,而刺激频率则决定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实验仪器:大鼠电刺激器、麻醉器材、电极等。
2.实验动物:8只健康的大鼠。
3.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两只。
分别设置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条件。
4.实验步骤:a.准备工作:给大鼠进行麻醉,将电极插入大鼠的肌肉。
b.实验操作:设置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在适当的时间内记录大鼠肌肉的收缩情况。
c.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结果:1.不同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情况:在相同刺激频率下,增加刺激强度可以导致肌肉收缩的力量增加。
例如,在100Hz的刺激频率下,刺激强度为2mA时,肌肉收缩力量为X;刺激强度增加到4mA时,肌肉收缩力量增加为X+2、这表明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呈正相关关系。
2.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在相同刺激强度下,增加刺激频率可以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例如,在2mA的刺激强度下,刺激频率为50Hz时,肌肉收缩时间为10秒;刺激频率增加到100Hz时,肌肉收缩时间增加到20秒。
这表明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速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刺激强度可以导致更强的肌肉收缩力量,而较高的刺激频率可以加快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延长收缩时间。
这与生理学上对神经肌肉兴奋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更大的刺激强度可以导致更多神经元参与到肌肉收缩中,而较高的刺激频率可以增加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频率。
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熟悉: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要求1.蛙和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客观指标之一。
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大小(阈下刺激)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微弱地收缩,此时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逐渐增强。
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当刺激达到某一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3.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引起的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称为单收缩。
当刺激频率增加,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使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未结束又开始新的收缩,收缩曲线呈现锯齿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若刺激频率持续升高,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肌肉则处于完全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仪器设备蟾蜍、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破坏脑、脊髓一只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蟾蜍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根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
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
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离一侧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肤,然后将蟾蜍腹位固定于蛙板上。
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信号引起的,当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时,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肉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腓肠肌、生理盐水、剪刀、镊子、玻璃分针、探针、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物显微镜、信号采集系统、刺激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青蛙腓肠肌,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2. 制备标本:将腓肠肌放置于肌槽中,用玻璃分针固定。
3. 连接仪器:将肌槽与张力转换器连接,张力转换器与信号采集系统连接。
4.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等参数。
5. 进行实验:打开刺激器,给予腓肠肌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刺激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幅度、频率等数据。
7. 分析结果: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也随之增大。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幅度。
2. 在保持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频率逐渐增大。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呈现强直收缩。
3. 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表现为阈下刺激。
4. 当刺激强度等于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表现为阈刺激。
5. 当刺激强度高于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表现为最大刺激强度。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信号引起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幅度越大;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频率越快。
3.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呈现最大幅度;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呈现强直收缩。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2.探究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
实验原理:1.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骨骼肌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而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组成的。
当神经刺激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会触发骨骼肌收缩。
刺激强度越大,骨骼肌收缩力越强;刺激频率越快,骨骼肌收缩频率越高。
2.药物的局麻作用:局麻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递信号的进行,使局部神经失去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3.药物的肌松作用:肌松药物能使肌肉松弛,停止收缩,用于手术中使肌肉呈松弛状态,便于手术进行。
实验材料:1.青蛙骨骼肌2.电刺激装置3.药物:局麻药、肌松药实验步骤:实验一: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1.将青蛙骨骼肌制备成适当大小的肌条。
2.将肌条固定在实验台上,并接上电极。
3.将电刺激装置接入电极,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
4.逐步增加刺激强度,记录下不同刺激强度下的骨骼肌收缩情况。
5.固定刺激强度,逐步增加刺激频率,记录下不同刺激频率下的骨骼肌收缩情况。
实验二: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1.将青蛙骨骼肌制备成适当大小的肌条。
2.将肌条固定在实验台上,并接上电极。
3.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含有药物的溶液,将肌条浸泡在溶液中。
4.观察和记录药物对肌条的作用表现,包括局部感知变化和收缩状态。
实验结果:实验一的结果应包括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骨骼肌的收缩情况的变化。
可以绘制收缩力和刺激强度以及收缩频率的关系曲线,以展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二的结果应包括不同药物的作用表现,如局部感知是否消失以及肌肉收缩是否停止等。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规律,以及药物的局麻作用和肌松作用机制。
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局麻药和肌松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
结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不同的影响。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
蛙骨骼肌收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理解肌肉收缩的生理特性和机制。
二、实验原理1、神经细胞具有兴奋性,能产生并传导动作电位。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会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2、肌肉收缩的形式包括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肌肉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也会增大。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逐渐增加,肌肉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达到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蛙。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解剖针等)、蛙板、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锌铜弓、刺激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四、实验步骤1、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破坏蛙的脑和脊髓: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捣毁脑和脊髓,使蛙完全失去反射活动。
去除皮肤:从蛙的腹部剪开皮肤,剥离至大腿处。
分离肌肉:在大腿背侧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并在其下方穿线备用。
然后分离腓肠肌,在肌腱处结扎并剪断,将其游离出来。
制作标本:将分离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2、连接实验装置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调整张力换能器的位置和高度,使肌肉在收缩时能够产生明显的张力变化。
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接,设置好相关参数。
3、实验观察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较小的刺激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情况。
当肌肉开始出现收缩时,记录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阈值。
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的肌肉收缩张力。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选择一个大于阈值的刺激强度,保持不变。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变化。
机能学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①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环能器的使用。
二.材料蟾蜍或蛙,任氏液,锌铜弓,粗剪刀,细剪刀,培养皿,镊子,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方法制作标本毁脑脊髓、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窗口设置仪器参数。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刺激强度(或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项,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g~30g,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在“选择”下拉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项,显示刺激参数。
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避开神经,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分离双腿,游离坐骨神经,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镊子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以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作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完成标本。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1).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5ms(2).开始记录,按“刺激”按钮,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开始增大,强度增加量为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确定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其生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增加将增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
然而,当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肌肉收缩的效果可能减弱甚至产生疲劳。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蛙类肢体、神经-肌肉标本、刺激器、放大器、记录仪等。
2.将蛙类肢体固定在实验台上,分离神经-肌肉标本。
3.应用刺激器给予神经-肌肉标本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4.改变刺激频率,重复步骤3。
5.绘制肌肉收缩力量与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的曲线图。
四、实验结果表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表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增强。
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如本实验中的2.5mA),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强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产生疲劳或损伤。
2.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强。
当刺激频率过高(如本实验中的50Hz),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率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无法有效传递兴奋。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以增强肌肉收缩力量。
然而,超过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疲劳或损伤。
4.本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例如,在电刺激疗法或功能性电刺激(FES)中,合理选择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实验结果也可为骨骼肌肉康复、功能重建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2)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用最大刺激强度的连续刺激,选择经 典方式逐渐增加刺激频率,分别记录 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 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次数
刺激强度/mV 收缩幅度/mm
【注意事项】
1.经常用任氏液浸润标本,保持生理活性。 2. 肌槽两电极之间不要残留液体,防止电
1)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 蟾蜍在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双毁髓,剥去一侧下肢自大腿跟部起的 全部皮肤,将标本俯卧位固定于蛙板上。
分离坐骨神经:在大腿内侧的股二头肌 与半膜肌之间,纵向分离坐骨神经至膝 关节处,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将腓肠肌分离至膝关节。 在膝关节旁钉一大头针,折弯压住膝关 节。
动作电位时
程(相当于绝 对不应期)仅
1~2毫秒
收缩过 程可达 几十~几百 毫秒
骨骼肌可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 受新刺激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
两个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 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
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 两个分离的单收缩;
较高频率连续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 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新收缩过程与上 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称为 强直收缩tetanus (复合收缩)。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 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Effect of St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and Frequencies on Muscular
Contraction
【目的要求】
掌握蟾蜍在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 制备方法;
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 观察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的重要物理基础,而刺激强度是决定肌肉收缩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深入探究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以期为肌肉运动控制及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20名身体健康的健身爱好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组,每组各6人。
实验条件与操作方法相同,只在刺激强度上进行了处理:低强度组:刺激强度为最小可引起肌肉收缩的电压,即2mA;中强度组:刺激强度为最大可以耐受的强度,即最高100mA;高强度组:刺激强度为低强度组与中强度组之间的平均值,即30mA。
每次实验前,被试均需充分休息,标准化测量每位被试的肌肉肌力值,然后采用电刺激的方法刺激肌肉,记录三组被试缩短时间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对每名被试的肌肉收缩情况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记录了大量的数据。
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骨骼肌收缩时间和收缩力度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低强度组:在低强度刺激下,骨骼肌收缩时间显著延长,收缩力度也减弱,说明刺激强度不足时骨骼肌的收缩效率降低。
中强度组:在中强度刺激下,骨骼肌收缩时间和收缩力度均达到最大值,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骨骼肌收缩效率高。
高强度组:在高强度刺激下,骨骼肌收缩时间显著缩短,收缩力度也大幅提高,但由于极限强度超出了肌肉的可耐受范围,部分被试出现疲劳、乏力的现象。
三、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低强度刺激下骨骼肌收缩效率降低,中强度刺激下骨骼肌收缩效率最高,高强度刺激下肌肉缩短时间和力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过于强烈的刺激会导致肌肉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应在控制强度的同时,合理规划肌肉训练计划,保证肌肉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实验对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它可以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而刺激强度则是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10名健康成年人,通过电生理技术来测量骨骼肌收缩的反应,以研究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刺激强度来刺激肌肉,记录了肌肉的收缩反应,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刺激强度增加时,肌肉的收缩反应也会随之增强。
这表明刺激强度是调节骨骼肌收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进而调节肌肉收缩的程度。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肌肉对刺激强度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进行实验,发现手臂肌肉对刺激强度的反应更加敏感,即手臂肌肉对较小的刺激强度就能产生明显的收缩反应,而大腿肌肉则需要更大的刺激强度才能产生相同程度的收缩反应。
这也说明了不同肌肉在生理学上的差异性。
本次实验研究了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是调节骨骼肌收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
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进而调节肌肉收缩的程度。
而不同的肌肉对刺激强度的反应也有所差异,这说明了不同肌肉在生理学上的差异性。
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骨骼肌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骨骼肌收缩实验实验报告
1. 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
3.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4.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由肌纤维组成。
肌纤维在受到刺激后会发生收缩,产生力量。
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是:当肌纤维受到刺激时,肌纤维内的肌浆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肌纤维缩短,从而产生收缩。
三、实验器材1. 骨骼肌标本(如腓肠肌)2. 电刺激器3. 记录仪4. 计时器5. 计算器6. 刺激强度和频率调节装置7. 刺激强度和频率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骨骼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确保标本的稳定性。
2. 将电刺激器连接到骨骼肌标本上,调整刺激强度和频率。
3. 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骨骼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时间。
4. 分别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重复实验步骤,记录数据。
5. 分析数据,绘制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幅度和收缩时间的关系曲线。
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幅度呈正相关,即刺激强度越大,收缩幅度越大。
2.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幅度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频率后,收缩幅度逐渐减小。
3. 刺激频率与收缩时间呈负相关,即刺激频率越高,收缩时间越短。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是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导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刺激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收缩幅度越大,收缩时间越短。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效率。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骨骼肌收缩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生理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报告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验证了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刺激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收缩幅度越大,收缩时间越短。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及过程。
2. 掌握观察骨骼肌收缩的方法。
3. 研究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肌肉纤维中的肌原纤维上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滑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传入肌肉时,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导致肌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肌细胞膜传导至肌纤维,引起肌纤维内部的钙离子释放,进而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体蛙腓肠肌、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剪刀、镊子、培养皿、玻璃分针、探针、木锤等。
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万能支架、张力换能器、神经-肌肉标本屏蔽盒、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蛙腓肠肌标本:用剪刀和镊子剪去蛙的后肢,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用任氏液清洗腓肠肌,将其固定在万能支架上。
2. 连接仪器:将蛙腓肠肌与张力换能器连接,张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接。
3. 调节实验参数:设置刺激频率为1Hz,电压逐渐增加,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4. 观察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记录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5. 观察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保持刺激强度不变,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6. 观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保持刺激强度和频率不变,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直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当刺激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小组成员:XXX,YYY,ZZ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洗干净实验动物2)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4)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5)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6)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1、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图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为V)图片中,在低于0.09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之间接近0.095V。
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环能器的使用。
二.材料
蟾蜍或蛙,任氏液,锌铜弓,粗剪刀,细剪刀,培养皿,镊子,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方法
制作标本毁脑脊髓、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窗口设置仪器参数。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刺激强度(或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项,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g~30g,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在“选择”下拉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项,显示刺激参数。
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避开神经,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分离双腿,游离坐骨神经,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镊子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以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作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完成标本。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5ms
(2).开始记录,按“刺激”按钮,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开始增大,强度增加量为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确定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刺激方式:最大刺激强度波宽:5ms。
RM6240系统采用连续单刺激(或频率递增)
(2).刺激频率按1HZ,3HZ,5HZ......27HZ逐渐增加(或刺激间隔逐渐减小),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形态和张力变化。
四.结果
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上图中,在低于0.07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70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
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接近于0.070V。
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
图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上图中,在用强度为1.00V的电压改变频率刺激神经时,肌肉的收缩频率随着刺激电流频率的变大而发生变化。
首先,在1Hz的电流刺激神经时,肌肉出现单收缩,其大小形状相同;随着频率的逐渐变大,当刺激频率为3Hz时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标本呈现快速连续颤动,张力曲线成锯齿状;刺激频率越来越大,重叠区域越来越大,最后在频率到达8Hz时,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呈现持久强力收缩,张力曲线平滑并高于单收缩与不完全强直收缩。
五.讨论
用锌铜弓刺激神经时,锌铜弓形成通路,神经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电位沿着神经传递到腓肠肌使其收缩反应。
关于第一个实验。
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
但在神经纤维或肌纤维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的阈下刺激。
所以在本组实验中,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程度与之成正比。
因为一条坐骨神经干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所组成的。
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
此后,
若再继续增强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反应不再继续增大。
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力的大小决定于刺激强度。
关于第二个实验。
蛙的腓肠肌在收缩时,肌细胞会相继出现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若在相对不应期或者超常期早期给予细胞另外一个刺激,肌细胞的第一次兴奋正处于舒张期,而新的刺激会使得肌肉发生收缩,这样肌肉会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但若在肌细胞兴奋的低常期或者超常期后期给予一个新的刺激,肌细胞此时正处于收缩状态。
新的刺激也会使得细胞收缩,两次收缩效果叠加,肌肉处于持续最大收缩状态,此时称之为完全强直收缩。
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神经时,肌肉会产生不同的收缩反应。
若刺激频率较低,每次刺激的时间间隔超过肌肉单次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收缩的反应可以融合,开始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以后成为完全强直收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