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篇: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一、古籍: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一版;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一版;4.《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5.《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6.《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7.《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8.《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一版;9.《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10.《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 11.《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12.《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13.《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第一版;14.《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第一版;15.《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一版;16.《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17.《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18.《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19.《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 20.《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21.《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2.《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第一版;23.《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24.《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25.《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第一版; 26.《山海经》战国·佚名 2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2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29.《逸周书》战国30.《国语》战国31.《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 32.《华阳国志》晋·常璩 33.《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34.《史通》唐·刘知几35.《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 36.《唐会要》宋·王溥 37.《唐六典》唐·李林甫等 38.《通典》唐·杜佑39.《文献通考》元·马端临4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41.《廿二史劄记》清·赵翼 42.《贞观政要》唐·吴兢 43.《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44.《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45.《三朝北盟会编》(初校)南宋·徐梦莘 46.《文史通义》清·章学诚47.《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咸宾录》[明]陈诚著周连宽校注 48.《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何兆武校 49.《宋高僧传》(上下册)[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50.《五灯会元》(全3册)[宋]普济编,苏渊雷点校二、专著:1.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十卷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国古典文献论文7100字_中国古典文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古典文献论文7100字_中国古典文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古典文献论文7100字(一):中国古典文献中“廉”字的用法论文摘要:“廉”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很早,但是其意思经过了长期的演化:最初指房屋,然后指器物,然后指人正直端方,或演化成动词“查访”之意。
“廉”字作“廉洁”讲的时代,不应早于中唐,亦不应晚于北宋。
当前廉政研究文献中,对于古典文献中的“廉”一律解读为“廉洁”,乃是一个误解。
产生这种误解,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构成局限,但是更重要的则是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亟需纠正。
关键词:“廉”;廉洁;传统文化;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瑕瑜互见,故“古为今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乃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当其冲的条件就是要准确理解古典文献文本。
廉政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学术界对“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这个课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是综观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者对于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资料的提取似乎略嫌草率。
凡是文本中有“廉”这个字眼的,就一律作为“廉洁”提取出来;甚至没有提到“廉”字,只要有“义”“理”等字眼的,也作为“廉洁”提取出来。
笔者认为,出现这个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对“廉”字的含义变迁理解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另一方面,从深层次来看,可能还反映了廉政文化研究中的一些方法问题。
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廉”字的用法变迁(一)最初的意义:房屋与器物许慎《说文解字》指出:“廉,仄也。
从广,兼声。
”[1]250又说:“广: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
凡广之属皆从广。
”[1]249“廉”指房屋的转角之处,取其逼仄之意。
具体是指哪个方位,存在争议。
有说是东角,又说是西南角,不知何者为是。
但是这个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房屋转角之处必然是有棱有角的,因此“廉”字很早就转义为“有棱有角”的意思。
如《吕氏春秋·孟秋纪》就说:“其器廉以深。
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1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论王位兄弟相继的弊端“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
特如传弟既尽之后,则嗣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
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之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
2、商汤“仁”的表现:1)“网开一面”: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纪》)2)汤克夏而正天下。
天大旱,五年不收。
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民乃甚说(悦),雨乃大至。
(《吕氏春秋·顺民》)3、《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殷土茫茫,肇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乘。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
”4、春秋以降,王室衰微“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 《史记·周本纪》“幽,历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
”《资治通鉴·周纪一》5、召陵之盟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篇1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他们“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
人们惊叹于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经营领域,并为他们创造的晋商文化所折服。
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进取敬业的精神是晋商之魂;为世人所赞叹的大院文化、会馆文化、票号文化等,如今已成为山西乃至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倍受世人瞩目。
晋商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因晋商的推动而形成、发展、繁荣的山西地方戏曲至今仍在三晋大地上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明清时期,戏曲演出非常盛行,经久不衰,而且戏种丰富,有梆子腔、太谷秧歌、眉户戏、碗碗腔等多种地方戏曲,其中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最为著名,流播广远,并且对华北地区的其他地方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促成了明清及近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追根溯源,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与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戏剧研究者认为二者的发展是同步的:“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
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
”山西晋中地区有句民谣也揭示了晋商与戏曲艺术的密切关系:“祁太溜子,蒲州戏子。
”“溜子”指钱铺、票号,代指晋商。
而晋南蒲州地区的戏曲演员众多,被称为“戏窝子”。
民间将这二者连在一起,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正是由于许多富有的晋商对戏曲情有独钟,积极出资请班唱戏、承办戏班,支持戏曲演出,才使得许多蒲州籍的戏曲演员红极一时。
晋商爱好戏曲,除个人兴趣外;与“演戏酬神”习俗密切相关。
“演戏酬神”是山西人纪念、供奉关羽的一种形式,是流行于晋商中的商业习俗。
关羽是山西解县人,从明崇祯年间开始,被尊为“关夫子”,成为武圣人,备受朝廷及民间的尊崇。
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为其广修庙宇,其中关羽家乡解州的关帝庙被奉为“天下第一武庙”,与曲阜的孔庙齐名。
由于是同乡,山西人对关羽自然更加崇拜,奉为保护神,县县建有关帝庙。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的参考文献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的参考文献一、《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它以其全面详实的记载和优美精练的文笔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对于研究中华历史文脉具有重要价值。
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明代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纪年编年通史。
它将中国历史按照年代顺序编排,内容丰富,涵盖了从上古到南宋的历史事件,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是研究中华历史文脉的重要参考工具。
三、《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的正史,由明代到清代的官修史书组成。
这些史书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北史》等等,对于研究中华历史文脉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四、《史料选编》: 《史料选编》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选编版本,它将历代各类史书、编年体史料、语录和史籍中的重要片段进行选编和整理,以便对中华历史文脉进行深入研究。
五、敦煌文献: 敦煌文献是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一大批古代文献,这些文献涉及到历史、文学、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
敦煌文献对于研究中华历史文脉提供了独特的、宝贵的资料。
六、古代碑刻: 古代碑刻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铭文、题词、碑文等。
这些碑刻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见闻刻划其中,对于研究中华历史文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文献学研究成果: 文献学研究成果是由学者们对历代史书和文献进行研究的成果,包括文献考证、文献分析等。
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和整理,为中华历史文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总之,上述的参考文献都是研究中华历史文脉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它们能够全面系统地呈现中华历史发展的脉络,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华文化的源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参考文献,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11期.邱秀华.[2]."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学术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郭国祥.[3].对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3期.王顺生.[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王久高.[5].地域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价值与运用.《思想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0期.刘进.[6].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朱志敏.[7].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8期.宋俭.[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6期.王久高.[9].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9期.阎治才.[10].现代教学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张北根.二、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作者:原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黑龙江大学2014(学位年度)[2].李平心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作者:李岩.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3].学生满意度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07级本科550名学生问卷调查为基础.被引次数:2作者:贾玮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08(学位年度)[4].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问题研究——以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为视角.作者:闫兴纳.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福建农林大学2011(学位年度)[5].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以《虎门硝烟》游戏片断为例.被引次数:2作者:徐婷.教育技术学华中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作者:那明新.教育技术学华中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7]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被引次数:59作者:毕苑.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8].论西北军队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作者:孙亮.中国近现代史华中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以洪湖、监利红色文化资源为主体透视.被引次数:14作者:汤红兵.中国近现代史华中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10].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被引次数:25作者:吕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武汉理工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highresolutionrecordofvegetationandenvironmentalvariationthro ughthelastsimilarto25,000yearsinthewesternpartoftheChineseLoessPlatea u.Wu,HNMa,YZFeng,ZDSun,AZZhang,CJLi,FKuang,J《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1/2[2]SeasonalvariabilityofmoderndustovertheLoessPlateauofChinaart.n o.4665.SunDH.ChenFH.BloemendalJ.SuRX.《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Biogeo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3d21[3]ChinesestrainsofJCvirusareAfroAsiaticinoriginbutarephylogeneti callydistinctfromtheMongolianandIndianstrainsandtheKoreanandJapaneses trains(Type2A). CuiXHWangJCDeckhutAJosephBCEberweinPCubittCL 《JournalofMolecularEvolu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45[4]GeneticHistoryofSoutheastAsianPopulationsasRevealedbyAncientan dModernHumanMitochondrialDNAAnalysis. LertritPPoolsuwanSThosaratRSanpachudayanTBoonyaritHChinpaisalCSuktiti patB《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被SCI收录SCI.20084[5]OntheCultivationof"SoftPower"amongUniversityStudentswithRefere nceofCreativeThinkingintheTeachingofChineseHistory.FANCuihong2012[6]HISTORICALSTUDYONCITYTRANSFORMATIONANDCITYCONSTRUCTIONOFMODERN NANCHANG.BaihaoLiXueYuan2011[7]Historicalstudyoncitytransformationandcityconstructionofmodern Nanchang.BaihaoLiXueYuan2011[8]TheapplicationofHanDynastyculturalelementstomodernproductdesig n.Chen,LilingKang,JinshengZhang,LeileiWang,MengchengWang,Ding2014[9]TheExpressionsandEnlightenmentofDecentralismCityPlanningThough tsinModernChina.DaweiWang2013[10]TheExpressionsandEnlightenmentofDecentralismUrbanPlanningThou ghtsinModernChina.WangDawei2012四、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宁波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与规划研究.熊婷,2014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究.李建英.李丽忠.燕娟,2011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3]自适国情与五权宪法:钱穆的观钱穆关于制的历史认识与现实方案. 刘嫄嫄,2011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近现代史[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燕娟.李丽忠.李建英,2011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5]“国学”研究的文化政治以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与东南大学《国学丛刊》为例.张春田,2011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近现代史[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功能.李春梅,2008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7]中国近代善书局与善书刊印及传播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为例(19331937).朱新屋,2011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近现代史[8]关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两点思考.刘文丽,2008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9]近代社会启蒙思潮中的民间信仰书写.穆昭阳,2011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中国近现代史[10]情境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常迺媛,2012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第四届学术年会。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篇1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重要历史地位的城市,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城市;城市建设历史是一种动态的传承。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即是历史在当代的折射、认同、重新解释和升华。
这是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地域的根本凝聚力的所在。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
几千年来,人民在各个朝代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的珍贵财富。
这些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祖国大地,为锦绣中华景上添花,使不少城镇成为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随着岁月的流逝、战火的破坏、历史的变迁,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反映古代文明和时代特征的一些巍峨宫殿和古代建筑,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破损严重,有的已成为遗址,只能反映历史的足迹,很难反映历史的辉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新时期,城市正以空前规模在建设和发展,城市建设在争相现代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古老的街巷被抹平,城市面临雷同化和通俗化的危机。
同时,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
中国,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遍及全国,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城市是历史文化积淀最多的地方,是中国各地方悠久历史的例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但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与经济化的发展,加剧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镇化建设正日益侵蚀着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名城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素材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素材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提供一些可用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论文的素材,以供参考。
一、《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史书之一,由司马迁撰写,收录了我国历史上自虞舜到西汉武帝的历史事迹。
可以通过分析《史记》中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政绩和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汉书》《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一部重要史书,由班固等人编纂而成。
该书收录了从西汉兴起到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历史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了解《汉书》中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状态和统治者的执政策略。
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代司马光撰写的一部宏观综合的历史著作。
该书概述了从夏至宋的历史演变,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作为古代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素材,通过分析《资治通鉴》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发展和文化变迁。
四、碑刻文献中国古代的碑刻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研究碑刻文献,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宗教信仰、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著名的碑刻如汉武帝碑、魏晋南北朝石刻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素材。
五、古代文人诗词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通过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历史典故和思想意象等,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著名的古代文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古籍文献古代的经典典籍如《周易》、《尚书》、《论语》、《道德经》等,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古籍文献,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围绕中国发展的历史论文
围绕中国发展的历史论文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国,其文明、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无比的魅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远古时期的典石文化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大一统王朝,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辉煌中。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内乱、外侵、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
然而,中国人民始终坚韧不拔,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探索前进,并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成果。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各种人才,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凸显,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每年8-9%的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更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的未来发展将继续走向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世界舞台上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改革创新的历史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深化,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全球贸易、投资、技术研发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历史。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等举措,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贡献了积极力量。
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民族复兴和民生改善的历史。
中国始终把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使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文化包含了众多的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和磨制石器,并逐渐建立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了初步的农业生产。
而在青铜文化时期,中华民族文明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文化和艺术瑰宝,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和殷墟的甲骨文等。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不同的诸侯国纷争不断,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很明显。
这个时期诞生了细腻的甲骨文和金文艺术,同时董永和屈原等著名人物也诞生于此时期。
汉代是中国的黄金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得到了重大发展。
在这个时期,诗词、文学、绘画等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中国历史上许多经典著作也诞生于此时期。
这个时期人物众多,有晋文公、张骞、王莽等等。
中国历史上还诞生了莫高窟壁画、唐卡、景泰蓝等重要的国宝级文化和艺术。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佛像画,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材料,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瑰宝。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宗教、哲学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
中华文化是独特的,它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篇二:《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要历史变革的时期,它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细致地梳理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
首先是政治变革。
在春秋时期的封建时代,中国不同的诸侯国一直争斗不休,而战国时期则逐渐演化为一个由七个霸主互相对抗的国家体系。
这个时期的主要政治变革便是从一个由多个小国家组成的封建体系,转变为由少数几个实力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所控制的国家集团。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3000字(通用14篇)历史论文参考篇1摘要:诠释学是一个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理论,是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作用、理解和解释等理由的哲学体系、策略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
而中国的民族文献学研究,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
因而,从诠释学的视野去讨论图书馆民族文献研究的作用和作用,是对中华民族文献研究理论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诠释学;图书馆;民族文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形式多样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瑰丽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并共同缔造出璀璨夺目、浩如烟海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就包括了在时间长河中所凝聚、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各民族文献。
但是,随着各族人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进步与增长,虽然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与严谨。
但由于学术界学科界定和相关策略论研究不够清晰所造成的认识和其他方面的理由,作为反映中国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民族文献,目前仍就处于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解读的尴尬状态,这就使得民族文献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境地,而一些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文献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推广和保护传承,已沦入濒临散佚消亡的命运。
究其理由,就是没有一套能够较好地正确指导解释和解读民族文献,特别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策略论。
1、诠释学是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诠释学(Hermeneu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往返于神界与人界之间,为人与神传递消息的信使赫尔默斯(Hermes),因为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作为信使的赫尔默斯就需要将传递的信息进行翻译和解释,从而使得人类能正确理解神的旨意。
正是基于这种最初的含义,古代语文学家都用“翻译”和“解释”来定义诠释学。
由于从赫尔默斯发展而来的诠释学有传达诸神的旨意的含义,而这种旨意带有一种无条件服从的“神授意味”,使得诠释学在某种作用上被看作是一门我们必须把它的要求当做真理和命令一般加以服从的艺术,因为它能理解和解释那种对我们封闭的东西——陌生的话语或他人未曾说出的信念。
中学历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历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历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关于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几点意见.《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齐世荣.[2].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7期.姬秉新.[3].论中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6期.黄牧航.[4].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9期.黄牧航.[6].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访谈.《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8期.钟启泉.安桂清.[7].建设适应"历史学习知识体系"的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姬秉新.[8].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论析.《历史教学(中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13期.何成刚.[10].价值引领: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常态回归.《历史教学问题》.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宋波.二、中学历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被引次数:13作者:朱继军.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2].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被引次数:22作者:何健.教育福建师范大学2003(学位年度)[3].和谐师生关系与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探析.被引次数:10作者:梁开永.学科教学(历史)东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4].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次数:15作者:苏海亚.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5].中学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被引次数:7作者:李进.学科教学(历史)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6].新课改下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黄晓燕.学科教学(历史)山东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7].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次数:13作者:李雪萍.学科教学·历史云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8].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王胜群.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贾娜.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10].中学历史课堂运用概念教学法的全新探究.被引次数:2作者:黄海英.学科教学(历史)辽宁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学历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AntimicrobialPropertiesofSpices:AnActivityforHighSchoolorIntro ductoryChemistryorBiology.AnneM.SousaWalterR.Waldman《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2]SeekingInformationforaMiddleSchoolHistoryProject:TheConceptofI mplicitKnowledgeintheStudents'TransitionFromKuhlthau'sStage3toStage4. CharlesColeJamshidBehesthiAndrewLargeIsabelleLamoureuxDharyAbuhimedMo hammedAIGhamdi 《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3]Dhaba:AninitialreportonanAcheulean,MiddlePalaeolithicandmicrol ithiclocalityintheMiddleSonValley,northcentralIndia. MichaelHaslamClairHarrisChrisClarksonJ.N.PalCeriShiptonAlisonCrowther JinuKoshyJanardhanaBoraPeterDitchfieldHarindraPrasadRamKathrynPriceA. K.DubeyMichaelPetraglia《Quaternaryinternatio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2May1[4]OfferingQRcodeaccesstoinformationonnobelprizesinchemistry,1901 2011.Bonifácio,V.D.B.《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0[5]Strawmenandfalsedichotomies:Overcomingphilosophicalconfusionin chemicaleducation.Taber,K.S.《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5[6]AsouthernIndianMiddlePalaeolithicoccupationsurfacesealedbythe7 4kaTobaeruption:FurtherevidencefromJwalapuramLocality22. MichaelHaslamChrisClarksonRichardG.RobertsJanardhanaBoraRaviKorisetta rPeterDitchfieldAllanR.ChivasClairHarrisVictoriaSmithAnnaOhSanjayEksa mbekarNicoleBoivinMichaelPetraglia《Quaternaryinternationa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May1[7]LateAcheuleanhomininsattheMarineIsotopeStage6/5etransitioninno rthcentralIndia.Haslam,M.Roberts,R.G.Shipton,C.Pal,J.N.Fenwick,J.L.Ditchfield,P.Boivi n,N.Dubey,A.K.Gupta,M.C.Petraglia,M.《Quaternary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13[8]MagneticparametervariationsintheChaonaloess/paleosolsequencesi nthecentralChineseLoessPlateau,andtheirsignificanceforthemiddlePleist oceneclimatetransition.YouguiSongXiaominFangJohnW.KingJijunLiIshikawaNaotoZhishengAn 《Quaternary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43[9]HydrocarbongenerationinCambrianSilurianhightoovermaturesourcer ocks,middleandupperYangtzeregion,China. ShuTaoYanbinWangDazhenTangHaoXu《Energyexploration&exploit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10]RecalibratingEquusevolutionusingthegenomesequenceofanearlyMid dlePleistocenehorse. LudovicOrlandoAurelienGinolhacGuojieZhangDuaneFroeseAndersAlbrechtsen MathiasStillerMikkelSchubertEnricoCappelliniBentPetersenIdaMoltkePhil ipL.F.JohnsonMatteoFumagalliJuliaT.VilstrupMaanasaRaghavanThorfinnKor neliussenAnnaSapfoMalaspinasJosefVogtDamianSzklarczykChristianD.Kelst rupJakobVintherAndreiDolocanJesperStenderupAmhedM.V.VelazquezJamesCah illMortenRasmussenXiaoliWangJiumengMinGrantD.ZazulaAndaineSeguinOrlan doCecilieMortensenKimMagnussenJohnF.ThompsonJacoboWeinstockKristianGr egersenKnutH.R?lerDouglasF.Antcz akMadsF.BertelsenS?renBrunakKhaledA.S.AlRasheidOliverRyderLeifAnderss onJohnMundyAndersKroghM.ThomasP.GilbertKurtKjaerThomasSicheritzPonten LarsJuhlJensenJesperV.OlsenMichaelHofreiterRasmusNielsenBethShapiroJu nWangEskeWillerslev《Natur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Jul.4TN.7456四、中学历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李絜非历史教育思想初探.章莹,2011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2]让课外阅读成为中学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余延学,20082008年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年会[3]历史情境体验型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张丽红,2004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4]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朴红燕,2003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5]课堂因此而精彩新技术条件下建设中学历史互动课堂的实践.王梅,2014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6]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谢燕芳,2003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7]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探究.张龙彬,2007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九届学术年会[8]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整合的得与失.郑成龙,2009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9]《中国历史小丛书》与历史知识的传播.张越.方宏,2010“历史研究与历史知识社会化和社会进步”研讨会[10]书写中国明治时期日本的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黄东兰,2010“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学生历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生历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历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政治社会化对提升中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作用.《科教文汇》.2014年5期.毛良明.[2].借助DV创作培养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几点建议.《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4期.李红霞.[3].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途径.《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年5期.邓爱萍.[4].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教育导刊(上半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4期.杜海军.[5].中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6期.杜建亭.[6].“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理导航(上旬)》.2015年9期.尹姗姗.[7].中学生历史语言的训练策略.《教学月刊(中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9期.薛军.[8].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构成窥探.《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11期.陈仁贵.[9].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年8期.王川芳.[10].浅析课外学习对促进中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年5期.程沫琼.二、中学生历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作者:王枫.学科教学(历史)河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2].中学生历史理解力的培养研究.作者:秦红兰.学科教学(历史)浙江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教学中的史料运用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引次数:3作者:李峰.学科教学·历史苏州大学2011(学位年度)[4].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瞿梅.学科教学(历史)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5].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初探.被引次数:8作者:徐海宏.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6].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探析.被引次数:2作者:贺承奎.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7].中学生历史审美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作者:陈亚利.学科教学(历史)浙江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8].关于城乡中学生历史创新意识问题的考察——从三明市三元区等中学调研入手.作者:颜志文.教育福建师范大学2003(学位年度)[9].论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的形成及批判思维的培养.作者:文卫华.历史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10].新课改下提升中学生历史学习能量的策略研究.作者:张荣幸.学科教学(历史)湖南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中学生历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群体行为分析.刘一皋,2009“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2]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2009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3]关爱未来,加强中学生毒品预防性科普教育工作.贺允清,20022002年中国禁毒肃毒科普研讨会暨健康文明公共卫生教育论坛[4]中国与西方京剧脸谱图像之研究以中学生脸谱绘制现况为例.林婵娟,2012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5]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何佳琦.卫恒,2010第二十二届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研讨会[6]19892005年中学生抑郁的横断历史研究.苏谦.辛自强,2009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7]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初探.黄小娜,2004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8]回归前澳门学校体育发展历程研究.张志辉,2005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9]JYMF中学无干预Verhust与有干预GM(1,1)学生肥胖建模.,2010第19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10]初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尝试.朱瑶玲,2014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
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
一、中国古代史参考文献(一)先秦史参考书目《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翦伯赞等,中华《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中国史稿》,郭沫若,人民《中国原始社会史》,宋兆麟等,人民《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科学《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所,文物《战国史》(增订),杨宽,上海人民《东周与秦代文明》(增订),李学勤,文物《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先秦七子思想研究》,童书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论国家》,列宁《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历史地图册》(1--8),谭其骧(二)秦汉史参考书目《秦汉史》,翦伯赞,人民《秦史稿》,林剑鸣,上海人民《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秦汉史略》,何兹全,上海人民《秦汉官制史稿》,安作璋,齐鲁书社《秦汉农民战争史》,漆侠,三联《北狄与匈奴》,马长寿,人民《西汉与西域关系史》,安作璋,人民《汉代考古概况》,王仲殊,中华《秦始皇传》,马非百,江苏古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张习礼(三)魏晋南北朝参考书目《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唐长孺主编《中国古代史》中册,十院校编写《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范文澜《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犖《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札记》,周一良《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缪钺《魏晋隋唐史论集》一、二集,社科院历史所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资治通鉴》——魏纪、晋纪、宋纪、齐纪、陈纪。
(四)隋唐五代史参考书目《资治通鉴》隋纪、唐纪《中国通史》三、四册,范文渊《隋唐史》,岑仲勉《隋唐五代史》,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汪隋唐史论集》《唐史研究会论文集》《唐史学会论文集》《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唐太宗与昭陵》《武则天与乾陵》《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四册(五)辽宋夏金元参考书目《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稿》第五册,郭沫若主编《中国通史》第四册,范文渊《五代史略》,陶懋炳《简明宋史》,周宝珠、陈振《王安石变法》,漆侠《两宋史论》,关履权《西夏史稿》,吴天墀《岳飞传》,邓广铭《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张家驹《金史简编》张博泉《元朝史》上、下册,韩儒林主编《蒙古族简史》,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所《宋蒙(元)关系史》,胡昭曦主编《中国文学史》,文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简编》,任继愈《中国史学发展史》,尹达主编:《宋明理学史》,侯外庐等编(六)明清参考书目《朱元璋传》,吴晗《明史》汤纲、南炳文《明代政争探源》,郑克晟《明清史资料》,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明清易代独见》,陈生玺《明史讲座》,吴晗《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七册、第八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清史研究概说》,陈生玺、杜家骥《清史简编》,戴逸《清史》,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清史杂考》,王宗翰《明末三大思想家》,杨正福《清史稿》《清史列传》。
中国古代史论文范文(2)
中国古代史论文范文(2)中国古代史论文范文篇二我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纯属偶然。
在中学读书时,我数学学得不错,原打算毕业后考理工科。
不幸因为家庭发生变故,1946年高中二年级结业后不得不辍学。
一年以后再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时,没有学过高三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我,只得选择了因爱看小说而比较感兴趣的中国文学系。
同等学力的录取比例据说是百分之五,我自然对报考名牌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想也不敢想。
大学考上了,自己并不满意。
1948年春来到北平,由于特殊原因,先是在华北文法学院借读,秋后又转为正式生。
1949年北平解放,不久我便走上了工作岗位,到过农村,下过部队。
到这时为止,我对中国古代史还是很陌生的,有关知识也极浅薄(仅在大学里学过一点点)。
用“一穷二白”去形容,决不过分。
然而命运却注定要把我与中国古代史拴在一起,拴一辈子。
1954年,由于某种机遇,我被调到北大,先在法律系辅导、讲授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开始部分涉及中国古代史;后转历史系,从此便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研究工作,直到今天。
四十多年来,原本“一穷二白”,后来一直也没有得到机会脱产学习、进修的我,其所以在中国古代史工作岗位上未遭淘汰,还能基本上完成任务,靠的便是北大学术气氛的熏陶,而主要以通过自学的形式来实现。
在这一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厚积薄发在燕园里很早就流行一个比喻:如果将讲课内容比作一杯水,那么教师本人的学识便应相当于一桶水,方能应付裕如。
每当我在辅导、答疑中被同学问得瞠目结舌、背上冒汗之时,便自然而然想起这个比喻。
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厚积薄发。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借书,将王鸣盛《蛾术编》之“蛾”念é,一位老馆员委婉地指出我念了别字,当念y í,义同蚁。
这“一字师”也再次提醒我学海无涯,自己知识太浅薄了,必须尽快地积累,再积累。
在摸索中,我不断积累目录学、文献学知识。
这得力于藏书丰富的北大图书馆者綦多。
50年代的馆员个个业务娴熟,工作认真负责,知无不答;而且教员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十分方便。
中国通史论文
一个女子的 权倾天下 是非荣辱参考文献:《史记》之《吕太后本纪》、《高祖本纪》、《外戚世家》 《史记集解》 作者裴骃吕后名雉,字娥姁(x ū,音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 塑造了吕后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有气魄、有毅力,对维持汉初局势稳定有过一定贡献的女强人形象。
此篇本纪中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狠辣行径,到周勃、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狠辣行径,到周勃、陈平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再到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的情况。
作者多处运用简洁的笔法生动地刻画了吕后处心积虑培植吕氏势力的种种表现: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陈平请拜吕台(y í,音怡)、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同样是哭,稍事勾勒,就产生了深刻形象的效果。
又如写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都描绘得活灵活现。
但同时又在不动声色出,记录了吕后的另一方面,即她在治国中的功绩,文中她共有三次大赦天下,一次在孝惠帝死后吕后初掌权时(“吕氏权由此起。
乃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葬。
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一次在立吕产为王时(“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
夏,赦天下”);还有一次在吕后死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大赦天下。
”)抛去对历史客观冰冷的旁观之态,在人物们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故事背后,亦是一个个真实的曾经有血有肉的人,吕后功过是非,众口不一,她的狠毒让人不寒而栗,但追寻着一切的根源,她何以形成这种残忍的性情呢?还要看她把持大权前经历了什么?切的根源,她何以形成这种残忍的性情呢?还要看她把持大权前经历了什么? 必然要从刘邦说起。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通用10篇)历史论文范文参考3500字篇1《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条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
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
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
掌印,句督监事。
七学生不率教者,举而免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广文馆的学生与其他六学的学生一样,是被国子监统一管理的,而且唐代广文馆的地位排在国子学和太学之后,在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之上。
唐代广文馆创立之初,虽然经历过“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但是并未“自是遂废”,而是一直存在至唐末或许直至唐亡。
一、唐代广文馆创立的时间《大唐六典》是“初唐以迄中唐的一部社会制度史”,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书中在讲到国子监的机构组成时,提到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并未提及“广文”二字。
经学者考证,并非《大唐六典》遗漏不记“广文馆”,而是在开元二十六年以前广文馆还没有创立。
在《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唐会要》卷六十六《广文馆》、《唐摭言》卷一《广文》、《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三》、《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等史籍记载中,广文馆是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秋,在国子监创立的。
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所知,初建之时,“国学增置广文馆,在国学西北隅,与安上门相对”。
二、唐代广文馆存在的时间唐代广文馆的创立时间已是确定无疑了。
接下来,要澄清的是唐代广文馆的存废时间问题。
据《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苑传中·郑虔传》记载:郑虔在广文馆中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又据《唐语林》卷二《补遗》中记载:“廊宇粗建,会(天宝)十三年,秋霖一百余日,多有倒塌。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引言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
写一篇优秀的历史论文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同时结构清晰,论证严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篇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以供参考和学习。
论文题目: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一、背景介绍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节点。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本节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起因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后续的论述打下基础。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战争导致中国向西方开放,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货物、技术、思想和文化。
这些西方的冲击迅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劣势,强化了国家现代化的意识。
中国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建设铁路、电报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之后,中国的封建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明显的腐败现象加剧了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
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威胁,中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试图强化国家的实力。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意识到,传统的封建统治已经无法适应时局,开始着手进行改革。
例如洋务运动的展开,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强国家的实力。
同时,清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推行变法,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行政机构,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改变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也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首先,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
战争后,传统的封建经济逐渐被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所替代。
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建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企业,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分化和动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历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历史道路.《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谌中和.[2].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西北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樊如森.[6].见诸行事深切著明——《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袁剑.[9].中国历史之中的连续和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民族主义.《外交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期.时殷弘.[10].一部缺失“开化”的“开化史”——田口卯吉《支那开化小史》与近代日本文明史学的困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黄东兰.二、中国历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被引次数:1 作者:徐风兰.历史文献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2].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有关中国历史内容的研究.作者:段艳肖.学科教学(历史)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对现代教育历史研究方法的启示.作者:周文娟.公共管理湖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魏卷若干地名考析——以今陕西省所在地域为界.作者:崔文君.历史地理学江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被引次数:10作者:刘超.专门史复旦大学2005(学位年度)[6].普通高中中国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高利华.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7].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缺陷的研究——以XXX出版社7—8年级《中国历史》为例.作者:艾琼.课程与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8].“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以“五朵金花”为重心的探讨.被引次数:1作者:蒋海升.中国古代史山东大学2006(学位年度)[9].“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以“五朵金花”为重心的探讨.作者:蒋海升.中国古代史山东大学2006(学位年度)[10].西方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国:五国高中教科书比较.作者:比较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历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hasestatesofhydrocarbonsinChinesemarinecarbonatestrataandcont rollingfactorsfortheirformation. JinZhijunLiuQuanyouQiuNanshengDingFengBaiGuoping《Energyexploration&exploit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5[2]LateMiocene–earlyPleistocenepaleoclimatehistoryoftheChineseLoessPlateaurevealedby remanenceunmixing. JunshengNieRuiZhangCristianNeculaDavidHeslopQingsongLiuLishaGongSubir Banerjee《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6[3]ChangesinfireregimesontheChineseLoessPlateausincethelastglacia lmaximumandimplicationsforlinkagestopaleoclimateandpasthumanactivity. Wang,X.Ding,Z.Peng,P.《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AnInternationalJour nalfortheGeo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Holocenevegetationvariationsandtheassociatedenvironmentalchang esinthewesternpartoftheChineseLoessPlateau. FengZDTangLYWangHBMaYZLiuKB《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AnInternationalJour nalfortheGeo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3/4[5]MagneticparametervariationsintheChaonaloess/paleosolsequencesi nthecentralChineseLoessPlateau,andtheirsignificanceforthemiddlePleist oceneclimatetransition.YouguiSongXiaominFangJohnW.KingJijunLiIshikawaNaotoZhishengAn 《Quaternary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43[6]AtaleoftwopopulationcrisesinrecentChinesehistory.Lee,HarryF.Zhang,DavidD.《ClimaticChang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2[7]TheultrafinecomponentinChineseloessanditsvariationoverthepast7 .6Ma:implicationsforthehistoryofpedogenesis.Sun,DHSu,RXLi,ZJLu,HY《Sedimentology: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edimentologist 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8]Thecontributionofrarespeciestocommunityphylogeneticdiversityac rossaglobalnetworkofforestplots..MiXiangChengSwenson,N.G.Valencia,R.Kress,W.J.Erickson,D.L.Perez,A.J.R enHaiBaoSuShengHsinGunatilleke,N.Gunatilleke,S.HaoZhanQingYeWanHuiCao MinSuresh,H.S.Dattaraja,H.S.Sukumar,R.MaKePing 《TheAmericanNaturalist:DevotedtotheConceptualUnificationoftheBiologi cal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9]Apreliminaryreconstructionofthepaleoecologicalandpaleoclimatic historyoftheChineseLoessPlateaufromtheapplicationofbiomarkers.Bai,YFang,XMNie,JSWang,YLWu,FL《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AnInternationalJour nalfortheGeo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1/2[10]ContrastingstylesofmineralizationintheChineseAltaiandEastJung gar,NWChina:ImplicationsfortheaccretionaryhistoryofthesouthernAltaids .Wan,B.Xiao,W.Zhang,L.Windley,B.F.Han,C.Quinn,C.D.《JournaloftheGeologicalSocie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Pt.6四、中国历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历史编纂学在近现代的进展.陈其泰,2012"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2]《中国历史小丛书》与历史知识的传播.张越.方宏,2010“历史研究与历史知识社会化和社会进步”研讨会[3]俄罗斯学术界最近十年对中国历史的研究(19992009年).乌索夫.慕丹.黄俊升,2009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4]书写中国明治时期日本的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黄东兰,2010“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5]论中国历史网络中的天神崇拜.杜奉贤,2004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6]从中国历史思考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丘明峰,2014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7]妇女/性别史研究中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以中国历史中的法律叙事为例.臧健,2013“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8]基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平台.周丙锋.周文业,2007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9]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朱士光,2008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10]方志资料在新一代美国中国史学者研究中的利用以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为例.何剑叶,2011首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