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__论文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一、玉文化的起源 (2)(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2)(二)玉的规范化管理 3(三)玉文化的精神象征 (4)二、玉文化与古诗词 (5)二、玉文化与传说 (6)三、玉文化与杂剧、戏曲 (6)四、玉文化与小说 (8)结论: (9)致谢: (9)参考文献: (10)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摘要: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玉”字的造字、组词、象征意义,再到玉文化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玉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文学的特色。
关键词:玉文化、文学、影响引言:在玉发现至今的一千年历史中,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并且随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玉的偏爱,使其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
而玉与中国文学的密切关系一直沿系至今。
从古往今来有关玉的词语和诗句中,例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四昼闭房”“垂手明如玉”“温润如玉”“金相玉质”“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仅从表面上用玉来形容人的外貌、外形之美,并且赋予了玉一种社会象征,以此来形容有美好道德品质的人。
《礼记》中记载:子贡问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文人雅士对玉的青睐,更使得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玉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正文:一、玉文化的起源(一)“玉”字的历史渊源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甲骨文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而我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至今约有七、八千年历史。
甲骨文中最早记载玉的时候是把三片玉用绳子穿起来,形成了现在的丰字或者是王字。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论文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文化的产生。
中国玉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进人新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过程中,更进一步认识了比一般石材质地优良的“美石”,便用它制成工具和装饰品。
当时,玉器尚与石器混存。
随着文明的起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在新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玉器逐渐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它最终从石器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过:“上万年的文明启步。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礼器是它们的物化标志,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
八千年前的玉器已发现多处,它们的源始应不下万年。
它们的形制,有的直接延续到商周。
”这个论断是纲领性的。
玉器的出现,为玉文化的起源拉开了序幕。
玉文化的起源,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二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向国家——文明社会的转变。
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阶段,农、牧业分工和手工业分工已经完成,并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原始宗教和祭祀活动频繁,部落之间的战争已变成掠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之下,玉文化应运而生。
玉文化的发展。
玉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发展源远流长。
玉是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而生,自古就被人们奉为吉祥的象征,玉有辟邪挡煞,平安健康的美好功效,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端的时代,特别玉石资源稀缺开采不易,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翡翠、和田玉之类的玉器极受大众欢迎,看淘翠网上的翡翠卖的如此火热便知,今年翡翠价格走势呈不断上升趋势,和田玉的价格也一路狂涨,这些珍贵的玉器具有相当大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因此玉便成了如今许多收藏家的宠儿。
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徽宝,它见证了古老的玉文化和现今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的结合,虽然古老但又年轻充满活力的玉文化的有力证明。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
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
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在中国石器时代,玉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作为古人类美化自身的装饰和一种逢凶化吉、避邪去灾的吉祥物。
古人将玉奉为神物,极尽所能地创造美,欣赏美。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白玉(夏商王室认可的帝王之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白玉璜、玉璧以及兴隆文化遗迹发掘的白玉块,显示了古人类的智慧与一刻一磨的劳动结晶。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装饰意义,逐步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的道路,开始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象征。
红山文化出土的“C”字形白玉龙(红山文化最典型的玉器品种,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和青白玉雕太阳神,在光素、简洁的形体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神圣。
良渚文化中的青玉琮、玉璧反映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表现了先民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
在盘古开天、黄帝、尧舜禹时代,白玉以其珍贵、稀有、坚韧的特质,成为皇权、财富、尊贵的象征。
商周春秋时期,玉器与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比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六瑞、六器、组佩与吉、凶、军、宾、嘉结合,以礼用玉、以玉节礼,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人物、动物玉器,并以独特的结构、几何形纹饰、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造型,使各种玉器富有宗教与文化的意义。
玉文化鉴赏小论文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中华文明的全过程。
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
”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
宝石也如此。
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
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
好玉乃石之珍品。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
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
中国玉文化(最实用的选修课论文)

11709班1107314013 国商杭潇帆中国玉文化论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裁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
玉本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
这种过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在这许许多多的文明现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产物相比,有过独占鳌头、特别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医学方面,玉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
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
”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文化方面,玉更是密切地融于其中。
进入阶级社会后,玉被神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玉器文化。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玉器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一个特殊分野,与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发展进程相始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史的内涵。
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词是数不胜数。
例如玉女,玉色,玉貌,玉体,与人等都用来形容美女或其某一特征;玉楼玉虚玉京等用来形容古代仙宫或者皇帝居住之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另外玉更是出现于文学著作中,尤其是《红楼梦》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__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
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
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生产工具。
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沉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玉,在中国古代就有“美玉”之称,一直被人们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物品。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玉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方面对中国玉文化进行浅谈。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谓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开始认识和利用玉石。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8000年前的中国的遗址中已经出土了玉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璧。
而在后来的商、周时期,玉器作为贵族的象征物,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如商代特有的“玉鎛”、周代的“玉琮”等,都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载体。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则是玉器的大量制作和使用时期,大量的玉器被用来作为礼品或祭祀用具。
中国玉文化在汉代更是达到了高潮,汉代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玉璧、玉佩等玉器是当时贵族和文人的收藏品。
而在隋唐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宴赏之物。
中国玉文化在历史上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玉文化在现代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
如今,不少玉器艺人开始尝试用现代工艺手段来进行玉器的制作,如雕刻、琢磨等,使得玉器的样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味。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中国各地的玉石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都成为玉器制作的重要产地,如新疆、甘肃等。
这些产地的玉器也成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一大特色。
与此中国玉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现在的人们喜欢将玉器作为饰品佩戴,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不少企业也开始将玉石作为原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的玉器产品。
中国玉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玉文化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玉器制作工艺的传承问题。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
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
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
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吉
玉之传说:避凶、赐福
养
玉之药用:
服玉者,寿如玉。
品
玉之鉴赏:
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珍
玉之价值: 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 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喻
玉之品格及象征: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古
玉之形成:
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文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 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 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工
玉之雕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被视为贵重的宝石,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吉祥。
在中国的历史中,玉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器皿和装饰品。
玉石被认为是与天地相通的神奇物质,具有神圣的意义。
在古代的文献中,玉被描述为“石之君子”,并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如聪明才智、高尚品德、长寿健康等。
玉在中国古代不仅作为装饰品,还被用来制作礼品、祭品和墓葬用品。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及其制品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朝代的变迁。
最著名的玉文化时期要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工艺达到了顶峰。
战国时期的玉制品多种多样,包括玉钺、玉璧、玉琮等,形状和纹饰繁复精美。
在战国时期,玉制品的制作与使用不仅在王室贵族中流行,也开始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这一时期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与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玉在道教和儒家思想中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是人与天地之间的媒介。
玉器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用来进行供奉、祈福和祭祀。
玉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官员、贵族和王室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玉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玉石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使得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伪劣产品,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
玉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玉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在改变,玉文化在当今社会失去了一部分的独特性。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其独特的魅力。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对玉文化的热爱。
玉制品的工艺和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
一些企业和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推广中国玉文化,努力传承和发展。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石之美者,玉之贵者”,在人们心中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个方面浅谈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玉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君子的品格和高尚的美德。
而在商代以后的青铜时代,玉的使用日益普及,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
在周代,玉器更是成为礼节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更是民间信仰中的神圣物品。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这一技艺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初步成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传统。
玉雕作品多以龙、凤、鸟、兽等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题材,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艺术风格。
而这些玉雕作品则广泛应用于宫廷、寺庙和宗庙,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独特的丰富内涵,如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会佩戴玉镯、玉佩或玉坠,寓意着吉祥、圆满和美满的美好愿望。
玉在中国道教、儒家、佛教等宗教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信仰和修行的一种象征。
中国古代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中国玉文化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玉文化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与创新。
现代玉文化不仅遵循传统的工艺和审美标准,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的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形成了新的审美风格和表现形式。
特别是在玉雕艺术领域,不少艺术家对传统技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创作出一大批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个人创意的玉雕作品,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商业化角度上,中国玉文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玉饰品市场也日益繁荣,玉雕艺术家和制作商纷纷向国际市场拓展,推动了中国玉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玉石被视为贵重材料,被用于制作器物、墓葬用品和装饰品,具有神圣和吉祥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玉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
中国古代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当时玉器主要被用来制作手镯、饰针、挂坠等日常首饰。
到了商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珠宝首饰中常见的佩玉、玉璧、玉环等都开始出现。
而周代的玉器制作更为精细,玉琮、玉盘、玉璏等器物被广泛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逐渐成为权贵阶层的象征,礼器中的玉杯、玉带坠等装饰品被视为上流社会的标志。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玉文化达到了巅峰。
秦始皇陵出土的玉器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制作精美。
如玉佩、玉镜、玉笔等。
这些玉器显示出了高超的工艺和独特设计。
而汉代的玉器制作则更为注重形象的艺术性,如玉砚、玉酒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器的制作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抽象的形状,还有动物、植物、山水等各种图案。
中国玉文化在宋元明清时期也有许多重要发展。
宋代时,随着陶瓷业的兴盛,玉器制作技术也相应进步。
而到了元代时,玉器已经融入了蒙古族的艺术风格,更加注重纹饰的刻画。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玉文化的黄金时期。
明代的玉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刻石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宫廷玉器的制作达到了极致。
清代时,玉器的种类更加繁多,制作技术更加精湛,且在雕刻题材上更为多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国玉文化也逐渐走向衰落。
玉器的制作已经不能与古人相媲美,传统的玉雕技艺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兴起而逐渐式微。
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仿制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对玉文化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现在,玉器的主要消费群体仍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一代对玉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并不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中国玉文化也开始重新受到关注。
国内外的玉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从而促进了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传承与演变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传承与演变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玉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玉依然承载着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不仅是将玉石作为一种贵重的装饰品进行传承和发扬,更是在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下,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玉文化形态,展现了中国古代悠久的文化传统。
一、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考古学角度看,最早的中国玉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类采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对玉石进行加工和打磨,用来作为生产工具或者是装饰品。
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玉器的使用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一直扮演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有“石不如玉,人不如贵”的说法。
在周代,作为礼器的玉器被广泛使用,其中以各种不同形状和样式的玉玦最为流行。
玉玦代表着权责和尊贵,只有贵族才可以佩戴。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和装饰,而是成为了贵族地位的象征。
因此,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工艺制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各种各样的精美玉器应运而生。
二、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玉器鉴赏和收藏一些著名的玉石鉴赏家和收藏家,如梁祝、邹韬奋等,都在中国玉器收藏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深入研究玉器的工艺和品质,并创立了一些独特的收藏标准和鉴定方法。
通过对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传承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2.玉器工艺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玉器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得到不断的发展。
玉器的加工复杂度和工艺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古代玉匠们将自然玉石打磨成了各种具有基于和神秘色彩的实用或装饰性器物,如玉瓶、玉盘、玉杯、玉璧等。
这些玉器充满着中国古老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3.玉器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玉石象征着地位、权利、权威、祥瑞等,玉器也因此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含义。
例如,玺石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常被视为君主的标志;玉饰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如龙凤和百鸟为食等。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周海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09电子信息工程2班,学号:2009374226)摘要: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
中国的玉文化贯穿着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
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关键词:中国玉文化发展影响一、引言玉,是古老的。
凝固的玉,在大山的腹中,深藏了亿万年。
中国人对它怦然心动,他们发觉了玉的美好,而且倾心倾情。
中华祖先爱玉,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
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
二、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在人类形成的最初阶段,山崩洪水、雷电山火、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无时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认为这是自己的行为触怒了这些天地间的神灵,便想办法取悦他们,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由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
巫除了掌管祭祀神权外,还充当医生的职能,在给人治病的过程中,巫极有可能用玉充当治疗工具,无意中显示出玉的神奇功能,玉便被视为神物。
由于玉的稀缺性、艺术性和神奇性,巫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动中把玉作为献给神的礼物。
因而玉文化开始在巫文化中形成。
反过来,原始宗教——巫术的盛行加大了对玉的需求,因此在巫的周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采玉、琢玉的工匠,而“巫”也有可能是最杰出的设计、琢磨玉器的大师。
他们提倡并参与玉器的制造、使用,推动了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以巫文化为基础的玉文化中,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文解字·玉部》解释“靈”(灵)字下部的“巫”时,说“巫以玉通神”,因此我们认为,巫是人神之间的交往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思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
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
玉的通神功能可以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来反映。
在红山文化晚期,也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
中国玉石文化论文

《我国的玉石文化》姓名:李溪楠学号:20101345021专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班级:10级1班我国的玉石文化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这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和研究玉文化,建立玉文化学术体系已十分必要。
一、“玉”、“玉器”的概念在探讨研究玉文化之前,首先必须对“玉”、“玉器”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
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
再者,我们所研究的玉器,应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文物价值。
属于现今生产的玉器,是工艺品或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物品,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二、玉文化的研究范畴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
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首先是研究玉器的起源及其品种与装饰艺术(包括造型与图案)及琢玉技术(制作工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即玉器发展史。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
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
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
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
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
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
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
“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
《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
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
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
“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
《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
”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
玉文化

对古代玉文化的浅论【摘要】:本文试图简单地从文化的角度,主要分析古玉在文化精神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华玉文化的文化内涵,从政治、宗教(儒家和道家)两方面粗略的谈古人的用玉思想,并尝试分析“玉”在古诗中的意象,从而反映出玉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人对“玉”的重视。
【关键词】:玉文化古代诗歌儒家用玉思想政治等级引言:玉器在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就算到了现代社会玉器非但没有消失其魅力,反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兴起的“古玉热”表明古玉在国人心中地位的稳固。
文章通过对玉文化的粗略分析,仅从玉在政治、宗教以及诗歌这方面,试图为人们分析玉为什么有如此坚固的地位。
同中国国画一样,中国古玉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玉拥有悠长的历史,似乎从中国文化形成的时候,玉文化也就慢慢出现了雏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玉文化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玉文化,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决定意识,文化的传播需要物质作为载体,那么玉文化则是以古玉作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文化观念。
玉文化与中国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他们互相促进,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玉文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对古代中国有更好地了解,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
同时中国文化离开了玉文化便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了。
玉文化是在整个中国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所以研究中国历史,必须研究中国古玉,这几乎已成为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同时研究古玉,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不错的选择。
中国古玉的文化内涵涵盖了许多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它的审美功能(它的艺术设计,雕琢技巧)、礼仪功能、宗教象征。
玉文化表现在精神财富的层面上,主要的就是它的政治功能,宗教特征,包括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同时古玉在古代社会上的影响。
通过一些习语反映社会上人们对于古玉的观点,还有从古代文人对古玉的文化观点。
玉文化在政治方面代表的就是最高的王权,玉代表的是权利与地位。
关于玉的文章

玉:千年的文化与神秘
玉,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玉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玉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它代表了高贵、纯洁、吉祥和长寿。
在古代,玉被视为神圣的物品,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媒介。
因此,玉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玉也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玉的文化内涵深远。
在中国古代,玉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
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玉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画卷。
此外,玉也被视为美德的象征,是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玉的艺术价值更是无可替代。
玉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它集结了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它们以精细的工艺、独特的创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欣赏者。
总的来说,玉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
它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玉的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华夏文化中的玉文化

华夏文明中的玉文化浅谈我国对玉的使用历史极其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至今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只谈它的三个方面。
最初玉的用途已不可考,现在从私有财产的出现说起:“宝”的古字是“家”和“玉”的合写,意寓原始社会玉便作为私有贵重物品出现。
近代考古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器——距今8000多年的玉斧,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早期社会玉的王权象征。
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说,君主授命于将军时,要“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持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显然这种仪式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一般认为,玉斧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具有劈砍功能,但考古发掘出的玉斧却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说明它只是做象征用的器物。
学界一般认为“斧”是派生“钺”和“王”等特殊象征符号的原祖,有著深层的文化意义。
所以,我们从王字的造字本义上,溯源它与玉冠、玉钺等玉礼器的内在联系,也许可以印证出远古象征王权的古玉,在社会变革中,如何促进文字的形成和看出字形演绎的过程规律。
王字如果用象征军事统率权的玉钺来构成的话,那么他所要表现的内容就十分重要了。
而篆书中玉写作“玉”,而王写作“王”。
不难看出两者区别仅在于中间一横的靠上或靠下,于此可见玉与王权的紧密联系。
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它曾经是天命王权的最高利益的神灵牌位。
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的无以附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才是真命天子。
事实上,自秦起“玉玺”就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
下面是“白版天子”得玉玺的故事:永和八年(352)八月,传国玺辗转归晋。
传国玺,据称传自秦朝。
玺上有蟠螭文稳起书,共八字:“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建兴四年(316)十一月,刘聪灭西晋,得传国玺。
大兴元年(318)十一月,刘曜称帝,聪故将王腾、马忠送传国玺于刘曜。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瑰宝与象征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瑰宝与象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宝贵的瑰宝,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
玉文化不仅仅是对玉的材质和工艺的崇拜,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瑰宝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一、玉璧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重要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种刻有花纹或图案的玉器,通常呈扁圆形。
玉璧在古代被视为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尊严。
它是古代君主举行祭祀典礼时的必备祭器,象征着天地和谐、君臣团结和国泰民安。
二、玉佩玉佩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常见的珍宝之一。
它是一种以玉制成的饰品,可以悬挂在衣物的前襟或者腰带上。
玉佩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幸福和好运。
人们相信佩戴玉佩可以驱邪辟邪、保佑平安。
同时,玉佩也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贵族和上层人士常常佩戴华丽的玉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三、玉雕玉雕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具艺术价值的瑰宝之一。
它是利用玉石的质地和纹理进行雕刻,创作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玉雕作品多种多样,包括动物、花卉、人物等各种形态。
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寓意和象征。
比如,雕刻一对鸳鸯代表着夫妻恩爱;雕刻一只麒麟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人们相信玉雕作品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四、玉壶玉壶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常见的器物之一。
它是一种以玉制成的壶形容器,用于盛装酒、茶等饮品。
玉壶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饮具,象征着品味和身份。
玉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与雅致生活相关的文化象征。
五、玉玦玉玦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种以玉制成的带钮状的装饰品,常常用于系带或者佩戴。
玉玦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寄托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人们相信佩戴玉玦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幸福、事事顺利。
总之,中国古代的玉文化瑰宝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这些玉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品味、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
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的体现。
通过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
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bond.Jad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recipients.Its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
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
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
生产工具。
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祭器。
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
至奴隶社会阶段,玉
器作为礼制之符瑞而为王室服务,“六器”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一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
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装饰品。
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约有7000-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从其出土位置可知,玦是耳部饰品。
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
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
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
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
权力、等级的标志。
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新乐和河姆渡两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见端倪,而红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则已显现出系列化倾向。
它表明红山、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分化,统治集团已经形成,并行使着政治、军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统治权力。
周代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的玉制礼器和佩器。
《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
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玉器就不一样。
其后,每个朝代都对持何种礼器、佩带何种玉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
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还是财富的一种炫示,因而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集团的重视。
殓葬。
殓葬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
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至此已趋完善。
玉殓葬风俗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吉祥物。
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神灵,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德行操守的象征。
自春秋末年起,开始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
孔子阐明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把玉拟人化,强调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
此外,玉尚有“五德”、“九德”之说。
人们赋于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
因此,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风尚。
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玉器的这种内涵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会对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对高尚人格的要求。
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最早出现的玉器是人体装饰品,可以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到了一起。
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像貌为“玉容”、“玉貌”,赞尚人的身材和风度为“玉树临风”,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所为“玉宇琼楼”,好听的声音为“玉声”。
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文的优美,如笛、箫、笙、琴等声音清亮的乐器常常被冠以“玉”来修饰而称之为玉笛、玉箫、玉笙、玉琴。
而文学作品中用玉来形容文学的声律之美或诗文的风格和境界之美的现象则更为常见。
纵观我国一万多年开发、利用玉的历史,可以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以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玉文化一直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
玉成为温厚、谦和、诚实、正直、坚韧、珍贵、高尚、美丽等精神美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
人们爱玉、敬玉,认为宝玉通灵,玉能养人,人亦养玉。
戴一件玉观音或玉佛,则可祈求神灵的保佑,把多少祝福、多少心愿、多少期待都寄托在这精美的玉佩中。
结束语: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
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
参考文献:
【1】《礼记聘义》
【2】《中国玉器通史》,陆建芳著,海天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