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蝉与禅文化

合集下载

夏蝉的文化象征意义

夏蝉的文化象征意义

夏蝉的文化象征意义夏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阳光明媚,草木葱茏。

而在这个季节里,夏蝉的鸣叫声充斥着整个大地,带给人们一种喧嚣而又美妙的感觉。

夏蝉作为夏天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首先,夏蝉的鸣叫声象征着热情奔放与无畏的生命力。

当夏天的太阳高照,大地干燥,树叶静默无声时,夏蝉的鸣叫声却响彻云霄,犹如近在耳边的嘹亮歌唱。

它们用自己高亢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以激昂的热情去追逐梦想。

其次,夏蝉的存在提醒人们珍惜与利用时间。

夏蝉的一生多在土地上度过,它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繁衍后代。

然而,夏蝉的成虫寿命却非常短暂,只有几周的时间。

这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时间宝贵而匆忙,我们应该像夏蝉一样,不畏艰难,勇敢追求,不断努力。

正如李白所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人生苦短,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刻,活出自己的精彩。

此外,夏蝉也象征着韧性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夏蝉的鸣叫声标志着夏天来临,同时也是它们求偶繁殖的声音。

在炎热的夏季,夏蝉们顶着高温与日晒,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繁衍使命。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与鼓舞。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像夏蝉一样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与梦想。

最后,夏蝉也象征着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夏蝉一生都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它们不依赖他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自给自足。

我们可以从夏蝉身上学到自立、自强的精神,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信自己拥有追求自由的能力。

只有拥有自由的精神,我们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总之,夏蝉作为夏天的文化象征,用它们嘹亮的鸣叫声展示出热情奔放与无畏生命力;以其短暂而珍贵的一生,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在严峻的环境中,展示了韧性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并激发了我们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渴望。

夏蝉的文化象征意义将永远存在,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在生命的旅途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为人生增添绚丽的色彩。

美文欣赏——蝉和禅

美文欣赏——蝉和禅

美文欣赏——蝉和禅
美文欣赏——蝉和禅说来惭愧,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搞清蝉和禅这两个字的区别。

今天忽然在看一篇《动物世界》的文章里看清了“蝉”字,顿时哑然失笑,自己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误会!
仔细想想也真是可笑,蝉和禅完全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层意思、两种境界。

一个喜欢自鸣得意,而另一个则是顿悟禅机。

如果把蝉象征为一种人,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不在少数。

“蝉”们的表演,当真是淋漓尽致,精彩得很。

阅历增多,我总是在它们开始表演的时候,默默地离开,以图个耳根清净。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躲得开,那就只能让耳朵经受煎熬,并不得不附和嘴巴心不在焉地配合,共同完成客套的礼貌,不致于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太尊重人之类的不好印象。

也许是基于不懂得“蝉语”的原因,无论是蝉的独唱或者合
唱,都只能增添昏昏欲睡的感觉。

而听闻某些不知所云的“禅语”,则比听闻“蝉语”更加的昏昏欲睡。

从这方面来说,蝉语和禅语似乎回归到了同一种的意思和境界。

蝉与禅(说蝉④禅悟⑦)

蝉与禅(说蝉④禅悟⑦)

蝉与禅(说蝉④禅悟⑦)蝉与禅(说蝉④禅悟⑦)张正义蝉与禅,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宗事物,被造字者强行拉近了。

既来之则安之,何不就从其同与不同处,寻找点脉络和踪迹呢?请看,除了语音相同,在字形上,都有一“单”。

这“单”字应读作shàn善,才与“蝉”或“禅”的发音相谐。

这“单”字,酷似蝉形,尤其繁体字的两个小“口”,活像两只眼睛。

披上丝绸似的轻薄之翼,俨然就有修禅高僧身披袈裟的肃穆长者之风了。

这些,可能就是人们形容什么东西薄为“薄如蝉翼”的原因吧!造字者或许正是从这里觅得灵感的吧。

不然的话,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件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是单衣的意思。

经常被误写为“禅”)被奉为国之瑰宝呢?!这“蝉”与“禅”二字,似乎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交融在一起了,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昆虫中,蝉也算得上名家了。

从地下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玉蝉,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对它的咏唱,说明蝉的出世至少在距今至少五千年甚至更早一些时期。

古铜器中,包括周鼎之类,都雕镂着“蝉纹”,完全以蝉形作依傍,其身价之尊不言而喻了。

蝉的习性也自有不同凡俗处:冬日蛰伏地下,作“地下工作”达数年之久,才脱去那“蜕”,悄然“出山”。

却又不甘于地上行,一跃而飞临高树繁枝间,开始它布道似地无休止地鸣唱,成为炎炎夏日中一道音响的“高声部”。

天越热,人越烦躁,它的呼叫声越是不依不饶。

是为酷暑骄阳鸣鼓助威,还是替不堪蒸烤的树木和人发出抗议呢?颇难论证。

谁能为“知了知了”之音作出权威的诠释?就其声嘶力竭,就其不厌其烦,就其千篇一律,就其反复不断“重播”的频率看,说它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体广告有几分神似,倒也恰切。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发出很嘈杂的叫声。

南朝梁的诗人王籍在他的《入若邪溪》一诗中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一个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

关于蝉的文学

关于蝉的文学

关于蝉的文学摘要:一、引言二、蝉的象征意义1.蝉鸣的文学意象2.蝉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联系三、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1.诗经中的蝉2.唐诗宋词中的蝉3.蝉在元曲和明清小说中的表现四、蝉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1.蝉在现代诗歌中的意义2.蝉在现代小说和散文中的象征五、总结正文:【引言】自古以来,蝉作为昆虫中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鸣声而备受关注。

在文学作品中,蝉不仅作为一种生物存在,更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蝉在文学中的呈现和象征意义,以揭示其在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蝉的象征意义】蝉的文学意象可以从古至今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中找到。

古人以蝉的鸣声为秋的象征,称“秋蝉”,并赋予了蝉高洁、清高的品格。

同时,蝉的生命周期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重生,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存在。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蝉自比,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和高雅志趣的追求。

【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十分丰富。

在《诗经》中,蝉被用来表达对美好品格和高雅志趣的追求。

在唐诗宋词中,蝉作为一种秋意象,被用来表达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元曲和明清小说中,蝉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象征。

【蝉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蝉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象征也有所拓展。

在现代诗歌中,蝉不仅象征着高洁品格,更被赋予了对生命、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在现代小说和散文中,蝉作为一种昆虫,常常用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总结】总之,蝉作为一种昆虫,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和象征意义是多元而丰富的。

从古至今,蝉在文学中的形象和意象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品格和高雅志趣的追求,更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浅谈蝉意象中的道家文化内涵

浅谈蝉意象中的道家文化内涵

浅谈蝉意象中的道家文化内涵【摘要】:蝉作为一个生命意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士人的笔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频率最高,这与道家文化背景相关。

对蝉意象作剖析可以看出其反映了道家文化的内涵,并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心态和道家文化对士人生存之道的影响。

【关键词】:蝉;意象;道家;文化蝉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意象,有关蝉的题材作品异常丰富。

从《诗经》《楚辞》开始,蝉就开始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歌唱。

从《古今图书集成》中所录蝉部艺文的诗词来看,数量已经达到七十篇,这些都是直接以蝉命名的篇什,而那些以蝉作为点缀的诗文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写蝉传统。

为什么蝉这个小小的生命却受到了千百年来文人们的喜爱呢?大抵因为它勾连着人的生与死,其生命发展轨迹与人类的生命历程近似而又带有超越死亡的意味。

写蝉作品从诗骚时代发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频率最高,亦与当时道家文化背景相关。

在古文学早期,蝉是作为一个表现季节的意象出现,其中包含的感情因素较少,是一个悲秋的意象符号。

早在《诗经》中就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句子。

宋玉《九辩》中写道:”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楚辞·招隐士》中”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蟪蛄是蝉的别名)。

又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这些诗作中,蝉之意象均与季节更叠有关,是物候变化的象征,其寄寓的多是伤秋之感。

在汉赋中有班昭、蔡邕等人的《蝉赋》。

后汉蔡邕《蝉赋》曰:”白露凄其夜降,秋风肃以晨兴。

声嘶嗌以沮败,体枯燥以水凝。

虽期运之固然,独潜类乎太阴。

要明年之中夏,复长鸣而扬音。

”“白露凄”、”秋风肃”一开端就带上了浓浓的感伤氛围,接下来写寒蝉,把蝉在秋天即将死去的具体事象,上升到普遍的自然规律高度来加以审视,暗示生命历程的起始和结束带有必然性,是期运之所然。

最后两句”要明年之中夏,复长鸣而扬音”荡开一笔,承上文说明一旦超脱了个体和具象的层面,生死便会置之度外,不再成为拘累于心的羁绊。

东方蝉话·蝉与禅

东方蝉话·蝉与禅

东方蝉话·蝉与禅找蝉蜕,性质大约介于狩猎和采摘之间。

蝉蜕虽然不是植物而是动物,却只是动物的遗迹,是曾经的动物,现在一动不动的类似果实样的东西;它们虽然大多都在树干树枝之上、灌木草茎之间,却也有不少在地面上,被风吹雨打地从上面砸了下来,或者干脆就没有来得及爬上更高的地方,只在一茎小草的叶片上就蜕化成仙了——不会动了,但是这种位置的不确定性又分明有着动物的特征,不像果实那样有着自己特定的位置。

找蝉蜕这种对于位置不是很确定的天然之物的寻找,很能让人集中全部身心,让人在忘我的状态里体会到人类原始性的劳动所能给人带来的那种儿童般的快乐。

不管周围的人们在忙什么,你都全然不顾,只是拿着杆子(一般都是随手在地上捡的树枝,用过以后再随后放下),捏着袋子,在草丛与荆棘中时时抬着头凝望着树枝树干地转着圈。

不管天气多么热,都是长衣长裤;不管蚊子咬得多么强烈,你都顾不上再在胳膊上涂抹一次风油精。

而夏天酷暑的时间也正是在这样的忘我里才变得突然光滑起来,不知不觉间就又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人在天地间,专心地投入任何一件顺乎自然之事大抵都能臻于此境。

无我无他,世界纯净到只有眼前那一件事情一个东西。

曾经在某个深秋季节里于群山中的大梁江古村的老戏台上,看见一个老者,手里端着一个陈旧的柳条簸箕,认真地簸着一点豆子里的小石子儿,簸一簸,就用手挑出几个扔掉,再簸一簸,再挑出几个来。

他蹲在那里,裤裆破了一个口子,像穿着开裆裤的娃娃,专心致志,浑然不觉。

我当时是悄声退出那个满是落梨的烂酸味道的石头院落的,没有打破他那仙人一般无烦无忧的状态。

无忧即是佛。

何以无忧,除了大彻大悟的得道之人,我辈依旧在尘世中挣扎的,大约只有靠着专注一途了。

劳动固然是使人专注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只有不计成本的自由劳动,才可能忘我,才更接近无忧的化境。

细想自己何以那么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蝉蜕,去反复进入到那种彻底忘我之境里去,实际上就是为了要享受那种除了蝉蜕整个世界上就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的境界。

关于蝉与禅的演讲稿

关于蝉与禅的演讲稿

关于蝉与禅的演讲稿蝉文化自何时起,我没有考证过,我所知最早的是《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几千年来关于蝉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我至今致力于促进中医现代化逾二十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蝉的医用价值,不仅蝉脫可以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的功效,蝉文化对调理情志以防治一些慢性疾患也有非凡的作用。

曹植大约是第一个提出以蝉为师表的人,他在《蝉赋》中赞美蝉的品德:“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并主张:“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唐代宰相虞世南不仅赞同曹植的主张,且进一步发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认为如果养成了蝉的品德,还可以提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禅宗的始祖是到中国传播佛学的印度人菩提达摩,佛家主张的“无所得故菩提萨缍,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人生境界,与曹植描写的蝉的境界颇相似。

禅与蝉的差别只是将虫旁换成人的衣服;菩提达摩在中国创立禅宗是否受了曹植《蝉赋》的影响,估计已无法考证,但由蝉及禅的脉络似乎颇为清晰。

菩提达摩创立的禅宗是佛学的分支而非宗教,晚年的宏一大师李叔同及近代一些佛学大师都认为佛学不是宗教。

佛教与道教都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都是被政治、经济利益利用后的产物,与源于本土的道家学说和源于印度的佛家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典型的特征是学说无神而宗教造神,无神的学说研究客观自然规律以助力众生,造神的宗教则为的是形成对他人的统治力。

《老子》与《庄子》是道家学说的源头和代表,法自然是道家学说的根本主张。

最早的道教是汉代张道陵为地方自治而成立的五斗米教,虽然其借老、庄学说为理论基础,但本质已相去甚远!释迦摩尼的佛家学说自汉代传入,至唐代佛学大师陈玄奘留学印度归来后形成完整体系;其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学最精炼的代表作,主张人人皆可成为至高无上的佛,哪里还有神的位置!创立禅宗的菩提达摩是健康长寿的代表人物,传说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蝉的文化内涵

蝉的文化内涵

为此,在一些体育比赛项目,如连续保
持了冠军,就叫“蝉联冠军”;保持了亚军,
就叫“蝉联亚军”等。a
7
❖ 你知道吗?“蝉联”也是一种修辞格。
在语文中,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重 复同样词性的词或短语、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技 巧,称为“顶针”又叫“顶真”或是“蝉联”“联 珠”。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
作者自指。
a
15
❖ 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说:“同一咏
蝉,【
, 】是清华人语;

, 】是患难人语;【
, 】是
牢骚人语”。
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说:“同一咏蝉,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②“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 平”这句诗的含义。(3分)
③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a
13
【参考答案】
❖ ①(3分)D(“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 选错不得分。
❖ ②(3分)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 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 情。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 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 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 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 家清贫。

春秋蝉的寓意和象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春秋蝉的寓意和象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春秋蝉的寓意和象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蝉是一种昆虫,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和引人注目的叫声。

它们在我们的文化中常常被用作象征性的符号和意象。

本文将探讨春秋蝉的生命周期与春秋变化的联系,以及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春秋蝉是指那些在春季和秋季孵化并成长的蝉。

它们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卵通过孵化成为幼虫,幼虫通过多次蜕皮生长,并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钻入土壤变成蛹。

在蛹的阶段,它们经历着内部的转化和生长,最终蜕变成为成虫。

而春秋的季节变化也是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循环,每个季度都有不同的气候和景色变化。

因此,春秋蝉的生命周期与春秋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春秋蝉在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蝉的叫声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夏季的代表。

在闷热的夏天,蝉的鸣叫声常常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这种叫声不仅让人产生了夏天的感受,还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繁荣。

其次,蝉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了延年益寿的寓意。

因为蝉在土壤中度过了很长时间的蛹期,最终才能成为美丽的成虫,所以人们常常用蝉来比喻长寿和长命。

此外,蝉还象征着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即使身处艰难的环境中,蝉仍然能够不畏困难地生存下来,在枝头上高歌短鸣。

综上所述,春秋蝉的生命周期与春秋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

通过探讨春秋蝉的寓意和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蝉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组织方式,方便读者了解文章的逻辑布局和内容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1.1 概述: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春秋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背景,引发读者对春秋蝉的兴趣。

-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即本章内容,将详细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帮助读者理清思路。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目的,可能是探讨春秋蝉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或者是传达作者个人观点等。

借落子凄凄然:浅谈“蝉”的文学意象

借落子凄凄然:浅谈“蝉”的文学意象

借落子凄凄然:浅谈“蝉”的文学意象作者:赵祎涵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2期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可以飞,可以栖息在树梢。

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又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

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蝉也逐渐被文人们赋予了更多种情绪,也慢慢变成了有多种寄托的文学意象。

作为自然物表现生活气息蝉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七月》:“五月鸣蜩。

”蜩即蝉。

蝉儿叫是以季候带出农事的真实写照。

另外一首是《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朱熹评注说“蜩,螗,皆蝉也。

如蝉鸣,如沸羹,皆乱人意”。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礼记·月令》)蝉与蟋蟀等小昆虫一样,是单纯的一种物候,单纯的在描写客观风物。

隋代的王由礼《赋得高鸣蝉诗》“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

露下绥恒湿。

风高翅转轻,叶疏飞更迥。

”这些诗,皆是描写在秋风暮晚中的鸣叫或写生命活动的情况,大多描写的是蝉生活环境以及特定环境下的存在空间。

人们知晓蝉噪秋至,秋来悲生,寒蝉随着落叶、风霜等,成了悲秋的最初原型,只是此时的人们还未有所寄托情感。

时间更迭和悲秋悲己思绪的寄托时间意识,这是诗人运用寄托手法赋予蝉的最基本的意象。

我们皆知蝉的一生短暂,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蝉短暂的生命活动和夏秋之际的阵阵经济声,与诗人的情感巧妙的引起了共鸣。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哀愁从心生,只是因为诗人自己心含苦盏:“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晏小山有《采桑子》:“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

一寸愁心。

日日寒蝉夜夜砧。

”这是词的下阙,秋萧瑟,蝉凄然,人悲悔惆怅多潸然。

作者在上阙近似自嘲地说:“自父亲去世之后,从烈火烹油之盛,只剩下余烬冷烟,他亦从雕廊画栋的楼头,跌进人情冷暖的世俗”。

简论先秦到汉代玉蝉形制的流变及汉代蝉的文化含义

简论先秦到汉代玉蝉形制的流变及汉代蝉的文化含义

简论先秦到汉代玉蝉形制的流变及汉代蝉的文化含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先秦到汉代玉蝉形制的流变。

蝉禅,读懂了蝉鸣,也就读懂了生命

蝉禅,读懂了蝉鸣,也就读懂了生命

蝉禅,读懂了蝉鸣,也就读懂了⽣命蝉 | 禅,读懂了蝉鸣,也就读懂了⽣命畅读荐:蝉是最能代表夏天的动物。

甲⾻⼘辞上的“夏”字,就是⼀只蝉的样⼦──这个“夏”,也是中华⼤地⽂明的开端。

⽂章来源:物道原标题:蝉 , 禅——————————————很难说夏天是从何时开始潜⼊⽣活的,但是当烈⽇⾼照,第⼀声蝉鸣响彻⼤地的时候,谁都可以确定地说:夏天,是真的来了。

从先秦到今天,蝉声与我们相伴了⼏千个夏天。

蒋勋笔下的蝉“仿佛久远劫来,微尘与世界都如此发声”,有让⼈动容的时间感。

这么⻓的时间⾥,每⼀声蝉歌,都那么⾼昂,充满躁动,像⽣命⼀样炽热,像⽣命⼀样绵⻓……总有⼀只蝉先声夺⼈地领唱,引来万句相和,⼀句三叠,⾼低分明,若⾦声⽟振,不绝于⽿。

为了⼯作、⽣活⽽烦躁不安的⼈并不喜欢这样的蝉歌,嫌它太过聒噪。

但对热⾎沸腾的少年们来说,这声⾳⽆异于暑假到来的“预备铃”,动听极了。

那时候没有wifi和Ipad,时间充裕的孩⼦鲜有没捕过蝉的。

你⻅他们三五成群,有拎桶的,有持竿的,或许还有拿⺴的,⼋成就是找蝉去了。

各地捕蝉的⼿法⼤同⼩异,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写的⼀段:“北京的孩⼦捉蝉⽤粘竿──⽵竿头上涂了粘胶。

我们⼩时候则⽤蜘蛛⺴。

选⼀根结实的⻓芦苇,⼀头撅成三⾓形,⽤线缚住,看⻅有⼤蜘蛛⺴就⼀绞,三⾓⾥络满了蜘蛛⺴,很粘。

瞅准了⼀只蝉:轻轻⼀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短短⼏⼗个字,描写得⽣动⼜准确。

图⽚|DUST-bin-摄如果⼼⾎来潮,可以把捕到的蝉养起来。

可以放在⽕柴盒⾥。

盒⼦打了⼏个⼩孔,光影和空⽓都可流动,盒⼦⾥的蝉就会叫个没完。

互相之间还可以⽐⼀⽐,谁的蝉叫得更有⼒⽓。

但⼤部分被逮住的蝉没有这样的好运⽓。

⼤部分“俘虏”当天就会被“处决”:撒上盐,滚油⼀炸,外酥⾥嫩,⾹⽓扑鼻,是难得的零⾷。

这样失去⽣命,对蝉来说确实有些可惜──毕竟它为了这⼀天,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蝉的⼀⽣可谓多劫。

蝉卵产在树枝孔眼上,要躲过蚋的偷⾷才有机会孵化;若⾍刚刚⻅光,⼜要赶在降温之前钻⼊地⽳,进⾏新的“修⾏”。

蝉

正因为社会压力的驱动,使得我们都很累。有时间多静下心来 品味品味生活,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我们想到了蝉,咀嚼、回味一 下蝉短暂的一生。蝉不过一夏,一夏三十余日也罢;人生不过一世, 一世百年亦罢,对于时间老人来说,都是匆匆过客,混浊与清高, 都将同归于尘土,又何叹何伤焉?!如果像蝉一样把心放宽,善待 人生,把目光投向远方,遨游在蓊郁的高树之上,徜徉在宽广的天 地之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
蝉乎!禅乎!
玉蝉丨羽放于 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则表 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活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商晚期玉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玉蝉中还有体型双翼较短的形式,如河北藁城台西和山东
滕州前掌大出土的玉蝉,尾部较尖,翅收于尾部,整器近三角形。 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蝉头与身分界明显,短翅只及腹部的一半。这 些情况表明当时的玉蝉在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蝉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别名呢?大约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物种
问题,不同的叫法标志着不同的物种。二是由于方言不同,同一种 蝉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名字。再就是不同的时代,用一种蝉的 名称也有变化。西汉时期扬雄的《方言》在释蝉时说得很清楚: “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 间谓之蝉,……其大者、其小者、其雌蜻、一大而黑者、黑而赤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作品 汗牛充栋,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叙事、写景还 是抒情之作,都有一部分涉及到昆虫中的蝉。 从中我们会发现蝉在古代人们生活及情感世界 中的重要位置。
对蝉的吟咏,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在《诗经》里,不同的 地域,蝉就有着不同的名称:《诗经•豳[bīn]风•七月》:“四月秀 葽[yāo],五月鸣蜩[tiáo]。”《诗经•小雅•小弁[biàn]》:“菀彼柳 斯,鸣蜩嘒嘒[huì]。”这里的蝉就称蜩;《诗经•大雅•荡》:“如 蜩如螗[táng],如沸如羹。”这里的蝉既有蜩也有螗;《诗经•卫 风·硕人》:“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蝉 就称螓。……

蝉来禅往,蝉如人生

蝉来禅往,蝉如人生

蝉来禅往,蝉如人生“多少年暗无天日的蛰伏,一朝破土,一鸣惊人,一生在尘土里安详,一声在夏风中飞扬,这就是自然界中神奇的蝉。

”蝉,生于夏花,生命转瞬即逝。

古人用他们的哲辩思维将自然的蝉与佛家的禅紧紧联系在一起,细细品味有几分道理。

蝉鸣知了,禅说明了;蝉与禅都在述说解脱与超然。

听蝉需要心静,听禅需要心境。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王籍有两句名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空灵智趣,境界高妙啊。

知了,是谁给蝉儿取了个这么美妙的名字?蝉性高洁,知了觉悟。

《心经》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在修禅的过程中获得了大智慧因而进入到了五蕴皆空的无我境界,这不正是由“知”到“了”的过程么?最喜欢这个“了”字。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

无论何事,有了这个“了”字就不是事,通通地“一了百了”,有了这个“了”字,万一有了不能一了百了的解决不了的事,那就来它一个“不了了之”。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不以不了了之。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诗人泰戈尔曾说:天空也许不记得翅膀的痕迹,但我们曾飞翔过。

恰如蝉,夏过无痕。

当阳光最饱满的时候,它以自己特有的热情,努力的绽放,唱出了生命的精彩!因为它更懂大自然就是生活的舞台,活着,就该精彩每一天!其实,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们怎么活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

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如禅,亦如蝉,空空而来,空空而去,任繁华三千,化清魂一缕,穿壳而去,只遗落残缺的蝉衣,悬挂于萧瑟的枝头。

心灵变得博大,便空灵无物,看破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由“知”走向“了”,功名利禄红尘俗性统统地放下,这样的“了”,和蝉脱去了一层层外壳一样,是生命的再生,也是灵魂的涅槃。

蝉就是知了

蝉就是知了

蝉就是知了蝉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这里就单提蝉与禅的谐音,蝉就是禅,为什么呢?因为蝉就是知了。

知了是什么?知了就是禅的秘密。

禅不是靠语言来说的,不是靠脑子来想的,那太外行了。

禅就是在知觉的当下了却一切,这就叫知了。

知就是了,了就是知,不知不了,不了不知。

这就是活在当下的秘密。

不是要做什么准备,更不是要用功,那就不在当下了。

就是在目前的知觉中,清清楚楚,但却不加分别,就到此为止,不胡思乱想,这就是知了,一了百了,这就是解脱境界。

尼采够聪明吧,但他为什么最后会发疯?因为他知而不了。

知的当下就了,那就是第一念,就是纯粹的本真。

但尼采动了第二念,那就落入意识境界里了,那就没完没了了,最后陷入意识的虚妄里不能自拔,于是就疯了。

当然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是个伟大的疯子。

要知道了,了就是对意识境界的终结,就是摆脱意识的控制,这样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自然而然获得解脱。

人活个几十年,这几十年到底干了什么呢?你可以没完没了的说上三天三夜,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赋予了它们意义,剥离这些意义,其实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相同的。

这些意义可不是天经地义的,这都是人类一个阶段的产物。

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进入道的层面,只是在意识层面,可以说我们这辈子白活了,的确跟做个梦没多少区别。

要知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太容易了,而我们不能安于这样的容易,我们习惯了随着意识的流动,这样我们才能让生活复杂起来,然后人生才不那么无聊。

蝉就是知了,知了就是蝉。

没有别的,你所有的怀疑,你觉得我很唯心,其实你才是最唯心的,因为你只相信你看见的感觉的思考的,但这些都是心理机制的作用,只是你自己以为很客观很真实。

你会想,在知觉的当下就了却一切又会怎么样呢?那不过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但我不会跟你辩论,因为你完全没有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你从来没有脱离过意识的控制。

了就是在当下对人类的一切传统与观念,对自我的一切传统与观念的舍弃,然后我们整个经验世界都将随之改变,不要动脑子想,我们会产生更加清晰清净的觉知,在这样的觉知中,我们将看到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经验世界是如何产生的。

金蝉脱壳,死而复生,梳理蝉文化的发展,细品无私、高洁的蝉文化

金蝉脱壳,死而复生,梳理蝉文化的发展,细品无私、高洁的蝉文化

金蝉脱壳,死而复生,梳理蝉文化的发展,细品无私、高洁的蝉文化一、关于蝉的记忆与知识1、记忆中的蝉依稀记得小时候姐姐带我去找蝉壳的情景:秋天,姐姐拉着我的手到处找花椒树。

因为妈妈告诉我们在很多的花椒树上就会有蝉壳,所以我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起这个事,到处找花椒树寻蝉壳。

每每到了夏季,聒噪的蝉就会在树上叫个不停,在农村长大的我,找蝉壳自然就成为我的一大乐趣。

蝉很机灵,它们知道有人来“捉拿”,就到处跳跃,一会儿跑到这棵树,一会儿跑到那棵树。

可能因为天气太热,所以它们也懒得飞太远,消耗体力。

这就让我异常兴奋,总以为能趁机抓住它们。

然而事情并非我想的那般容易,这些狡猾的蝉总是在我将要抓住它们的前一刻“逃跑”。

所以,戏蝉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游戏之一,这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长期在外读书的我有时候回到老家,夏季听到聒噪的蝉鸣声反而觉得格外的亲切,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童年记忆的美好时刻吧!2、细品古代蝉文化随着我对蝉相关知识的了解,我知道蝉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也很大。

蝉很早就有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蝉自然引起了古代人民的注意。

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蝉壳可以作为中药,我不知道究竟有何作用。

大一点就知道蝉壳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

而蝉的这些功效古代人也发现了,汉代的医学著作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记载。

因为蝉有脱壳一行为,古人就将蝉的脱壳与人的生死挂钩。

金蝉脱壳、死而复生说的就是蝉的特性。

唐宋很多的诗词中也有蝉的身影,唐宋诗词对蝉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涉及到蝉的精神意义了。

与蝉的生长习性联系,关于蝉的诗词也多是咏颂它高风亮节的品质。

如果要追溯蝉的发源时期,就要从新石器时期说起了。

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发明了关于蝉纹的玉器。

玉自古以来就是美好、高贵的象征,蝉纹状玉器的出现也表明了在这个时期,蝉在人们心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二、蝉文化的历史发展状况1、商周时期的蝉与神学相联系蝉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而被发现的一种昆虫,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对蝉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表面。

蝉的文化味道

蝉的文化味道

蝉的文化味道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

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

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

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

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蜕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

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

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

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为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

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

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

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

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

风水学鼻祖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

潜蜕弃秽,饮露恒鲜。

”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

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

唐宋以来咏蝉的诗歌多得数不胜数,最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是虞世南的《蝉》。

其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广为人知、千古称颂的佳句。

蝉之所以能声名远播,并非借助秋风等外力,而是由于其站位高、品格高。

蝉真的只饮用露水吗?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

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

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

蝉的文化意义

蝉的文化意义

蝉的文化意义
解读:“蝉”又名“知了”。

在古人的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寓意着纯洁、清高、通灵。

史记中有:“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的一生虽然大多时间都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

据考证,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了蝉的形象。

商代殷墟“妇好”墓中,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

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

人们雕琢玉蝉,作为帽饰,这就是“冠蝉”的来历。

除此之外,早年的蝉还因其蜕壳变化的特殊性被人们赋予了脱胎换骨、复活再生的神秘寓意,“玉琀蝉”就源此而生。

以“玉琀蝉”随葬的风俗,在汉代最为流行。

对蝉,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在他们眼中,蝉性情高洁,不食人间烟火,且有出土蜕变重生等特征,而这些,都与文人们所追求的洁身自好、寻找新生的朴素愿望相符。

蝉的形象,由此也变得愈发神秘而富于人文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蝉和蝉文化”
内容摘要: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蝉是一种变化神奇的吉祥的动物,古人认为蝉一生以晨露为饮,生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历代文人墨客对蝉都给予了很高的赞美,在司马迁《史记·屈原》也有记载道:“蝉蜕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也因蝉以独特的的地位在诗歌和与之相关载体中频繁出现,所以在后来的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奇葩——蝉文化,在文化史上展现自己的绚烂和多姿。

关键词:蝉蝉文化蝉玉器
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属同翅目蝉科。

该虫分布全国,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出现。

它危害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多种树木。

最大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其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然而这种被现代人视为害虫的蝉却伴随中国古代玉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一直流传了几千年。

古代人喜欢以玉做成蝉的形状,因为古人并不知道蝉是害虫,他们认为蝉餐风饮露,高风亮节,能死而复生。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自红山文化起直至清代及现代玉器中均有以玉做蝉的造型,可见人们对蝉的喜欢和尊崇,希望人们死后可以像蝉一样死而复生,但是唯独隋唐、宋辽金没有出现以玉为蝉的作品,这也许和人们已经了解了蝉不可能死而复生,所以对蝉的崇拜大大削弱,明代首次出现了金蝉玉叶合成的作品,玉叶薄如纸,金蝉栩栩如生,展示了高超的制作工艺,而清代的蝉又显的憨态可掬,纹饰繁缛,美丽富贵。

由此可以看出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期间对蝉的崇拜,直至到隋唐、辽宋金的忽然消失,印证着蝉文化的逐渐衰退,降至明清蝉也从神物变成了世俗人的玩物。

蝉的变化从新石器时代的简约抽象形到后来的写实形,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示着蝉在中国文化中的源远流长,蝉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蝉的形象在商周之际广泛用来装饰珍贵的玉器和青铜器,蝉纹成为当时主要器物的装饰之一。

蝉纹主要以写实和变形的方法两种。

在表现形式上,写实性的蝉纹能全部生动再现蝉的形象,细致逼真;变形式蝉纹只是用线条勾勒出蝉的外型轮廓,用其他纹样或线条填补细部,从此所谓的蕉叶纹、带圆弧的三角纹,都属于变形蝉纹的范筹。

在玉器工艺制作上,以浮雕和线刻技法为主。

这时期的玉蝉用途可分为三种:一是佩戴蝉;二是冠饰蝉;三是口含蝉。

对于蝉文化的起源,从出土的蝉玉器中,可以发现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时期,古代达官贵人挂配于腰间的装饰品,即“佩蝉”;“帽蝉”是指,汉代侍中以蝉为冠饰,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
从周朝后期到汉代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的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并发展成为一种流行丧葬习俗,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即所谓的“含蝉”。

到了唐代,蝉成为了诗人托物言志的对象,它掩映出文人对政治、社
会、人生的心理感,受,寄寓于蝉形成一种自己的精神追求。

唐朝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表现自己被贤君
重用的喜悦之情;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表现诗人对高
洁品质的追求;唐·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现自己有才难
施的悲哀。

这三首诗都是唐诗中托咏蝉以寓意的名作,被后人喻为“咏蝉
三绝”,蝉也因此名声大震,对后世的文学作品影响也甚大。

在“蝉文化”发展上,世人还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赋予了其新的
意义。

古人认为蝉与玉一样也有“五德”:“文、清、廉、俭、信”。


上有冠带,是文;含气饮露,是清;不食黍稷,是廉;处不巢居,是俭;
应时守节而鸣,是信。

而通过汉字的谐音,也赋予了玉蝉艺术品特殊的意
义,在宋代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影响至今。

如“一鸣惊人”,表达
了旧时人们对科举中第的美好祝愿;蝉停在竹子上,寓意“知足(竹)长乐”;与葫芦在一起,寓意“福禄双全”等。

而将玉蝉佩戴在腰部或者将
蝉形的玉坠串成链子,是人们对“腰缠(蝉)万贯”理想生活的一种憧憬,
也是古人身份、财富的一种象征。

在我国传统中医中,蝉也是一种上好的药材。

据《中国药材学》记载,
蝉蜕性味苦、寒,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等功效,其还有止渴生津、保
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等作用。

蝉的幼虫蝉猴以及成虫也具有散风
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在我国一些地方,也常被做成食补养生的美味佳
肴。

“蝉文化”在我国有这样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
深的又一次历史证明,是中华文明璀璨于世的坚实根基,是华夏儿女的骄
傲和自豪,希望大家能把蝉的高洁品质予以发扬和传承下去,把蝉文化继
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作者:李清洪文献:《蝉与民俗文化》
[2]:作者:夏若兰文献:《“青蚨不解蝉语” —探寻我国古代蝉文化》
[3]:网站:www.http\\
网站:www.http\\gugou.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