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和模仿,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综合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意义,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2.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2.学生如何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我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红军长征和历史事件的兴趣,让学生对于故事内容和意义有所了解。
问题:孙中山、革命、红军,这几个词联想起了你什么?第二步:学习(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我和我的祖国》一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背景和意义,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步:启发(30分钟)教师通过片段欣赏、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创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感性体验。
2.小组讨论,总结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提高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整合(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艺术作品,将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感性体验整合于艺术表达中,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性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分享心得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红军长征的认知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在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相关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艰辛,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三课时: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四课时:红军长征的诗歌欣赏1. 学生自读课文《七律·长征》,欣赏红军长征的诗歌。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课时: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制作1. 学生分组制作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3. 学生展示手抄报,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手抄报制作:评价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质量、创意和展示效果。
四、教学资源:1. 课文《长征》。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手抄报制作材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伟大意义,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
2.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深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红军长征历程和伟大意义方面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朗读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方面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资料等。
2. 准备课后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红军长征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观看相关电影等,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精神。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对红军长征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阅读与理解。
2.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学习。
3. 红军长征精神的探讨和分析。
4. 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如地理、历史、政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为例,深入剖析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
3. 采用跨学科教学法,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艰难困苦。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地理、历史、政治等角度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4.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5. 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军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文章。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在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学习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悟。
3. 课堂讨论评估:在课堂讨论环节,评估学生的观点阐述、逻辑思维、跨学科知识运用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文本。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资源整合与交叉学科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老红军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4. 学会利用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对作品中的地点、事件进行地理和历史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
2. 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第一章,了解红军长征的起点和经过。
3.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1. 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第二章,了解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战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3. 学生分享查阅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三课时:1. 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第三章,了解红军长征中的生活状况。
2. 学生通过访问老红军,了解他们当年长征的生活。
3. 学生分享访问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课时:1. 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第四章,了解红军长征的终点和意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长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学生分享查阅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五课时: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军长征的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感悟的分享和点评。
2. 学生查阅资料和访问老红军的成果分享和点评。
3. 学生团队协作的表现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原著。
2.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书籍。
3. 采访老红军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了解红军长征的全貌。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3.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的历史遗址,增强对长征历史的感知。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历史感知与语文融合
一、教案概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历史感知与语文融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理解和把握。
2. 讨论和写作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鉴赏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准备:1. 对《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进行预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学鉴赏知识,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历史感知。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文学价值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讨论和写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文学鉴赏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作品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将继续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生动教学与互动表现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生动教学与互动表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持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六、七、八、九课《井岗山会师》、《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翻越夹金山》。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故事分享等互动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教学法:分析红军长征中的典型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持的品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红军长征的经过和意义。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红军长征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角色扮演:分组表演红军长征中的典型故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读后感。
2. 调查家族中是否有参与过红军长征的历史,如果有,请详细了解并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3.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了解当地人民是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的,回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读后感、家族历史调查和参观纪念地的心得体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综合素质评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日常行为,评价学生在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持等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纪录片《长征》:用于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
一、教案概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
3. 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资源: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
2.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讲解和分享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实践,并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体验。
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创新。
二、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加深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理解。
2. 邀请红军长征历史专家或幸存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和经验。
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将红军长征精神付诸实践。
四、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在教学拓展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审美教育与品德修养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审美教育与品德修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七、课堂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有关专家或老红军来校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八、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身边的长征故事或相关人物,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情况。
2. 课后作业:作文质量和调查报告的完整性。
3. 期末考试:语文综合素质测试。
十一、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学生自读课文。
2.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第三课时: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教案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3. 提高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3. 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4. 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5. 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红军长征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历史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用书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3. 教具:地图、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4. 实践活动安排:红军长征纪念地考察、红军歌曲学唱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核。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第5-8课时:讲解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重要节点第9-12课时:讲述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事迹第13-16课时: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第17-20课时:讨论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第21-24课时:实践活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第25-28课时:小组讨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29-30课时: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核七、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红军长征背景和过程;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关键句子;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写出对红军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过程;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关键句子。
三、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3.板书工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初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回忆或说出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描绘红军长征的图片,如红军行军的照片、长征中的艰苦环境等。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并在阅读完成后回答以下问题: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的背景是什么?2.红军长征的过程有哪些?有哪些艰苦的环境和困难?3.长征对红军的影响是什么?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回答,分组讨论并相互交流答案。
教师在组内适时给予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 梳理重点知识(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关键句子进行解释和梳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列出重点词汇和关键句子,并分别进行解释和梳理。
)5. 合作训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训练,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句子改错等。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讨论长征对他们的启示和感悟。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题为《我的英雄——红军长征》的作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个性定制与因材施教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个性定制与因材施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了解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
(3)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式,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途经地点,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学生通过分析评价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3.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2)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式,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途经地点,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和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资料。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途中红军所面临的艰苦困苦和英勇奋斗的历史背景;2.理解“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意味着继承红军艰苦卓绝、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长征历史背景,悟出“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理解艰苦卓绝、坚韧不拔和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黑板上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长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
2.讲解通过PPT和实物图片的呈现,讲述长征的历史背景。
并带领学生着重讲述长征中的艰难,特别是红军面临的困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内涵。
3.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包括课文、课外阅读等。
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提升。
4.讨论通过小组座谈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深度引导学生思考题目:当你听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句话时,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5.激发情感在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就“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感性的表达。
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音乐、朗诵、绘画、手工等。
6.总结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教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总结。
加深学生对于“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7.作业针对本课内容,布置学生的作业任务,可以包括自由阅读和书写心得体会。
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探究、总结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和革命精神在当代的生活中的意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使得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历史的沉重。
理解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顽强拼搏的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个性定制与因材施教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个性定制与因材施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爱国情怀。
(3)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生通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爱国情怀。
(3)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基本内容。
(2)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内在联系。
(3)写作练习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的基本内容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4. 参观学习: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爱国情怀。
5.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维品质。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修辞手法运用情况。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精选16篇)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精选16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理解15个词语,认识多音字。
3、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因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4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破题法、问题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领会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读题,解题3、据题质疑:(主要问题有)⑴谁在什么时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⑵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⑶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⑷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结果怎样?二、初读感知: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要求:(1)读准生字,理解新词,读通课文,(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3)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提出不懂的词语适当解决。
(2)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课文脉络,分段(3)交流分段结果(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并再次质疑,根据情况解答。
三、学习第一段:1、自学课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2、交流3、概括段意4、指导朗读四、布置作业:尝试自己解决另两个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段1、①师引读:儿童团员们始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②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体会环境烘托的作用领会对比写法③感情朗读本节2、出示问题: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3、小组合作,初步研读课文4-6节后交流:累--壮胆睡大庙饿--吃供品馒头怕--紧挨靠着坐4、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再次研读课文4-6节5、再次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④感情朗读(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分角色朗读6、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①读第7节第1句后,回答②根据自己喜欢,选择其中一点,或此外的困难,展开想象写话③交流7、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8、理解妇女部长何连芝说的话的意思(1)谈谈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9、朗读课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三、拓展作业再现儿童团员们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况1、自由组合,讨论儿童团员是怎样与红军重逢的,重逢时大家的表现,以及问长问短说些什么等2、编写剧本3、确定演员,编导短剧第三课时一、复习二、学习单元提示,概括主要内容1、自学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步骤2、回答本课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借助课后第三题,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4、交流5、师小结三、诵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四、展示同学们的表演五、拓展课外阅读《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篇2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对新单元进行引导。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军长征的历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训练(1)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红军长征故事。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故事。
(3)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勇敢、坚持、团结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3. 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本文具体描写儿童团员在途中遇到困难的词句,以及赶上大部队后妇女干部赞扬的话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单元要求,指导学生划出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并通过指导朗读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大家急得直跺脚——但都拿不定主意”可引导学生体味儿童团员得知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时那种焦急的心情。
“若在平日……只顾赶路。
让学生通过“若在平日”与“可今日”进行比较,体味儿童团员们赶路的急切心情。
“不会的。
菩萨看我们心诚……”话音刚落,大伙儿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
可通过让学生对“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等词句的品味,感悟儿童团员们面对极度的疲劳和饥饿的威胁,还是那幺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从儿童团所担负的责任,他们在追赶红军大部队途中的表现去思考。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沿着红军走过的路_浙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沿着红军走过的路_浙教版教学《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第二课时后,我总感受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不够到位,专门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儿童团员在追赶红军大部队时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课文中的:“就如此,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突击,坚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学生关于这部分的简要概述在文中的所起的作用还不是专门明白得。
事实上要明白得这句话在文中所要突出的儿童团员们的品质,还得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去明白得,这重重的困难克服的难度。
课文中差不多具体地写到了神庙的具体事例,写出了儿童团员们克服肚子饿,胆小可怕等困难的通过,通过文中句子的研读,学生能体会语言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
而句子:“就如此,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突击,坚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概括地写出了儿童团员遇到了许许多类似的困难,然而他们靠着坚强的毅力,超人的勇气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了。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的作用,第三课时教学时,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像,明白得“重重”二字后的困难:“儿童团员在追赶红军大部队的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能不能通过想象,把他们遇到的一次困难说得更具体?”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也有了具体的事例,有学生说,他们中的一个儿童团员生病了,大伙儿就翻山越岭地查找草药,为他医治;有的说到,鞋子破得没法穿了,大伙儿想方法,用苇草编了鞋子,连续赶路;也有的说到为了加快走路的速度,下山时滑草而下……学生所提到的困难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同时关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好多学生将现代的科学方法都运用上去了,这因此有违我提问的初衷,并在学生发言后,被其他学生否定了。
教学中多了一个想象性的问题,却引导全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饿、冷、疲劳、孤单、胆小……)去摸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专门是刚开学的时刻里,学生能有如此集中的注意力去摸索、解答问题,也确实是为新学期的语文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六年级语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有心栽“花”花更红——《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曾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一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任教六年级语文我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有新的收获。
就这两天的教学经历浅谈以下两点:一、抓基础。
一直以为高段的语文对于生字、新词的教学总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对此我一直不怎么在课堂内作强调,总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解决。
但从上学期的情况看,听写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这学期我对生字、新词的教学作了一些调整。
在上《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一课时,我在第一课时花了近5分钟给学生对生字、新词稍作教学,让学生对这些生字、新词有初步了解。
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的记忆理解也更深一步,最后我在家作时让学生抄2遍词语以作巩固,结果待到听写时,全班居然满堂贯,个个是优,看来对生字新词的教学采取这三步曲是正确而有效的,也是不可少的。
二、抓主线。
文章的主线好比是一张网的纲,抓住了纲就能把整张网拉起来,问题是这个纲较难把握,在执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一课时,在备课中我充分准备,抓出题目就是文章的主线,于是我让学生抓住这个主线展开。
理解了这条主线表面和深层的意思也就学懂了文章,抓住了中心:儿童团是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径追赶红军大部队的,在追赶的过程中他们更是发扬了红军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前进、积极乐观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有心栽“花”花更红——《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曾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一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任教六年级语文我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有新的收获。
就这两天的教学经历浅谈以下两点:
一、抓基础。
一直以为高段的语文对于生字、新词的教学总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对此我一直不怎么在课堂内作强调,总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解决。
但从上学期的情况看,听写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这学期我对生字、新词的教学作了一些调整。
在上《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一课时,我在第一课时花了近5分钟给学生对生字、新词稍作教学,让学生对这些生字、新词有初步了解。
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的记忆理解也更深一步,最后我在家作时让学生抄2遍词语以作巩固,结果待到听写时,全班居然满堂贯,个个是优,看来对生字新词的教学采取这三步曲是正确而有效的,也是不可少的。
二、抓主线。
文章的主线好比是一张网的纲,抓住了纲就能把整张网拉起来,问题是这
个纲较难把握,在执教《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这一课时,在备课中我充分准备,抓出题目就是文章的主线,于是我让学生抓住这个主线展开。
理解了这条主线表面和深层的意思也就学懂了文章,抓住了中心:儿童团是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径追赶红军大部队的,在追赶的过程中他们更是发扬了红军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前进、积极乐观的精神。
这种教学是事半功倍的。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展开教学:红小鬼在追赶红军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从中可以体会红小鬼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但让我感到棘手的是,同学们无法与红小鬼进行心灵交流,同学们无法体会到红小鬼经受的磨难,同学们的体会仅仅停留在表面,回答的都是套话、空话。
如在教学红小鬼夜宿神庙住宿这一环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他们的害怕之情,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刮着着冷风,面对一座座龇牙咧嘴的神像,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没想到他们却异常兴奋,故意作出怪叫,让我很无奈。
如有的学生觉得很刺激,有的学生觉得有月光照着,根本不用害怕,有的说他们有十三个人,相互讲故事、说话,就不会害怕了……总之,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想象那些红小鬼的经历,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理,经历他们的恐惧、饥饿。
因为他们生活在幸福的现代社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有着长辈的宠爱,成天只想着怎样玩好、吃好。
只把他当作一种笑话
来谈。
我只好推荐他们去看相关的电视节目《长征》、读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以后在进行交流,只要看得多了,才能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他们的精神。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后记
课文最后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我启发学生:“儿童团员在追赶红军大部队的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你能不能通过想象,把他们遇到的一次困难写具体?”学生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写儿童团员们遇到了一只熊,他们在年龄大一点的儿童团员的指挥下,装死躲过了危险;有的写最小的儿童团员生病了,别的儿童团员精心照顾,伙伴们到处找草药,终于把他的病治好了;有的写他们没有吃的,就共想对策、钓鱼、打猎、找野药,克服困难。
虽然只有一个问题,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推动他们去独立思考。
更好地体会了了儿童团员们英勇、顽强,有志气、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