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课件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 变化——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r)
(1)共价半径rc:单质分子中,共价 单键结合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2)van der Waals半径rv:单质分子 晶体中相邻分子间两个非键合原子核 间距离的一半 (3)金属半径是指金属单质的晶体 中相邻两个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同理
例如:
E+ (g) - e- E 2+ (g)
I2
Li(g) e Li (g)
2 3

I1 520.2kJ mol
1
Li (g) e Li2 (g)
I 2 7298 .1kJ mol1
1
Li (g) e Li (g) I3 11815 kJ mol
S区
p区 d区
ⅠA、ⅡA
ns1-2 ns2np1-6
ⅢA~ⅦA和零族
ⅢB~ⅦB和Ⅷ族 (n-1)d1-9ns1-2
ds区 ⅠB、ⅡB
(n-1)d10ns1-2
f区 镧系和锕系(n-2)f0-14(n-1)d0-2ns2
4、过渡元素
①全部副族元素都称为过渡元素。包括d区、ds 区和f区的元素。其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称为内过 渡元素 ②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除钯外都 只有1~2个电子,所以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③它们的(n-1)d轨道未充满或刚充满,或f轨道也未充 满,所以在化合物中常有多种氧化值,性质与主族元 素 有较大的差别。
IA 1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VIIIA
2
3 4 5 6 7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件【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件【全套】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提出电子云模型
质子(正电) 原子核 原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 电性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
(负电)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学与问
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电子层
能层名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能层符号 K L M N O P Q
N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能级 电子 2 2 6 2 6 10 2 6 10 14

能层 2 8 电子
18
32
数 2n2 2n2
2n2
2n2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多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级交错的形式排布
电子排布顺序 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4p → → 5s → 4d → 5p → → 6s → 4f → 5d → 6p……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1、原子的诞生
宇宙大爆炸2小时:大量氢原子、少量氦原子 极少量锂原子
140亿年后的今天: 氢原子占88.6% 氦原子为氢原子数1/8 其他原球中的元素
绝大多数为金属元素 包括稀有气体在内的非金属仅22种 地壳中含量在前五位:O、Si、Al、Fe、Ca
22 钛 Ti 1s2 2s22p6 3s23p63d2 4s2
序数 名称 符号 K
L
M
N
1 氢 H 1s1
2 氦 He 1s2
3 锂 Li 1s2 2s1
4 铍 Be 1s2 2s2
5

B 1s2 2s22p1
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部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部分第二章小专题大智慧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pptx

2.根据化合价判断 同一元素的含氧酸,中心原子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如 H2SO4>H2SO3;HClO4>HClO3>HClO2>HClO。 3.根据非羟基氧原子数判断
0 1 HnROm∶m-n=2 3
弱酸 如HClO 中强酸 如H3PO4 强酸 如HNO3 很强酸 如HClO4
4.根据电离常数来判断 如:K(H3PO4)>K(HClO),酸性H3PO4>HClO 5.根据化学反应判断 如H2SO4+Na2SO3===Na2SO4+H2O+SO2↑, 酸性:H2SO4>H2SO3 H2O+CO2+Ca(ClO)2===CaCO3↓+2HClO, 酸性:H2CO3>HClO [注意] CuSO4+H2S===CuS↓+H2SO4 但酸性:H2S<H2SO4。
第 小专
二 章
题 大智 慧
专题讲坛
分 判断 子 物质 结 酸性
构 强弱 与 的方
专题专练
性法

阶段质量检测(二)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主族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如 HF<HCl<HBr<HI。 (2)同一周期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2S<HCl,H2O<HF。 (3)同一主族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如 HClO4>HBrO4>HIO4;HNO3>H3PO4;H2CO3>H2SiO3。 (4)同一周期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 H3PO4<H2SO4<HClO4。
[解析] 硫酸可写为SO2(OH)2,磷酸可写为PO(OH)3, n值分别是2、1,m值分别是2、3,由n值越大、m值越小, 该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 [答案] 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XOn(OH)m来表示(X 代表成酸元素,n代表XO基中的氧原子数,m代表OH数), 则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越强。硫酸、磷酸的

高中化学选修三2.3.3溶解性手性无机酸的酸性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2.3.3溶解性手性无机酸的酸性课件

重点理解记忆
强度 比较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共价键
影响 强度 的因

①随着分子极性的增大而 增大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 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范德华力越大
对于A—H…B—,A、B 的电负性越大,B原子 的半径越小,键能越大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 键长越短,键能越 大,共价键越稳定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溶解性、手性和无机酸的酸性比较
3、 下列两分子的关系是 ( )
A.互为同分异构体 C.是手性分子
B.是同一物质 D.互为同系物
复习:
1.范德华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它把分子聚集在一起,因而把这类分子间作 用力称为范德华力。其实质是静电作用。
①范德华力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只有分子间才有范德华力。属于分子间 的电性作用力。 ②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共价键小。 ③范德华力只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它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晶体中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体如下: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 力逐渐增大,它们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教材P51
1. NH3是极性分子,CH4为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 相溶〞规律, NH3易溶于水,而CH4不易溶于水。并且NH3与水分子 之间还可以形成氢键,使得NH3更易溶于水。
2. 油漆是非极性分子,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也是非极性溶剂,而 水为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应当用有机溶剂溶解油漆而 不能用水溶解油漆。
A.互为同分异构体 C.是手性分子
B.是同一物质 D.互为同系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分区 (1)周期表中的元素可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划分为 如下图所示的 5 个区。
①s 区元素:最外层只有 1~2 个 s 电子,价电子分布在 s 轨道上,价电子构型为 ns1~2,包括ⅠA 族、ⅡA 族的所有元素。
②p 区元素:最外层除有两个 s 电子外,还有 1~6 个 p 电 子(He 无 p 电子),价电子构型为 ns2np1~6,包括ⅢA→ⅦA 族和 零族的所有元素。
a.元素的分区规律:按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的能 级分区,如 s 区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 ns 能级上,d 区、ds 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n-1d 能级上。
b.s 区、p 区均为主族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且除 H 外,非 金属元素均位于 p 区。
c.应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不能根据最外层电 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p 区中,He 的外围电子排布1s2较特 殊。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碱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对比进一步认识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含义。
2.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通过“螺壳上的螺旋”体会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 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①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所在的 纵行数。第 1、2 纵行为ⅠA、ⅡA 族,第 3~7 纵行为ⅢB~ⅦB 族,第 8~10 纵行为Ⅷ族,第 11、12 纵行为ⅠB、ⅡB 族,第 13~17 纵行为ⅢA~ⅦA 族,第 18 纵行为 0 族。而该元素的周 期数=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1。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三课件: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模型(32张PPT)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三课件: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模型(32张PPT)

方向性。
( ×)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含有 σ 键,又含有 π 键的是 ( )
①CH4 ②NH3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①②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答案:
3.下列物质中,只有极性键的是_②__③__⑤__⑥___,只有非极性键的是 _①___,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④__⑦____。 ①H2 ②HCl ③NH3 ④H2O2 ⑤CO2 ⑥CCl4 ⑦C2H6 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 成极性键,H2O2 的 2 个氧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C2H6 分子中碳 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
2. N≡N 的键能 为 945 kJ·mol-1, N—N 单键 的键能为 160 kJ·mol-1,计算说明 N2 中的___π___键比___σ___键稳定 (填“σ”或“π”)。 解析:N≡N 中有一个 σ 键和两个 π 键,其中 σ 键的键能是 160 kJ·mol - 1, 则 π 键 键 能 =945-2 160 kJ·mol- 1=392.5 kJ·mol-1,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故 π 键比 σ 键稳定。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92021/11/192021/11/192021/11/19
1.σ 键和 π 键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σ 键是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成键,π 键是原子轨道 “肩并肩”重叠成键。 2.σ 键是否一定比 π 键强度大? 提示:否。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成键的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后者成键的共用 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共张PPT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共张PPT课件
①电子云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
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23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能级符号:ns、np、nd、nf…… n代表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K

L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14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
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最低能量
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逐渐升高
ⅡA、ⅤA反常!比下一主族的高
②逐级电离能
利用逐级电离能判断化合价
43
3、电负性(第三课时)
键合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
原子的价电子
孤对电子:未参与化学键形成
①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
②特点
头碰头
重叠程度大,稳定性高
轴对称
可绕键轴旋转
H
Cl
s-p σ键
H
H
56
5、π键
定义: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
即“肩并肩”方式重叠

课件:.2配位键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课件:.2配位键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答(案s)选+B4F。e(s)═KCl(s)+4FeO(s),生成1 molFeO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1B6、.根反据应2AF2e(Cgl)2++BC2l(2g=) =22FAeBC(l3g可)的知能氧量化变性化是如C图l2所>示Fe,3+叙,述符正合确题的干是已知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成立,故B不选;
子守恒。④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对离子反应的影响。 【解析】 【点睛】解离子共存题,首先要搞清常见的离子反应有:①生成难溶物,如Ba2+与CO32-、SO42-生成难溶物;②生成挥发性的气 体,如CO32-与H+生成CO2气体;③生成弱电解质,如NH4+与OH-生成NH3·H2O;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在酸性条件下NO3 -与Fe2+;⑤生成配合离子,如Fe3+和SCN-;在同一溶液里能发生离子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A. 该物质能发生缩聚反应 故答案为:12.5; 故选B。 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 【详解】(1) ①根据曲线图,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反常,故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 小范围在Na、Mg两种元素之间;
Cu2+
特 殊 作
深蓝色晶体
NH3
用 力
通过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得到,深 蓝色离子是由1个Cu2+和4个NH3结合 而生成的,称为四氨合铜离子。
一、配位键
提供空轨道
定义
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与接受孤电子对
的原子之间形成的“电子对给予—接受键”
注意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一、配位键
表示方法 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提供空轨道的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184页PPT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184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套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ppt

范德华力大小: CI4> CCl4 >CF4 >CH4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8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 下列变化过程只是克服了范德华力 的是( C )
A、食盐的熔化
B、水的分解
C、碘单质的升华 D、金属钠的熔化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9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沸点/℃100
75 50 25 0 -25 -50 -75 -100 -125 -150 CH 4 NH3 HF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1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我们知道:分子内部原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化学键,形成或破坏 化学键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物质三相之间的转化也伴随着能 量变化。这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 相互作用力。
液态水中的氢键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2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3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24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
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在所有的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 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6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思考:
分子间 将干冰气化,破坏了CO2分子晶体的作用力 —————
共价键 将CO2气体溶于水,破坏了CO2分子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课件 (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课件 (共59张PPT)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180º
直线型 直线型 直线型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非极性
104º 30' V型 107º 18' 三角锥型 120º
109º 28 ' 正四面体型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小结:
键的极性
决定 分子的空 键角 决定
间结构
分子的 极性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细胞和细胞膜的双分子膜
科学视野
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疏水基团? 肥皂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一类有机分子一端有极性(亲水基团),另一端非极性(疏水基团)
2、什么是单分子膜?双分子膜?举例说明。
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水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朝空气的单分子层。
细胞和细胞膜是双分子膜,由大量两性分子组装而成
①氢键的本质 ②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原理 ②氢键与溶解性 ①手性、手性碳原子 ②手性分子
五、手性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①同种元素的含氧酸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②非羟基氧n值越大,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无偏向 (电荷分布均匀) 共用电子对有偏向 (电荷分布不均匀)
3、为什么双分子膜以头向外而尾向内的方式 排列?
由于细胞膜的两侧是水溶液,而两性分子膜的头 基是极性基团、尾基是非极性基团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作用微粒 作用力强 弱 意义
影响物质的化 相邻原子 作用力强烈 化学键 学性质和物理 之间 性质 影响物质的物 范德华力 分子之间 作用力微弱 理性质(熔、 沸点及溶解度 等)

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PPT课件(原文)

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PPT课件(原文)
❖ 5、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 6、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
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 7、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 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 8、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 关系
❖ 9、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 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G)碱 酸 s区、d区、ds区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所以都是金属。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横行) 第6周期:32 种元素 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
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元素(除第一周期外)是 __碱_金__属___,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试确定3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区元素:包含第IIIB族到VIII族元素。
最外层电
子排布为_n_s____,每一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都 1 每个纵行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和族序数有何关系?
样多,而是随着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增多。
元素周期系周期发展像螺壳上的螺旋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 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副族元素处于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 区域,因此,又把副族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2.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右上角 三角区内(如图)?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 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镧 La – 镥 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已知一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为3d54s2,试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通常形成共价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2.3.2配位键、金属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2.3.2配位键、金属键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1】 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对电子
B.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D.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 解析:配位键是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的一种特殊共 价键,配体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答案:D
之间的作用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的
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然保持金属键的作用,这使金属表现出良好的延
展性。同样,金属的硬度也与金属晶体的结构相关,如锰钢的高强度就是晶
体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反应中金属容易失去电子的性质主要是金属原
子的原子结构决定的,金属原子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更稳定的结构。故 B
探究一
探究二
3.配位数 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 数。要注意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基配位体,中心离子同单基 配位体结合的数目就是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如[Fe(CN)6]4-中 Fe2+的配位数 为 6。含有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叫多基配位体,中心离子(或原子)同 多基配位体配合时,配位数等于同中心离子配位的原子数。例如,乙二胺分 子中含有两个配位 N 原子,故在[Pt(en)2]Cl2 中 Pt2+的配位数为 2×2=4,而配位 体只有两个,依次类推(en 代表乙二胺分子)。 4.配离子的电荷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探究一
探究二
二、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比较
化学键 类型 定义
特点
离子键
配位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 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2-2之二杂化轨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2-2之二杂化轨道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
1、要点: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电子对(包括__
_ σ键 电子对和
未的成孤键电子对对)的互

作用排,斥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
对相互
的那种构排型斥,最即小分子尽可能采取对
称的空间构型。
应用:可用来推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价层电子对 VSEPR 孤对 空间
先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然后 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 对数
2
3
4
杂化轨道

2
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杂化 轨道类型
sp
3
4
sp2
sp3
价层 VSEPR 杂化轨道 孤对 分子
电子对 模型
类型 电子数 立体
数目
构型
实例
σ键电子对数 σ键个数
孤电子对数
2 3 4 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轨道 120ْ
平面三角形
sp3
1个s+3个p 4个sp3
杂化轨道 109ْ28’
正四面体

例 BeCl2,C2H2 BF3 ,C2H4 CH4 ,CCl4
注意: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 未参与成键孤电子对。
在形成sp、sp2杂化轨道时,还有未参与 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键。
3、杂化轨道类型的确定
结构式 O=C=O H-O-H
中心原子有 无

无孤电子对
空间结构 直线形
V形
:: --
::
NH3
HN: H: H
:O: :
CH2O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例如: Sp 杂化 —— BeCl2分子的形成 Cl Be Cl
180 sp px px ° 22s2 Be原子:1s 没有单个电子,
Cl
Cl
2p
2p
激发
2s
2s
sp
sp杂化
sp2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20° z y y
z y x
z
z y
x x x sp2杂化:1个s 轨道与2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2课时
选修三
活动: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 析CH4的立体构型
1.写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思考为什么碳原子与氢原 子结合形成CH4,而不是CH2 ? C原子轨道排布图 2p2 2s2 1s2 H原子轨道排布图
1s1
C
C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 — H单键 都应该是σ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 个相互垂直的2p 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 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 的甲烷分子
z y x x
z y x
109°28′
z
z y x y
sp3杂化:1个s 轨道与3个p 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4个sp3 杂化轨道。
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一头小,含有 1/4 s 轨道和 3/4 p 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 109.5°,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例如:
Sp3 杂化 —— CH4分子的形成
(3)杂化前后原子轨道为使相互间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 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z y x x 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子排布式
①电子排布式
例:写出Zn的电子排布式
Zn为30号元素,电子共30个
依据构造原理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书写时: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写出K Ca Ti Co Ga Kr Br的电子排布式
Zn: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Ar 简 化
Zn:[Ar] 3d10 4s2 ②简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主族、0族元素最外层 副族、Ⅷ族最外层和次外层
写出K Ca Ti Co Ga Kr Br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③特殊规则 例:写出Cr和Cu的电子排布式
全满规则 半满规则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小黑点:概率密度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小黑点越密概率密度越大
小黑点不是电子!
②电子云轮廓图 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即精简版电子云
③电子云轮廓图特点 a.形状 n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球形 n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双纺锤形
nd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多纺锤形
b.电子云扩展程度 同类电子云能层序数n越大,电子能量越 大,活动范围越大电子云越向外扩张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②能量关系 EK﹤EL ﹤ EM ﹤ EN Ens﹤Enp ﹤ End ﹤ Enf Ens﹤E(n+1) s ﹤ E(n+2) s ﹤ E(n+3) s Enp﹤E(n+1)p ﹤ E(n+2)p ﹤ E(n+3)p
2、原子轨道
①定义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②原子轨道与能级
ns能级
ns轨道
npx轨道


np能级
npy轨道
轨 道
npz轨道
nd能级
同一能级中的轨道能量相等,称为简并轨道
ndz2轨道 ndx2—y2轨道
ndxy轨道 ndxz轨道 ndyz轨道
③原子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s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npx轨道电 子云轮廓图
3、原子的认识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立特 思辨精神
原子: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
1803年 道尔顿(英) 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枣糕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电子绕核旋转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 行星轨道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 选修三原子Βιβλιοθήκη 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共价键
分子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立体结构 分子的性质 晶体的常识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一章 原子的结构与性 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组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 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 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 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 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提出电子云模型
原子
不显 电性
原子核 (正电)
核外电子 (负电)
质子 (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分层排布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电子层
能层名称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能层符号
KLM N O P Q
从K至Q ,能层离核越远,能层能量越大
npy轨道电 子云轮廓图
npz轨道电 子云轮廓图
nd轨道电子云轮廓图
五、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核外电子的基本特征
量 主量子数 子 化 角量子数 描 述 磁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
能层 能级 轨道 自旋
大范围 小范围 公转 自转
1、泡利原理
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填多少
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洪特规则
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地占据简并轨道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 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 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薛定谔等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①电子云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2n2
2、能级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
能级名称:s、p、d、f、g、h…… 能级符号:ns、np、nd、nf……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一 二

KL
M
四……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n代表能层 4s 4p 4d 4f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1、原子的诞生
宇宙大爆炸2小时:大量氢原子、少量氦原子 极少量锂原子
140亿年后的今天: 氢原子占88.6% 氦原子为氢原子数1/8 其他原子总数不到1%
99.7%
2、地球中的元素
绝大多数为金属元素 包括稀有气体在内的非金属仅22种 地壳中含量在前五位:O、Si、Al、Fe、Ca
怎么填
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同
3、电子排布图
例:写出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 2s2 2p4
1s2
2s2
2p4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 O原子
O原子:1s2 2s2 2p4
1s2 2s2
2p4
六、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2
26
2
6 10
2
6
10
14
2
8
18
32
2n2
2n2
2n2
2n2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多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级交错的形式排布
电子排布顺序
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4p → → 5s → 4d → 5p → → 6s → 4f → 5d → 6p……
2、基态原子
基态原子:遵循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 最低原理的原子
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发生跃迁变为激发态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