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课件0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心悸证归脾汤与炙甘草汤的区别
药效
归脾汤
炙甘草汤
补益气血 党参、黄芪、
党参、阿胶、
白术、炙甘草、 熟地、大枣、
当归、姜、枣 火麻仁、麦冬
养心安神 茯神、枣仁 龙眼肉、远志
通阳复脉
其它
木香
桂枝、炙甘草 生姜
(三)肝肾阴虚
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盗 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兼次症:阴虚+内热症候 舌象:舌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情志所伤 感受外邪 药物中毒
气机逆乱 痰饮阻滞 血络瘀滞
心悸 心脉不畅 心神不宁
病位:在心、 与脾、肾、肺、肝脏功能失调有关。
病性:本虚-阴阳气血不足。 标实-痰浊、血瘀、 水饮、毒邪。
[证候特征]
主症: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 不能自主;
伴随症状:气短、胸闷、乏力、眩 晕、喘促、晕厥;
发作形式:短暂性、阵发性、持续 性。
虚里
[诊 断]
••一、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 ,常伴胸闷、气短或促、头晕或晕厥 、汗出、乏力等;
二、心搏与脉象异常: 三、发作有诱发因素; 四、血压、X线、心电图等;
[ 鉴别诊断—1]
1、与心痛的鉴别 心痛以心前区 或胸骨后疼痛, 可伴有心悸、脉结代。
[鉴别诊断—2]
2、奔豚:《难经》描述若豚状,名 “肾积” ;张仲景描述为“奔豚 病”: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舒肝理气药:郁金、合欢花( 皮)、素馨花等。
4、抗心律失常类中药 (1)提高心率药:麻黄、附子、细辛、
人参、桂枝、洋金花等;中成药心宝。 (2)减慢心率和治不齐性心律失常药:
苦参、山豆根、甘松、当归、延胡索;粉 防已、黄连;福寿草、万年青、夹竹桃、 铃兰、蟾酥等。此外,还有丹参、山楂、 灵芝、冬虫草、常山、郁金;枳实注射液、 青皮注射液等。
转归预后
病情分类
轻
心悸程度 偶发,短暂
正虚Biblioteka Baidu
标实 治疗效果 预后
无明显脏腑 气血损伤
邪实不甚 良好 良好
重
频发,持续,过疾, 过迟,,脉参伍不调, 脉绝不至.
脏腑、气血损伤 严重
邪实猖獗
累治无效
不良
谢谢!
[源流——2]
3、脉象表现:促、结、代; 4、基本治则及方药:炙甘草汤; 三、《诸病源候论》:风邪搏于心; 四、刘河间:水衰火旺; 五、《济生方》:惊悸与怔忡; 六、朱丹溪:虚与痰; 七、张景岳:阴精虚损; 八、王清任:瘀血
[ 病 因 病 机]
体质虚弱
心阴(血)不足
饮食劳倦 心 心阳(气)不足心失所养
二、脉象: 脉律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不齐型。
(一)寸口脉:过缓型、过速型 不齐型:《素问》:“参伍不调
者病”;“乍疏乍数曰死”。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二) 颈脉:《素问》:“颈脉动喘疾
咳,曰死。”
(三)虚里:《素问》出左乳下,其 动应手,脉宗气也;盛喘数绝则病在 中;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绝不至曰 死。
加减法
阳虚水停:加葶苈子、五加皮、大腹皮、车前子、 泽泻、猪苓;
阳损及阴:加麦冬、玉竹、五味子;喘不得卧者,用 人参针、参附针。
心动过缓者:麻黄、附子、细辛、桂枝、补骨脂; 亡阳危症:急投独参汤、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参附 针、丽参针;
(五)水饮凌心
主症:心悸眩晕,肢面浮肿,甚 则咳喘不能平卧;
兼次症:胸脘痞闷,纳呆食少, 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
较差 病情较重
多为心脉心悸
审脉辨证 过速型脉象与心律失常
数脉1息6至 疾脉1息7至 阳盛实热 窦性心动过速 极脉1息8至 阴盛火旺 室上性心动过速 脱脉1息9至 气阴两虚 室性心动过速 浮合脉1息 气竭阳脱 房扑呈2:1房室传导 10至以上
过缓型脉象与心律失常
迟脉1息3至 气虚阳衰 损脉1息2至 痰瘀阻脉 败脉1息1至 邪阻气机 夺精脉2息1至
[概念]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 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 ,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 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 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
[源流——1]
一、《内经》: 有关描述:心澹澹大动、心下鼓、心怵惕; 病因:宗气泄、脉不通、惊恐、外邪; 脉象特征:参伍不调、脉绝、乍疏乍数; 二、《伤寒杂病论》: 1、创病名:惊悸、心动悸; 2、病因:惊、水饮、虚、汗后;
血府逐瘀汤 丹参饮
(七)痰浊阻滞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胀满。 兼次症: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 失眠,口苦口干,纳呆,小便黄赤,大便 秘结。 舌象: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
加减:痰火内扰者,用黄连温胆汤,
痰火伤津者:加麦冬、天冬、 沙参、玉竹、石斛。
烦躁不安,惊悸不宁:生龙骨、 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
(八)邪毒犯心 主症: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 兼次症: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
干渴。 舌象:舌红少津,苔薄黄。 脉象:细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 银翘散合生脉散加减。
加减法:
热毒甚:加大青叶、板蓝根; 夹瘀血:丹皮、丹参、赤芍、红花。 夹湿热:加茵陈、苦参、藿香、佩兰。 气滞者:加绿萼梅、佛手、香橼。 邪毒已去,气阴虚为主:生脉散加味。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 室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脉律不齐型:促结代 各种快慢速型心律不齐
二、治疗原则
(一)辨明虚实而治; (二)注重安神;
1、镇潜安神药:龙骨、牡蛎、珍 珠母、 磁石、朱砂、石决明、代赭石 、龟板、鳖甲等。
2、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 仁、麦 冬、五味子、百合、熟地黄、 阿胶;人参等。
舌象:舌质淡胖,苔白滑; 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加减法:
纳呆:加谷芽、麦芽、神曲、山楂; 恶心呕吐:另半夏、陈皮、生姜; 水饮犯肺:杏仁、前胡、桔梗、葶苈 子、五加皮、防己; 肾阳虚水肿甚:真武汤;
(六)血瘀气滞
症状: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 兼次症:胁痛,善太息,面唇紫暗, 爪甲表紫。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脉象: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
(二)心脾两虚
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 心则甚。 兼次症:疲乏,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唇 淡,纳少腹胀,便溏。 舌象:舌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气虚:参、芪; 血虚:四物汤; 阳虚:附、桂、煅龙骨、煅牡蛎; 阴虚:玉竹、麦冬、沙参、生地; 自汗盗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 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炙甘草汤;
加减法:
阴虚火不旺者,用天王补心丹; 火旺者,用朱砂安神丸 ; 易惊恐:加珍珠母、生龙骨、生 牡蛎; 阴虚甚者:重用麦冬、沙参,加 石斛、玉竹; 阴虚夹瘀热者:加丹参、丹皮、 生地、赤芍;
(四)心阳不振
主症:心悸,动则甚,形寒肢冷 兼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 寒喜暖,或伴心痛; 舌象:舌淡,苔白; 脉象: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三、分证论治 (一)心虚胆怯
主症:心悸、善惊易恐,稍惊则发,劳则加重。 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 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舌象:舌红,苔薄白。 脉象:动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
加减法:
心阳不振:加附子、桂枝; 心血不足:加熟地、阿胶; 气虚:加黄芪;兼自汗者加麻黄根、浮小 麦;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兼湿者 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 心气郁结:加郁金、合欢皮、柴胡、绿孽 梅, 惊恐不安:加龙骨、牡蛎、磁石、朱砂 。
3、卑惵:神志异常,病因为心血不 足,有心慌但无脉律不齐;
[ 辨证论治 ]
一、辨 证 要 点 (一)辨虚实 (二)审脉辨证 (三)辨病辨证结合 (四) 辨惊悸与怔忡
惊悸
怔忡
诱因 发病情况 心脉痼疾
情志诱发
时发时止 静时尤甚
无
无惊自悸
悸动不已 稍劳加重
多有
全身情况 转化
性质
较好 病情良性,部 分转为怔忡 多为心神心悸